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港隧道:“圆梦计划”还需踏实行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55:31

“圆梦计划”还需踏实行动

2011年10月31日   A1叠02:A1叠02-评论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熊丙奇

  熊丙奇

    继清华自主招生推出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的“自强计划”后,人大近日公布了“圆梦计划”,这一计划规定,被推荐的考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

    从自主招生推行以来,有关自主招生让农村生上名校更不公平的质疑不断。近一两年,试点自主招生的高校显然注意到这一问题,开始在自主招生中制订专门面向农村生、贫困生的计划。这反映出自主招生制度的灵活性,也以事实表明,只有自主招生,才能更好地推进招生公平——在按计划集中录取中,高校必须按考生的分数从高到低依次录取,而由于农村生、贫困生所接受的教育质量相对较低,因此,在分数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在自主招生的评价体系中,将地区教育因素和家庭教育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来自教育薄弱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将获得加分评价。

    然而,在清华大学和人大公布了各自的计划后,并没有得到意料之中的好评,反而出现了新的质疑,甚至有不少人认为 “三代内无大学生”的规定太“雷人”。这是为何?

    首先,政策的初衷没错,但给公众的感觉是噱头大过实际意义。拿人大的“三代内无大学生”来说,三代内没有大学生的农村家庭,不一定就是贫困家庭,倒可能是村干部、老板家庭。相反,贫困家庭,倒有可能三代之内有大学生。若以此作为标准,很可能把一些需要关照的农村生、贫困生排除在计划外。

    其次,计划会不会被权势阶层钻空子?在以往的高考加分中,不时传出各种丑闻,其中就包括一些家庭为子女变更民族、非转农等。因此,针对清华和人大的计划,会不会有当地的官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运作?这是公众十分担心的。

    真正关注农村生、贫困生的公平求学机会,并不需要什么响亮的计划,而是要踏实的行动。总体看来,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还钟情于在招生渠道、概念上做文章。比如,北大把以前的学校综合推荐,更名为校长实名推荐,而实质还是学校综合推荐;清华今年也采取学校综合推荐方式,而对其命名为“领军计划”;人大则把这一做法称为“校长直通车计划”。这些计划似乎都是大学在做创新,但实质并没有变。此次清华、人大在农村生问题上动静很大,但有多少贫困生学生能得实惠,很难说。

    对于遭遇质疑的自主招生来说,目前迫切需要高校在两方面推进。其一,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我国高校目前探索的“多元”,主要集中在录取渠道上,包括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所构想的高校多元录取,指的是自主录取、择优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和保送录取,这与多元评价体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多元评价体系是指,设立多个评价指标,每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由此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也建立起标准清晰的评价体系。

    其二,实行自主招生信息全公开。近年来高校的自主招生,一直难以做到全公开,这给大家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在今年的自主招生中,人大招收了一名11岁的神童,对于质疑,人大仅以这符合自主招生的程序做回应。那么,在“圆梦计划”中,如遇对入选计划者的身份质疑,人大是否会以同样的语调回应?若以“圆梦”为旗号的计划,最终却让公众的教育公平梦想破碎,这情何以堪?

    我国自主招生已进行了长达9年的探索,但客观而言,还在一些基本的理念上纠缠,一些学校甚至是在错误的政绩观导向下误入歧途,这需要所有自主招生高校,以对教育发展负责的务实态度,建立起清晰的自主招生评价标准与体系,并通过自主招生扩大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