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王出轨全书免费:SCI、JCR、EI、SSCI、ISTP、影响因子 的含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05:54

SCI、JCR、EI、SSCI、ISTP、影响因子 的含义( 转自西祠胡同)

来源: 江军的日志

以前本科时听到同学们说起SCI、影响因子,开始时完全搞不懂这都是些什么东西。看别人说的头头是道,心想我虽然不知道,但是说出来难免被人笑话,就只好暂时不懂装懂。

  

后来上了文献检索课,大概知道了SCI是“科学引文索引”的意思,只是当时上课还是没有完全弄明白,对于什么是IF,SCI与IF的关系,什么又是三大检索这些问题仍然一知半解……

 

今天记起这件事来,放狗搜了一下,有不少资料,大概看了看后总算弄明白了。现在就把找到的资料转载于下:

 

 

一、什么是三大检索?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

EI——Engineering Index《工程索引》

ISTP——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 《科技会议录索引》

 

 

1、SCI

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创建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现在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 

        SCI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3500种。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SCI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SCI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指的是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为此,作为一部检索工具,SCI一反其它检索工具通过主题或分类途径检索文献的常规做法,而设置了独特的“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

 

SCI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

 

SCI以上做法上的特点,使得SCI不仅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成为科研评价和的一种依据。科研机构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反映整个机构的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个人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反映他的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此外,ISI每年还出版JCR(《期刊引用报告》,全称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统计数据及计算的影响因子等指数,而成为一种期刊评价工具。图书馆可根据JCR提供的数据制定期刊引进政策;论文作者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决定投稿方向。

 

 

2、SSCI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3、SCI、SSCI交叉关系

SSCI对其收录期刊范围的说明中明确告知该数据库中有一部分内容与SCI重复,这是因为学科之间本身有交叉,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的研究在文献中的自然反映。

 

另外,SSCI从34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通过计算机检索文章主题和引文后,生成一个与社会科学有关的文献目录,此目录再经ISI编委会审核,选择与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文献加入SSCI。因此SSCI也收录了相当数量的自然科学文献,二者的交叉关系更为密切。

 

 

4、EI

EI是美国《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的简称。EI创刊于1884年,由美国工程情报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Co.)出版发行。EI是工程技术领域内的一部综合性检索工具,报道内容包括:电类、自动控制类、动力、机械、仪表、材料科学、农业、生物工程、数理、医学、化工、食品、计算机、能源、地质、环境等学科。

 

Ei Compendex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来源数据库。Ei Compendex数据库每年新增的50万条文摘索引信息分别来自5100种工程期刊、会议文集和技术报告。Ei Compendex收录的文献涵盖了所有的工程领域,其中大约22%为会议文献,90%的文献语种是英文。

 

Ei公司在1992年开始收录中国期刊。1998年Ei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Ei中国镜像站。 

 

 

5、ISTP

ISTP是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的缩写,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的网络数据库Web of Science Proceedings中两个数据库(ISTP和ISSHP)之一。专门收录世界各种重要的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会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的会议文献,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

 

ISTP收录论文的多少与科技人员参加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多少或提交、发表论文的多少有关。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外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占被收录论文总数的64.44%。

 

在SCI、EI、ISTP这三大检索系统中,SCI最能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该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期刊比较全面,可以说它是集中各个学科高质优秀论文的精萃,该检索系统历来成为世界科技界密切注视的中心和焦点。

 

 

附1

JCR常用词语解释及重要指数计算方法

 

1、JCR常用词语解释

Citation 引文,参考文献

Citing 引用

Cited 被引用

Cites 引用(被引用)次数

 

2、JCR各项指数计算方法

 

贴不出公式,请参看:http://www.lib.tsinghua.edu.cn/NEW/sciimpac.htm 

 

 

附2

影响因子的产生和应用

 

在1998年,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博士在《科学家》(The Scientists)杂志中叙述了影响因子的产生过程。说明他最初提出影响因子的目的是为《现刊目次,Current Contents》评估和挑选期刊。目前人们所说的影响因子一般是指从1975年开始,《期刊引证报道》(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每年提供上一年度世界范围期刊的引用数据,给出该数据库收录的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JCR是一个世界权威性的综合数据库。它的引用数据来自世界上3000多家出版机构的7000多种期刊。专业范围包括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JCR目前是世界上评估期刊唯一的一个综合性工具,因为只有它收集了全世界各个专业的期刊的引用数据,JCR光盘版有许多很好的界面,显示了期刊之间引用和被引用的关系。可以告诉人们,那些是最有影响力的期刊,那些是最常用的期刊,那些是最热门的期刊。除影响因子外还给出:期刊最新排序(Current Rank)、刊名缩写(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国际统一刊号(ISSN)、总引用数(Total Cites)、及时性索引(Immediacy Index)、总文章数(Total Article)、被引半衰期(Cited Half-Life)。

 

 

 

 

看过上面的资料,相信大家对于什么是SCI、JCR、影响因子已经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简而言之,SCI是一个科学类的综合数据库,只要被其收录的刊物就有了相应的影响因子(IF),每种刊物的影响因子由ISI每年进行统计,并以JCR的形式发布。因此我们说某篇文章的IF是多少多少,就表明这篇文章已经发表在了SCI收录期刊上,且肯定是一年以前就已经出版。同样的,IF实际上是指某本刊物的影响因子,而不是具体到某一篇文章。我们平时讲的某篇文章的影响因子是多少多少实际上是一种方便的说法。由此可知,在投稿期间的文章、还没有发表的文章是肯定没有IF的。另外,国内的期刊也并不全是非SCI,投稿到国内的SCI期刊同样会获得IF,我记得2007年国内期刊的最高IF好像是7点几左右。

 

当然,现在科研界也在就IF展开很多讨论,“唯IF论”现在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相关的文章大家可以再到网上搜来看,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