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奶牛在空地上:郧西起航借力文化之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4:45:39
     10月21日,著名歌手、国家一级演员汤灿,受邀来到郧西拍摄七夕文化旅游节主题曲《永远的天河》MTV。这是郧西县打出的一系列漂亮文化策划组合拳的最新动作,
    郧西县以七夕文化节为品牌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成果喜人,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全县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09%、263%,郧西北又一个旅游靓丽风景线呼之欲出。

    中国七夕看郧西

    “七夕在中国,天河在郧西”。据民俗专家介绍,七夕节在郧西已有千百年历史。牛郎织女爱情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在郧西天河口,有“牛郎庙”、“织女庙”遗存,有“娘娘山”。相传王母娘娘用自己头上的簪子划出天河,拆分了牛郎、织女,顺手把簪子弃于天河中。织女还继续呆在娘娘山执守天规,而丢弃的簪子变成一块巨石,至今兀自立在河中,当地人称为“金钗石”。天河中游,有隔河遥望、永恒相守的两座山,当地人们称为“石公公”、“石婆婆”,据传为牛郎和织女所化,至今还流传着众多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与民俗。生活在郧西天河两岸的人们,“人相习、代相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和独特的七夕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教授萧放说,郧西文化底蕴非常丰富,要把各种资源围绕七夕文化进行整体开发和包装,把资源旅游和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七夕文化产业群。
    郧西天河七夕文化已经被列为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点项目和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项目,“天河的传说”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县委书记胡俟说,郧西民间流淌传承的七夕文化,正是郧西发展的巨大文化宝藏。

    以节会为媒 推动经济发展

    2009年,郧西获湖北省政府“旅游先进县”荣誉称号;2010年,以首届七夕节为推手,全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5.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875万元,分别是县政府年初任务目标的150%和140%;2011年上半年,全县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09%、263%。
    据记者了解,继去年成功举办首届天河七夕文化节后,今年8月,郧西成功举办第二届七夕文化旅游节,节会吸引了15000多名海内外人士和20多家国内外媒体记者,引来9.5亿元的合作协议。郧西七夕文化一时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通过成功举办七夕文化旅游节,带来了郧西的旅游格外火爆。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该县共接待游客11.6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464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53%和72%。郧西旅游经济呈现出强劲、快速的增长势头,成为郧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在旅游业拉动下,郧西近两年完成城建项目90多个,城区规划面积扩大2.5倍,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水体景观让人宛若进入梦里水乡,一个个特色工业园区全面开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文化品牌应运而生。

    借力七夕文化 实现跨越发展

    郧西用一串串被刷新的数字证明了开发七夕文化决策的重要性,同时也赢得省里和十堰市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
    十堰市委书记陈天会说:“郧西把城市防洪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七夕文化捆绑发展,建设的景观工程既是示范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打造的新城既是文化之城,同样是民生之城!”
    近两年,郧西通过开发七夕文化,重点实施“一区两城三园四A五河六景”战略。一区,即天河风景区;两城,即上津古城、商贸古城;三园,即世界婚俗博览园、欧州风情园、七夕产业园;四A,即五龙河、龙潭河、天河风景区、上津古城四个4A级风景区;五河,即天河、小河、五里河、安家河、二道河水体景观;六景,即夜景、水景、山景、园景、古景、人景。
    城建靓县留游客。郧西采取“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城建主演”的方式,将城市建设融入七夕文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以城建靓县促进旅游立县,通过旅游促进招商引资,把郧西建成鄂西北文化旅游名城。”胡俟说。
    游客徜徉在郧西的街道,感受到的是山、水、街、房、桥所散发出的和谐、浪漫的文化气息。绚丽多彩的时空隧道、美轮美奂的人造月亮、灯光星座……迷人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未来5年,郧西准备用投入100亿元,建成全国“约会之乡”、世界“婚旅之城”、“文化名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增至6家。
    一座独具魅力的“爱情之城”、“婚旅之城”、“约会之乡” 和“中国重要生态旅游目的地”在鄂西北崛起,郧西凭借七夕文化魅力,在荆楚大地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