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房产:孝子能批量制造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47:49

孝子能批量制造么

  本期主持:高路

  10月30日,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中国儿童中心启动。中国伦理学会慈孝专业文化委员会计划用五年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4至6岁的中华小孝子,并倡议天下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有孝心,为孩子做孝道榜样。教育工作者认为,4-6岁是培养孩子孝心的最佳时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指出,童蒙养正,孝心培养是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原点。

  谁能培养出孝子

  钱报网网友yi依稀:4岁至6岁,正是上幼儿园的年龄段。看来,培养中华小孝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势必得由幼儿园来承担了。不知道幼儿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了没有,不知道配套的教材编印了没有,不知道幼儿教师培训了没有,不知道培养的方法、评定的标准确定了没有?不会是名额分配,逐级评选上报吧。我以为,四、五、六岁的孩子只要有礼貌,尊敬长辈就应该算有孝心了,就称得上小小孝子了,不一定要搞什么工程。

  钱报网网友cuilifeng: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身为人子,小的时候是很难体会到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唯有他们也身为父母时,才能感同身受,方知道父母的恩重如山,进而懂得反哺逐渐年迈的父母。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培养4-6岁孝子”工程,在缺乏人生经历特别是为人父母阅历的情况下,是根本无法真正意义上担当起孝子身份的。

  钱报网网友凌心园主:所谓“工程”,是要以统一的标准来进行,但孝心的培养,如何能统一标准。有句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孝”体现的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其外在的行为表现可以有千万种。如果机械地搞一些给父母洗脚之类的行为作为“孝心”的衡量标准,那只能说是形式主义的又一次闹剧。

  在我看来,孝道教育,“身教”强于“言传”,教育孩子不如先教育父母。教育机构应该提醒家长时时刻刻给孩子做好“孝”的榜样,当家长将“孝”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时,孩子自然就会形成以孝待人的习惯。

  多久才能培养出孝子

  钱报网网友谢庆富:培养“孝子”不可能靠短期填鸭式灌输意识就可以成功的,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良好环境,让“孝”的种子能够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培养“孝子”工程具有持续性、长期性、全民参与性,离开这些,就是海市蜃楼,好看不好用,而且是昙花一现。

  钱报网网友安如泰山:五年培养百万孝子,这样的目标很诱人,但却经不起推敲。用什么方法来培养?怎样检验培养效果?凭什么给这样的培养过程打包票?培养出来的孝子有多长的保质期?没有接受这种培养的人是否要一概予以否定?这些问题是这个所谓的“工程”很难解决的,既然没什么把握,还有必要搞这样的工程吗?我现在最担心的是这个“工程”半途而废,或者成了烂尾工程,那样对张扬孝道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孝子工程疑是作秀

  钱报网网友无风日子:培养孩子的孝心本应是教育的基本责任,但我们需要的是将所有的孩子都培养成孝子,而不是花五年的时间培养百万个孝子。如果五年后全国只有这么些孝子,那将来的社会一定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这个孝子工程的点子固然不错,但其中却有许多做秀的成分。

  钱报网网友潜海龙: “孝子工程”与“名师工程”如出一辙:名师,本是背影,是老师一辈子追求与奋斗留下的印记;孝子,本是口碑,是子女一辈子孝心与践行的印证。教育的事情,如果挂以“工程”的噱头,往往有急功近利之嫌疑。

  本报评论员戎国强:替人家培养孝子,有点像公鸡下蛋,不是它的事,它要干。打个糙一点的比方,父和子的关系,有点像鞋和脚的关系,鞋穿着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父是否慈,子是否孝,父子双方知道。所谓“中国伦理学会慈孝专业文化委员会”,夹在人家父子中间,你算哪一盘菜,辈分怎么算?从人家父亲一边说,替人家尽孝,你是儿子?从人家儿子一面说,你教导之、培养之,代行父职,该是父亲了?似父似子,非父非子,辈分不清,名分不明。名不正而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师出无名,结果可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