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香溪印象最新消息:只有世界的 才是民族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32:37

只有世界的 才是民族的

启麦

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认为出自歌德,也有考据说是古希腊某哲人先提出来的。无论怎样,此话用于文学艺术创作仍是经典若跨界而行,把民族文化当作国家的软实力,在国际上攻城掠地,与其他国家的软实力一决高下,就不妥了。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了“地球村”时代,强调的是整体、交流与融合,“彼可取而代之”的做法徒然延宕历史进程。

国家强盛后,利益在海外,必然发展军事力量以保能源供应、运输通道、产品市场等等。此举在邻国和世界上制造的敌意、紧张乃至冲突,俗称“大国政治的悲剧”。这是现今人类的无奈之一。化解之道虚妄、遥远而一,就是各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以期增进互信、消除误解、加强合作云云。换言之:以全球的襟怀,施惠每一个民族。

冷战时期,文化用于维护国家海外利益的做法相反。比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提出的“新边疆政策”,就含有输出美国文化,占领、改造、同化外国文明文化,从而兵不血刃地取得美国所需的利益,并且能够长治久安的动机。此计理论上可行;实际上的收效,则远不足以抵消“文明的冲突”造成的损失和灾难。

文化输出看似大国的必然行径。虽以和平为目的,做法上的偏颇却可能适得其反。以史为鉴,文化的传播与输出是不同的概念。输出,目的是接受,有要求就容易被反感,如果是配合军事、政治输出的,则可能一并遭到拒绝;传播,则是展示,近于供人欣赏,就像自我介绍、提供参考借鉴,易于形成沟通、交融、整合之势。弄得好,可能出现世界性的文明文化新生。

其实,人类的文明进程走到如今,除了政治、军事还呈严格的地缘划分之外,科学、文化、艺术等等方面早已突破了民族国家的界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春秋无义战”,与战火延绵的历史相比,近半个多世纪,世界性的大战、大规模的地区武装冲突明显减少,其与国家、民族之间了解增进、理解加深不无关系。看来,“大国悲剧”的解药,也许正是与政治、军事等一同出国的文化,不过力量相等方向相反。让本国文化国际化,与各个民族交朋友。

所以,近日文化部部长蔡武等说:传播中华文化,意在增进与各民族的心灵沟通、寻求理解与合作,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云云,若真的仅止于此,没有“建立中华文化强国,与美国的软实力决一雌雄”等潜台词就好了。但是,各界的解读恰恰相反,磨刀霍霍似地唯恐天下不乱。中国本来就是文化强国,“此地无银”难免启人疑窦。难道,中国除了重蹈苏联的覆辙,别无选择吗……在和平竞赛的旗号下,与美国比试军备升级。那时,苏联、美国,意识形态不共戴天,招招式式、无不夺命。今天的和平得之不易哦。

人类文明的迅速融合,全赖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进步,并将主导可以预见的将来。事实上,最近两三百年,标准划一的科学、形式趋同的艺术,已使地球“日益平坦”,排他性的文化壁垒铲除过半。各个民族当代的文化、意识、生活方式大都与传统文化拉开了距离,而与远亲近邻相互靠近。有了这样的基础和背景,经由民族文化全球化之路达到世界和平,前景看好。至于民族特色之保存、文化形式之多元,和平那么大的事都解决了,技术问题应该不在话下。

201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