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地震应急预案:杨救贫与赣南客家风水文化的起源和传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25:14

杨救贫与赣南客家风水文化的起源和传播

 

 

 
    赣南是中国客家人南迁的第一个聚居地,许多客家文化是从赣南起源,客家风水文化也不例外。风水古称堪舆。中国的风水文化在唐代以前,以长安为中心,史称长安派。在唐代以后,随着南迁的客家先民,来到赣南,形成了影响至今的赣派风水,并镀上一层浓郁的客家文化色彩。讨论客家风水文化的起源,我们首先应该考察被海内外风水人士奉为祖师的杨筠松。

 



 

一、 杨救贫避乱赣南与赣州筑城

 

    杨救贫名筠松,字益,号救贫。他虽然在客家区域内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但《赣州府志》上只有他54个字的介绍:“窦州杨筠松,唐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过虔州,以地理术授徒,卒于虔州的于都药口坝。”

    赣州的风水文化史,始于唐末掌管琼林御库的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先生避黄巢之乱,携御库秘籍弃职隐居赣州的三僚村授徒传艺开始的。

    杨救贫携风水“秘籍”来到当时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赣南,他首先结识了割据赣州的卢光稠。卢光稠请杨救贫为其母亲择地建墓,此墓在宁都县洛口乡麻田村圩场西北约3华里的山坡上。

    卢光稠母亲墓位于麻田村下排村下组龙马形。墓为两拱,分别为卢光稠的母亲和妻子,下面的碑文系作者实地考察时记录:

    墓碑文一:“杨公仙迹”(碑宽79公分,高30公分)文如下:

麻田范阳四世祖坟
唐敕封长沙县郡卢田曾氏夫人之墓
妣生殁诰命详在谱内
夫主生立
孝男 光:睦 稠 赞 肃 授 蕴 谦 佳
大清光绪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 公达祖位下裔孙重修

   墓碑文二:对联:赏图龙马出 村韶凤凰来

麻田范阳五世祖坟
妣诰命生殁详在谱内
夫主光稠
唐敕封凤门邑君卢田文氏夫人之墓

孝男延:巡 昌 进 后裔族繁难以详载


倡修广东和平裔孙禀生大明
大清光绪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公达祖位下裔孙重修。”

墓向是辛乙兼戍辰,内堂水出乙,外堂水出甲,巽水上堂。墓为一盆地,两水交汇,莲花遍野,重重朝山在四层以上。

麻田卢氏九修族谱载:“第四世广公的儿子卓公

    卓公字允立,唐宪宗元和茂子任兵部尚书,后殁葬八都求田(今宁都县洛口乡球田村,距麻田村约5公里——笔者注)江坳塘又名长含里旗形,旗尾穴,酉山卯向,杨救贫卜,清道光十五年乙未十一月初三日合族重修。

娶曾氏,封长沙县郡,殁葬韶潭头龙马形,乙辰向,杨救贫卜。

子九,光:睦 稠 赞 肃 琼 蕴 谦 淮

    第五世卓公九子,光稠行二” 墓的碑文和麻田卢氏九修族谱内容相吻合。

    杨筠松先生先后为卢光稠父母择地建墓二处,足证他们关系密切。卢光稠请杨救贫择基地筑赣州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赣州府城,最早是东晋永和5年筑的土城,故址相传在章贡二水之间,至义熙2年水毁,存在不过46年。后府治迁水东。南北朝的宋时,赣南为南康国,城治在于都。赣州城废。唐末卢光稠乘乱起兵,割据赣南后,请杨救贫为其择址建城。杨救贫选赣州城址为上水龟形,龟头筑南门,龟尾在章贡两江合流处,至今仍名龟尾角。东门、西门为龟的两足,均临水。从风水学来看,赣州城有二条来龙,一是南方九连山(离方,属火)发脉,从崆峒山起祖,宛延而至城内的贺兰山落穴聚气,结成一处立州设府的大穴位,这支龙还有一个小支落在欧潭。此外,赣州的北龙脉来自武夷山,经宁都、万安、赣县,分成数小支,落穴于储潭、汶潭。这三潭是赣州的三处水口,和赣州城外的峰山、马祖岩、杨仙岭、摇篮山等山峰一起形成赣州城山环水抱的局势。赣州城遂成为一座三面临水、易守难攻的铁城。卢光稠得以拥兵一隅,面南称王30余年。

 

    与杨救贫同时来到赣南风水大师,还有一个叫“仆都监”的人,志书载:“仆都监,逸其名,官司天监都监。黄巢之乱,与杨筠松避地虔化,遂以其术传中坝廖三传。”

    杨救贫在赣州的风水活动,使风水文化在赣南迅速传播,随着客家人在赣南聚居时的大量建筑实践,杨救贫的风水术得了用武之地,赣派风水得以兴起。

 

二、曾文辿、廖瑀、刘江东对杨救贫风水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杨救贫在赣州的风水活动,使他声名远播,但赣派风水流派的逐步形成,应是他在兴国县三僚村授徒开始。

    曾文辿是三僚曾氏开基祖,也是杨救贫的首座弟子。杨救贫云游天下,本无意驻足,但曾文辿却想找一块吉壤定居。

    相传有一天,曾文辿发现三僚这个地方不错,就告诉师傅杨救贫说他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地方,如果住下来,子孙可以世代为官。杨救贫过去一看,果然是一块山环水绕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正好象一座八卦图形。盆地后部有一棵凉伞形的松树,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他告诉曾文辿说:“这里果然是我们堪舆人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

 

    杨筠松和他的二个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茅棚居住,他们把茅棚称为“寮”,师徒仨人是三座茅棚,附近的人们就把这里称作“三寮”(现在写作三僚)。

 

    曾文辿原是于都肖县(今于都县曲洋乡)人,自幼读书,原想通过科举仕进,因逢战乱,隐居在于都县黄檀寺读书,不问世事,后偶遇杨筠松先生,羡其学问,遂拜杨公为师,随其学习堪舆术。他将全家迁往三僚村定居时,杨救贫特地为徒弟择址定向,并作了一份地钤记流传至今:

 

“僚溪山水不易观,四畔好山峦;
甲上罗经山顶起,西北廉幕应;
南方天马水流东,仙客拜朝中;
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职旺;
今卜此地为尔居,代代拜皇都;
初代钱粮不兴大,只因丑戌相刑害;
中年富贵发如雷,甲木水栽培;
兔马生人多富贵,犬子居翰位;
今钳此记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职显。”

    曾文辿后著有《八分歌》、《寻龙记》、《泥水经》等书传世。

    三僚村有二个杨公祠,曾屋的杨公祠安放的是杨救贫祖师和开基祖曾文辿的塑像。廖屋的杨公祠安放的是杨救贫祖师和廖金精的塑像。三僚廖氏尊奉的开基祖和杨救贫勘舆术的传承人是廖金精。

 

    廖金精名瑀,字伯禹,相传其曾入山学道,长居虔化州(古宁都)翠薇峰金精洞,自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相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唐末兵荒马乱,科举不继。廖瑀的父亲廖三传擅长堪舆,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转而研究堪舆之术。杨救贫在兴国、宁都、于都一带活动时,廖瑀与杨筠松先生相遇于虔化,起初他不服杨救贫,年轻气盛,屡屡与杨公斗法。有一次,黄陂廖氏请杨救贫去堪定一个门楼位置。廖金精预先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杨救贫来后,却不用罗盘,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随手往地下一插,却正中了铜钱中间的方孔。廖金精这下服了杨公,虔诚地拜杨公为师。廖金精原来住在宁都中山坝。为早晚追随杨公,他随师傅迁到兴国三僚村居住,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籍。三僚廖氏杨公祠大门的对联:“竹杖精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的文字里就暗寓了这个故事。廖瑀著有《怀玉经》、《俯察本源歌》、《一盏灯》等著作传世。

    杨救贫的另一个弟子是于都上老的刘江东。刘江东先生生于大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字判则,又名七碗、添碗、晚年号刘白头。因其祖父为卢王参政,与杨救贫先生知遇,遂请其收刘江东为徒。

    刘江东传道,不拘姓氏,好学者则传之。而曾、廖二姓却是将风水术列为家传,不传外人,后曾、廖二姓繁衍,主要在三僚一地,而刘姓渐渐走出三僚,从兴国逐渐散播各地,以至海外。

    刘江东先生于北宋开宝五年殁,享年88岁,葬于都上脑村西南天字岭半山腰,其墓尚存。碑文是:“彭城刘氏,生殁于载谱,本处尚书庵屋背,巽山乾兼辰戌向,吉度分金。

七世祖刘公川鲁老府君
八世祖考刘江东府君 之墓 一九八一年重修
孝男 滋 温 渊 则 浩 继……立”

    刘江东是杨救贫先生的主要传人,他是杨公风水理论的主要记录者,为杨公风水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本人著有《囊金》一书传世。


三、赣南风水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赣南客家风水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和兴国县三僚村对杨救贫先生的传承是分不开的。

 

  宋元时期,著名的风水师多出自杨救贫及其弟子之后,并相对集中在兴国的三僚村。如三僚曾世英,字省庵,宋时人,从诸生入太学,援乌蒙府经历,升双流县知县,精地理,游楚中,为一大家卜宅曰:二十年当有开府吾乡者,其子果以进士巡抚江西,聘世英至,赠以金。著有《堪舆漫兴》、《地理辨疑》诸书。

     廖禹,按赣州《旧府志》载:廖禹,字伯禹,宁都人。年十五,通五经,人称廖五经。建炎中,以茂异荐,不弟,后精究父三传堪舆之术,循其太祖廖瑀之踪,居金精山,自称金精山人,所著有《怀玉经》,堪舆家至今宗之。

    廖仁,字德元,幼习诗书,天分甚高,十余岁就笃爱堪舆,专心研读家传地理书类,在广东、河源、紫金一带称为一代名师,著有《地理总论》、《地理秘传》、《地理问答》等书。

    廖绍定,宋时兴国三僚人,善谈名理,著有《地理指迷大要》。

    廖绍宠,按《潋水志林》记载:廖绍宠,绍定弟,著有《阳宅简要》。

 

    但在三僚村之外,还有很多风水大师,著名的如赖布衣。赖布衣名文俊,字太素,号布衣。宋时赣南定南县凤岗村人,系曾文辿嫡传弟子。相传曾在建阳为官。因为好相地之术,弃职浪游,自号“布衣子”,故后世称曰赖布衣。所著有《绍兴大地八铃》及《三十六铃》等书,现均以失传。《催官篇》一书,是理法派代表作之一,全书分龙、穴、砂、水四篇,用歌诀形式,龙以二十四山分阴阳,以震、庚、亥为三吉,巽、辛、艮、丙、兑、丁为六秀,然后辨别龙的走向、位置,以此判断穴的吉凶。《催官篇》以龙为主,而受气,有挨左挨右之异,砂、水两篇也是以方位为断。

    赖布衣的成名,主要在广东一带,广东各县的名门望族,多请其看风水,流传着他许多传奇故事。

    宋代赣县还有一位叫卜则巍的先生,字应天,著作甚丰,其中《雪心赋》至今在海内外影响甚巨。

    赣南客家风水文化在全国独树一帜,成为一个影响全国的流派,与明成祖朱棣和明世宗二次下诏公开在全国征召风水术士活动中,江西省赣州府兴国县的三僚村的风水师独占鳌头有极大关系。

    明永乐5年,明成祖朱棣下诏礼部在全国访求风水术士,将赣州府兴国县三僚村的风水师廖均卿、曾从政请到南京,为永乐皇帝堪择陵地,得北京昌平黄土山,即今明十三陵。

 

    明嘉靖15年,明世宗下诏全国征召风水师为他择地建陵,并由礼部出题“盖穴有三吉,葬有六凶,有山五不葬者,何曰吉?何曰凶?辨之果皆合于理而不足凭乎?抑多居其畜会贵之。望而不信地理之家书多,必本注大要,试悉言之,以观汝术。”,对应征而来的风水师进行考试,选得兴国三僚廖文政、曾邦旻为其择地建陵。

 

    兴国三僚村的风水先生,在明代成为皇家御用风水师。先后有数十人奉诏供职于钦天监衙门,专司皇家风水职事。三僚廖氏在明清时期担任过钦天监职务有:

    钦天监国师: 廖金精 廖兴 廖均卿 廖旺隆 廖文政

    钦天监博士: 廖景庵 廖必旺 廖用成 廖歧山 廖绍定 廖觉先 廖炳 廖绍宠等人。

    三僚曾氏担任过钦天监职司的有:曾从政 曾邦旻 曾鹤宾 曾永章 曾国瑞等人。

    三僚廖均卿为永乐皇帝择地建陵后,永乐授其四品官衔,并赠其一首诗曰:

 

    忆昔当年杨救贫,此仙去后有谁人。
    出去寻龙一身雨,回来跨鹤两袖云。
    地理图中观地理,天文机上会天文。
    一杯饯别顺天府,同昌山河乐太平。

    永乐皇帝还在赐给廖均卿的一柄扇子上题诗一首:

 

    江西一老叟,腹内藏星斗;
    断下金石鲤,果中神仙口;
    赐官官不要,赐金金不受;
    赐尔一清风,任卿天下走。

    作为风水术士,永乐皇帝给廖均卿恩宠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三僚村虽然地处僻野,距县城近70公里,但明清时期经济非常发达,人口众多,曾廖二姓均从唐末的一户人,发展到了万丁之族。村里圩场就有二座,明代还从县城专修了一道石板驿道,通往三僚。至今赣南仍以三僚村为中心,形成了一个风水文化圈,与海内外风水文化爱好者进行着文化交流。(作者:胡玉春,本文曾载江西省博物馆主办《江南文物》2002年第四期)

注释:

① 引自1986年重印本《赣州府志》卷59第1700页。
② 2000年7月31日,笔者与张长生等人实地考察。
③ 据麻田村小学教员卢世茂提供的一套范围卢氏麻田九修族谱摘录。
④ 引自《赣州府志》58卷第1693页。
⑤ 引自兴国县清代三僚曾氏族谱卷——《僚溪文丛》。
⑥ 笔者2001年4月10日实地考察。   稿件来源:《南方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