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拼音注解:曹操子孙当皇帝系天意的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37:12

曹丕葬地在河南被发现了?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昨天来到郑州。下午与河南电视台的帅哥美女一起泡茶馆,感觉很愉快,我没有感受到我在河南不受欢迎嘛,呵呵。既然身在河南,在这篇博文中还是聊聊曹操家的那些事情吧,但我不说曹操墓的真假,而说说曹丕及曹丕陵墓的事情,老早就有传说,曹丕的葬地在河南被发现了,这是真的吗?至于我是次到郑州做什么,我这篇博文中也不说。

 


图:曹丕画像

 

在曹操家族中,最有能耐的人当是曹操二儿子曹丕了。我在《三国大墓》一书专门说了这个曹皇帝。在曹魏的五位皇帝中,也就数曹丕的影响最大,虽然只当了6年皇帝。


曹丕,字子桓,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冬天出生于老家谯地(今亳州),是卞夫人生的第一个儿子,当时曹操正称病躲在老家。在曹操的刻意栽培下,曹丕迅速成长——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17岁的曹丕随军出征,开始其征战生涯。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担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立为魏王子。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继位为丞相、袭魏王。尊奉生母卞氏为王太后,改年号为延康元年。
 延康元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十月,34岁的曹丕代汉建魏。


 

《三国志》上称曹丕称帝是汉献刘协禅位于他的,刘协认为老百姓的希望在于曹魏(应该是违心话),于是召集朝中大臣,开了最后一次内阁最高层会议,去高庙祭告了先祖。然后派兼御史大夫张音手持符节、传国玉玺、绶带,向魏王曹丕禅让帝位。

 




 图:传说中的黄龙

 

曹姓了孙要当皇帝,据说是天意。早在汉熹平五年(公元176年),在曹丕老家谯地有人看了一条黄龙,时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扬,这是什么兆头?单扬说,大概这个封国以后会有帝王产生,不过50年黄龙还会再次出现。内黄人殷登悄悄记下了这件事情,过了45年后,即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三月,殷登还健在,黄龙果然又再次出现在谯地。
 

这个传说,应该是曹丕当皇帝后的附会之言,这与孙权祖坟埋到了风水宝上孙家要皇帝一样,都是不可信的。但从中透露出的信息是,曹操死后刚下葬的第二个月,曹丕已着手当皇帝了,半年之后,预谋实现。


 

从公元220年到226年,曹丕当了6年皇帝,但却奠定了曹魏国家大业和大政方针。期间,曹丕做了不少事情,如维护边疆的稳定,力图国家统一,还订立了九品中正制这一影响深远的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

 

曹丕继承了不少曹操生前提倡的有利于国家的好传统好思想,如屯田制、提倡节俭、薄葬。特别是反对厚葬的丧葬制度,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产生了影响。

 


 图:许昌汉魏古城遗址

 

曹丕死于公元226年,时年仅40岁。当年正月,曹丕临幸许昌,结果南城门无故倒塌了,曹丕心中犯嘀咕,认为不吉利,故未进城,返还了洛阳。到夏历五月十六,曹丕病情加重,第二天崩于嘉福殿。而曹操在死之前也曾遇到怪异的事情

 

次月初九,下葬于首阳陵,此陵名因葬地首阳山而来。

 

这块风水宝地是曹丕自己定下来的。曹丕在安排自己的葬地和后事时,交代了什么?据《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卷二),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十月,曹丕把自己的陵寑卜选在首阳山,并作《终制》,内容如下——

 

“礼,国君即位为椑,存不忘亡也。昔尧葬谷林,通树之,禹葬会稽,农不易亩,故葬於山林,则合乎山林。封树之制,非上古也,吾无取焉。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之宅,礼不墓祭,欲存亡之不黩也,为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故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合古涂车、刍灵之义。棺但漆际会三过,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诸愚俗所为也……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


上面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

 

 


图:在洛阳发现的曹操族子曹休墓发掘现场

 

按照古代礼制,国君即位后即考虑打棺材,为的是活着时不忘记自己身后事。以前尧帝安葬在谷林,地上遍植林木;大禹安葬在会稽,为了不致农民腾出耕种的田地,选择安葬在山林中,和山林合为一体。堆土为坟、坟周植树葬制,不是上古就有的,我不采用它。我的寿陵利用原有的山体建墓穴,不要再在上面堆土筑坟头、栽植树木,附近也不要建造寝殿,围筑陵园,开设神道。葬,就是藏的意思,是不想让外人看到。尸骨没有痛痒的感觉,坟墓不是灵魂的居所,按照礼制不在墓前搞祭祀,是想让生者死者都得到尊重。制作的棺椁顶多是和骨头一块枯朽,衣被不过与尸肉一同腐烂掉而已。鉴于此,我营造的寿陵选择在不长谷物的荒地,目的是想在改朝换代之后,没有人知道埋葬的地方。将我下葬时不要在墓坑中放置苇炭,也不要埋藏金银铜铁一类值钱的东西,随葬品一律用瓦器,以符合古代用泥制的车、茅草扎成的人马随葬的丧事制度。棺材只在缝口处刷上三遍油漆,口含不用珠玉,棺内不放缀饰珍珠的短衣和收藏宝物的玉匣,放那些东西都是愚蠢的俗人所为……从古到今,没有国家不灭亡的,也没坟墓不遭盗掘的。


 

曹丕的薄葬理念确与曹操如出一辙。而且曹丕死后下葬时,新皇帝曹叡也没有亲临父亲的墓地送葬。

 

曹丕的首阳陵在哪里呢?此与曹操墓一样,是难解之谜。但我觉得应该在今河南洛阳偃师境内的邙山东段首阳山南侧,北侧是司马晋室帝王陵区。首阳山因太阳最先照到而得名,此地确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曾是炎帝第十四代孙伯夷、叔齐的隐居地。此处的风水好在哪?“首阳晴”曾是过去偃师八景之一,有人曾这么描写:站立山顶,远眺东方,只见霞光如涂,斑烂绚丽,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北望,巍巍太行横空出世,千姿百态;滔滔黄河奔流东去,一泻千里;南眺,中岳嵩山众峰插云,逶迤蜿蜒,伊洛如练,在阳光下闪烁;西瞻,伊阙朦胧,古都依稀;东顾,宋陵陈布,一片陵峦起伏。

 


图:网友相传的曹丕陵墓发掘现场,这墓葬的规模太小了,不像帝陵,曹丕葬地与曹操墓一样是难解之谜。

 

继位的儿子曹叡是很听话的新皇帝,认真执行了父皇曹丕的《终制》和指示,出于薄葬(但我觉得更主要的原因是出于反盗墓)首阳陵当时没有地面建筑。因为这原因,首阳陵的具体位置现在确实很难寻找到,地面遗迹全无,但蛛丝马迹和大致方位还是有的。


 

1982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在首阳山东段作了考古钻探,发现了晋武帝的峻阳陵和位晋文帝的崇阳陵,而晋陵当年与曹魏陵都在这一带,据此可以推测曹丕的陵墓确实在首阳山。另传,近年曾在首阳山附近发现了一座大墓,墓主被推测为曹丕,但我未见考古发掘报告,不知是否属实。

 

倒是部分网友中相传如真的一样。有网友在谷歌地图看到,要洛阳周边一个地方还标出了“曹丕墓”。我想这应该与西高穴那个一样,是一个玩笑吧。曹丕陵墓即便真的被发现,也不会有东西能证明之,此墓应该早就被盗干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