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熊出没儿童拼图了:中信国健:我国单抗产业绝对的领先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41:40

中信国健:我国单抗产业绝对的领先者

 

一、罗氏制药2009年斥巨资收购基因泰克,意在单抗药物

罗氏制药和基因泰克就收购事宜达成协议。2009年3 月12 日,罗氏制药(Roche)与基因泰克(Genentech)分别在官方网站上宣布,双方已经达成友好并购协议,罗氏制药将以每股95 美元的价格收购基因泰克44%自己尚未持有的剩余股份,交易总额为468 亿美元,将全部以现金方式进行。基因泰克董事会特别委员会已经批准该项收购协议,并建议公司股东接受罗氏制药的报价。罗氏制药表示,合并后的公司按市值计算将成为美国第七大制药公司,美国雇员将达到1.75 万人。

基因泰克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也是最大的单抗药物生产企业。公司的利妥昔单抗(Herceptin)、曲妥珠单抗(Rituxan)和贝伐单抗(Avastin)已进入全球前十名生物技术药品排行榜,是名副其实的“重磅炸弹”级产品,2008年销售额分别达到18.19 亿、28.52 亿和29.08 亿美元(仅指基因泰克销售收入,不含代理销售商的销售收入)。

我们认为,这次罗氏再次斥巨资收购基因泰克剩余股权,一方面为了完全获得基因泰克基因工程药物的全部权益,特别是三个重磅炸弹级单抗类抗癌药物的权益;另一方面获得单抗药物的研发平台,增强罗氏在单抗类药物研发领域的实力,并且通过研发整合,节省大笔研发和运营费用。

二、单克隆抗体产业值得重点关注生物医药市场扩张迅猛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生物医药市场增速一直以来都维持在全球药品市场增速的2~3 倍。IMSHealth 公司2008 年发布的一份全球生物医药市场报告指出,2007 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物销售收入快速增长12.5%,总额突破750 亿美元,这一增速乎是2007 年全球药品市场增速(6.4%)的两倍。

单克隆抗体药物是生物医药领域中最耀眼的明珠。该类药物具有靶向性强、特异性高和毒副作用低等特点,代表了药品治疗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并且在抗肿瘤和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治疗领域得到了有力的推广。在抗肿瘤治疗中,单克隆抗体能够针对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治疗,从分子水平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因而有“生物导弹”之称。2007 年10月,一家独立的市场分析公司Datamonitor 公布了一份报告,称单克隆抗体药物将成为销售增长最快的药物种类,之前Pharmaceutical Business 公司也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单克隆抗体市场将成为制药行业中增长最快、获利最大的市场之一。2007 年,单抗类药物的联合销售额超过240 亿美元,预计2007-2012 年间的年销售额增长率将为14%。而同一时期,传统小分子药物销售额的增长要慢得多,特别是到2010-2012 年间,小分子药物受到仿制药竞争增长率预计仅为0.6%。

单克隆抗体药物发展值得我们长期重点关注。全球生物畅销药十强中,单抗药物占据六席。据IMS 数据表明,2007 年全球畅销生物药物10 强中,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占有6 席,加合的市场规模已超过了221 亿美元,均成为重磅炸弹级品种,它们包括了安进(AMG)的依那西普(Enbrel)、强生(J&J)的英利昔单抗(Remicade)、雅培(ABT)的阿达木单抗(Humira)、基因泰克(DNA)的利妥昔单抗(Herceptin)、曲妥珠单抗(Rituxan)和贝伐单抗(Avastin),第一位的依那西普年销售额已达到52.9 亿美元,第十位的阿达木单抗年销售额27.9 亿美元,均是名副其实的“重磅炸弹”级药物。

单克隆药物生产和研发企业成为国际医药巨头并购热点。目前,单克隆药物已成为新药开发最热门的领域之一,单克隆药物生产和研发企业也成为国际医药巨头竞相争夺的标的。单抗药物研发、生产壁垒非常高,并购成为最快速切入的途径,围绕单抗药物的并购事件也层出不穷。2002 年安进为了获得Immunex 的Enbrel,溢价17%斥资160 亿美金收购Immunex。美国礼来2008 年10 月溢价77%花费65 亿美元收购ImClone 公司,ImClone 公司拥有治疗肿瘤的EGFR行业研究·医药与健康护理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抗体药Erbitux。今年,罗氏公司不满足于参股基因泰克的地位,最终用468 亿美金收购基因泰克剩余44%的股权。

我们认为:单抗药物生产企业备受国际医药巨头青睐的主要原因是:

(1)单抗类药物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容易诞生重磅炸弹级产品;

(2)单抗药物是一个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行业进入壁垒高;

(3)近年来,化学类新药的开发成功率和回报率急剧下降,专利药又面临即将过期的风险,国际制药巨头遭遇双重打击,纷纷转向生物制药研发领域,单抗药物成为并购热点。 

三、中信国健药业是我国单抗产业绝对的领先者

我国单抗药物实现产业化的企业少之甚少。我国单克隆抗体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 年代后半叶,但由于行业壁垒非常高,真正有产品成功上市的企业只有中信国健药业(兰生集团间接参股公司)、百泰生物(未上市公司)、华神集团美恩药业(未上市公司),其它企业如复旦张江(香港上市)、海正药业双鹭药业以及康弘药业(未上市公司)等企业还处于早期产品研究开发阶段,离产业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信国健药业是我国单抗产业绝对的领先者。中信国健药业已搭建了单抗药物研发、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平台,百泰生物是全套引进古巴EGFR 单抗药物生产技术,华神集团美恩药业则是依靠于单一产品、小规模生产碘131 标记的单抗药物。对于百泰生物尚未上市,不在我们跟踪之列;华神集团和美恩药业的产品单一,临床疗效还需临床进一步的验证,而且市场推广还处在早期阶段,需要进一步跟踪才能判断其投资价值。我们跟踪认为:中信国健是国内最优秀、最成功的单抗药物生产企业,值得我们长期关注。

(1)产品研发实力强劲公司积累了全国最优秀的单抗药物研发团队,已攻克了单克隆抗体的上游构件、细胞筛选、大规模细胞培养和蛋白纯化等关键技术,打造了单克隆抗体研发平台。

公司受到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扶持,承担了国家单克隆药物产业化的多项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是唯一的国家级抗体中心。目前,公司已研发成功多个单克隆抗体药物,并解决了抗体人源化的技术难题,并在国内、国际申请了多个专利。根据SFDA 网站数据,中信国健已成功上市了两个生物技术产品,一个是重组人II 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一个是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前者是全球年销售额超过50 亿美金的单抗药物,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公司还申报了包括重组抗TNFα 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Remicade)、重组抗Her2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erceptin)和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 单克隆抗体注射液(Rituxan)在内的重磅炸弹级产品,还有重组人源化抗CD25 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等十余个仿创和完全创新的单抗药品。据我们了解,全球重磅炸弹级的单抗产品公司均已仿创结束,正在临床试验阶段或者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而且在未来几年中,公司都将不断有新产品面世(具体见表3)。

(2)公司是中国唯一全面攻克大规模生产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企业

如果说单克隆抗体的上游技术相对容易攻克的话,那么下游生产技术(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大规模蛋白质纯化技术)是单抗药物大规模生产的瓶颈,能够完全掌握这一技术的企业全球也不过10 余家国内也只有中信国健攻克了这一技术瓶颈。目前,中信国健细胞培养规模已达到3000 升,新建的6000 升已调试完毕,4 万升的生产基地正在规划之中。公司已是亚洲第一的大分子蛋白药物生产基地,也将是世界上前列的大分子蛋白药物生产基地。

(3)公司营销平台已初步搭建

公司组建了120 人的学术营销队伍,已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区域城市。重组人II 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自2006年上市以来,实现年销售收入分别是:5700 万、1 亿和1.8 亿元,2008 年公司净利润超过6000 万元,预计2009 年销售收入达到2.7 亿(不考虑新产品上市),净利润有望达到1 亿。我们判断,2010 年公司随着新产品的不断上市,业绩存在爆增的机会,我们十分看好重组抗Her2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 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和重组抗EGFR 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的市场前景。

(4)中信国健价值判断中信国健尚处于pre-IPO 阶段

目前引入的战略投资者的价格尚不具备代表性。我们根据单抗药物的发展趋势和行业进入壁垒,我们认为可以给予2009 年50 倍PE 较为合理,其可预见的市值在50 亿元左右。但如果根据产业并购价值,借鉴罗氏并购基因泰克的出价,基因泰克市价为1063. 6 亿元,那么中信国健的产业价值将远远超过50 亿元。虽然中信国健无法与基因泰克的研发能力媲美,但在产品结构上和中国市场以及亚非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上,中信国健并不逊于基因泰克公司。

摘自2009年的海通证券报告:罗氏制药斥巨资收购基因泰克,意在单抗药物

 

 

中信国健自主研发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健尼哌上市

抗急排新药给肾移植上保险我国生物靶向药物研发水平上新台阶

 

  肾移植是救治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治疗选择,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在肾移植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选择合理的免疫抑制剂方案,防止“免疫抑制不足”与“免疫抑制过度”,改善肾移植者的长期生存及减少免疫抑制剂长期应用的毒副反应已成为新的趋势。2011年4月10日,由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健尼哌(通用名: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在国内正式上市,作为诱导期药物,其高度人源化的设计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到最小,为广大移植患者弥足珍贵的器官来源加上了一道强有力的保险。同时,该产品的上市也标志着我国生物靶向药物的研发水平迈上新台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北京市卫生局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田野教授强调:“器官移植后一年内的急性排斥反应(AR)不仅是早期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也是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关键预测因子。研究显示,移植后一年内未发生AR患者的移植物半寿期是发生AR患者的2倍(分别是17.9年和8.8年),而免疫诱导治疗可有效降低器官移植后AR发生率。此外,此类免疫抑制剂的运用还能减少CNI (如CsA、FK506等)的给药,进而降低其对移植肾的毒性作用;同时可以实现移植后早期激素撤除,甚至完全无激素方案。研究显示,抗体免疫诱导治疗与这些方案的联用,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维持较高人肾高存活。”
 
  “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有许多细胞参与,而T细胞激活是急性排斥反应的中心环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育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和卫生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第四、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实教授指出:“抗体诱导治疗通过阻止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
 
  “在国外权威肾病改善指南——KDIGO(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中,已将抗CD25单克隆抗体(白介素2受体拮抗剂)推荐为移植后诱导治疗中的一线用药。”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亚洲移植医学会理事以及国际器官移植学会会员,曾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卫生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忠华教授补充道。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由国内医药企业自主研发的抗体新药健尼哌上市了,它的出现为中国移植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朱同玉教授继续补充道,“大量临床试验结果已证实,将健尼哌加入基础免疫抑制方案后,移植后3个月急性排斥的发生率降低了43.7%,6个月急性排斥的发生率降低了40.2%;患者1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9.46%3;同时研究发现,健尼哌对肾功能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患者在接受移植后的1周血肌酐就有非常明显的下降,50%以上的患者在1周内血肌酐就恢复正常。此外试验结果还显示了,健尼哌在提高抗急性排斥反应效果的同时并不增加器官移植受者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率,而且很少导致中和性抗体的产生。健尼哌不会增加应用环孢素A/FK506、霉酚酸酯、皮质类固醇等免疫抑制剂所引起的毒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健尼哌的提供商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俊林表示:“作为国内抗体类生物医药的领军企业,创新一直是公司发展的源动力,而此次健尼哌的问世是公司继益赛普成功上市后又一创新能力的体现。今后公司仍将专注于抗体药物的研究与产业化发展,向社会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靶向药物,努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享受美好生活。”据悉,中信国健目前拥有处于临床前、临床试验以及市场营销阶段的抗体新药达十余种,填补了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的多项空白,研发实力和生产能力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关于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环保核查的公

    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李冰路399号,主营业务为生产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冻干粉针剂)和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冻干粉针剂)。
    现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申请上市,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环发[2003]101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工作的通知》(环办[2007]105号)的要求,我局目前正在对该公司进行环保核查。该企业三年内如有环境违法行为,请于10日内函告上海市环保局。
    特此公告。
    联系电话:021-23115692,地址:大沽路100号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二〇一一年元月十九日

 http://www.sepb.gov.cn/news.jsp?intKeyValue=21609

 

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

-【产品名称】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110001
【原批准文号】
【产品类别】生物制品
【商 品 名】健尼哌
【英文名称】Recombinant Humanized Anti-CD25 Monoclonal Anti Injection
【规       格】25mg/5ml/瓶
【剂       型】注射液
【生产企业】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李冰路399号
【批准日期】2011-01-12
【药品本位码】86900835000056
【药品本位码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