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跌水井真实图片:再谈“阿是穴”与法无定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13:35

再谈“阿是穴”与法无定法

——纪念6.26指示四十六周年

 夏天的小白兔 

        摘要:“治未病”是中国医学的本质,经络学说是中国医学的核心,经络之穴位对于调理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阿是穴”则可以说是预防和调理疾病的“急先锋”。本文结合中国医学的基础理论和自身实践经验阐述了“阿是穴”的这一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阿是穴   内涵   作用   技术 方法  

Ashi Point and Law Not Following  

——Chinene Iatrology’s  effects  

Abstract:Chinene Iatrology’s inbeing is to prevent Illness. Channel theory is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knowledge. The point in the channel is of great effect to deal with all kinds of disease . Ashi point is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is about the effects of ashi point, based on the Chinene Iatrology and my substantial experience.  

Key words:ashi point  meaning  effect  art  way and means  

   

清代四川金堂县何元普(字麓生),于光绪十四年(1888)为新都宝光寺大雄宝殿撰写了一副至今有着重要影响的对联: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这副对联至今犹在,结合其“法无定法”,略谈一点儿“阿是穴”的妙用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心得体会。  

一、何谓“阿是穴”  

何谓阿是穴?对于不懂中国医学之人体经络学的非专业人士来讲,几乎所有的穴位,都可以称之为“阿是穴”。在皮肤的任何一个点位上,由于所属的经络及其皮部的关系,都有可能因“交通阻塞”(穴位的通畅程度的不同)而有所感觉,特别是某一个点位及其周围皮肤疼痛时。对于普通人来讲,这种疼痛感较强的点位就是“阿是穴”。     

实际上“阿是穴”的出现及其存在有两个说法:相传在古时有郎中为病人治病,但一直不得其法,效果不佳。有一次无意中按到病者某处,病者的痛症得到舒缓。于是郎中就在该处周围摸索,病者呼喊“啊!啊!是这里,是这里了。”郎中就在此痛处针灸,果然病程得到了转好。就这样把这一个特别的穴位命名为“阿是穴”。         

根据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记载:“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 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借验,故云阿是穴也。”也就是说,针灸之时未必一定要扎在穴位上。如果有效的话,扎在合适的疼痛感较强的皮肤点位即可。这些特殊的痛点就称之为“阿是穴”。这不正是“法无定法”之含义吗!         

中医认为,“阿是穴”通过经络系统与脏腑组织相联系,而经络系统在生理上具有沟通上下内外,将气血营养输布全身的作用;病理上又是将病邪由表入里的传注途径。所以,“阿是穴”既是治病的最佳刺激点,同时也是“已病”与“未病”的临界反映点,长期以来许多“郎中”一直在中医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如在足三里下1—2寸间有明显压痛,结合临床右下腹部疼痛等体征,就基本可以诊断阑尾炎,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故此,“阿是穴”是指以压痛点或其他病理反应点作为针灸治疗的穴位,有的也称之为不定穴或天应穴。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灵枢·经筋》所言的“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根据上述“阿是穴”之含义以及中医长期的针灸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两个基本特点:  

(一)“阿是穴”是调理“已病”的最佳穴位  

一般的疾病如果找到了身体上的“阿是穴”就等于找到了扑灭“疾病之火”的“火源”和“灭火器”。大家知道一般的小火苗,其势未猛,灭火器一喷,灭既熄灭,而我们常见的疾病,其实都是“小火苗”,至于,慢性病、肿瘤等既是火势已强,渐成火灾,灭这种火灾就略显复杂,需要调集“消防车及其综合的设备”。换句话说就是调理复杂的“已病”,相关的穴位用到的要多一些,不过也不会特别多。通常情况下五、六个穴位足以。  

(二)“阿是穴”也是“治未病”的有效穴位  

我们知道人体的机能——思维的活动、精神的状态、胃口的好坏、身体的困乏、心理的状况等,都与人体的经络的平衡和畅通的程度有重要的关系。并且上述情况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谐共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方有难,八方不安”。这是人体的五脏六腑的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和规律所决定的。  

如:一个人长期的心神不定、经常烦躁,即使开始不会导致心脏方面的疾病,但是必定引起肠胃之气的混乱及其消化能力的下降,导致没有食欲、饭量减少、消化不良等症状。根据阴阳五行理论,脾为心之子,母有病,当然儿子就会闷闷不乐;脾和胃、心和小肠是夫妻表里关系,丈夫发脾气,妻子肯定不高兴,消化能力就差。长此以往,就会因为这几条相关经络的非完全畅通,导致心脏方面出现各种问题(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心律不齐等等),从而使肠胃的各种功能受到进一步的弱化,就会出现与肠胃相关的一些疾病,继而还会引起整个五脏六腑的其他疾病。  

再如:感冒是多发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普通的感冒,主要是太阳经受风、寒、暑、燥、湿邪的入侵。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一个礼拜左右大多数会自愈,只不过人们要忍受几天的发热、难受、嗓子的发炎、鼻塞和鼻流清涕等不舒服的感觉。但是,也有一些人一个礼拜都恢复不了,甚至有的人长达半个月,抑或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都不能痊愈。这主要是因为感冒期间重复“受邪”,饮食不当,或者是个体体质欠佳,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邪气侵入阴阳六经并运行了一周)还没有被人体的正气祛除体外,这种情况中医称之为“过经不愈”——体内正气不足,不能驱除风寒。极少数人还会因为体质原因和有失偏颇的治疗方案,导致所谓的“并发症”,这样就可能造成死亡。这样的不幸的案例每年都会发生。从中国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来讲,这真是太可悲、也太无奈了,因为许多妄逝的生命由于对于中医疗效的无知和偏见,无辜、天真和善良地“奉献于科技进步”西医。  

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对中国医学几千年来的经验更好地加以总结、继承和发展,持续不断地加大宣传力度,使之做到家喻户晓,使人们掌握一些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从而让人们远离感冒,即使偶尔感冒,也能采取中国医学的精华——纯天然的中草药或非药物疗法,尽快地把侵入人体的邪气驱逐体外。  

(三)“阿是穴”更是对付虚邪贼风的有效穴位  

“风为百病之长”。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讲,这一思想是中国医学对于人类健康的最大贡献之一。  

人们如果不感冒(遭受虚邪贼风的袭击),抑或是感冒后能够采取祖国医学的有效方法和技术祛除之,就会减少因感冒所引起的其它诸多疾病。《内经》之所以强调“风为百病之长”的原因就是说,人们的诸多疾病都是有“伤风感冒”引起的。具体来说有这样两层意思:一是人们对于感冒的忽视,二是对付“感冒”的过程中,由于方式方法偏颇,导致该祛除的邪气没有被彻底排出来,而是被暂时的压制“潜伏”起来,潜伏的部位就是人体经络相对较为薄弱的“环节”,长此以往“感冒病毒”就会出现“抗药性”。这些在特定部位累积的“病毒”,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大,体质的弱化,再加上一些外在的诱因,最后就可能导致出现极其严重的后果,形成各种“风病”、肿瘤等等。比如:脑中风与伤风感冒就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中老年人平时不把感冒不当回事,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因年龄较大、体质较弱、动力活力不足(中医讲的气滞血虚),从而不能较好地推动血液的运行,特别是不能引领带动(或者推动)血液通过头部,就会导致脑中风(甚至脑出血),从而压迫脑神经导致出现“偏股”(半身不遂——上肢不随、下肢不随、偏瘫、甚至全身瘫痪)。脑中风导致的这一病症,从经络学的理论来讲,主要应该是阳经阻塞的结果:如果是胆经受邪阻塞就会导致上肢的偏废——左侧的胆经被阻塞就会导致右上肢的偏废,右侧的胆经受阻则会导致左上肢偏废;如果两侧胆经都不通,就会导致两个上肢皆废。如果手少阳三焦经受邪阻塞,则和足少阳三焦经相反,导致下肢出现问题。如果是偏瘫——左侧或者右侧的上下肢偏废,则为另一侧的少阳经出了严重的阻塞。至于四肢皆废,笔者认为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的问题。当然,人体的经络是一个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们身边大量类似的病例可以佐证这一假设和推断。  

那么,我们如何预防这些可怕的、根本不愿意看到的严重后果出现呢?有没有可以预防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呢?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不过西方预防医学根本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的,而中国医学在这一方面,则是“小壁虎掀门帘——仅仅露出一小手”而已,这就是中国医学的神奇与奥妙之处,这不仅仅因为她是建立在中国固有哲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更重要的是“阴阳五行哲学”才是人世间最高明的辩证法。  

二、“阿是穴”的寻找与应用  

既然我们了解了阿是穴的含义及其特点,那么,作为普通的非中医专业人士的人们,能不能找到“阿是穴”、怎样找以及如何对其加以应用——用来预防和调理疾病“才是硬道理”。  

(一)“阿是穴”的寻找  

经络的穴位是气血运行之交通要道,它的作用非常奇妙,把它比喻为人体之大药、水库、交通枢纽、立交桥等等都不为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到“阿是穴”呢?  

1.通过按摩的方法  

就是说通过我们自己或者家人对于双手、四肢、躯干进行仔细地按摩就能找到她。  

这里所讲的按摩要注意以下几点:1积极主动;2力度适当;3熟悉经络的走向。这样就能够准确地判断那一条经络存在隐患,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做到直捣黄龙——解除该经络存在的早期畅通不佳的问题,做到“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2.通过按掐的方法。  

现在的科技突飞猛进,尽管中国医学可以完全不借助其部分成果,如:光学、生物化学等;但是,可以借助可以借助某些理论成果,如:全息理论、克隆理论等,来进一步使普通民众更加容易地理解中国医学,特别是加深经络学说和经气学说的理解,从而奠定人们对于中国医学更加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显效性的认知,并坚定其大胆走向中国医学的信心。  

从全息理论来讲,人体的四肢、头、驱干、双手、双脚、双耳等,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看作能够反映整体的有机部分,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进行健康保健和调理我们身体的疾病和未病(现在称之为亚健康)。这在许多中医经典上也是经常见到的,如:《内经》之“头有病,而脚上医”、“远端取穴”、“右病刺其左,左病刺其右”、“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唇”等等。  

这样就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考和应用的空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性操作,正是前人的理论和技术,比如:单是对付现在被认为是感冒的穴位,《内经》就强调有59个之多,但是具体到一种感冒或者一次感冒绝对不会,也不该超过三个,左右对称六个;实际上,据笔者的经验,一般情况下(感冒初期三天以内)一个就可以解决问题。如:孔最、太冲、合谷、百会、风府、飞扬等等。  

(二)“阿是穴”的应用  

有上述论述可知,“阿是穴”既可以预防疾病(“治未病”)和也可以用来调理“已病”。那怎样具体操作呢?  

根据不同的情况(慢性疾病),在手和手指(脚和脚趾几乎具有相同作用)的不同部位寻找疼点(非常小的“阿是穴”)进行按掐。  

应用这些穴位,要注意:最好是按掐,并且要忍住疼痛(可以忍受的程度),时间半个小时以上(较长为好,心慌时就停下,喝杯温开水)。第一次按掐以后,一般情况下会出现酸酸的、涨涨的、轻微疼痛等感觉,这些感觉可持续一两天,甚至三四天,这期间可以进行按摩;有的可能还会出现像嘴唇一样的瘀斑,或者“水泡”,这就是邪气被祛除体外的正常现象,这时就不要再按揉了,以免出现感染,过几天就会完好如初的。这种“按掐的法”只适用于成人(少年亦可),婴幼儿可使用按摩法。  

其他肢体部分也可如此操作。  

上述对于“阿是穴”的寻找和应用的论述,以及调理各种疾病的方法和技术,恰似“法无定法,知非法法也”。也就是说我们找到“阿是穴”,特别是“隐性的阿是穴”(不安不痛的穴位),就是中国医学的精华——“治未病”的密码。  

在实践这一方法的过程中,务必要详细记录每次实践、经历及其效果,这样坚持下来,经过一年的切身实践,就能够了解掌握不同季节预防和治疗伤风感冒等疾病的规律。如果能够系统地加以总结,许多有心人都会成为共享、继承并发扬中国医学的“专家”和呵护我们家人“健康的使者”。如果我们把这一纯天然的经络预防和祛除疾病的方法,不断地推荐给身边的朋友,相信通过这样的“涟漪效应”肯定会在华夏大地上形成巨大的共振效应。这不仅仅会使人们解除当下的“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累”的烦恼,更为重要的是会促使人们大胆地走向中医,从而彻底摆脱中国医学一百多年来事实上逐渐被边缘化的局面,从而实现中国医学的凤凰涅槃和全面复兴。  

   

   

   

参考文献:

   

        《黄帝内经》

        《针灸甲乙经》

         《千金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