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岛哥特人偶和未来:罂粟、大麻、古柯、红花、冬虫夏草、丹参、当归、灵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52:22

罂粟

 

  罂粟(yīng sù)

  拉丁文:Papaver somniferum L

  别名:罂子粟、阿芙蓉,御米,象谷,米囊,囊子,莺粟

科属

  科:罂粟科 属:罂粟属

性状

  二年生草本。叶平滑,长椭形,有缺裂及锯齿,互生。

药典记载

  《本草》言他功极繁茂,三四月抽花茎,结青苞,花开则苞脱,大如爷盏,罂在花中,须蕊裹之。花大而艳丽,有大红、桃红、红紫、纯紫、纯白色,一种而具数色。花开三日即谢,而罂在茎头,上有盖下有蒂,宛然如酒罂,中有白米极细。又名米囊花、御米花。古人咏罂粟多从其又名米囊花着笔。

相关诗歌

  如唐郭震诗:"闻花空道胜于草,结实何曾济得民?"宋杨万里咏罂粟诗:"君羽卫无供给,控借春风十日粮。"

罂粟的传说:

  在古埃及,罂粟被人称之为“神花”。古希腊人为了表示对罂粟的赞美,让执掌农业的司谷女神手拿一枝罂粟花。古希腊神话中也流传着罂粟的故事,有一个统管死亡的魔鬼之神叫做许普诺斯,其儿子玛非斯手里拿着罂粟果,守护着酣睡的父亲,以免他被惊醒。

罂粟的产地:

  原产于地中海东部山区、小亚细亚、埃及、伊朗、土耳其等地,公元7世纪时由波斯地区传入中国。

  现在以印度与土耳其为两大主要产地;亚洲方面,以中国、泰国、缅甸边境的金三角为主要非法种植地区。

罂粟的外观: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木,株高60-100cm。茎平滑,被有白粉。叶互生,灰绿色,无柄,抱茎,长椭圆形。花芽常下垂,单生,开时直立,花大而美丽,萼片2枚,绿色,早落;花瓣4枚,白色、粉红色或紫色。果长椭圆形或壶状,约半个拳头大小,黄褐色或淡褐色,平滑,具纵纹。种子多数,很像死不了的种子,很小,肾形,花期4月至5月,果期6月至8月。

罂粟的药用价值:

  乳汁(即鸦片)中含多种生物碱、吗啡(Morphine)、可待因(Codeine)与蒂巴因(Thebaine),对中枢神经有兴奋、镇痛、镇咳和催眠作用。罂粟碱(Papaverine)、那可汀(Narcotine)、那碎因(Narceine)等对平滑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果壳(即罂粟壳)性微寒,味酸涩,有小毒,含低量吗啡等生物碱。另含多糖约2.4%,水解可得乳糖10%、阿拉伯糖6%、木糖6%、鼠李糖4%、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60%、4-0-甲基葡萄糖醛酸(4-0-Methylglucuronic acid)4%、微量岩藻糖(Fucose)、2-0-甲基岩藻糖(2-0-Methylfucose)、2-0-甲基木糖(2-0-Methylxylose)及葡萄糖醛酸(G-tucuronic acid)、景天庚糖(Sedoheptulose)、D-甘露庚酮糖(D-Mannoheptulose)、D-甘油基-D-甘露辛酮糖(D-Glycero-D-Mannooctulose)、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赤藓醇(Erythritol)。有敛肺、涩肠、止痛的作用。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本品易成瘾,不宜常服。

  中医以罂粟壳入药,处方又名“御米壳”或“罂壳”。在夏季“割烟”后采收,去蒂头和种子,晒干醋炒或蜜炙备用。种子含油50%,可以榨油。罂粟壳性平味酸涩,有毒,内含吗啡、可待因、那可汀、罂粟碱等30多种生物碱,为镇痛、止咳、止泻药,用于肺虚久咳不止、胸腹筋骨各种疼痛、久痢常泻不止;也用于肾虚引起的遗精、滑精等症。

罂粟的危害:

  罂粟是提取毒品海洛因的主要毒品源植物,长期应用容易成瘾,慢性中毒,严重危害身体,成为民间常说的“鸦片鬼”。严重的还会因呼吸困难而送命。它和大麻,古柯并称为三大毒品植物。所以,我国对罂粟种植严加控制,除药用科研外,一律禁植。    

     罂粟的有害滥用方式:

  茎干及叶含少量生物碱,成熟枯干后切成菸草吸食;未成熟蒴果割裂取其乳汁,干燥凝固成鸦片后以附烟袋锅之长管抽吸,割裂蒴果成熟后乳汁自行凝固于果壳成为鸦片之原体。

  宜忌 多食利二便,动膀胱气。

 

大麻

大麻(学名:Cannabis),或称麻、大麻草,是荨麻目大麻科草本植物,特指雌性植物经干燥的花和毛状体。其主要有效化学成份为四氢大麻酚(简称THC),THC在吸食或口服后有精神和生理的活性作用。人类吸食大麻的历史长达千余年,20世纪在毒品和宗教方面的使用有增加倾向。

  大麻是当今世界上最廉价、最普及的毒品。大麻是地球上大部分温带和热带地区都能生长的一种强韧、耐寒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然而大多数大麻,都没有任何有毒成分。通常所说的可制造毒品的大麻,是指印度大麻中一种较矮孝多分枝的变种。 科学家从大麻的树脂中提取了400种以上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叫四氢大麻酚,是对神经系统起作用的主要成分。四氢大麻酚的含量越多,烈性成分越强,毒品的劲头就越大。

  吸毒者如吸入大剂量大麻,会产生大麻中毒性精神玻出现幻觉、妄想和类偏执状态,伴有思维紊乱,自我意识障碍,出现双重人格。长期吸服大麻者,表现为呆滞、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判断力损害。偶有无故攻击性行为。随着吸毒时间迁延,个人卫生不顾、饮食不佳、人格扭曲,对任何事物兴趣缺乏,呈精神衰退状态。

历史记载

  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人类吸食大麻的最早证据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如今的罗马尼亚境内一个古代墓地发掘出来的宗教用炭炉内有烧焦的大麻种子。历史上使用大麻的以古代印度最为著名。大麻在梵文 里称为ganjika(现代印度语言称作ganja)。印度传说中的毁灭之神湿婆教信徒要崇拜这种植物。古代《吠陀经》里传说的神圣致幻药物soma,有时也和大麻有关(soma一说是其他植物、菌类等)。

  古代世界的斯基泰人和色雷斯人同样知道大麻。色雷斯人的巫师(kapnobatai,意为云上行者)通过燃烧大麻的花来达到灵魂出窍状态,人们猜测源于色雷斯的狄俄倪索斯狂欢仪式中也使用了吸食大麻。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3米。根木质。茎直立,具纵沟,灰绿色,密被短柔毛,皮层富含纤维。掌状复叶互生或下部的叶为对生,小叶,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深绿色,被短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灰白色毡毛;叶柄长4-14厘米,密被短绵毛;托叶条状披针形,密被短绵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黄绿色,排列成长而疏散的圆锥花序,花被片5,长卵形,雄蕊5;雌花序短穗状,生于叶腋,绿色,每花外具l卵形苞片,花被片1,膜质,紧包子房,雌蕊1,子房上位,球形,花柱二歧。瘦果扁卵圆形,光滑而有细网纹,为宿存的黄褐色苞片所包裹。花期6-8月,果期8-10月。

栽培和管理

  大麻的生长发育需要有效积温2400-3200℃。幼苗能耐-5--3℃霜冻,短时间低温不致影响麻苗生长。生产上多于早春地表下5厘米处土温在8℃以上时播种。麻苗出土后30天内,多不灌溉,以控苗促根。根据雌、雄苗形态上的差异,可在定苗时选留雄苗拔除雌苗,以提高纤维品质。采种麻田则选留雌苗。大麻生长的适宜气温为19-23℃。麻株日平均生长3-5厘米,生长高峰时可达10厘米左右。此时能耐大气干旱而不耐土壤干旱,故多从出苗1个月后开始连续灌溉,以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在80%左右。结合灌溉早施、重施速效性肥料可促进长茎。留苗密度因各地栽培方式而异,一般早熟品种每亩留苗8-15万株,晚熟品种3-5万株。在中国,虫害主要有大麻跳?和小象鼻虫,病害有菌核病、立枯病等。

应用范围

  宗教、灵学

  大麻有在宗教、灵学的悠久应用历史。特别是在印度,几个世纪来为游荡的圣人们所使用。在使用大麻方面更有名的是牙买加的拉斯特法理教(Rastafari)。另有历史学家怀疑:古代犹太人、早期基督徒、早期穆斯林苏菲派都使用过大麻。另外有一个武士宗教派别“Hashshashin”其名来自大麻树脂(Hashish)。

除此以外另有很多人使用大麻是出于与具体宗教无关的灵学需要。这类使用在全球很多地方是被禁止的精神;但越禁止越有人用。

  医学应用

  医学上,大麻经常被用来辅助某些晚期绝症(癌症、艾滋病)的治疗,用来增进食欲、减轻疼痛,可用来缓解青光眼和癫痫、偏头痛等神经症状,以及两极情绪不稳,可以减轻化疗病人的恶心症状。虽然医用大麻在政治方面尚有争议,医生们经常非正式地向病人推荐使用。一类人工合成的大麻有效成分THC(称为Dronabinol或Marinol)在很多国家是公开的处方药。THC还有减少动脉阻塞的效用。一种用大麻提取物制造的舌下喷剂Sativex在加拿大被获准用来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并可以作为处方药合法进口到英国和西班牙。

  纺织

  从公元前一世纪到上个世纪后半叶,一直是人们广泛种植的农作物,这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的韧皮纤维也是最早用作纺织纤维的品种之一,它可作为纤维产品、服装、绳索、船帆、油脂、纸张及医疗用品的原材料,但从传统意义上讲,大麻一直被当作一种进能用来制造绳索的纤维,直到最近改善大麻纤维的细度的工艺得到了发展,大麻的服用舒适性才真正被发掘出来。

21世纪以来,纺织行业中出现了许多具有优越性能的新型纤维,一方面,化学纤维在不断追求更加优良的仿天然纤维的舒适感,另一方面,为使天然纤维的性能在更多的领域中发挥出来,天然纤维的改性也已成为潮流。大麻纤维便是其中之一,其正在由表面粗糙的纤维向科技含量高的舒适性纤维转化。

  美国

  美国目前有11个州允许为了医疗目的拥有和使用大麻。然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Gonzales v. Raich一案的判决中,认为《联邦列管物质法案》中包括大麻是符合宪法的,因而非医疗研究人员占有大麻产品属于违反联邦法律。以前的United States v. Oakland Cannabis Buyers Cooperative判决也是一样,法庭以8-0认定医用大麻不能算作特例,违反1类管制药品的规定这两个决定导致联邦法律和各州法律的不一致。

物质成瘾

  一)成瘾效应

  1)情绪和心境的变化:抽吸大麻后1~2分钟内可出现短暂的焦虑期,出现莫名其妙而又模糊不清的焦虑和烦躁,数分钟后进入爽朗期,感到特别安定、惬意、轻松愉快,感觉一切都很美好,充满幸福感,待人接物爽朗热情,侃侃健谈,很想找人作体贴的倾述,以分享他的愉快。此后,即慢慢地转入陶醉期,恬静自得,不再想与人谈话,愿意独自沉浸在销魂状态。

2)感知觉:依赖者一般于宁静的情绪中,对于颜色感觉生动、丰富而深刻,感到周围事物绚丽多彩,五光十色。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增强,对其他声音也很敏感。触觉、味觉与嗅觉均可被强化。最突出的是对时间感受的变化,即感到时间过得缓慢,几分钟如同几小时。空间知觉也发生改变,如觉得周围事物变近、变大,犹如从望远镜中观察事物一般。 

  3)思维与联想:在感知觉改变的同时,感觉自己脑子好使了,工作更能胜任了。接着就可能出现不寻常的联想和思维程序,或是采取一种新奇的观点看问题,浮想联翩,观念飘忽不定。记忆广度缩小,注意力涣散,计算功能差,有时连一句话也说不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严重者出现偏执意念,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概念模糊,甚至导致精神崩溃。

4)精神运动功能:主要表现为动作反应迟缓,协调运动性操作不能。长期滥用者产生动机缺乏症状群,表现为始动性不足,人格堕落,道德沦丧。

  二)躯体和心理依赖

  大麻依赖以心理依赖为主,躯体依赖较轻,不易产生耐受性。通常小量吸入或间歇使用大剂量时不产生戒断症状,戒断反应多见于广泛流行地区使用较大剂量者。骤然停用可发生激动、不安、食欲下降、失眠、体温下降甚至寒战、发热、震颤。一般持续4~5天逐渐消失。

  三)中毒性精神病状态

  1)中毒性谵妄:发生在一次大量使用时。患者意识不清,同时伴发错觉、幻觉与思维障碍。有一部分患者伴随恐惧和冲动行为,也有报道出现凶杀死亡的案例。

  2)急性焦虑发作:吸食过量时,有时产生严重的焦虑感,重者达到恐惧程度,伴随有灾难或濒死感。有些病人在焦虑的同时产生偏执意念,对他人产生敌对意识,或感到被别人监视。

  30急性抑郁反应:有些病人可产生一过性的抑郁状态,悲观厌世,有自杀意念。

  四)生理效应

  1)心率增快:平均每分钟增加25~50次,可达到140次/分。心率增快与使用剂量及血液中含量大小有关。

  2)眼结合膜血管充血扩张:出现典型的红眼睛。

  3)可以降低眼压,有利于青光眼的好转。

  4)长期使用使血容量增多。

  5)大量使用可产生体位性直立性低血压。

  6)长期吸入损伤支气管上皮细胞功能,致支气管炎及喘息发生。

  7)吸入物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药物开发

  几千年前,传统的草药医师用大麻治疗各种疾病,从耳痛到关节炎到惊厥。步入21世纪以来,有关大麻对范围广泛疾病(包括青光眼、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多发性硬化症(MS)、爱滋病引起的消瘦症等等)的效益引起了各有关方面的关注,尤其是病人和和管理部门。

  MS病人在使医用大麻合法化方面站在最前面。约有90%用过大麻的MS病人报告它能缓解痉挛、强直和疼痛。如果进一步的研究支持这种说法,则世界各国政府在使医用大麻合法化方面受到的压力会增加。当然,无论是医生还是法规管理部门更愿意看到使用的是含单一有效成分的常规剂型。大麻样物质受体也影响大脑功能,包括伤害感受(疼痛应答)、运动控制、记忆、神经内分泌调节和正常大脑发展。所以,大麻可能作为一种康复药也是不足为奇的。 [1]

主要危害

  有相当多大麻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之间有所冲突;例如有些研究认为大麻比烟酒安全、有些则否定。

  可以确定的是,大麻烟烧出来的致癌物质比香烟烧出来的还要浓;而且很多人会在大麻烟里面混有烟草,这样会造成尼古丁成瘾。但这只能代表不宜采取吸烟的方式吸食大麻。

  2006年12月10日,英国慈善团体YoungMinds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经常吸食大麻的年轻人罹患精神病的机率,是不抽大麻的年轻人的两倍。这有一些对于长期使用大麻对于人类影响的决定性科学证据。

 

古柯

通用英文为Coca ,生长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古柯科植物的叶子,主产地位于秘鲁、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和哥伦比亚等国。 可以入药,主要成分为多种生物硷,入药功效为补肾助阳,镇痛。也是可口可乐的重要配方。

药材名古柯

  英文名Coca Leaf

  拉丁名Folium Cocoe

  名称考证:高根

  科目来源:古柯属植物

  药用部位:古柯的叶。

  性味:

  苦、涩,温。

  归经;

  入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

  古柯一般株高2.4米,叶呈卵形,边缘光滑,味似茶叶,花小,呈淡黄白色,花序生于一短柄上,浆果为红色。

功效主治

  补肾助阳,镇痛。治肾虚遗精、梦遗、滑泄、阳痿、疲乏无力等。治各种痛证。

植物简介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一科。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托叶常位于叶柄内侧,早落。花两性,簇生,花萼宿存,花瓣5片,内面常有舌状附属体,雄蕊10~20。蒴果、核果或浆果。有2~5属约200余种,主要产于南美热带。中国有2属,分布于南部。①古柯属,约200种。中国有野生种东方古柯及引进栽培的古柯2种。古柯为高达5米的灌木。叶具3纵脉,中间1脉在叶背面呈红棕色。1年可采叶3~4次,叶含可卡因,含量约0.64%~1.48%,主要成分有1-可卡因、肉桂酰可卡因、α-或β-绰昔古柯碱、草可卡因等,前3者经水解均生成芽子碱,后者经甲酯化和苯甲酰化生成可卡因(见古柯碱)。可卡因在医药上用作麻醉剂。又对大脑皮层有兴奋作用,可产生欣快感而导致成瘾。剂量增大时可因呼吸抑制而死亡。②粘木属,有11种,中国有2种,蒴果革质及木质;种子有翅或有僧帽状假种皮。本属有学者将其置于亚麻科,也有学者将其分出成为一科。据花粉形态的研究,该科与亚麻科略有不同。

历史

从有益植物沦为毒品

  古柯树叶嚼起来是苦的,为当地的咀嚼者喜爱。他们认为古柯可以使他们增加力量、驱除饥饿、减轻痛苦。因为古柯是一种高热能植物,每100克古柯叶中含热量127.5焦(305卡路里焦)。当地人称古柯叶为“圣草”或“绿色的金子”。一个时期,秘鲁约有90%的成年男子习惯于咀嚼古柯叶,以减轻饥饿感和疲劳感。”

  化学提纯后就有了古克碱(可卡因),纯度高了,就有了滥用,再复制一段“过量效应: 冲动, 体温升高, 产生幻觉, 痉挛,可能致死, 可能突发心脏病。戒断症状:淡漠, 长时间的睡眠, 易怒, 抑郁, 对方向的知觉丧失,产生自杀的念头,鼻中隔受损, 鼻涕横流.

南美原住民爵食古柯叶历史至少可以回溯到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对印加族(Inca)而言,这种植物既神又神秘。他们的宗教的仪式及医疗行为中都使用古柯叶。十六世,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国,并禁止印加人嚼食古柯叶。征服者认为,印加人在宗教仪式上使用古柯叶是一种他们与魔鬼立协定的方式。之后,当征服者了解到嚼食古柯叶的印加人工作得更卖力时,他们便取消了禁令。

  欧洲人对古柯叶一直缺乏兴趣。1855年至1860年间,两位德国科学家,菲烈德克·贾德克(Friedrich Gaedake)和阿尔伯特·尼曼(Albert Niemann),提炼出单独的植物碱,尼曼并将其命名为古柯碱。

  接下来四十年间,古柯碱的用量急速成长,它出现在成药、含酒精饮料,和不含酒精饮料之中。任何一家药局都买得到高纯度、白色粉末状的古柯碱。含酒精饮料中以维·马里亚尼(Vin Mariani)最受欢迎。这种酒在一八六三年推出,之后迅速获得当时知名人物赞赏,这些人包括优里西斯·格兰特(Ulysses Grant),教宗里欧八世(Leo Ⅷ),威尔斯王子(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俄国沙皇,及女演员莎拉、柏哈德特(Sarah Berhardt)等。不含酒精的饮料中以可口可乐最受欢迎。可口可乐在一八八六年推出时以提神剂方式出现,看推出到1930年间所产的可口可乐都含有古柯碱。目前市售的可口可乐已剔除古柯碱成分,但仍包含了其他古柯叶萃取物。

  弗洛依德在仍为年轻医师时曾发表一篇文章名为《论古柯树》(On Coca)。文中大力提倡以古柯医治包括气喘、吗啡毒瘾等各项疾病。古柯碱在此时的欧洲及美国扮演著药品及提神剂双重角色。

当古柯越来越广为流行时,它所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为大众注意了。许多人将犯罪率升高、社会失序归咎於它,并将其喻为自酒精、鸦片风潮之后的第三次大谴。1901年,英国下议院曾热烈诗论几个古柯碱致死的例子,但不了了之。1914年,美国政府率先将古柯碱列为禁药。1916年英出现起诉贩卖古柯碱的例子,被起诉的对象是一名妓女,罪名为战时贩卖麻醉药物给军队。

  尽管自1916年起古柯碱已成为禁药,得到它的合法方式是经由医师处方,但这并未遏止古柯碱的风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衬托之下,古柯碱一枝独秀於英国用药文化中。自工人阶级至上流社会皆可发现同好,伦敦一地用药者尤其多。

犯罪率与古柯碱之间一直存在著若隐若现的关系。当媒体出现因使用古柯碱而导致犯罪行为的报导时,警察开始大力扫荡古柯碱及其使用者。1930年代起,很多使用者开始思考为了古柯碱而经历风险,并且付出高昂的费用到底值不值得。1930年代末到1960年代末到1960年代末的三十年间为古柯碱使用量跌玉谷底时期。

  1960年代末,古柯碱重回聚光灯下,使用者多为有静脉注射习惯的海洛因用药者,他们喜欢以古柯碱作为大餐前的清粥小菜。截至1970年代中期,大多数的古柯碱皆为非法制造、输入,尽管如此,使用者仍有增加的趋势。

  由此可见,危害不在植物本身,而在用途和用量

古柯叶

古柯叶来自古柯树,古柯树原产于秘鲁、玻利维亚,及哥伦比亚。树叶长度约一至四英寸,每年三月、六月、十一月采收。原产地居民嚼食古柯叶的传统已逾数世纪。咀嚼叶片时常佐以用石灰为基本物质做成的混合物,藉由此混合物使古柯碱由叶片中释放出来。咀嚼过程中使用者的情绪因微妙而长时间持续释放的药效而感到愉悦。除此之外,古柯叶释放的药效还可以刺激身体、增加体力、减低食欲。原产地居民喜用它来治疗胃部不适、头痛,及其他疼痛。

  每片古柯叶含百分之一的古柯碱,另外,它还能供给咀嚼者蛋白质维他命。由於当地人限制一次所能咀嚼叶片数量,因此古柯碱摄入量不多,而且是以逐渐摄取的方式。这样的使用法当然大不相同于英美等地,习惯于在短时间内把古柯碱大量倾倒到身体里的用药者。新鲜的古柯叶摘取之后,旋即衰萎变质,因此很难在原产地以外国家出现。

古柯膏

  古柯叶摘采之后,将之浸泡在煤油、硫酸等溶液中,接下来的化学反应会产生古柯碱硫酸盐(Cocain sulpate),它便是古柯膏,一种非常粗糙的古柯碱。

  古柯膏为棕色,有时微湿,含多种物质,习以雪茄或以水烟方式吸取。古柯膏的发现为最近二十年的哥伦比亚名为巴斯可(Basuco),玻利维亚人称它为普地罗(Putillo)。以烟吸法使用古柯膏是一种消耗古柯碱量甚大的作法。用药之后很快产生强烈的快感,这种快感常令使用者不由自主地连续使用,容易导致问题。在南美国家的某些城市中,吸古柯膏已成为社会问题。

古柯碱盐酸

  (Cocain Hydrochloride,Cocain Hcl)

  古柯膏再加以酸剂及缓和剂处理后,所得之产物为古柯碱盐酸。此为古柯碱在任何产生阶段中最优质的一种,目前在英国出现的古柯碱皆属此类。

  古柯碱盐酸外观为纯白、无味、结晶之粉末,极易溶於水,用药方式包括饮用、注射、鼻吸及口吸。事实上,由於它易溶於水的特性,身体上只要能分泌黏液处皆可成为古柯碱入口:眼睑、口、牙床、肛门、阴道等。即使将其洒在割伤的伤口上,它也能发挥作用。基于经济考量,古柯碱盐酸粉末常与乳糖、葡萄糖等粉末混合以增加重量及数量。加入一些麻醉剂如普鲁卡因(procaine)、里格农卡因(ligocaine)等能增加味觉及药效发挥时无知觉感的效果。它也通常和安非他命、咖啡因等兴奋剂混合。

古柯碱释出物

  (Freebase)古柯碱盐酸可以利用烟吸法吸入,但这是一种既浪费又削弱药效的作法。一九七○年代初期,美国古柯碱使用者将古柯碱粉末予以浸泡在阿摩尼亚、烘焙粉,或其他碱性溶剂中加以处理。如此使得古柯碱中的碱性物质由盐酸中释放出来,故称之为古柯碱释出物。一般认为古柯碱释放物的纯度应该更高。事实不然,古柯碱盐酸中原本所含的杂质,再加上第二次处理时溶剂的杂质,使得纯度降低。古柯碱释出物不易溶於水,适合以鼻吸。吸入古柯碱释出物之后,药效在短短数秒钟内直达脑部,药力迅速而强悍。因此之故,使用古柯碱释出物所冒的风险比使用古柯碱其他家族成员来得大。也因药效强而有力,古柯碱释出物有时被归类为不同於古柯碱及其家族的另一类新药。

古柯碱

古柯碱提炼自古柯树,为一种原产于南美安地斯山脉斜坡上的灌木。古柯碱是一种天然的中枢神经兴奋剂,在当地则运用为麻醉剂,乐效强而有力,但持续性弱。使用古柯碱时,生理症状包括呼吸加速、血压及体温升高、心跳数增加、瞳孔放大、口部乾燥、磨牙等。用药者觉得自己兴奋、愉悦、自信、精力充沛、充满智慧,而且无所不能。古柯碱会减低睡眠和饮食的欲望,但对烟、酒的需求增加。剂量高时愉悦感也会增加,但也可能适得其反,用药者可能觉得紧张、生病、无法放松、焦躁、易怒。

  古柯碱药力与用量、乐物纯度、使用法、使者心理及生理状态、使用期长短、使用场合等皆有关系。古柯碱的药效可以是非常温和而不明显的,有些用药者甚至觉得他们能控制自己,判断力也不会受影响。

  古柯碱药效与安非他命非常类似。虽然有人认为古柯碱较不会“醉”人,对身体及头部的伤害也较轻,但美国一组双重实验显示,长期使用古柯碱的人无法确认他们正服用的是古柯碱还是安非他命。古柯碱使用者喜以连续不断方式用药,通常一或二日连续服用数次,这样的持续期较安非他命短。长期使用或使用量大者常觉得紧张、生病、无法放松、焦躁易怒、视力模糊、盗汗、耳鸣、抽筋、失去协调性。

  服用大量古柯碱之后,有些用药者产生迷幻现象,有些则举止怪异,甚至有暴力行为。连续服用一、二天之后,用药者会觉得饥饿、疲倦、易怒、沮丧、需要沈睡。单一剂量的古柯碱作用期间非常短,约十五至三十分钟。药力过后用药者觉得易怒,一小时之后这种情绪也会消失。

  古柯碱曾一度拥有“药物界的香槟”、“用药者的劳斯莱斯”等美喻。这些绰号显示了它在一般上流社会及演艺界受欢迎的程度。但事实上,所有社会阶级,不论是贫穷人的社区或出没於高级俱乐部的富人都使用这种药。

  大多数人在周末与朋友出游时使用;有些人用它因为他们觉得古柯碱帮助他们表现出色;有些人利用古柯碱来解决个人问题,如沮丧、神经性食欲减低等。企图利用古柯碱来解决问题的人易成为上瘾者。

古柯吸食及其危害

  当地居民一般把古柯叶放入嘴中咀嚼、或将古柯叶放入烟斗中吸食、或与大麻混合后吸食,通常是鼻吸入或借助吸烟的方式吸入其烟雾。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叶及树皮有毒。马、牛、描对古柯碱很敏感。马中毒时有站立不稳、兴奋、狂躁、瞳孔散大、流涎,而后则脉搏及呼吸衰弱;狗中毒时兴奋、跳跃、运动失调,继之高度兴奋及全身肌肉痉挛、呼吸困难,重者延髓、脊髓及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由于大剂量食用古柯叶以后吸食者会出现情绪高涨,警觉性增高,精力旺盛,判断力下降等一系列中毒症状。慢性吸毒者在耐受性增强的基础上还会可出现撤药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是情绪障碍、疲乏、睡眠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严重者导致自杀。

古柯主要产地

  目前,位于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和巴西所在的安第斯山和亚马逊地区。这一地带总面积在20万平方公里以上,是世界上主要的古柯种植地区。

  秘鲁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卡因产地,其古柯种植面积高达8万公顷以上,每年所产古柯6万吨左右.利用古柯叶提炼可卡因是秘鲁出口最大的农产品,每年可赚取外汇1亿美元。

  玻利维亚年产古柯叶5万吨左右,居世界第二位。据玻利维亚官方统计,在全国600万人口中,从事古柯叶种植和加工的农民约有50万,从事古柯叶贩运和贸易的也不少于10万,每年外销古柯叶的收入一般在10亿美元左右。古柯叶大丰收的1986年,该国因种植、加工、贩卖可卡因,曾获利30亿美元,比这个国家当年的出口收人高4倍。

  哥伦比亚是第三个可卡因产地,年产古柯叶l.2万吨左右,居世界第三位。

  厄瓜多尔是第四个可卡因产地,年产古柯叶900吨左右,居世界第四位。

  以上合计,该地区每年产古柯叶12万吨,成了世界上生产、加工、贩卖可卡因的主要基地。

 

红花

红花 Honghua

  [出处]《新修本草》。

  [中药材学名] Flos Carthami。

  (英)Safflower

  别名 草红、刺红花、杜红花、金红花。

  商品名:杜红花:产于浙江宁波者。质佳。

  怀红花:又名淮红花。产于河南温县、沁阳、武陟、孟县一带(旧时怀庆府)者。质亦佳。

  散红花:产于河南商丘一带者。质亦佳。

  大散红花:产于山东者。

  川红花:产于四川者。

  南红花:产于我国南方者(一说指产于四川南充者)。

  西红花:产于陕西者。

  云红花:产于云南者。

  以上均以花色红黄、鲜艳、干燥、质柔软者为佳。

  红花饼:又名片红花。为红花趁鲜捣泥,摊成薄片状,晒干入药者。

  来源 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管状花。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约1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长椭圆形,先端尖,无柄,基部抱茎,边缘羽状齿裂,齿端有尖刺,两面无毛;上部叶较小,成苞片状围绕状状花序。头状花序顶生,排成伞房状;总苞片数层,外层绿色,卵状披针形,边缘具尖刺,内层卵状椭圆形,白色,膜质;全为管状花,初开时黄色,后转橙红色;瘦果椭圆形,长约5爉m,无冠毛,或鳞片状。1年生草本,花期5~7月,果期7~9月,高30~90厘米,叶互生,卵形或披针形,质地坚硬,两面光滑无毛,边缘有刺齿,头状花序,全部为两性的管状花,花冠桔红色,含红花素(carthamine),可作纺织用的红色染料。花又可作通经药,有破血、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妇女月经不调。它不仅有药用价值,而且种子可以榨油,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瘦果含油量34~55%。油中含谷维素0.5%,每千克油中含80毫克,并有丰富的磷脂。红花油含有很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亚油酸的含量高达70-80%,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同时,红花油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146mg/100ml)这些都是油脂类无法比拟的。红花油不仅可直接被人们食用,也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同时还可以开发出亚油酸胶囊,维生素E和化妆品,红花油柄粕中的红花蛋白也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

  菊科(Asteraceae)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为Carthamus tinctorius,原产於亚洲、非洲部分地区,从印度中部起沿中东至尼罗河上游和埃塞俄比亚。株高0.3~1.2公尺(1~4呎);花红、橙、黄或白色,乾花可提取红花素(一种重要的红色纺织染科,但自合成苯胺染料问世以来,仅在西南亚部分地区继续使用)。红花还可用作调味品番红花的掺和剂。由于红花油不因久置而发黄,现用於清漆和颜料生产。但红花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还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主要供制人造奶油、沙拉油、食用油。炼油後的渣块可饲牲畜。红花主产於印度,已作为油料作物引入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土耳其和加拿大。

  红花种子油中含有较高的亚油酸,有降低血脂及血清胆固醇、软化和扩张动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液循环、调节心脏和老化了的内分泌系统的效果。红花种子油也是良好的工业和医药用油。还可作油漆、精密机件的喷漆和涂料,也是制造醇酸树脂的原料。在医药上用作抗氧化剂和维生素A和D的稳定剂。榨油后的饼粕含丰富的蛋白质,可作精饲料喂养牲畜。

  红花生长期短,从播种到收种一般只需要120天。适应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主根发达(深可达2米以下),具有抗旱抗寒和耐盐碱的能力,适于中国北方及西北地区栽培。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制 夏季花橙红时采摘,阴干、晒干或烘干。

  性状 管状花长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共同白色;柱头细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红花甙(carthamin)、新红花甙(neocarthamin)、红花醌甙(carthamone)、红花多糖、棕榈酸、肉桂酸、月桂酸。

  性味 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 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古人常有於血在体内时,常加红花一小把:纱布包煮开可用一天两次泡脚,适用各种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 。

  不好,腿脚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症

  附注 果实称白平子,含“红花子”油,油能降胆甾醇和高血脂;软化和扩张血管,防衰老,调节内分泌。

  药用红花: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干燥花。

  [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90cm。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渐尖,边缘具不规则锯齿,齿端有锐刺;几无柄,微抱茎。头状花序顶生,直径3~4cm,总苞片多层,最外2~3层叶状,边缘具不等长锐齿,内面数层卵形,上部边缘有短刺;全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初时黄色,渐变为橘红色。瘦果白色,倒卵形,长约5mm,具四棱,无冠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药材性状] 花多聚集成不规则的团块。红色或红黄色。单个花长约1.5cm。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线形,长5~7mm。雄蕊5枚,花药聚合成筒状,黄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具特异香气,味微苦。用水泡后,水变金黄色,花不退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养血和血宜少用;活血祛瘀宜多用。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散淤止痛,用于闭经,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附注] 孕妇慎用。

  【考 证】:出自《本草图经》:“红蓝花,即红花也。今处处有之。人家场圃所种,冬而布子于熟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下作梂汇,多刺,花蕊出梂上,圃人承露采之,采已复出,至尽而罢。梂中结实,白颗,如小豆大。其花暴干以染真红,及作燕脂。主产后血病为胜。其实亦同。叶颇似蓝,故有蓝名。”《本草述钩元》:“红蓝花,养血水煎,破血酒煮。”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管状花,长约1.5厘米,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长5~ 7毫米,雄蕊5枚,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显微鉴定:粉末:红棕色。①分泌细胞长管道状,直径5~66μm,胞腔内充满黄色分泌物.②花粉粒类圆形、椭圆形或橄榄形,直径39~ 60μm,有3萌发孔,光切面观外壁齿状突起。③草酸钙方晶方形或长方柱形,存在于薄壁细胞中。④花柱表皮细胞分化成单细胞毛。此外,有花冠表皮细胞、花粉囊内壁细胞、花药基部细胞及药隔网纹细胞等。本品以色红黄、鲜艳、无枝叶、质柔润、手握软如茸毛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红花含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及红花甙(Carthamin)。红花甙经盐酸水解,得葡萄糖和红花素(Carthamidin)。还含15α,20β-二羟基-Δ4-娠烯-3-酮(15α,20β -Dihydroxy-Δ4-pregnen-3-one)。另尚含脂肪油称红花油,是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的甘油酯类。叶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尚含木聚糖类,苦味甾体甙等。花含红花甙(carthamin)、红花醌甙(carthamone)及新红花甙(neo-cqrthamin);淡黄色的花含新红花甙及微量红花甙;深黄色的花含红花鞋;橘红色的花含红花甙和红花醌甙。红花花冠由黄变红是由于这些成分的变化,而商品中主为红花醌甙。又据报道,无刺红花(杜红花)含红花甙0.839%,有刺红花(金红花)含红花甙0.483%。另据报道,红花中的血小板凝集抑制物质为腺嘌呤核甙(adenosine),尚含红花多糖。又有报道,花中含黄色素(safflor yellow A)、山柰酚、槲皮素及山柰酚-3-葡萄糖甙、槲皮素-3-葡萄糖甙、桷皮素-7-葡萄糖甙、山柰酚 –3-芸香糖甙和芦丁(rutin)。

  红花的染色功能

  红花(又名红蓝草)可直接在纤维上染色,故在红色染料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红色曾是隋唐时期的流行色,唐代李中的诗句“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形象地概况了红花非同凡响的艳丽效果。根据现代科学分析,红花中含有黄色和红色两种色素,其中黄色素溶于水和酸性溶液,无染料价值;而红色素易溶解于碱性水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可产生沉淀,形成鲜红的色淀。

  古人采用红花泡制红色染料的过程如下:将带露水的红花摘回后,经“碓捣”成浆后,加清水浸渍。用布袋绞去黄色素(即黄汁),这样一来,浓汁中剩下的大部分已为红色素了。之后,再用已发酸的酸粟或淘米水等酸汁冲洗,进一步除去残留的黄色素,即可得到鲜红的红色素。这种提取红花色素的方法,古人称之为“杀花法”,此方法在隋唐时期就已传到日本等国。如要长期使用红花,只须用青蒿(有抑菌作用)盖上一夜,捏成薄饼状,再阴干处理,制成“红花饼”存放即可。待使用时,只须用乌梅水煎出,再用碱水或稻草灰澄清几次,便可进行染色了。“红花饼”在宋元时期之后得到了普及推广。

  另外红花也可以做胭脂。

资源分布

  红花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和栽培,主要分布于河南、四川、新疆、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甘肃、云南。主产于河南封丘、延津、虞城、西华、长垣,宁陵;四川平昌、简阳、遂宁、安岳、资阳、通江;新疆吉木萨尔、莎东、奇台、呼图壁、霍城、莫吉沙、蔬勒、察布查尔。另外,山东巨野、定陶、嘉祥;安徽亳州、无为;江苏南通、如臬、金坛;浙江慈溪、余姚;甘肃安西、金塔、敦煌;云南巍山、云县、弥渡亦有一定产量。以河南封丘、延津所产红花质佳,为地道产品。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干燥气候,耐寒、耐旱、耐盐碱、耐脊薄。发芽最适温度25℃,幼苗能耐-5℃。南方秋播生育期200-250d,北方春播生育期120d。以选向阳、地热高燥、土层深厚、中等肥力、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忌连作,花期忌涝。前作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好,可与蔬菜间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选种可用音株混合选择法,选取生长健壮,高度适中,分枝低而多,花序多,管状花桔红色,无病虫害的植株作留种植株。北方以栽无刺红花为主,南方以栽有刺红花为主。近年生来新疆和西北地区引进油红花栽培。播种前般用52-54℃温水浸种10min,转入冷水中冷却后,取出晾干后播种。赤有用30%菲酯拌种进行种子消素或用退菌特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量的0.3%拌种后,施塑粒袋内闷1-2d,再行播种。播种期南方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初,北方春季3-4月,宜早不宜迟。穴播或条播。穴播按行析距40cm×25cm开穴,穴深6cm,每穴播种5-6颗。每1hm2用种量22.5-30kg。条播按行距40cm开条沟,沟深5-6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稍加镇压。每1hm2用种最30-45kg。约经15d左右出苗。

  田间管理 苗高6-8cm时定苗,每穴留苗2株。条播按株距10-15cm间苗,遇有缺株,应时补苗。生长期需中耕除草3次,结合追肥培土。施肥应施足基肥,早施春肥,重施抽苔肥。基肥施用完全腐离的堆肥或厩肥。苗期追施两次粪肥,3-4月施人粪尿及过磷酸钙;4月上旬现蕾进施硫酸铵,过磷酸钙;开花前用1%的尿互。3%地磷酸钙浇施。赤可根外追肥,用0.1%-0.3%磷酸二氢钾单一或混合喷施,可促使花蕾多而大。苗期和开花期遇旱,需要浇水保持土壤一定的温度;多雨季节要及时开沟排水。抽苔后摘除顶芽,促使分枝和花苗增多,如栽培过密或土地脊薄则不宜摘心去顶。

  病虫害防治 红花炭疽病,发病部伴茎、叶、花蕾。5月发病,出现紫经色或褐色纺锤形病斑,逐渐扩大,稍凹,并有橙红色粘性物质,使茎枝枯萎,花蕾不能开放。防治方法,实行水旱轮作。发病时可用代森锌500-600倍或可湿性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喷射。锈病,高湿易发病,应选地热高燥处实行轮作,种子进行消毒。发病时喷15%粉锈宁500倍液。红花枯萎病,为害茎中或主根,使轮导组织破坏而枯萎。5月发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或50%多菌灵500-600倍液灌根部。另有菌核病等为害。虫害有红花实蝇,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射。红花指管蚜,为害茎叶及嫩梢,4月下旬吸取植析汁液,用花学药剂或用鱼藤粉700-800倍液喷射。赤要用烟草浸在水中(1:10)24h,加热煮沸,地滤去渣,取澄清液稀释使用,最好加紫洗衣为分,增加粘着力,又可延长药效。现用食蚜蝇作天敌进行防治。

药方选录

  1.红蓝花酒方(《金匮要略》),具活血行瘀,利气止痛之功。

  2.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养血,活血,逐瘀。

  3.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等症。

  4.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头昏,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等。

  5.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采收和储藏

  5月下旬开花,5月底至6月中、下旬盛花期,分批采摘。选晴天,每日早晨6-8时,待管状花充分展开呈金黄色时采摘,过迟则管状花发蔫并呈红黑色,收获困难,质量差,产量低。采回后阴干或用40-60℃低温烘干。

各家论述

  1.《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2.《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

  3.《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

  4.《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

  5.《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

  6.《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7.《本草衍义补遗》:红花,破留血,养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

  8.《本草经疏》:红蓝花,乃行血之要药。其主产后血晕口噤者,缘恶血不下,逆上冲心,故神昏而晕及口噤,入心入肝,使恶血下行,则晕与口噤自止。腹内绞痛,由于恶血不尽,胎死腹中,非行血活血则不下;瘀行则血活,故能止绞痛,下死胎也。红蓝花本行血之药也,血晕解、留滞行,即止,过用能使血行不止而毙。

  9.《本草汇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主胎产百病因血为患,或血烦血晕,神昏不语;或恶露抢心,脐腹绞痛;或沥浆难生,;或胞衣不落,子死腹中,是皆临产诸证,非红花不能治。若产后血晕、口噤指搦;或邪入血室,谵语发狂;或血闷内胀,僵仆如死,是皆产后诸证,非红花不能定。凡如经闭不通而寒热交作,或过期腹痛而紫黑淋漓,或跌扑损伤而气血瘀积,或疮疡痛痒而肿溃不安,是皆气血不和之证,非红花不能调。

  10.《药品化义》:红花,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各有妙义。若多用三、四钱,则过于辛温,使血走散。同苏木逐瘀血,合肉桂通经闭,佐归、芍治遍身或胸腹血气刺痛,此其行导而活血也。若少用七、八分,以疏肝气,以助血海,大补血虚,此其调畅而和血也;若止用二、三分,入心以配心血,解散心经邪火,令血调和,此其滋养而生血也;分量多寡之义,岂浅鲜哉。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1.抑制心脏作用:

  红花煎剂小剂量能使蟾蜍离体心脏及兔在体心脏轻度兴奋,使心跳有力,振幅加大;大剂量则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

  1.2.对冠脉血流量的实验研究表明:

  红花水提取物及红花水溶性混合物-红花黄色素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而红花乙醇提取物的扩张冠脉及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则不明显或无影响。

  1.3.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的实验研究表明:

  在兔、大鼠、犬等造成实验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的动物模型上,红花及其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红花可使因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或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使反复短暂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的程度明显减轻,范围缩小,心率减慢,并保护急性心肌梗塞区的边缘,区而缩小梗塞范围及降低边缘区心电图ST段抬高的幅度,从而改善缺血心肌氧的供求关系。

  1.4.红花对血管作用的研究发现:

  如先用含微量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的洛氏液灌流血管,使动物离体血管平滑肌收缩保持一定的血管紧张性,造成可能类似人的血脉不通、血瘀状态。红花可使紧张性增高的豚鼠后肢和兔耳呈现血管扩张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作用明显,红花亦可增加麻醉犬股动脉血流量,但对蟾蜍和兔的正常离体血管可使之收缩。表明红花扩张血管作用与血管的功能状态和药物的剂量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是直接或部分对抗a-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而使血管扩张,并有较弱的直接收缩血管作用。

  1.5.红花对实验动物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脑水肿的影响:

  应用红花注射液(1ml内含生药lg),对63只蒙古沙土鼠进行术前30分钟ip给于10g/kg红花注射液,并设立了手术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观察红花对缺血性脑水肿的影响,并研究了同一脑区的单胺类神经介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提示红花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的机理,可能与它能影响组织中单胺类神经介质的代谢紊乱有关。并进一步证实红花确实能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对实验性胸梗塞动物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1.6.降压作用:

  红花煎剂、红花黄色素及其他制剂对麻醉猫或犬均有不同程度的迅速降压作用,平均血压下降20分钟Hg左右,持续约30分钟后恢复。

  1.7.红花黄色素的抗凝血作用实验研究表明:

  红花黄色素具有非常显著地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对ADP已聚集的血小板也有非常明显的解聚作用。当剂量为0.22g/ml时,聚集抑制率和解聚百分率分别达到85.9%和78.9%。红花黄色素的这些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红花黄色素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有非常显著的抑制效应,其抑制率为73.4%。由于实验采用丝线上形成的血栓物质基础系血小板聚集物,因此血栓湿重的减轻,显然是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结果。与体外实验所证实的红花黄色素能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是一致的。红花黄色素尚可明显延长家兔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表明它能同时影响体内和体外的凝血系统。此外,红花油有降低血脂作用。

  2.对动物耐缺氧的影响:

  2.1.抗疲劳作用:

  红花黄色素1100mg/kg小鼠与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游泳时间明显延长,延长率达117.O%,P<0.01。

  2.2.对小鼠常压缺氧耐力的影响:

  小鼠ipll00mg/kg红花黄色素,与对照组(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在给药30分钟后,每鼠分别放入盛有15g钠石灰的125ml密闭玻璃瓶中,实验组延长存活时间48.8%,P<0.01。

  2.3.对小鼠减压缺氧耐力的影响:

  同上法小鼠给药30分钟后,将小鼠分别放入容积相等的仓内,密闭减压至负压450mmHg,观察60分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存活率(%)15:10,给药组延长存活时间168.72%,P<0.001。

  2.4.对异丙肾上腺增加耗氧量的影响实验表明:

  红花黄色素可显著延长小鼠对减压缺氧的存活时间(P<0.001),但对存活率提高不明显。

  2.5.对NaNO2中毒组织缺氧的影响:

  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各10只,给红花黄色素1100mg/kg30分钟后,两组动物均ip2%NaNO2溶液0.1ml/10g,记录小鼠存活时间。结果表明红花黄色素组动物存活时间(118.40±84.31分钟)比对照组动物存活时间(56.30±25.30分钟)延长110.3%(P<0.05)。

  2.6.对脑缺血性缺氧的影响:

  取小鼠24只,分两组。Ip红花黄色素1100mg/kg后30分钟,采用Yasuda氏测定脑缺血性缺氧法略加改变。观察断头至最后一次喘息所需时间。结果表明,小鼠脑缺血性缺氧后的喘息延续时间,红花黄色素组(18.88±4.02s)比对照组(12.83±4.11s)有显著地延长,其延长率为47.2%(P<0.01)。

  2.7.对心肌缺氧的影响:

  红花黄色素可明显增加离体家兔心脏和心肌缺氧时的冠脉流量。从灌流侧管注入22%红花黄色素0.2ml连续记录1,3,5,7,10分钟流量,取其均值,比较给药前后的冠脉流量。结果当注药l分钟时冠脉流量增加最明显(P<0.001),7分钟后逐渐恢复到给药前水平。氮气缺氧情况下,冠脉流量1-3分钟亦有明显增加(P<0.01),5分钟后流量逐渐减少。红花乙醇提取液4.0g/kg给大鼠ip及红花水煎剂1.0g/kg给小鼠ip,均能显著延长常压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

  3.对子宫的作用:

  红花煎剂对小鼠、豚鼠、兔与犬的离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麻醉动物实验表明,煎剂iv对小鼠、猫与犬的在位子宫也都有兴奋作用。无论离体或在位于宫给药后紧张性或(和)节律性明显增加,有时兴奋作用强烈,可引起痉挛。对已孕子宫的作用比未孕者更为明显。子宫瘘兔iv煎剂后亦出现子宫兴奋反应,收缩频率增加,幅度加大,作用较持久。亦有报道,在摘除卵巢小鼠的阴道周围注射红花煎剂,可使子宫重量明显增加,提示有雌激素样作用。

  4.镇痛和镇静作用:

  取小鼠40只,分4组。分别ip红花黄色素550mg/kg、1100mg/kg、盐酸吗啡20mg/kg及等容量生理盐水。30分钟后ip0.7%冰醋酸0.1ml/10g。观察每鼠在20分钟内扭体次数,与对照组比较,计算小鼠扭体反应抑制率。结果两种剂量的红花黄色素均能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P均<0.001。用上述两种剂量的组的小鼠,30分钟后各组动物ip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300mg/kg或水合氯醛阈下催眠剂量250mg/kg。观察30分钟内翻正反射消失达l分钟以上的小鼠数,计算各组动物入睡率。结果表明,给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对照动物均呈清醒状态,而与红花黄色素合用,大剂量的入睡率提高40%,大剂量提高70%(P<0.01);两种剂量可使水合氯醛阈下剂量入睡率由20%,分别提高50%和80%(P<0.01),提示红花黄色素有明显增强巴比妥及水合氯醛的中枢抑制作用,其作用与用量成平行关系。

  5.抗炎作用:

  5.1.对大鼠甲醛性足跖肿胀的影响:

  15只大鼠分为3组,分别ipll00mg/kg红花黄色素、氢化可的松20mg/kg和生理盐水。给药后30分钟,于左右足跖部sc2.5%甲醛溶液0.05ml致炎,致炎后1、3、5、7、24小时,用于分尺测量大鼠足肿厚度,并与致炎前的足肿厚度比较,计算各药物组不同时间的足肿胀率。结果红花黄色素对甲醛性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P

  5.2.对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大鼠14只,分2组,用药组ipll00mg/kg红花黄色素,对照组给于等量生理盐水。30分钟后,于大鼠腹部皮内注射磷酸组胺50?g/0.05ml,立即ivl%伊文氏蓝10mg/kg。20分钟后断头处死动物,剥开皮肤,观察注射组胺部位皮内蓝染面积,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红花黄色素及对照组的染色面积分别为63.6±9.9mm2和582.3±6.6mm2(X±SD)。用药组的抑制率为89.1%(P<0.001)。表明对组胺引起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的通透量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3.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采用Meier氏等的棉球法,在大鼠两侧腋部皮下各埋入重10mg无菌棉球1个。实验组7只大鼠每天ipll00mg/kg红花黄色素,对照组5只大鼠用等量生理盐水,共给药4天。D5天处死动物,取出棉球肉芽组织,烘干称重。比较两组肉芽肿形成的抑制率。结果红花黄色素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

  6.免疫活性:

  红花多糖不同于高等植物中a-键连接的多糖,类似于细菌来源的多糖。从体外淋转实验表明,红花多糖与T细胞致有丝分裂原ConA有协同作用,对B细胞致有丝分裂原Dex-TCMLIBansulfate无明显影响。但体内PFC试验,红花多糖与一般认为作用于B细胞的黄芪多糖作用趋势一致。给小鼠注射红花多糖的时间不同,小鼠PFC值的变化也不同:致敏后给药组的PFC被促进,而致敏前给药组的PFC反被抑制。表明红花多糖同样显示了免疫药物的双向性。红花多糖能明显对抗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它对强的松龙抑制小鼠的免疫增强作用较对正常小鼠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红花多糖能促进淋已细胞转化,增加脾细胞对羊红细胞空斑形成的细胞数,对抗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等,表明它是一种新的、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免疫调节剂。另红花总黄素(SY)降低血清溶菌酶含量、腹腔巨噬细胞和全血白细胞吞噬功能;使PFC、SRFC和抗体产生减少;抑制DH反应和SOI诱导的Ts细胞活化,体外,SY0.03-3.0,0.1-2.O和0.1-2.5mg/ml抑制TdR掺入的T、B淋巴细胞转化、MLC反应、IL2的产生及其活性。

  7.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小鼠ip红花黄色素0.55g/kg、1.1g/kg,对注射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0.3g/kg或水合氯醛阈下剂量0.25g/kg的小鼠,均能提高入睡率(P<0.01,P<0.001),说明能明显增强戊巴比妥钠及水合氯醛的中枢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用量成平行关系。1.1g/kg红花黄色素对小鼠ip,能明显减少尼可刹米引起的小鼠惊厥反应率和死亡率(P<0.05),但不能对抗戊四氮、咖啡因和硝酸一叶?碱引起的惊厥和死亡。红花注射液10g/kg,对蒙古沙士鼠ip,能降低一侧左颈动脉结扎的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减轻由脑卒中引起的脑水肿,说明红花降低卒中发生率可能与减轻脑水肿有一定关系。由于红花可使支循环扩张,增加脑缺血区的血流量,从而减轻脑水肿。红花又能减轻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介质的代谢紊乱,使下降的神经介质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这可能也是红花减轻脑水肿的机理之一。

中药化学成分

  1.花含红色的和黄色的色素,从中分离得到:红花甙(carthamin),前红花甙(precarthamin),红花黄色素(safflow yellow)A及B[1-3],红花明甙(safflominA)A[4]。又含多酚类成分: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加啡酸(caffeic acid),儿茶酚(cate-chol),焦性儿茶酚(pyrocatechol),多巴(dopa)[1]。还含挥发性成分八十余种,已确定结构的有: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苯(benzene),1-戊烯-3-醇(pent-1-en-3-ol),3-已醇(3-hexanol),2-已醇(2-hexanol),(E)-2-已烯醛[(E)-2-hexenal],3-甲基丁酸(3-methyl butyric acid),2-甲基丁酸(2-methy butyric acid),乙苯(ethylbenzene),对二甲苯(p-xylene),邻二甲苯(o-xylene),苯乙醛(phenyl acetaldehyde),壬醛(nonanal),松油烯-4-醇(terpinen-4-ol),马革命烯酮(verbenone),癸醛(decanal),苯并噻唑(benzothia-zole),(E、E)-2,4-癸二烯醛[(E、E)-2,4-decadienal],桂皮酸甲酯(methyl cinnamate),1,2,3-三甲氧基-5-甲基苯(1,2,3-TCMLIBimethoxy-5-methylbenzene),α-(王古)(王巴)烯(α-copaene),1-二四碳烯(1-teTCMLIBadecene),α-柏木烯(α-cedr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E)-β-金合欢烯[(E)-β-farnesene],葎草烯(humulene),β-紫罗兰酮(β-ionone),β-芹子烯(β-selinene),二氢猕桃内酯(dihydroac-tinidiolide),1-十五碳烯(1-pentadecene),ζ-荜澄茄烯(ζ-cadinene),丁香烯环氧化物(caryophyllene epoxide),1-十六碳烯(1-hexadecene),1,3,5,11-十三碳四烯-7,9-二炔(1,3,5,11-TCMLIBidecateTCMLIBaene-7,9-diyne),(E、E、E)、(E、Z、E)和(Z、E、E)的三种异构体,(Z、Z)-1,3,11-十三碳三烯-5,7,9-三炔[(Z、Z)-1,3,11-TCMLIBidecaTCMLIBiene-5,7,9-TCMLIBiyen],(Z、Z)-1,8,11-十七碳三烯[(Z、Z)-1,8,11-heptadecaTCMLIBiene],1,3,11-十三碳三烯-5,7,9-三炔(1,2,33-TCMLIBidecaTCMLIBiene-5,7,9-TCMLIBiyne)的(Z、E)和(E、E)的两种异构体,(Z、Z、Z)-1,8,11,14-十七碳四烯[(Z、Z、Z)-1,8-11,14-hep-tadecateTCMLIBaene],(Z)-1,11-十三碳二烯-3,5,7,9-四炔[(Z)-1,3,5-十三碳三烯-7,9-11-三炔][(E、Z)-1,3,5-TCMLIBidecaTCMLIBiene-7,9,11-TCMLIBiyen],1-十七碳烯(1-heptadecaene),(E)-1,3,5-TCMLIBidecaTCMLIBiene-7,9,11-TCMLIBiyne],1,3-十三碳二烯-5,7,9,11-四炔(1,3-TCMLIBidecadiene-5,7,9-teTCMLIBayne),1,3-十三碳二烯-5,5,7,9-四炔[(E)-1,11-TCMLIBidecadiene-3,5,7,9-teTCMLIBayne],1,3-十三碳二烯-5,7,9,11-四炔(1,3-TCMLIBidecadiene-5,7,9,11-teTCMLIBayne)有(E)和(Z)两种异构体,(E、E)-1,3,5-十三碳三烯-7,9,11-三炔[(E、E)-1,3,5-TCMLIBideca-TCMLIBiene-7,9,11-TCMLIBiyne],3-甲基丁酸-4,6-癸二炔-1-醇酯(deca-4,6-diyn-1-yl 3-methylbutyrate),1-十三碳烯-3,5,7,9,11-五炔(1-TCMLIBidecene-3,5,7,9,11-pentayne)],3-甲基丁酸-(Z)-8-癸烯-4,6-二炔醇-1-酯[(Z)-8- decene-4,6-二炔-1-醇酯[(E、Z)-2,8-decadiene-4,6-diyn-1-yl 3-methyl butyrate][5]等。又含量最少的是带有苯环的和含硫的氨基酸[6]。还含鼠李糖(rhamnose),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葡萄糖(glucose),甘露糖(mannose)[6],二十九烷(nonacosa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棕榈酸(palmit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7],α,γ-二棕榈酸甘油酯(α,γ-dipalmitin),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β-谷甾醇-3-O-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glucoside)[8]。另含红花多糖,系由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与半乳糖(galactose)以β-链联接的一种多糖[9]。又含具降血压作用的丙三醇-呋喃阿糖-吡喃葡萄糖甙[propaneTCMLIBiol-α-L-arabinofu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10]。

  新钱花蕾含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side),胆甾醇(chol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11]。

功效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食疗作用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

  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

  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瘫痪,斑疹紫暗。

考证

  1.出自《本草图经》:红蓝花,即红花也。今处处有之。人家场圃所种,冬而布子于熟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下作梂汇,多刺,花蕊出梂上,圃人承露采之,采已复出,至尽而罢。梂中结实,白颗,如小豆大。其花暴干以染真红,及作燕脂。主产后血病为胜。其实亦同。叶颇似蓝,故有蓝名。

  2.《本草述钩元》:红蓝花,养血水煎,破血酒煮。

科属分类

  菊科

拉丁文名

  Flos Carthami

药(毒)理学

  毒性:红花黄色素静脉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2.35±0.14g/kg。红花醇提液静肪红药对小鼠的LD50为5.3g/kg。红花煎剂小鼠1p的MLD约等于1.2g/kg。小鼠iv醇提液LD505.3g(相当生药量)/kg。红花甙小鼠1v的LD50为2.35±0.14g/kg,po的安全剂量>8g/kg。50%红花注射液给兔点眼,对结膜无刺激性;试管内无溶血作用;小鼠ip12.5g/kg,观察2天不致死,也无毒性反应。红花黄色素ip和ig对小鼠72小时的LD50分别为5.49g/kg,5.53g/kg,小鼠死前出现活动增加,行立不稳,呼吸急促,竖尾,随即发生强直惊厥,最后出现呼吸抑制。多数于24小时内死亡。红花黄色素的亚急性毒性观察,家兔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4只,实验组6只,ig550mg/kg,每天1次,连续10天,实验组3只兔于停药后3天,另3只于停药后20天分别处死,体重、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计数、脏器重量及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影响。红花甙混入饲料中喂养幼龄大鼠,每天摄入量约0.015-1.5g/kg,连续3mo。结果血象和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心、肝、肾、胃、肠等脏器的形态也未发现异常。

主治

  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胞痹心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中风偏竣;斑疹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动植物形态

  红花 越年生草本,高50-100cm。茎直立,上部分枝,白色或淡白色,光滑无毛。叶互生;无柄;中下部茎生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条椭圆形,长7-15cm,宽2.5-6cm,边缘具大锯齿、重锯齿、小锯齿或全缘,稀羽状深裂,齿顶有针刺,刺长1-1.5mm,向上的叶渐小,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顶针刺较长,可达3mm;全部叶质坚硬,革质,两面无毛,无腺点,有光泽。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为苞叶所围绕;苞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连先端针刺长2.5-3cm,边缘有或无针刺;总苞片形,直径2.5cm;总苞片4层,外层竖琴状,中部或下部有收缢,收缢以上叶质绿色,边缘无针刺或有篦齿状针刺,收缢以下黄白色;中内层硬膜质,倒披针状椭圆形至长倒披针形,长达2.2cm,先端渐尖;全部苞片无毛,无腺点;小花红色、桔红色,全部为两性,花冠长2.8cm,细管部长2cm,花冠裂片几达檐部基部。瘦果倒卵形,长5.5mm,宽5mm,乳白色,有4棱,无冠毛。花果期5-8月。

功效分类

  活血药;止痛药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干燥气候,耐寒、耐旱、耐盐碱、耐脊薄。发芽最适温度25℃,幼苗能耐-5℃。南方秋播生育期200-250d,北方春播生育期120d。以选向阳、地热高燥、土层深厚、中等肥力、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忌连作,花期忌涝。前作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好,可与蔬菜间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选种可用音株混合选择法,选取生长健壮,高度适中,分枝低而多,花序多,管状花桔红色,无病虫害的植株作留种植株。北方以栽无刺红花为主,南方以栽有刺红花为主。近年生来新疆和西北地区引进油红花栽培。播种前般用52-54℃温水浸种10min,转入冷水中冷却后,取出晾干后播种。赤有用30%菲酯拌种进行种子消素或用退菌特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量的0.3%拌种后,施塑粒袋内闷1-2d,再行播种。播种期南方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初,北方春季3-4月,宜早不宜迟。穴播或条播。穴播按行析距40cm×25cm开穴,穴深6cm,每穴播种5-6颗。每1hm2用种量22.5-30kg。条播按行距40cm开条沟,沟深5-6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稍加镇压。每1hm2用种最30-45kg。约经15d左右出苗。

  田间管理 苗高6-8cm时定苗,每穴留苗2株。条播按株距10-15cm间苗,遇有缺株,应时补苗。生长期需中耕除草3次,结合追肥培土。施肥应施足基肥,早施春肥,重施抽苔肥。基肥施用完全腐离的堆肥或厩肥。苗期追施两次粪肥,3-4月施人粪尿及过磷酸钙;4月上旬现蕾进施硫酸铵,过磷酸钙;开花前用1%的尿互。3%地磷酸钙浇施。赤可根外追肥,用0.1%-0.3%磷酸二氢钾单一或混合喷施,可促使花蕾多而大。苗期和开花期遇旱,需要浇水保持土壤一定的温度;多雨季节要及时开沟排水。抽苔后摘除顶芽,促使分枝和花苗增多,如栽培过密或土地脊薄则不宜摘心去顶。

  病虫害防治 红花炭疽病,发病部伴茎、叶、花蕾。5月发病,出现紫经色或褐色纺锤形病斑,逐渐扩大,稍凹,并有橙红色粘性物质,使茎枝枯萎,花蕾不能开放。防治方法,实行水旱轮作。发病时可用代森锌500-600倍或可湿性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喷射。锈病,高湿易发病,应选地热高燥处实行轮作,种子进行消毒。发病时喷15%粉锈宁500倍液。红花枯萎病,为害茎中或主根,使轮导组织破坏而枯萎。5月发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或50%多菌灵500-600倍液灌根部。另有菌核病等为害。虫害有红花实蝇,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射。红花指管蚜,为害茎叶及嫩梢,4月下旬吸取植析汁液,用花学药剂或用鱼藤粉700-800倍液喷射。赤要用烟草浸在水中(1:10)24h,加热煮沸,地滤去渣,取澄清液稀释使用,最好加紫洗衣为分,增加粘着力,又可延长药效。现用食蚜蝇作天敌进行防治。

炮制方法

  拣净杂质,除去茎叶、蒂头,晒干。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为不带子房的筒状花,长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以花冠长、色红、鲜艳、质柔软无枝刺者为佳。

  显微特征 粉末特征:橙黄色。①分泌细胞呈长管状,常位于导管旁,直径约至66μm,含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物。②花冠裂片顶端表皮细胞外壁突起呈短绒毛状。③柱头及花柱上部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单细胞毛,先端尖或稍钝。④花粉粒深黄色,类圆形、椭圆形或橄榄形,直径约至60μm,具3个萌发孔,外壁有齿状突起。⑤草酸钙方晶直径2-6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药物应用鉴别

  苏木、红花功用相近,均具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效,且二者都可和血,破血,攻补兼施,然红花性温,苏木性凉且能祛风,红花专治血分,苏木兼能散表里之风。

性味

  味辛;性温

中药化学鉴定

  理化鉴别 取本品1g,加70%乙醇10ml,浸清。倾取浸出液,于浸出液内悬挂一滤纸条,5min后把滤纸条放入水中,随即取出,滤纸条上部显淡黄色,下部显淡红色。(检查红花甙)

中药制药工艺

  商品规格

  1.一等:筒状花缩弯曲,成团或散在。表面深红色、鲜红色,微带黄色,无枝叶、杂质。

  2.二等:表面浅红、暗红或淡黄色,余同一等。

  药材基源

  为菊科植物红花的花。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养血和血宜少用;活血祛瘀宜多用。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 又称冬虫草[1]、虫草,它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高海拔的森林草甸或草坪上;由于土质的缘故,生长在森林草甸上的冬虫夏草颜色以暗黄棕色为主,生长在草原上的冬虫夏草则以黄棕色为主;前者以四川、云南、甘肃产为多,后者以西藏、青海产为多。

  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与天然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滋补品。它药性温和,一年四季均可食用,老、少、病、弱、虚者皆宜,比其他种类的滋补品有更广泛的药用价值。

基本情况

  夏草冬虫(《黔囊》),虫草(《本草问答》)。为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蛾等的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冬虫夏草菌子囊菌之子座出自寄主幼虫的头部,单生,细长如棒球棍状,长3~11厘米;不育柄部长3~8厘米,直径1.5~4毫米;上部为子座头部,稍膨大,呈圆柱形,长1.5~4厘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外,密生多数子囊壳;子囊壳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于子座之外,卵形或椭圆形,长250~500微米,直径80~200微米,每一子囊壳内有多数长条状线形的子囊;每一子囊内有8个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寄主为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的幼虫,冬季菌丝侵入蛰居于土中的幼虫体内,使虫体充满菌丝而死亡。夏季长出子座。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夏至前后,当积雪尚未溶化时入山采集,此时子座多露于雪面,过迟则积雪溶化,杂草生长,不易找寻,且土中的虫体枯萎,不合药用。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的泥土及膜皮,晒干。或再用黄酒喷之使软,整理平直,每7~8条用红线扎成小把;用微火烘干。冬虫夏草为虫体与菌座相连而成,全长9~12厘米。虫体如三眠老蚕,长约3~6厘米,粗约0.4~0.7厘米。外表呈深黄色,粗糙,背部有多数横皱纹,腹面有足8对,位于虫体中部的4对明显易见。断面内心充实,白色,略发黄,周边显深黄色。菌座自虫体头部生出,呈棒状,弯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长可达4~8厘米,径约0.3厘米。折断时内心空虚,粉白色。微臭,味淡。以虫体色泽黄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色、菌座短小者为佳。主产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贵州,以西藏那曲和青海玉树所产冬虫夏草质量最佳。

植物形态

  子座单生,稀2~4个,从寄主头部生出,长4~11cm,基部直径1.5~4mm,向上渐狭细,头部膨大成近圆柱状,褐色,长1~4.5cm,直径2.5~6mm。子囊壳近表面生,基部稍陷于子座内,椭圆形至卵形。生于海拔3000~4000m高山草甸土层中。主产四川、云南。6~7月子座出土,子囊孢子未发散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3~8mm;头部红棕色,长有子座;胸腹部深黄色至黄棕色,胸节3,胸足3对,腹节10,腹足5对,中部4对明显;表面有环节20~30个;质脆,断面淡黄色。子座细长圆柱形,稍扭曲,长3~7(11)cm,直径1.5~4m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头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似纤维状。气微腥,味微苦。含粗蛋白、多种氨基酸、D-甘露醇即“虫草酸”、虫草菌素(3’deoxyadenosin,cordycepin)、麦角甾醇、半乳甘露聚糖、尿嘧啶、腺嘌呤等。甘,平。归肺、肾经。补虚损,益精气,益肾壮阳,补肺平喘,止咳化痰。治疗痰饮喘嗽,虚喘、痨嗽、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 1.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有补肾助阳益精之效。可单用浸酒服,或配伍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等同用。 2.用于肺虚或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劳嗽痰血。能补益肺肾,平定喘嗽,止血化痰。治劳嗽痰血,常配北沙参、川贝母、阿胶等;治喘咳短气,常与人参、胡桃肉、蛤蚧等同用。此外,病后体虚不复,自汗畏寒等,可以同鸭、鸡、猪肉等炖服,有补虚扶弱之效。

大致的分类

  正宗的冬虫夏草从其生长环境来分有两种,高原草甸的草原虫草和高海拔阴山峡谷的高山虫草,由于生长环境和土质的差异,它们在色泽和形态方面有些许区别,草原虫草为土黄色,虫体肥大,肉质松软;高山虫草为黑褐色,虫体饱满结实。因草原地域辽阔,是主产地,市面流行多为此品种。而高山虫草源稀少,但古医书记载的多是这种。从营养成分说,两者差不多,但无论哪种都是以天然本质为贵,一旦染色或受污染,就失去价值。

生长

  关于虫草的生长,一般人对其感到神秘莫测,前人曾有诗云:“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竟能兼动植,世间物理信难穷。”其实,虫草是一种昆虫与真菌的结合体。虫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菌是虫草真菌,每当盛夏,海拔38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上,冰雪消融,体小身花的蝙蝠蛾便将千千万万个虫卵留在花叶上。继而蛾卵变成小虫,钻进潮湿疏松的土壤里,吸收植物根茎的营养,逐渐将身体养得洁白肥胖。这时,球形的子囊孢子遇到虫草蝙幅蛾幼虫,便钻进虫体内部,吸引其营养,萌发菌丝。当虫草蝙蝠蛾的幼虫食到有虫草真菌的叶子时也会成为虫草。

  受真菌感染的幼虫,逐渐蠕动到距地表二至三厘米的地方,头上尾下而死。这就是“冬虫”。幼虫虽死,体内的真菌却日渐生长,直至充满整个虫体。来年春末夏初,虫子的头部长出一根紫红色的小草,高约二至五厘米,顶端有菠萝状的囊壳,这就是“夏草”。虫草这时发育得最饱满,体内有效成份最高,是采集的最好季节。青海,云南省迪庆、怒江州是我国虫草的主要产地之一。 

   冬虫夏草的采挖与简易加工

  每年的农历四至五月间,积雪溶化的时候,便是冬虫夏草采收的季节,此时冬虫夏草出苗未超过一寸,如果过了这个时节,则会苗枯死,其它杂草也会生长极快,冬虫夏草则踪影全无;掌握了虫草的生长环境和采集季节后,寻找药源掌握采挖技术是保证产量的关键。据产区有经验的老人介绍:寻找虫草一定要把腰弯下来,或者趴在地上仔细观察(早晨易找,正中午难找),只要发现一根虫草附近还有。在最密处1平方米可发现虫草10至20根。采挖虫草是一项细致而又耐心的工作,最好使用小铁棍或小木棒等工具刨挖虫草。距离在菌苗周围一寸左右。太近或太远都容易挖断虫体。也不可用手直接拔苗采挖。

  青藏加工虫草方法很简单,把挖加的虫草及时剥去外面附着的一层黑褐色囊皮,干后除净。传统的包装方法是以6~8条,用小红绳扎成一小捆(小子)。冬虫夏草的贮藏要求不高,一般来说,只要在产区,通过正常的干燥方法处理后,放在通风的环境下,是不会变质发霉的,如果太潮湿,可以考虑用密封袋包装后保存在冰箱内便可以了。

性状鉴别

  冬虫夏草是由子座和虫体二部分相连组成,虫体长4~6 Cm,表面黄色或黄棕色,云南、四川产的颜色偏暗褐色,背面有多条横向皱纹,腹部有足8对,近头部3对,腹部4对,尾部1对,其中腹部的4对较为明显,虫体轻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微有弹性;子座从虫体的头部长出,呈4~7Cm,基部将虫体的头部包被,呈长棒状,上粗下细,灰褐色或黑褐色,质柔韧,断面多为中空。嗅之具草菇香气,味甘。子座单生,细长圆柱形,长4至7厘米,直径约3毫米;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以虫体色泽黄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色,子座短小者为佳。

真假鉴别

  伪品主要有地蚕,其状如螺,又叫螺丝菜。还有亚香棒虫草等一些低海拔地区的虫草,虽外形较相似,主要区别是其子座短,有的是双子座,菇类气味淡。更为恶劣的是用石膏粉或面粉掺胶用模型压成,其子座则是黄花菜插上,只要把它泡浸水中,用手捏则原形毕露了。有的虽为正品,故意把加工时的虫体插上的铁线不拔去,结果铁线也搭配上去了,这些都要充分注意和防备,常见的仿冒虫草有如下几种。

  地蚕:“虫体”呈梭形。略弯曲,环纹较少,仅3~15条。外表淡黄色。

  凉山虫草:“虫体”较长。有3—6厘米,表面棕褐色,“虫足”不明显。“草部”细长,有10—30厘米,直径较细,呈黄棕色至黄褐色。少数“草部”顶端有分支。

  霍克斯虫草:又称亚香棒虫草。虫体表面灰黄色,足明显可见。“草部”呈淡灰色至灰黑色,少数上部分叉,膨大部分可见多数小黑色,质脆易折断,气微香,味淡。

  白僵蚕:“虫体”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表面呈灰黄色,覆有白色粉霜状物(气生菌丝和分子孢子),头部较圆。8对足呈突起状。没有“草部”。气微腥,味微咸。 

  压模“虫草”:用面粉、玉米粉、石膏粉等经加工模压而成,“虫体”光滑.呈黄白色,环纹特别明显,质重。折断面呈淡白色,滴加少量碘试验会显蓝色。久嚼粘牙,久煮会松散。草体部分往往用红薯的干燥叶柄伪装而成,中空而不易折稀?

有效成分

  药理学现代研究结果中,青海冬虫夏草含有虫草酸约7%,碳水化合物28.9%,脂肪约8.4%,蛋白质约25%,脂肪中82.2%为不饱和脂肪酸,此外,尚含有维生素B12、麦角脂醇、六碳糖醇、生物碱等。据医学科学分析,虫草体内含虫划酸。维生素B12、脂肪、蛋白等。虫草性甘、温平、无毒,是著名的滋补强壮药,常用肉类炖食,有补虚健体之效。适用于治疗肺气虚和肺肾两虚、肺结核等所致的咯血或痰中带血、咳嗽。气短、盗汗等,对肾虚阳痿、腰膝酸疼等亦有良好的疗效,也是老年体弱者的滋补佳品。  冬虫夏草首次记载使用是清代吴仪洛《本草丛新》,书中认为冬虫夏草性味甘,温。功能补肺益肾,化痰止咳。可用之于久咳虚喘,产后虚弱、阳痿阴冷等“虚”的病症。据研究:冬虫夏草主要含有冬虫夏草素、虫草酸、腺苷和多糖、等成分;冬虫夏草素能抑制链球菌、鼻疽杆菌炭疽杆菌等病菌的生长,又是抗癌的活性物质,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有好的调节作用;虫草酸能改变人体微循环,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镇咳祛痰作用;虫草多糖是免疫调节剂,可增强机体对病毒及寄生虫的抵抗力。相关考证冬虫夏草始载于《本草从新》,曰:“四川嘉定府所产者最佳。云南、贵州所出者次之。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则复化为虫。”《本草纲目拾遗》对其记载尤详:“夏草冬虫,出四川江油县化林坪,夏为草,冬为虫,长三寸许,下跌六足,屉以上绝类蚕,羌俗采为上药。”并引《七椿园西域闻见录》云:“夏草冬虫生雪山中,夏则叶歧出类韭.根如朽木,凌冬叶干,则根蠕动化为虫。”又引《柳崖外编》云:“冬虫夏草,一物也。冬则为虫,夏则为草,虫形似蚕,色微黄,草形似韭,叶较细。”综合上述文献对其形态的描述和产地、生境的记述,并参照《植物名实图考》之附图,可以确定,麦角菌科虫草属真菌冬虫夏草菌及其寄生的复合体是传统的药用冬虫夏草。然《本草纲目拾遗》又载:“《四川通志》云:冬虫夏草出里塘拨浪工山,性温暖,补精益髓。”据《新华本草纲要》考证,此处所说的冬虫夏草,是凉山虫草Cordyceps liangshanensis Zang,Hu et Liu,为川西以及滇东北一带所用的冬虫夏草代用品,说明古代所用冬虫夏草,存在异物同名问题。冬虫夏草(《本草从新》)

冬虫夏草养生十大功效

  冬虫夏草是我国的一种名贵中药材,与人参、鹿茸一起列为中国三大补药。早在一七五七年《本草从新》中就有“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咳,治膈症皆良”的记载。中医认为,虫草入肺肾二经,既能补肺阴,又能补肾阳,主治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虚弱,久咳虚弱,劳咳痰血,自汗盗汗等,是唯一的一种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中药。

  冬虫夏草并非冬为“虫”夏为“草”,其实质是一种真菌--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现代科学发现了冬虫夏草越来越多的神奇功效。总体而言,冬虫夏草不但对人体各种脏器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还存在某些直接抗病功能。

  一、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系统相当于人体中的军队,对内抵御肿瘤,清除老化、坏死的细胞组织,对外抗击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感染。人体每天都可能出现突变的肿瘤细胞。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人体可以逃脱肿瘤的厄运,免疫系统功能出现问题的人,却可能发展成肿瘤。冬虫夏草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像是在调整音量,使其处于最佳状态。它既能增加免疫系统细胞、组织数量,促进抗体产生,增加吞噬、杀伤细胞数量、增强其功能,又可以调低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

  二、直接抗肿瘤作用

  冬虫夏草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明确的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冬虫夏草中含有虫草素,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成分。

  临床上使用虫草素多为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症状得到改善的在91.7%以上;主要用于鼻癌、咽癌,肺癌,白血病,脑癌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北冬虫夏草中虫草酸的含量为3.09克,野生的虫草为5.54克,虫草酸是一种D--甘露醇,甘露醇能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的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补充血浆。

  三、提高细胞能量、抗疲劳

   冬虫夏草能提高人体能量工厂--线粒体的能量,提高机体耐寒能力,减轻疲劳。

  四、调节心脏功能

  冬虫夏草可提高心脏耐缺氧能力,降低心脏对氧的消耗,抗心律失常。

  五、调节肝脏功能

   冬虫夏草可减轻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伤,对抗肝纤维化的发生。此外,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能力,对病毒性肝炎发挥有利作用。

  六、调节呼吸系统功能

  冬虫夏草具有扩张支气管、平喘、祛痰、防止肺气肿的作用。

  七、调节肾脏功能

  冬虫夏草能减轻慢性病的肾脏病变,改善肾功能,减轻毒性物质对肾脏的损害。

  八、调节造血功能

  冬虫夏草能增强骨髓生成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能力。

  九、调节血脂

  冬虫夏草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提高对人体有利的高密度脂蛋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十、其他

  冬虫夏草还具有直接抗病毒、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调节性功能等作用。冬虫夏草能对人体起到如此全面的保健作用,可谓神奇之极,也无愧自古以来“仙草”的美称。在现代社会,服用冬虫夏草已不仅仅是本身身体健康的保证,更重要的,是由此带来的极致健康生活品质。

冬虫夏草使用方法

  服用冬虫夏草补虚,要因人因病而异,或单药服用,或配合他药同用。可以煎水、炖汤、做成药膳服食,也可泡酒、泡茶等。例如有腰痛虚弱、梦遗滑精、阳痿早泄、耳鸣健忘及神思恍惚诸症,可单用冬虫夏草每次2克,研末,空腹送服,每日早晚各一次;也可用冬虫夏草5克,配杜仲、川断等,煎汤饮服。属病后体虚,或平素体虚容易感冒、畏寒自汗者,可常用虫草与鸡、鸭、牛、猪、羊肉等炖服。如用冬虫夏草5~10枚,老公鸭一只,去除肚杂,加少许黄酒,煮烂食用,可增强体质。或每天用虫草4枚,煎汤后空腹服用。虫草对中枢神经系统能起镇静、抗惊厥、降温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降压、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呼吸系统能扩张支气管、祛痰平喘,另外对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都有显著疗效。近代医学研究权威还发现:虫草确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珍贵中药材,其用途和价值必将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应用。

  虫草因有阴阳双补,起萎固精,益阴补肺之功而价格昂贵,又因其仅产于高海拔空山野地,产地产量极其有限而更显名贵。目前国内仅产于西藏、青海等省区,以青海和西藏虫草为上乘。

  [ 虫草主要成份 ]:虫草酸、虫草素、氨基酸、甾醇、甘露醇、生物碱、维生素 B1 、 B2 、多糖及矿物质等。

  冬虫夏草功效:名贵滋补上品

  冬虫夏草具有抗癌、滋补、免疫调节、抗菌、镇静催眠等功效。传统医学《本草从新》记载:“味甘性温,秘精益气,专补命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其成分含脂肪、精蛋白、精纤维、虫草酸、冬虫草素和维生素B12等。

  冬虫夏草营养和药用价值很高,全年均可服用,冬季服用效果更佳。

  验方用法:1、煎煮内服,或入丸、散,或研粉装胶囊食用,也可泡酒、煲汤、煮粥服用,无论何种方法均应连渣服用。2、民间常用冬虫夏草炖鸭,用以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尿毒症。

虫草≠冬虫夏草

  虫草分很多种,分别有冬虫夏草、亚香棒虫草、凉山虫草、新疆虫草、分枝虫草、藿克虫草、蛹虫草、武夷山虫草、龙洞虫草、张家界虫草、大塔顶虫草、多壳虫草、柔柄虫草、下垂虫草、江西虫草、四川虫草、尖头虫草、巴恩虫草、贵州虫草、赤水虫草、革翅目虫草、拟布班克虫草、珊瑚虫草、娄山虫草、巴恩虫草、鼠尾虫草、绿核虫草、泽地虫草、茂兰虫草、布氏虫草、高雄山虫草[淡黄蛹虫草]、球头虫草、金龟子虫草、螳螂虫草、沫蝉虫草、柄壳虫草、拟茂兰虫草、细虫草[黑锤虫草]、发丝虫草、金针虫虫草、日本虫草、辛克莱虫草、喙壳虫草、拟暗绿虫草、峨眉虫草、粉被虫草、大邑虫草、叉尾虫草、桫椤虫草、蜻蜓虫草、蚁虫草、罗伯茨虫草、九州虫草、细柱虫草、戴氏虫草、变形虫草、稻子山虫草、双梭孢虫草、古尼虫草等很多种,广泛意义上的虫草,目前已发现有报道的四百多种。其中完全野生的冬虫夏草又被专业人士分为青海草(意思为青海省境内出产)、藏草(部分人士表述意思为西藏自治区境内出产)、川草(意思为四川省境内出产)、滇草、甘肃草、炉草、灌草等。

  自古我们华人医生.药师和以前人们平时说的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原意思95.2%以上是指野生的冬虫夏草,冬虫夏草藏药名是'牙扎更布''冬虫夏草'是标准名称。目前网上批发和购买栽种西藏那曲虫草的地方是' 西藏商城 '。

  人类权威医学研究发现,冬虫夏草是世界上目前所知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最好的虫草,经临床和药理试验所知,有些虫草对人体健康基本无有益功效,也因此其产地每公斤收购价格从几十元至几万元不等,有些不法分子,每公斤几十元收购的虫草,其主要目的是掺假、行骗所为。

  化学成分

  药理学现代研究结果中,青海冬虫夏草含有虫草酸约7%,碳水化合物28.9%,脂肪约8.4%,蛋白质约25%,脂肪

  冬虫夏草

  中82.2%为不饱和脂肪酸,此外,尚含有维生素B12、麦角脂醇、六碳糖醇、生物碱等。据医学科学分析,虫草体内含虫划酸。维生素B12、脂肪、蛋白等。虫草性甘、温平、无毒,是著名的滋补强壮药,常用肉类炖食,有补虚健体之效。适用于治疗肺气虚和肺肾两虚、肺结核等所致的咯血或痰中带血、咳嗽。气短、盗汗等,对肾虚阳痿、腰膝酸疼等亦有良好的疗效,也是老年体弱者的滋补佳品。 

  冬虫夏草首次记载使用是清代吴仪洛《本草丛新》,书中认为冬虫夏草性味甘,温。功能补肺益肾,化痰止咳。可用之于久咳虚喘,产后虚弱、阳痿阴冷等“虚”的病症。据研究:冬虫夏草主要含有冬虫夏草素、虫草酸、腺苷和多糖等成分;冬虫夏草素能抑制链球菌、鼻疽杆菌炭疽杆菌等病菌的生长,又是抗癌的活性物质,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有好的调节作用;虫草酸能改变人体微循环,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镇咳祛痰作用;虫草多糖是免疫调节剂,可增强机体对病毒及寄生虫的抵抗力。相关考证冬虫夏草始载于《本草从新》,曰:“四川嘉定府所产者最佳。云南、贵州所出者次之。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则复化为虫。” 《本草纲目拾遗》对其记载尤详:“夏草冬虫,出四川江油县化林坪,夏为草,冬为虫,长三寸许,下跌六足,屉以上绝类蚕,羌俗采为上药。”并引《七椿园西域闻见录》云:“夏草冬虫生雪山中,夏则叶歧出类韭.根如朽木,凌冬叶干,则根蠕动化为虫。”又引《柳崖外编》云:“冬虫夏草,一物也。冬则为虫,夏则为草,虫形似蚕,色微黄,草形似韭,叶较细。”综合上述文献对其形态的描述和产地、生境的记述,并参照《植物名实图考》之附图,可以确定,麦角菌科虫草属真菌冬虫夏草菌及其寄生的复合体是传统的药用冬虫夏草。然《本草纲目拾遗》又载:“《四川通志》云:冬虫夏草出里塘拨浪工山,性温暖,补精益髓。”据《新华本草纲要》考证,此处所说的冬虫夏草,是凉山虫草Cordyceps liangshanensis Zang,Hu et Liu,为川西以及滇东北一带所用的冬虫夏草代用品,说明古代所用冬虫夏草,存在异物同名问题。冬虫夏草(《本草从新》)

  北冬虫夏草的功效和冬虫夏草的作用价值

  北冬虫夏草 功效 作用 价值 冬虫夏草 虫草素

  北冬虫夏草中虫草素的含量为0.536克,而野生的虫草中虫草素的含量为0.006克;虫草素可用于抗癌剂、抗病毒剂、抗氧化剂、核糖核酸抑制剂、生物活性物质、抗真菌剂。

  北冬虫夏草的药物成分和野生相同,但价格要低于野生,可成为一般老百姓的保健品。

  近几年来,北冬虫夏草供不应求,价格亦呈上升趋势;引用中国科学院教授的一句话:“野生冬虫夏草已被国家保护,人工栽培技术前景十分广阔”。

  冬虫夏草属于真菌门,子囊菌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冬虫夏草是药用名;在我国,冬虫夏草种类虽然很多,但是入药的就有两种,一种叫做冬虫夏草菌,一种叫做北冬虫夏草菌。北冬虫夏草是用大米、活体蚕蛹做培养基,在试管内模拟野生虫草菌生长时所需要的营养和生长条件,培植出的虫草,药用价值与野生相同。

  虫草素的作用机理,是对小鼠肿瘤细胞系细胞的增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虫草素可渗入到RNA中,在细胞内可磷酸化为3ˊ--ATP,因而势必导致mRNA吸收和成熟障碍,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作用。虫草素对人的鼻、咽癌(KD)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临床上使用虫草素多为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症状得到改善的在91.7%以上;主要用于鼻癌、咽癌,肺癌,白血病,脑癌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北冬虫夏草中虫草酸的含量为3.09克,野生的虫草为5.54克,虫草酸是一种D--甘露醇,甘露醇能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的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补充血浆。

  虫草酸多用于脑水肿,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有调节心、脑、血管的作用,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人体的微循环、降血脂、降血压。北冬虫夏草中,虫草多糖的含量为12.8克,而野生为7.0克,虫草多糖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是:促进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白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产生各种免疫活性因子,促进骨髓干细胞、生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进心、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

  虫草多糖的药理试验证明:虫草多糖具有抗肿瘤、抗传染病的功效、增强性功能、补肾壮阳、益精气、防止衰老、延年益寿;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有显著的功效。能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起到扶肝的作用。降血糖、降血脂,贫血的患者用于补血,增强脾脏的营养性血流量,虫草多糖、生物活性强,适应性广,还具耐缺氧、镇痛、镇静的作用。

  北冬虫夏草中,含有大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u/mi),含量为184.4,野生为149.4,比酶活(u/mi),含量为42.4,而野生为10.3。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抗氧化酵素,在人体内自然生成的一种酶,它是保护人身体细胞的物质,它可以帮助体内消除细胞腺粒体过多产生的自由基,避免细胞受到氧化、老化或破坏;自由基对抗体的损伤和伤害是引起人体衰老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使红血球内的SOD活性增强,活化细胞,达到抗老回春的作用。 超氧化歧化酶的功能是抗衰老、抗氧化、消除日光辐射药物等,使身体所产生的超氧自由基,能抑制病毒、增强免疫功能、保持青春容颜等有显著作用。

  北冬虫夏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19种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并有大量的维生素类,其中:VE的含量高于菇类,VA高于猪肝13倍,VB2是人参的4.038倍,VC是香菇的8倍。维生素是人机体维持正常功能的必须物质之一,但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从而保持身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维持生理功能,北冬虫夏草中含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17种以上,其中人体必须的称为抗癌之王的硒,含量高达0.44×10-9。

  北冬虫夏草中还含有多种核苷类物质等等。北冬虫夏草的主要流程是,将天然的冬虫夏草菌在试管内进行采集、分离、纯化出冬虫夏草菌种,然后扩大繁殖,接种在培养基上,在特定的光照、温控、水分、空气等环境条件下,让菌丝生长发育并长成成熟的虫草子实体,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是在分析天然虫草的虫体营养成分基础上,利用天然的营养材料,经科学配制而成;从而满足虫草菌各方面生长的需要,使之长出所需的冬虫夏草的子实体。    食疗价值

  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简称虫草。产于四川、西藏、青海、云南等地。初夏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近干时除去杂质,干燥。生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补肾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

  [参考]含谷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组氨酸、丙氨酸、虫草酸、甘露酸、脂肪、碳水化物、多种微量元素。

  [宜忌]

  宜: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咳嗽气短,虚喘咯血者宜食;体虚多汗,自汗,盗汗者宜食;病后虚弱,久虚不复,或衰劳体弱,以及各种慢性消耗性病人宜食;肾气不足,腰膝酸痛,阳痿遗精者宜食;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宜食;糖尿病人,红斑狼疮,慢性肾炎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球减少患者宜食。

  忌:萝卜

  有祛痰、平喘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且能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能改善肾衰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对实验性肾炎有效;能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抗实验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缺氧;能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有抗癌、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放射及镇静作用。

  [用途]用于肾虚阳痿,遗精,头昏耳鸣;肺虚或肺肾两虚,喘咳短气,或咳血;体虚自汗,畏风。

  [用法]一日5~10g。研末,浸酒,煎汤,入菜肴。

  [附方]

  1,虫草人参酒:虫草、人参各等量。以酒浸泡。每次饮1小杯。

  本方以虫草补肾壮阳,人参补元气壮肾阳。用于元气不足,肾虚阳痿。

  2,虫草全鸭:虫草10g,雄鸭1只。鸭去毛和肠杂,将鸭头顺咀劈开,纳入虫草,放盆中,加姜、盐、白酒,上笼蒸熟食。

  源于《本草纲目拾遗》。本方以虫草补肺肾、定喘嗽,以鸭补肺益阴。用于肺肾两虚,喘咳短气,自汗,或肾虚阳痿,腰膝酸软。

  3,虫草白及粥:虫草6g,白及10g,粳米50g。二药研细末,粳米加水煮成稀粥,米近熟时加入药末及冰糖,煮至米熟粥稠。

  本方以虫草补肺肾、止血化痰,白及收敛止血。用于虚劳咳嗽,咽干痰少,咯血。

  怎样养冬虫夏草

  全世界目前已报道发现由虫草属真菌Cordyceps寄生于昆虫、蜘蛛和其他生物长出子实体的虫草种类达400多种;我国已记录68种。在国内外一些人和学者的概念中,把凡是由虫草属真菌寄生并能产生子实体的菌物结合体都通称为冬虫夏草。然而,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和我国绝大部分学者和人们及本文所指的冬虫夏草,是特指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区高寒草甸中的中华虫草菌Cordyceps sienesis (Berkeley) Saccardo (1878)寄生于昆虫纲、鳞翅目、蝙蝠蛾科、蝠蛾属Hepialus幼虫感病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而其他类群仅称为虫草,不是正宗的冬虫夏草。

  一、冬虫夏草和寄主昆虫的药用历史及发展现状

  药用冬虫夏草,最早的文字见于清朝汪昂的《本草备要》(1694)所载:"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止劳咳。四川嘉定府所产者佳。冬在土中,形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复化为虫。后来,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1756)一书中记载:"夏草冬虫,功与人参同,能治诸虚百损",该书还对冬虫夏草的产地、食用方法和用量有详细的记述。1757年吴仪洛所著的《本草从新》一书也指出:“冬虫夏草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其后《黔囊》、《文房肆考》、《四川通志》、《本草图说》等数百部古药书中都记载了冬虫夏草。

  我国把冬虫夏草作为药材出口到国外的历史比文字记载的更悠久。从明代中叶1400一1465年间就从浙江传到日本,并在贵族中广泛食用。1723年由欧洲的传教士尚加特利茨库把从中国西北采到的冬虫夏草带到法国,由Reaumur在法国科学院的学士大会作了介绍,并登在会议纪要上;1943年,Berkeley鉴定了中国的冬虫夏草,正式定名为:中国虫草Sphaeri sienesis;1878年由Saccardo归为虫草属Cordyceps,冬虫夏草的研究在国外引起重视,中国虫草也开始驰名于世。

  冬虫夏草由于仅分布于中国,又是数百年来我国和亚洲人民视为与天然人参、鹿茸相媲美的名贵滋补中药材,享有极高的声誉。它药性作用温和,比其他种类的滋补品更具有广泛的药用和食用性,长期以来是我国既可药用又可食用的高级滋补品,并且一年四季都可食用,对老、少、病、弱、虚者皆宜服用,无任何副作用。古代70多部中药学文献把冬虫夏草的功用归纳为:"能阴阳并补,治劳嗽膈症,诸虚百损;功与人参、鹿茸同,但药性温和,老少病虚者皆宜食用……。"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有200多部药书详细记载了冬虫夏草的药效与用途,历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其功用为:"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随着国内外医学的发展和中药学在全世界逐步普及,近年来发现冬虫夏草的功用效果越来越广泛。经研究证明,它是具有镇静,止血,抗惊厥,降压,改善心肌缺血,抗血小板凝结,抗衰老,调节人体免疫和具有抗肺癌、淋巴癌和肝癌功能的药物。目前越来越引起国内外药学界和生物学界研究者的重视,有关研究报道大量增加。

  最早科学地描述和发表我国青藏高原有蝠蛾属昆虫分布是英国的Poujade1886年在四川省的宝兴县雪山上发现一种蝠蛾,被他定名为德氏蝠蛾Hepialus davidi;后来Alphe raky、Staudinger等学者分别于1889和1895年在西藏发现了暗色蝠蛾H.nebulosus(同种异名:泥色蝠蛾H.luteus)、异色蝠蛾H.varians两个种类。1909年Oberthur在法国的Armorica半岛上整理由中国西藏、四川带去的药材和植物标本中,发现一头蝠蛾成虫,并以该半岛名称定名为H.armoricanus,但在发表新种时说明,该种蝠蛾产地可能是中国川藏高原,因在半岛一直未再发现有该种蝠蛾分布;后来一直到1959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四川康定等地采到大量的蝠蛾成虫和幼虫,经朱弘复鉴定,与在法国Armorica半岛发现的蝠蛾是同一种,从而定名为虫草蝙蝠蛾,并确定为中国特产的冬虫夏草菌的寄主昆虫之一。到目前为止,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区已发现中国特有的冬虫夏草菌寄主昆虫37种。

  二、冬虫夏草与蝠蛾昆虫人工培育和产业化现状

  (一)有性型冬虫夏草人工培育现状

  冬虫夏草人工培育在近20年来全国先后有60多个科研单位和数千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验和探索;云南、四川等地已在高海拔地区取得了小面积培育有性型成功的经验,但由于周期长,高海拔地区无推广对象、投资大、效益不如自然采集的高等多种因素,一直未能大面积推广。在云南、四川、浙江、甘肃、青海、北京、福建、广东、贵州、广西等省(市、区)中低海拔地区,开展人工培育有性型冬虫夏草研究也有多年,虽然在某一些环节上已有多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或成果,如云南和四川等省已在昆明、成都和重庆的室内人工批量、重复繁殖成功蝠蛾昆虫;浙江等地在室内零星繁殖成功蝠蛾昆虫;但由于没有解决虫与菌接种和批量、重复长出子座体的难关,不能称为培育成功。离小面积、小批量、多次重复在低海拔人工培育出有性型冬虫夏草的目标都还十分遥远;虽然数家已声称在中、低海拔批量培育成功有性型冬虫夏草,事实上科学的可信度极低。因为:

  (1)目前还无一家能长期又稳定地分离培养到正宗的冬虫夏草真菌 (即反复在培养基上批量长出子座)。青诲、云南、四川、北京等地在培养基上都培养出过子座,但其子囊孢子稀少或无子囊孢子,而且生长都不稳定,不能说明已掌握了有性型人工在中低海拔的培育技术。

  (2)冬虫夏草菌无性型人工培养技术比较容易掌握,在室内接种到蝠蛾幼虫上也能感染成为僵虫期,但确罕见有完成有性型,长出子座体和子囊孢子。

  (3)目前子座的形成除了海拔、气候、土壤、气压等多种环境因素外,其菌之间是否多菌复合感染?如果是复合感染,又是哪一些菌在起关键作用?在什么时期与冬虫夏草菌起作用?等等问题尚不清楚。

  因此,要在中低海拔地区人工批量和重复培育出有性型的冬虫夏草,还需做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工作。就是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大面积人工培育冬虫夏草,也还需开展许多技术性的实验工作。所以有性型冬虫夏草人工培育要达到规模化或产业化生产,研究还十分艰巨,路程还非常遥远。

  (二)无性型冬虫夏草人工培养现状

  由于有性型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困难太大,近10多年来,大部分开展冬虫夏草人工培育研究的单位和研究人员都纷纷转向无性型的研究与应用上。由于虫草菌无性型培养技术容易掌握,而且从自然界采集冬虫夏草分离出来的真菌,绝大部分理化性质和药理功能与冬虫夏草的有性成分相似,所以各地都把自我分离出的真菌确定为冬虫夏草菌的无性阶段,并纷纷建厂生产菌粉和开发应用。目前已从自然界的冬虫夏草体中分离出自我认为是中华虫草菌无性型共有9属31种,其中有16种已经在北京、吉林、山西、上海、青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云南、贵州等19个省 (市)40多家,进行深层大规模发酵培养和固体培养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体作为有性型冬虫夏草的代用品,部分厂家已进入大的产业化生产,如至灵胶囊、金水宝胶囊、宁心宝胶囊、心肝宝、冬虫夏草鸡精、虫草胶囊、冬虫夏草酒、冬虫夏草人参补酒等20多种产品年产值均达千万元至数亿元。而且,由于用菌丝体和分生袍子人工繁殖周期短、产量高,今后作为冬虫夏草有性型的代用品,开发、应用的潜力还极大。

  三、冬虫夏草和蝠蛾昆虫人工培育技术

  (一)冬虫夏草茵的寄主昆虫饲养繁殖技术要进行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首先必须大量人工饲养寄主一一蝠蛾属昆虫。蝠蛾一生中有98%的时间都在土壤内生活,仅有2.5一13d的成虫期营地面生活。所以,这类昆虫的人工饲养管理主要是在土壤中开展。  1.蝠蛾的饲养工具

  (1)蝠蛾卵的饲养工具。饲养蝠蛾卵可用两种方法,一是用直径15一20cm的玻璃培 养皿,垫上2一3层滤纸,皿内放一块吸水棉保持湿度,每皿可饲养200一500粒卵。此法利于观察,但难掌握湿度。二是用l0cm xX5一8cm的广口瓶或者25cm x 30cm的玻璃饲养缸,内置3一5cm厚的过筛细腐殖土,种上1一2棵珠芽寥植物,把卵放养于土表至lcm深的土层中,每瓶可饲养300一1000粒卵;饲养时只要掌握住植物不枯萎,即可不加湿度。此法卵的孵化率高,但观察和移植幼虫对比较困难。

  (2)幼虫的饲养工具有以下4种。

  a.玻璃养虫缸:用18一25cmX30一35cm的玻璃缸,也可用标本浸泡缸,放置土壤15一25cm,种上幼虫取食的植物,把刚孵化幼虫移入缸内,每缸可饲养10一30头幼虫。

  b.地下养虫箱:箱一般高30一50cm,宽20一25cm,厚3一5cm。饲养箱骨架用钢筋焊成,上面钢筋做成提手,便于提动;宽的两面用3一5mm玻璃,便于观察虫体活动;底和两个侧面装上16孔目的铜纱网,便于水分渗入。然后装上土壤,种植饲料植物,每箱放养20一50头幼虫;在较坚实的地上挖一个比饲养箱体积稍大和深的槽,把养虫箱放入槽中,观察时将养虫箱提出地面,抹去外表玻璃上的土壤,即可清楚看到幼虫活动情况。

  c.大型养虫笼:在半自然的状况下,选择一块排水好、土质疏松的场地,挖长12一l5m、宽2一3m、深4Ocm的深槽,底部和四周垫上尼龙纱网(最好用双层,小虫不易钻出),再把疏松的腐殖土铲进填平,种上幼虫食物,放入幼虫饲养,每平方米可放养30一50头;该法有利于大规模饲养,但观察困难。

  d.用各类盆具裸露饲养:把植物饲料洗净放入盆中,放入幼虫饲养,盆口覆盖一层黑布或者黑纸遮光。此法利于生活史观察,但要注意勤换饲料和清除粪便。

  (3)蛹和成虫的饲养工具。制作长50cm、宽50cm、高55一60cm的养虫箱。底部用薄铁板或双层铜纱网封底;顶和四周用铁纱或尼龙纱封盖,前面可制成一道活动纱网门。在箱底放入10一20cm的土壤,种上植物,把蛹和成虫放养土中,此法可进行密植饲养。

  2.饲养技术要点

  (1)土壤的选择。土壤是蝠蛾昆虫一生中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土壤条件是否适合该虫生活是人工饲养成活率高低的关键之一。最适宜蝠蛾生长的是高山草甸土;次之是流石滩和草甸混合土;再次之是高山棕色、暗棕色林土,其他土壤对此虫生长不良。

  (2)食料的选择。幼虫最喜取食圆穗蓼、珠芽蓼、黄芪、小大黄等植物的嫩根芽。由于蝠蛾昆虫是一类杂食性昆虫,在无上述植物的地方,可用禾本科 (如青稞、麦、谷芽等);十字花科、莎草科的嫩根饲养。在中、低海拔地区(适宜生活的温度下)用土大黄、胡萝卜、白萝卜、白薯 (红苕)、马铃薯、苹果等饲喂也能正常生长发育,最好为土大黄、胡萝卜和白薯三类。

  (3)温、湿度的选择。蝠蛾昆虫是一类耐低温而怕高温的昆虫。最适宜在15一19C中生活成长;此虫最适宜空气湿度75%一85%,土壤含水量40%一45%之间。

  3.管理技术

  (1)成虫期。成虫不取食任何食物,只要保持水分和适宜温度即能正常成活和产卵。但蛾子栖息环境与产卵量有关。成虫最喜选择有杜鹃和蝠蛾幼虫取食的蓼科等植物根旁产卵,所以在蛾子交配产卵前植上几株相关植物最佳;另外不能有强光影响。

  (2)卵期。要使卵能正常孵化,一定要掌握好适宜的温、湿度。   (3)幼虫期。幼虫由于生长期长,而且虫体壁薄而易破,饲养时一定要细心,除了必要的观察、换土和换食料外,尽量减少翻动。幼虫的饲养关键是初孵的幼龄时期,初孵幼龄虫要给足细小鲜嫩、湿度不高的食物;土壤最好经过筛检,以免粗硬物擦伤主体。此外,为了延长食料和土壤不霉坏,更换前用紫外灯照射杀菌l5min,土壤也可在阳光下暴晒1一2h后再用。

  (4)蛹期。养蛹时,把养蛹器皿内的土壤压实,然后用与蛹粗细的木棍人工造一土室,土室略斜,深约2一3cm,每室放一蛹,放蛹时,蛹头向土表面,上用细土盖住。蛹的温湿度,可控制在大气湿度80%一85%,土壤含水量42一45%之间,温度18一22℃之间。

  [二]冬虫夏草菌的人工培养技术

  要获得纯正的冬早夏草菌种必须进行人工的分离、纯化、复壮、保存等工作。

  1.分离冬虫夏草菌的技术与条件

  (1)材料要求。获得纯的菌种对材料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来说如果是进行冬虫夏草的组织块分离法,最佳的分离材料是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刚开始冻结时期采的材料,这个时期冬虫夏草菌刚感染蝠蛾幼虫进入僵虫期不长时间,嫩小的子座芽刚长出虫头部0.2一0.5cm,虫体内其他杂菌较少,最易进行分离。如果是第二年5一6月份采的材料,僵虫体和子座上都有许多种杂菌共生或腐生,难获得纯菌种。若用子囊孢子进行分离培养,材料最好在每年的7月中、下旬子囊孢子刚有部分成熟期采集分离培养。

  (2)操作方法。有以下3步。

  a.僵虫体 (即菌核)的分离:分离前,用水刷洗干净主体表面,再用无菌水清洗2一3次;用0.1%一0.2%的升汞溶液,对分离材料进行约3一5min的表面消毒;再用无菌水清洗。选取与胸足为界的前段部分。用解剖刀切去表皮,避开消化道,取血腔菌丝切成芝麻粒大小,压入平板培养基中,每皿1一2粒。置于15一19℃中培养,待菌落长出0.2一0.5cm时,挑选少量菌丝反复在平板培养基上分纯2一4次,确定无其他杂菌后,移入试管保存和培养。

  b.子座芽分离:从僵虫头顶切下洗净的子座芽,置入0.1%升汞液中消毒2一3min,用无菌水洗净,切取中间部位组织块压入培养基中;培养条件同a。

  c.子囊孢子分离:用透明纸袋套住子囊孢子成熟的子座,让子囊孢子弹跳粘贴在纸袋上,然后,把有子囊孢子的纸袋浸入25%的葡萄糖液中,洗下孢子,放入15一19℃中培养,每天镜检,当袍子萌发时,用微吸管吸单个孢子滴于平板中培养;培养条件同a。

  也可把整个成熟的冬虫夏草带回室内,用棉纸把僵虫和连虫体的子座包住,仅留出有孕部分,在无菌室中,横放,下置一片载玻片,随时保持主体湿度;每天镜检,当看到子囊孢子弹到玻片时,用微吸管吸到平皿的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条件同a。

  (3)培养基的选用。

  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此种配方是所有虫草菌属真菌的通用培养基,在分离培养初期可用该配方,不过菌种生长不十分旺盛,而且易老化、退化。

  b.加富培养基 (1):多性蛋白脐10g,葡萄糖50g,磷酸氢二钾1g,硫酸镁0.5g,活蚕蛹30g,生长素0.5μg,琼脂20g,加水1000mL,pH:5.0。

  加富培养基 (Ⅱ):蛋白脯40g,葡萄糖40g,去皮鲜马铃薯100g,磷酸氢二钾1g,硫酸镁0.5g,牛肉膏10g,生长素0.5μg,蝠蛾活幼虫 (磨碎)30g,琼脂20g,高寒草甸土浸出液10OOmL,pH:5.0。

  在加富培养基上,菌落比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旺盛和迅速;加富Ⅱ号又优于Ⅰ号。

  2.生长特性冬虫夏草菌的分离培养中须掌握温度、pH值、光照、碳和氮源及无机盐的利用状况。

  (1)不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冬虫夏草菌喜偏低温度。在0一4℃时能缓慢生长;5一8℃时生长速度加快;10一19℃是此菌较适生长发育的范围;最佳生长温度为15一l9℃。超过20℃菌丝猛长,菌落由白色变为灰黑或棕黄色,开始出现变异,所以不宜高温培养。

  (2)对pH值的要求。冬虫夏草菌是一种偏酸性真菌,最适pH值为5.0一6.0,当pH值为4.5以下和6以上时,随着增高或降低,生长缓慢至不生长。

  (3)光照的影响。此菌的子囊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初期,适应于弱光和短光照,后期则适应于较强光照。在人工培养中,菌丝、分生孢子和子座等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向阳面生长多而密,背光面生长稀疏,全黑环境下培养的各种菌态纤弱、细长、稀疏。

  (4)对碳源的利用。冬虫夏草菌可利用多种碳源,但以葡萄糖和麦芽糖合用时生长最快,单用葡萄糖时也能良好地生长,次之是马铃薯等淀粉,再次之是蔗糖。

  冬虫夏草菌是一种由寄生活体寄主,再由腐生阶段发育成熟的真菌,所以对氮源中的多种有机氮均能较好的利用。而以活虫体最佳;蛋白胨与酵母膏合用生长也十分理想,次之是二者单独使用,再次之是牛肉膏等。而对无机氮如硫酸铵、硝酸钾等利用较差。

  对灰分养料有一定的需求,在有微量的硫酸镁、磷酸氢二钾的培养基中生长旺盛,次之是磷酸二氢钾,其他钠、钙、铁、铜等无机盐也可利用。

  3.培养方式冬虫夏草菌分离纯化后,即可作为各种实验和扩大生产应用。

  (1)其扩大生产的方法常有三种:固体静置培养法、振荡培养法和大罐通气发酵培养法。

  a.静置培养:主要用在固体培养,如试管斜面、三角瓶培养、米饭培养等等。在静置培养中只要掌握好温度和光照即可使菌正常生长。当斜面上的分生孢子成熟后,即可存入1一2℃的冰箱中保存8一14个月,也可作为种子直接用于生产。

  b.振荡培养:采用液体培养菌种或小规模繁殖培养,都可用振荡培养。振荡培养的培养基,把固体培养基减去琼脂即可。设备最好选用恒温振荡培养机,用三角瓶置液体培养基,把试管固体菌种接入即可培养。经不断振荡使液体培养基中各种成分混合均匀而不致沉淀,同时促进气体与液体接触和交换,使氧进入液体培养基中,利于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形成。

  c.大罐通气发酵培养:在大规模生产菌丝和分生孢子等菌粉时,必须用大罐通气发酵培养法。该方法通气是采用吸气或真空泵减压等方法,经过滤器除杂菌,送入罐内液体培养基中供冬虫夏草菌的生长发育。

  (2)发酵工艺流程。自然冬虫夏草分离纯化→ 试管斜面种→ 振荡器液体一级 种→ 二级种→ 小型种子发酵种子罐→ 生产发酵罐 → 浓缩→ 喷粉干燥→ 成品菌粉。

  冬虫夏草菌罐中发酵要求温度在20一25℃,罐压392.3一686.5kPa(0.4一0.7kg/cmz),通气量为0.5一1.OVVm*;注入发酵罐中的液体培养基为罐容的65%一75%为宜。 接种量为10%,搅拌速度为180r/min,培养时间72一96h,即可放罐浓缩和喷粉。   (3)发酵培养基多用。鲜马铃薯 (去皮)8%,蔗糖2%,玉米淀粉0.5%,蚕蛹粉1%,蛋白胨0.4%,硫酸铵0.2%,pH值5.5一6.0。

  (4)发酵培养成品标准。分生孢子即几全脱落母体孢子梗,孢子梗数量增加不明显时,在镜下计数检查,每毫升含分生孢子18亿一25亿个;残糖低于1%;氨基氮低于0.2mg/mL,即可成为成品菌液。

  4.冬虫夏草菌回接要点把有性型或无性型的冬虫夏草菌孢子回接到寄主昆虫体上,是人工培养有性型冬虫夏草和复壮无性型菌种的关键措施。

  (1)回接时期。冬虫夏草回接关键在于选择寄主昆虫抗菌薄弱时期,一是蜕皮期;二是幼虫取食活动激烈,摩擦损伤率较高时期。

  (2)回接方法。又分两种。

  a.喷雾法:当饲养的蝠蛾幼虫达4一6龄虫,有1/3以上的幼虫蜕皮时,把幼虫集中,用子囊孢子或者分生孢子对入5%一10%葡萄糖液喷雾到虫体或食物上,接种后约30min,菌液在虫体上略干,把幼虫放回土壤中任其自然生活。此法感病率高,但缺点是,幼虫不易从土中取出集中,而且集中时幼虫有互相残杀的习性,虫体被咬伤后,易被杂菌感染致死,冬虫夏草菌丝未充满体腔时,伤虫就会腐烂,不能形成僵虫 (菌核)。

  b.自然接触法:在大面积半自然土壤中饲养蝠蛾幼虫,定时取小样观察幼虫生长状况,当大部分幼虫适宜感病时,用饲料植物浸菌液种植和用细土拌菌接种,均匀撒入养虫的地表上,然后喷水,使菌渗入土中,幼虫取食活动时接触感染。此法寄主感染率不太高,但一经感染致病,冬虫夏草菌长势好,而且未感病的蝠蛾幼虫能正常生长,繁殖后代。

  冬虫夏草的吃法

  1.虫草苁蓉炖羊肉 -----女性滋补养颜食谱

  【配方】 冬虫夏草10克,炮天雄10克,肉苁蓉10克,羊肉100克,生姜2片。

  【功效】 此汤可治黑眼圈、头晕眼花及飞蚊症。

  【制作】 羊肉放开水锅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冬虫夏草、炮天雄、肉苁蓉、 分别用清水洗净,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加水适量,盖

  好,炖3小时,下盐调味食用。

  2. 虫草鹌鹑 ----妇幼保健药膳

  【配方】冬虫夏草10克,鹌鹑8只,生姜10克,葱白10克,胡椒粉2克,盐5克,鸡汤300克

  【制法】

  1、将冬虫夏草去灰屑,用酒浸泡,洗净;鹌鹑宰杀后,沥净血,用温水(70摄氏度)烫透,去毛、内脏及爪(由背部刨开掏去内脏),再放入沸水内略焯1分钟后,捞出晾冷;葱切断;姜切片。

  2、将每只鹌鹑的腹内放入虫草2-3条,8克虫草分八份放完。然后逐只用线缠紧放入盅子内,鸡汤用盐和胡椒粉调好味,灌入盅子内,用湿绵纸封口,上笼蒸40分钟即成。

  【功效】补气血,益肺肾,止咳嗽。用于妇女保健。

  3.虫草花胶炖乳鸽 -----女性滋补养颜食谱

  【配方】 冬虫夏草10克,乳鸽1只,花胶30克,(花胶又名鱼肚,是从鱼腹中取出鱼鳔,切开晒干后而成.)生姜1片。

  【功效】 补益气血,用于病后体虚、头目眩晕,妇女带下等。

  【制作】乳鸽去毛,洗净,,冬虫夏草、生姜洗净,花胶浸发,切丝洗净,全部用料放炖入容器,加适量开水,少许酒,加盖,隔水炖3小时,调味供用。

  4.冬虫夏草鸭 ----- 本草纲目拾遗

  【原料】雄鸭1只冬虫夏草5~10枚 葱姜食盐各适量

  【制作】雄鸭去毛及内脏,洗净后,放在砂锅或铝锅内;再放入冬虫夏草和食盐、姜、葱等调料,加水,以小火煨炖,熟烂即可(或将冬虫夏草放入鸭腹内,置瓦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服食)。

  【用法】佐餐食。

  【功效】补虚助阳。适用于久病体虚、贫血、肢冷自汗、盗汗、阳痿遗精等症。

  5.虫草木耳炖乌龟 ----- 防癌食疗

  【原料】:冬虫夏草40克,白背木耳20克,淮山16克,枸杞子16克,细盐少许,生姜1片,红枣2粒,乌龟1只,

  瘦猪肉120克

  【制作】:拣选一只活的乌龟,降其放入盆中,加入热水,使其排尽尿液,剖洗干净,、淮山和枸杞子用清水浸透,洗干净,备用。白背木耳用清水浸透,使之发开,洗干净,备用。生姜、红枣分别用清水洗干净,生姜刮去姜皮,切一片;红枣去核,备用。瘦猪肉用清水洗干净,连同以上材料全部放入炖盅内,加入适量冻开水,盖上炖盅盖,放入锅内,隔水炖4小时左右,以少许细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此炖品有健脾开胃、滋养肝肾、去瘀散结的作用。适合滋补强壮身体,汤水滋而不腻,补而不

  燥,最宜一家大小佐膳饮用。也适用于骨肿瘤病人。

 

丹参

 

 

  [出处]《神农本草经》。

  【基原】本品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 Labiatae 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应用】

  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常与川芎配伍应用。在治疗胸腹疼痛属于气滞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药同用。

  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身发斑疹、神昏烦躁。常与鲜地黄、水牛角、玄参等药同用。

  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合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活血化淤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反藜芦。 孕妇慎用。

  [不良反应]

  1)个别患者会出现胃痛,食欲减少,口咽干燥,恶心呕吐,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宜停药,并可口服胃舒平,普鲁苯辛等药,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2)个别晚期血吸虫肝脾肿大患者,在服用大剂量丹参后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应停用丹参,并给予止血剂,维生素等。

  3)丹参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有的还伴见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甚则恶寒,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随即面色苍白,肢冷汗出,血压下降,乃至昏厥休克等。应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以及非那根等抗过敏药,同时用中药生脉散加减调理。

丹参别名

  【别名】赤参,山参,紫丹参,红根,红暖药,紫党参,红参,血参,血参根,血丹参,红丹参,赤丹参,血生根,血山根,木羊乳,连马,山红萝卜,活血根,靠山红,烧酒壶根,野苏子根,山苏子根,大红袍,蜜罐头,蜂糖罐,朵朵花根,却蝉草根,却蝉草根,奔马草根,长鼠尾草根,水羊草根。

  【商品名】丹参。以根条粗壮,干燥、色紫红、无芦头及须根者为佳。

  【处方名】丹参,赤参,紫丹参,炒丹参,酒丹参,醋丹参,丹参炭,鳖血丹参等。

  处方中写丹参,赤参、紫丹参均指生丹参。为原药润透切片入药者。

  炒丹参为丹参片用文火炒至深黄色,略见焦斑,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

  酒丹参又名酒炒丹参。为丹参片用黄酒淋洒,闷透,文火微妙入药者。增强活血之功。

  醋丹参又名醋炒丹参。为丹参片用米醋淋洒,微闷,文火微炒入药者。增强止痛之功。

  丹参炭为丹参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然后入药者。偏于止血。

  鳖血丹参又名鳖血拌丹参。为丹参片用适量鳖血拌匀,晾干后入药者。偏于养血。

品种考证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吴普本草》载:“茎华小,方如茬(即白苏),有毛,根赤,四月华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本草图经》称:“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苏花。根赤,大如指,长亦尺余,一苗数根。”《本草纲目》曰:“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综合诸家本草所述,主要形态特征均与现在所用唇形科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完全相同。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外面红色。茎高40—80厘米,有长柔毛。叶常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1—3对,卵形或椭圆状卵形,两面有毛。轮伞花序6至多花,组成顶生或腋生假总状花序,密生腺毛或长柔毛;苞片披针形,花萼紫色,有11条脉纹,长约11毫米,外有腺毛, 2唇形,上唇阔三角形,顶端有。3个聚合小尖头,下唇有2齿,三角形或近半圆形;花冠蓝紫色,长2—2.7厘米,筒内有毛环,上唇镰刀形,下唇短于上唇, 3裂,中间裂片最大;雄蕊着生下唇基部。小坚果黑色,椭圆形。花期4—6月;果期7—8月。

化学研究

  根主含二萜醌类色素,丹参酮(tanshinone)Ⅰ,ⅡA, ⅡB,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异丹参酮(isotanshinones)Ⅰ,Ⅱ,异隐丹参酮(1socryptotanshinone),丹参新酮(miltirone), 丹参酸甲酯(methyl tanshinonate), 羟基丹参酮ⅡA(hydroxytanshinone), 二氢丹参酮Ⅰ(dihydrotanshinone I),丹参新醌甲、乙、丙,次甲丹参醌(methylenetanshinquinone)和鼠尾草酚(salviol)。另报道合铁锈醇(ferruginol)、Δl-丹参新酮(Δl-dehydromiltirone)、Δl-丹参酮ⅡA(Δl-dehydrotanshinone IIA)、丹参新醌丁(danshenxinkun D)和1,⒉二氢丹参醌等。

  除二萜醌类化合物外,尚含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β-谷甾醇和D(+)β-(3,4一二羟基苯基)乳酸(即丹参素,丹参酸甲),以及缩羧酸化合物(salvianolic acids)A,E等。

药理研究

  (一)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强心 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对血管作用 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

   抗血栓形成 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

   改善微循环

  (二)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丹参制剂治疗:坏死心肌清除快;纤维母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形成比较成熟。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

   抑制过度增生 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三)保肝 改善肝微循环。

  (四)抗菌 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

  丹参

  (一)概述

  别名紫丹参、血参、大红袍、红根等。

  为唇形科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以根入药。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等,对冠心病、心血管病常服疗效很好。对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主产四川、山东、浙江等省,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细长,圆柱形,外皮朱红色。茎四棱形,上部分枝。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5片。顶端小叶片较侧生叶片大,小叶片卵圆形。轮伞花序项生兼腋生,花唇形,蓝紫色,上唇直立,下唇较上唇短。小坚果长圆形,熟时暗棕色或黑色。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三)生长特性

  丹参喜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光充足的环境。较耐寒,怕干旱和积水,土壤要求不严格,中性土、微碱土、微酸士均可栽培。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应选择地势向阳的斜坡地,土壤要求深厚疏松,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中等地块栽种,前若豆科植物过肥沃地块不宜种,最适宜果园空间栽植,否则病虫害多或枝叶疯长,影响根茎产量。

  2.繁殖方法丹参用种子、扦插、分根繁殖和芦头繁殖。 (1)种子繁殖春3月用种子按行距30~40厘米开沟条播育苗,种子细小,盖土宜浅,以见不到种子为宜,播后浇水盖地膜保温,半月后在地膜上打孔出苗可植大田,籽播生长期16个月。 直播:3月份播种,采取条播或穴播,行距30~45厘米,株距25~30厘米挖穴,穴内播种量5~10粒,覆土2~3厘米。条播沟深3~4厘米,覆土2~3厘米(7.5千克/公顷)。如果遇干旱,播前浇透水再播种,半月即出苗,苗2厘米高间苗。 (2)分根繁殖栽种时间一般在当年2~3月份,也可在前年11月上旬立冬前栽种,冬栽比春栽产量高,随栽随挖。选种:要选一年生的健壮无病虫的鲜根作种,侧根为好,根粗1.5厘米,老根、细根不能作种。栽细者省种,但产量低。粗的产量高,在种时5厘米长节,每节有2个芽,正立形栽,防止倒栽,影响出苗。壮实鲜红枝条边挂边分根,在准备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25~30厘米开穴,深3~5厘米,穴内施肥,将选好的根条切成5~6厘米长的根段,迫切边栽,大头朝上,直立穴内,不可倒栽,每穴栽1~2段,盖上2厘米压实。栽后60天出苗。为使丹参提前出苗,并且增加丹参生长期可用根段催芽法,12月初挖深27厘米的沟槽,把剪好根铺入槽中,约6厘米厚,盖土6厘米,再放6厘米厚的根段,上盖12厘米厚的土,略高出地面,免去积水,天旱时浇水。第二年3~4月刚出,根段上部都长出了白色的芽,栽植大田。该法栽植出苗快、齐,不抽薹,不开花,叶片肥大,根部充分生长,产量高。 3.月整地作畦,畦宽150~200厘米,长短根据苗而定,然后将根段按株行距3厘米*7厘米把种根密植,盖塑料棚,发芽移植。 (3)扦插繁殖 春栽1~4月,秋栽7~11月,在整好的畦内浇水灌透,将健壮茎枝剪成17~20厘米的插穗,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斜插入土2/3,成苗率90%以上。 (4)芦头繁殖 3月份选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剪去地上部的茎叶,留长2~2.5厘米的芦头作种栽,按行株距30厘米*3厘米,挖3厘米深的穴,每穴栽1~2株,芦头向上,覆土盖住芦头为度,浇水,4月中下旬苗出齐。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检查分根繁殖法因盖士太厚本出苗的,刨开穴土,以利出苗。除草3次,5,6,8月份,育苗地拔草。 (2)施肥第一次除草结合追肥,雨后进行,每公顷施尿素75~150千克。

  (3)排灌水天旱时要及时浇水,雨季注意排水。

  (4)摘花除了留做种用外,其余花蕾全部打掉,否则影响根的产量和质量。

  4.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根部发黑腐乱,地上部枯萎。

  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燥,无积水,轮作。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

  (2)叶斑病主要危害叶部。

  防治方法:用1:1:150倍波尔多液喷雾叶面,7天1次,连喷2~3次。

  (3)蚜虫危害叶子及幼芽。

  防治方法:用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1500~2000倍液喷雾,7天1次,连打多次。

  (4)根结线虫病在根上形成很多瘤,造成根部畸形。

  防治方法:和禾本科轮作,播种前半个月每公顷用80%二臭氮丙烷30~37.5千克加水100千克浇灌。

  (5)银纹夜蛾夏秋季咬食叶片成缺刻。

  防治方法:幼龄期喷80%敌百虫500~800倍液,或50%磷胺1500倍液,7天喷1次。

  (6)棉铃虫幼虫危害蕾、花、果。

  防治方法:现蕾期喷50%磷胺乳油1500倍液或25%杀虫水剂500倍液。

  (7)蛴螬、地老虎 4~5月份发生,撒毒饵诱杀,在上午10点人工捕捉。或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灌根部。

  (五)采收加工

  分根繁殖当年秋11月收获,种子繁殖2年收。丹参根脆易折,采挖时要注意晒晾5~6成,将根搓揉一束,堆放2~3天再晒干。每公顷产干货3000~4500千克,贮存前用硫磺熏,放通风干燥处。

各家论述

  1.陶弘景:丹参,时人服多眼赤,故应性热,今云微寒,恐为谬矣。

  2.《纲目》:丹参,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滞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穷、芍药故也。

  3.《本草经疏》:丹参,《本经》味苦微寒;陶云性热无毒,观其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则似菲寒药;止烦满,益气,及《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又决非热药;当是味苦平微温。入手、足少阴,足厥阴经。心虚则邪气客之,为烦满结气,久则成痼疾;肝虚则热甚风生,肝家气血凝滞,则为症瘕,寒热积聚;肾虚而寒湿邪客之,则腰脊强,脚痹;入三经而除所苦,则上来诸证自除。苦能泄,温能散,故又主肠鸣幽幽如走水。久服利人益气,养血之验也。北方产者胜。

  4.《本草汇言》: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主男妇吐衄、淋溺、崩血之证,或冲任不和而胎动欠安,或产后失调而血室乖戾,或瘀血壅滞而百节攻疼,或经闭不通而小腹作痛,或肝脾郁结而寒热无时,或症瘕积聚而胀闷痞塞,或疝气攻冲而止作无常,或脚膝痹痿而痛重难履,或心腹留气而肠鸣幽幽,或血脉外障而两目痛赤,故《明理论》以丹参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芎劳,妇人诸病,不论胎前产后,皆可常用。

  5.《本经逢原》:丹参《本经》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瘀血内滞而化为水之候。止烦满益气者,瘀积去而烦满愈,正气复也。

  6.《本草求真》:丹参,书载能入心包络破瘀一语,已尽丹参功效矣。然有论其可以生新安胎,调经除烦,养神定志,及一切风痹、崩带、症瘕、目赤、疝痛、疮疥肿痛等症,总皆由其瘀去,以见病无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养神定志也。

  7.《重庆堂随笔》:丹参,降而行血,血热而滞者宜之,故为调经产后要药。设经早或无血经停,及血少不能养胎而胎不安,与产后血已畅行者,皆不可惑于功兼四物之说,并以其有参之名而滥用之。即使功同四物,则四物汤原治血分受病之药,并非补血之方,石顽先生已辨之矣。至补心之说,亦非如枸杞、龙眼,真能补心之虚者,以心藏神而主血,心火太动则神不安,丹参清血中之火,故能安神定志;神志安,则心得其益矣。凡温热之邪,传入营分者则用之,亦此义也。若邪在气分而误用,则反引邪入营,不可不慎。

  8.《本草正义》:丹参,《本经》谓之微寒,陶弘景已疑其误,缪仲醇亦疑之,至张石顽乃改作微温。

  9.《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10.《吴普本草》:治心腹痛。

  11.《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邢留热,久服利人。

  12.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

  13.《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鸣吼。

  14.《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

  15.《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

  16.《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17.《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18.《本草新编》:丹参,味苦,气微寒,无毒。入心、脾二经。专调经脉,理骨筋酸痛,生新血,去恶血,落死胎,安生胎,破积聚症坚,止血崩带下。脚痹软能健,眼赤肿可消。辟精魅鬼祟,养正祛邪,治肠鸣亦效。仅可佐使,非君臣之药,用之补则补、用之攻乃攻,药笼中所不可缺也。其功效全在胎产之前后,大约产前可多加,产后宜少用,自然成功多,而取败少也。

食疗价值

  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和根茎。产于江苏、安徽、河北、四川等地。春、秋采挖,洗净,晒干。切片、段,生用或酒炒用。

  [性能]味苦,性微寒。能活血化瘀,凉血,安神。

  [参考]含丹参酮、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素、维生素E等。

  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并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有抗凝血,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脉粥样硬化形成;能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作用;能缩短红细胞及血色素的恢复期,使网织细胞增多,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加速骨折的愈合;有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有抗肿瘤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降低血糖;对结核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用途]用于血瘀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腹腔包块或肿瘤;慢性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血不养心或心火偏亢,心悸不安,心烦失眠。

  [用法]一日5~15g。煎汤,浸酒,泡茶。

  [附方]

  1,田七丹参:三七100g,丹参15g。水煎取浓汁,加白糖适量,干燥成颗粒。每次20g,温水溶化饮。亦可将二药研为细末,每次10g,加糖适量,泡茶饮。

  源于《全国医药产品大全》。本方用二药活血化瘀,并降血脂,增加冠脉流量。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2,丹参饮:丹参15g,檀香、砂仁各5g。以水先煎丹参,后下檀香、砂仁煎沸饮。可加适量红糖调味。

  源于《时方歌括》。本方以丹参活血化瘀,檀香、砂仁行气止痛。用于血瘀气滞,脘腹疼痛。现亦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3,丹红酒:丹参60g,红花、月季花各15g。以白酒500g浸渍。每次饮1~2小杯。

  本方以三者活血化瘀,调经。用于血瘀经闭,月经不调,痛经。亦用于病心病心绞痛。

  4,丹参玉楂饮:丹参、玉竹、山楂各15g。煎水饮。

  本方以丹参活血化瘀,并同玉竹、山楂降血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

 

当归

 

 

  中文:当归

  英文:Chinese Angelica

  别名: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尤以甘肃岷县(位于兰州南方偏东)当归品质最佳,有“中国当归城”之称。

  乾归(见《神农本草经》)山薪(见《尔雅》)白薪(见《尔雅》),文无(见《本草纲目》

  当归名字由来:1、古人娶妻为生儿育女,当归调血是治疗女性疾病的要药,有想念丈夫之意,因此有当归之名,恰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的意思相同;

  2、陈承说:当归治疗妊娠妇女产后恶血上冲,其疗效显著;若发生气血逆乱,服用之后即可降逆定乱,使气血各有所归,因而当归之名也由此而来。

  生药拉丁名:Radix Angelica Sinensis

  植物拉丁名: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英文:Tang-Kuei

  拼音名:Danggui

【来源】

  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根。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

  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归头)直径1.5~ 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 ~1cm,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带紫色。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卵形,2~3回三出或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3浅裂,叶脉及边缘有白色细毛;叶柄有大叶鞘;茎上部叶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伞幅9~13;小总苞片2~4;花梗12~36,密生细柔毛;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侧棱有翅。花果期7~9月。

  生于高寒多雨山区。主产甘肃、云南、四川;多栽培。

当归的种植方法

  1.选地整地育苗地宜选阴凉的半阴山,以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为好;栽培地,要选土层深厚休闲地或二荒地。7月中旬,先将灌木杂草砍除,铺于地面,火烧炼山,随后深翻土地25厘米以上,日晒风化熟化。然后,于栽种前,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厩肥25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播前再浅耕1次,作成宽1.3米的高畦,畦沟宽4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

  2.移栽 一般于4月上、中旬移栽为适期。过早,幼苗出后易遭晚霜危害;过迟,种苗已萌动,降低成活率。在整于耙细的栽植地上,将层积苗,按行株距33×27厘米按三角形错开拎穴,穴深20厘米。然后,选择种苗根颈粗0.3-0.4厘米,每穴按品字形排列栽入种苗3株,栽后边覆土边压紧,覆土至半穴时,将种苗轻轻向上一提,使根系舒展,然后盖土至满穴,施入适量的火土灰或土杂肥,覆盖细土没过种苗根颈2~3厘米即可。

  3.间苗、定苗苗高3厘米时,进行第1次间苗;再过半个月进行第2次间苗,当苗高10厘米时,进行定苗。穴播的每穴留壮苗2~3株。

  4.中耕除草每年进行3~4次。第1次于齐苗后,苗高3厘米时,结合间苗除草1次;第2次于苗高6厘米时,结合间苗再除草1次,此时因主根尚未扎入深层,宜浅中耕;第3次于定苗后,可适当加深;第4次于苗高20~25厘米时可深锄。封行之后不再行中耕除草。

  5.追肥 幼苗期不可施用过多的氮肥,以免生长过旺造成早抽薹。生长中、后期可适当增施人畜粪水、火土灰或堆肥等每亩2000公斤。有条件时,可将饼肥、过磷酸钙与厩肥堆沤之后,于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盖肥、培土,以利根部生长。

  6.排灌水生长前期,除干旱时适当浇水外,一般节制用水,雨水过多,要及时疏沟排水,尤其是生长后期,田间不能积水,否则易引起烂根。

【化学成分】

  含 蒿本内脂(Ligustilide)、正丁烯酰内酯(n-butylidene phthalide)、阿魏酸、烟酸、蔗糖和多种氨基酸,以及倍半萜类化合物等。

【鉴别】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窄,有少数油室。韧皮部宽广,多裂隙,油室及油管类圆形,直径25~160μm,外侧较大,向内渐小,周围分泌细胞6 ~9 个。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成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粉末淡黄棕色。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表面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有时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及网纹导管多见,直径约至80μm。有时可见油室碎片。

  检查 :总灰分 不得过7.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0%(附录Ⅸ K)。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 A)测定,用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45.0%。

  【炮制】 当归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酒当归 取净当归片,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 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切面有浅棕色环纹,质柔韧,深黄色,略有焦斑。味甘、微苦,香气浓厚,有酒香气。

【性味与归经】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能与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由于当归对妇女的经、带、胎、产各种疾病都有治疗效果,所以中医称当归为“女科之圣药”。

【功能主治】

  1、功 效:

  用治中风不省人事、口吐白沫、产后风瘫。

  2、用法与用量

  炒黑,共研细末,每用9克,水1杯,酒少许,煎服。 6~12g。

  3、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4、制剂

  当归流浸膏

  5、配 方

  当归、荆芥各等份。

  当归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英) Chinese Angelica

  别名 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来源 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带紫色。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卵形,2~3回三出或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3浅裂,叶脉及边缘有白色细毛;叶柄有大叶鞘;茎上部叶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伞幅9~13;小总苞片2~4;花梗12~36,密生细柔毛;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侧棱有翅。花果期7~9月。

  生于高寒多雨山区。主产甘肃、云南、四川;多栽培。

  采制 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性状 本品近圆柱形,下部有多条支根,长15~35cm。表面黄棕色至棕竭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直径1.5~4cm,具环纹,有紫色或黄绿色茎、叶残基,主根表面凹凸不平;支根直径0.3~lcm,上粗下细,多扭曲。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棕色油点。气特异,味甘、辛、微苦。

  化学成分 含基本内酯(ligusiilide)、正丁烯酰内酯(n-butylidene phthalide)、阿魏酸、烟酸、蔗糖和多种氨基酸,以及倍半萜类化合物等。

  性味 性温,昧甘、辛。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配伍禁忌

  1.用量过大口服常规用量的当归煎剂、散剂偶有疲倦、嗜睡等反应,停药后可消失。当归挥发油穴位注射可使病人出现发热、头痛、口干、恶心等反应,可自行缓解。大剂量给药,可使实验动物血压下降,剂量再加大则血压骤降,呼吸停止。当归乙醚提出物毒性较强,少量即可造成实验动物死亡。临床使用当归不可过量,服药后也应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2.过敏反应有报道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引起过敏性休克。3.用药不当当归辛香走窜,月经过多、有出血倾向、阴虚内热、大便溏泄者均不宜服用。用药不当会加重出血、腹泻等症状。

  热盛出血患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恶南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2.《药性论》恶热面。

  3.《本草蒙筌》:当归甚滑,大便泻者须忌。

  4.《雷公炮制药性解》:风邪初旺及气郁者,宜少用之。

  5.《本草经疏》:肠胃薄弱,泄泻溏薄及一切脾胃病恶食,不思食及食不消,并禁用之,即在产后胎前亦不得入。

  6.《本草正》: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

  7.《本草汇言》:风寒未消,恶寒发热,表证外见者,禁用之。

  8.《药笼小品》:不宜於多痰、邪热、火嗽诸症。

【种植】

  (一)概述

  别名秦归、云归。

  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A.polymorpha Maxim.var.siuensis Oliv.)」的根。当归根入药,有补血、活血、调经、润燥、滑肠作用。临床用量大,出口量大。主产甘肃岷县、渭源县、陇西县、宕昌县等地,另外,陕西、四川、宁夏、贵州等地、自治区也有分布。

  (二)植物特性

  当归是2~3年的草本植物,主根粗壮,呈不整齐圆柱形,表皮黄白。1~2年仅有丛生叶,无主茎,2~3年抽薹开花,紫色直立茎有纵直槽纹,白色花,8~9月果期。

  (三)生长特性

  当归喜高寒凉爽气候,引种时海拔低,且抽薹而失败。幼苗期喜阴,2年后能耐强光。当归怕重茬,种过当归地需间隔2~3年左右。

  (四)栽培技术

  1.选地

  当归怕重茬,一般种过当归的地,需间隔2~3年方能种当归,前茬不能选马铃薯、豆科类作物,否则生虫。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120~150千克/公顷,选阴凉湿润的阴山或二阴山,疏松肥沃黑土生荒地育苗。烧荒、翻土、整平、做畦宽100厘米的高畦,趁士湿6月播种(甘肃),撒播、覆土4厘米厚,上盖禾本科草3厘米厚,一个月后,精心将盖草挑松。8月初阴天揭盖草,10月上旬挖栽子,除叶,0.05~0.2千克重扎一把,晾干,10月中下旬选冷冻处用干湿适宜的黄土一层,栽子一层,周围用30厘米厚黄土围起。

  3.移栽

  前茬作物选小麦、油菜、麻为宜。每公顷施农家肥37500-225000千克。翻地3次,第一次前茬收后,翻25-30厘米深,第二次10月份,第三次移栽前,施上肥深耕30厘米。整平栽苗,4月初苗未出来前,随耕随耙,行株距20~30厘米,挖15厘米穴,栽子放平,2~3株,中间放小珠,旁边放大株,覆土3厘米厚,整平。苗高6厘米15厘米20厘米,除3次草。

  4.田间管理

  当归要注意追肥,勤除草,第一年要注意植株的抽薹,及时打薹。

  5.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

  用1:1:150波尔多液浸泡苗,土壤消毒杀虫,育苗地多烧熏土。

  (2)褐斑病

  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摘掉病叶,中、后期用1:1:150倍波尔多液7天喷1次。或65%代森锌500倍液打2-3次。

  (五)采收加工

  10月上旬叶已变黄,割地上部,10月下旬,挖根(3000-4500万/公顷,高产10500万~12000万/公顷),2~6个捆成一把,搭棚熏烟(15天)至红色或金黄色,用文火熏干,注意翻动。

  作种子当归不挖,于春天拔除杂草,8月中旬采种,600~1500千克/公顷。把当归扎成把,放阴凉处晾干。当归荆芥治中风    【各家论述】

  1.《注解伤寒论》:脉者血之府,诸血皆属心,凡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故张仲景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用当归之苦温以助心血。

  2.《主治秘诀》云:当归,其用有三:心经本药一也,和血二也,治诸病夜甚三也。治上、治外,须以酒浸,可以溃坚,凡血受病须用之。眼痛不可忍者,以黄连、当归根酒浸煎服。又云: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

  3.李杲:当归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4.《汤液本草》: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参、芪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当知。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属木,故以血药主之。

  5.《韩氏医通》:当归主血分之病,川产力刚可攻,秦产力柔宜补。凡用本病宜酒制,而痰独以姜汁浸透,导血归源之理,熟地黄亦然。血虚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配以生地黄、姜黄、条芩,不绝生化之源;血积配以大黄,妇人形肥,血化为痰,二味姜浸,佐以利水药。要之,血药不容舍当归,故古方四物汤以为君,芍药为臣,地黄分生熟为佐,川芎为使,可谓典要云。

  6.《本草汇编》:当归治头痛,酒煮服,取其清浮而上也。治心痛,酒调末服,取其浊而半沉半浮也。治小便出血,用酒煎服,取其沉入下极也,自有高低之分如此。王海藏言,当归血药,如何治胸中咳逆上气,按当归其味辛散,乃血中气药也,况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故用血药补阴,则血和而气降矣。

  7.《本草汇言》:诸病夜甚者,血病也,宜用之,诸病虚冷者,阳无所附也,宜用之。温疟寒热,不在皮肤外肌肉内,而洗在皮肤中,观夫皮肤之中,营气之所会也,温疟延久,营气中虚,寒热交争,汗出洗洗,用血药养营,则营和而与卫调矣,营卫和调,何温疟之不可止乎。

  8.《本草正》: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若血滞而为痢者,正所当用,其要在动、滑两字;若妇人经期血滞,临产催生,及产后儿枕作痛,具当以此为君。9.《本草正义》:归身主守,补固有功,归尾主通,逐瘀自验,而归头秉上行之性,便血溺血,崩中淋带等之阴随阳陷者,升之固宜,若吐血衄血之气火升浮者,助以温升,岂不为虎添翼?是止血二字之所当因症而施,固不可拘守其止之一字而误谓其无所不可也。且凡失血之症,气火冲激,扰动血络,而循行不守故道者,实居多数,当归之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

  9.《本草新编》:当归[1],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虽有上下之分,而补血则一。入心、脾、肝三脏。但其性甚动,入之补气药中则补气,入之补血药中则补血,无定功也。

当归 制作及配伍方法:

  1. 主要以辅疗形式添加到粥,汤中。

  2. 一般生用,为加强活血则酒炒用。又通常补血宜当归身,破血宜当归尾,止血宜当归炭,酒制可增活力之力;和血(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3. 心肝血虚而见面色萎黄、唇爪无华、头晕目眩、心悸肢麻者,可与熟地、白芍、川芎配伍,则补血之力更强。

  4. 月经不调,属肝郁气滞,经来先后无定期者,可与柴胡、白芍、白术等同用。

  5. 年老体弱、产后以及久病血虚肠燥便秘者,可与火麻仁、枳壳、生地等配伍。

<<神农本草经>>上讲:

  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在皮肤中(《大观本》,洗音癣),妇人漏下绝

  子,诸恶创疡、金创。煮饮之。一名干归。生川谷。

  《吴普》曰∶当归,神农、黄帝、桐君、扁鹊∶甘,无毒;岐伯、雷公∶辛,无毒;李

  氏∶小温。或生羌胡地。

  《名医》曰∶生陇西。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案∶《广雅》云∶山靳,当归也。《尔雅》云∶薜,山靳。郭璞云∶今似靳而粗大。又

  薜,白靳,郭璞云∶即上山靳。

  《范子计然》云∶当归,出陇西。无枯者,善。

【药理作用】

  1.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对离体子宫的作用富华等于1954年报道了甘肃岷县当时含有兴奋和抑制子宫平滑肌的两种成分,具有双向性作用。抑制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兴奋成分为水溶性或醇溶性而乙醚不溶性的非挥发性物质。同年吴葆杰等亦报道,当归对离体子宫与在体子宫作用不同,煎剂或乙醇浸膏对离体子宫抑制作用占优势(对在体子宫,则主要呈兴奋作用)。次年皮西萍的实验表明,酒浸膏及水浸膏于首次用药呈抑制,冲洗恢复后再给药则呈兴奋作用。进一步地研究表明当归挥发油对兔、豚鼠、小鼠、大鼠、狗等动物未孕、早孕、晚孕、产后的离体子宫均有直接抑制作用,使节律性收缩逐渐变小至消失,呈弛缓状态。并对抗垂体后叶素、组胺、肾上腺素及乙酰胆碱等引起的子宫收缩。当归流浸膏主要为兴奋,大剂量有时呈抑制作用。

  1.2.对在体子宫的作用

  吕富华和皮西萍等的报道表明,当归煎剂、酊剂、石油醚浸液、水浸液等各种制剂对麻醉狗、猫、兔等动物的未孕、早孕、晚孕和产后各种在体子宫主要呈兴奋作用。而慢速iv煎剂,则少数呈抑制作用,当去除挥发油后再慢速iv仍呈明显兴奋作用。由此说明当归挥发油具有抑制在体子宫肌的作用。日本学者原田等报道,以当归(1g/kg)给予麻醉的家兔(十二指肠灌药),引起子宫先收缩亢进,然后抑制。除去当归脂溶性部分后,含活性成分的水溶性部分(4mg/kg)iv麻醉大鼠,引起子宫收缩,血压下降。阿托品可拮抗该反应,因而它可能具胆碱能活性。尾崎等观察当归成分阿魏酸对大鼠子宫自发性运动的效果,用量300-1000mg/kg或30-100mg/kgiv均能抑制子宫运动。研究还表明,当归在宫腔内压高时加强子宫肌收缩,而在宫腔内压不高时则无此作用,故孕妇禁用本品。OzakiYukihiro等的研究证明po或iv阿魏酸和四甲基吡嗪混合液,对大鼠在位子宫收缩抑制具有增强作用。

  1.3.对子宫痿管的作用

  吕富华等报道po当归煎剂对清醒未孕成年家兔的子宫痿管,当子宫内未加压时呈抑制作用;如子宫内加压时,则由不规则、较弱、间隔短的收缩转变成规则有力、间隔延长的收缩。但静注当归酊剂仅有不明显的兴奋作用。当归对子宫平滑肌的双相反应,说明当归的作用与子宫的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它具有调节子宫平滑肌收缩,解除痉挛而达到调经止痛功效。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1.对心脏的作用

  蓝大鹤等报道,离体蟾蜍心脏灌流实验表明,当归煎剂或根及叶中所含挥发油可使心肌收缩频率明显受到抑制。张淑芳等以腹壁iv给药,表明在体蟾蜍心脏多数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收缩力明显减弱,以后逐渐恢复,频率减慢,但心室收缩力反而增强。魏连玑报道,当归流浸膏可以使兔离体心房不应期延长,对乙酰胆碱或电流引起的麻醉猫及犬心房纤颤有治疗作用,上述奎尼丁样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存在于醚提取物中。另据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报道,当归流浸膏及醚提取物能降低心肌兴奋性,使不应期显著延长。1981年彭仁琇等用同位素示踪法显示,甘肃当归流浸膏(30g/kg)能增加小鼠心肌摄取86Rb的能力,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有一定缓解作用。周远鹏等的研究表明,当归注射液iv可使部分麻醉狗因反复短暂阻断冠脉血流造成实验性心肌缺血程度减轻、心率减慢;但对清醒狗则使心肌缺血程度加重,心率加快。另据报道,当归煎剂、水提物及其有效成分阿魏酸钠均能增加小鼠心肌摄取86Rb的能力,使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分别增加36.3%、40.6%和46%,说明当归能使心肌毛细血管开放增多。Iv当归注射液能减少麻醉犬冠脉闭塞时心肌梗塞范围(P<0.001)。许静亚等的实验表明,给家兔iv25%当归注射液(2ml/kg/次)有与心得安(0.75mg/kg/次)相似的缩小实验性心肌梗塞范围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较,当归组和心得安组分别缩小心肌梗塞范围达37.5%和47.9%,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无心得安那样明显减慢心率。Iv200%当归注射液1g/kg对麻醉犬的左心室收缩性能及舒张功能没有明显影响。

  2.2.抗心律失常作用

  当归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肾上腺素、强心甙和氯化钡等诱发的多种动物心律失常都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离体豚鼠心室肌实验表明,当归醇提取物及阿魏酸钠注射液能对抗羊角拗甙及哇巴因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使之转为正常节律;当归还可减慢洋金花引起的大鼠心律加快作用。Iv醇提取液时,对乌头碱诱发的麻醉大鼠心律失常亦有明显的预防作用(P<0.001)。另有报道,im当归流浸膏不能预防及治疗乌头碱所致各种心律失常,且不能对抗氯仿所致的心律失常,也不能提高家兔左心室致颤阈值。1985年尉中民等用电生理学研究证实,当归醇提取物除具有非常类似奎尼丁样作用外,还显著延长平台期,推测当归醇提取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减慢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延长平台期,抑制异位节律点与提高颤阈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1989年朱玉真等对当归的水溶成分中的当归总酸进行了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归总酸对氯仿一肾上腺素、乌头碱、氯化钡等诱发的动物药物型心律失常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降低心脏兴奋性、延长心肌不应期有关。

  2.3.对冠脉血流量和心肌氧耗量的影响

  湖北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的研究表明,当归浸膏有显著扩张离体豚鼠冠脉作用,增加冠脉血流量。复方当归注射液可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对抗实验家兔心肌缺血。当归注射液对部分麻醉犬因阻断冠脉前降支血流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有减轻作用,而对部分清醒犬则仅有增加心肌缺血作用。另据张培棪报道,当归中性油对实验心肌缺血亦有明显保护作用。

  2.4.对血管、血压和器官血流量的影响

  张淑芳于1965年报道,25%当归煎剂蟾蜍血管灌流时,有收缩血管的作用,25%当归煎剂蟾蜍血管灌流时,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而兔耳血管灌流时却使血管舒张。除去K+的2%当归浸膏洛氏液灌流,使离体兔耳血管明显收缩,流量显著减少;也不能对抗氯化钾引起的离体家兔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水提醇沉液1--4g(生药)/kgiv时,麻醉犬动脉血压明显降低。此时冠脉、脑动脉和股动脉阻力减小,血流量则明显增加,且增加外周血流量和减少血管阻力作用随药物剂量加大而增强,麻醉犬股动脉i天当归水提醇沉注射液10-40mg(生药)/kg时,股动脉血流量显著增加,血压变化不明显。研究报道还表明,本品对去甲肾上腺素动脉注射引起的麻醉犬血管痉挛和血流量减少有温和的缓解作用。当归对外周血管扩张作用不受心得安或酚妥拉明的影响,但阿托品以苯海拉明可减弱其扩血管增加股动脉血流量的作用。提示本品扩血管作用与a或B受体无关,而与M受体及组胺h1受体兴奋有关。犬iv阿魏酸钠不是当归扩血管的有效成分。据认为也不是无机盐。另据资料报道,当归所含挥发成分主要引起血压上升,而非挥发性成分则引起血压下降,其上升或下降程度与剂量大小成正比,但血压总的趋势是下降。故iv药给时,可使犬及家兔血压均下降。周远鹏等1979年报道,用本品水煎醇沉注射液2g(生药)/kg给麻醉犬及青醒肾型高血压犬iv,对血压出现双相作用,先升后降,清醒犬表现明显,此作用不是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所致,因利血平化清醒高血压犬iv后升压作用仍然存在,清醒高血压iv当归挥发油饱和水溶液2g(生药)/kg后,血压明显下降,未见升压作用,心率亦无明显改变,故认为挥发油可能是当归降压有效部位之一。降压原因早期的研究认为可能与直接抑制心脏有关。新近的研究证明,当归并不影响心泵功能,不降低心输出量也不引起心搏指数的明显变化。日本学者的实验亦证明,当归在降压的同时亦可使眼压降低,房水生成量减少,并证实降压作用和血管扩张不受神经阻断剂的前处理影响,故认为这种作用是末梢性的,同时也有中枢因素。国内学者证实当归扩血管作用可能与胆碱能受体和组胺受体兴奋有关。综上所述,当归对血管作用的机理较为复杂,尚待进一步研究。

  2.5.降血脂及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据江苏新医学院的研究资料,当归粉1.5g/kg对大鼠及家兔实验性高血脂症有降低血脂作用,其降血脂作用不是由于阻碍胆固醇的吸收所致。含5%当归粉的食物及相当于此量的当归油及其它提取物,取实验性动脉硬化大白鼠的主动脉病变有一定保护作用。沈阳军区总医院的报道表明复方当归注射液(当归、川芎、红花)能增强麻醉犬及离体兔心冠脉流量、预防垂体后叶素引起的T波增高及对抗其所致心率减慢,降低实验性高脂血兔甘油三酯。还能明显增高冠心病及脑动脉硬化病人纤维蛋白溶酶活性。

  3.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当归一直被中医视为补血要药,用于贫血的治疗。曾有人认为,当归的补血作用可能与含维生素B12有关。也有研究表明,单味当归并不能显著地促进失血性贫血动物红细胞和血色素的恢复。

  3.1.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1980年尹钟沫等报告了当归及其成分阿魏酸时大鼠血小板聚集性和5一hT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归水剂在试管内当浓度为200-500mg/ml,阿魏酸0.4-0.6mg/ml时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38-88%,比阿斯匹要(36%)强。Iv当归20g/kg5分钟后对ADP和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阿魏酸钠0.2g/kg和0.1g/kgiv时分别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与阿斯匹林相似。进一步证明当归和阿魏酸抑制血小板聚集系通过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在某些药理活性方面,当归及其成分阿魏酸和阿斯匹林有相似之处。阿斯匹林的抗炎作用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1992年宋芝娟等对当归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理作了进一步的报道,将猪血小板膜与20umol/Lv32p一ATP及不同含量的当归注射液(当归浸出液的灭菌水溶液,含当归5%)37℃反应5分钟,或完成整猪血小板与32pi及不同含量的当归注射液30℃孵育2h,32p标记的磷脂酰肌醇4-单磷酸通过薄层层析法分高,放射自显影响定位,液体内烁计数定量。结果表明,当归注射液可强烈抑制猪血小板膜磷脂酰肌醇磷酸化,并对32pi掺入完整血小板磷脂酰肌醇-4-单磷酸有抑制作用。推测当归能通过下面途径发挥其药理作用:当归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进入细胞后,通过抑制PI激酶的活性从而抑制PI向PIP的转化。PIP生成的减少导致PIP2生成亦减少,最后导致IP3、DG等第二信使的减少,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寺泽等用血纤维蛋白质平板法观察证实,当归有轻度促进线溶作用。小管等观察证实,当归热水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可溶部分能显著地延长血凝时间。鸟居泵等发现当归热水提取物能阻止胶原诱发的血小板聚集,此抑制物质已知为腺苷。最近,清水等查明当归提取物中的藁本内酯有抑制胶原诱发和血小板聚集活性。综上所述,当归抑制血小板聚集是多种活性成分的综合效果。

  3.2.抗血栓作用

  徐理纳等报道,当归及其阿魏酸钠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大鼠实验表明,当归可使血栓干重量显著减少,血栓增长速度较对照组下降。徐俊杰报道,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病人经当归治疗后,血液粘滞性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红细胞和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血液流变学研究表明,当归可能通过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细胞表面电荷,而促进细胞解聚,降低血液粘度。1985年国外学者Terasawa,Katsutoshi等的研究亦表明,po当归提取物(含藁本内酯)后有降低血液粘度作用,作用时间较东当归(Angeli-caacutilobe)提取物(藁本内酯含量比当归低数倍)长。由此认为,当归的抗血栓作用可能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液粘滞性有关,藁本内酯可能是其有效成分之一。

  3.3.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早期的报道表明,当归水浸液给小鼠po能显著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其抗贫血作用可能与所含的维生素B12、烟酸、亚叶酸及生物素、叶酸等成分有关。较近的研究表明,阿魏酸钠有抗O2及H2O对红细胞的氧化作用,使膜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减少,可明显降低由MDA引起的溶血作用。在阿魏酸钠存在下,镰刀型贫血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MDA随阿魏酸钠浓度增加而减少,阿魏酸钠可明显降低补体溶血,抑制补体3b(C3b)与红细胞膜的结合;对补体激活及红细胞变性无影响。当归是中医补血、活血要药。实验研究证明,当归多糖能增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骨髓有核细胞数,这种作用特别是在外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受到抑制时尤为明显。王亚平等观察了当归多糖对正常和注射苯肼、60钴r射线辐射所致骨髓抑制-贫血小鼠外周血和股骨有核细胞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归多糖对正常小鼠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股骨有核细胞总数无明显影响,但可使白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增加。对贫血小鼠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股骨有核细胞数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若给小鼠注射当归多糖可防止强的松龙引起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王亚平的实验报道还表明,当归多糖对正常或经辐射损伤的小鼠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均有促进其增殖作用。无论将当归多糖注射给供体或受体鼠,结果一致。但还不能证明这种作用与直接刺激CFU-S有关。组织连续切片观察提示当归多糖对CFU-S增殖似乎无明显影响。马兰芳等用小鼠体内扩散盒法和小鼠脾集落法证实当归多糖对小鼠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粒、单系祖细胞(GM-CFU一天)和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的产率均有明显升高作用,而当归水溶液无类似作用。葛忠良等体外培养亦证明当归多糖能显著刺激正常和骨髓抑制一贫血小鼠的粒、单系祖细胞(CFU-GM)的增殖,其机理可能与促进机体分泌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有关。对荷瘤小鼠的CFU-GM也表现为促进作用。王亚平等1990年再次报道,当归多糖对正常小鼠和贫血小鼠的早、晚期红系祖细胞(BFU-E,CFU-E)均为刺激增殖作用,但目前尚难以确定当归多糖对造血祖细胞有直接作用。祝彼得等用内外源脾集落法观察了当归注射液对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脾长等影响,其结果与马兰芳等的结论相似。胡壁等的报道亦表明,当归多糖在放射线照射30分钟-24h前给小鼠ip,可使约80%动物生存30天,并可加强动物造血机能的恢复。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当归多糖可能是当归中促进造血的有效成分之一。当归补血作用机理之一可能与当归多糖刺激CFU-S、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有关。1985年周京滋等观察了当归去挥发油后制成20%及40%(g/ml)的水浸出液对小鼠急性大失血后引起血虚的补血作用。结果显示,ig当归水浸液的血虚小鼠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RBC)值均有明显增高,说明当归有极显著的生血作用。

  4.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江田昭英1973年报道,以猪蛔虫抽出蛋白质结合二硝基酚为抗原与百日咳菌苗一起免疫大白鼠,测定大白鼠血清中反应性抗体,结果表明,当归可明显抑制抗体的产生,其水提物每天ivl00mg/kg的作用相当于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5-10mg/kg的作用。以羊红细胞免疫小白鼠,溶血空斑试验证明当归亦有轻度抑制抗体形成细胞的作用。1987年北京医学院基础部微生物教研组用免疫特异玫瑰花环方法试验,当归煎剂ig,能显著增加小鼠玫瑰花形成数,小鼠脾脏体积增大,重量显著增加。即脾细胞总数增多。当归还能显著增强动物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对染料的廓清速度。当归去挥发油后制成的20%和40%(g/ml)水浸出液(0.5ml/天/只)给小鼠ig16天,均可显著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并可加快小鼠体重增长速度。白润江等亦报道,sc5%当归多糖液和5%当归水溶液均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二者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大致相同,当化疗药环磷酰胺与当归多糖合用时,虽然小鼠体重有所下降,但是吞噬功能仍能保持在正常水平。方法为:雄性小白鼠(体重15-20g)每克体重给药0.3mg,sc,每天一次,连续给药5-7天。采鸡血,盐水洗涤3次后配成5%鸡红细胞悬液,取0.5ml注入小鼠腹腔,16小时后处死小鼠。剖腹,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收集巨噬细胞,滴于玻片上。在37℃保温30分钟,然后固定染色,镜检,计算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另有研究表明,当归注射液对体外免疫溶血无抑制作用。当归能显著增加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标记I血浆蛋白或刚果红的廓清率,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徐理纳等报道给小鼠静脉注射当归16g/kg或阿魏酸钠00-200mg/kg均能显著地促进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刚果红的廓清率。给小鼠ig阿魏酸钠0.3g/kg或SC给0.2g/kg能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Sc给当归20g/kg也有增强作用。张蕴芬等亦报道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能显著增加小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刚果红的廓清率及促进小鼠腹腔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1990年马世平等研究了当归补血汤及其组成药物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归补血汤以及组成药物当归、黄芪均能提高小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CIC)花环率。若动物给予强的松龙,其免疫功能受损的同时ig当归补血汤及当归、黄芪,则受试动物低下的免疫功能得以明显改善。也有实验表明,po当归或当归补血汤煎剂,对玫瑰花形成细胞数无明显影响,但可提高血清抗体效价。1986年张培棪报道,当归中性油总酸有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作用(P<0.001);当归多糖有明显促进E一花环形成率和酯酶染色阳性率作用(P<0.05);总酸有促进特异抗体IgG产生作用(P<0.05)。故认为总酸既有提高机体免疫作用,又有促进体液免疫作用。另据李明峰等报道,当归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对牛血清蛋白诱导迟发性超敏(DH)的反应性。王亚平等给正常小鼠sc当归多糖,见脾脏重量和脾长明显增加,组织切片观察见脾小体结构不清,幼稚细胞增多,核分裂活跃。朱启等报道,注射当归多糖使脾白髓截面、T和B淋巴细胞区有所缩小;脾小体生发中心反应减弱,树突细胞增多,淋巴母细胞减少,脾红髓有核红细胞核固缩,数量减少,粒细胞增多;脾血窦扩张。当归多糖使小鼠胸腺重量降低,皮质变薄和萎缩。当归多糖亦能提高小鼠对刚果红的廓清率,对皮质激素所致的抑制作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5.保肝作用

  6.抗肿瘤作用

  7.抗辐射操作作用

  8.镇痛作用

  9.抗炎作用

  9.1.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9.2.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

  取小鼠,随机分组,每9只。末次给药l小时后,按文献法(WhittleBA.1964),尾iv0.5%伊文思蓝5ml/kg,立即ip0.7%醋酸10ml/kg,30分钟后处死小鼠,剪开腹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收集冲洗液,并调整终体积至10ml,离心,取上清液,用721分光光度计于610nm处测吸收度。结果,当归10g/kg能显著抑制腹腔毛细血通透性增高。

  9.3.对致炎剂所致大鼠足垫肿胀的影响

  取大鼠,随机分组,每组7足。末次给药1小时后,参照文献(徐叔云等,药理实验方法学),于大鼠有后足垫分别sc1%角叉菜胶、2.5%甲醛、新鲜鸡蛋清各0.1ml,用千分尺于致炎后每1小时测量1次(甲醛组于每天给药后2小时测1次,共5次,以致炎前后足垫厚度之差表示肿胀度。结果,当归对3种致炎剂的足垫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9.4.对去肾上腺大鼠角叉菜胶足垫肿胀的影响

  大鼠肾上腺切除按常规法进行,乙醚麻醉,于背部第十二肋下作横切口,摘除双侧肾上腺,手术后im青霉素250mg/kg抗感染,用1%NaCl代替自来水喂饲。第2天,大鼠随机分组,同时给药。末次给药后1小时,于右后足垫sc1%角叉菜胶0.1ml致炎,同前法测定足垫肿胀度。结果;当归对去肾上腺大鼠仍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9.5.对组胺引起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

  取大鼠,随机分组,每组7只。末次给药1小时后,大鼠背部剃毛,沿背部中线两侧皮内注射磷酸组织胺0.01mg/0.05ml,立即尾iv0.5%伊文思蓝溶液10ml/kg,20分钟后剥离蓝斑皮肤,测定蓝斑染料渗出量。结果,当归对组织胺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无显著影响。

  9.6.对大鼠炎性组织中PGE2含量的影响

  取大鼠,随机分组,每组7只。末次给药后0.5小时,于右后足垫scl%角叉菜胶0.1ml,致炎后3小时处死大鼠,将炎性足垫在踝关节上0.5cm处剪下,称重,剥皮,加5ml生理盐水浸泡1小时,取出足抓,离心,取上清液(戴岳等,中国中药杂志,1989;14(7):47),用751分光光度计在278nm处测吸收度值。以每克炎症组织相当的吸收度值表示PGE2的含量。结果,当归显著降低料性组织中PGE2的含量。结果,当归显著降低炎性组织中PGE2的含量。

  9.7.对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的影响

  取雌性SD大鼠,随机分组,每组9只。乙醚麻醉下,于两侧前肢腋窝下各埋植20±lmg重的消毒棉球1个。手术当天给药,连续给药7天,第8天放血处死大鼠,剥离肉芽组织。阳性对照im氢化可的松0.01g/kgx7。将肉芽组织80℃烘3小时后称重,并同时取各鼠胸腺和肾上腺称重。结果,当归8g/kg组对棉球肉芽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胸腺和肾上腺重量无显著影响。

  9.8.对豚鼠血清补体溶血活性的影响

  取豚鼠,随机分组,每组7只。末次给药后l小时,心脏无菌采血,制备血清,按改良Mayer氏半量法(临床生化检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测血清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计算半数溶血值(ACH50)。将上述待测血清,按文献(张载福等,安徽医学院学报,1985)测血清补体旁路溶血活性。计算半数溶血值(ACH50)。结果,当归对补体旁路溶血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不影响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

  上述研究提示,当归的抗炎作用机理主要涉及:1.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2.抑制PGE2的合成或释放。此外,降低豚鼠补体旁路的溶血活性,也可能是其抗炎机制之一。

  10.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当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早有报道。日本学者报道日本太和当归(An-gelicaacutilobaKitagalia)挥发油有镇静、催眠、镇痛、麻醉等作用。

  10.1.藁本内酯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以2.8%吐温一80配成乳状液备用。每次将1只小鼠放入活动盒内,用YSD-4型药理生理实验多用仪纪录给药前10分钟以及给药后10-20分钟的小鼠活动次数,并与已知药安定及苯丙胺对比,结果表明:1%藁本内酯98mg/kg可使小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小鼠活动明显减少时,还观察到小鼠极度安静,但未睡眠,对轻微刺激仍有反应。此现象与安定相似。当归还含有琥珀酸和阿魏酸,据报道琥珀酸有镇静作用而阿魏酸钠虽能减少小鼠活动次数,但与对照组相比,相差不显著。

  10.2.藁本内酯对氯胺酮兴奋作用的影响

  动物及实验方法同上。记录给药前后0-10分钟,10-20分钟小鼠活动次数。结果表明:0.5%氯胺酮40mg/kg使小鼠出现躁动不安,无休止地在活动盒内蹒跚爬动,活动次数较给药前显著增加。同时并用藁本内酯98mg/kg、196mg/kg均能显著减轻氯胺酮引起的上述反应,其效力与剂量呈正相关。而均未出现睡眠、麻醉等加重氯胺酮的中枢抑制作用。

  10.3.藁本内酯对电刺激诱发小鼠激怒反应的作用

  小鼠雌雄各半,同性别两只为一对,用上述多用仪与导电铜网相连,连续刺激,1秒输出脉冲1次,刺激持续时间1/8秒,输出交流电压92.8伏。记录给药前、后10分钟,1对小鼠出现激怒反应(小鼠竖立、两前肢离地,对恃、互相撕咬)的时间。结果:给予3%藁本内酯294mg/kg后10分钟,可使电刺激诱发小鼠激怒反应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其作用与氯丙嗪相似。

  10.4.藁本内酯与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

  在环境温度保持25-28℃时,藁本内酯98mg/kg、196mg/kg可显著缩短小鼠应用戊巴比妥钠35mg/kg的入睡时间(以翻正反射消失作为入睡指标)及显著延长睡眠作用的维持时间(以翻正反恢复并爬动两步为转醒指示)。

  10.5.藁本内酯对小鼠体温的影响

  在室温26-27℃下,预先测量肛温,每次3分钟,选体温在37.5-39.0℃之间的动物。然后测量给药前、后10分钟、20分钟小鼠体温的变化。结果:给予睾本内酯98mg/kg,196mg/kg后10分钟、20分钟均使小鼠体温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

  综上所述,藁本内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并有与安定剂相似作用,而本身无明显催眠作用,仅起到加强催眠药的作用。因此,初步认为当归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可能藁本内酯是出现药理活性的主要成分,其作用很可能涉及大脑边缘系统,但其作用机制究竟为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11.抗菌作用

  当归对体外痢疾、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白喉杆菌、霍乱弧菌及a、B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抗菌作用。Po本品可减少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外用能加速兔耳创面愈合,使局部充血、白细胞和纤维浸润,新生上皮再生,对局部组织有止血和加强末梢循环作用。说明当归有抗菌、消炎作用。临床可用于化脓性上颌窦炎、急性肾炎、骼静脉炎、硬皮病及牛皮癣等病症。当归热水提取物对慢性风湿性病实验动物模型在其佐剂关节炎急性发作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2.其它作用

  12.1.平喘作用

  中医认为,当归主治咳逆上气。现已证明,当归成分正丁烯夫内酯和藁本内酯对气管平滑肌具有松弛作用;并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哮喘。

  12.2.对兔肾热缺血有保护作用

  当归能改善兔肾热缺血60分钟后肾小球过滤功能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轻肾损害,促进肾小管病变的恢复,对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12.3.对物质代谢的作用

  目前用对流免疫电泳法、同位素示踪及电镜等先进技术证明,当归能使体外培养的肝细胞蛋

  白质合成增加,并对DNA、RNA的合成有促进作用。临床证实,当归可使患者麝香草酚浊度降低。当归膳食饲养小鼠,肝组织内源性呼吸加强,氧化谷氨酸的能力显著提高。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有保护作用,且能防止肝糖元降低。实验和临床均证明,当归对高脂血症有降血脂作用,其作用同安妥明等药物相似。对动物和人离体细胞内2、3-二磷酸生成有促进作用,降低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促进带氧血红蛋白在组织中释放氧,从而增加了红细胞运输氧的功能。

  12.4.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当归对脑缺氧、缺血后再灌注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含的阿魏酸有直接减少H2O2含量,并与膜磷脂酰乙醇胺结合,通过直接消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和自由基反应等拮抗自由基对组织的损害。

食疗价值

  伞形科草本植物当归的根。产于甘肃、陕西、四川等省。秋末采挖,去须根、泥沙,烟火熏干。切片生用,或酒炒用。

  [性能]味甘、辛,性温。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藁本内脂、正丁烯、内酯、当归酮等;并含阿魏酸、烟酸、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2、E,以及猛、锌、铜、镍等微量元素。

  [用途]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痛证;肠燥便秘;久咳气喘。

  [用法]一日5~15g。煎汤,浸酒,煎膏滋,入菜肴。

  [注意]用本品活血时宜酒炒用。

  [附方]

  1,当归烧羊肉:当归、干地黄各15g,干姜10g,羊肉250g。羊肉,洗净、切块,入油中炒至发白,放入中药,加水、盐、酒等,以小火煨至羊肉烂熟即成。饮汤吃肉。

  源于《千金要方》。本方以羊肉、当归、地黄补虚益血,以干姜温中健胃。用于血虚体弱,或虚寒腹痛。

  2,当归羊肉汤:当归、党参各15g,黄芪30g,生姜10g,羊肉500g。羊肉切片,各药用纱布包扎,加水一同煎煮至肉烂熟。饮汤吃肉。

  源于《济生方》。本方以参、芪补气,羊肉补血,当归补血活血、止痛,生姜温中健胃。用于产后气血虚亏,发热自汗,肢体疼痛。

  3,当归补血汤:当归10g,黄芪60g。煎水饮。亦可将用量增加,煎成膏滋食。

  源于《内外伤辨惑论》。本方重用黄芪,次为当归,意在补气而益血。用于失血后气血耗伤,或气虚血亏,体倦乏力,头昏。

  4,当归肉桂酒:当归30g,熟地黄50g,红花15g,肉桂6g,甜酒1000g。用甜酒浸泡各药1~2周以上即成。

  本方以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熟地黄滋补阴血,红花、肉桂活血通经,用甜酒可行血脉。用于血虚,或有瘀滞的经闭、月经不调。

  5,归芪蜜膏:当归、黄芪各30g,陈皮10g,火麻仁100g,蜂蜜适量。火麻仁捣碎,同前三药加水煎取汁液,再煎至浓稠,入等量经煎炼的蜂蜜,搅匀,煎溶。每次食1~2匙。

  本方以黄芪补中益气,当归、蜂蜜、火麻仁润肠,兼用陈皮理气。用于老人气虚肠燥,大便秘结难通,少气自汗。

【使用小贴士】

  1,每次取10-20克泡开水冲服,虽然是中药味大些,但因为超细,吸收好,当归营养最全面,是补血益气抗衰老的最好方法。

  2,当归粉5克+纯净水,调糊状敷脸,可美容美白,抗衰老。

  3,当归粉+白茯苓粉+纯净水。可美白,抗衰老,增加皮肤弹性。

  4,芝麻当归粉

  黑芝麻(炒熟)、当归粉250克,每次饭后吃一勺,每日吃三次。具有滋补肝肾、养血润肤的作用。

【面膜方法】

  可与多种面膜粉调配敷面,可起到去皱活肤润泽肤色的美肤作用。

  一,除皱面膜

  材料:白芷、茯苓、当归、白芨、杏仁、紫河车、蜂蜜。

  1.将白芷、茯苓、当归、白芨、杏仁及紫河车等量磨成粉,再将全部混合在一起。

  2.把这些药粉加适量的水,调成糊状,再加入一点点的蜂蜜混合均匀。

  3.洗净脸后将面膜涂在脸上,敷20分钟就可以洗掉了。

  小提醒:如果你的肌肤偏油性的话,可以用水来代替蜂蜜,才不会让脸看起来很油腻。

  二,当归润肤面膜

  效果:补血活肤,润肤保湿

  材料:当归9克,白芷9克,甘草3克,蛋黄1个,蒸馏水10毫升

  1.中药材分别研为细粉。

  2.鸡蛋打入碗中,去掉蛋白,只用蛋黄。

  3.将研磨好的中药粉与蛋黄搅拌均匀,用蒸馏水调整其浓度。

  4.均匀涂于面部,避开发际,眉毛。敷面20-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当归美白面膜 当归30克,川芎30克,白芷130克,益母草30克,乌梅15克。将当归粉装瓶备用。每晚一次,连用15—20天,护肤品应以滋润营养型的为主。

  5,另外当归还有治疗脱发的作用

  用法是:当归50克,加适量水煎煮2次,煎煮1000毫升过滤,容器可用搪瓷,陶瓷,及玻璃,不用铁铝,面部以煎剂蘸搽头皮部洗头后搓揉。

 

灵芝

 

 

  灵芝,根据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但现代文献及所见标本,多为多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性味甘平。紫芝主要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甘露醇和多糖醇等麦角甾醇、树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类,又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类。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

  灵芝,是祖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素有"仙草"之誉。古今药理与临床研究均证明,灵芝确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对灵芝的功效有详细的极为肯定的记载。现代药理学与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了灵芝的药理作用,并证实灵芝多糖是灵芝扶正固本、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主要成分。现在,灵芝作为药物已正式被国家药典收载,同时它又是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无毒副作用,可以药食两用。

  科学研究表明,灵芝的药理成分非常丰富,其中有效成份可分为十大类,包括灵芝多糖、灵芝多肽、三萜类、16种氨基酸(其中含有七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甾类、甘露醇、香豆精苷、生物碱、有机酸(主含延胡索酸),以及微量元素Ge、P、Fe、Ca、Mn、Zn、等。灵芝对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治病种,涉及心脑血管、消化、神经、内分泌、呼吸、运动等各个系统,尤其对肿瘤、肝脏病变、失眠以及衰老的防治作用十分显著。

  灵芝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就中医辩证看,由于本品入五脏肾补益全身五脏之气,所以无论心、肺、肝、脾、肾脏虚弱,均可服之。灵芝所治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及运动等各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灵芝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巨大作用。它不同于一般药物对某种疾病而起治疗作用,亦不同于一般营养保健食品只对某一方面营养素的不足进行补充和强化,而是在整体上双向调节人体机能平衡,调动机体内部活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促使全部的内脏或器官机能正常化。

【别名】

  灵芝草、菌灵芝、木灵芝、三秀、茵、芝、瑞草、仙草、赤芝铁菌

【药源分布】

  灵芝的世界分布:

  世界上灵芝科的种类主要分布在亚洲、澳洲、非洲及美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少数分布于温带。地处北半球温带的欧洲仅有灵芝属的4种,而北美洲大约5种。我国地跨热带至寒温带,灵芝科种类多而分布广。

  灵芝的国内分布:

  我国灵芝类真菌自然分布的总特点是东南部多而西北部少。如果从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向南方向的西藏东南部画一条斜线,便可将灵芝的分布划分为迥然不同的两大区,正好说明灵芝科种类的分布与我国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相吻合。目前已知此条线以西由于干旱或高寒等原因,缺乏灵芝繁殖生长的天然条件,只分布有树舌(Ganoderma applanatum)和灵芝(G. lucidum)两种。在青海、新疆和宁夏几乎没有发现常见的灵芝(赤芝)。将这条线的以东地区根据南北气候及植被类型的变化以及灵芝种类的变化可划分为三个分布区

  1.热带分布区:分布范围大致在南岭以南的两广、福建和台湾南部以及海南、香港地区。还包括云南西双版纳和西藏的东南部地区。在这些地区的热带季雨林区具有代表性的是热带灵芝(Ganoderma tropicum)、喜热灵芝(G. calidophilum)、弯柄灵芝(G. flexipes)、无柄灵芝(G. resinaceum)、薄树芝(G. capense)、背柄灵芝(G. cochlear)、胶纹灵芝(G. koningsbergii)、黄孔灵芝(G. oroflavum)、紫光灵芝(G. valesiaum)、黑肉假芝(Amauroderma niger)、皱盖假芝(A. ruda)、咖啡网孢芝(Humphreya coffeatum)、长柄鸡冠孢芝(Haddowia longipes)。其他还有海南灵芝(G. hainanense)、黑灵芝(G. atrum)、黄灵芝(G. multiplicatum)、大圆灵芝(G. rotundatum)、茶病灵芝(G. theaecolum)、黄褐灵芝(G. fulvellum)、大孔灵芝(G. magniporum)、黄边灵芝(G. luteomarginatum)、赭漆灵芝(G. ochrolaccatum)、有柄树舌(G. gibbosum)、橡胶树舌(G. philippii)、三角状树舌(G. triangulatum)、南方灵芝(G. australe)、大孔假芝(Amauroderma bataanense)、黑漆假芝(A. exile)、粗柄假芝(A. elmerianum)及二孢假芝(A. subresinosum)等,共计有66种,占已知灵芝总数的66%。在该区还发现了大量灵芝的新种。

  2.亚热带分布区:大致包括南岭以北至秦岭之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该区常绿阔叶林区具有代表生的是紫芝(Ganoderma sinensis)、长孢灵芝(G. boninense)、灵芝(G. lucidum)、四川灵芝(G. sichuanense)、小孔栗褐灵芝(G. dahlii)、硬孔灵芝(G. duropora)、拱状灵芝(G. fornicatum)、无柄紫芝(G. mastoporum)、华中灵芝(G. mediosinense)、褐树舌(G. brownii)、层迭树舌(G. lobatum)、福建假芝(Amauroderma fujianense)、假芝(A. rugosum)、江西假芝(A. jiangxiense)、耳匙状假芝(A. auriscalpium)、小孢灵芝(G. microsporum)、黑假芝(A. niger)等,共计25种,占灵芝类总数的25%。其中以灵芝和紫芝分布较广泛。另外此区域是我国灵芝类南北分布的过渡地带。

  3.温带分布区:其范围包括秦岭向东北至大小兴安岭。其中以辽宁南部及华北落叶阔叶林区又属暖温带,辽宁以北即广大的东北地区为主是中温带,兴安岭区属寒温带针叶林区,目前在区内仅分布灵芝属的松杉树芝(Ganoderma tsugae)、灵芝(G. lucidum)、树舌(G. applanatum)、伞状灵芝(G. subumbraculum)和蒙古灵芝(G. mongolicum)。

  树舌和灵芝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两个种,前种分布27个省区而后种分布19个省区。蒙古灵芝原发现于河北省北部,在内蒙古北部的大兴安岭附近亦有分布。目前人工栽培的种类中,除了灵芝(赤芝)外,松杉树芝质量最佳,在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省人工栽培产量大而普遍。我国目前人工生产最多的主要是以上两种,其次是密纹薄芝(G. tenue),紫芝产量低而不广泛。在我国已知的种类中,目前驯化栽培而知其名称的还不到10%,可见从野生种类中驯化德育优良生产菌种,或具有药效的种则潜力很大。

  植物资源分布:1.灵芝GanodermaeLucidi产于华东、西南及吉林、河北、山西、江西、广东、广西等地,有人工栽培。销全国各地。2.紫芝GanodermaeSinensis产于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广西、广东等地,也有人工栽培。销全国各地。药用动植物的栽培。《本草纲目》和宋朝唐慎薇撰写的《重修政合经书证类备用本草》均对六种灵芝所处地理环境有详细记载。有“赤芝生霍山,青芝生泰山,黄芝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常山,紫芝生高山夏峪”的说法。而“霍山”在古代就是现今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区,因此大别山是赤芝的发源地。大别山地处华东和中原的中间,淮河上游,中国气候南北分界线上。

【性味归经】

  甘,平。归心、肺、肝、肾经。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恶性肿瘤等。动物药理表明实验:灵芝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循环系统有降压和加强心脏收缩力的作用,对呼吸系统有祛痰作用,此外,还有护肝、提高免疫功能,抗菌等作用。

【来源】

  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 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 Karst.或紫芝 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干燥子实体。全年采收,除去杂质,剪除附有朽木、泥沙或培养基质的下端菌柄,阴干或在40~50℃烘干。是寄生于栎及其他阔叶树根部的蕈类。伞状,坚硬,木质,菌盖肾形或半圆形,紫褐色有漆状光泽。各地均有分布,近来有人工培养,培养品形态有变异,但其疗效相同。

【成分】

  紫芝含麦角甾醇,有机酸为顺蓖麻酸,反丁烯二酸。此外,并含氨基酸、葡萄糖、多糖类、树脂及甘露醇。一般灵芝有生物碱、甾醇、内酯、香豆精、酸性树脂、氨基酸、油脂、还原性物质等反应。

【药理】

  据动物试验,对小白鼠有镇静、镇痛作用。可提高小白鼠耐寒、耐缺氧能力,并推迟其死亡时间。以灵芝为主配以白术、田七、川芎等中药,则能显著提高动物的存活率,并能帮助动物渡过放射病极期,而使白细胞较早恢复。受照射动物服用灵芝后可增进食欲,改善精神状态。正常人口服灵芝20克,能降低心率。    【类型和主治】

  青芝:一名龙芝,酸、平、无毒。明目,补肝,安神,增强记忆力。

  赤芝:一名丹芝,苦、平、无毒。解胸胃郁结,补中益气,使人神志清明。

  黄芝:一名金芝,甘、平、无毒。益脾胃,安神。

  白芝:一名玉芝、素芝,辛、平、无毒。止咳益肺,安神,亦增强体力。

  黑芝:一名玄芝,咸、平、无毒。利水道,益肾气。

  紫芝:一名木芝甘、温、无毒。益精气,坚筋骨,利关节,疗虚劳。

  白心灵芝:微苦、平、无毒。解胸胃郁结,补中益气,使人神志清明;止咳益肺,安神,亦增强免疫力。

【功能主治】

  《神农本草经》把灵芝列为上品,谓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谓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成仙。”近年来,对灵芝草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临床报道颇多,归纳起来有下述几方面:

  (1)治慢性支气管炎:服用灵芝片,日3次,每次1片(含量相当于生药0.5克),或用灵芝酊(20%浓度),日3次,每次10毫升(每日量相当于生药6克),一般15~30天开始见效。   (2)治支气管哮喘:小儿患者每日肌肉注射1~2毫升(每毫升含0.5~1克生药),连续注射1个月左右。

  (3)治白细胞减少症:曾治疗因化学、物理、药物及慢性病等各种因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52例,近期有效率为84.6%,白细胞总数平均提高至1028/立方毫米。10~20天为一个疗程。   (4)治疗冠心病:对心绞痛、心前区胀闷,或紧压感的缓解率约为72%,对心悸、气促等症状的好转率约为65%,半数以上患者服药期间反映:食欲、睡眠、精神好转,降低血甘油三酯有较好疗效。临床试验均表明,灵芝可有效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强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给,因此,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的治疗和预防。对高血脂病患者,灵芝可明显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和甘油三脂,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于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形成者,则有降低动脉壁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防止进一步损伤的作用。并可改善局部微循环,阻止血小板聚集。这些功效对于多种类型的中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5)治疗心律失常:在用灵芝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发现在冠心病改善的同时,伴随的心律失常也随着好转和消失,于是采用灵芝注射液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取得一定的效果。

  (6)治急性病毒性肝炎,比传统的“护肝”药物疗效好。此外,还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恶性肿瘤等。

  (7)抗神经衰弱。祖国医学所载灵芝能 " 安神 " 、 " 增智慧 " 、 " 不忘 " 。据报道,灵芝制剂对神经衰弱失眠有显着疗效,总有效率高达 87.14% ~ 100% 。一般用药后 10 ~ 15 天即出现明显疗效,表明为睡眠改善,食欲、体重增加,心悸、头痛、头晕减轻或消失,精神振奋,记忆力增强。属气血两虚者疗效更好。所以,灵芝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对于神经衰弱和失眠患者是必备佳品,国家药典中,灵芝就是有效的安眠宁神之药。

  (8) 治疗糖尿病:灵芝降血糖之原理是由于促进组织对糖的利用。服用灵芝后可取代胰岛素抑制脂肪酸的释出,可改善血糖、尿糖等症状。血糖由 173 降至 116 ,胆固醇由 233 降至 179 , β- 蛋白由 580 降至 465 。灵芝中的水溶性多糖,可减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程度。日本 Numata Kenji 生产的灵芝保健食品,已广泛使用治疗糖尿病患者。

  (9)抗过敏作用:当机体受某种抗原侵袭导致免疫功能亢进,产生各种变态反应或免疫性病理损害时,灵芝能抑制亢进的免疫水平,保持机体自身的稳定。实验证明:灵芝可阻断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因此,对于目前治疗较困难的变态反应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红斑狼疮、甲亢、过敏性鼻炎、多种顽固性皮肤病等都可起到较好的效果,并可部分对抗某些疾病患者因长期使用激素而出现的毒副作用。

  由此可见,灵芝草治疗的病,大部分为老年性、顽固性、退化性的疾患。

【服用方法】

   用法用量 6~12g。

   [神经衰弱]灵芝糖浆(约30%)每日2次,每次20毫升。(或灵芝6~9克,水煎服)。

   [高血压]灵芝6~9克,水煎服。

   [迁延性肝炎]灵芝6克,甘草4.5克,水煎服。

   [慢性气管炎]灵芝9克,南沙参、北沙参各6克,百合9克,水煎服。

   [过敏性哮喘]灵芝16克,半夏3克半,苏叶6克,厚朴3克,茯芩9克,水煎冰糖,一日2—3次分服。

   [过敏性鼻炎]灵芝煎浓汤,过滤后,频频滴鼻。

   服用时应注意两点:

  (1)内服研末或浸酒,每次2~3克。现代多改为片剂,每次3~4粒,每日3次,或用针剂,肌肉注射,每日1~2次。忌超量,因实验表明:大量则发生副作用,能使动物致死。

  (2)久服。若治病一般须1个月以上;若预防衰老,延年益寿,则应连服3个月以上,停药3个月,再服的间歇服药法,效果才佳。

【识别灵芝】

  (1)灵芝粉末浅棕色、棕褐色至紫褐色。菌丝散在或粘结成团,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2.5~6.5μm。孢子褐色,卵形,顶端平截,外壁无色,内壁有疣状突起,长8~12μm,宽5~8μm。人工栽培的灵芝在色泽、形状、大小都比较统一、有规则,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盖面黄褐色至红褐色,盖缘为淡黄褐色,有同心环带和环沟,并有纵皱纹,表面有光泽。而野生灵芝在色泽上不统一,形状大小不一,表面没有明显光泽。

  (2)取灵芝粉末2g,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灵芝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灵芝分108种,有青芝、赤芝、白芝、紫芝等。不是每种灵芝都是有效的。一般药厂选择赤芝,而赤芝又分32种。购买灵芝者须小心辩认,深褐色、无异味。赤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0~18cm,厚 1~2cm。皮壳坚硬,黄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稍内卷。菌肉白色至淡棕色。菌柄圆柱形,侧生,少偏生,长7~15cm,直径 1~3.5cm,红褐色至紫褐色,光亮。孢子细小,黄褐色。气微香,味苦涩紫芝:皮壳紫黑色,有漆样光泽。菌肉锈褐色。菌柄长17~23cm。

  【贮藏】新鲜的灵芝可以直接食用,但保存期很短。灵芝采收后,去掉表面的泥沙及灰尘,自然凉干或烘干,水分控制在13%以下,然后用密封的袋子包装,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市场上散装的灵芝,使用前最好清洗后食用。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养殖灵芝】

  市场上出售的灵芝,盆栽养护非常简单,既不需要浇水、施肥,也不需要见阳光、承雨露,只需要每隔几天用湿布擦抹灵芝子实体的表面,抹去其上沾附的纤尘,还其本来的鲜艳色彩即可。有时为了增加灵芝子实体表面的新鲜光亮程度,也可用植物油,如核桃油、菜籽油等擦抹,则可使其显得更为光洁鲜亮。你如果感兴趣,可到花市去购置一盆回来作室内陈列,不必考虑养护问题,但必须注意,时间过长后,灵芝子实体上会有蛀虫发生,可每隔1年至2年给予一次杀虫消毒。

【人工灵芝与野生灵芝的鉴别】

  随着野生灵芝资源的过度开采,目前真正的野生灵芝已经越来越稀少,许多菌种还面临灭绝的危机。目前,虽然国内兴起了一波灵芝人工栽的热潮,但由于其先天的缺陷,人工栽培灵芝只是“得其形而失其实”,药用效果远远不能和野生灵芝相媲美。因为大自然有大自然的规律,灵芝作为天然的产物,天然的环境不是人工可以复制的,具体来说:

  1、品种:

  人工栽培的灵芝品种从规模来说,赤芝与紫芝是目前较多的人工品种,其它的品种由于少有研究,如结构复杂、药理作用强烈的平盖灵芝、松针层孔菌等多年生菌种,尚少有人工大规模种植开发,不过随着科技的发达,其它品种的人工种植开发也并非难事!

  2、菌种退化,药效一代不如一代

  一般的农作物都在连耕连作(在农业生产上是忌"连作"的)后,品种就会退化,病毒病易发,再也难以种植发展相同的品种!我国灵芝的故乡,但目前我国灵芝产业中所用的菌种存在着严重的品种退化及质量下降等问题。现在品质较高的灵芝种大多依靠从日本、韩国引进,且数年后同样会退化,这与我国灵芝大国的地位极不匹配。

  野生灵芝通过担孢子来繁殖,灵芝孢子有四种性别:a1、a2、b1、b2,只有a、b两类不同性别的孢子(a1和b2、a2、和b2)交配才能长出子实体,这是大自然忧胜劣汰规律的体现,也保证了忧质灵芝菌种的繁衍。而人工栽培灵芝大多采用无性繁殖,即通过菌丝体的分裂一培植菌种,再将菌丝体分割,再次培育更多的菌捉,其间不需要交配过程。一代代的无性繁殖下去,就像人类近亲结婚一样,必然导致菌种的退化。

  而有的人工灵芝都是以工业的方法来发酵培养菌种的,搞不好易诱发各类疾病!

  3、生长周期短,自然累积程度不够

  灵芝的质量与品质依靠生长期、环境、温度、湿度、品种等多种因素来完成。生度期限越长,有效期成分越高,故有千年灵芝一说。灵芝的有效成分同生长期是按几何数增长的,现在市场上以人工栽培灵芝为主。

  野生赤灵芝实体的生长周期约9—10个月左右,平盖灵芝的生长期更长,原始森林中常有几十年、上百年的灵芝出现。而袋料栽培的人工赤芝采用化肥培养基,到成熟只需要30天,段木栽培也仅仅三个月左右,导致人工灵芝的药物有效成分累及量低,无法达到理想的疗效。

  人工栽培灵芝的生长期很短,加上菌种的病毒感染,同一菌种多次接种,农药的大量使用,基料的变化等,使目前的人工栽培灵芝往往是具有其形而无其质,比如,灵芝抗肿瘤延衰老,得高免疫最重要的成分为有机锗,在栽培灵芝中就不含有,多糖含量也只有野生的1/3左右。药理活性很强的灵芝酸含量很低,各种微量元素差异很大,各种有效成分的活性极低。如我国用板蓝根治疗感冒、肝炎等多种疾病已是家喻户晓,然而近年来不少病人和医护人员反映,服了板蓝根冲剂没什么药效。这一问题已由第二医大学药学院乔传卓教授等揭开迷底,他们经过多处的研究发现,由于多年的栽培,不同产地种子的互换,板蓝根也有近2/3无药理活性,徒有板蓝根之名,而无板蓝根之实;我国灵芝栽培也遇到同样的问题,这将严重影响我国人工灵芝产业的发展。

  4、药理成分

  灵芝的药理成分非常丰富,目前已分离的有数十种之多,主要有灵芝多糖、灵芝酸(三萜类)、腺苷、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锗和微量元素等。人工培植灵芝由于其生长环境可科学控制,有效成分较野生灵芝稳定而且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但有机锗和微量元素往往不易产生甚至欠缺,这是其自有的缺点。为什么有千年灵芝可使人返老还童,起死回生之说呢,关键还是在于其药理成分的积累时效!

  5、污染

  人工栽培最致命的一个缺点,那就是污染,特别是化学污染往往是人类各种疾病的源泉,为什么在工业区中往往致癌或白血病者多呢?无非就是环境的污染,人 工栽培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农药与化学方法来培育菌种,比如栽培过程中要用到农药来控制病菌虫害的控制,说到农药这东西应该大家知道他的作用与害处了吧,蔬菜农药打多了,看上去菜很好,但有些人宁愿买有长虫的菜!在农业上有"自然农耕"之法,绝对的不用化学成分来种植,完全是靠大自然的生物链来解决整个过程,即为天然食品,或是绿色食品!目前也有"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之说,请注意这些概念与纯天然,纯绿色一说是有区别的,后者是允许与限制使用激素或化学物品的,而野生灵芝才是真正天然的,绿色的......你喜欢哪一种,你自己选择了!

  到底野生灵芝好还是人工栽培好?

  其实到底是野生灵芝好,还是人工栽培的好,孰是孰非其实无须我们多作解释的,您个人自己完全可以判断,当然也有不泛专家学者会站出来说,灵芝还是人工的好,只能说这是站长商业的角度上他会有各种理由来充分说明人工的灵芝好的,所谓的什么野生有虫呀,有毒呀什么的理由,试问真要是他自己要在山上采到了这样的宝物,他会舍得把野生灵芝丢弃而弄人工的灵芝吗?如果是你也能采到野生的,你会舍得丢弃吗?物竞天择,大自然的恩赐,乃“可遇而不可求也”!

   三、关于野生灵芝的鉴别:

  几个简单的判别方法,以及一些灵芝供应商的不法作法:

  1、色泽

  野生灵芝经日晒雨淋,吸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色泽上往往要鲜艳很多,一种自然的光泽!

  有一种做法是一些厂商将一些灵芝的灵芝孢子粉经过提取后,再拿来出售,其实这些灵芝的最有效成分之一已经被利用过了,甚至,灵芝销售商,为使其销售的灵芝色泽好看,往往将灵芝放入锅内蒸煮,经蒸煮后的灵芝,表面光亮,色泽鲜明,殊不知,灵芝中的有效成分已流失到水中被倒掉,这样就造成了灵芝的功效大大减少。人工栽培的灵芝本来就很多了,灵芝孢子粉都是一般要一吨灵芝才能提取一斤的灵芝孢子粉,以这样的比例来说,为什么灵芝市场前几年这么发达盛行,人工栽培灵芝的专业户增多就不难理解了,在山东灵芝种植专业村都是以吨为单位来供应的,而根据多年的采野生灵芝经验,一般的山民能一年采个三斤,5斤也算是幸运了,正因为这样,目前灵芝孢子粉的产品能有纯野生灵芝为原料的单位,似乎不是那么的现实,所以你要在市面上买到真正的野生灵芝是很少了!

  令人恶心的做法是有些人会给灵芝表层加上防腐剂,用来保证灵芝长期不坏,一般超市药店你看到的你会貌似看上去像真的一样!不得不感叹科技的发达!

  2、大小

  人工栽培的灵芝是在人工的环境下同期播种,种植的一般大小整齐度一致,形状也规则!野生灵芝有不同的品种,形状规则每个品种各有特点,不过,山上采的灵芝一般都大小不一,不会像人工的那样,一批批的,大小会差不多的

  3、虫眼

  人工栽培的灵芝一般农药控制管理严格的话,几乎不会有虫眼的,野生灵芝由于环境是天然的,是会有野虫的侵害,所以有时子实体下方都会留有不规则虫眼,当然,有些人会以此为借辞,说野生灵芝各种昆虫爬过,会有毒的!不过,发现城里人在菜市场买菜有一个习惯与经验,越是长的整齐的蔬菜,他反而不放心买,倒是长虫眼的菜他会反而乐意买,因为都知道长得好的一般是喷过很多的农药的!野生就是野生的,有虫眼就是有虫眼,如果这也怕,那也怕,可能喝水也会"呛"住,说不定自来水中有大量的致病化学物质呢,怎么办?去打山泉水吧!

   4、味道,气味

  野生灵芝味是苦的,而且很苦,一般来说越是苦的其药效才会显著,所谓良药苦口,所以好笑的是有人说他吃的灵芝不但不苦,还甜!良药苦口嘛!紫芝的苦味稍淡一点,当然,国内确有"甜灵芝"此品种,不过经查此品种是1989年从日本引进,经中国科学院鉴定为赤芝中的一个变种,国内有人工栽培,此种是引进种,因此,国内的野生灵芝品种尚无发现有灵芝是甜的!野生灵芝并无气味,在药店所买的灵芝之所以有气味一般是由于中药材混杂后,串味所至!

  5、价格

  物以稀为贵,野生灵芝的资源目前日渐紧缺,野生灵芝的价格以其大小,年龄,药效,品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价格范围,在有品牌有字号的药店中其价格实乃贵重,由于人工灵芝可以批量化种植,吨级供应,故市场上能几十元或不到一百元就能买到的,实难以保证其药效与真正的野生灵芝,特别是对于经过不法商人提取孢子粉加工后的灵芝流通到市场,几乎就是白菜价了,而实际上此类灵芝药用价值已经很少了!当然,不排除你能在山区老农手中收购到便宜的灵芝,这就要看你有没有这样的运气了!

【灵芝的食用方法】

  食用方法:

  灵芝味虽苦,但苦而香,苦可以加入蜂蜜等调味。根据灵芝的特点,现介绍几种既简便,效果又好的食用方法:

  1、灵芝泡水法:把灵芝剪成碎块,放在茶杯内,用开水冲泡后当茶喝,一般成人一天用量10~15g,可连续冲泡5次以上。

  2、灵芝水煎法:将灵芝剪碎,放入罐内,加水煎煮,一般煎煮3-4次。把所有煎液混和,分次口服。

  3、灵芝泡酒:将灵芝剪碎放入白酒瓶中密封浸泡,三天后,白酒变成棕红色时即可喝,还可加入冰糖或蜂蜜。

  灵芝炖猪蹄:

  取灵芝15克,猪蹄1只,料酒、精盐、味精、葱段、姜片、猪油适量。将猪蹄去毛后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焯一段时间,捞出再洗净,灵芝洗净切片。锅中放入猪油,烧热加葱姜煸香,放入猪蹄、水、料酒、味精、精盐、灵芝、武火烧沸,改用文火炖至猪蹄熟烂,出锅即成。

  灵芝鹌鹑蛋汤:

  鹌鹑蛋12个,灵芝60克,红枣12个,将灵芝洗净, 切成细块;红枣(去核)洗净;鹌鹑蛋煮熟,去壳。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至灵芝出味,加白糖适量,再煲沸即成。具有补血益精、悦色减皱功效。

  灵芝莲心百合瘦肉汤:

  灵芝6克,莲子30克,百合30克,瘦肉200克。安神健脾,清肺燥,止干咳,凡阴虚咳嗽或肺结核患者,可常服。

  灵芝莲子清鸡汤:

  灵芝6克,莲子50克,陈皮一角,鸡一只。QQ804907762购买最好的天然灵芝健脾开胃,补益身体,病后体虚,产后,手术后,脾胃虚弱,血气不足,头晕眼花,可常饮此汤。

  灵芝杞子南枣乳鸽汤:

  灵芝6克,杞子30克,南枣10枚,乳鸽一只,生姜一片。健脾开胃,补益气血,养心安神,益精明目,治精神不振,心跳失眠,头晕眼花。

  根据别人经验,煲灵芝的配搭首选是鸡。鸡汤的味道较浓,可以盖住灵芝本身的涩味。我还听人说,灵芝要顺纹切,否则会伤灵芝的灵气。

  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1、灵芝水煎法:

  将灵芝切碎(灵芝切片),加入罐内,加水,象煎中药一样地熬水服,一般煎服3-4次;也可以连续水煎3次,装入温水瓶慢慢喝,每天喝多少都无限制,有利于治疗甲亢、失眠、便糖、腹泻等症;

  2、灵芝泡酒:

  将灵芝剪碎(灵芝切片)放入白酒瓶中密封浸泡,三天后,白酒变成红棕色时即可喝,还可加入一定的冰糖或蜂糖,适于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咳嗽气喘、老年性支气管炎等症;

  3、灵芝炖肉

  无论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都可以加入灵芝炖,按各自的饮食习惯加入调料喝汤吃肉,有益于肝硬化;

  4、灵芝银耳羹:

  灵芝9克,银耳6克,冰糖15克,用小火炖2-3小时,至银耳成稠汁,取出灵芝残渣,分3次服用,治咳嗽,心神不安,失眠梦多、怔忡、健忘等症;

  5、灵芝黑白木耳汤:

  灵芝6克,黑木耳(云耳)6克,白木耳(银耳)6克,蜜枣6枚,瘦猪肉200克。滋补肺、胃,活血润燥,强心补脑,防癌抗癌,降血压血脂,预防冠心病。

【各家论述】

  1.《别录》:“赤芝生霍山。”“紫芝生高夏山谷。六芝皆无毒。六月、八月采。”

  2.《新修本草》:“五芝,《经》云:皆以五色生于五岳。诸方所献,白芝未必华山,黑芝又非常岳,且芝多黄白,稀有黑青者。然紫芝最多,非五芝类。但芝自难得,纵获一二,岂得终久服耶?”

  3.《纲目》:“《神农经》云: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为圣王休祥。《瑞应图》云:芝草常以六月生,春青夏紫,秋白冬黑。葛洪《孢朴子》云:芝有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凡数百种也。石芝石象,生于海隅石山岛屿之涯。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大者十余斤,小者三四斤。凡求芝草,入名山,必以三月、九月,乃山开出神药之月……时珍尝疑:芝乃腐朽余气所生,正如人生瘤赘,而古今皆以为瑞草,又云服食可仙,诚为迂谬。近读成式之言,始知先得我所欲言,其揆一也。又方士以木积湿处,用药傅之,即生五色芝。嘉靖中王金尝生以献世宗。此昔人所未言者,不可不知。”

【灵芝真正的概念】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

  灵芝在我们的概念中有两个概念的:

  1,从广义的理解来说,它是指整个灵芝科的所有种类的!全世界有200多个灵芝种类被描述与记载,国内有100多个品种!而古代的按6色来区分灵芝是古代没有现代微观生物技术而从形态上的认识的,目前科学的灵芝分类主要是以灵芝的担孢子细胞结构图来严格区分灵芝种类的

  2,从窄义的理解来说,因为灵芝科中的一个品种是赤芝,是常见的代表品种,被人们称习惯了叫灵芝,是实际上它的学名,只是为给人们在称法上的习惯,保留了灵芝的通用说法:赤芝=灵芝的!   所有的关于灵芝的描述,医学数据库,书籍,论文,包括较多的医学工作者也者沿用了这个称法的!所以,绝大部分的医学论述关于灵芝的作用,都是以赤芝为研究了解对像,以它为基础的!

  【灵芝与芝的区别】

  现代人把所有的芝菌都称之为灵芝,这与古人所指的灵芝是根本不同的,自然界的芝菌品种繁多,绝大多数的品种从目前来说都没有经济价值,也不可食用。古人所定义的灵芝,是指既可食用,又有极高的医药疗效的芝菌。从形态上,灵芝也有着它独特的形状。(见下图)灵芝的茎部形状带有行走类动物肢体骨肉关节的形态特征,呈不规矩形体,有着植物的质地,灵芝的叶片形状有如动物心肾的形状,且在一支茎端能长出二片以上的叶片。成熟的灵芝明显有着雌雄两性之分,形成的叶片有所不同状态和数量。普通的芝类在一枝茎上只能生长出一个叶片,有些芝类是无茎的,这些芝类很常见,并不是古人所指的灵芝。

  灵芝——这是中国对这个菌类独有的名称,以别于其它的芝菌。现代科学已证明芝菌是由动物与植物的基因结合而产生的一个物种,但对于灵芝是由何种动物和植物所组成自今尚没定论,这是由于缺乏灵芝的实物可作研究。人类在1975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生物学会上才把真菌定性为属于植物、动物相并列的新界别——真菌界。而早在远古年代,灵芝就已经是非常稀罕的东西,古人才奉之为仙物。【本草纲目】记述灵芝产生的三大条件:灵芝是某种珍稀高山动物的尸体附着在千年栎树的朽木之上的芝菌,须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阴湿环境气候下才能生长,这三大条件决定了灵芝非天工做巧所能也。近代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使得大量的动植物和原始森林的灭绝,产生灵芝的自然环境条件就非常少有,灵芝的生长又非常的缓慢,加之人类几千年来的采摘,灵芝早已几近灭绝。

  这组发现于庐山三叠泉景区的紫灵芝,是唯一拍摄到的灵芝实体照片,完整展现了灵芝生长过程的不同形状,同时也印证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灵芝的叙述。

  【灵芝食谱】

  灵芝茶:灵芝切片10克,水冲泡或煎煮代茶饮,可用于治疗甲亢、失眠、便糖、腹泻等症。

  灵芝白酒:灵芝30克,切碎置瓶中,加白酒500毫升,封口浸泡7日,日服2次,每次10~20毫升,适于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咳嗽气喘、老年性支气管炎等症。

  灵芝黄酒:灵芝片40克,加500毫升黄酒浸10天后日服2次,每次30毫升,治积年胃病。

  灵芝莲心百合瘦肉汤:灵芝6克,莲子30克,百合30克,瘦肉200克。安神健脾,清肺燥,止干咳,凡阴虚咳嗽或肺结核患者,可常服

  灵芝人参酒:灵芝片50克,人参20克,冰糖500克,装入纱布袋置酒坛中,加1500亳升白酒,密封浸10天后,日饮2次,每次15~20毫升,治肺痨久咳、痰多、肺虚气喘、消化不良等症。

  灵芝三果益发汤:灵芝6克,石榴2个,椰子肉一个,龙眼肉10克,冰糖8克。滋养补血,乌黑头发,治脱发,早生白发,能生津解渴.

  灵芝蜜茶:灵芝15一20克,大枣60克,水煎后加蜂蜜4克,久服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抑制癌细胞生长。

  灵芝银耳羹:灵芝9克,银耳6克,冰糖15克,用小火炖2一3小时,至银耳成稠汁,取出灵芝残渣,分3次服用,治 咳嗽,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怔忡、健忘等症。

  灵芝麦片粥:灵芝10克,粉碎,小麦片50克,同煮粥,加白糖1匙,治神经衰弱、夜不安眠症。

  灵芝蹄筋汤:灵芝15克,黄芪18克,猪(牛)蹄筋100克,共煮食用,治白血球减少症。

  灵芝红枣茶:灵芝4一6克,红枣9枚。改良贫弱体质,提高免疫力,安神养心,更有助美容,可常服。

  灵芝猪心:灵芝15克,猪心500克,共煮食用,治心悸怔忡,烦燥易惊、失眠等症。

  灵芝三七饮:灵芝30克,三七粉4克,炖服,早晚各服一次,治冠心病和心绞痛。

  灵芝猪肉汤:灵芝9克,黄芪18克,当归16克,瘦猪肉100克,共煮,去药渣食肉,每日1次,连服10一15天,治肝硬化。

  灵芝黄芪汤:灵芝15克,黄芪20克,黄精15克,鸡血藤15克,炖服,治白细胞减少症。

  灵芝河蚌羹:灵芝20克、河蚌肉250克,冰糖60克,炖服,每2一3天服一次.治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白细胞减少症、冠心病、高血脂症、心律失常、神经衰弱,早期肝硬化等症。

  灵芝米酒:灵芝30一50克,浸于0.5公斤米酒中,一周后服用,每次一匙,日服2次.治硬皮症。

  灵芝黄豆粉:灵芝30克,黄豆90克,焙干炒熟磨粉,日服3次,每次9一15克,开水冲服,治冠心病。

  灵芝山药汤:灵芝15克,山药30克,煮汤共食,治糖尿病。灵芝米酒:灵芝30一50克,浸于0.5公斤米酒中,一周后服用,每次一匙,日服2次.治硬皮症。

  灵芝黑白木耳汤:灵芝6克,黑木耳(云耳)6克,白木耳(银耳)6克,蜜枣6枚,瘦猪肉200克。滋补肺、胃,活血润燥,强心补脑,可防癌抗癌,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冠心病。

  灵芝枸杞子牛肉汤:灵芝6克,枸杞子20克,牛肉150克,葱,蒜,油,盐各适量。补益肝肾,健脾养胃,补血,补中益气。

  灵芝金菇芽菜肉片汤:灵芝6克,金菇100克,大豆芽菜150克,生姜两片,瘦肉200克。健脾开胃,去湿除烦,降胆固醇,去水肿利尿灵芝莲子清鸡汤:灵芝6克,莲子50克,陈皮一角,鸡一只。健脾开胃,补益身体,病后体虚,产后,手术后,脾胃虚弱,血气不足,头晕眼花,可常饮此汤。

  灵芝粉葛猪肠汤:灵芝6克,新鲜粉葛300一350克,猪肠150一200克,赤小豆60克(用小布袋装)。降血压,治冠心病,去湿和胃,治烦燥口渴,肩背疼痈,皮肤湿毒,水肿骨火。

  灵芝寿星燕窝汤:燕窝1.5克,灵芝1.5克,红参0.5克,大参3克,冰糖25克,炖服,治肺虚盗汗、遗精、咳嗽、疲乏无力等症。

  灵芝杞子南枣乳鸽汤:灵芝6克,杞子30克,南枣10枚,乳鸽一只,生姜一片。健脾开胃,补益气血,养心安神,益精明目,治精神不振,心跳失眠,头晕眼花

食疗价值

  多孔菌科真菌灵芝(赤芝)或紫芝的子实体。全国均有分布,现多为人工培养。采得后除去附着物,晒干。切片、粉碎或研末用。

  [性能]味甘、微苦,性平。能补气养血,养心安神,止咳平咳。

  [参考]灵芝含多糖、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多肽类、麦角甾醇、甘露醇、生物碱、香豆精、甾体皂甙、腺嘌呤、多种酶、多种微量元素。

  有抗衰老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镇静作用;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有强心作用,能增加心肌血流量,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股耗氧量,增强耐缺氧能力;能降低血脂,调节血压,保护肝脏,升高白细胞;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用途]用于体虚乏力,饮食减少,头昏;心脾两虚,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肺气虚,喘咳短气;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冠心病;白细胞减少症;慢性病毒性肝炎。

  [用法]一日5~15g。泡茶,浸酒,制成糖浆等。

  [附方]

  1,灵芝蒸鸡:灵芝30g,仔鸡1只。鸡宰杀后除去毛和肠杂,淖去血水,鸡腹剖开,向上放于盆中;将灵芝及生姜、胡椒、盐、酒放入鸡腹,并加适量的水,蒸至鸡烂熟。饮汤食鸡。

  源于《家庭药膳》。本方以灵芝、鸡共奏补气益脾之功。用于脾虚气弱,饮食减少,消瘦乏力。

  2,灵芝大枣酒:灵芝50g,大枣100g。用白酒500g浸渍。每次饮1~2小杯。亦可用本方同粳米煮粥食。

  本方以灵芝补气益血、养心安神,以大枣增强灵芝的功能。用于心脾两虚,心悸失眠。亦用于老人气血不足,体倦乏力,心悸短气。

  3,灵芝黄芪茶:灵芝、黄芪各等分。研为细末。每次10g。沸水浸泡饮。

  本方以二者补气益脾,升白细胞,并以灵芝降血脂。用于气虚白细胞减少或血脂偏高证者。

  4.灵芝银叶胶囊:是依据药食同源原则,采用百年传世食疗神品组合灵芝(中华九大仙草之一,民间传说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冬虫夏草(素有’黄金草’‘神仙草’‘天下第一草’之美誉,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大宝)、银杏叶、全虫等奇花异珍精制而成。调气血之虚,去痰瘀之实,虚实同治,去瘀降压,降脂降粘。

 

苦菜

 

 

  

  苦菜随地域的差异,所指植物不同。一般是指菊科(Compositae)、苦苣菜属(Sonchus)一类植物。该属据资料记载有九种,分别是:

  1、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inn.

  2、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inn.

  3、花叶滇苦菜:Sonchus asper (Linn.) Hill.

  4、短裂苦苣菜:Sonchus uliginosus M. B.

  5、长裂苦苣菜:Sonchus brachyotus DC.

  6、南苦荬菜:Sonchus lingianus shih

  7、全叶苦苣菜:Sonchus transcaspicus Nevski

  8、续断菊:Sonchus asper (L.)Hill.

  9、沼生苦苣菜:Sonchus palustris Linn.

  山西把第五种“长裂苦苣菜:(Sonchus brachyotus DC.)”当作野菜普遍食用,称作苦菜或甜苣菜。另外山西北部把菊科乳苣属植物乳苣(Mulgedium tataricum (Linn.) DC.)也当苦菜食用,称作苦苣菜。

  【药 材 名】苦菜

  【拉 丁 名】Sonchus oleraceus L.

  【别名】荼,芑,荼草,选,游冬,野苦马,青菜,紫苦菜,堇菜,苦苣,苦荬,天香菜,老鸦苦荬,滇苦菜,苦马菜

  【名称考证】苦菜 (《本经》) ,荼、芑(《诗经》)、荼草、选(《本经》)、游冬(《别录》)、野苦马(《普济方》)、青菜、紫苦菜(《滇南本草》)、堇菜(《品汇精要》)、苦苣、苦荬、天香菜(《纲目》)、老鸦苦荬(《医林纂要》)、滇苦菜、苦马菜(《植物名实图考》)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

  【药用部位】菊科苦苣菜的全草。

  【性味归经】苦,寒。①《本经》:“味苦,寒。”②《别录》:“无毒。”入心、脾、胃、大肠经;①《本草经疏》:“入心、脾、胃三经。”②《本草求真》:“入心、胃、大肠。”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明目,和胃,止咳。治痢疾,黄疸,血淋,痔瘘,疔肿,蛇咬伤,咳嗽,支气管炎,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打汁或研末。外用:捣汁涂或煎水熏洗。

  【用药忌宜】①《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忌之。”②《随息居饮食谱》:“不可共蜜食。”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药材鉴定】有些学者,对《本经》苦菜的学名,拟定为Sonchusarvensis L.,参见“牛舌头” 条。

  【古籍考证】出自《名医别录》①《别录》:“苦菜,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阴干。”②陶弘景:“《桐君录》云,苦菜三月生,扶疏,六月花从叶出,茎直花黄,八月实黑,实落根复生,冬不枯。今茗极似此。”③《唐本草》:“茗乃木类,殊非菜流,茗春采为苦荼。按《尔雅·释草》云,荼,苦菜。《释木》云,槚,苦荼。二物全别,不得比例。又《颜氏家训》按《易通卦验·玄图》曰,苦菜生于寒秋,经冬历春,得夏乃成,一名游冬,叶似苦苣而细,断之而有白汁,花黄似菊。此则与桐君略同,今所在有之也。”④《纲目》:“苦菜,即苦荬也。家栽者呼为苦苣,实一物也。春初生苗,有赤茎、白茎二种,其茎中空而肥,折之有白汁出。叶似花萝卜菜叶,而色绿带碧,上叶抱茎,梢叶似鹤嘴,每叶分叉,撺挺如穿叶状。开黄花,如初绽野菊。一花结子一丛,如茼蒿子及鹤虱子,花罢则收敛。子上有白毛茸茸,随风飘扬,落处即生。”

  【化学成分】全草(产于澳大利亚者)含抗肿瘤成分,在小鼠大腿肌肉接种肉瘤-37后第6天,皮下注射苦菜的酸性提取物,6~8小时后杀死小鼠,肉眼及显微镜观察,均可见到肉瘤受到明显的伤害(出血、坏死等)。

  【相关选方】①治肝硬化:苦莱、酢浆草各一两。同猪肉炖服。(江西) ②治朴蛇瘴:野苦马汁、灯心(浸水良久捻其末)。和朋之。(《普济方》) ③治慢性气管炎:苦菜一斤,大枣二十个。苦菜煎烂,取煎液煮大枣,待枣皮展开后取出,余液熬成膏。早晚各服药膏一匙,大枣一枚。(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④治小儿疳积:苦菜一两,同猪肝炖服。(江西) ⑤治对口恶疮:野苦荬擂汁一钟,入姜汁一匙,酒和服以渣敷。(《唐瑶经验方》) ⑥治壶蜂叮螫:苦菜汁涂之。(《摘元方》) ⑦治妇人乳结红肿疼痛:紫苦菜捣汁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原生形态】苦苣菜,菊科。一年至二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中空,具乳汁;基部无毛,顶端及中上部或具有稀疏的腺毛。叶互生;长椭圆状广披针形,长15~28厘米,宽3~6厘米,羽裂或提琴状羽裂,边缘具不整齐的刺状尖齿;基部叶有短柄,茎上叶无柄、呈耳廓状抱茎。头状花序数枚,顶生,直径约2厘米。总苞圆筒状,长12~15毫米,基部具有脱落性的绢状毛,内层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尖锐,具疏生的长毛;花全部为舌状,黄色;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细长,柱头2深裂。瘦果倒卵状椭圆形,扁平,每面除有3条明显的纵纹外,并有粗糙的横纹,成熟后红褐色。冠毛白色,细软。花期4~6月。生长于路边及田野间。【参考出处】《名医别录》,《唐本草》,《纲目》

  【相关药材】山苦菜 苦菜花子 苦菜根

  【关 键 词】清热凉血 解毒 明目 和胃 止咳 痢疾 黄疸血淋 痔瘘 疔肿 蛇咬伤 咳嗽 支气管炎 疳积

败酱(苦菜)

  败酱一名苦菜,浙江地方名四季菜,东北称野芹。属败酱科植物。有黄花、白花两种。根作败酱气。李时珍说:"南人采嫩者,曝蒸作菜食"。黄花者味较苦,均入药,功效相似。

  性味寒、苦、平,无毒。

  成分黄花败酱含挥发油,三菇皂甙、糖类。白花败酱根及根状茎含皂甙,败酱甙,毛罗尼甙及番木鳖甙。

  药理据试验,黄花败酱有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作用。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据浙江民间经验称:黄花败酱功效不及白花败酱)。

  [阑尾炎,妇女盆腔炎,多发性脓肿]败酱全草6一24克,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2克,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

  [肾盂肾炎]败酱、车前草各30克,水煎去渣,代茶多量饮服。

  [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败酱30克,佛手9克,水煎服,据称一个疗程(7天)后,食欲增进,黄疸消退,肝肿大消失。(浙江吴与赤脚医生介绍)。

  【别名】败酱草[东北]、苦叶苗、活血草、苦丁菜、苦麻菜、小苦苣、黄鼠草

  【来源】菊科野苦荬属植物山苦荬Ixerischinensis(Thunb.)Nakai,以全草入药。春夏秋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破瘀活血,排脓。用于阑尾炎,腹腔脓肿,肠炎,痢疾,急、慢性盆腔炎,肺热咳嗽,肺结核,吐血,衄血;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疖肿痛,黄水疮,阴囊湿疹。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干品研粉,香油调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菜的大棚栽培

  苦菜又叫基荬菜,是人们喜食的一种多年生野生蔬菜,它不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有清热解毒等医疗作用。苦菜适应性很强,在田间、路旁均能生长。若塑料大棚人工栽培,比露地早上市40--50天,亩产可达1000公斤以上。其栽培技术如下:

  1、播种时间大棚栽培苦菜的播种适应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过晚苗小,抗寒、抗旱能力低,产量下降。由于苦菜种子没有休眠期,采种当年即可播种生产。首次种植可以采野生苦菜种子。

  2、播种方法为利于苦菜的生长,要选择疏松肥沃的地块播种,播前深翻细耕,结合整地每亩地施有机肥3000公斤,然后按扣棚面积做畦,一般畦宽1米,畦面开8厘米深小沟7条,沟距12厘米。浇透底水,水渗后将种子播于沟内,用细土将沟覆平。畦面加盖塑料薄膜保温,并在膜上加盖草苫,以防日晒高温影响发芽。一般每平方来播种量为3克

  3、田间管理播种后7--8天即可出苗,刚出土的幼苗根系细弱,要通过喷水保持土壤湿润,以防干旱苗枯浇水2--3天后及时松土,既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又能促进根系生长。杂草是影响幼苗正常生长的主要因素,所以要随时拔除。立秋后,天气凉爽,苦菜生长比较旺盛,为促其根系粗壮,积累更多养分,需结合灌水追一次稀大粪,每亩1000公斤

  4、第二年管理

  扣棚:为使苦菜及早上市,又不致遭受冻害,一般要在3月上、中旬和上棚膜。土壤化冻后,搂去地面的枯叶杂草。当地下5厘米土壤达到4--5摄氏度时,苦菜便开始发新芽返青。

  肥水:如果冬季积雪少,土壤墒情不好,要在返青后3--5天灌一次水,以能湿透15厘米土层为准,水量过大会降低地温,影响生长,以后根据土壤情况,到收获前灌1--2次水即可满足需要。苦菜以食叶为主,需氮较多。为了获得高产,需在2--3叶期进行一次叶面追肥,喷施0.5%的尿素溶液。

  湿度:苦菜喜欢冷凉的气候条件,棚内温度过高不利于生长,所以当棚温达到25摄氏度时要及时通风降温,保证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当叶生长到4厘米以上时,便可收获上市

  《尔雅·释草第十三》,"荼,苦菜"。苦菜为田野自生之多年生草本,菊科。《诗经·国风·邶国之谷风》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经·国风豳国之七月》有"采荼樗薪",《诗经·大雅·绵》有"堇荼如饴",一般都认为上述诗中之"荼"是指苦菜。三国吴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鱼疏》记苦菜的特征是:生长在山田或沼泽中,经霜之后味甜而脆。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七"苦菜"条记:初春时生苗,茎中空,折断时会流出白汁,开黄花和野菊相似,其种子附生白毛,能随风飘扬。苦菜是荼的本义,其味苦,经霜后味转甜,故有"其甘如荠"、"堇茶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