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悬的读音是什么:民族英雄文天详的四大名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0:20:19

文天祥的四大名砚之一:玉带生砚


    砚高3.6公分,长17.3公分,宽5.5公分。长方形,式如舌状。砚面光素,室浅凹,池如半月。上方镌篆书“玉带生”三个字。周侧用篆书字体精刻文天祥自撰的砚铭:“紫之衣兮绵绵,玉之带兮磷磷,中之藏兮渊渊,外之泽兮日宜。呜呼!磨尔心之坚兮,寿吾文之传兮。庐陵文天祥制。”

    砚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展览标示有以下说明:“玉带生砚,为宋信国公文天样故物?砚材采自端溪,呈紫色,极细润。砚侧匝绕白色带纹一道,因名之曰‘玉带生’。”

关于玉带生砚名由来的记载,最早见之于元代杨维祯《玉带生传》一文。后来诗人张宪据此写了一首《玉带生歌》,他在序中解释说:“玉带生,端人也,事文山垂相为文墨宾。”“初,宋上皇以垂相恩,赐生紫衣玉带。”“垂相素重之,呼召不以名,但曰‘玉带生’。

台湾李安先生在《文天样史迹考》一书中认为,玉带生砚产于广东端溪,很可能是文天祥转战广东时所得。“因砚体精巧灵便,被执囚居,仍携带使用。成仁后没收人官,由元迄明以交清宫。民国成立,由故宫博物院接收典藏”。窃以为,李先生这个“考”,与历代文献有关此事的记载不相符合。要知道,杨维祯在《玉带生传》中,曾经明确肯定玉带生砚是“文文山提刑浙西”时所得。“文山既相,适催国难,征兵岭海间,仓黄相失。”“后传于其客冬青谢先生翱。”文天样殉国后,谢翱“间道携生往来桐庐山中”,登严子陵台,作《登西台坳哭记》。“翱段,幸归于予。”张宪也是这样说的:“宋革,(文)垂相殉国死。讣闻,生与翱哭于西台之卞。”“后翱道卒,生今归会稽抱遗老人(即杨维祯),与秋声子辈为寮中七客。”

史书记载:景炎元年((1276)七月,文夭祥开府南剑时,谢翱曾倾家资募乡兵数百人来投奔。文天祥对这位热血爱国青年(当时谢翱只有二十八岁)很重视,把他留置在幕府,署为咨事参军,尊为弼友。第二年,文天祥转战闽、粤,进军江西时,谢翱与他在“漳水澹”分别。大约就在这时,文天祥以自己心爱的宝物玉带生砚送给谢翱作为纪念,并说了许多嘱托的话。这诚挚的友谊,使谢翱终生不忘。从此以后,玉带生砚就陪伴谢翱流浪吴越各地,直至逝世(1295),葬于严子陵钓台之南,共十八年。元至正十六年(1356),即谢翱死后六十一年,杨维祯司理睦州,道出桐庐,过子陵钓台,吊谢翱荒家,并访其遗迹,在尘垢之中发现了玉带生砚,大喜过望,待如上宾,置于“七客者之寮”,厮守以终。清初著名学者朱彝尊在《曝书亭集》中说他曾“见之吴下,既幕其铭而装池之”,“且为之”作了一首《玉带生歌》(3l0他还称此砚“产自端州,未为绝品。其修扶寸,广半之,厚又微杀焉。”它“带腰玉而身衣紫”,“旁刻以铭,书用小篆,凡四十有四字说明,玉带生砚一直流落在民间。可是后来不知怎么到了乾隆手里勺,他先为之作《御制玉带生歌》,又为之撰伽铭》,还写了《御识》;并且把它们都镌刻在砚的背方、下方及盛装黑色木漆盒两侧。但过了不久,玉带生砚又流落到了民间。清人平步青在《彼外擂屑》卷二中就记载了此事:“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吴文节公文铭抚江西,疏请以文信国公从祀至圣庙廷,盖由信国十九世孙瑞昌东川方伯柱之请。方伯复校刊《文山集》二十一卷行世,又以重价购得玉带生砚及青原寺诗琴藏于家。发逆(指太平天国)乱后,琴拓本尚多有之,琴与砚不知存否。”幸运的是,几经战乱,流落各地,玉带生砚得以保存下来,而且已经收藏在故宫博物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文天祥的四大名砚之二:日月星辰砚

作者: 一壶   发表日期: 2007-08-13 03:14





    砚长5寸,宽2.5寸,博又半之‘质细腻微白,正反两成为天然生成的日、月、星辰及大极图之纹饰,还有其它的各种美丽的石纹,宛然大地山河,日月同辉。右侧镌刻着文天祥自撰的砚铭:“瑞石成文,星辰日月,不磷不淄,始终坚白,文天样识。”显然,文天祥这则砚铭,受岳飞端州砚铭的影响很深,表现了他那伟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日月星辰砚传到清朝,为湖南酸陵张氏所收藏。“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作《文信国日月星辰砚歌》以咏其事。

文信国公日月星辰砚
    据史料记载:在清光绪年间,一农民在江西萍乡与湖南醴陵的交界地老关附近,挖土得此一方长方型奇石,石品呈现各种石纹图案,并且正反两面有天然生成的“日、月、星、辰、大极图”之奇异纹饰,石上并刻有铭文“瑞石成文,星辰日月,不磷不缁,始终坚白,文天样识”。当时由醴陵知名人士张乐颖收藏,张氏获此奇石后,经多方考证,确为民族英雄文天详遗失数百年的日月星辰砚,张氏获得此砚极为兴奋,欣喜若狂。在砚的左侧刻铭:“渌江张氏XX,荷溪精舍宝藏”。张氏宝此遗砚后,当时湖南的众多名人雅士纷纷前来鉴赏、祝贺。争睹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详这一矿世奇珍的遗物。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杰出的爱国志士谭嗣同、湖南著名文化人士、教育家、金石鉴赏家、收藏家吴德襄、醴籍知名人士彭显荣等等并题诗作赋。谭嗣同先生见此宝砚后、极为振奋,由于谭对民族英雄文天详的浩然正气倍加钦佩,一直珍藏着文天详生前弹过的“蕉雨琴”,今又见此宝砚,而满怀激情地为其砚特撰写了一篇数百字的“文信国公日月星辰砚歌”予以赞誉,并以其作为励志之本。

   谭嗣同题“文信国公日月星辰砚”歌全文: “砚藏醴陵张氏,长五寸,广半之,质细腻,微白,圆晕径寸,黑白周数重,中微黄,又中则纯白。圆匀朗润,皎若秋阳。星二,一径分,一半之。背晕益大,黑白纷错,宛然大地山河影。太极图一,径二分,赤白各半。余类云霞类沫者,乍隐乍现,莫得名目。右侧镌铭曰:“瑞石成文,星辰日月,不磷不缁,始终坚白。末署文天样识。”昔杨铁崖以七客名寮,玉带生居其一,吾不知视此奚若?而铁崖不务细行,厥号文妖,张氏宝此砚,尤愿有副此砚也。余旧蓄信国蕉雨琴,亦旷代罕觏,行出相质,而诗以先焉。天地既以其正气为河岳,为日星,复以其余气为日月星辰之怪石,河岳精灵钟伟人,伟人既生,石亦出,吁嗟乎?石不自今日而始,石亦不自今日而终,信国与之亦偶逢,遂令千载见者怀清风,当年喋血戎马中,与尔坚白之质相磨砻,方谓事定策尔功,天抠一绝徒相从。天枢绝,坤维裂,潮无信,海水竭,御舟覆,崖山蹶,丰隆伐鼓呼列缺。云师狂奔风烈烈,双轮碎碾蔚蓝屑。万星尽向沧溟灭,竹如意断冬青歇。叠山之外谁见节,斯时日月星辰安在哉。赖此片石,独留不夜之星辰,长明之日月。”

    晚清金石鉴赏家、收藏家吴德襄也为此砚赋诗、诗中也对此砚赞誉有佳:“这是信国最奇异的一方砚石,真正喜欢砚石的朋友,见到此宝砚,就连其玉带生砚都是可以忘却的。吴德襄题信国公砚云:“星日交辉炳陆离,文山旧石尚留遗。黄冠未遂人长往,古谊忠肝砚可知。非歙非端未识名,应奴凤咮隶鸲睛。骥牛同皂无良伴,石友宁忘玉带生。” 湖南知名人士彭显荣题云:“空拳支柱济时艰,一去孤臣竟不还。那有黄冠归故里,要留碧血在人间。摩挲片石精英在,往复遗篇涕泪潸。日月双悬照万古,争光南渡几文山。此砚由张氏收藏一二十年,民国后期又被醴籍书画名家、阳卓湘花数百两黄金购之,阳氏宝此砚后,流传到解放初期此砚不知何因,从阳氏手中转卖流失,从此不知去向,宝砚再次流失民间,至今音讯全无,甚是叹息.!!  文天祥的四大名砚之三:正气砚

作者: 一壶   发表日期: 2007-08-13 03:20   


砚长方形,呈紫色,背后镌刻着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手书的“持坚守白,不磷不淄”八字砚铭。岳飞被奸相秦桧杀害后,它几经辗转,后为爱国诗人谢枋得所收藏。谢枋得(1226-1289 ),字君直,号亚山,信州弋阳人。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这两位“同年”,因理想和志趣相同,从此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咸淳九年(1273)十二月十三日,谢枋得把珍藏多年的岳飞端砚送给诗友文天祥,以寄托自己对文天祥的殷切期望。文天祥接到此砚,欣喜异常,爱之如珍宝、他理解谢枕得的情意,于是也在砚上镌刻自撰的铭语以自励:“砚虽非铁磨难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这则铭文和岳飞的铭文一样,表达了一种坚守节操,忠于国家和民族,与侵略者奋战到底的决心。砚的三位主人――岳飞、谢枋得、文天祥,在反抗金、元统治者侵略的斗争中,都保持了清白操守,为南宋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谱写了人间最美的浩然正气歌。

清代状元吴鲁偶然得到一方国宝———岳飞砚,那方古砚曾在家中珍藏了72年,后来丢失了。关于那方古砚,在坊间有多种版本,其中有些颇具传奇色彩。

  偶得岳飞砚改斋名
   光绪甲午年(1894年)吴鲁任安徽督学时,在皖南得此砚。后来吴鲁将自己的堂号“肃堂”改为“正气砚斋”。吴鲁在他的《正气斋文稿》中亲笔记录:“余家藏正气砚,为岳忠武故物,背镌忠武‘持坚、守白、不磷、不淄’”8字之铭……因名之日正气砚。甲午秋,余得之皖南,如获重宝。”

日本追回国宝岳飞砚
  1912年8月,吴鲁去世。吴鲁的得意门生许世英当时是驻日大使,当许得知恩师去世的消息后,特地从日本赶回来悼唁恩师,同往的还有两个日本随从。在他们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吴鲁的儿子吴钟善将许世英叫到身边,给他们展示吴鲁传下、平时秘不示人的珍藏,其中就有岳飞砚。

  没想到待他们走后,吴钟善发现那方古砚离奇失踪了。吴钟善赶紧赶到日本东京寻找许世英。

  吴钟善到日本后,许世英感到十分突然,经询问方知吴鲁珍藏多年的岳飞砚不见了。吴在日本东京苦苦追寻了一个多月后,事情终于有了进展。在许世英的通力配合下,才将那方古砚从东京追回国。当时,两位日本人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好意思,他们与吴钟善约好,将砚台放在东京一家华人的商务书局一书架下,让吴到那儿将砚台取回。岳飞砚失而复得,吴钟善喜不自胜。吴钟善为了守住家父心爱的古砚,后来特地在砚面镌上“守砚斋”三个字。吴绶育小时见过那方古砚,他记得在那砚台上有谢枋得的砚铭: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宁知弗失道自全。

关于岳飞砚的下落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岳飞砚被当地人藏起来了,砚台可能还在泉州;二是有人向他北方的老家博物馆捐献了一千多件文物,其中有三百多件是从吴鲁后人家中出来的,那方砚台可能就在其中;第三种说法是,岳飞砚目前可能在日本。

文天祥的四大名砚之四:绿端蝉腹砚

作者: 一壶   发表日期: 2007-08-13 03:25



砚长宽各3寸多。因受墨处微凹,砚底圆而凸,象蝉腹,故称“绿端蝉腹砚”。

文天祥柴市就义后,此砚为隐名埋姓、流寓各地、坚持抗元的爱国志士谢枋得所得。谢枋得在砚的左沿边至顶部,镌刻着自撰的铭文:“文山攀髯(去世)之明年,叠山流寓临安,得遗砚焉。忆当日与文山象戏,谱《玉屠金鼎》一局,石君同在座。右铭曰:‘洮河石,碧于血,千年不死袭弘骨。’”铭文记述了得砚的经过,回忆了早年与文天祥弈棋的友谊,最后用春秋时周大夫袭弘被杀后,其血三年化为碧玉的传说,称颂文天祥抗元救国不畏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精神。此砚后因战乱而失落于杭州临平镇附近河中,至清代乾隆年间为渔民所网得。诗人王仲翟闻讯前去求购,后来又将它转赠给“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袁枚宝之,为之作檀匣以贮,并赋诗以纪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