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列车司机怎么考:各种鼻烟壶内画图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6 23:59:18
  各种鼻烟壶内画图集       內畫藝術欣賞    内画,是我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内画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大,不久前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冀派内画的发源地——河北衡水,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之乡”。  




















































     鼻烟壶欣赏             

民间精品鼻烟壶鉴赏

 

       中国民间艺术中,有一种被誉为“集中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鼻烟壶。鼻烟壶是专门用于盛放鼻烟的小口大肚、便于随身携带的器物。早在燃吸型香烟流以前,人们大多吸鼻烟,它是一种由晾晒烟经过发酵粉碎后再调以中药和天然香精炮制而成的粉状烟末。使用时以手指沾少许鼻烟吸入鼻中,能起到醒脑提神、通窍避疫的作用。鼻烟自明万历年间由欧洲传入中国后先在宫廷王府中得到应用,到了清代已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早期欧洲用装饰精美的金属小盒盛装鼻烟,由于在使用时鼻烟极易撒出并且香味极易散失,我国烟民便用装药的小药瓶取而代之。及至雍正、乾隆时期,由于达官显贵们争奇斗胜、夸豪显富,各种精美绝伦的鼻烟壶便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人们显示身份和馈赠亲友的时髦物品。鼻烟壶的材质多种多样,有金属、料器、陶瓷、玉器、水晶、奇石、漆、竹、木、牙、角、皮、骨、贝……十余种。只要能成型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制作鼻烟壶。在制作工艺上有书画、雕刻、精铸、镶嵌、焊接、烧结、锻造、点蓝、珐琅、粘合、模压等各种技术都有所表现。连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也被用来制作精美的鼻烟壶袋,可谓蔚为大观、丰富多彩。小小的鼻烟壶反映出中国艺人的聪明才智和文化底蕴。鼻烟壶的造型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折方、揹壶、圆鼓、葫芦、鱼篓、火锅、秤砣、折扇、梅瓶、素罐、各种仿生的人形、动物形以及因材而宜的随形应有尽有,不一而足。多为根据实际需要手可盈握、小巧精致的形体。也有讲究的人家专门订制体形较大的“库壶”用来贮藏鼻烟。鼻烟壶尽管形体小巧,但工艺精度却往往胜过大件器物一筹,故此令人爱不释手、百玩不厌。值得一提的是,自乾隆时期内画鼻烟壶的出现,由于它是由独特的鼻烟壶造型艺术和中国的书画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加之高难度的内画技法,所以它一出现立即受到人们的青睐,被视为“中国一绝、鬼斧神工”的艺术。清末时期还涌现出周乐元、马少宣、丁二仲、叶仲三等一批卓有成就的内画艺术家。新中国成立后又形成京、鲁、冀、粤四大内画流派,各自以不同的技法和风格成为鼻烟壶史上的一个亮点。鼻烟壶随着鼻烟被香烟所取代而逐渐失去使用价值。但它那绚丽多姿、精美绝伦的艺术形式却受到人们的钟爱。前些年在收藏界还难登大雅之堂的鼻烟壶,现在已成为收藏家们的新宠,世界各大拍卖行还不断举行鼻烟壶专场拍卖活动。一九六八年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成立后,每年都在世界各大城市轮换召开年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千名会员通过学会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对博大精深的鼻烟壶艺术进行切磋交流。不少收藏家也把鼻烟壶作为收藏东方艺术的入门起点。

 

玉石类鼻烟壶

 

 

青玉鼻烟壶

 

       玉烟壶一般泛指是用高硬度的天然宝石做成的烟壶,按其质地色泽不同可分为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皮子玉等;按其开凿可分为水玉、山玉两种。制作鼻烟壶多取水玉,小巧洁白,温润可爱,色泽中以青玉、白玉最为常见,而黄玉、墨玉最为难得。清代流行白玉质鼻烟壶,制作时根据玉质本身的色泽纹理精雕细琢,尤其是乾隆时期的苏作制品选材考究,技法精绝,可称为鼻烟壶兴盛时期代表作。

 

玛瑙巧作鼻烟壶

 

白玉鼻烟壶

 

 

宜兴紫砂鼻烟壶

 

 

紫砂加彩鼻烟壶

 

 

陶烟壶以古朴典雅为人珍爱,因主产于江苏省宜兴县,故俗称宜兴烟壶,其中有土黄、赫红等。暗紫色者称紫砂,是陶烟壶中较珍贵的品种。在装饰上有刻花、模印和施加釉彩几种工艺制作。因陶器有透气的特性,故有储物久置不会霉坏的说法。

石料类鼻烟壶

青金石鼻烟壶

 

 

梅花石鼻烟壶

 

 

松石鼻烟壶

 

 

料类鼻烟壶

仿珊瑚料刻花鼻烟壶

 

 

料胎珐琅彩鼻烟壶

 

 

套料鼻烟壶

 

料器是一种熔点较低且可塑性较强的玻璃,在烟壶种族中是最丰富多彩的一个品种。有单色料烟壶:红、黄、蓝、白、黑等多种颜色和模仿各种玉石颜色的仿制料烟壶。复色料烟壶由两种或多种颜色料混合配制而成,有斑料、搅料、藕粉料等。套料烟壶工艺复杂,姿态万千,是一种中西工艺相融合的艺术。套色越多,工艺就越复杂。

 

瓷类鼻烟壶

瓷雕鼻烟壶

 

 

钧窑鼻烟壶

 

 

 

青花加紫鼻烟壶

瓷烟壶也是烟壶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几乎所有的大件瓷器表现手法都用在小巧玲珑的鼻烟壶上,而且在精彩细微方面更胜于大件瓷器。从品种上有素色釉、青花、粉彩、钧窑、哥窑、青花加紫、模印、贴花、仿生等。

动物材质鼻烟壶

沙鱼皮鼻烟壶

 

 

玳瑁鼻烟壶

 

 

 

象牙鼻烟壶

动物类烟壶品种丰富、蔚为大观,象牙、虬角、玳瑁、兽角、兽骨、兽皮、鲨鱼皮、鹤顶红等都可以作为鼻烟壶的选材,但是随着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不断提高,一些取自珍稀动物身上材质制作的烟壶更弥足珍贵。

植物材质鼻烟壶

椰壳鼻烟壶

 

 

漆嵌螺钿鼻烟壶

 

 

松塔鼻烟壶

 

植物类烟壶千奇百怪,从选材上:木刻、根雕、竹木、果核、葫芦、松塔、漆器等应有尽有。此类烟壶贵在自然天成。

金属材质鼻烟壶

黄铜鼻烟壶

 

 

白铜四联鼻烟壶

 

 

银鼻烟壶

 

金属烟壶从用材上分有金、银、铜、铁、锡等各种金属,从制作上有花丝、镶嵌、雕镂、刻划、精铸、焊接、画珐琅(洋瓷)、掐丝珐琅(景泰蓝)、银蓝等多种工艺。乾隆时期的金属胎画珐琅烟壶绘画精细,用料考究,十分珍贵。此外,沙点锡烟壶更是稀有之物。

内画类鼻烟壶

“八破图” 马少宣(一八六七—一九三九)

 

 

“婴戏图” 叶仲三(一八六九—一九四五)

 

 


 

“唐太宗” 王习三(一九三八—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冀派内画壶创始人)

内画必需用透明材质的烟壶,经过磨砂处理后,再用特制的勾笔蘸上墨色伸到内壁进行书画。内画源于外画,却难于外画:一、内画所用的烟壶口径细如筷子,作画时必须凝神静气靠手指执勾笔精心作画,差之分毫,失之千里;二、内画是正面观看反面作画,作者必须先练习反向思维和技法,方可创作;三、为了提高墨色在壶壁的附着力,先要把烟壶内壁做磨砂处理,细如针尖的勾笔因磨砂的影响根本看不见笔尖,故有“鬼斧神功”之美誉。

 

 

   

神秘艺术品鼻烟壶

     相传鼻烟是1581年被意大利人利玛窦带进中国的。吸闻鼻烟很适用于游牧、渔猎等野外流动的生活,闻鼻烟可起到轻度的麻醉作用,以缓解神经紧张的压力,使疲劳的身躯得到暂时的休息和松弛。蒙古族属于游牧民族,所以属于蒙古族传统的民族工艺――金属工艺制成的鼻烟壶现今存世较多。

  康熙、乾隆年间闻鼻烟风行一时,从最高贵的帝王到最底层的贫民,“无论贫富贵*无不好之,有类于饮食睡眠,不可一日缺其事。几视为第二生命,可一日无米面,而不可一日无鼻烟。可一日不饮食,而不可一日不闻鼻?”(民国三十一年赵汝珍编著《古玩指南》)。因而鼻烟壶的制作,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

  清代盛行鼻烟,应运而生的瓷制鼻烟壶也几乎囊括了所有瓷器类别,斗彩、粉彩、五彩、祭红、抹红、珊瑚釉、茶叶末釉、墨彩、珐琅彩、青花,釉里红,哥瓷、雕瓷、刻瓷等等无所不有。造型最多的是爆竹筒式,也有方形、扁方,葫芦形、圆形、瓜果形、双联,人物形等。

  康熙时首先烧制的鼻烟壶是以钴为着色剂的釉下彩--青花品种。色彩明快,图案纹饰有龙凤、八骏图、寒江独钓等。布局严谨规范,画工精细,绘制风格与当时画坛艺术相通,造型多为古朴的爆竹筒式。款识多为"康熙年制"双排四字款,不加双圈,笔意浑成,颇具韵味。这一时期的釉里红与红釉器色彩鲜红艳丽,瓷质细腻,造型规矩,也可称为上品。

  清雍正皇帝胤祯对陶瓷工艺颇感兴趣。这时的瓷质烟壶增加了浆胎青花、斗彩、珐琅彩、天蓝釉、茶叶末釉、炉钧釉、酱釉、素白釉以及青花、釉里红两种釉下彩同运用到一件器物上一次烧成的青花加紫。纹饰图案以缠枝莲最多,松竹悔、桃花、梅花、山水人物、婴戏图等,所绘花卉皆工细纤巧,雍正制品,用色以淡雅著称,釉色清爽,制作极精。

  这一时期最出色的是珐琅彩鼻烟壶。皿始于清康熙年间,清圣祖康熙非常喜爱珐琅皿,曾命珐琅作烧造。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特邀法国画珐琅匠、传教士陈忠信在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传授法国里摩日画珐琅技艺。

  乾隆时期新增加的鼻烟壶造型多种多样。如葫芦式、椭圆、扁方,铺首耳灯笼式、包袱式;瓜果、蔬菜、花朵式、双联式、动物式以及八仙、和合、刘海、抱瓶童子等人物式造型。釉色又有粉彩、红彩、墨彩、胭脂釉、窑变、金釉、仿珊瑚釉、斑花石,松石等。纹饰题材有五谷丰登、平安吉祥、万福流云、连庆升级、五子夺魁、百寿图、婴戏图、西洋仕女等。

  到了光绪至民国年间,北京出现了仿乾隆内廷制作的料质珐琅彩烟壶,足部也落有乾降年款,或落古月轩款,虽皆为名家高下绘制,但胎、彩、款识显然不如前朝水平。

  

  清 黄料刻兰亭序烟壶

  高60mm 直口,扁圆形瓶体,圈足。通体黄色玻璃,一面浅刻携琴访友图,一面满刻静远居士题《兰亭序》诗文,底落“乾隆年制”篆书款。

  

  清 青白玉绘风景人物图鼻烟壶

  高6cm 珊瑚盖,玉质光润,配雕风景人物图,一人抚琴而奏,另一人坐而听之上有提字“美琴音,招清风,有情趣”;另一面一女子执扇坐于树下,喜鹊停于枝头,情趣盎然。

  

  清 白玉鼻烟壶

  高7.1cm 玉质温润洁白,随形雕刻,配珊瑚盖

  

  画珐琅牡丹荷莲鼻烟壶 清 雍正

  高5.4公分 铜胎,扁圆鼻烟壶。壶内露胎,铜盖下木塞附牙匙。壶身前后开光内浅蓝地,分别绘牡丹和荷莲,两侧浅紫色地饰西洋装饰花纹。略内凹的椭圆底,白地书蓝色「雍正年制」无框双行宋体字款

  

  画珐琅梅花鼻烟壶 清 康熙

  高7.6公分 铜胎,削肩扁腹鼻烟壶。壶内露胎,錾花铜盖下木塞附骨匙。器表白地,颈绘朵花,肩绘花蝶,壶腹前后开光处饰日本风格的黑漆地绘金色梅花,瓶侧绘红白梅花。椭圆形圈足底封实,白地书红褐「康熙御制」无框双行隶书款。该器乃接合珐琅与漆器工艺之稀有精美文物。此件文物曾于公元1996年赴美参加中华瑰宝巡回展。鼻烟壶为装烟草的小器皿,盖下所附的骨匙,就是用来舀取烟草。

  

  粉彩开光婴戏图兽耳瓷鼻烟壶

  

  粉彩雕瓷博古图鼻烟壶

  

  洒金星玻璃葫芦形鼻烟壶

  

  叶仲三玻璃内画鱼藻纹鼻烟壶

  

  掐丝珐琅西洋人物鼻烟壶 清 乾隆

  高5.6公分 铜胎,削肩扁腹鼻烟壶。壶内露胎,料盖下木塞附骨匙。器表蓝地,颈饰如意云头纹,其余饰花叶锦,腹前后开光处绘西洋母子图,两侧四开光处绘西洋房舍景致,椭圆形圈足饰云纹,底略内凹,白地书蓝色「乾隆年制」双方框宋体字款。用以储放鼻烟或把玩。

  黄美人

  

  

  

  

  黑美人

  

  

  

  猴像

  

  

  

  

  

 


  关于鼻烟

  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中加入麝香等名贵香辛药材,并在密封的蜡丸中陈化数年或数十年就成了鼻烟。鼻烟有紫黑、老黄、嫩黄等多种颜色;鼻烟气味醇厚、辛辣,具有明目、提神、辟疫、活血之功效。 

  

  

  

  

  

  

  

  

  

  

  

  

  

  

  

  

 
  鼻烟壶是如何制作的? 

  鼻烟壶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始于明朝,盛于清代。内画鼻烟壶出现于嘉庆末年道光初期。它是用特制的微小勾形画笔,在透明的壶内绘制而成的。最初的内画鼻烟壶是内壁没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壶,因为内壁光滑,不易附着墨和颜色,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画面和图案,比如:蝈蝈白菜、龙、凤和简笔的山水、人物等,后来,艺人们用铁砂和金刚砂加水在鼻烟壶的内面来回的摇磨,这样使鼻烟壶的内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细腻而不光滑,容易附着墨色,效果就象宣纸一样,内画鼻烟壶后来出现了一些比较精细的作品,再后来发展为诗书画并茂艺术精品。

  

  

  

  

  

  

  

  

  

  

  

  

  

  

  

  

  

  

  

  

  

  

  

  

  

  

  

  

             内画鼻烟壶     
 内画鼻烟壶是中国独有的一门民族艺术,被誉为   “鬼斧神 工的艺术”,   堪称   “中国一绝”。   内画是中国 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家们以玻璃、水晶料为壶坯,用特 制的变形细笔,在口小如豆的瓶内反手内绘精妙入微的画面, 作画时,气收于丹田之中,力发于手腕之上,精细之处非目力 所能及,可谓鬼斧神工,所以被誉为奇特的、瑰丽的、富有收 藏价值的艺术珍品。
 中国内画的产生源于内画鼻烟壶,   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 四百年前鼻烟传入中国后,鼻烟壶已经令人如痴如醉,在清代 嘉庆道光年间,创制了内画壶这一新的更令人喜爱的工艺品 种。发展至今不断发扬光大,使这一传统内画艺术品品种已有 内画鼻烟壶、内画摆件、内画佛珠、内画酒具、肖像内画壶、 内画打火机、内画香水瓶、摆件等。
 中国内画鼻烟壶的有以下四个主要流派: 1)京派内画鼻烟壶  京派画大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内画作品具有很强 的“文人味“,内涵深远,意境无穷,笔力严谨,画风苍劲有 力 。
 2)鲁派内画鼻烟壶 鲁派画常选用的题材有水浒一百零八将、百 骏、百兽等,其作品粗犷豪迈,风格泼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 色。
 3)冀派内画鼻烟壶的艺术特色 冀派内画的选题以人物肖像见 长,特别是婴戏图和百子图最能反映出冀派内画鼻烟壶的艺术 特点。另外.在临摹中国古代名画也颇见功底。冀派内画的主要 特点是立意深远,气韵生动,布局巧妙,线描设色浑雅丰富。
 4)粤派内画鼻烟壶: 粤派以艳丽的色彩和装饰风格著称于世, 也是一个年轻的派系。粤派在广东汕头。 代表人物为吴松龄。

画鼻烟壶之十二生肖

  鬼斧神工的内画作品         精美的内画艺术



 

内画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家们以玻璃、水晶料为壶坯,用特制的变形细笔,在口小如豆的瓶内反手内绘精妙入微的画面,作画时,气收于丹田之中,力发于手腕之上,精细之处非目力所能及,可谓鬼斧神工,创造了奇特瑰丽的艺术珍品。

 

中国内画鼻烟壶的有以下三个主要流派:

(1)京派内画鼻烟壶

京派画大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内画作品具有很强的“文人味”,内涵深远,意境无穷,笔力严谨,画风苍劲有力。

 

 

(2)鲁派内画鼻烟壶

鲁派画常选用的题材有水浒一百零八将、百骏、百兽等,其作品粗犷豪迈,风格泼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3)冀派内画鼻烟壶的艺术特色

冀派内画的选题以人物肖像见长,特别是婴戏图和百子图最能反映出冀派内画鼻烟壶的艺术特点。另外.在临摹中国古代名画也颇见功底。冀派内画的主要特点是立意深远,气韵生动,布局巧妙,线描设色浑雅丰富在京、鲁、冀三个流派中,各有其风格特点,对内画鼻烟壶创作影响最大的,是冀派内画鼻烟壶。

     美妙的内画鼻烟壶     
       各种材质的鼻烟壶   鼻烟壶:盛鼻烟的容器。清代文物。小可手握,便于携带。
“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是将烟叶烘烤、去茎、磨粉、发酵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
鼻烟17世纪前期在欧洲开始流行,后期传入中国。吸鼻烟的习俗,源自烟草发明者印第安人。意大利人大约在14世纪选用上好的烟叶、掺入薄荷、冰片等药材碾成粉,密封入窖陈化,经数年而生产商业化的鼻烟。虽然鼻烟和鼻烟壶不是诞生于中国,而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但传入中国后,很快在关内外盛行。

鼻烟壶之所以受重视,除了本身的实用性外,还具有著送礼餽赠、身分象徵等功能,自清代发展至今虽然只有三百年的历史,因其小巧精致、宜於把玩,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馆及收藏界的青睐,成为中国近代文物的重要项目之一。鼻烟壶集结了中国雕刻、书画、烧瓷、镶嵌等手工艺技术,其珍贵性除了从形制、材质、纹饰、色泽上加以鉴别外,精致秀雅、端正匀称亦是评赏的要点之一。
曾有人评论中国清代制作的鼻烟壶:“小小的鼻烟壶,集历代文化艺术精华于一炉,没有一项中国艺术工艺中能集这么多工艺变化于一身”。因此,早在19世纪末欧美艺术品收藏家,就开始注意中国鼻烟壶的集藏。东南亚地区只是在1989年后,才出现收藏鼻烟壶之热潮,至今方兴未艾,促使鼻烟壶价格迅速上涨。
鼻烟壶从材质上分为:
金属、玉石、有机物、陶瓷、料器、内画 等
掐丝珐琅西洋人物鼻烟壶



铜胎画珐琅开光西洋人物鼻烟壶

画珐琅牡丹荷莲鼻烟壶

粉彩开光婴戏图兽耳瓷鼻烟壶

清代白玉鼻烟壶


清-天鸟衔枝白玉鼻烟壶

清-白玉鼻烟壶


玛瑙巧雕鼻烟壶



五彩玛瑙鼻烟壶



铜质鼻烟壶



银质鼻烟壶


蜜蜡鼻烟壶


清-松下人物图双色琥珀鼻烟壶

绿松石鼻烟壶




紫砂鼻烟壶

紫砂鼻烟壶


翡翠鼻烟壶



叶仲三内画鼻烟壶


龟型水晶鼻烟壶



黑发晶鼻烟壶

碧绿紫翠料上施釉鼻烟壶


清-碧玺龙凤鼻烟壶



仿紫水晶亮紫玻璃鼻烟壶


唾沫胎套料鼻烟壶



鸡油黄料鼻烟壶

清-涅白料鼻烟壶


涅白料鼻烟壶


料鼻烟壶

瓜棱型绿玻璃鼻烟壶

料器鼻烟壶



洒金星葫芦型玻璃鼻烟壶

葫芦{匏器}鼻烟壶

葫芦{匏器}鼻烟壶

剔红松下人物鼻烟壶

      

精美的内画

























内画鼻烟壶:















































 


       精美瓶内画欣赏      
            精品名人肖像内画欣赏
       
内画            内画,是我国一种特有的传统绘画工艺,它起源于清代的内画鼻烟壶。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内画毛笔,伸入琉璃、水晶等材质的壶坯中,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由于其格调典雅,小巧精致,受到诸多收藏家的青睐。
[/url]      精美的内画作品    

艺术珍品

花雕


    内画太逼真   
[/url]     
  内画艺术欣赏     















     
内画艺术   360docimg_501_    360docimg_502_ <<风雪夜归人>>         画面的绝大部分为用水墨留白表现的丛林峻岭和阴霾密布的天空。在画面下方风雪中一蓝衣老者骑毛驴,正与一红衣童子在艰难地跋涉;旅途的劳累,风雪的肆虐都阻挡不了他们回家的脚步。在人物刻画上古拙隽永的线条比较简略,在衣饰用色上以较浓重的色彩来表现,运用强烈的对比更好的表达画的主题。人和树形成有机的结合,人和物形成统一的整体,技法上苍古之中透出现代气息。此图所用水墨的黑白虚实对比在渲染气氛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画面寂静荒寒,空濛苍茫的意境被完整地衬托出来。 360docimg_503_

<<凉州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此图是一唐诗意画作品,主题人物只占画面一角,却寓繁于蔬,意境悠远,笔墨细致刚劲而又淋漓奔放。画面主角是一威武战将,一手持着寒光闪闪的龙泉剑,一手握着玲珑剔透的夜光杯,对着香气馥郁的葡萄酒,伴着激越的琵琶声尽情畅饮。把勇士醉卧沙场的旷达豪放,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姿雄风都表现的神完意足。人物衣纹的运笔如行云流水,笔触有力的提按转折表现着战将的刚健威猛。画面背景用清淡而洒脱的笔墨描绘,与主题人物细致刚劲的表现形成强烈对比,时而泼墨淋漓,时而枯索飞白,极具抽象之美。 360docimg_504_ <<观瀑>>          此画为全景式构图:前景两高士携童子观瀑于几株矫健浓密的古树下;中景松柏掩映下,高峰耸立,怪石嶙峋,瀑布由远及近,飞泻而下,远山层峦叠嶂,灵秀清旷。山石、树木用刚性的线条,浓重的墨色写出,皴法自然,刚性中融有隽秀,墨色淋漓。点景人物的用笔刚中带柔,劲爽含蓄。画面中既有表现强烈的写意山峦,又有富于装饰的工细树木,动、静、柔、刚、工、写相映互补;既有突出的气势,又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借以抒发“排胸中浩荡之气,一洗山灵面目”的豪情,主观的展现出自然界雄浑壮观而又灵秀致远之意境美。 <<源泉>>图片暂无         这幅图是表现的高士隐者“闲看清泉漱石根”,游冶山林,醉心泉石的悠闲意境。近景石青与水墨的湮染、渗透和覆盖是有心经营而无意出现的效果。远山用蘸有曙红的水笔轻轻的一抹、一顿、一拖,朝霞映红的山头非常自然的出现在画面上,将水与天融为一色,也把豪迈挥洒的山峦砾石与工细勾勒的树木、人物巧妙的结合起来,以大块面的浓重墨块突显主题。笔迹铺陈茂密,笔资潇洒灵动,且有映衬呼应的留白,在画面的空间结构的组合构成上注重突出气势。这幅作品充分运用艳丽的色彩,形成对比而又调和的艺术效果。
360docimg_505_   360docimg_506_ <<千里自此共明月>>       “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古人的一曲<<阳关引>>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情自古伤离别”的画面。在这件作品中,景物的描写被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近处几株枯树相互参差的枝条,远处几抹由重渐轻的远山,暗淡天边的晓风残月等,借以衬托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在人物刻画上采用工细柔曲的线条,以淡色渲染,以求与背景淡雅的水墨写意风格相应。画中的山石、树木、云烟、流水等意象形态既有飘逸灵动的艺术感觉,又不失墨色的浑厚沉静。注重意境的渲染与意象营造的写意性,从不同角度去恰当的表现古人宁和、恬淡、含蓄、自然的诗情意态和天人合一的放达情怀。人与景汇,情与景融,草木因人物而有清音,人物因山水而有情韵,将古诗词的意境挥洒的淋漓尽致。 360docimg_507_   360docimg_508_ <<昭君出塞>>          图中刻画主题人物昭君的面部表情既高贵又不失人性的幽怨,与浓重的气氛虚实相应。此作品强化了结构,淡化了光影,为笔墨发挥留下了较大余地,让用笔的节奏和用墨的燥润作为画面形式结构的主力军。人物的衣着服饰上浓墨与淡彩色块构成对比,使画面形成既有墨色变化又有黑白对比的韵律与节奏。从全局看浑厚而凝重,细部又不失精巧与华丽,重视绘画本身的笔墨趣味,追求意韵之曼妙悠远,格调清新雅致。所画人物的层次关系和结构转折,在视觉深度和笔墨厚度的和谐中尽显中国绘画的无限魅力。 360docimg_509_360docimg_510_ 《东坡会友图》         庄子说,人要与天地精神往来,所谓天地精神,人是小我,宇宙存在是大我,要使小我与大我相存。中国画是一种文化的修养,讲究内涵、品格、气息、空间感,甚至小中见大,很小的画面有很大的内涵,一直在试图从中国古典诗词里来寻求一种意境,寻求一种表述宁静、淡泊、坦然、平和游离于世俗之外的,和人生态度有关联的艺术形式,作此《东坡会友图》将山水画的技法融合到人物画之中,两株老干、一臂横枝、三五树冠,用黑与白,用深沉的水墨与优雅的青绿,晕染出一片温暖、安详、雅致,并生机勃勃的情境。远山近水皆有情。博大和雄浑,是不一定要用霸悍和激烈来表达的。 360docimg_511_   360docimg_512_ 《田横五百士》         取材于《史记》。田横是秦末齐国旧王族,继田儋之后为齐王。陈胜、吴广起义抗秦后,四方豪杰纷纷响应,田横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队之一。正是有感于田横等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节",画家着意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戏剧性场景来表现。这幅巨大的历史画渗透着一种悲壮气概,撼人心魄。画中把穿绯红衣袍的田横置于右边作拱手诀别状,他昂首挺胸,表情严肃,眼望苍天,似乎对茫茫天地发出诘问,横贯画幅三分之二的人物组群,则以密集的阵形传达出群众的合力。 西园雅集 360docimg_513_  360docimg_514_     
 中华内画艺术  
360docimg_515_ 360docimg_516_ 360docimg_517_ 360docimg_518_ 360docimg_519_  360docimg_520_ 360docimg_521_ 360docimg_522_ 360docimg_523_ 360docimg_524_ 360docimg_525_ 360docimg_526_ 360docimg_527_ 360docimg_528_ 360docimg_529_ 360docimg_530_ 360docimg_531_ 360docimg_532_ 360docimg_533_ 360docimg_534_ 360docimg_535_ 360docimg_536_ 360docimg_537_ 360docimg_538_ 360docimg_539_ 360docimg_540_ 360docimg_541_ 360docimg_542_ 360docimg_543_ 360docimg_544_ 360docimg_545_ 360docimg_546_ 360docimg_547_ 360docimg_548_ 360docimg_549_ 360docimg_550_ 360docimg_551_ 360docimg_552_ 360docimg_553_       

中国古代内画艺术

360docimg_554_ 360docimg_555_ 

360docimg_556_ 360docimg_557_

360docimg_558_ 360docimg_559_

360docimg_560_ 360docimg_561_

360docimg_562_ 360docimg_563_

360docimg_564_ 360docimg_565_

360docimg_566_ 360docimg_567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