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岛2女生闪光发型:抛开套路煮内家拳,兼谈内家拳所共有的撑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49:53

『天涯杂谈』 抛开套路煮内家拳,兼谈内家拳所共有的撑筋拔骨。

点击:1311  回复:31 作者:风的_影子  发表日期:2010-7-27 19:27:00
回复 
         本贴宗旨以内家拳入门级身体感受为主,不谈套路和打法,记录一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一些心得,保存文件夹很麻烦弄这里还容易换电脑时没事看看。
   若有同好者也可以发表一下意见,但不欢迎叫骂拍砖。
   ===============================================
   前些天练拳,常常追求所谓的“气感”,练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进步不大,后来翻出老师的录像和文章,细细研究了一番,原来老师当初教我拳架时常常要求我要“筋骨胀开”,当时觉得胀开时,常常出现紧张的现象,不能很好的放松,所以,后来到外地工作后,自己练拳,往往是自己觉得“松”自己觉得舒服,感觉好,就怎么练。现在看来,当初老师的要求是完全正确的。
    练拳时,尤其是太极拳,要想练出真功夫必须全身骨节全部松松拔开,才能节节贯穿,所谓“宁让筋长一寸,不让肉厚三分”“一寸长一寸强”。
    节节拔开,才能为发力打好基础,有人练了多年太极都不能很顺遂的发力,就是因为没有练出抻筋拔骨的功夫。全身骨节拔开,感觉全身充胀,像有无穷的力量。太极拳要不但能化,也要能打,练出抻筋拔骨的“金刚力”,再练下去就是暗劲、透劲。那时候还有谁会怀疑太极拳的技击能力?
    抻筋拔骨是换劲的前提,练了一段时间后,会觉得浑身筋骨,尤其是腰背胯等部位的骨节有些酸痛。适当注意休息。
    抻筋拔骨也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谓”一个阶段,一层境界”。 我感觉在练拳时,筋骨拉抻的过程是没有极限的,当然这和“软功”是不同的,太极拳的筋骨拉抻是整体协同的拉抻感觉。
    如果大家观察仔细会发现,一些前辈的图片录像,练拳时立掌就是规行矩步的立掌,勾手就是规行矩步的勾手,现在有些练拳的人说立掌会使前臂紧张,不利于放松。前些天遇见以为70多的老练家子,自称是“某某”名家(暂不透露,以免误会)的徒弟,观其练拳,倒也有模有样。只是掌如“C”形,身姿不够挺拔,没有“身形腰顶”,向其请教推手,竟然是所谓“凌空劲”“几米外发功”,不禁大呼上当。由此可见,这就是不重视抻筋拔骨的后果。也是未得真传,未下苦功,可以,一念之间,对错分明啊,练得方向不对,绝对练不出真功夫。现在我练拳时,立掌尽量规矩,并不觉得前臂紧张,不抻筋永远不能真放松。
    我觉得抻筋拔骨的练法,是太极拳的“武练法”姑且这么叫吧。 现在,多数练习者,求松,变成懈,骨节闭合,还专注于“气”“神”“空”,等高境界,这就姑且叫“文练法”吧,健健身可以,推推手也可,技击却不行,群战就更不行了。
    经常看到有人把太极拳比作“水”,我倒觉得太极拳像“油”。水有透性,粘性就很差,水可冲击,但易散。油则不同,既有透性,又有粘性,沾上你就甩不掉。岂不正是太极拳的要求。(此段是转别人的,为防止广告嫌疑俺就不说这谁写的了)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

 
 
  • 西安世园会“天人长安 创意自然”绿色引领时尚!
  • 深圳建国医院深圳最好的男科医院
  • 红旗连锁—您的好邻居红旗连锁—您的好邻居
更多品牌专区>>
  • 推荐-高血压告别吃药治疗高血压不用再吃药,国家级创新科技产品
  • 有了“筷”感你就喊!NEWREA珍藏级蛇纹木筷子!大开眼界!
  • 小心慎用壮阳延时保健品男性必须看,如何提高夫妻的生活质量和持久度?
  • 父母必看:孩子致盲内幕!台灯-让近80%中小学生患上近视,青光眼及白内障
  • 防脱生发日本毛囊再生术世界强效生发促进剂,还您一头浓密的秀发!
  • 更多>>

作者:风的_影子 回复日期:2010-07-27 19:33:20 
回复 
  继续转点好东西。
     1〉其实,能抻筋拔骨则练拳时“全身如一条大龙”,以前看老师练拳常感觉老师的
    拳有“龙蛇之象”,老师与人推手也常常是双臂犹如龙蛇,把人缠的不能动,不
    能进,不能退,任其摆布。老师常说“要骨头能翻,骨头能钻"。
     2〉松有助于抻筋拔骨(注意深筋拔骨不是肌肉筋骨松弛),而抻筋拔骨做好了才能真正的松。
     3〉拔筋蹬骨简单点讲,就是在不用拙力,用气血,也就是内劲,顺四肢头和屁股六个方向向外拉伸,拔筋骨都拉开,这个简短主要是出现关节酸疼,肋骨,锁骨等一些活动部大的骨头会经常响,在感觉到全身非常灵活,空虚的时候,就需要进入下个阶段就是搓骨揉筋。
     在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内劲来搓揉筋骨,这个阶段有个明显的感觉,好像骨肉分离,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全身所有的地方会有特别酸困疼的感觉。也就是所谓的筋骨要松,皮毛要攻的意思,太极拳到这个程度,就算入门了。
     4〉换劲阶段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容易感知。首先在换劲前一段日子会明显感到全身乏力,如极度饥饿疲倦状,躯体绵软,一般一套拳架不能走完就会四肢酸麻两股战栗;其次,换劲有明显的临界点,至少有两天在走拳架时会感觉到双掌中如有万千针刺从掌上往外透射,如轻微的电流刺激,麻、痒、痛;其三,过了临界点后,一种完全与常力背道而驰的劲力日益滋长,掌指末梢开始明显感觉到饱满的气血贯注,骨骼松得越开劲力越强,多练一时都有进益,感觉都有差异,功力随着骨骼的松开程度而深化,慢慢懂得螺旋环绕纠缠的真义,各大关节逐渐能节节贯串;其四,此后拳架套路的作用退居其次,在符合太极原理的范畴内举手投足皆可松开练功,外在有形圈可逐渐缩小至无形,内在无形圈逐渐加大至有形,当积蓄到一定程度,开势则如拉开强力弹簧,合势则如百川汇流,指掌运转如小棍拨水,簌簌晃动。换劲时间最短的大约10个月,最迟的大约三年。
  

作者:a囧 回复日期:2010-07-27 19:39:35 
回复 
  *****小广告,删除并封杀1年/各马它马-- a囧-- 操作时间:2010-7-27 20:19:02 -- 23170660

作者:风的_影子 回复日期:2010-07-27 19:38:56 
回复 
  伸筋拔骨是为更多的气进筋骨里,强壮肢体。 而养气是培养资本。 所以,筋骨和气都要练!
  

作者:风的_影子 回复日期:2010-07-27 19:56:14 
回复 
  要领是:根节中节放松,肢体放松,肌肉放松,但是!!:要梢节把劲领起!
  在前辈的著述中对此想象的描述还有:敛气入骨!等。道理是一致的!
  这个想象也是真正由松入柔,积柔成刚的开始!

作者:风的_影子 回复日期:2010-08-01 23:15:11 
回复 
  内家拳讲究上虚下实,实的根本在于肌肉的爆发力所体现出来的加速度,就像弓;上虚的根本在于一个传导,就像现代物理尖端的超导体。
    物理学加速度和质量定理告诉我们,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要达到力的最大化,就要求加速度更加高,内家拳就完全遵循这个真理,上虚不是空虚,而是让上身形成一个类似超导体的介质让腿部所形成的加速度把人体整个质量送出去;缠丝劲说白了无非就是一个旋转,就是让腿部把送出去的身体变成旋转的力体。
     在散打和跆拳道,空手道里身体的送出不是完整的,腿部形成的加速度只是把部分肢体送出去。都21世纪了别所不会算,自己拿笔算算在加速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送出全身的力量大还是部分肢体的力量大。
    
     内家拳之所以难练就是“超导体”很难形成,腿部的加速度很难有人能刻苦的训练并提高。而散打等能很迅速的通过肌肉的训练来达到加速度最大化。人体的能力不是无极致的,腿部的肌肉和上身肢体都有这个瓶颈,但内家拳所要求的腿部会更严格一点,更难练一点。
     内家拳同时也保证了人体位移的最小化而动能最大化,所以形成了贴身打更有效的效果;当然拿兵器也不是降低了动能,实际上动能完全相等。
    
     我用这个理论来套一下吴的比赛,我说他不会步法,也就是说他练得很好,但在跟廖白对打时他根本没有一个动作是把身体送出去打击的,光用肢体那会形成多大的动能呢?
     大家都可以自己亲自算一算两种情况在人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强相差多大。
    
     这些都是我自己的理解,当然是师傅引导的结果。传统武术大师们那会儿都白丁,都只能通过口口相传延续武术的传承,近代只有洪钧生的文学修养达到了很高的层次,所以他的徒弟有所成的相对很多,这就是文化的解说力量。
    
     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用文化和文字能表述,同样用现代树理科学同样能够完全解释,而且结果是完全不违背科学的,写这些东西并不是仅仅给反对传统武术的人看的,同样爱好者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分析(比如我的分析方式)方式来完成对武术力学的理解,并通过科学的训练来达到对武术的认知。
     望于各位同勉,同时我要说的是,练散打的进步,练传统的也在进步;保守的不愿动,有人愿意为之付出。会有平行线相交的机会的。
  

作者:万里北国 回复日期:2010-08-08 15:03:02 
回复 
  楼主继续

作者:风的_影子 回复日期:2010-09-24 11:32:10 
回复 
  近日促读李仲轩遗著多有所获,先前师傅教的东西都是宝贝,只不过缺了洗练和思考,又读李仲轩先生的文章,思考领悟渐渐感觉有了融会贯通。
   现在把这些思绪作一下记述整理。
   开篇就提纲协领,内劲就是把神气缩入丹田与内气相交渐积虚成著。也就是是把外在的神气用呼吸动作规矩引导入丹田与内气相融合,所以内劲不是单纯的劲力,是精神和内气的混合。如果我理解的是正确的,那么内家拳的裹合开发不是聚力发力,而是聚合精神与内气,发出精神和内气。
   内家拳讲呼吸,讲虎豹雷音,习拳近一年了,每每对此胜景向往却又不可得。李老讲呼吸,吸气入丹田,气带神贯注走满全身,此时的身体状态是全身膨胀入气球。而之前我理解的呼吸是吸气入丹田而没有意识到是流入全身的。
   吸的过程结束时有个停顿,此时身体充盈,而神感觉全身外面皮肤接触空间之气流或温度,这点明了此时不是把意念集中于体内,而是身体充盈舒畅意欲透肤,神内聚而又返回到皮肤处。
   吐气感觉身体体内萎缩向丹田,而气体由周身皮肤毛孔泻出。吐气没有写到神的走向,只重点点明了缩和泄,也就是丹田的缩和皮肤的泻;这里不知道是否可以认为呼吸的停顿过程中神依旧留在身体外面与空间接触的皮肤上。
   吐气结束尚未进气的当口,要感觉万千气流在体内乱闯乱钻于各部位;此时不要管呼吸,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其式必空,内家拳用呼吸调整式整。
   李老写的呼吸分这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感知方法。

作者:IT太极 回复日期:2010-10-20 22:30:55 
回复 
  顶“疯子”一下,哈哈。
   说的东西太专,所以人气小点...没关系,有“缘”者得之。
   我现在已过“小周”。站桩“行气”时,锁骨等处有时会“卡巴”响,是否沾点你所说的“抻筋拔骨”的边了?呵呵...

作者:风的_影子 回复日期:2011-09-02 10:37:37 
回复 
  前面转贴别人的东西里有说立掌的说法,也有一个八字指的说法,大拇指和紧挨的指头撑起顶直作八字,其余3指握起,此法练拳有助于把筋挑直了,也是一种武练。我想目的就是让肌肉用不上劲,自然身体就从内部找劲了。

作者:风的_影子 回复日期:2011-09-02 11:48:26 
回复 
  《心亦不能为之哀》里提到:站桩时,也要动起步趟进,侧身而闪的心思,外表看似不动,其实里面换着身形。要静之又静,长呼长吸,站空了自己。
   这个内里换着劲在《使我自惊惕》里有过一个很精彩的描述,就是找“抱老婆”的感觉,此抱非彼抱,前人没那么开放含蓄着说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当档胯部位在进入的时候脊椎的状态就是最佳状态,此时所谓的丹田就凸现出来了,就沿着这个劲运动,让周身随这个劲走,身体越松就越能凸现出丹田带动身体,这个说法和书中所言的“立丹田”是一回事,立丹田书中有很多地方提到并有精彩的论述,有兴趣的自己去找找看;在这个基础上“动起步趟进,侧身而闪的心思,外表看似不动,其实里面换着身形。要静之又静,长呼长吸,站空了自己。”就基本可以达到站桩的功效了。
   然后再回到 《心亦不能为之哀》:李存义有桩法,但他自己不站桩,他的桩法都融入到拳法里去了。站桩要力丹田,一力丹田就顾不上累了,桩法能融如拳法里,拳法也能融入桩法里。同样在此章节里有用书面语表述力丹田的文字,用了较丹田的说法,具体不表自己有兴趣就去找,较丹田和力丹田一回事,但他下了个定论:较丹田好处多,学不会较丹田,练拳不出功夫,等于白练。
     上面已经很清楚的交代了练拳和站桩的核心相同,那就是力丹田和较丹田,如果没有弄懂这个概念就去站桩,貌似很认真用功,师傅也可能会喜欢,但终归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空耗了思想和体力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桩法表述最多的章节是《雕虫丧天真》,这个章节里的论述和上面我摘得都是一回事,可以进去找找看,或许就有了感触。
  

作者:花火公子 回复日期:2011-09-06 13:30:04 
回复 
  之前地址找不到 现在Mark之

作者:风的_影子 回复日期:2011-09-07 00:04:33 
回复 
  最近一直觉得自己卡在什么地方了,瞑思苦想并分析每种可能但通顺却然终不可得,终于精神和身体疲惫以致于死活不愿再动动身子练功,不过没有停止思考这些问题。
   今天去买了个50升的登山包,一直犹豫要不要去找师傅练功去,最后还是去了,不过还是没有怎么动,9点半归程中精神很不集中意志也有些消沉;就在突然间在座位上一晃动身体,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可能是我一直在顶丹田的时候太注意对抗意识了,而忽略了那个力道缓缓进入体内让五脏慢慢感受并接受了这个东西,所以只皮坚肉厚练了表层而没有深入到体内去,所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从这个问题延伸出去,内动上面我也只是表皮动静大,而内里动有些被动的意思,而非主动的本能的动,练得越勤奋越偏差,发力越猛越觉得心虚。
   这个问题纠缠了我很久了,今天注意到了,记下来以资来日回顾。

作者:坐看云漂 回复日期:2011-09-20 14:09:38 
回复 
  谢谢分享!我还地门外打转。

作者:风的_影子 回复日期:2011-09-24 01:26:41 
回复 
  鸡步走得不错,只是一直滑出的步子震脑子,走得越多震得越厉害;走得越累越明显。一直思索这个问题,直接踩震得最厉害,脚尖触地滑步轻些,但总觉得还是有问题。
   后丹田走向上琢磨,后腿蹬时丹田滑向落地脚腿跟,还是震;丹田不动还是震!思索良久不得其果。最近又琢磨这个问题,我们这派鸡步要使劲前后使劲拉开,那鸡步如此容易震头到底练个啥呢,突然从步步刮地风上似有所悟,对呀刮地风试试看,一试之下还真的有点意思,丹田走向还是老样子,滑步还是滑步,但就一个起腿的问题问题就解决了,落地极轻又能使上力刮得出力。
   呵呵,这个问题暂时就这么解决,不知道对错,但以观后效再说。
   ----------------------------------------------------------
   还有个问题最近解决了,就是龙抬头的发力问题,从开始我就觉得这个单式不适合我,但心意本来式子就少,式式精化没有虚的,所以肯定是我练错了,那我到底哪里错了我始终找不到。
   之前龙抬头跨步丹田就随过去了,很别扭,我一直思索是从后面转的,但问过师傅怎么转,师傅说全都是正面转,但我一直卡在这里过不去。就这两天虎抱头冲拳一直打,还有前手勾拳也没少玩,没事练龙抬头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龙抬头和抱头冲拳还有行意炮拳的内在走向是一样的啊,哈哈,那这问题就解决了其实也就是跨步后坐,丹田前面转,龙抬头的打法我做的是对的(同侧抬刮)但具体到练法上却居然没想通,说来也怪哉,往往就卡在这些不注意的地方了,这也说明我在系统性层面上要多下功夫才对。
   ------------------------------------------------------------
   近来肩膀松下来了,头顶和脊椎的关系也理清了,偶尔跟人推手也很稳。直拳和勾拳上肩膀松下来后,似乎觉得跟之前的横劲不同了,就是长变短了,胳膊手都伸出去了接触的时候才抖出来,很轻松也很畅快。
   这种感觉加上今年丹田部位比较灵活,可以自由转换重心,我自己揣测这是不是暗劲,《逝去的武林》里有写身子挂在手上,也就是说手或者手的延长触到并不是之前练的暗劲触之即发,细了也不写了,就这些吧。

作者:风的_影子 回复日期:2011-09-27 22:23:54 
回复 
  之前有个时期练着练着突然不敢练下去了,练怕了就索性每天稍微活动下身体,不让身体困顿,正好那段时间工作繁忙,整天飞来飞去在各城市活动,也就没很顾得上拳。
   师傅回来后我也没狠练,一直到最近几天才接上趟,最近似乎又碰到之前那个坎儿了,好在师傅在身边,所以给他一催二赶得迷迷糊糊就来了劲。这两天感觉很奇妙,身旋力柔,肢体出去不用力,碰触的那десять см才内动一下。定步向各方向劈师傅说已经松下来了,而且松得比较透彻,炮拳也很有型,试探的和发力打的都还可以;就勾拳上还是不行!
   师傅讲:就民国以来拳术就败落下来,之前的前辈都是每天10多个小时耗在拳里,所以有穷读书,富练武之说,因为那么大体能吃不好没法练下去。那时候的武术前辈都是真才实学,一点虚的都不玩,现在推手啊什么的推来推去,都健身的。就HJS也只能算那一代人中的佼佼者,跟之前的人没法比,没了那种以拳吃饭的大环境,拳就缺少了精神。
   罗嗦了半天还是回到主题上来,至于练不下去的感觉,师傅没多说,直接让一个人狠练,练到没劲了还接着逼下去,彻底没力气了算完,一身盐粒!今晚是自己练的,自己站在那里四面八方劈了无数下,有种松快酣畅的感觉,出大汗但呼吸却没有乱,越劈越松活,后面云手加反手劈喉,单侧劈加刮地风,加到不同的小套路里。 还有个扎枪的动作也松了,名字忘掉了,就是从胸口起嘴里出的,右扎枪比左扎好,感觉算是大致松下来了,不够酣畅。
   感觉先记下来,以后再搞清楚这个咋回事。

作者:风的_影子 回复日期:2011-10-11 17:16:35 
回复 
  头震的问题解决了,回到了基本功“轻出重收”上,原因是中节根节的两个根节处没有起到底盘的作用。手脚齐到方为真,有点词不达意,不过解释起来也通顺。
   其实练功出问题不能拘泥于在一点上找问题,要在整体上找,整体上改。细的就不多说了。

作者:翅子1986 回复日期:2011-10-12 05:41:35 
回复 
  mark之~楼主能不能再配些图片这样看起来更直观些~好跟着练

作者:七里蛇 回复日期:2011-10-12 05:52:50 
回复 
  马克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七里蛇 回复日期:2011-10-12 05:56:54 
回复 
  空谈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风的_影子 回复日期:2011-10-22 00:12:18 
回复 
  (强调一点,看贴别回帖,本贴只是本人记述练拳心得的帖子)
   师傅说最近我进步很快,乐呵呵的也不说我笨了;的确有点心得,那句古话说得好:佛经三万卷,曹溪一句亡。练不到那个点,到不了那个高度,你根本看不到那里的风景,给你说了也白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废话不多说了,练功碰到的问题,其一是龙行步,一直没觉得有什么用,练着练着突然步子就出来了,身形彻底没动胯里动了一点点脚下一转加上外三合的膝合噌的就转向180度,唰的就出去了,跟前面贴子里提到的松劈到点结合起来,有那么点意气力三合一的味道了,所以我把最近龙行步提到前头,其实感悟的不仅是文字描述的这一点点,速度速度还是速度,外三合里是怎么保证身体协调并在人体最佳结构上让速度达到极致的在脑子里也有个渐渐清晰的画面了,在这里我就作个引子,供以后琢磨。
   步法就说这么多,说小套路的体会,之前蛇出动后的勾拳,很简单的动作但打出来就是跟之前不同,松了顺了,力也发出来了,涉及小手的不多说了,点到为止。
   这里要说的是我两年来最不愿意练的气功和桩功,平时师傅总说我气不足了要练气,打完拳就逼着去一边练气功,就算是静站会儿都行。所以也隔三差五的练练,但呼吸总是不够顺,似乎站的不错,理一下也象样而且也有效果;但就这几天上心练了,也就跟之前师傅常说的别的东西联系到一起了,“一 三”还有《逝去的武林》里说的呼吸可以入道(说这有点扯了 呵呵)能联系。具体是,站好吸到极限总是觉得肺和小腹憋了,呼出觉得气短,放开意念却又不自在,刻意加长呼吸又导致心跳加快,总是不对劲,觉得练完也就算是站了会儿把呼吸调匀了,也居然能够神清气爽;变化是这样的,吸足憋屈时咔哒一声(这个象声词也就是个感觉,不代表就是这个词,或者用动词形容词都行,但我就觉得这个贴切)расслабылось тело,然后气息就突然随着расслабление变得绵长了,вход воздуха的时间至少增加了一倍,没有憋屈感,而呼出变得细微弱无气息(按薛颠得说法是气从毛孔中蒸腾出),也就是这个感觉,四肢有膨胀感,很明显的膨胀感,人似乎也不再受空间限制了;这里要强调的就是上面几天里记述的松沉。
   今天就说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