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第一段朗读:官本位?不稳定的根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50:35
当一些官员以隐瞒受难者人数与名单、赶紧掩埋火车头以及用傲慢和粗暴的态度回答记者提问来维护“官本位”,维护稳定的时候,他们恰恰是不稳定的根源

 

    2011年7月23日晚,当D301和D3115次列车的乘客上车时,谁也没有想到,已踏上了死亡之旅。

20点30分,两列动车在温州境内路段相遇并发生追尾碰撞。这是继2011年7月1日开通,以“三个最”(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让国人自豪的京沪高铁后,动车和高铁以另外一种方式强烈的震撼了国人的心。

 

荒诞处理惹是非

    中国的高铁,自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开始,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目前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而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像动车一样飞速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如何突破,实现新的跨越,一些经济学家寄希望于高铁动车的发展,希望高铁动车成为带领中国经济走出“瓶颈”的“火车头”。

    正是这种要冲出去求突破的迫切心理,使得中国近十年的高铁动车发展走上了一种“大跃进”的模式,由最初的广深铁路160公里时速,在不到十年间,飞跃到京沪高铁时速486公里。

正是因为求快,也许还有求效益、求利润,本来动车都要经过一定的磨合期才能投入到正式的运营,我国的动车却匆忙上马。

    曾有参与高铁列车技术工作的德国工程师坚持高铁列车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才能运营,但铁道部门无视德国专家工程师的意见,跳过了这个磨合期直接就投入了旅客的运营,德国工程师因此而辞职。据媒体报道,动车司机也是仅仅经过十天的培训就上岗。如此草率和侥幸心理,难怪网民们对高铁的质疑一直不绝。

直到今年7月1日开通的京沪高铁,在5天时间内发生6次停电事故,再到“7·23”事故发生,我们才真切认识到,号称世界最先进的高铁动车类高速列车竟然是如此不堪雷电一击,一场暴雨就可以让它停车。

天灾和列车的安全问题是我们想得到的,只是所能做的有限,得靠政府与专家来解决。事故发生后,铁道部官员们对事故的救援和处理却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力。事故发生后仅仅8个小时,就宣布已经没有生命迹象,结束生命搜救工作。之后再接下来的24小时内,又救出了3个活人,面对媒体的质疑,铁道部的官员轻描淡写的说“这是一个奇迹”。

    奇迹!作为一个代表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铁道部的官员如此荒诞不合常理地回答的确是奇迹,挑战了大众的常识和理解能力。

    这不是深埋一切的泥石流,也不是冲倒所有的海啸,这是六节从桥上坠落的车厢。周围有空气,救援空间不到一千平方米,怎么能在救援了8、9个小时后就宣告没有生命迹象?如此的草率,如此的枉顾生命,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

    在救援工作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匆匆使用大型挖掘机就地挖掘掩埋坠毁列车车头,这更超出了现实的想象,甚至超出好莱坞灾难大片的情节,不能不让人有“阴谋论”的怀疑:是否要毁灭证据,掩埋真相。

因为在世界上所有包括列车甚至飞机在内的灾难救援史上,都没有发生过在死难者名字都没有搞清楚、事故原因有待查明,甚至事故现场的浓烟都没有消散的时候,就要掩埋机车残骸。

 

人命不如通车重要

    纵观世界高速铁路列车的发展史,最早发展高速列车的德国1998年就发生过一次严重事故,造成101人死亡。德国经过几个月的细致调查,更换了所有高速列车的轮子,并把列车时速降为160公里。同时,德国控告两名官员与1名工程师误杀罪,补偿每一位受难者,为每一位遇难者树立纪念碑。中国的近邻,世界上高铁最发达的日本则创造了47年零死亡率的记录。

    我们不能因为事故而全盘否定高铁列车发展的成绩和效率,我们是理性的,中国网民是理性的。

至今为止,急速发展的动车与高铁是否在技术上存在安全隐患,并不能仅听网民们非专业的“一面之词”,最终还得靠国内国际专家,凭着专业的知识,本着认真负责、以人为本的精神对高铁技术,以及安全管理进行全面的检查。如果经过专家以科学的手段检查出的结果没有问题,确实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那么,发展快速铁路与高铁建设不但不能停,反而要进一步扩展。

    我们看到,上个世纪美国经济能够走出瓶颈再创新高,就是与大力发展洲际高速公路分不开。而人多地少的中国,在走到美国当初相似的发展水平时,以高铁为主(甚至取代高速公路)是一个明智与可行的选择。但这个选择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不是为了某些人的政绩,为了GDP ,这个发展必须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而不是以牺牲个体的生命为代价。

    此次动车事故,让广大民众“想得到”又“想不到”。

    所谓“想得到”,是指大家多多少少能“想得到”中国的火车尤其是动车与高铁因为各种垄断与腐败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出问题反而会是侥幸。“想不到”的则是出了事后,铁道部等相关事故处理部门竟然以那样拙劣的方式来处理危机、搪塞责任、糊弄大众。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官本位,出于老一套维稳的思维模式,要尽快处理这起“人祸”;二是不以人为本,而是以“钱”为本,为了不影响铁路运输,担心事故危及高铁的发展而一错再错。

事故处理中铁道部明显存有恢复通车重于救人的思想,救援尚未结束,桥上已经有飞驰而过的列车。对于很多中国人,这是否隐喻着:中国的高速列车一如既往的飞驰,死上一些人只不过是应该付出的代价。

 

“官本位”机构应改组

    中国高铁,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典范,国家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刚刚推出就“誉满全球”。它显然已经不再单单是一条承载高速列车、肩负运输旅客任务的铁路,而是代表了“中国模式”的新图腾,也是被寄托希望带领中国经济冲过发展瓶颈的“火车头”,是继“孔子学院”和廉价的中国制造产品之外唯一还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产品输出。

    停下高铁,当然会减缓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正如一列技术还没有过关就被放上了铁轨的高速列车,哪里能轻易停下来。停下来,可能会发生追尾、脱轨,车毁人亡。

    发展是硬道理,然而,发展如果是以生命为代价,就有违胡锦涛提出的“以人为本”精神。“7·23”事故后,民众更有理由质问:我们的列车安全吗?政府和铁道部当然说安全,但让我们如何相信。那么多官员贪污腐败,偷工减料的房屋、大桥纷纷倒塌,弄出那么多豆腐渣工程,还把揭露豆腐渣工程的人抓起来,一旦发生事故便惯性的掩盖真相,把稳定看得比老百姓的性命都重要……让人如何信得过?

    这就又回到了一个核心的问题:政府与国民的关系,而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冷静观察网民对温州动车事件的反应,不难发现虽然死伤几百人给大家造成冲击,但那冲击绝对不只是来自于这起动车追尾造成的灾难。它彰显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折射了刚性“维稳”政策下一起又一起的群体事件,暴露了一个又一个“小民”在一些孤立的维权事件中被当局压制的后遗症,也是民众对政府与前途感到迷茫、危机感的一种宣泄……

    不禁慨叹:现代化的高速列车,却没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逐渐觉醒的公民,却被一个还沉浸在上个世纪崇尚“官本位”的政府管理着;而胡锦涛、温家宝三番四次“救人”指示,却碰上了铁道部这种视人命如草芥的“衙门老爷”。

    火车事故应该查清楚,也能够查清楚,技术问题可以改进,管理问题可以提高,但一个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公民要求的官僚政府机构,又该如何改组?

     我们甚至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动车事故根本问题不在于信号灯失灵,不在于雷鸣闪电,不在于调度人员离岗,而在于垄断,在于体制,在于僵化的官僚机构,在于不以人为本的制度。

    当一些官员以隐瞒受难者人数与名单、赶紧掩埋火车头以及用傲慢和粗暴的态度回答记者提问来维护“官本位”,维护稳定的时候,他们恰恰是不稳定的根源。是他们而不是网民,把一起事故变成了“事件”,最后不得不让病倒了11天的总理出来“救火”,出来维稳、安抚民心。

    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批评了一些部门的官僚作风,誓言“一查到底”,并充分肯定了受难家属以及全国网民的救援行为。我们感到宽慰,期待“一查到底”的结果,但我们更想追寻解决问题的答案。

答案就在温总理多次强调的:政治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