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回复哦是什么意思:幸福与责任之间--加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5:51:47
幸福与责任之间--加缪(2008-12-09 21:16:52) 标签:局外人 鼠疫 诺贝尔文学奖 阿尔及尔大学 加缪 阿尔及利亚 杂谈 

幸福与责任之间--加缪

 

【导语】没有人不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才是幸福?加缪给出他的答案:“幸福不是一切,人还有责任。”没有“责任”,幸福也只是虚浮的幻觉。

 

【正文】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出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法属阿尔及利亚,从小家境贫寒,2岁时父亲参加马恩河之役阵亡,母亲以打零工、洗衣服为业,养活他和弟弟。贫穷与死亡的阴影与加缪相伴成长,但是地中海畔的阳光与沙滩却给了他自然界最丰盛的礼物。加缪成名之后说:“在我作品的核心,总有一个不灭的太阳。”

他想为人类寻找幸福,然而现实人生却荒谬无比。加缪在青年时期遇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接着是美苏对抗冷战,似乎一切都在“否定”幸福的可能。与其奢望,不如面对及理解。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缪认真思索现代人的处境,写出《局外人》(The Stranger,1942)这本小说。

《局外人》标题所寓含的意义是:人在世间常有陌生之感,有如找不到归宿的异乡人。小说从男主角的母亲去世开始,到他自己因杀人而被判死刑结束,中间的过程多是“茫茫然”地活着及行动。没有理由非做什么或者非不做什么,好像命运借着群众与习俗的力量,让人身不由己。其间偶尔也有清醒的片刻,譬如牧师到监狱探望他,给他死前赎罪以便死后升天堂的机会,这时他清楚地知道这个做法的无意义,宗教岂是人们落水时的一根浮木?简单一句“信就得救”又怎么能化解困扰一生的茫然?《局外人》受到肯定,一时风行,声名鹊起,萨特(Jean Paul Sartre,1905~1980)撰文说:“这是一本探讨荒谬的经典作品”。

加缪的初期作品还包括《误会》(The Misunderstanding,1944)、《卡利古拉》(Caligula1945)、《西西弗斯的神话》(Le Mythe de Sisyphe,1942)等。在《误会》这部短剧中,男主角在外地赚了钱结了婚,但心中总是有些不安,因为母亲与妹妹还住在山区里过着苦日子。后来他想:“幸福不是一切,人还有责任。”若没有这样的“责任”,幸福只是虚浮的幻觉,他决定带着妻子与钱财回家,好让母亲与妹妹分享他的快乐。不过,《误会》的结局是个悲剧,其中涉及一厢情愿的念头与人际沟通失效的问题。

加缪的不平凡之处,在于从“荒谬”中悟出“反抗”的道理。当你发现某种情况很“荒谬”时,这就表示你已经知道何种情况才是“不荒谬”的。目前这种不荒谬的情况尚未出现,所以我们需要“反抗”眼前的“荒谬”。我们也由此推演出加缪之“荒谬”的3个结论——

一、由于荒谬,我要反抗。他说:“我反抗,所以我们存在。”这里值得留意的是从“我”跳跃到“我们”。当笛卡儿(Rene Descartes,1596~1650)说:“我思故我在”时,他把焦点局限于自我的思想中。现在加缪要突破纯粹思想的领域,采取实际行动,而这项行动所考量的是“我们”,亦即他是为了人类的共同价值而奋起反抗。

二、处于荒谬之中,我们完全自由。这个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取得创作的最大能量,可以不受任何拘束而尽情发挥艺术才华,创造一个属人的新天地。

三、面对荒谬,我有无限热情。看到人类的困境,“我忍不住想写一本幸福手册。”这种幸福是“以量取胜”的,要珍惜每个刹那,活得充实而彻底。

以上三点听起来有些激情澎湃,但是真的能够落实吗?加缪于1943年在巴黎参加“地下抵抗运动”,主编《战斗报》(combat)。他与萨特结为好友,但各有特定立场。有一次,萨特认为人有绝对自由,加缪则认为没有。于是辩论起来各执一词,最后加缪说:“萨特先生,请问你可以自由地把我交给纳粹,说我是抗德分子吗?”萨特沉吟良久,然后说:“不行。”意思是:自由应以“道义”为其界线。

二战之后,加缪思想更为成熟,发表了《鼠疫》(The Plague,1947)一书。这部小说描写奥兰城出现鼠疫,居民纷受感染,此城与外界隔绝,于是牧师与医师携手合作,救助病患的心灵与身体。他们握紧彼此的手,说:“就连上帝也不能让我们分开了。”宗教家与科学家平日里水火不容,但是在面对人类共同的命运时,依然可以结为盟友。加缪却与萨特由于思想分歧而终至绝交,萨特说:“使我与加缪结合的因素很多,使我们俩分开的因素很少,但是这个很少已经是太多了。”

加缪于195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年44岁,是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的得奖理由是:“以其全部作品对人类良知的各种问题多所启迪。”不幸的是,1960年元月4日,加缪买好火车票准备去法国南部,临时一位朋友也要开车去,于是邀他同行,加缪连车票都没退就坐上朋友的车,接着就发生了车祸人亡的惨剧。

加缪的手稿中有一部计划要写的《第一个人》(或《新人》),大概是要描述今日社会走过荒谬的反抗之后,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应该采取的生活态度。以加缪的家庭背景和他所处的时代来看,他应该是悲观的或愤世嫉俗的,但是让人惊讶的是,他总是表现出希望与热忱,好像随时准备与命运这个可怕的对手决一胜负。他曾为自己的前途努力过,也为受困的法国同胞奋战过,接着还想为全人类开辟一条新生之路。他尽了为人的责任,我们相信他找到了幸福。

 

【缀文】 以加缪的家庭背景和所处时代来看,他应该是悲观或愤世嫉俗的。但是让人惊讶的是,他总是表现出希望与热忱,好像随时准备与命运这个可怕的对手决一胜负。加缪说:“在我作品的核心,总有一个不灭的太阳。”

 

【BOX 生平

1913年 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
    1933年以半工半读方式进入阿尔及尔大学攻读哲学

1942年 出版《局外人》、《西西弗斯神话》
    1943年同萨特结识,秘密出版《致一位德国朋友的书信》
    1947年出版《鼠疫》,获得巨大成功
    1951年出版随笔《反抗者》(LHomme Revolté,1951),引起激烈论战,并导致他与萨特的决裂
    195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最年轻的获奖者

1960年 车祸身亡

 

 本文原载于《心理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