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旗教授: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阶段性培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02:49
摘要:根据目前中考英语命题的趋势和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一个学生若想学好英语那么必须先过阅读关。针对这一现状我觉得在平时的教学中既要教授学生一定的解题技巧也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一、阅读目的
一般来说,阅读目的不外乎分为这么几种:要么是为了了解文章的大意,或者掌握具体细节,要么是寻找某些问题的答案,或者是为了学习语言。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你必须采取相应的阅读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阅读。
如果你是为了了解文章的大意,那么首先研究一下文章标题,看看是否可以从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如果文章中还含有小标题的话,可以把它们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考虑。接着,你可以采用类似浏览的略读策略(skim),从主要部分(如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及每一段的首句和末句等)寻找关键内容,从而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大意。
为了及时把握文章细节,你可以运用寻读策略(scan) 。所谓“寻读”, 就是要求你在阅读的时候,不过分强调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只要按照文章顺序,跳跃式地寻找有关的具体内容加以阅读理解即可。换句话说,就是只阅读你认为重要的细节部分,其他可以略过不读。
如果是为了寻找某些问题的答案,可以运用主题句(topic sentence) 定位策略。按照英语的习惯,通常一段话的首句即为这一段的主题句(当然,有时候主题句也可能是该段落的末句)。针对问题,找到相关的主题句,再对这一段加以仔细阅读、理解,以求找到问题的答案。
如果想要借助阅读来学习语言,由于这类阅读的目的超越了阅读的本质,一般可以运用“精读” 学习时采用的单词和语法学习策略,留到以后再具体说明。
由此可见,正确的策略对于英语阅读的重要性。从现在起,你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多做些相关训练,来培养自己采取正确阅读策略的能力。
二、就具体的中考阅读短文而言,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先读问题,弄清考查要点,以便能带着问题看文章,这样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快速浏览全文,掌握全貌,注意发现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如果时间紧,至少要扫视一下起首段和尾段。再把标题和文章内容结合起来想一想,这样全文大意便清楚了。此时,不要忙于答题。
(三)、细读原文,捕捉相关信息词,掌握短文细节内容。这是解题的关键,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抓住四个"W"和一个"H",就是边读边用铅笔做些标记,把What (事件),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How(经过)划出来。抓住了四个“W”和一个“H”,就抓住了文章的全貌,一些直接性的问题便可解决。
2.抓住连接词及起关键作用的副词、代词、介词、插入语等。因为这些词具有因果,让步,递进,转折,指代,列举及承上启下等各种连接上下文的特殊功能。这对考生分清文章层次,辨明各种关系,了解人物心理,推断作者意图,进行逻辑推理等手段来分析难点,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 注意领会文章的寓意。
4.根据题意,初选答案。这一步须仔细审题,领会测试要求,确定解题方法。对那些明显的,有把握的题可以断然确定,不必把其余三个答案再作推敲而浪费时间:有些略难的题,应再查阅短文(不是重读一遍),迅速找出依据,予以排除。常用的解题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 直接解题法。即从原文中直接找出答案。
② 归纳解题法。对于不能从原文中直接找出答案的可在把握全文中心和线索的前题下进行概括、归纳得出正确答案。。
③ 综合推理法。读者需统观全文,认真分析,综合推理及至计算,最后归纳出正确答案。
题干中有“suggest, conclude, conclusion, probably, reason, because, according to“等字眼时,属于推断概括型,考查内容着眼于全篇,考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④ 捕捉关键词。在阅读时应该注意与问题相关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或同位词等信息词来得出正确答案。
⑤ 转换解题法。即原文这么说,而在问题和所给选项中则用另外的词去转换一种说法,但仍表示同一含义。
⑥ 排除法。根据语言,句法结构,信息词和常识,在没有把握的选项中用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
(四)、重读原文,仔细斟酌核对答案。在解完最后一道题后,如果时间允许,再将原文读一遍;用全文的主题思想统率各思考题,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目的在于对所做答案进一步审查,推出未解答的题,以便减少失误。
三、文化背景差异
影响阅读理解活动的因素是多而复杂的,其中既包括阅读材料作者本身的文化背景和差异,也包括阅读者本人的文化背景和差异。所以要达到理想的阅读理解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更应该充分注意到文化差异对阅读的影响——即文化背景差异、文化语用差异和阅读教学中如何注重文化差异。
1 文化背景差异与阅读理解
汉英两个民族在各自文化熏陶下衍生出各自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推理模式,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这种差异会导致他们在语言交流和使用中产生不同的联想,带来交流中的障碍和误解甚至冲突。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定的背景知识。
它既包括语言、文化、习俗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也包括已形成的神经反应模式。图式是认知的基础,读者可以借助记忆中激活的知识结构来填补文章中未表达出来的细节内容,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阅读者在进行阅读时用这些背景知识来预测和解读文章内容和信息,并与大脑中预存的相关背景进行对比和修正,从而在结合文章内容和信息形成新的背景知识储存在大脑中。对体裁、修辞或文章组织结构等背景知识的缺乏将会导致阅读者理解上的障碍,对形式背景知识的娴熟运用是成功阅读的重要因素。
2 文化语用差异与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过程并不象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是一个被动的、简单的语言信息输入和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积极的、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信息解码心理行为过程。Anderson 和Lynch都认为读者之所以能够有效地获取信息是因为他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不仅利用必要的词汇、语法、句法、语义、篇章等语言方面的知识对所阅读的信息进行辨认、理解和吸收,还调动了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背景知识结构,使之同所接收到的信息相互作用,产生共鸣,以达到理解的目的。
在其间影响阅读编码和解码的依据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背景知识:一是语言本身的内部结构规律,即合语法性背景知识,这种背景知识涉及文字、词汇、句法、语法和语义等知识的复杂相互作用过程,任何单一的语言知识不能促成对阅读材料的真正理解;二是社会交际的原则,即语用背景知识,语言规则确立语言符号的字面意义,而语用原则则明确解释语言符号在交际中的实际意义。
3 阅读教学应注重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的最终目的是使交际双方使用地道的语言,并能结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规约准确得体地使用言语表达和理解对方,成功地进行交际。但由于民族文化差异,交流双方会不知不觉地将母语文化的模式套用到所学的目的语文化上,产生文化负迁移。所以要想准确得体地理解文章,必须注重注重文化差异的影响,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注重加强宏观文化熏陶,建立目的语文化认知图式。要想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单靠教学中随文解释地作些文化方面的解释显然是不能彻底凑效的。
因此,成功的阅读教学应充分考虑到背景知识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通过训练学生阅读大量的有关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历史背景、行为规范、思维模式、风土人情、价值取向、语用迁移、新鲜话题、时事焦点等,鼓励学生阅读近期英文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国内外英文广播、电视,从影视音像材料中听到、学到目的语国家的地道语言和纯正的语音语调,看到语言交际场景以及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同时应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的阅读心理过程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强化他们的策略意识,扩大他们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语篇知识,启动他们的情感功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促进他们阅读效率的提高,成为积极的、自主的、有创造性的成功的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