妖精的尾巴dragon cry:大连“被石油”再调查 新一期的《新民周刊》为什么在大连禁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4:21:39
为何没有追责,亡羊为何不补牢?中石油是一艘“路数”不寻常的国企航母,很多问题至今让人不解。
  
  新民周刊2010044期封面

 
  
  这一次是大连
  
  公元2010年7月16日,大连只差一步就成为史前的庞贝。
  
  所不同的只是,大连被石油吞噬,而庞贝被火山毁灭,命运只是动了动小指,两者就可以被一把抹去。
  
  特大火灾。世所罕见。中国首例。
  
  仿佛是“7·16”大爆炸的百日祭——正当有人急急宣布“大连湾清污和整改都已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并且隆重举行“抢险救援表彰大会”时,作为讽刺和警示,10月24日的大连湾又是一次惊天巨响,老树新花,“7·16”大爆炸的原址居然精准地再炸一次……
  
  继重庆开县井喷、吉林化工爆炸、抚顺石化爆炸后,大连的两次大爆炸使公众视线再次直指世界五百强之首——中石油:这是不是一家世界上最大的玩火公司?为什么它的旗下总是鲜血淋淋、炮声隆隆?
  
  中国的现代化,除了象这样以环境牺牲最大化为代价,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中国的富强之路,除了粗放的农耕作派,还有没有其他路数?
  
  是不是如卢梭当年所说,决策者之所以愚蠢,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
  
  我们早已不是“在野”,却还习惯“在野”,是不是若要动手破坏,我们总是强大的?
  
  一次次爆炸,一次次污染,一次次膨胀,一次次失控,无论河流还是祖田,请问哪里还有净土?哪里还有静土?
  
  类似的问题,在中国何必问百姓,应该问“上面”。
  
  但,天心难问。
  
  
  7月17日,大连新港输油管道发生爆炸起火现场,消防紧急救援灭火。
  
  
  漏油地区附近的渔民在船上作业。
  
  大连“被石油”再调查
  
  10月24日的第二次爆炸,仍然是“人祸”。 公开的报道说,中石油工人在拆卸103号储油罐时,作业中的火星引爆了罐内残油。换句话说,以中石油目前对外界的态度而言,第三次、第四次乃至第N次的大爆炸逻辑上是必然再发生的。
  
  我们说过,天心难问。从7月16日的大爆炸到10月24日的大爆炸正正好好100天。
  
  不知天地要向大连警示什么。
  
  我们只知道,同样的“中石油”,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罐区、同样的位置,甚至同样的时间(傍晚),因同样的野蛮操作,100天以后,大连新港又炸了一次……
  
  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涉过同一条河,肇事企业却能两次在同一个油罐爆炸。11月1日,我们走上了调查之路。
  
  “大连在危急中!”
  
  11月2日的金石滩河咀子村,阳光和煦,悄没人迹。
  
  金石滩,顾名思义一望无际通体金黄的海岸。但原本金光灿烂的岸线,现在都是一望无际的黑色的玄武岩,表皮的油污都已冲净,渗入石髓的黑色却无法抹去。
  
  三个月过去了。在海滩一个“油污死角”,记者随手捡起一根钢筋,就地在沙滩上向下挖掘,发现深度一旦达到20厘米左右,仍可见沙石底部向外渗出黑红色的原油。
  
  位于大连开发区的“金石滩”距事故发生地的大孤山35公里。从大连开发区向东经过海青岛、西太平洋石化,便到达中国最大的炼油、储油基地——大连新港。
  
  来过大连多次。但今天的感受才是“当头一棒”:一个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原来是座化工城,居然直接坐在火山口!
  
  一刹那的感受,更像喝爽啤时混入了一只蟑螂!
  
  在当地,原油的储备库区被叫做“原油罐区”。
  
  这里同样阳光和煦,但一站上罐区南端的高地用望远镜细看,你会悚然。陪同的知情官员介绍,事发地油库占地110万平方米,密密匝匝地挤挨着大油罐99个,储有近千万吨石油,每6个油罐为一组,油罐之间的间距为30米左右,因油管密布而消防车无法通过,只有组与组之间才有可供消防车通过的马路。
  
  爆炸的103号油罐储量为10万立方米,周围排列着6个10万立方米的大油罐,就爆炸意义而言,实属不折不扣的“集束炸弹”。距它们不足百米,还有51个液体化工品罐。这些罐子里共有12.45万立方米的二甲苯等16种剧毒危险化学品。
  
  还有——事发地周边油罐区“还有”石油原油商业储备库、国家原油储备库、大连港成品油罐区、液体化工品罐区、南海原油罐区、沙陀子燃料油及成品油罐区,具备1500万吨的油品吞吐能力……
  
  望远镜里,我们没有勇气再“还有”。
  
  大连啊,为什么第一美丽,也第一危险!
  
  阳光和煦。“7·16”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些报道屡屡云轻雾淡地提到,这次爆炸已被及时扑灭,并强调此次爆炸并未造成任何“平民”的伤亡,而且即令石油泄漏,也“仅仅1500吨”。
  
  事实是这样的吗?媒体无良和官员掩盖,并不能稀释幕后的惊天隐患。
  
  现在,让我们来还原这场大火。
  
  7月16日18时20分,大连新港油品码头附近的一条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大火顷刻而发,迅速殃及大连保税区油库,储量为10万立方米的103油罐爆裂起火。
  
  起火过程中,惊天动地的大爆炸至少发生6次。大量原油涌进大海,事隔百日,接受我们采访的,没有一人认可“1500吨”石油泄漏的说法。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及公安部就“7·16”事故情况的通报,两家负责在输油过程中加入原油脱硫剂的公司成为了事故的肇事者,它们是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上面已经不让我们对外发表意见了”——“祥诚商检”的人士告诉我们。
  
  同样无语的还有辉盛达公司,记者多次拨打公司电话均无人接听。另外,曾经对“7·16”事故发表过重要见解的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张树深、郑洪波亦“闭门谢客”,不再接受记者采访。同样可以意料的是,经过几个部门的互相推诿,中石油最终也坚决地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尽管集体失语,但事实的真相随着时间推移,仍然浮出了水面。
  
  7月15日,一艘名叫“宇宙宝石”号的油轮静静地停泊在大连新港油品码头,这艘30万吨级的油轮为利比里亚籍,隶属于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满载着委内瑞拉出产的原油。
  
  15日15时30分,“宇宙宝石”号开始卸油。由于委内瑞拉出产的原油属于高硫油,中石油事先已经委托了辉盛达公司在输油过程中添加原油脱硫剂,辉盛达是为此次添加脱硫剂的生产厂家。
  
  专家介绍,原油中存在有机硫和无机硫,加入脱硫剂后,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油中的硫在加工中引起的设备腐蚀,达到减缓设备腐蚀,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延长开工周期的作用。受托后,辉盛达公司安排了祥诚商检大连分公司在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
  
  15日20时左右,祥诚公司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开始通过原油罐区内一条输油管道(内径0.9米)上的排空阀,向输油管道中注入脱硫剂。到16日13时左右,“宇宙宝石”号停止了卸油。
  
  这时,最蹊跷的事情发生了。外轮已通知中方停止作业,但祥诚公司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并没有得到中石油一方停止作业的通知,而继续向管道中输送脱硫剂。
  
  仅仅少了一个通知,事情便无法逆转。
  
  “原油脱硫剂是一种强氧化剂,非常不稳定,一旦出现条件的变化,非常容易爆炸。如果已经停止了输油,而进一步添加脱硫剂,脱硫剂已经不能进行反应,致使管道中脱硫剂的浓度不断加大,条件便产生了质变,从而引发爆炸。”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刘延伟对我们介绍。
  
  16日18时左右,在注入了88立方米脱硫剂后,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脱硫剂管路和泵进行冲洗。18时8分左右,靠近脱硫剂注入部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火灾由此引发。
  
  罐区103号罐距离爆炸油管仅10米左右,经高温烘烤,10万立方米储量的103号罐很快爆裂,而在爆炸油管1米外,还有一根直径700毫米的原油管线,该管线亦很快被烤爆,巨量原油喷涌而出,形成无数火龙。
  
  尽管原油罐区的泵房和配电室都被烧毁,但火情最终得到了控制,大火在15个小时后奇迹般地被扑灭。然而,屡创奇迹的消防队员没能阻止原油的巨量泄漏,据中国环保燃油集团有限公司透露:至少5万—10万吨的原油(公布数据仅为1500吨)裹挟着大火,通过防洪口汹涌直下大连湾,海面上,油层最深达1米。
  
  那是“愤怒岩浆”入海,海水沸腾咆哮着升腾,类似壮观的景象应该在夏威夷才得一见。
  
  “2012”提前到达?
  
  “7月16日那天的大连有多险?”
  
  三个月后的大连,似乎不再愿意回忆“7·16”,因为那天的大连与“尸城”擦肩而过,许多人想都不敢多想。他们现在更关心的是清污、环保、索赔等善后事宜。只有专业人士知道,这座城市“只差分毫就成了广岛甚至庞贝”。
  
  7月16日18时,吃了晚饭刚遛步的大连边防检查站新港分站政委陈志刚忽听得“嘭”的一声巨响,觉得好像被人猛击一掌。“开始我还以为地震了呢!回头一看,油库红了半边天。”
  
  陈志刚所在的大连边防检查站新港分站,离爆炸现场只有200米远,爆炸引起的超巨气浪把边防站的窗户震得稀里哗啦,一溜排关着的门,连门框都震掉了。再一看,操场上刹那间落满了油污,一条白色的小狗全身粘满黑色油渍,烫得“戈里里、戈里里”地直叫唤。与此同时,罐区上空马上浓烟滚滚,那烟迅速由白变黑,伴着呛人的汽油味,呼呼呼地直往营房里面灌。
  
  库区南坡上的“疗养院变电所”也被震得门窗哗啦啦响,“玻璃被捏成玉米似的,散一地。”工作人员李哥说,咣!就像老美“9·11”大爆炸,火苗轰地成了火柱,那么粗的火柱,活到今天没见过,我出来一看,兜头兜脑的黑油面下雨一样把我浇个透,一身衣服全完了!然后消防车怪叫着不断地奔来,那库区内不断地爆炸——有说炸了6次,我觉得远远不止,谁还耐烦数数?都被炸得丧魂落魄了,就像炸在你的头上,一晚上,就觉得全辽宁的消防车全来了……
  
  开包子铺的孙大爷,正揉着面团,爆炸的巨响把他的包子铺震得直忽悠。隔壁饺子店的马老板,一边嚷嚷着“地震咯!地震咯!”,一边光着膀,趿拉着鞋从屋里跑出来。可很快他们发现并不是地震,而是罐区大爆炸。
  
  “升起一朵大蛤蟆云,底下是一个大白柱,上面是黑色的。”孙大爷用手比划着,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由于距罐区还有四五公里,而且隔着山,他只看到天空红了,不一会儿滚滚的黑烟兜头盖了下来。
  
  “我知道那里面都是一溜大储油罐,心想,会不会炸过来?要炸过来,不但铺子都没了,人也没了吧?”说实话,孙大爷的腿肚子开始打转,那种惊慌,活着也是第一次。不久,陆陆续续地大批乡亲从罐区方向狂奔过来。
  
  “他们说,别看热闹了,管线爆炸了,一会儿油罐炸了就太危险了!赶紧走吧!”此时,孙大爷感到了极度紧张。看着大家都走了,他们也赶紧开车往外走。“家里喂的小猪、狗崽子,还带个啥,都扔下了。”
  
  此刻,孙大爷看到消防车一辆接一辆从他门前呼啸而过。
  
  由于爆炸地点就在辖区之内,大连消防支队开发区大队最先接到了报警。“报警人说,罐区管线爆炸着火,直接威胁旁边的10万立方米储油罐。”一听这话,接警的开发区大队炮台山中队指导员王国开心里直怵。对于大连新港保税区的油库群落,王国开非常熟悉,如果发生整体的爆炸,大连肯定没了。
  
  发生爆炸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分一、二两期,总储量185万立方米,共有3个5万立方米原油罐和17个10万立方米原油罐,着火的 103号罐便是其中之一。在它的北侧是国储油公司罐区,共有30个10万立方米原油罐;南侧是居民区、港区单位和办公用房等附属建筑;东侧为总储量132.45万立方米的大连港罐区,有12个10万立方米原油罐,更要命的是那里还有51个储存着甲苯、二甲苯等易燃易爆剧毒化工原料的储罐。
  
  与此同时,正在大连支队值班的郑春生也接到了指挥调度中心的电话。“别说10万立方米储油罐爆炸,会引起连锁反应,就是那51个二甲苯罐,只要爆一个,我们现场的扑救人员全得中毒身亡。还有大名鼎鼎的PX项目,那里离大连市区直线距离只有50公里,毒气一旦顺风飘过去,整个儿大连都可能万劫不复。不是危言耸听,当时我觉得这可能是世界的一个灾难日。”
  
  
  离火灾现场越来越近,郑春生的这种预感便越来越强烈。距火场几公里时,四周已浓烟滚滚,让人喘不过气来。那时天还大亮,但浓烟下能见度只有20米左右,消防员们不得不打开车灯。消防车司机把手伸出窗外,发现手臂上全是灰尘。此时,当地公安人员已经开始疏散方圆10公里范围内的群众,大批居民和油库工作人员朝着火场相反的方向奔去。看着不远处火光冲天的现场,郑春生甚至觉得,也许今天他将无法活着走出火场。
  
  “完全一副海湾战争时焚烧油井的模样。当时,我的心情很复杂。我想,难道说‘2012’提前来了吗?”

 

1#作者:兵不咽炸   回复日期:2010-11-29 22:34:00

  “大爆炸必然再发生”
  2010-11-11 09:49:31 来源: 新民周刊(上海) 跟贴 28 条 手机看股票
  为何没有追责,亡羊为何不补牢?中石油是一艘“路数”不寻常的国企航母,很多问题至今让人不解。
  10月24日的第二次爆炸,仍然是“人祸”。 公开的报道说,中石油工人在拆卸103号储油罐时,作业中的火星引爆了罐内残油。
  
  爆炸再度造成了大恐慌,附近方圆几十里内的居民纷纷弃家出逃,公路上狼烟滚滚一片末世乱象,大连市出动了100多辆消防车到现场扑救,还出动了60多辆装满砂土的翻斗车才遏止了火情进一步恶化。
  
  且不说2005年中石油“吉林化工爆炸”后,国家立即对中石油发出了整改命令,而中石油依然无动于衷,就拿这“第二次爆炸”来说,一些因“7·16”(第一次爆炸)而熟悉了新港库区油罐布局的专家就曾出示了“红牌警告”:库区的油罐布局过于密集,必须疏散!“事故池”、“远程供水系统”等一类的紧急救险系统不是没有,就是不够,库区因此而“如同悬在大连市头顶的定时核弹”,就像“靴子何时落下”——600万大连人日后的安全也就悬停在“下一次爆炸发生在何时”而已。
  
  换句话说,以中石油目前对外界的态度而言,第三次、第四次乃至第N次的大爆炸逻辑上是必然再发生的。
  
  令人诧异的是地方政府事后的“动静”:那就是几乎没有动静。
  
  大连市政府曾在“7·16”救援中调动了诸如市海洋渔业局、环保局、公安局、消防大队、海洋渔业局及安监局等多个部门的力量,但事故过去之后,城市安全管理的话题就又被就此撂下了,从没有见到哪个部门被派来拆除民众身边的“不定时炸弹”。这一次化学罐又没炸、这一次没有漏油、这一次没有死人……是不是地方政府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事实上就“睡在火山口上”,一定要等到这一切真的发生了,才会意识到自己在城市安全管理上的渎职呢。
  
  如果真这样,还是请他们再关注一下公开报道过的消防队员的现场回忆,以俾感受“大连在危急中”——
  
  ……巨量的原油从管线中喷出,流到哪儿,哪儿就是一片火海。消防员们赶到时,已形成了500多平方米的地面流淌火。此时,103号罐旁边的101至106 号,5个10万立方米储油罐,岌岌可危。103号罐东侧的原油泵房,已经身陷火海,与它一路之隔的南海罐区42号、37号两个10万立方米原油罐也受到威胁,再往北就是更可怕的危险化学品储罐群了。
  
  所谓的“危险化学品”,最危险的无过于令人闻风丧胆的“PX项目”。
  
  那是众所周知的“终极绝杀”,一旦被引爆,对600万大连人就是“秒杀”。
  
  “想着也腿肚子打转。”一个又一个的消防队员强调说。
  
  大连PX项目即大连福佳·大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70万吨PX芳烃项目,这个号称目前国内单系列规模最大的芳烃项目于2009年6月21日正式投产运营。此前一向低调推进的PX项目,正是在正式投产之后经媒体报道而被大连市民获知,随即引发大范围忧虑的。
  
  福佳·大化芳烃项目由福佳集团和大化集团合资建设,占地面积51公顷。据称此项目年产值约260亿元,可纳税20亿元左右。2005年12月,该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并被列为“大连市政府六大重点工程”之一。
  
  “最毒无过PX”——2007年厦门市民透过柔性的“誓死抵制”,迫使当地政府最终放弃PX项目,这被大连市民视为榜样。但大连人想不明白,如此“绝杀”的东西怎么就被“悄悄地”引到花园城市大连来了呢?
  
  2009年7月24日,大连市环保局公开表示,福佳·大化PX项目采用DCS系统集中控制,对装置生产过程实(博客)施集中检测、显示、连锁、控制和报警。又称,福佳·大化PX项目储罐区严格按照《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厂区排水系统设置了三级防控体系,可确保各类物料不排入环境……
  
  现场,火场,着火的滚滚原油在几十个储油罐之间流窜着,熏煨着PX、烘烤着PX、油炸着PX、炖煮着PX、煎熬着PX……
  
  “地沟里的原油连续爆炸,井盖儿满天飞,也不知道它会落到哪儿!”负责看守化学危险品罐区的郑春生感到自己像闯进了雷区,只能护住头脸,跑“S”形躲避不期而至的井盖儿。
  
  那一刻,他已经忘了PX。
  
  “我看到一个井盖儿被炸得一半翻成了90度角。还有一块不知从哪儿炸来的铁皮,后来6个消防员才把它抬走。”指导员王国开说。此时,他发现燃烧的103号罐北侧外皮,软塌塌地折了下来。
  
  21时左右,王国开正在全神贯注地与火魔搏斗时,忽然听见腰间的步话器传来大队长李永峰的叫喊声:“赶紧撤!”
  
  “我们刚跑出去十几米远,身后的油泵房就爆炸了。”王国开和同组的战士们被强大的冲击波扔出三四米远。身后的不锈钢水枪、水炮统统化为灰烬。
  
  “火从我们头上扑过去。差一步,我们都得‘化’了!新港消防队的一辆消防车就没抢出来,整个儿给熔化成铁疙瘩。多亏李大队让我们提前撤了!”提起这次最秒杀的爆炸,王国开至今心有余悸。
  
  李永峰是怎么知道泵房要爆炸的呢?“油泵房里有大量的油,我忽然发现它的声音不对了,刺刺刺地响,火的颜色也不对了,原来是红色的,突然变蓝、变白了,而且管线来回乱跳,这就说明要爆炸了。”凭着丰富的经验,李永峰带战士们躲过了一劫。
  
  此时,大火已经烧到创业路东边。郑春生发现,他负责的南海罐区42号和37号储油罐,保温层已经烧得脱落,剧毒的化学品罐区就在一步之遥。
  
  
  PX罐一旦爆炸,不但在场的所有消防人员无一能够幸免,就是50公里之外的大连市区,也顷刻毁灭,那将是世界上最大的PX爆炸事故。
  
  邀天之幸,PX罐还是没炸。
  
  就在大连消防支队快扛不住时,距离大连最近的营口市公安消防支队8台消防车、42名消防官兵及时赶到。此后,辽宁省12个市和辽油、辽化的专职消防队,200多台消防车、1000多名官兵全数压到火场。泡沫有了,水有了,一阵狂射狂压,PX罐区保住了。
  
  也许在中石油和地方当局的词典里没有“如果”。但谁敢保证大连每次都这么幸运?在600万大连人乃至全中国人的词典里,不可一日无“如果”啊!

 

 

2#作者:兵不咽炸   回复日期:2010-11-29 22:35:00

  “一个阀门拧8万圈”的故事100天以来在大连被传说了无数遍。
  
  我们无法品咂出,那是对英雄的赞美还是对中石油的讽刺。
  
  一个阀门如果要拧上3小时、8万圈才能奏效,基本就像一支水笔必须摁上10分钟才能写成一个字,既是对人类工业技术的纵情恶搞,也是对人类智能进化的肆意嘲弄。
  
  但这样荒谬而悲壮的事例硬是发生在火灾现场——
  
  “管道里油气混杂,压力很大,火焰已经蹿到近百米高了!”眼前的一幕让消防部队指导员王国开惊呆了,入伍十多年来,这是他看到的最恐怖的现场。
  
  进入火场的消防员们发现自己处在非常不利的地势。现场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在103号罐的东南角作战,是仰攻。火借风势已经蹿升至百米高,再加上从低往高喷射泡沫,消防员们更加乏力,喷射出去的泡沫如石沉大海。
  
  原油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出,顺着3米多深、6米多宽的地下排污沟向海边流去。虽然,火灾现场距离海边还有1公里左右,但很快海面就成了火海。
  
  油汩汩地往外喷涌,刚扑灭的火,转眼又被点燃。火场总指挥丛树印意识到,如果不切断原油泄漏的来路,大火将失控。关阀门,成为灭火的唯一出路。
  
  油罐的阀门是电动的,当时罐区早已断电,无法电动关闭阀门。咨询了罐区技术人员之后,消防员们决定闯入火海手动关阀。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落到了大连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二中队指导员桑武身上。
  
  “我知道,指挥员在下达这个指令时,心里也顶着巨大的压力。空中到处是炸飞的电缆、开关、阀门、窨井盖儿。在场的人无不明白,此去有去无回。”桑武事后说,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他看到总指挥流着眼泪问他们有没有困难、能不能完成任务,有没有需要交代的事儿,“我硬着头皮,只说了一句‘保证完成任务!’”
  
  说完这句话,3名勇士在一位技术人员带领下,一头冲进了火场,迅速找到了其中一个阀门。
  
  油罐的阀门在罐体之外,类似一个方向盘,如果电动关门只要30秒就能关上。可桑武没想到,手动关门却关了3个小时。
  
  “开始罐区技术人员说,顺时针拧,顶多半个小时就能4个阀门全部关上。”可桑武拧了十几分钟竟然连一点感觉都没有。“天呐,每拧80圈,螺丝才下去一扣,关一个阀门要拧8万圈。”桑武说,事后他才知道,那是“聋子的耳朵——架子”,从来就没人尝试过手动关阀,工作人员根本没有丝毫“手动”的经验。
  
  “每个油罐有两个阀门,每关闭一个阀门需要转动45分钟。”桑武说,“当我们来到2号油罐时,我们能清楚地感觉到,大火已经进入了我们眼前不远处的输油管道,烈焰,距离阀门最多也就三五米远,火舌不断地卷过来。”面对绝境,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企业技术人员吓得赶紧撤了出去,而桑武也对记者承认,其实他们3名攻坚队员内心也十分紧张害怕。只要爆炸,他们就是肉末。
  
  电光石火之间,记者却离奇地想到了“范跑跑”、想到了克拉玛依大火中的“让领导先走!”
  
  “但是我们不能离开,我们是消防员,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桑武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职责所在”。也许,正是凭着这种对“职责”的信念,支撑着3名勇士在大火中硬顶下去。
  
  “火场内部实在是太热了,感觉自己都要被烤熟了一样。”桑武说,“由于我们的防火服一点都不透气,所以刚开始衣服里全是汗水,流不出去。但到了后来,身上的汗水都被烤干了。人,已高度缺氧,全凭一股信念在支撑,要不然真想倒头就睡下了。”
  
  烈火的炙烤下,2号罐与5号罐一共有4个阀门,3名勇士需要转动32万圈,才能把它们全部关闭。“一开始还行,但一个多小时后,两条胳膊就酸得抬不起来,只能咬牙坚持。”桑武说,3个人的手掌都被磨出了水泡,很快这些水泡又被磨成血泡了,而阀门被火烤得滚烫,所以很快他们手上的伤口,泡上叠泡,再被阀门把血泡给烫平了……
  
  3个小时的生死时速,6只手掌被烫得深度烧伤。一直到7月17日凌晨4时,4个阀门全部被关闭,3勇士才安全撤出。
  
  于是,我们无从得知大连新港原油库区的设计者是怎样考虑火情的“可然发生率”的。
  
  
  蛛网般密匝的输油管道上有着无数的开关阀门,主要的阀门都是电动的,正常情况下,用电来开关一道阀门,只需30秒。
  
  那么,现在考量中石油原油储备库区设计者的初衷,就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他们傲慢到只按“必然律”办事,如同相信“泰坦尼克”号永不沉没般地相信99个油罐永远没有意外永远没有火灾。
  
  但这样又何以解释每个电动阀旁又配上了“每拧80圈,螺丝才下去一扣,关一个阀门要拧8万圈又45分钟”的“聋子耳朵”呢?
  
  答案见经典电影《甲午风云》,见那一枚枚塞满黄沙的“穿甲弹”……

 

 

3#作者:兵不咽炸   回复日期:2010-11-29 22:38:00

  这是中石油的老套路了。它连一个最基本的道歉也没有给大连市人民就“潜水”了,大连市政府被推到了前台。从危机公关的角度,大连市政府还是相当成功的,消防部门不断宣传救灾的效率,海事部门不断宣传清污的力度,环保部门又组织力量驳斥“环境崩溃说”。
  
  追责为何没有进行,亡羊为何没有补牢?
  
  中石油是一艘“路数”不同寻常的国企航母。从2003年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开始算起,几乎每过一两年都会有一次甚至几次震惊全国乃至世界的事故与它纠缠。此次发生在大连的“7·16”事故差一点就让美丽的大连万劫不复。可是,至今没听到肇事者向大连人民一声道歉,非但如此,肇事企业至今未有任何追责的通告。
  
  很多问题至今让人疑惑不解,比如,根据国家安监总局以及公安部的通报,负责在输油过程中加入原油脱硫剂的两家公司——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与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事故的肇事者。
  
  但这两家公司的资质令人生疑,首先是辉盛达,它的前身是大港辉达工贸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有50万元,做的是被当地人称为“骑驴”的倒买倒卖生意,2003年,大港辉达的老板张海军重新注册了辉盛达公司,注册资本变为800万元。但事发后,人们发现,在它的注册地址压根就找不到这家公司。
  
  再看祥诚,它的注册资本仅有285万元,经营的范围也仅仅是为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以及相关的咨询服务。
  
  蹊跷的是,中油燃料油公司却将在输油过程中添加原油脱硫剂的工程委托给了辉盛达,而辉盛达则安排了祥诚商检大连分公司在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
  
  中石油显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安监总局和公安部共同发布的事故通知指出,这次事故暴露出四大问题,包括原油接卸过程中管理混乱,有关部门接到暂停卸油作业的信息后,没有及时通知停止加剂(脱硫剂)作业,事故单位对承包商现场作业疏于管理,现场监护不力。
  
  我们至今不知道这两家实力堪忧甚至不具备资质的公司是如何取得该工程项目的,是这次事故偶然委托的还是一贯的做法,而中石油为何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没有禁止这种做法。
  
  “7·16”事故发生至今已过百日,外界仍在质疑辉盛达与祥诚商检取得添加脱硫剂的工程可能有“猫腻”,中石油有责任本应对公众作出解释,遗憾的是,它保持了一贯的缄默。
  
  “7·16”事故的发生源于停止输油的信息没有及时通知到祥诚与辉盛达公司的作业人员,导致后者继续向管道中添加脱硫剂,从而引发燃爆。在这个过程中中石油担当了怎样的角色,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它至今没有向外界说明。

 

 

4#作者:兵不咽炸   回复日期:2010-11-29 22:40:00

  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人祸,被燃烧掉以及泄漏的原油给中石油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相比于事故给大连市海洋环境、渔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带来的影响相比,这个损失实在是不值得一提。
  
  中石油一开始就有推卸责任的嫌疑,在事故发生后,先有“外轮肇事”说,之后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永远曾在中石油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工作会议上表示,这次事故属于承包商事故。
  
  一方面是事故调查报告与追责行动迟迟不见公布,另一方面中石油却急着召开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7·16”火灾事故抢险救援表彰大会,公司主要负责人及下属9个单位和197人分别被授予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
  
  真不知道这个企业是怎么想的,它不急着去查因追责、亡羊补牢,却忙着去将“坏事变为好事”。
  
  面对外界潮起般的批评声,它继续高调缄默,反思与追责被抛至脑后,又有谁会从事故中吸取教训?
  
  10月24日这天恰是“7·16”事故的百日祭,这天下午4点10分,中石油辽河油田建设集团在组织施工人员对“7·16”事故中发生大火的103罐体进行拆除作业时,由于中石油工人再次人为操作事故(电火花引爆),导致103罐内残留的石油再度发生爆炸。
  
  这似乎是对中石油表彰会的回应,同样的地点,中石油再次“爆炸”,大连市出动了370名消防官兵、70余辆消防车最终在次日凌晨2点将大火扑灭,没有原油、污水流入海域,但爆炸造成的恐慌让附近居住的大连人心里的阴影再次加剧。二次火灾发生后,短时间内,附近的居民慌忙逃离,怨声载道。
  
  什么样的原因可以让一家企业接二连三发生重大事故?“7·16”事故发生后,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在视察现场后曾表示,要认真接受教训,查找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绝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遗憾的是中石油以接踵而至的两次事故回应了蒋总的“训诫”——9月7日,中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芳烃车间发生了一起火爆炸事故,这起事故同样没有引起中石油的警觉。
  
  如此看来,中石油在辽宁两次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乃至发生N次事故也就不足为奇了。
  
  国家安监总局的通报显示,“7·16”事故暴露了许多问题:事故单位对所加入原油脱硫剂的安全性可靠性没有进行科学论证,原油接卸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港区内原油等危险化学品大型储罐集中布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