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宋智孝:东方时事解读2011年10月28日星期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9:15:54

东方时事解读2011年10月28日星期五

东方时事评论2011年10月28日.........................................................................................................................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11年10月28日——星期五

德国总理愤怒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是不值得信任的人

【柏林消息】 据媒体报道, 德国总理愤怒地指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无信任可言,并决定取消向以色列出售潜艇的决定。以色列《新消息报》网站昨天晚间报道说,以色列和德国出现了严重的外交危机,报道引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话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没有一句话是真的,他是一
个不可信任的人,为此,决定重新考虑向以色列出售潜艇问题。”

《新消息报》政治评论员西蒙指出,“默克尔实际已下达了撤销向以色列出售“海豚”级柴油潜艇的命令。”据报道,“海豚”级柴油潜艇是德国吕贝克潜艇设计所专门为以色列设计的,由霍瓦特-德意志造船厂建造。目前以色列海军已有3艘在役的“海豚”级潜艇,另外两艘将在未来两年内交付。今年5月,两国确认为以色列建造第六艘。海豚级潜艇是一种很有以色列特色的武器,带有核弹头,主要是为对付伊朗。

西蒙强调,使德国总理默克尔极为恼火的是,正当德国政府努力使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重新进行谈判的时候,上月底以色列内政部突然宣布在被占领的东耶路撒冷新建1100套犹太人定居者住房,这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更是表示不停止犹太人定居点建设绝不会与以色列进行谈判。默克尔认为,这是内塔尼亚故意打击德国使中东和平重启的努力。

以色列分析人士指出,默克尔的愤怒会使德国放弃在联合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因为此前默克尔站在以色列一边,反对巴勒斯坦单方面提出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的申请。默克尔的新表态,预示着今后德国不会在联合国反对巴勒斯坦成为其正式成员,以色列在国际上会日趋孤立。另外,德国为以色列专门设计和制造潜艇,特别是第六艘“海豚”级潜艇带有核弹头,现在德国撤销了原来的决定,这将给以色列的战略和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以色列《新消息报》网站昨天晚间报道说,以色列和德国出现了严重的外交危机,报道引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话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没有一句话是真的,他是一个不可信任的人,为此,决定重新考虑向以色列出售潜艇问题。”

●德国(欧盟)的“中东和平政策”已经到了一个“没有”、或者““德国(欧盟)”“认为没有”多少回旋余地的重大关口”

对此,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由于二战时的纳粹德国的残暴屠杀犹太人的“历史原罪”,多年来,德国在“涉及以色列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一向表现得较其它欧盟核心国家更加“小心翼翼”,因此,在德国总理指责“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没有一句话是真的,他是一个不可信任的人,为此,决定重新考虑向以色列出售潜艇问题”的背后,是德国(欧盟)的“中东和平政策”已经到了一个“没有”、或者““德国(欧盟)”“认为没有”多少回旋余地的重大关口”。

而“以色列利益”背后站着的是“美国利益”,“中东和平政策”另一端系着的是“美国中东安全框架”,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在“德国总理公开指责以色列总理不可信”的背后,是德国(欧盟)认为“欧美之间的中东和平政策”已经到了一个“没有”、或者““德国(欧盟)”“认为没有”多少回旋余地的重大关口”。

●至于为何这次站出来的是德国而不是法国,其原因值得一提

至于这次站出来、代表欧盟指责“以色列(实际上是美国)不可信”的为什么是德国、而不是法国?其原因值得一提,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大家不妨将“当时领头死活要打利比亚的是法国,而欧盟的另一个核心国--德国,却在设立禁飞区的问题上与中国、俄罗斯一道投了弃权票”的“情形”、结合在一起去思考!

事实上,在当时,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就指出,这是欧盟有心为自己的“利比亚政策”保留“足够弹性”的考虑,其道理很简单:如果以“法国(带头要求‘中美俄’及非盟、阿盟同意设禁飞区”所主张的“欧盟利比亚政策”有误、而玩儿不下去的时候,就会立刻调整到“德国(与中、俄一道投弃权票)”所主张的“非洲政策”上去。

●“法德”在“欧盟利比亚政策与中东和平政策”上的“分工与合作”似乎掉了个个!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法德”在“欧盟利比亚政策”上的“分工与合作”,在“欧盟中东和平政策”上似乎掉了个个!通过这一细节,我们不难看出“欧盟对外政策”极其狡猾与灵活的一面。

如果在这个层面上,去观察“此前德国总理默克尔与许多欧洲国家保持距离、站在以色列(实际上是美国)一边,反对巴勒斯坦单方面提出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的申请”,今天却公开指责“以色列(实际上是美国)不可信”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我们曾经“连续数期”地讨论、并反复强调了“两组结论”

另外,其实从美国出卖卡扎菲之前开始、到“卡扎菲惨死”之后的这段日子里,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强烈地感觉到,针对期间的国际局势,我们曾经“连续数期”地讨论、并反复强调了“两组结论”,那就是:

第一组:

第一,我们认为,远的不说,从“小布什”的臭名昭著、自信“美国军事实力”就能解决问题的“单边主义”、到奥巴马包装上“倾听”色彩、挟带了几根“巧实力”杠杆的“倾听主义”,美国“旨在支配全球”的“全球既定战略”从来“没有”因美国总统换了“肤色(从白人换到黑人)”而有任何实质性改变。

第二,我们认为,直到“卡扎菲惨死”,利比亚执政当局(实际上是北约--这里包括了欧盟与美国)正式宣布解放了利比亚全境,“第一”仍然成立;

请大家注意,我们在此再次强调这一结论的“极其重要性”与“极其现实性”

而由于“第一”直到今天仍始终成立,这样,“第二组结论”就仍然会主导“欧美”之间的关系。

第二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第一组的第一”直到今天仍始终成立,因此,尽管“美国利益”蘸着“卡扎菲父子的鲜血”、继“默认北约(欧盟)迅速打下的黎波里、从而公开向欧盟让渡‘利比亚之乱’的‘后续发展’之主导权”后,再向“欧盟利益”签下一份旨在表明自己不再阻扰“欧盟利比亚政策”急需之“利比亚由乱至稳”的“投名状”,但“欧美之间”的“那对矛盾”尽管在“表面”上有所缓解、在“本质”上
却仍然如故,即:

第一,“不可调和”的“欧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尽管连续两份“投名状”的确“一度”有效缓和了该矛盾,但依然是处于“不可调和”状态。

即便是“欧美”之间、如果没有“共赢”的路可走、或者,即便是有那么一条“传说中的”路[比如,以“欧美”联手“水淹南方”、再一一掌控“南方经济”、继续由“西方资本(欧美资本利益)”主导全球],但在各自“国家利益”层面上,如果其中“相对较弱的一方(比如,相对于美国、欧盟是较弱的一方)”没有足够的信心最终落得个“共赢”,或者感觉自己更加容易在“欧美利益共同追求共赢、但最终而不得、甚至被出卖”的过程中受到冲击,那么,它是很难在一开始就下决心去走什么“共赢”之路的。

●“英美”两国之间的强烈对比就很能说明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给英国社会造成巨大冲击的“英国之乱”与目前仍然“相对可控”的“占领华尔街”,两者之间的强烈对比,就很能说明问题:显然,没有了“货币本位霸权”支撑的英国与目前仍然拥有“美元本位制”的美国相比,其“国家利益”用来“稳定社会”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财政能力”根本就不能相比。

值得强调的第一点是,“英国之乱”是失去“英镑本位制”支撑、却又向“金融永动机游戏”提供“运行平台”、且依靠“这一平台”进行“各项融资(国防、民生)”的“英国利益”,在“国家利益与资本利益之间的矛盾激化化”时所必然承受的代价。

●“英国利益”近段以来更加靠近“美国利益”的立场、而不是“欧盟利益”的立场“直接触因”

而这一点,不仅是对“欧洲与美国国家利益”、也包括对“欧洲与美国资本利益”敲响了一记警钟。

值得强调的是第二点是,“英国之乱”是原来有心更加靠近欧盟的“英国国家利益”、最终允许“英国资本利益”进行“QE2”,从而令“英国利益”近段以来更加靠近“美国利益”的立场、而不是“欧盟利益”的立场“直接触因”。

由于英国经济总量较小,此次解了英国燃眉之急的英国QE2并不影响全球金融大局。因此,在“中欧美层面上的金融角力”已白热化的背景下,“中欧”也没有精力去说英国的“是与不是”,因此,没有“本位制”作支撑的“英国QE2”暂不会为英国经济、英国金融、特别是英国国家利益招来“市场”的“惩罚”。

●一旦.........市场对“英国利益”的“惩罚”,必然是对“英镑”的抛弃

但是,一旦“美国利益”在这场角力中无法占据主动,或者无法为“英美特殊利益”提供保护,且英国政府届时也无法找到一个有效消除这一“赌博式冒险之可怕后果”的“办法”的话,那么,由于QE2之后、必然会有QE3,这样,直至最后,市场对“英国利益”的“惩罚”,必然是对“英镑”的抛弃、并掀起一连串的、规模更加庞大、冲击力更加恐怖的“英国之乱”。这一点,我们 不妨拭目以待。

显然,根据我们的观察,英国人似乎已经提前准备了一个“有效消除冒险后果”的“办法”,那就是,如果在欧元PK美元的过程中,欧元能“较目前进一步赢得主动(美国在利比亚问题上连续对欧盟进行两个实质性让步,意味着欧盟(欧元)在中东方向的角色进一步吃重”,那么,必要时英国就可“果断放弃英镑、‘提前’正式加入欧元区”,从而将“英国对‘美元本位制’进行致命一击”作为一块“敲门砖”、全面回归欧洲!

有意思的是,这、又恰与英国国内今天“口口声声”要退出“欧盟”的“呼声”刚刚相反。

●“欧盟国家利益”与“美国国家利益”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两大原因

值得强调的第三点是,在“英国之乱”至“英国QE2”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欧盟国家利益”与“美国国家利益”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两大原因之一,即:

第一大原因:

由于欧盟与美国的经济总量都太大,人口都太多,且总体生活水平都太高,而“欧美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其实就在于“在现有国际秩序(一超多强)”下、“地球经济”已没有能力同时支撑这样两个庞大经济体建立在“高债务、高福利”之基础上的“高水平生活”,无法同时为“这两大经济体”提供“一样体面的生活质量”与“同等的政治地位”。

●任何“声称”将解决“欧美债务危机”的“综合方案”,其实都有个“硬伤”

因此,对“欧美国家利益”而言,任何“旨”在将解决“欧美债务危机”的“综合方案”,其实都有个“不可能同时解决”“欧美债务危机”的“硬伤”。

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一旦“欧美共同进行新一轮量化宽松”,那么,视“新一轮量化宽松”的“具体规模”与“后续发展”,对全球经济、特别是政治的影响将有极大的变数,而“这种变数”几乎可以肯定是一种对全球经济的恶性冲击。

●“欧盟”类似于“英国”

我们认为,除非以中国为代表的“南方经济”被“西方资本”通过“水淹南方”等方式“彻底控制”,且“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二”的“美国国家利益”与“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一”的“欧盟国家利益”之间最终能在“谁是领导者”的问题上达成一份“公平协议”、并“制度性地保障”该“协议”一定会被落实,否则,“欧盟国家利益”与“美国国家利益”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要么,就表现在“欧美无法共同进行足够规模的新一轮量化宽松”。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一点,对欧盟而言更加可能,因为“欧盟”类似于“英国”,相对“美国国家利益”而言,其“量化宽松”本质上是一种“没有货币霸权作支撑”的“滥发货币”,一旦全球经济运行失控,更容易导致自己的货币被市场所抛弃。

●“欧盟国家利益”与“美国国家利益”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另一大原因

不难想像,“欧美”之中综合实力虽然“相对较弱”、但却有“中俄”等外部力量相策应的欧盟,必将更加倾向于保留一种“到时再进行战略选择”的“战略灵活性”。

而“欧盟国家利益”与“美国国家利益”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另一大原因,不是别的,就是中国至今仍然在奉行的“扶弱(欧元)锄强(美元)”策略、且坚决地拒绝了“所谓中美共管地球的G2模式”。

显然,对“欧美”而言,一方面,这一策略给了“弱”的一方以“希望”,因此,也就对“强”的一方造成了巨大压力。

●“扶弱(欧元)锄强(美元)”极大地牵制了“欧美框架之内的合力”、极大地强化了“欧美框架之内的张力”

值得强调是,从形势的演化来看,“扶弱(欧元)锄强(美元)”极大地牵制了“欧美框架之内的合力”、极大地强化了“欧美框架之内的张力”。

●这一点,在“卡扎菲惨死”之后的“利比亚局势演化“中已经彰显无疑!

而这一点,在“卡扎菲惨死”之后的“利比亚局势演化“中、特别是“欧美媒体”对“卡扎菲惨死”的“报道分岐”中,即:在美国政府出卖了卡扎菲、但美国政府(奥巴马)与美国媒体又对“卡扎菲惨死”“颇有微词”、而北约(除去在‘英国之乱’压力下已进行QE2的英国之外的欧盟)从媒体到政府却总体保持沉默的“有趣对比”中,已经彰显无疑!

显然,美国政府与媒体主动拿“卡扎菲惨死”说事儿,这就意味着这样一层信息:如果“欧盟利比亚政策”在拿到了“美国利比亚政策”如实支付的“卡扎菲之死”之后,仍然不打算向美国提供“叙利亚配合(有效击穿该止损点、从而解构中欧俄之伊核战略协调)”、特别是“南亚配合(协助美国进行某一形式的南亚破局、从而解构中欧俄之伊核战略协调)”,或者“不愿意实质性参与新一轮量化宽松、特别是‘水淹南方’”,那么,“卡扎菲之死”之后的“利比亚由乱至稳”,对欧盟而言,将仍然是“蓝中水、水中月”!

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我们也就理所当然地观察到:“很难调和”的“欧美资本利益之间的矛盾”,依然是处于“在核心问题上很难调和”的状态,尽管“美国利益”连续签下两份“投名状”的确“在相当程度地调和”了该矛盾。

●“西方资本”主要任务仍是急于寻找、并确定一个“新的、足够安全的战略运行平台”

值得强调的是,在这个问题上,其于“第一”,也就是说,由于“欧美国家利益”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具有极其强大的“张力”---就目前而言,“欧美国家利益”、甚至“在西方资本利益框架之内的欧美资本利益”均不愿意接受“牺牲自己、成全他人”这一结局,因此,在全球经济必将二次探底、“欧美国家利益”均会受到极大冲击(社会与经济的稳定),特别是,在“欧美(社会)”在“中欧俄美”中最容易成为“埃及之乱”之“简单模仿者”的危险下,以“美元本位制”所主导的“国际秩序”为“战略操作平台”、且以“美国资本”为代表的“西方资本利益”,其主要任务仍然是急于寻找、并确定一个“新的、足够安全的战略运行平台”。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国家利益”的主要任务

显然,在这个问题上,对“美国国家利益”而言,其主要任务就是以各种手段“说服”、并令“西方资本(包括欧洲资本)”相信,这个它们急于寻找、并确定的“新的战略运行平台”,不是别的,也就是进一步强化“美元本位制”地位的“美元本位制2.0版”,从而合“北约(欧美)”的政治与军事资源、“西方资本(欧美)”的经济资源,在美国境外、全球范围内重构“相应的工业体系”、继而好继续支撑、并驱动那架“号称会永动”的“华尔街金融永动机”。

毫无疑问,这个“说服”工作,基于种种原因,会受到来自“不愿意自己被牺牲、从而最终陷入动乱、直至瓦解”之“欧盟国家利益”的最强烈抵抗,及仅仅是得到----“相对美国资本较弱”但目睹“美国利益”很难在保护“西方资本利益”的“基本安全”的前提下“搞掂局面”,从而“仍未下决心最终向美国流动”的“欧洲资本利益”之“非积极性合作”。

●在这个问题上,“欧盟国家利益”的主要任务

而对“欧洲国家利益”而言,主要任务就是以各种手段“说服”、并令“西方资本(包括美国资本)”相信,这个它们急于寻找、并确定的“新的战略运行平台”,不是别的,也就是“在所有非美势力的眼里”显得“问题多多”的“美元本位制”之“西方资本框架内部改良版”---我们不妨称之为“欧元本位制1.0版”,从而在“先利用、再牺牲美国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全面整合“欧盟”的政治与军事资源、再合“西方资本(欧美)”的经济资源,在“环地中海经济圈(中东、中亚、非洲大陆、欧洲大陆)”的层面上构建一个“足以彻底解决”“欧洲债务危机”、且充分吸收美国流出的技术、人才、资金,从而为“西方资本(包括美国资本)”进一步控制全球经济命脉提供一个“新的、足够安全的战略操作平台”。

毫无疑问,这个“说服”工作,会受到来自“更不甘心自己成为牺牲者(奥巴马说了,美国绝不当老二,显然,这可不仅仅是冲着中国说的)、更不愿意自己最终陷入动乱、直至瓦解”之“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强烈抵抗,及仅仅是得到------目前“虽相对欧洲资本较强”、但“已然”成为“世界人民(特别是美国人民)”之公敌(西方资本)之“代表”,又目睹“欧洲利益”很难“搞掂局面”,从而“仍未下决心最终向欧洲流动”的“美国资本利益”之“非全力性合作”。

●“中国利益”能否奉行“扶弱(欧元)锄强(美元)”政策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而值得强调的是,不论是“欧洲资本利益”对“美国国家利益”之“说服工作”的“非积极性合作”、还是“美国资本利益”对“欧洲国家利益”之“说服工作”的“非全力性合作”,特别是,不论是“欧洲国家利益”对“美国国家利益”之“说服工作”的“最强烈抵抗”、还是“美国国家利益”对“欧洲国家利益”之“说服工作”的“最强烈抵抗”,在“持续性”与“力度”的问题上,“中国利益”能否奉行“扶弱(欧元)锄强(美元)”政策都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也就是说,只要“中国利益”坚定贯彻“扶弱(欧元)锄强(美元)”之政策,欧美之间“不可调和的国家利益矛盾”就愈加不可调和,欧美之间“很难调和的资本利益矛盾”就是愈加“很难调和”。

显然,美国向中国兜售的“G2模式”,恰恰是想中止这一政策,其实质在于让中国选择“联强(美元)锄弱(欧元)”。

●再谈“美国经济、特别是华尔街金融永动机”逃生的“最为高效的通道”

而基于上述内容,美国大力兜售“中美G2”的核心意图并不在于实现什么“中美共管地球”,而在于“以此”迫使“欧盟利益”被迫接受美国主导之“欧美共管地球”。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此前始终强调让中国接受“中美G2模式”,是“美国经济、特别是华尔街金融永动机”逃生的“最为高效的通道”的原因。

而在中国坚定的“扶弱(欧元)锄强(美元)”层面,最新消息是,针对稍早欧盟领导人达成的解决欧债危机的一蓝子协议,27日下午,准确地讲,是在欧洲市场开市之前,中法双方提前发布了一则消息,称“法国总统将与胡锦涛主席通电话”。

●要做好“扶弱(欧元)锄强(美元)”这篇文章,须把握好“扶与锄”之间的“力度”与“时机”问题

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法国总统将与胡锦涛主席通电话”的意图,在于“拉”中国为那份实际上“仍有待进一步填充关键内容”的“协议”做“背书”。 毫无疑问,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扶弱(欧元)锄强(美元)”的中国、至少在表面上是“不好有什么意见”的,但是,这又绝不意味着中国“私下”不能提“前提条件”。

事实上,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就多次强调一组结论:

第一,中国要做好“扶弱(欧元)锄强(美元)”这篇文章,就必须把握好“扶与锄”之间的“力度”与“时机”问题,把握好“有时候弱扶、甚至暂时不扶、都是为了事实上更好地扶”之间的辩证关系;

●“扶弱(欧元)锄强(美元)”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第二,对中国而言,“扶弱(欧元)锄强(美元)”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借这一手段,撑开空间,让“人民币国际化”这只陀螺“顺利起旋、并尽快达到高速旋转的稳定状态”,这才是目的。

而针对欧盟方面放风中国将注资“欧洲稳定基金”,东方评论员认为:中国向该稳定基金注资不是不可以考虑,但是,由于在很大程度上,“注资多少”将“直接标记”中国此次是“强扶还是弱扶”,因此,如果欧盟要求中国“强扶”,那么,有个重要前提就必须满足,那就是“此次扶弱”应该最大限度地促成“人民币国际化”这只陀螺的“顺利起旋”。

●最好是迫使欧盟接受“欧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实质性货币互换”,或者解禁对朝鲜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制裁,并实质性参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

因此,我们建议,中国应向欧盟提出:中国向该稳定基金注资的“主要部分”,应该是“人民币资产”、而不是“美元、或者欧元资产”。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最好是迫使欧盟接受“欧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实质性货币互换”,或者解禁对朝鲜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制裁,并实质性参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

●“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应该是“上述条件”的“附属条件”,而不是其它!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与“解禁对华军售”,只应该是“上述条件”的“附属条件”,至于“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与“解禁对华军售”,只应该是“上述条件”的“附属条件”,而不是其它!

对欧盟而言,它要明白:在关键时刻,中国是否愿意继续向它输出“实物商品”,这才是支持欧元的核心,而接受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是它在关键时刻可能得到“更多、更好中国实物商品”的“前题条件”,而不是其它!

●掀起新一轮的“一切重大问题都与美国在中东谈”的“战略游戏”!

否则,中国应该只是“象征性的注资”以示“人民币与欧元坚定地站在一起”,或干脆考虑其它的“扶弱”方式,比如,集中火力,向“美元本位制”的基石--美国中东安全框架“猛烈开火”,从而正式掀起新一轮的“一切重大问题都与美国在中东谈”、并轮番迫使“美国参与交易”的“战略游戏”!

在这个问题上,一如我们之前所强调,由于中东方向(特别是中东和平进程)上积聚了美国太多的核心利益,但均远离“中欧俄”的“重中之重”,因此,只要美国被迫参与交易,则任何交易的交易结果就必然是:美国继续吐出带血的筹码!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下面这则消息也就成了必然的一步。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访问叙利亚

【大马士革消息】据媒体报道,正在叙利亚访问的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27日分别会见了叙副总统沙雷和外长穆阿利姆,重点就当前叙利亚局势深入交换意见。

吴思科表示,中方高度关注叙利亚局势发展,认为当务之急是叙有关各方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立即停止一切暴力行动和流血冲突,尽快缓解紧张局势。同时,叙政府应加快落实改革承诺,尽快开启并推进由叙各方广泛参与的包容性政治进程,回应叙人民的合理期待和诉求。叙有关各方应以建设性态度全面参与政治解决进程,通过对话化解分歧,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变革与发展道路。国际社会应尊重叙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慎重、妥善地处理叙问题,共同推动叙局势走向缓和,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吴思科指出,中方赞赏并支持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在叙问题上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中方在叙问题上秉持公正立场,愿继续为推动叙局势恢复稳定、实现叙人民福祉而努力。

叙方介绍了当前的叙利亚局势以及阿盟部长委员会访叙的有关情况,赞赏中国在叙问题上的立场,表示愿积极推进改革与对话进程,并争取与阿盟就有关问题达成一致。

吴思科还在中国驻叙使馆举行了记者招待会,阐述中方对叙局势的看法和立场,并回答了中外媒体记者提问。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此时访问叙利亚,在于两点:

第一,这是将中俄联手否决“欧盟提出(实际上是美国拟定)、美国支持(实际上是美国用让渡利比亚之乱处理进程主导权为代价,换取欧盟出面提议)”的“谴责叙利亚决议案”所发出的“强烈信息”给落在实处,即:..............国际社会应尊重叙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慎重、妥善地处理叙问题,共同推动叙局势走向缓和,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我们不难感觉到,这其实是一个这样的战略信号,即:对目前“被动的叙利亚”而言,如果“有关方面”仍然不能公正处理“利比亚问题”,那么,为摆脱被动、必要时、可以在中东方向“主动反击”。如果中东某些国家、特别是“美国中东安全”不想再要“中东的基本稳定”的话。

显然,由于“美国中东安全框架”命系于两个战略支点,一是政治与军事层面的,以色列,另一个,则是经济与金融层面的,沙特阿拉伯,因此,一旦叙利亚的“主动反击”将极大地威胁这两个战略支点的稳定的话,那么,建立在“.石油美元结算制”基础上的“美元本位制”就将立刻受到致命的威胁。

事实上,对美国最最核心利益的反击不仅仅限于“主要战场”的中东,东方评论员注意到,据媒体引述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正在筹办的“东盟银行”将帮助中国中小型企业投资东南亚邻国,为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资金,并推动中国西南地区发展。

报道称,中国将正式邀请东盟十国、日本和韩国共同投资创办“东盟银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可能会投入300亿元人民币,成为该行最大的股东,其他国家的股份仍有待协商谈判。

另外,报道还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一凡表示,近些年来,随着欧美市场购买力的减少,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欧美市场转向亚洲。相对于欧美,东盟离中国更近。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该消息最终落实,那么,中国筹办“东盟银行”的要点其实在于两点:

第一点,在这个“东盟银行”中,中国将是最大股东,且没有美国什么事儿!

第二点,是“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欧美市场转向亚洲”。

显然,结合我们之前的另一组观点,即:

第一,一旦“中东大乱”,导致“欧亚海上运输线大乱”,而“非美势力”也回报一个“全球海上运输线大乱”,则目前“可控”的“占领华尔街”在全球经济全面衰退之下、就极可能发展为“不可控”的“全球反对资本主义运动”,而“欧美”中的至少一家,一定会在这场“不可控”的运动中倒下来。

第二,作为一种“不小的可能性”,我们认为,一旦中东大乱、且“欧美经济、社会陷入全面混乱”,且假如期间欧元、或者美元始终存在,那么,人民币是有可能成为“不相上下的欧元与美元之间”、“相互确定”币值的“锚货币”、从而“直接标价”欧元与美元的币值。

而这,就是我们之前多次所说的:人民币将以教科书都没有的方式进行国际化中的一种。

●中国在认真准备应付“中东大乱”后的局面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中国在认真准备应付“中东大乱”后的局面,在在告诉“方方面面”,自己准备玩“最低限度内循环”。

显然,中国一方面对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小动作展开的反击,除了中国军事力量果断进入巴基斯坦以示“中国南亚底线”之外,其“反击原理”是警告幕后主导者的美国、及周边宵小、或者准备捞一把的欧盟,在经济上,大不了就先“一拍两散”、准备“拼内功”,之后,中国再视情况去“捞人”。

●这是瞄着中东方向,“就近”开挖“美元本位制”墙脚的一招!

对东亚国家而言,“捞”的是那些愿意与中国共同发展的经济体,这应该是筹划一个独立于“亚洲开发银行体系(该体系的要点在于:美国参与决策,日本左右决策,以美元本位制为基础)”的“东盟银行”的意义之所在。

显然,这是瞄着中东方向,“就近”开挖“美元本位制”墙脚的一招!

而对“欧美”而言,中国经济“捞”的也是那个愿意与中国共同发展的经济体。

●在中东方向,中国的“反击原理”就更加明了、让“人”一看就懂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反击的“主战场”,在中东方向,中国的“反击原理”就更加明了、让“人”一看就懂:作为“一切重大问题都与美国在中东谈”的“首创者”与“率先实践者“,中国就是要死死地盯着“美元本位制”,而不是其它,并由此掀起另一轮“一切都与美国在中东谈”的“战略淘宝游戏”。

●“来而无往非礼也”!

还有,就是,随着中国军舰访问古巴,中国将军事影响力渗入美国后院的动作也已经开始,与美国在东南亚方向的小动作相比,这可谓是“来而无往非礼也”!在对方的核心区域捣乱,谁不会呀?

显然,从美国政府及美国媒体开始迫不及待、饥不择食、竟然“主动”拿“卡扎菲之死”、再次以“利比亚之乱”威胁“欧盟利比亚政策”、敦促欧盟尽快提供“叙利亚、南亚配合”、尽快进行“新一轮量化宽松”的情况来看,德国总理此次直指以色列总理(实际是美国)“没有信用”的情况来看,上述这些东西,德国(欧盟)是看明白了!

事实上,从迅速打进的黎波里、到卡扎菲“突然消失”,欧盟在“这种游戏”中可谓获益菲浅!在如果配合美国、则中东全面破局、特别是最爆力破局就有可能一把毁去“西方资本(欧盟与美国资本)”主导全球格局的基石的危险下,既然可以继续玩这种获益菲浅的游戏、并继续编织“欧元本位制1.0版”的美梦, 德国(欧盟)在“以色列问题”上的选择(公开指责以色列总理--实际是美国--不讲信用),显然是“三思而后行”的:

●德国(欧盟)在进一步“逼宫”

显然,德国的意思很清楚,由于中国已经重开“新一轮中东淘宝游戏”,情况已经有变!在德国(欧盟)的“中东和平政策”已经到了一个“没有”、或者““德国(欧盟)”“认为没有”多少回旋余地的重大关口”的背后,是德国(欧盟)在进一步“逼宫”:已经“连让两步”的“美国利比亚政策”、在其它方向得到“有中俄策应”的欧盟之“实质性配合”之前,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让步”。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德国(欧盟)的“紧急逼宫”来看,“西方”真“TMD”的不讲信用!不过,这种局面,也是中国全球战略、特别是“南亚战略”眼下最需要的!

至于局势如何演化,我们将与大家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