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湖菊花展作文:三位陪读妈妈为什么离开新加坡? [11829] (2011-07-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12:29

三位陪读妈妈为什么离开新加坡?

早报导读热点:2012年高考‘必考点’首曝光!
 

  从2010年1月以来,在我们交往、熟悉的陪读妈妈群中,已经有三位带着孩子离开新加坡返回中国。每次与她们道别后,我和太太心情都十分沉重,她们都揣着美好的希望来,又拖着无奈离开。为什么呢?

  先说A妈妈吧。

  A妈妈2009年12月来自中国西部某省会城市,独生儿子11岁,2010年经中介引荐就读政府小学四年级。A妈妈家境富裕,听说做生意挣了很多钱,属于不差钱的家庭。有一次,她先生来新加坡申请签证被拒绝后,一气之下,就在银行存现金200万元人民币,并向签证官出示了存款证明。

  A妈妈性格直爽。曾经为中介费问题与中介争得面红耳赤。也因为在租屋中看不惯其他租户的行为而不被认同。虽然信奉佛教,但她似乎很少去佛堂,太太曾经约她一起去附近的基督教堂看看,也被她拒绝。

  A妈妈来新加坡半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打电话告诉我们:她们要回中国了。说是孩子不习惯,想回去,他先生立即去移民厅把学习准证割掉了。对这个理由,我们一直将信将疑。后来中介向我们透露,说是A妈妈的先生不习惯夫妻家人分居的生活,担心再继续下去,难保不会在感情上出轨,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再说B妈妈。

  B妈妈2009年12月来自中国东部某沿江城市,独生女儿7岁,经熟人引荐2010年起就读政府小学一年级。B妈妈在中国做小生意,先生比她年龄小些,工作也长期在外,收入不算太高。原以为来新加坡可以做工贴补一下,可是实地一看,希望渺茫。政府又决定从2010年起,大幅度提高国际学生的学费。再加上她诊断可能患有妇科疾病,需要回中国做手术,接二连三的打击,B妈妈只好带着女儿,于去年春节前离开了新加坡。

  最后说C妈妈。

  C妈妈2010年春节前来自中国南部某省会城市,春节后,一儿一女同时进入政府小学四年级就读。C妈妈送孩子来新加坡,并没有得到先生的同意,于是她就把两个孩子托管于人,自己又回中国上班,做着她“多多挣钱,孩子好好读书”的美梦。可是几个月下来,她和孩子都无法适应分开的日子,特别是孩子对托管更不能忍受,于是C妈妈正式辞去国内工作,专门来陪孩子读书。

  在陪读的岁月里,同大多数妈妈们一样,C妈妈也是频繁租房退房搬家。她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她和两个孩子都成了素食者。先生从不来新加坡探望她和孩子,也不提供经济上的支持,所有花销都由C妈妈的AA制解决。于是她只好带着孩子,频繁往来于中国和新加坡,每次离开新加坡一个月返回时,孩子的学习成绩“直降”。

  最后,C妈妈在工作事业、先生意愿与孩子学习的三难处境中,于今年7月初选择离开,尽管她的孩子们很喜欢留在新加坡读书。

  综合分析三位妈妈的情况,可以看出:

  1、先生的支持和理解非常关键。妈妈们带着孩子远赴新加坡,即劳心,又劳身,既当妈,又当爸,各方面落差都很大,如果这个特殊时期先生不能理解并给予强有力支持,尽管孩子再喜欢,妈妈们也是难以为继的。三位妈妈的先生的支持力都不算大。

  2、能否融入与适应十分重要。俗话说:走乡随乡,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进入一个全新的国度,如果没有决心投身于此,又不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和交友圈子,想坚持下去很难。社会和生活上的落差,夫妻情感的虚化,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充分的吃苦准备,肯定挺不下去。一位9岁孩子在移民厅办学生证时说:“中国是小孩子的地狱,成年人的天堂;新加坡是小孩子的天堂,成年人的地狱!”孩子们为什么能很快适应呢?这是因为他们在妈妈的呵护下,衣食无忧,没有包袱,没有恋旧,而有了容易接受的新学习方式,还有新的交友圈子。

  3、开始选择时务必慎之又慎。不能只听中介的推荐而相信一好百好,不能仅看周边人群喜好而随波逐流。分析清楚,新加坡有什么好,又有什么不好?我家的条件是否具备?如果去了将面临什么问题?孩子的父爱由相濡以沫变成远水不解近渴,家庭由日日欢聚变成分多聚少,这些非常的家庭生活能否适应?全家人是否达成一致?要做足功课,最好不要仓促上路,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否则,经过几个月或更长时间折腾,花了大笔钱,出国观一下光,蜻蜓点一下水,一切又回到原点,代价太大了。

  陪读政策为一些国家的孩子提供了新的学习生活天空,怎样飞,飞多高,飞多远,取决于各自的能力。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面对现实,不抛弃,不放弃,努力驾驭自己和孩子的命运。当然,新加坡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如果感觉飞不动了,就别难为自己,放下即实地,退一步海阔天空。

  谨以此文为离开的妈妈送行,为想来的妈妈铺路。

  成都 孟照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