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在石承认被gary骗:口述中医?名老中医访谈录(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7:18:35
本书简介:本书以多位名老中医(人物)为主线,用文学化的语言,令人耳目一新的口述体形式,讲述中医养生保健之道,特别是民间中医、祖传中医、特色中医的独特感悟。品读之时,犹如与名老中医面对面,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名医导航”可以为“看病难,看名医更难”的读者提供搜求名医的捷径。

                               (一)  内 科 篇   

      

          五脏六腑该怎么补

  一

  最近,对中医的一些争论我也听到了。我认为中医的问题很简单,看治病是否有效就行了。看什么?看疗效啊。中医纵横数千年,治病万万千,到了今天,如果还有人问:“中医能治病吗?”这个问题相当于:“米饭能充饥吗?”

  如果稻田里出现害虫,中医的解决思路是:保持生态平衡,让青蛙吃掉虫子。批判中医的人说,你那种方法太原始、太落后,没有实验数据,不科学!要科学杀虫,必用杀虫剂,一瓶下去,保证一扫而光!用过之后,果真如此。不但害虫灭绝,而且稻田里的龟、蛇、鳝鱼、麻雀、青蛙也都统统绝迹,稻田里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掉了。在我看来,用天然的方法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

  人体有着强大的、完善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是人类历经漫长的进化之后所凝聚的精髓,是任何药物都代替不了的。不去破坏人体这种本能的、天然的、与生俱来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维护健康的最高法则!如果用所谓科学的方法去破坏人体的生态平衡及自我调节能力,那么,手段越先进,后果就越严重!曾经有过人定胜天的日子,将荒山、湿地都改造为农田,结果水土流失,山洪泛滥,沙尘四起,于是,如今又忙着退耕还林。

  现在的科学,能解释的宇宙、自然,只是整体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宇宙万物,相生相克,相依共存,遵循着天然而完美的规律和法则。人类在多大程度上改造自然,就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的惩罚。中医顺应天道,法于自然,从不强行改变什么。所追求的就是恢复人体原有的平衡状态,是一门合乎“道”的大学问。

  二

  中医治病,以人为主,以整体为主,先找出人的身体处于什么状态,治疗的时候就能调整人体的机能,然后让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来驱除疾病。找出人的身体处于什么状态,这叫辨证。中医是怎么辨证的呢?

  望诊时要看病人的气色,还要知道整体情况。中医有个有名的“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这些寒热、大小便、饮食、睡眠、月经等问题,方方面面都跟整体有关。问清楚了,对病人的全身情况、以往的体质基本了解,辨证确切以后,才能提纲挈领,针对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下手,次要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中医有个八大纲,叫“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以阴、阳作为纲领,把疾病的部位(表、里),病象的性质(寒、热),正邪的消长(虚、实)概括在一起,以判定病证。阳虚的就补阳,阴虚的就补阴,阴阳都虚的就要阴阳双补。单是某一方面不足的,几帖药下去疗效极其明显。有些人阴阳严重不平衡,阴虚阳亢的,那就既要补阴,又要潜阳。

  “阴虚阳亢”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病,比较难治。有一次我碰到一个病人,她是虚实无间啊,冷来怕冷,热来怕热,脚上冷得要棉被包牢、塞紧,脸上热得汗直淌,一个人身上截然是两个人的表现,像乞力马扎罗山一样,山下是温带,山上是寒带。中医上讲,这就是上盛下虚。她告诉我,到处求治,其他医生也吃不准,家里寿衣都给她做好了,西医根本没有办法治疗,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像这样的病人,就要用中药给她调理清爽,上亢的部分去掉,下虚的给她补进去。所谓“补其不足,去其有余”。等到两个月以后,虚实无间的症状消除了,就给她开膏方,巩固一下。

     三

  平常我们吃的药,10多味药就算多了,算复方了。跟膏方相比,汤药有时会显得势单力薄,力量不够。冬令时节吃膏方,就是给病人适当地进行调理。膏方能够抓住人的体质要害,最关键的是,重点进补!

  膏方为啥要放到冬令吃呢?因为冬天更补得进。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与大自然都要经过“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夏天出汗时间比较长,补品吃下去,汗一出,都跑光了。到了冬季毛孔收缩,人体处于一种封闭状态。这时候调理,是虚证多的,就可以虚则补之,补充人体的不足。阳亢的可以适当地潜阳,什么叫潜阳?让“火”潜进“水”里去,那火仍在,只是让水制约着,不让它上亢,从而达到阳阳平衡,阴平阳秘。中医非常重视阴平阳秘这四个字,自始至终围绕这四个字的原则。只要阴阳平衡,身体就好,五阳开泰。

  具体说到五脏六腑要怎么补?先要分清阴虚阳虚,再看具体脏器,心、肝、脾、肺、肾,哪个脏器虚,就对证进补。不管是补肺、补肾、补脾、补肝、补胃,每一个脏腑都是一样的,都要重视阴平阳秘。比如补肺,到底是肺阴虚,还是肺阳虚?补肺阴和补肺阳截然不同,是对立面啦。或者有更复杂的情况,怎么办?医生用药高明不高明,就在这种地方。

  “老慢支”到了后期,肺病及肾,必定发展为肾不纳气。为什么肺会波及到肾呢?中医认为肺与肾互为母子关系,肺为气主,肾为气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肺气虚,母病传子,就会伤肾。所以,肺不好的人肾往往都有问题。肾不纳气啊,讲话要气喘,走路要气喘,一活动就要气喘,这就是肾虚。肾虚多数是肾阳虚,就要补肾阳。

  “老慢支”同时还有肺虚,而虚证呢,也会变为一定的实证。“老慢支”后来痰吐不出来了,大量的痰积聚在肺里,是一种实证。

  所以给“老慢支”开膏方,要注意上面泄,有痰,要咳痰、涤痰、化痰。肾不纳气,就要补肾。这个膏方,既有清肺的,又有化痰的,又有补肾气的,补泄兼施,互相制约,互相扶助,全面地考虑到了。这样看来,跟膏方相比,单味药是不是有点势单力薄?再者,在补肺气的同时,能够平衡一下,补一补肺阴,那么药性就可以起到制压作用。膏方在给脏腑进补的同时,一定要有适当的制压。

  四

  一个人的休息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既是致病的因素,也是治病的必要条件。

  来开膏方的人当中,有一些人的体质是亚健康的,平时说有什么病也很难讲,但是感觉自己年纪不大,就容易产生疲劳,工作疲劳以后难以恢复。实际上这是亚健康,工作压力比较大,操劳过度,太紧张了,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工作压力大是没有办法的,大家都在拼命竞争,松口气,这笔生意可能就不归你了,或者这个位子上坐的就是别人了。那么我就奉劝亚健康的朋友,到了冬天,可以吃膏方调理一下。亚健康的人很适合吃膏方。还有就是病情变化比较小,或者病情已经缓解了,处于巩固阶段的,这三种情况用膏方效果比较好。

  反过来,病情变化比较大、比较快的阶段,就不适宜用膏方。病情变化很大时,医生好比是“官兵捉强盗”。一会儿捉到东,一会儿捉到西,用药要时时调整。而膏方是一只固定方,显然就不适宜了。再一个,中医强调“中病即止”,比如一个病人,原来大便不通畅,通过治疗大便已经弄通畅了,如果再弄下去,就要腹泻了。而膏方服用期比较长,一吃就是一个季节,显然也不适合。

  还有一些“富贵病”,往往是没有遵循科学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造成的。怎么讲呢?比如说有的人在饮食方面天天大鱼大肉,喝起烈性酒来有好几瓶好喝。实际上造成了身体酸碱不平衡。所以,糖尿病、高血脂、痛风,就会接踵而至。

  还有一些人经济条件比较好了,就酒吧、舞厅整天熬夜,灯红酒绿,只愁天亮不愁夜,这是不合乎科学生活方式的,必定使得人体的生物钟紊乱,造成一些生物性的不平衡,不平衡就要闹病。凡是睡眠不好的,失眠的,很容易发生肿瘤,这类病人占了肿瘤发病率中很大的一个比例。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就很容易生这些病。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纠正这些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同时适当地通过冬季进补,调整这种由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生理上的不足,防止产生更严重的疾病。

  刚才讲到的一些过食膏粱厚味,就可以通过一些膏方,去除多余的部分。因为中医有两大原则,补其不足,去其有余。体内过剩的部分,通过膏方,可以去除这些过食所引起的病变。比如说高血脂、血黏度高,还有饮食过多引起的糖尿病,都可以通过膏方来调理。

  有些过度肥胖的人,通过一个冬季的调理,体重也会下降的。这是为什么呢?肥胖,有的是代谢功能不好引起的,中医说起来是体内有痰湿了,那就通过药物来运化脂肪,用膏方去把痰湿运化掉。所以,有些膏方是可以减肥的,而且这种减肥的效果比较巩固。一日三餐照常吃,不用管牢嘴巴。靠节食来减肥,这种东西是不可靠的,多吃又会反弹。

  (口述:阮少南采写:李华)

 

 

 

  道地枸杞子是老百姓的冬虫夏草

  一

  最近一段时间,冬虫夏草成为热点话题。实际上,价格比黄金还贵的冬虫夏草,跟普通老百姓还是有很大距离的。但我们也想进补,也想延缓衰老,改善体质。那么,有没有老百姓吃得起、保健效果又很好的药材呢?有!

  我今年80岁,腰不弯眼不花,看书看报不需要戴老花眼镜。我还是浙江省中医院、杭州方回春堂等中药房的药材质量顾问,对方一有事情,不管是多么热的夏天还是大冬天,自行车一跨,随叫随到,平时连个感冒什么的都没有。

  谈养生之道,不到80岁不要谈。现在医疗卫生条件这么好,经济条件这么好,70多岁随便活活,不稀奇的,到80岁了,还骑辆自行车上下班,还能像五六十岁的时候那样全身没有毛病,那个时候你再来谈养生之道。

  中医认为,人体内血液的流动就像潮水的涨落一样,是有变化规律的:中午的时候,血液到达指尖,这个时候指尖会特别怕疼,刺破的话呢,血就会流得特别多;晚上的时候如果手指刺破,流的血就不会像中午的时候那么多,也不会那么痛了。到了晚上10点以后,血液流到哪里去了呢?流到肝里面去了。肝是藏血的器官--肝藏血,劳累了一天的血,该“回家”休息了,这个时候,人就应该跟着血的节奏,上床休息。再怎么有事,晚上10点之后,一定要上床休息,一定不要拖过12点。但是年轻人做不到啊,深夜12点有的人在看书,有的人还在酒吧里没有回家呢!

  二

  10多年前,我从浙江省中医院退休了。也就是从那时起,每天早上起来以后,吃一把枸杞子,分量是多少呢?30克。到今天,已经10多年吃下来了。一天30克,10天就是300克,一个月就是900克,1公斤不到吃一个月,一年差不多要吃下去10多公斤。方回春堂药房的人都知道,我买枸杞子都是一箱一箱地买,不到超市买,超市的枸杞子标牌上写的产地是宁夏,实际上可能不是,因为枸杞子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有,有的还是栽培的,不是野生的。买枸杞子不仅要求正宗,而且颗粒要大,要饱满,外表没有褐色斑点,色泽绛红,这样的枸杞子才是一流的,吃下去才会有效果。南方产的枸杞子粒小、核大、味苦,不能干嚼。最近一两年,我一直在杭州方回春堂买,这里的枸杞子是目前杭州药店里最好的,枸杞子特别大,直接从宁夏运过来,属于道地药材。10年枸杞子吃下来,正宗不正宗,我一吃就知道了。

  张锡纯(1860~1933年)是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院长,精通中西医学,他在临床医学上有很深的造诣,疗效卓绝,屡起沉疴危症。张锡纯与张山雷、张生甫人称“三张”,为公认的名医。张锡纯50岁开始因心中躁热,每晚临睡前嚼服枸杞子30克,收到很大效果。亲身的体会,使他在晚年的时候竭力号召大家用干嚼枸杞子的方法祛病延年。

  干嚼枸杞子最早记载在《外科全书》中,据书中记载,有人在睡前干嚼枸杞子30克,治疗夜间口渴症;有人用枸杞子嚼服,每次15克,治疗精子异常;还有人把枸杞子烘干研成粉末,治疗萎缩性胃炎,均有良好效果。所以,干嚼枸杞子的养生方并不是我首创的,而是古已有之,只是一般人很少知道罢了。

  三

  关于枸杞子的传说很多,常见的有“打老儿丸”的故事:一位官员到山里视察,途中见一少妇用鞭子抽打一个老太婆,老人不但不反抗,还点头称是。官员认为少妇打老人有伤伦理风化,便上前问话。少妇说,她今年200多岁,打的是自己的女儿,因为不听家教,所以打她。这位官员感到很惊奇,问她为啥200多岁还青春年少?她回答说,每日吃枸杞,春天吃苗,夏天吃茎,秋天吃果,冬天吃根皮,所以能翻山越岭。而这个女儿不肯吃枸杞,所以身体虚弱,未老先衰,刚才就是为这事责打她。听得官员目瞪口呆。

  枸杞又名仙人杖。世传山东蓬莱县南丘村多枸杞,高的有数米,其根盘结坚固,村里的人多长寿,是因为取枸杞井水饮用的缘故。涧州(今镇江)开元寺水井旁有一棵枸杞树,人们就称这口水井为枸杞井,认为“饮其水,甚益人也。”这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

   在《刘松石保寿堂经验方》中,记载有“地仙丹”一方。说是从前有个姓张的赤脚大仙,从一位老人那里得到一张秘方,服用后寿达百余岁,走路健步如飞,白头发也变黑了,掉了的牙齿重新复生,而且性功能强盛。该方的用药十分奇特,用春天的枸杞叶200克,夏天的枸杞花50克,秋天的枸杞子250克,冬天的枸杞根皮500克,分别阴干后,用黄酒浸一夜,取出沥干,加工成细末,再加工成药丸,每次一丸,每日两次,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据历代本草记载,枸杞子有养肝明目的功能,养生家及民间都推崇用枸杞子明目。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中对枸杞子的明目机制做了分析,指出枸杞子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的要药,而老人阴虚者占十之八九,所以枸杞子是益精明目的上品。

  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为益阴除热的上品。近代医家张锡纯,以亲身体会强调枸杞子确有退热的功效。他这样说,从50岁以后,无论冬天、夏天,每晚睡觉时都在床头放一壶凉水,每次醒来,感觉心中躁热,就饮凉水数口,直到天亮,壶中剩下的水就不多了。但是,只要在睡前嚼服枸杞子30克,凉水就可以少饮一杯,而且早上起来感觉心中格外舒畅,精神格外充足,从这方面可以看出,枸杞子是滋补的良药,并确有退热的功效。

  年纪大了,人往往有阴虚症状,比如缺少津液、口干咽燥、便秘、五心烦热(两手心、两脚心、心胸部)、盗汗或失眠等,其中以肝肾阴虚多见,肝肾在生理上是密切联系的,所以肝肾阴虚的症状经常同时出现,如眩晕、头胀、耳鸣、视物不清、失眠、五心烦热、遗精、腰膝酸痛、舌红少津、脉搏细速或者细小无力等,可见于贫血、月经不调或者急性热病的末期。凡是有这些症状的,都适合服用枸杞子。

  枸杞子最主要的功能是滋补肝肾,使人延缓衰老,增强性功能和生殖能力,增强免疫力,促进造血功能,降低血脂、血压、血糖,保肝护肝,调节神经等。《本草汇言》对枸杞子补肾益精的功能推崇备至,说服用枸杞子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用。”据统计,从汉朝到清朝的32部代表性医学著作中,记载枸杞子有延年益寿作用的处方共384张,其中补肾方占60.7%,单味中药使用较多的药物中就有枸杞子。

  枸杞子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佳品,是理想的强身延年珍品。人到中年后,由于精血的亏损,会出现神疲乏力、畏寒烦热、眩晕耳鸣、视力模糊、听力下降、性欲减退、夜尿频多、尿有余沥、须发脱落、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老年痴呆、骨质疏松等,服用枸杞子可以祛病延年、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枸杞子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的功效。2000多年前的经典医籍《神农本草经》就有枸杞“主消渴”的记载。古代名医认为,枸杞子是治疗“渴而引饮,肾病消中”的良药,明代名医张景岳则称枸杞子能“尤止消渴”。现代研究证实,用枸杞子防治糖尿病确实有效。动物实验发现,宁夏枸杞子提取物可使大鼠的血糖持续降低,糖耐量显著增高,这可能与枸杞子中含有胍的衍生物有关。有人将枸杞子蒸熟,每日两次,每次10克嚼服,发现对轻型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

  民间有“离家千里,莫食枸杞”的说法,指的是枸杞子有很强的填精益肾作用,能明显增强性功能。枸杞子味甘、性平,有补益肝肾、精血的功效。而精为性及生殖的基础,精得补益而强盛,性功能障碍也能得到治愈。

  现代研究证实,每日服用枸杞子50克,连续服用10天,可使男性血中睾酮含量显著升高,能促进女性排卵,增强性功能,提高生殖能力,对各种不孕不育均有良效。

  枸杞子能补肝肾精血之不足,是有效的补血药物。王秉衡的《重庆堂随笔》说:“《圣济总录》以一味枸杞子治气短,余谓其专补心血,非他药所能及也。”中医认为,心主血,血液是在心气的推动下,才得以在血管中流动。所谓心血,多涵盖了广义上的血。明代名医张景岳也将枸杞子列为补血主药。现代临床已将枸杞子作为治疗各种血液病的药物。在缺铁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疗中,枸杞子均作为主药或在复方制剂中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

  明代医家张景岳曾说:“枸杞子味重而纯,故能补阴;阴中有阳,故能补气;能明耳目,填精固髓,健骨强筋。”中医理论认为,人的记忆力与精血有关,精血旺则记忆灵,精血衰则记忆钝。肾精肝血不足,不能上充于脑,是记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枸杞子有良好的滋补肝肾精血的作用,精血旺盛了,大脑的思维活动有这个物质基础,所以能保持大脑的年轻。

  (口述:徐锡山采写:单友良)

 

 

人参--补药之王

  一

  人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4000多年,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第六册就载有象形文字“参”。大家一定晓得人参出在东北,但是1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并不晓得东北有人参,那时人参的主产区是现在的山西上党地区。春秋战国时越国宰相范蠡在《范子计然》(公元前465年)中说“人参生上党”。那时候的上党,山高林密,原始森林一望无际,不像现在这样,一眼望去都是黄土高坡。从人参产地的变迁,最能说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到了宋朝,上党地区人参产量逐渐减少,药农的搜寻范围开始向东扩张,遍及山西、河北、山东。原来泰山也有人参,到这个时候也被采挖一空。辽、金、元、明建都北京,先后达600年。600年来,北京居民烧饭、取暖用的柴火,冶炼、制作陶瓷用的燃料,全部都是从邻近的太行山、燕山取用的,特别是明朝永乐年间,也就是公元1403~1424年,每年贩运到北京的大木头就不下100多万根。历史记载砍木头的人“千百成群,蔽山罗野,斧斤如雨,喊声震山”。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不用说人参,就连粮食都种不起来。

  李时珍在世时(1518~1594年),人参主产区迁移到了东北长白山南部。往东,往山海关外找,这一找可不得了--辽东的人参比上党要多得多啦!仅1609年,寻挖到的野山参你猜有多少?超过1万公斤啦!康熙中期,中国的采参业进入全盛时期,山东、河北破产的农民闯关东,每年有三四万人,以放山采参为业,这样一来,人参主产区继续东移到长白山以北乌苏里江流域锡霍特山脉,那里人迹罕至,物产丰饶,满山遍野的人参随处可见,多得可称“参场”。但随着大量移民涌入东北,人口骤增,采参人同时倍增。采参的人越多,野山参就越少。到后来,一年也就只能采500公斤左右。到今天,野山参产量最多也就50公斤左右。野山参赖以生存的原始森林仅剩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20世纪90年代,中俄边境重开贸易,乌苏里江以东俄罗斯远东地区森林密布,野山参通过边贸形式涌入中国市场,野山参的主产地又历史性地继续东移至远东。不过不会继续东移下去了,因为翻过锡霍特山脉就是日本海。这两年从俄罗斯进来的野山参变得越来越小了,用不了几年,野山参就该灭绝了。

  二

  人参长在北方,销在南方,东北人以产人参为荣,南方人以食人参为荣。那么杭州民间吃人参的风气是怎么来的呢?一个原因是南宋建都杭州,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往南迁移,宋朝以后江南经济发达,杭州是故都,皇室遗风,迷信人参,发展到今天,杭州人吃起人参制品来眼睛都不眨;上海、宁波做生意的大老板多,吃参的人自然多;绍兴呢,很多人做师爷,时间一长把主人的养生习惯学来了,带到民间。

  人参第一次正式进入民间是清朝康熙的时候,1722年,国库亏空,财政捉襟见肘,康熙皇帝没有法子了,只得分出宫廷中的一部分野山参,让江宁(今南京)织造曹府、苏州织造李熙、杭州织造孙文成分头出售,银两按期如数上缴国库,以解燃眉之急。结果半年不到,杭州的孙文成卖得最快,交款最早,当年拿到野山参,当年售罄交割银两。杭州、宁波、绍兴的有钱人家,看到出自宫廷的野山参,活抢活夺。

  人参的生存能力超过其他任何草本植物,也超过人类。对人参的赞美,中国人持续了2000多年,调子一直没有变过,那就是“补药之王”。清朝以前,老百姓是没有可能买到野山参的,政府不允许,被朝廷里的皇帝老子霸占着。

  说人参是补药之王,首先是人参非常奇特的生物特征--长寿。人参的生存能力非常强,不仅超过其他草本植物、动物,而且超过人类。尤其是野山参,不怕冻,零下40摄氏度以下在土中也冻不死;不怕旱,几个月不下雨也干不坏;不怕野兽的践踏。人参的芦头,由一个个芦碗组成,每个芦碗上都有后备芽苞。第一个芦碗如果遭到意外损伤,其后备芽苞便可继续生长,成为新的芦碗。如果后备的芦碗也受到伤害甚至断掉,人参也不会死,几年之后,又会长出新芽苞,继续生长。就算是从肩膀这个地方断掉,人参也不会死,它可以再憋出新芽苞。如果更坏,人参的主根也烂掉了,那也不要紧,剩余的根须仍然可以生长,几十年或者上百年后,就变成了主根。

  我们说人参生命力很强大,即使你把它挖出来,它照样会复活。植物浸泡在白酒中,是不会生长的,这是人人都晓得的常识,但是唯独人参例外。有报道说,黑龙江省某居民将一棵人参泡在白酒中,参须子竟然又长出8棵小人参。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这种现象在野山参中是很常见的。人参泡酒仍然发芽,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人参的生命力特别强。人参强大的生命力,特殊的再生能力,都在向我们暗示,它能使人类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人参能成为“王”,当然更重要的是它有任何药物都无法比拟的效果。人参这个东西,你只要跟它有接触,就能体验到它的神奇。在长白山区的参工、参农人人都知道,深秋的时候,长白山区气温已经很低,参农们往往在结冰碴的水中刷洗人参。久而久之,参农们发现,在冰凉的水中刷洗人参,即使手在水中连续浸泡一个月,也不会褶皱,不会裂口,手上的皮肤反而变得光洁、娇嫩。中老年人的手,刷洗一个月的人参,也会变得像年轻人的手一样。

  一个平时吃人参的人和不吃人参的人,那是不一样的。长期服用人参,元气充沛,中气充足,五脏六腑功能健全,生血生精功能旺盛,先天后天之气充实,气血运行正常,不易感冒,能延缓衰老,健康长寿。

  我们知道名老中医大多数比较长寿。这其实跟他们科学进补人参有很大关系。浙江省有一位国家级名中医,每年冬至一到就不喝其他茶水,专喝人参汁,具体做法是,放3~5克人参在杯子里泡茶喝,喝到没有参味了,就将人参吃下去,一直吃到春节为止。我的一位同事,60岁以前没有吃过人参,退休后,他把人参磨成粉,每天早上起来吃一小勺,吃了一年,结果头发很多变黑了,一年到头从来不感冒,精神很好。经他介绍,他周围的朋友、亲戚、病人,有很多人开始服用人参,效果都不错。一位香港朋友在听说了这一养生之道后,一口气买了12公斤人参带回香港。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总之有条件嘛,冬天一定要炖支人参吃吃,条件好的,吃上万元的,工薪阶层,上万元的吃不起,一两千元的总是吃得起的。

  

  人参因为加工方法不同,分为生晒参、红参、糖参和大力参,加工方法不同,性味也不同。那么,什么样的人应该服用什么样的人参呢?

  大致说来,体质虚弱、气短、气急、盗汗、肢冷、咽干舌燥、神疲乏力、失眠多梦、食欲不佳及高血压、冠心病、肝炎、肾炎、心肌炎等,选用各档生晒参为宜,因为生晒参药性比较平和。

  如果是畏寒怕冷、手脚不暖、头晕体倦、四肢乏力、关节酸软、气血不和,可以选用红参,因为红参的药性带一些热性。

  对于肺阴不足、虚热喘咳,咳嗽咯血,热病伤阴、虚火牙痛、术后体虚,以及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等患者,则宜用西洋参。

  人参有五忌:咳嗽、疼痛、感冒、发热、正在失血的人忌用人参,但失血止住后可以用人参。

  人参能调节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一般来说,人参的功能在正常条件下发挥的作用更大,所起的作用不存在年龄差异,年轻人服用人参比老年人和病弱者有更大的效果。如果你想延缓衰老,从40岁开始就可以吃人参了。不怕麻烦的自己买人参吃,怕麻烦的买人参制品吃。很多人认为等到老了再吃不迟,实际上40岁左右开始吃,效果最理想。

  人参没有真假之分,只有好坏之别,我们平常百姓,吃不起真正的野山参,但经常吃一点人参制品,绝对有益健康。

  有人说只有中国人相信人参,这是不对的。人参现在是全世界人都崇拜的药物。发现人参最早的是中国人,9世纪中叶,人参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后来马可·波罗也带了人参到欧洲。印第安人很早认识了人参的药用价值,称之为“小印第安人”、“男人根”。首先发现加拿大有人参的是一位欧洲的传教士。1749年,加拿大有人参的消息公诸于众后,人们开始疯狂地盗挖,当时在蒙特利尔一带几乎找不到帮手收割庄稼,因为所有的人都去挖人参了。

  1862年,美国的人参出口量是62公斤,每公斤的价格是300金马克。现在,美国有超过2500家出售人参制品的商店,至少有500万人常年服用人参制品,基辛格就是一个人参崇拜者。英国人称人参是“生命之根”,称“人参是一种返老还童的药物”。前苏联卫星上天前,为宇航员研制了几种抗缺氧药物,分析来分析去,都没有人参效果好。现在宇航员身上带的抗缺氧药物,就是人参制品。我国的宇航员,不用说都是吃人参的。

  这辈子我总共看了有100万人次的病人了,包括在国外这20多年给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看病。有一个忠告,假如你经常感冒,那说明你的身体是不健康的,你必须引起重视。经常感冒,一年四五次,或者一个月一次,前一次感冒未清,后一次又染上了,感冒之后不容易好,这说明你的免疫功能有问题。免疫功能就是人体的防御功能,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容易感冒,也容易患癌症;免疫功能健全的人,身体健康,不容易感冒,也不容易患癌症。所以,我劝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应该养成冬天服用人参的习惯,因为人参是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功能的特效药。

  我们人啊,六七岁之前,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五六十岁之后,免疫系统又逐渐衰退,因此很容易感冒。儿童在不断地感染、感冒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并完善了免疫系统。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在反复感染、感冒时,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老人也较容易患癌症。

  民间的说法,冬至是一个关,很多老年人过不了冬至这个关,原因是冬至前后天气寒冷,血液循环变慢,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在这个时候特别低下,如果碰上感冒,并发症一出现,事情就麻烦了。我们知道西方人很怕感冒,因为他们知道感冒的危害;我们这里呢,主要是不知道感冒的危害,特别是有心脏病的老年人,他不知道感冒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所以不重视。

  预防感冒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吃人参。老杭州人懂得养生,立冬一到,就到胡庆余堂买人参吃。我在胡庆余堂坐堂,对这一点特别欣赏,特别有感受。杭州人懂得养生啊,人参吃过了,免疫功能就会提高很多。

  所以我在这里奉劝年轻人,孝敬父母,不要给他们买老酒、买香烟,给父母买点人参,让他们春节前吃掉,这样能预防疾病。父母身体好了,就是儿女最大的幸福。

  人参能增强免疫功能,效果来得快,持续时间也长。经常感冒的病人和癌症手术后的病人,宜长期服用人参,能重新建立正常的免疫功能。中老年人长期服用人参,不但全身健康状况可以得到改善,并且不易患癌症、心脏病,可以起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效果,这是我从事中医50多年来的重要心得。

  四

  人参为啥会有这样那样神奇的功效?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慢慢地,已经搞清楚了一部分。但是,我认为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其实,人参还是治疗早搏的最好中药。心脏有病的,有早搏的,应该常年吃人参。早搏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诱发因素很多,很难确定其真正的病因。西医可能会给你提供心律平、慢心律、索他洛尔这样一些本身有副作用的药物。

  人参有很好的强心作用,对心肌衰弱最适宜。患病毒性心肌炎后,心电图上经常出现早搏、T波改变等,服用人参一段时间后会有很好的疗效,所以人参是治疗早搏最好的中药。人参对各种心脏病包括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等,均有明显强心作用,而且毒副作用很小,长期服用,能将地高辛逐渐减量。

  每天服用人参汤对中老年人强壮体质非常有益。尤其是曾患有心肌炎、早搏,中医辨证为心气不振、心气衰弱的病人,长期服用人参汤,除了能够治疗早搏,对心血管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人参皂苷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和冠状动脉血流量。

  总之,人参对人体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强身、强心,促进造血,增强大脑功能,增强免疫功能,增强内分泌功能,还能抗氧化、抗衰老、抗癌、抗辐射等。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心功能衰弱者、内分泌功能减退者,最为适宜。

  (口述:吴伯平采写:单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