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处可以带枪回家:武术的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02:44
武术的发展 

商周时期(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256年)

首先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

其次练武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规定了专门训练时间和内容,并有了比赛的形式(射箭方面);

再次商周随青铜的发展和作战需要,出现该武器的使用和防守方法;

最后五行说、八卦说,为武术提供了哲学基础。(周时期出现了一部中国武术史上重要的著作《周易》,亦称《易经》。其“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产生了太极学说。)

从以上发展过程看出,武术开始成为人

们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

z   春秋战国(拳勇、技击)(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诸候争霸,都很重视技击术在战场中的运用。(齐恒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管中亦曾再齐招募全国有“拳勇股肱之力,筋骨秀出众者”,来训练军队;)

铁制兵器出现逐渐代替了铜制兵器,步骑兵战逐渐代替了笨重的车战。

此时期武术在民间开始广泛流传(孙子曾指出“搏刺强士体” ),出现了许多如欧阳子、干将莫邪等制剑师和如越女、袁公等技艺高超的剑术家;比赛的雏形也已出现——相搏、斗剑。

以上看出,武术逐渐成为人们一种享受的需要,武术开始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z   秦汉三国时期(武艺)(公元前221年-公元280年)

封建国家上升时期,武术由单纯军事型向竞技型方面发展创作了条件。汉代出现了武艺这个名称,出现了许多武术家及不同风格的流派以及手搏、角抵形式的竞技比赛,武术体育性质

     很明显。汉武帝时盛行

     角抵、击剑。

佩剑也成一时之风尚,

“汉自天子至百官无不佩剑”,

随着“宴乐兴舞”的习俗,手持器械的舞练时常在乐饮酒酣时出现,此外,还有“刀舞”,“力舞”等,虽具娱乐性,但从技术上更近于今天套路形式的运动。

z   两晋南北朝(武术) (公元265年-公元589年)

与汉代相比,武术发展衰落期。

实行府兵制,因此练武有专门场地并严格要求。而劳动人民中现了“部曲”,他们是“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晋时练武出现了口诀要求,南朝时有了“武术”这个词。

后期儒、道、佛日趋合流,

玄学盛行,一定程度上阻

碍了武术的发展。然而相扑

却受到广大人民喜爱并流行

z   隋唐五代唐代长安二年(公元702年)

唐朝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出现了职业教习武艺的人。

战场上枪作为步骑兵的主要武器,刀代替剑成为步兵主要武器,剑术逐渐脱离军事实用性而向套路技术发展,在民间仍受欢迎,

    杜甫诗词对公孙氏的

    描述;裴民将军的剑

    术……武术作为一种

    文化形式已相当具有

    影响。

z   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

由于不同统治阶级的尚武和禁武,武术的发展比较曲折。

两宋时尚武的风气促进了武术发展,宋太祖赵匡胤就有一身武艺。民间出现练武组织,有“英略社”,“弓箭社”等。由于商业经济活跃,也出现了习武卖艺为生的“路歧人”。这时的武术已有了固定套路,有单练还有对练。

元代,只允许军队士兵习武,民间武术受到了摧残,武艺多以秘密家传方式暗中发展,但由于戏曲发展的需要,武术搬上了舞台。“十八般武艺”名称出现。

z   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

武术集大成和发展时期,流派林立,建立

了完整的体系。出现了许多武术的著作:

程宗猷的《耕余剩技》、戚继光的《拳经》

和《纪效新书》、高颖的《射学正宗》

等等,促进了武术在技术、技击与健身

方面的发展。

明代项目也是前代所未有的,十八般武艺

有了具体内容:一弓、二弩、三枪、四刀、

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

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挝、十四殳、十五

叉、十六靶头、十七棉绳套索、十八白打。

                            

                             出现正规的比武——打擂台,裁判叫布

                             署,比赛有一定规则,接近体育的要

                             求。随着白莲教、义和团、太平天国运

                             动的兴起而兴盛。

z    拳术在明代开始有内外家之分,至清,还有南北派之说,也有按山川分类的(少林、武当、峨嵋),并形成武术理论。

z   民国时期(国术)( 1912年~1949年)

民国初年习武开禁,当时技击名震天下的是迷踪拳创始人霍元甲。民间也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等武术组织。其中1910年上海的“精武体育会”最为庞大,并传播到香港、东南亚一带。1926年武术改称国术,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蒋介石曾下令将国术

               列为军队训练的主要术科,并规定作为学校一门

               必修课。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

               演。该时期开展学术研究工作,出版了专业书

               籍,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

新中国成立

武术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并作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加以继承和发展。

z    1952年,武术被正式列为推广项目;

z    1954年各地体育院校开始正式列为课程;

z    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建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队等,形成了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武术活动网,为武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z    1957年列为竞赛项目,每年举行全国性比赛;

z    1958年起草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编定了拳、刀、枪、剑、棍五种竞赛规定套路,推进了武术训练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z    1985年,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武术发展中历史性的突破。

z    1987年在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标志武术走进亚运会。

z    1990年武术首次被列入第十一届“亚运会”竞赛项目。

z    1991年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百多名运动员参加;

z    1994年,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出台了“中国武术段位制”,并于1998年正式全面启动。

z    1996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于正式批准体育学院设立武术学科专业方向博士学位点。标志着武术作为一门学科已迈入学术领域的研究殿堂,成为体育学科的五大专业之一。

z    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成员,这是武术发展中的又一历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