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拉货车多少钱:至今喜爱如歌如泣的芭蕾《白毛女》曲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5:47
[全屏欣赏]
',1)">
《白毛女随想》乐曲播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女小提琴演奏家陈蓉晖
至今喜爱如歌如泣的芭蕾《白毛女》曲子
毛牧青/文
近两天又在欣赏陈蓉晖演奏的《白毛女随想》小提琴曲子。那极为熟悉的旋律再次牵引我的思绪,勾起我无尽的回忆……
说到“白毛女”,稍有点年纪的国人耳熟能详。因为“白毛女”的故事确有其事,例如四川宜宾的16岁姑娘罗昌秀,被逼进深山成“白毛仙姑”后被解救的真实故事。但我们看到的和受影响的最大的,却是经过思想和艺术锤炼加工的塑造版本的《白毛女》。
早在延安时期的解放区,话剧和歌剧的《白毛女》就诞生了。遂成了一个由忍气吞声受压迫转化为暴力反抗的农民群体的感天动地人间悲喜剧。《白毛女》的最大核心揭示,就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作为配合当年的减租减息运动、启发贫雇农跟共产党起来闹革命的宣传鼓动形式手段,该剧客观说,的确起到不小的作用。据说当初陈强演的黄世仁太逼真,差点被看台下的一战士观众开枪蹦了,足见它的潜移默化作用了。今天回头再看它早已超越欧美《灰姑娘》的无贵贱的爱情故事的社会教化力量,却让我心内五味醋般翻腾的复杂。这里暂且不提。
最早的歌剧《白毛女》当属老革命艺术家王昆主演的、于1945年4月由“鲁艺”的贺敬之、马可等集体创作,并作为向党的“七大”献礼的文艺作品。后经建国初期田华、陈强主演的电影《白毛女》,更是深入人心,故事情节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在那个年代,无论是当初的舞台“白毛女”,还是后来银屏上的“白毛女”,都已深深镌刻在国人的脑海里,成了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
而由“老延安”作曲家马可、瞿维等老先生根据晋冀陕地方戏,和民间曲调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其实至今大段曲子并不很流传。而受河北民歌《小白菜》等曲调改编的《北风吹》、《扎红头绳》等通俗易学歌曲,反倒不胫而走为民间广为传唱,至今成为《白毛女》的“代名词”。这得益于曲风淳朴简单好学。而整个歌曲曲子因突出当年的地方风,今天显得囿于局限很不大气——尽管它是后来的芭蕾舞乐曲的滥觞;1977年也由时任中央歌剧院院长的王世光、该院作曲家黄安伦进行了重新配器,并于当年2月在京连续上演4场;之后也曾历经彭丽媛等一些后起之秀演唱国,但客观讲,它远没有后来的“样板戏”改编的《白毛女》乐曲来的影响之广传唱之大。
让我真正喜爱的《白毛女》,就是芭蕾舞的《白毛女》曲子。
1958年,作为长期致力于促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的发展的友好团体楷模,日本松山芭蕾舞剧团首先把《白毛女》搬上芭蕾舞台,一时引起不小的国际轰动。白毛女的饰演者松山树子(后成为团长清水正夫的太太),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芭蕾“白毛女”的祖奶奶。随后几十年,该团曾先后12次访华演出,演绎了一段“芭蕾外交”的历史,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录。该团还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当年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观看后说了很多中日友好要代代相传下去的话题。
因此,1965年在“上海之春”出现的由作曲家杜鸣心等创作乐曲、上海舞蹈学校师生演出的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并不是世界第一个用芭蕾舞姿倾诉如歌如泣“白毛女”的文艺团体作品——尽管它后来历经千锤百炼成了“八大革命样板戏”之一受推崇。
于是,芭蕾舞《白毛女》再次风靡华夏大地,一曲《北风吹》等曲子,也唱红了特点“甜美亮脆”的济南人、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即男高音歌唱家施鸿鄂的夫人)。
岁月流金,一晃就是40多年。
当年我很喜欢《白毛女》,不仅得缘于对芭蕾的独特喜爱,主要原因还是它的乐曲如歌如泣令人感动。至今我仍保留当年买的大红封面的《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的主旋律简谱书。而我父亲的老乡、同事和好朋友石以恕总工(我叫他石爸爸)的孪生儿子,一个就在上海舞蹈学校乐团当乐手,一个便是《白毛女》剧组饰演大春的B角。这更让我对《白毛女》情有独钟。凡是当年出版的各类《白毛女》书籍,我碰到必买无疑毫不吝惜钱财。因此,芭蕾《白毛女》乐曲我至今全能哼唱难以忘怀,没事也经常欣赏这些曲子片段——也包括后来出现的那首小提琴曲子《白毛女随想曲》(我目前博客背景音乐的第一首便是)。当然,这时的我,欣赏这些艺术瑰宝,早与当年对《白毛女》的革命思想性的狂热感动毫无关系,已是纯粹上的艺术享受了。
芭蕾舞剧《白毛女》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一场“北风吹”喜儿独舞和她与大春双人舞的大段舞曲,让人沁肺腑不能自拔。尤其是演变的《北风吹》的华尔兹节奏弦乐独奏和齐奏,让人如置其中随演员的表演起伏而波动:或喜乐、或憧憬、或爱恋,或悲怆……让人渗入无限遐想的意境久久难以自拔。仅从艺术角度看,芭蕾舞局《白毛女》的乐曲至今仍是经典仍是样板。这点我始终毫不怀疑。
而后来出现的、基本忠于原作曲调的《白毛女随想》,更突出喜儿对纯洁爱情和美好未来的憧憬主题,相对的“阶级斗争”过程含量几乎一掠而过。虽然保留了原作中的基本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但浓缩了后者情节,着意突出“随想”这个美好主题。我认为这样处理更有艺术生命力更人性化,也能经得起历史的演奏的流传延续。而由华裔美籍小提琴演奏家、室内演奏家陈蓉晖小姐独奏的这首曲子,更是如诗如画别有洞天另番风味。这位飘洋彼岸学习西洋音乐的青年女小提琴演奏家,处于对本民族优秀音乐的感动,对《白毛女随想》演绎更出色和深情。她讲究音色、乐感和内涵,演奏风格柔美细腻又不失大家风范。非常熟悉的旋律经她纤指揉出,别具一格耐人寻味,情到深处感人肺腑。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是用一颗海外游子的中国心在倾情演奏的”。这使我对她的演奏风格和技巧的感受和喜爱程度,甚至超过对芭蕾《白毛女》剧组乐队演奏的偏爱:既有少女般的柔情的娓娓道来,又有男子汉的豪气地铿锵有力;琴弦发出的丝丝凄美凄楚音符,像汨汨的泉水渗透着内心情感的倾注,聆听后余声绕梁回味无穷,确实起到一种意想不到艺术享受和情感熏陶的境界,甚为经典丝毫不亚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白毛女随想》具体的分段感受我就不想展开谈了。见仁见智。各位欣赏自己体会吧。
作为《白毛女》这个民族的“土产品”,经历了65年的打造,由一个歌剧变为芭蕾剧,配器原多为民乐为主化为以西洋乐器为主的“革命传统教育”作品,最终为人们所接受的,却是对一件纯艺术珍宝的浪漫首肯,早已没了先前的“革命情结”余孽。如今,当我们再去欣赏那这段感人至深如歌如泣的乐章时,恐怕更多的是沉思:永恒的艺术颠覆了特定的意识——起码我是这样!
欣赏《白毛女随想》请点击:http://blog.bandao.cn/archive/19794/blogs-1247063.aspx
2010年10月28日晚
我的博客《牛眼大近视》:http://blog.bandao.cn/archive/19794/index.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