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纹什么字好看:田诚阳道长—一位实证者的丹道体验 - 谈仙论道-初学 - 修真论坛 - 求道|神仙|寻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0:49:56

田诚阳道长—一位实证者的丹道体验

道长, 田诚阳 本帖最后由 幻真道人 于 2010-8-22 22:57 编辑 



   这两天我跑到人龙论坛注了个册去看了看,发现由名非名道友转发的一篇好文章《田诚阳道长——悟道证言!》,文章中很多理论对我们修行很有指导作用,现我转发于此,大家学习一下,全文如下:   



按:此处所辑,乃是笔者自最初几年的修真日记之中,摘录出来的悟道体会,首次公开(其后数年的修真日记,由于内容繁多,无暇梳理,俟待他时)。因系得自真修实证,故名悟道证言。

未静之时,体会天地人我之先,万物未生,一切虚无,空洞之极。悟入此境,念自泯灭,而心自静矣。
二
初学入静,则躁妄难行。故开始先须伏性,就是意志力和懒怠心较量,按住性子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心不求静而自静,自然安逸。
三
当身心大静、元神初显之时,自性如同新生婴儿,对于陌生的世界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 。此乃元神不定,未能成熟。持久养之,自可安定,而与天地为一,与日月同体,再无惊恐之忧矣。
四
时刻把心态住定于童真懵懂之时,便无情识搅扰之患。再加修持维护之,自无走失之患 。
五
天热出汗,易生心火。意想立身冰雪之境,便得清凉。天寒气缩,易生退怠。意想丹田,如同阳光温暖,便可驱寒。此乃真意调身之法,可以改变环境影响,保障功修。
六
惊雷闪电,不宜入静,以防惊动元神。如能安定身心,不为所动,又可以之炼性。所谓泰山崩于前而不悔,迅雷震于耳而不动,正合修养之旨。一念住定,不受物扰。
七
炁动之时,极易入魔,见到各种奇异境象。此乃炼性不定,意动念萌,故成幻化。倘能炼得性住,心地纯净,决无魔境之患。
八
初学做功,易生躁妄,难以持久。必须死心塌地,一切放下,彻底磨去火性与惰性,方显清静本性,而获自如。
九
茫茫广宇之中,万事万物惟在我心,到我无心地步,复有何物可以扰我?悟入此境,心无挂碍。世间万象,触目皆空。更有何事不可静者?则不必求静,而自在静中矣。
十
心中若无一念,万事万物皆归虚无,自然外缘无从干扰我心,悟入空洞之境,无往而不可也。
十一
常人每日纷纷扰扰,驰逐于外,分分秒秒的光阴,很难属于自己。只有静心之时,神炁内敛,方能使自己属于本来真我,而获生命之真实。
十二
只要活着没有病魔来扰,永保乾健之躯,精神充实,身心愉快,即为现实之神仙。
十三
尘缘愈重,愈难见修持效验;定力愈深,愈能够放下尘缘。
十四
功夫入门,先须炼己还虚,降去后天伪火,方显先天真如。
十五
清夜静寂,自己也仿佛与天地万物融合了。天人同一体,于此可见。
十六
入于静境,周围万象悉归销溶。即使处于喧闹之所,亦能听之不闻,不受干扰,觉其声音如在百里之外。
十七
混沌之中,有时出现魔境,欲撼我心:或声色来诱,或恐怖之境,或故惹嗔怒,或示以物利,……此时后天心识已泯,不能做主。能够战胜魔障与否,全仗个人智慧根基,及平日炼性之功。过得此关,方证真性不迷,内景自得,而道功精进矣。
十八
静则意灵,动则意乱。
十九
修持境界的感悟,自心与外物没有分别。心物一源,物我一体。
二十
中者静也,一也,道也,无也,虚也,……悟到彻底,都有同等含义,守中曰静,静曰得一,一合于道,道归虚无。于是文字可破,得其意而忘其言。
二一
静,非一团死寂之谓,非固定不变之谓,乃在有动与无动之间状态。静而欲动、欲动未动之状态谓之静,不动不静、动静兼容之状态亦谓之静。
二二
静到妙处,万物皆与我心心相通,万物与我皆有情,而我独超乎世俗凡情之上矣。
二三
梦闻:“老子讲退死,讲良知化形,讲外生死,有离俗之方,以化生死。”醒来记之。
二四
梦闻:“积阳而动,积阴而返。”
二五
静到妙处,空洞畅快,无边道力,来自清静。有何理由不能一切放下,弃却尘累,归入清静,得大自在。
二六
进道之时,往往是道魔并现。此时全仗平日修性之功,性定则进道,性动则入魔。
二七
先天三宝元精、元炁、元神,本属一源,实不可分。老子曰:“此三者不可致诘,相混为一”是也。只有后天三宝交感精、呼吸气、思虑神,才有分别。
二八
引经据典,谈玄论道,或可尽一时之兴。再去静坐下功,容易浮游乱想,必定心念难平。可见高谈阔论,有碍道修。
二九
嬉笑打闹,扰神乱性,乃为心性浮动之表现。炼得性住,必然心平如水,一波不兴。以此性力,方固命基。故此有高深修养之人,必定沉潜内藏,大智若愚。
三十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者阻碍也。因修道是逆行,须反夺造化,颠倒生死,
故此必有阻碍。克此阻碍,则魔归于道,道乃大进。
三一
真炁发动之时,而元神 (非识神)随之而动,且在一炁之先,方为炁之真
动,神炁合一而不分,性命合一而不离。
三二
上乘修真之功,可谓“抱元守中,神炁合一”八字而已。只要能够悟入先天混沌状态,则炼精、炼炁、炼神三者密不可分,炼精即是炼炁,炼炁即是炼神,炼神即是炼精。打破一身有形之象,天地之炁悉皆归之,而吾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一得永得,我命在我。一切内外景象,皆自然而然出现,全不用后天人为之力,何等自如。
三三
眼前性光,口中甘露,皆为修炼进功之良好证验。若能蟾光夜夜圆,灵液日日生,即未登仙,亦已超凡矣。
三四
夜梦清秀观音,人问之曰:“何谓佛?”其伸左手,良久方曰:“去。”又问:“何以成佛?”久之又曰:“去。”
三五
精神必须能够战胜形体,方有修道之资格。先求忘形,即忘掉形体;再求脱形,即摆脱形体;进而入于化形,即化归虚无;最后精神与形体同归虚无,做到无形,即入道境矣。
三六
体内炁动之时,惟有听其自然,外面保持原有形态不可改变,即使躺着亦不可坐起。内部静以应之,乃为真应。倘若形体一动,则其心必动,破坏先天,其景已失。再求进功,已堕后天矣。
三七
上半月阳炁渐长,炁易发动;下半月阴炁渐生,炁易混沌。观乎
月之盈亏,自知合乎人身炁机。故丹书云:“有人问我修行路,遥指天边月一轮。”
 三八
凡物有虚必有实,性命之理亦然。实者形也,虚者神也。形须神立,形去神离,故谓之神。形则有坏,神则无体;形有时限,神无终竟;形可长生 (非永生),神能久视。
三九
浊源之水,可以意火炼之,去矿留金,以补后天。但是不能成药,更不能成丹,即成幻丹,亦必有漏。
四十
阳炁发动,一意清纯,自会上升。若然一念转浊,其炁骤变,迅即下行。清浊
之判,就在一念之间,成毁立见,如影随形。所谓“一念之差,天堂地狱”是也。
四一
修丹是在死中求生,若欲求生,反入死地。庄子云:“生生者不生,杀生者不死。”古仙谓“活死人”是也。
四二
心中无念曰静,静极必动,动极复静,动后之静曰定,故静与定有层次之差别。入静之后,心中忽生一觉,此动也。随后万籁俱寂,又入静地,此定也。再如静极之时,真炁发动,炁动之后,归入混沌,此又为定。静者有可动之机,定则无动静之分矣。

四三
静定互变,定中亦有层次递进之深化。
四四
拾得起,放得下;进得去,出得来。才是人间修行路。
四五
心燥之时,阅读丹经道书,则妄念于不知不觉中渐渐止息,亦为伏性之一法。
四六
患病之时,心气较低,人事减少,妄念自消,反而易静,所谓“闲缘人事少,多病道心生。”无病之人,当思患病之心态,有何理由不能降服自性,收心入静。
四七
修道人常用静心之功,应物坦然,处变不惊,则时时皆可保持道修。白玉蟾祖师云:“不必定在蒲团上求道。”
四八
乘车之时,观见窗外景色,似看非看,亦不昏倦,亦不躁妄,静观外化,逍遥物外,怡怡自如,与打坐之时心境仿佛,亦可帮助悟道。
四九
所谓“悟”,一是心悟,一是体悟。心里要明白,还要在身体上实际修证,方为真悟。故曰知行合一,方为真知。
五十
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在修道之人,不止眼观耳听,浑身毛孔皆可听之观之也。
五一
万类皆自然,自然我本性,我心即自然,自然是我心。
五二
道家长生,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的生命可以延长,至少可以尽其天年 (道教认为,
人的天年为一百二十岁至 150岁)。但是不会永远不死,因为有形躯壳终难永生。一是人的寿命可以自我控制,即生死可以做到自主。既可以运用道家接命之法住世长年,又可以在厌居尘世之后撒手归去。有时修炼祖师为了寻觅传人,便用长生之法延长寿命。如《道统源流志》说:“(龙门第四代传人周大拙)住世一百十年,始得天台道者张宗仁承受戒法,又得沈顿空承传宗派。”然后方才离世登真。
五三
丹家讲“窍”,窍者非针灸之穴。窍原无形,炁机发动之时,方显其形。
五四
心不合道,道亦难进。
五五
道本无心得之,勿以有心求之。欲求而不得,不求而自得。
五六
和合者,天地人配合之大混沌也。
五七
瞑目安心卧,卧中有一觉,一觉常相照,照见我真我。此睡中真境界也。
五八
扫尽后天识神,尽化先天一觉,是为真道之主宰。
五九
随时应当注意蛰藏封固,否则炁易散失。
六十
真胎息者,乃为结丹之后,养胎之息。
六一
不采之采,不炼之炼,此皆性功有基,促进命功自然成就也。
六二
炁动之时,识神全泯,身心皆定,方为真动。全赖平时对境无心之功,方能做到。
六三
功夫到处,心自澄清。再看一切形色,即觉隔世。自然断念去欲,惟愿守我本来。
六四静养功深,如入无人之境。虽应事接物,俱似虚无。入我心中,如同镜之照物,物虽见而镜不留,尽为虚象。此时观事察物,皆一目了然。无需思考,于中自出。
六五
打坐不打坐,心静皆是坐。
六六
岂在火候老与嫩,得其中和方为宜。
六七
道修在养,平日之间,常养静养炁,日久必有大效验。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与此理同。
六八
一念之际,正邪立判,魔道顿别。止念之后,欲心即道心,魔念即道念。
六九
阳炁发生,化清化浊,全系一念。
七十
天地之自然,乃是自然而然。人能合于天地,则功修不在人为,无为之中而无不为也。
七一
无念方生炁,无炁不生精。
七二
人合大道,自然包含无限生机。
七三
性主于命,无命何以修性;命系于性,无性何以炼命。以命修性,性天光满;以性炼命 ,命地有主。性命双修,生道为一。
七四
退去浮躁之性,收拾杂乱之念,内心自现无比清凉,无比甜蜜,此由外入内之功。而后返观于外,自然耿介拔俗,不为物扰,此由内应外之验。
七五
清平星月夜,静默闻天籁,我立天地中,天与我合一。
七六
进入虚空,搜求妙有,会得妙有,才知真空,才觉自在。此时再看天地,又是一番景象。惟觉一意独存,与虚空相照,虚空即我,我即虚空也。
七七
心中无火炁自清,乃真火候也。
七八
全身应一神,一神领全身。身神合一处,才是自主人。我神主我身,我身自有神。神机应万变,妙道化真身。
七九
修道要求对境无心,心如止水。所有后天识性,必须去掉。倘若扫意不净,功夫出现良景之时,念头即起,如云蔽月,其景自失,寻之难矣。故平时须当注意止念定心,磨炼性情,所谓“人心不死,道心不生。”人心退去,道心方见。佛家讲大彻大悟,见性成佛,是心性之功。道教讲长生久视,生道合一,是性命双修。
八十
所谓去三心,即过去心、现在心和未来心,其实就是一个现在心而已。
八一
生造化处,即夺造化处。
八二
所谓自然,就是一种和谐的生机。
八三
阳炁旺盛之时,也是心旌最易摇动之时。如果放任念头驰纵,则心火一起,冲撞性命,使性命不能合一,势必分离,堕入后天,防不胜防。故修道之人,性功至关重要。
八四
真炁发动之时,真意亦随之而注,意动炁即动,全身皆有感应。此时神炁为一,乃为真效验。
八五
天机应于人机,人机合于天机,独有道者知之。道不远人,修至妙处,人身自合道机。此中玄妙,功到自知。
八六
静功非死寂不变之功,静中气象万千,因人因时因地而宜。尽在自然,不关人为。
八七
惟从静中悟入,功夫自可进步。
八八
修道之人,必得经过一定程度的身心证验,再加攻读丹经道书,以及师传点化,具备此
三项条件,方有可能入于丹道之门。
八九
修至妙处,道义自明。心地豁然开朗,疑迷一通俱通。山重水复之中,忽见柳暗花明。得其一而万事毕,明其一而万化安。
九十
开悟之后,心中无比轻松,一旦轻松,极易发狂。切忌此时万万不可发狂,狂则失道,坠入魔途。必须继续用功,攀登更高层次的修为。如此愈加深化,层层提高,功夫精进,愈趋精妙矣。
九一
倘若只求开悟,开悟之后,不再下功。功夫断绝,知行脱节,则入魔道无疑。只有内外合一,即内修与外行一致,才是大道境界,才能守道不失。
九二
道在自然,行功之时,不可用意念。当用微意,微意就在有意无意之间。意重则入后天,非道也。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微意之把握,全仗性功之澄彻。九三
只修命功,不修性功,乃为“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知深浅,恐有不测之虞。只修性功,不修命功,一则肉体难保,修证无据;二则欲念难伏,把握不住。
九四
养静之际,恍然无念,不由自主,入于虚无。此时万象皆泯,唯我一灵独存,所有人间事物,与我恍如隔世。迈入此境,乃可脱俗。
九五
修为不可过于执着,用意太过,反易出现障碍,欲速则不达。老子曰:“大道本夷”,“夷”者平常之意也。当平平常常而为之,贵在坚持,功效自见。盖平常之中出非常,此至理也。
九六
老子曰:“为道日损”,“损”即减少之意,减少一切负担,逐渐放下,每天比每天减少,自然感觉轻松自如,心中安静舒适,而渐入于大道之门矣。老子又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世人莫能知,莫能行。”若能“损”之,则是易知易行,否则就是莫知莫行。
九七
修道之“损”,就是减去心中的欲望,扫除后天识神之性,甚至包括后天的知识,都是修道的负担。多一层知识,就是在心上多一层障碍,犹如明镜上面蒙了一层灰尘。因为一切语言文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宇宙和生命的真实都有一定距离,无法等同。所以后天知识,会使修道的智慧受到一定程度的蒙蔽。因此在修真之时,应当放下一切,不以后天知识作为障碍,才能培养出生命的智慧之果,获得无边道力。
九八
功入妙境,神炁太和,生意盎然,身心甜蜜。反观周围物象,皆与我心心相通。烦恼自失,怨嗔顿消。心火自然下降,欲发躁火而不能。此乃命功与性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之效力。
九九
道家以清静为基,若能入静,则功修自入妙境,无需人为。故道在天地之间,惟静者能够得之。皆在无为自然之中,道不远人也。
一百
人心动处,道心斯灭。
一百一
大道希夷本清静,清静之中万象生,万象生处天地合,天地合处造化生。道,即宇宙之生命力。
一百二
“活子时”者,关键在一“活”字。“活”字之义,即变化不定也。然而不定之中必有定,“定”在时至神知之时。时至神知之“神”,乃为先天元神,非后天识神,可见此活子时亦为先天之“时”,而非后天。明白先天,其时即定,未入先天,仍属不定。
一百三
意净,至为重要,意净则道自归身,而入于先天妙地。倘若炼意不净,导致念起扰心,堕入后天,则必失道。
一百四
道诀十二字:“扫万象,求心安,合天地,得自然。”先须扫除万象,了却外缘;再求内心安定,淡泊宁静;于是可以放下一切,诸虑皆空,心如明镜,莹彻光华,空空洞洞,合于天地;再去应接万物,而与自然为一,则大道已归自身矣。
一百五
修真有进,忽觉心地大开,一切迷惘顿然消失,好像暗室之灯,照烛昏暗。此时不明白的事情忽然明白,不了解的物象忽然清晰,许许多多的道理,忽然开朗自明。这是一种开慧的境界,绝对不可因此变得张狂,则易入魔。更有种种神通,偶现其间,尤其不宜惊世骇俗,道家之大忌也。
一百六
道者机也,得其机则昌,失其机则亡。
一百七
进道之人,最怕心火上升,难以自制,扰动真炁,伤身害命。其危过于常人,不可不慎,故尔性功至要。
一百八
有时有心静坐,感觉平常,有时无心静坐,登然入静。总以自然为好,但无论结果如何,皆宜多坐,则效验易得。
一百九
人能时刻保持不灭元神,退去识神,返归先天,则随时随地皆在道中。盖道无处不在,德无时不修。不修自修,方为妙境。
一百十
心清炁自清,炁定心亦定。
一百十一
处于纷纷扰扰的尘世生活之中,欲求功夫之效验,归根结柢决定于静定之力,以性功带动命功之进步,又以命功促进性功之拓展,性命一体,相得益彰。
一百十二
性功之修习,首先在于止妄去念。心中放下一切,然后才能不断超越。无事之时,应当舍去心念,屏弃万缘,心地虚空,方得自在,乃至无处不自在,道自归身矣。一百十三
应当时刻使心性得到滋养、增长和更新,在现实生活之中不断升华自己的心态,永远保持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这样随时都会有新的境界产生。如此则新“我”不断出现,而又不失我之本真。永远是我的新生,又永远是新生的自我。达到这一境界,则道心渐生而人心渐消,阳渐长而阴渐去,心无所住,自合于道。
一百十四
道何在?人在道中而不知也。鱼在水中而不知水,人在道中而不知道。《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曰:“虽名得道,实无所得。”《庄子》曰:“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悟得此中微奥,可入大道之门。
一百十五
大道无为,妙在心悟。须知一切语言文字,乃为悟道方便而设,不可有执守或分别之心 ,则偏离大道远矣。如中、虚、一、炁、意、神、性、心、命、生、机、无、静、德、玄、真、常、清、先天、无为、无中生有、道法自然等等义谛,均须贯通为一,而又得其意而忘其言,庶乎可明大道本体矣。
一百十六
修道就是真“我”的不断新生,道无止境,真“我”亦生生不已,长生久视矣。一百十七
彻悟大道之人,内在与道为一。则处处皆道,处处为修,大道无在无不在,吾人无处不自在也。
一百十八
体合大道,每时每刻都有新“我”之产生,旧“我”之消亡,亦即每时每刻都有“我”之生死。修道之人,明白乎此,守定真“我”,则一时一刻之间,足以了却生死大事矣。
一百十九
人之肉体存在新陈代谢,人之心性亦存在新陈代谢。惟须勿失其常,掌握得中,方合自然大道。人体之新陈代谢失去常道,则不健康;心性之新陈代谢失去中道,则不自在。中者,勿堕于太过不及两端。若人之心性系于旧境,是有不及之弊;若人之心性系于妄境,是有太过之患。皆不得中道,而为失道。非得合于中道,心境为一,则可随心所欲,真常应物。所谓想什么有什么,要什么来什么,非为无稽之谈,功到自然如此。
一百二十
悟得道妙,随时随地都能感觉到生命在流动、交融、欢畅,体会到生命的真实,获得真正的自我。
一百二一
修真之人,理宜胸怀开阔,以无量之心,化尽浊恶之念。除去世间一切恩怨是非,归于和乐升平的道德境界。使天无氛秽,地无妖尘。所谓道在万里天,善在万人心,美在千江月。
一百二二
常人之身,非偏于阴即偏于阳。修真之妙,在于能够调节阴阳。首先收心入静,即养阴也。阴极而后生阳,即静默中出现炁之动机。采取之后,复归于静,阴极返阳。如此循环,动静往来,阴阳反复,直至达到阴阳平衡,归于中和。中和之体,乃脱胎换骨,由凡躯而入于仙体。此时跳出阴阳圈子,不受造化播弄。
一百二三
直悟先天,乃由中道入手,舍弃阴阳动静之执着,顿悟直超。其法以“先天地生”为体,自然而然为用,存神养性,与道合真。
一百二四
心念澄清,炁机顺畅,自然胸怀开阔,恢宏坦荡矣。
一百二五
炁定心自静,心静意自闲,意闲体自安。
一百二六
炁发神至,神领炁机,神炁相合,乃真道机。此时炁为先天真一之炁,神为先天不神之神,方为人体之真气候,人身之大自然也。
一百二七
所谓修道,必须体合自然,顺应天地,会得太空中虚无之生炁,以立丹基,则功成而道备矣。
一百二八
许多人都是在后天之中摸索用功,而对天地自然大道茫然不悟,如盲见日月,致道日晦 。
一百二九
丹经之中,或有岐义。盖做功景象,因人而异,悟道境界;各不相同。必须验之实修,方可明其真义。
一百三十
内动外静,是真内动。炁动意静,是真炁动。
一百三一
修真之磨性,就是磨去后天识神之性,使其化为先天元神之体,则元神为一身之主,方保丹功精进无差。
一百三二
感觉阳炁旺盛,即以微意收摄,免其散逸。神与炁合,炁即归身。
一百三三
养至虚极静笃,再看周围物象,恍如隔世一般,见如不见,此乃“视之不见”之真景象。功夫到处,自然可知。
一百三四
心合于道,无论入于何境,均可外却物象,体合虚无,无挂无碍,自在优游。须把日常生活中之一切烦恼,看作磨炼性情之良机,不为外物所动,方获超拔。
一百三五
道教观念,是以人与大自然的融合,求得身心的平衡圆满,以弥补人生之缺憾。因为大自然是最完美的存在,惟有回归自然,才有可能铸造完美的人生,大自然是人类真正的归宿。
一百三六
修道者,先须淡泊外缘诸象。外面的世界淡化了,内在的心境才会光明。
一百三七
做功之时,先要达到外在的身体如如不动,形体大忘,则内部之炁机才会真正发动。
一百三八
心火不起,下元无漏,真炁自然上行。
一百三九
功夫时刻在于循序渐进,推陈出新,随着时空发展不断变化,故曰“道无止境。”
一百四十
所谓命功,只不过是为了促进性功的证悟,保住自己的躯壳。躯壳早晚是要坏掉。若悟性极高者,即可顿悟直超,不愿长生,无需修术延命。
一百四一
所谓苦与乐,颇可参悟。并非劳动强度大叫做吃苦,真正的苦是对内心深处的磨炼。修真之士,敢于去做本心不愿去做的事情,以磨炼自己的性子,符合修身立命的要求,这样才是最苦。比如刘长生真人为了除去欲心,不惜到烟花巷中,就在欲心与道心之间磨炼自性,可想而知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这才是真正的吃苦。过去的修士外出化缘,也是为了磨炼自性。所谓:“一瓢千家饭,孤身万里游,为了性命事,乞化度春秋。”化缘之时,有的人家可能热心对你,有的人家可能吝啬对你,有的人可能戏辱于你,有的人可能伤害于你。皆须低声下气,恭敬一切,这样磨炼,当然很苦。但却能够磨去心中的障碍,达到心性圆明的高尚境界,犹如中天宝月,光满太虚。当然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之下,并不提倡一定按照过去祖师的办法行持,但是他们的吃苦精神,却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发。故言真金不怕火炼,经得起火炼的才是真金。正是这样,修真之人才能具备超过常人的能力,忍人之所不能忍,行人之所不能行,达到修炼的崇高境界。如此之苦,最后的结果是无极之乐。
一百四二
才闻修道,便欲入山,是不符合修炼的。因为自觉山林之中无牵无挂,能够了道成仙 ,是为自心仍受环境摆布。既然自心不能自主,如何能够修炼自身?想当然地认为一入山林,就可以万念俱消,一了百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古来大修隐士,提倡:“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故言“大隐居尘”。修真之初,先须和光同尘,磨炼自性,待到对境无心,功夫自然进步。具备一定基础,则居尘世可也,入山林亦可也。
一百四三
少年之时,无所谓认识红尘。因其对人世间阅历甚浅,难以得出正确结论。只有中年之后,对于人生有了充分体验,古云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才有资格参透红尘。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认清人生苦短,无常迅速,性命事大,从而趋向修真悟道,以求了结生死。亦有少年笃志修为者,则是前世根基所定。
一百四四
道教人士,立足现实人生,不讲看破红尘,要在红尘之中励志修真,故曰今生现得。
一百四五
道无时不行,德无处不修。
一百四六
以俗观道,道亦是俗;以道观俗,俗即是道。
一百四七
日常悟道,先求内心世界的宁静、平和、踏实、坦然,于是可以屏却外缘,放下一切,做到一尘不染,获得内心世界的无比莹净明彻,如同净空澄月,明镜无尘,此谓真空。再去反照现实,观察万象,乃有可能得到开悟。好象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不再迷惘,一切都是那样地明确、安详、自然,而我与万物皆可沟通,此谓由真空进入妙有。有此体验,逐渐可以超脱于万事万物之上,乃近道矣。
一百四八
天人合一见玄关,玄关显象造化生,造化生处识妙有,妙有万象余心同。
一百四九
仙道为一,修仙必须合道,否则难至上乘。
一百五十
“吸舐撮闭”四字诀,来自于房中术。乃恐精走伤身,而强留之。以后流入清修,成为炼精化炁的一种方法。其实后天欲动之精,强留之亦不能成丹;先天无欲之炁,不必采而自可了道。故其法乃属后天有为之法,并非自然大道。
一百五一
关窍不通,无以降龙伏虎。
一百五二
一切气的变化,都是心的作用,此乃针对后天意识而言。
一百五三
丹道大患,在于用念。
一百五四
若非完全止念,不能入于先天。
一百五五
以丹道层次相比而言,有些气功之弊病甚多: 1意念太重,扰乱先天。2以意引气,难以深入。 3精神假想,易入空亡。4自发动功,不养真炁。5局部用功,破坏整体。6认假为真,妄言上层。 7追求功能,误入岐途。8迷信神秘,想入非非。9以妄为能,失于正常。 10打破正规,转入羸狂。11过度迷信,神经错乱。12道德为名,利欲为实。13集体授功,不顾个人。 14功法有弊,咎归练者。15违背自然,反言偏差。16引邪入正 ,悖于常规。 17妄解丹书,毁谤前贤。18执迷术法,淆乱正道。19做功出偏,正常现象。 20功法学成,原地徘徊。……种种不利,为初学功者所不知。
一百五六
中黄乃一身关窍之总枢,而非中脉。橐龠不开,任督不开;任督不开,八脉不开;八脉不开,中黄不开;中黄不开,周身关窍不得全开。
一百五七
阳举,阳微举,均非活子时,而不可采。一阳初动,为地雷伏,其炁始发,在内不在外。丹书喻之曰“黄芽”,即在土内初萌之嫩芽,尚未见于太阳。若见太阳,其芽转绿,而生中有杀,不可用矣。
一百五八
玄关开,不在身内,不在身外,不离乎身。
一百五九非人天之和合,不足得先天之一炁,此在丹道之三元丹法皆然。
一百六十
后天肉体本属浊质,先天精炁神乃属清灵。修道贵乎以清灵之先天,点化肉体之
后天,使其化为清灵之质,功成道备,即纯阳也。
一百六一
炼精化炁,即以炁化精;炼炁化神,即以神化炁;炼神还虚,即以虚化神。
一百六二
谭子云:“虚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修道之功,即从虚无之中夺取生机,而可不死,然后返老还壮,返壮还少,返少还童,返童还婴,返婴还形,返形还血,返血还炁,返炁还神,返神还虚。一切修为,皆在返还之功。
一百六三
“道”之义,在修炼概有四解: 1天人合一之道,即天与人沟通的一条渠道,亦即吾人返本还源的道路。 2颠倒之“倒”,张三丰祖师云:“顺则凡,逆则仙,只在其间颠倒颠。” 3盗取之“盗”,《阴符经》云:“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又云:“天生天杀,盗之理也。” 4宇宙运化之大道,即永恒不变之常道。修道者通过返本还源之手段,把有限的生命溶入无尽的宇宙运化之中,即为得道。
一百六四
炼精化炁,为有为命功;炼炁化神,为无为命功;炼神还虚,为有为性功;炼虚合道,为无为性功。此乃相对而言。
一百六五
佛家止修心性,本是走见性之途,舍弃今生之身,以求来世之果。道家以修今生为本,先求人身自在,再求元神解脱,此即性命双修之理。
一百六六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为后天,可用语言文字表达;人与天之间的交流为先天,只可用信息相互沟通。此信息即无形无相之大道也。
一百六七
无形之精,不必采而自回;有形之精,即采之亦无用。修道功夫,妙在无为而得之,若有为反失道也。
一百六八
有所谓炼精化炁之法,先求丹田之炁冲入阳关,生出阳精,而后再用有为之法采炼之归入丹田。如此劳精劳炁劳神,何如将炁养在丹田,而后和合凝集而封固不失耶!故上乘修道之法,求其不炼精而自化炁。
一百六九外肾举时而采炼之法,用之化欲则可,用之炼丹则不可,止可结幻丹耳。
一百七十
炼精化炁阶段,须开任督乃至中黄,直至闭阳关、结丹为止;炼炁化神阶段,后天呼吸接通先天呼吸,以我之阳炁感通天地之阳炁,以为养丹,以上为命功;炼神还虚,纯为先天呼吸,息住脉停,阳神出窍,身外有身;炼虚合道,全为性功,修为旷劫不变之元神,天地有坏,这个不坏,即与道合真矣。
一百七一
修炼之功,有两种通经络之法,一有为法,一无为法。有为法即积精累炁,炁聚丹田,炁足通关,其效速;无为法即清静养神,神和炁融,渐通关窍,其效缓。其实神炁一元,唯有行功偏正之不同而已。
一百七二
性功与命功,其实不可分,性命原本为一,所不同者,唯其有为与无为之分而已。
一百七三
人身之炁机能与天地合,则守道不失,性命自主,可证长生久视;不能与天地合,则日趋衰老,性命无主,徒受生死摆布而已。
一百七四
做功之人,讲究潜修秘炼。一者用功需要没有干扰的环境,二者功修进步之后更须栖隐以防搅扰,三者免受社会视为怪异,俗言:“真人不露相”是也。
一百七五
精为人身生命之源,故道家宝之。丹书云:“要点长明灯,须用添油法。”添油之法,非在他求,当修之于自身。所谓:“一度不泻,一次添油。”老子曰:“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一百七六
原始之人,较少后天知识之累,能够做到浑浩肃穆,因而合乎自然大道,此即人道本一之根源。修炼之士当由此悟,庶几可以实际身心体验,返朴归真,叩开大道之门。
一百七七
修道之人,事有前知,犹如雪地鸿爪之象,但是存在先后之异。自然物象,是先有雪地无痕,如有鸟儿飞落,就会留下爪迹;人见其迹,可知已有鸟儿落此。道者前知,与此相反,好似鸟儿降落之前,已经先见爪痕,乃知必有鸟儿降落,其后定有鸟儿飞落地上,此为应验。这就是道家无形颠倒的力量,得其趣者生死可了。学者悟之,中有深意存焉。
一百七八
心中有道,脚下有路。  

 

 

 
2# 发表于 2010-3-26 15:27 | 只看该作者 修真内景谈——田诚阳



  仆幼慕玄风,青年入道。佩服祖师丹经,笃嗜修为之学。积于今用功九载,寻师访道,搜罗丹书,汲汲其中而不知倦,乃于道妙略有所得。夫性命双修之道,乃天人合一之绝学,其初由清静入手,凝神聚炁,炁足开关,周身炁通,乃可天人感合,顺天行事,反夺造化,一切功修皆在自然,而归本于无为大道。其法易简,其理易明,惟非亲身体悟,究竟不知冷暖,故对修真内景,不可不探究印证之。观诸丹经,历来略谈内景,令人感到道海茫茫,无从取证,甚至有望而却步、退作他求者,此“道不轻传”之弊也。仆本不敏,未敢自私,今特自数年悟道日记之中,摘录修真内景十八则,删其繁复,取其精要,务期分清层次,步步鲜明,汇以成编,公诸于世,以与真修实悟者相互参证焉。每则附加自注,以释明不同内景之层次。修真景象,自然而然,妙本天成,非笔墨所能尽述,亦非诗文可作雕饰,是故信言未必美言,词句朴陋之处在所难免,读者切莫以辞害意焉,须知意在言外,得意可以忘言也。 
  一九九二年夏于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 

  一.虚室生白 
  壬子年,我读小学一年级,时年七岁。暑假之中,外祖父接我到乡下去玩,那时气候炎热,夜晚就在院子里睡觉,躺下之后,面对满天星空,人天相照,无比广阔。刚刚入眠,景象立至,好似虚空存在强大引力一般,把自己吸收进去,恍惚不知所之,进入另一世界。 
  只见白光现前,浩渺无际,湛然清彻,雪亮如银。过去的一切自动消失,万事万物不复存在,惟有虚空浩渺的光,极亮而不耀眼,我的身体没有了,变成了不可言状的光,此时我即是光,光即是我。直觉在此景象之中,无比清朗明彻,洒脱快畅,不知所之,其味难说。当时尚未悟道,不知“道”为何物,只觉头脑特别干净,以后我在学校,感觉功课并不吃力,大概与此不无关系。 
  这一景象,在我童年数度出现,皆在平常睡卧之际发生,知而不知,觉而不觉,似梦非梦,似醒非醒,醒来之后,仍归平常,吾亦平常视之,听其去来。 
  自注:丹书云:“上德无为,不以察求。”意谓童子修真,不用有为之法刻意追求,只学清静无为之道,便可了脱性命,修证道果。童年出现的这一现象,当系童子天真,无欲无求,易入道境。(庄子)云:“虚室生白”,即此境界。其时若知修炼,顿法即可了道,惜乎无人点拨。虽然如此,经过这番铸炼,对于童年智慧开发,已经发生效益。《庄子》又云:“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当时虽不知言“道”,但是已属“道” 中境界,又何必定要知其为“道”耶!况且自知对其平常视之,已合“道”念,是知其实而未得其“名”,妙在无后天“强名”之搅扰,《老子》云:“同于道者,道亦得之。”此亦个人根性所然,对于以后道修,无意中已经具备了坚实基础。 

  二.性光圆满 
  癸亥年,赴身东海崂山,正式入道,清静修炼。记起在丹房初次做功,是在夜深人静之时,悄悄起身打坐。两手掐诀,垂帘塞兑,收心入静,聚性止念。渐渐身心不动,进人忘我境界,空空洞洞,混混沌沌。忽焉性光发现,圆似月轮,聚而复散,散而复聚,令我信心大增,虽腿酸脚麻亦不顾也,这是第一次认识自己的性光。此后每当垂帘静心,皆有性光显现,圆陀陀,光灼灼。功修亦随之精迸,从无魔境干扰。 
  自注:北宗性命双修之法,先以性功入手。性功炼好,犹如夜行有灯,行去无差;否则就似盲人瞎马,难以把持。故此性功层次之高低,直接关系命功之成败,同时也决定了丹功全程之安危。性功澄彻,则命功水到渠成,纯出天然,不假人为。 

  三.性住炁自回 
  那时坚持“行立坐卧,不离这个”,念兹在兹,勤而行之,身中出现以下内景: 
  1.阴蹻至丹田一路,似有一条虚线,平常之间,不时有炁流沿之上升,如同水中冒起的小气泡一般。 
  2.熟卧之际,炁盈欲解,冲至阳关,猛然倒回,一路抖缩,如同传电,其炁自还,感觉殊妙。 
  3.平时无意之问,忽焉肾根回缩,接连数次,类似枪膛之伸缩。非为外动,其形依然,内有机关牵动,其势不在人为。其时自心不动,顺其自然,感觉亦妙。
  自注:性功之修习,终于带来命功上的一系列进步。道家修炼,认为精原是炁,炁化为精。炁,乃无形清阳之炁,属于先天,又名元精,丹经谓之“清水源”,用之可成仙道;精,乃有形浊阴之质,落入后天,又名阴精,丹经谓之“浊水源”,用之可成人道。中老年已漏之体,其杰成形为精,精走阳关为熟路,易入后天,故须勒之以化炁,使后天返先天;青少年童真之体,其精未形为炁,炁归元海亦熟路,本为先天,惟须炼性以保炁,以虚无合先天。二者用功之不同,可谓泾渭分明。当然根据各人素质,二者并不绝对。尤其对于纯乾未破、命宝完固的童体来说,性功之修炼至为关键,要知炼性即保炁也,即保自身之道也。纯阳吕祖曰:“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炁回丹自结。”“自住”、“自回”、“自结”,皆系于性功之“不迷”。 

  四.还精补脑
  如此行功月余,丹田之炁充盈温暖,津液愈加甘美精醇,周身太虚,浑然无物。一夕做功,手抚丹田,神炁归根,身心两忘。忽焉甘露自天而降,由泥丸涌出天池,颗颗滚落而下。其露甚暖,其势甚冲,不由自主,引颈吞之,如同雀卵,甘甜软美。随之一阵暖流,由巅顶布向脚心,融和之炁,传遍周身毛孔。其中苏绵美畅之情形,妙难尽述。 
  自注:丹书云:“若要不老,还精补脑。”实指中枢神经之炁充盈流通,乃为人体健康长寿之保证。中老年人精炁已衰,脑髓转枯,先须炼精化炁,炁满自可补脑填髓,恢复青春活力,返还乾健之躯。青少年未婚者则不然,因其阳炁盈满,毋须炼精化炁,只须存神养性,降下心火,促使肾炁上腾,飞上泥丸,上补脑髓。而后所降之甘露,非常人之唾液,乃由先天真炁资生而来,实为长生大药,丹经又谓之曰神水,灌溉脏腑,坚固形体,可以接命延龄。道家丹经把“药”字写成“自家水”,即指此也。最好之药物在人身上,最大之病患在人心中,倘能炼心合道,自得长生妙药。 

  五.炁足开关 
  数日之后,便有炁拱脊背之现象,虚极静笃,入于混沌。忽觉背部发紧,真炁上涌,一路轰鸣,直冲夹脊,畅通无碍。复上奔玉枕,撞之不动,其炁乖乖缩回,蓄势待发,似乎消失。稍停复现,吼叫上冲,再撞玉枕,一撞而通。飞上昆仑,轰鸣如雷,脑门发麻,震动甚大,舌拄上腭,接下此炁。但觉气流粗壮,直透脊髓,所到之处拱动剧烈,犹如钻机通过一般。丹经所述“大药过关”的“六根震动”之景,即丹时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身涌鼻搐、脑后鹫鸣等,此时均有发生。在此景象之中,自己四肢如石,神识无主,完全无力抗拒,丝毫不能主事。 
  那时所能读到的丹经极少,在脑中尚未形成系统的丹道观念,仅仅得到一点下手功夫,便去兴功实践,以至于内景发生之后,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其后才明白这是“炁足开关”之景。
  自注:此炁足开关之景,乃先天真炁之发动,由脊髓而通关,冲开任督二脉,丹道或谓之“小周天”。与彼气功家以后天导引之皮下炁通,断然不可同日而语。先天真炁之发动,必得到达先天境界而后可,这就需要性功圆满,合乎先天,然后才是元神主事,识神退位,身心无主炁是主,神行而非我行,丹书亦言:“十分好汉,到此无一分主张。”盖有主张,即落后天也,所谓:“一念之差,天堂地狱。”《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曰:“百日功灵。”意谓需要一百天功夫,此则行功两月,便得开关之景。总结速效之原因:一者在于童体炁足,二者在于性功精纯。另外,正因脑中尚未形成系统的丹道观念,头脑干净,没有负担,无心而求之,合于先天,反而易得,得之亦真;相反,倘若事先知道有此内景,先有模式,充塞头脑,有心而求之,落入后天,反而难得,得之易假。所谓求之而不得,不求而自得,相信修证丹道的悟士,亦有类似感受。 

  六.阳炁开八脉
  任督二脉打通之后,其他八脉之阳维、阴维、阳跷、阴蹻、冲、带诸脉,渐次冲开。皆从自然无为中来,丝毫不假后天意念。每逢自身阳炁旺足之时,易入混沌,其炁便发,自动冲脉,冲开之后,归于平常。 
  自注:任督二脉,为全身百脉之总纲,任督打通,百脉皆通。张紫阳(八脉经)云:“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炁冲开,故能得道。”又云:“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盖常人所行者十二经络,修士所循者奇经八脉,此人道、仙道径路之不同也。 

  七.男子修成不漏精 
  此后每遇阳炁盛满之候,活子时出现,混沌之中,阳炁发动,不行阳关,自升昆仑。皆自然而然,毋须人为搬运。其中景象颇多,兹举一例: 
  丁卯年六月二十六日晚上,静定之际,浑然忘我。忽焉真炁腾发,直冲漕溪(督脉),犹如飞龙,吼吟而起,隆隆作响,升上巅顶。与之同时,出现三颗光珠,接连穿过右、左双眼,颜色黄里透红,光彩晶莹夺目。但觉此炁升腾不已,其时身心无主,从其自然而已。旋顷自停,复归无物。平日睡卧,内炁自交,阳生之际,时至神知,炁动神随,即有真炁隆隆,飞升巅顶,两耳轰鸣,如雷行天。从此再无“道解”之患(即漏精),而独得清修之乐。
  自注:人体内部之阳炁,总在不断地生发,以维持人体之生机。生发到一定程度,盈满而溢,就会出现动机,丹家谓之活子时。太阳初升之际,未露太阳,先见阳光,人体之阳升亦然,故阳炁发动伴有光珠出现。关于采取活子时,此中又有中老年与青少年用功之不同:中老年己漏之体,活子时到来,易行人道而走失,惟用有为之法将其勒回,加以采炼封闭之功,补益自身,若用无为之法,必走熟路而有漏;青少年未破之体,活子时到来,外行阳关非熟路,任督已通无阴气闭塞,清阳之炁自然归内,沿督上升,不必用后天有为之法也,所谓“不采之采,乃是真采。”从此之后,炁行任督,阳关止闭,而无道解之患,所谓“男子修成不漏精”是也,清修之真义在此。惟须平时注意保持养性,神合先天,方保无失,大道就在平常日用之间也。 
  中老年人修炼,需要炼精化炁,补满三宝,方能返还童体,与青少年纯乾之体相匹。青少年命宝未丧,三宝丰满,本身素质已较中老年大为优越,倘知下手兴功,可以省去炼精化炁一着,而直接从炼炁化神入手,获得较高层次的修为。道之易求,可知矣,修真青年岂不悟耶! 

  八.大道甚夷 
  丁卯年,开始修习站功,每日坚持,从不间断,每次至少保持两个小时,有时四个小时。以之悟证内修,感觉相付。十月二十日晚上八点,吾在全真祖庭白云观退居楼习站,面向东方,似看非看,独立守神,身心若一,虚灵挺拔,松和自然,津液时涌,咽纳不已。过了约有一个小时,东方慢慢冒出光华,吾知其为新月初升,没有在意。但见此光升起,却非月亮,乃是好几个碎块。大小不一,悬在空中,极为明亮。吾仍独立,见同不见。碎块在相对静止中慢慢上升,却又变成一颗亮星。继续上升,旁边又出现一颗小星,亮度稍弱于前星。此时不解,检验是否幻觉,揉揉眼睛,再看仍然如此。吾独立不改,静以待之。只见两颗星慢慢上升,复变为长方形的块状物,极亮。接着上升,才是一轮月牙。吾平常看到,仍以平常视之,依然独立下去,直至两个小时之后收功,此景出现之后数日,更有不可思议之景象发生,但是修炼非淑诡幻怪之事,兹略不谈。 
  自注:举出这样一件实例,并非说明自己的功修与众不同,更不是为了惊骇别人,乃是借事说理。修真途中,可能遇到一些令人费解的特异现象。有些属于道之变化,出现神奇;有些属于意识恍惚,便成幻觉;有些属于境界不同,异于人间;有些属于人心未定,念动起魔;有些属于炼意不净,识神作祟;……种种不一。只要不是肉体感到痛苦的,一般来说都不是坏事,可以不去管他,顺其自然即可。同时,这也正是检验自己道心的试金石,《老子》曰:“大道甚夷”,只可视为平常,不可以为怪异。如此,自会增长道力,否则的话就是桎梏,就是魔障,《悟真》云:“顶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是也。 

  九.大妙中黄贵 
  戊辰年正月十九日(丘祖圣诞日),时在崂山太清宫,临窗养静,浑然无我。先觉顶额如有蚁爬,似知非知之中,忽焉脑后如雷轰鸣,一股粗壮炁流,自天降下,直冲“中黄”,透体下行,全身震颤,不由自主。其炁一路啸声,直达海底,流溢腾发,散向四肢。但觉周身舒畅,妙不可言,复归于混沌,其后面部犹热。
  自注:此炁透“中黄”之景也。中黄,又称黄中、中道、黄道、正黄、正脉、黄脉、真黄、橐龠、真橐龠等。乃系处于人体之正中大脉(非八脉之冲脉或中脉),而络通于四肢。因其脉联络七门,即天门泥丸、地门尾闾、中门夹脊、前门明堂、后门玉枕、楼门咽喉、房门绛宫等,五脏六腑皆禀焉,故历代修炼家多重此脉,且视为不传之秘。丹经道书谈及此脉,亦仅片言只语,且甚隐晦,往往为人忽视。此乃往圣仙真,一脉心传。如魏伯阳《周易参同契》:“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太上黄庭内景经》:“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七门之义见上),此非枝叶却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吕祖《敲爻歌》:“玉炉之中文火烁,十二时中惟守一,此时黄道会阴阳,三性元宫无漏泄。”张紫阳《悟真篇》:“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抟乌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丘祖《龙门派薪传百字谱》:“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此脉修通,心肾二炁即无阻隔,全体关窍俱开,一炁遍达周身。“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即在此一道路。丹道或谓之曰“大周天”。
  以上所举,主要是真炁流布、小大周天之内景,尚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景象,俟后详述。

  十.真人之息以踵 
  此后,初步体会天地相合之时,人身感觉特别舒适。甚至初步体会到氤氲之景:真炁沿两脚升腾而上,与心炁交会于中宫,全身舒畅,毛窍开合,天地之炁归于我身,如沐春光一般快活。另外,感到由朔至望,人之性宫渐趋明朗;由望至晦,人之性体渐归混沌。 
  自注:中黄打通之后,周身关窍皆开,真杰遍达周身,人身之炁始与天地之炁接通。所谓真炁沿两脚升鹰而上,即《庄子》“真人之息以踵”之义也。一般人用外呼吸,最多炁达丹田,非得中黄开通,畅于四肢,胎息内转,才可至踵“ 
  从前做功,皆在肉体腔子里面模索,今日方知跳出肉体樊笼,体悟天人关系。若无命功之蜕化,岂有性天之超升。相距悟至“天人合一”,虽不中亦不远矣。

  十一.天人合一 
  己巳年六月初一,调至中国道教协会工作,居于北京白云观内。自来之后,便体会到更为醇厚的氤氲炁象。平常之际,忽焉有炁循两腿升腾,直汇中宫。丹田仿佛有股吸引力一般,一直向内吸炁,非平时之由外往里吸也,乃是由内从外纳炁,而且只吸不呼,亦不见其满。上面有炁随之入内,上下二炁,交会中宫,如磁吸铁,相恋相抱,温和酝酿,氤氲不散。就在二炁相抱的一刹那,呼吸顿止,而人恍然如醉矣。四肢百骸,皆不能动转,直觉神在炁中,炁包神外,两相交接,恍惚回旋。真炁薰蒸,遍达周身,苏绵快活,妙不可言。全身毛孔尽皆开放,元炁阖辟同乎天地。真炁上蒸,化为甘露,清凉如醴,咽纳不已。二炁相交,只在片刻之间,交毕之后,归于平常。此景每在平常之际发生,忽焉而来,忽焉而去,往来无定,不可追求。 
  其间景象,亦有变化。有时正在看书写字,忽觉腿部有炁腾起,上交中宫,顿然全身如浮,身轻如蝶,恍惚如在云空,乃知景到,不敢妄动,任其自交;有时真炁会于中宫,甜蜜非常,津生浓醴,身软如泥,如醉如痴,手懒得动,口懒得开,直愿养此天机,便有无穷快活,非得其炁交透,身体才愿活动;有时真炁自脚心升起,两腿于是格外轻快,便乐意悠情漫步,涵养中宫炁团,任从我行,全不知倦;有时好似身后有炁推动,举步毫不费力,犹如漫步太虚,缥缈轻举;有时动作之中,真炁沿两腿上升,直上夹脊昆仑,蔓延四肢,一路融融,遍传周身,稍加用意,周身便似火蛇乱窜,聚歼八万四千毛孔、三百六十骨节所藏之阴神,何等畅快,惟武火不敢多用耳;有时炁来甚速,迅即在中宫抱团结胎;小腹盈满,静以养之,呼吸内外开合,全体美快之至;有时感觉混沌,卧以应之,上下二炁,会于中宫,交接甜美,流行全身,暖融畅适,周身太和,太虚与我同体,而我为太虚之主;有时二炁相抱中宫,纽结一处,如同活龙在内游动翻滚,动转升降,美妙非常;有时真炁抱团,丹田畅适美快,其感觉非冷非热、非寒非燥,一团舒妙之景,形成天然火候,早先以丹田发热为好兆,今日成为笑谈矣。……种种景象,变化万千,非笔墨所能尽述。 
  时间稍长,观察天地变化,乃悟我身氤氲之候,正是天地相合之机,及至有形,其景自失。证验至此,方才领悟何为“天人合一”。
  自注:天地相合之机,乃是天地之杰相交之时,亦为人身氤氲之候,这便是“天人合一”之内景,《阴符经》谓之“天人合发”。常人不察此机,惟修炼者不期而获,此须由真修实证,方能悟之,非字面理解可知。当此之时,天炁下降,地炁上升,二炁相合,氤氲交感,将雨未雨,将雷未雷,在卦为之“地天泰”,古人称曰“天地氤氲”,天地之造化在乎此也,丹经云:“人身为一小天地。”修炼者能够合乎天地之德,自然可与天地同参造化,吾身氤氲之机,亦合天地氤氲之机。感觉有炁循两腿升腾者,其实地炁循脚心上升也;有炁自上降入中宫者,其实天炁由顶窍下降也;感觉真炁薰蒸、遍达周身者,其实天地之炁由毛孔而入也。在吾身中,为心炁下降,肾炁上升,氤氲交感,相聚中宫,如同结胎相似,经云:“道胎”,又云:“胎因息生,息因胎住。”其胎顺外呼吸而结,结胎之后,外呼吸即断,化为胎息。丹书所谓之取坎填离、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神炁合一、性命合一者此也,道即在斯矣。及至有形,天地无形之炁交已毕,无形生出有形,故其景自失。
  于此可见,天道、仙道、人道其实一也,皆为阳炁下降,阴炁上升,阴阳交感,氤氲结合,化为甘露,产育新的生机,天地由此而长久,人身由此而长生,夫妇由此而传代。古人云:“天地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得此道则昌,失此道则衰。 

  十二.先天活子时 
  亦且悟得,每当天人合一之景出现,皆是天地之阳炁生发之时,亦人身之阳炁生发之时,即“活子时”出现之机,天地之活子时与人身之活子时同步,合成一个活子时。而其氤氲景象,往来无定,久暂不一,隔段时间总会出现一回。其间亦有强弱缓速之不同,感觉强时,必是天地氤氲正浓,万里和合,其势浩然,见形亦速,其形亦大;感觉弱时,竟是天地清静平淡,万里无云,其势和顺,见形亦迟,有时无形。其中微妙,多有不可言述者。 
  每遇此时,天地之炁交和,产生新的阳炁,天炁发暖,人身融融,便得毛窍开放,而天地交和之阳炁,循毛孔之阖辟而人于我身。此刻自身阳炁旺盛,活泼圆融,而天地之阳炁,和合心肾二炁,天地人三家相见,和合凝集,氤氲相抱,团聚中宫。其炁交毕,归于平常,而吾身之精神面貌,则如蝉脱壳,焕然一新。 
  自注:天地阳生之活子时,与我身阳生之活子时,二者“阴符”,天人合一之道得矣。因其往来无定,亦可见活子时之“活”也,若不知活则容易当面错过,丹书云:“十二时,皆可为。”非必限定于子时打坐之“死子时”也,丹书亦云:“火候不用时,冬至不在子。” 
  天地之炁,氤氲交感,产生新的阳炁,此阳炁乃至真至纯之生炁,即先天清阳之炁,非后天孤阳之气也。《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炁,一炁生夭地,天地二炁相交所生之阳炁,谓之“三”,万物得三,方得长养,人同此机。故《阴符经》云:“天人合发,万化定基。”天地由此阳炁而发暖,人身亦得毛窍开放,便觉融融,而与天地同其阖辟,天地交和之阳炁,入我身内,所谓“盗天机,夺造化”者此也。而此阳炁,正是常人下生之后,逐于外物,失于虚空之先天生炁,本为自己所有,今且“盗”回(此“盗”非偷盗之义,乃指反夺,即是把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夺回来),还归于我身。活子时到来,天地所生之清阳之炁,和合心肾二炁,天地人三家相见,氤氲中宫,和合凝集之后,结成一粒黍米,丹家又称“黄芽”。所谓“黍米”,是言其极精极微,渐渐积累,聚之可结道胎,又曰“婴儿”,《悟真篇》云:“三家相见结婴几,婴儿是一含真炁。” 
  经云:“一点落黄庭,战罢平常。”其炁交毕,归于平常。此活子时阳动之机,皆平常而来,自然而然,不在人为。前云:“不采之采,乃是真采。”于此更可明其义。故此天人合发之活子时,非彼外肾立举之活子时也,由此可以分为“先天活子时”与“后天活子时”。先天活子时,在天人合一之时,无形无象,合乎先天,所采者杰也;后天活子时,在外肾立举之时,有形有象,掇弄后天,所采者精也。先天活子时,采取先天清阳之炁,和合自身阳炁,点化自身阴质,以成就纯阳之体,符合天道,可以成丹;后天活子时,采取后天浊阴之精,至多补益自身,自身仍属阴质,仍然是一团孤阴,不合天道,何以成丹?二者相比,一无为而一有为,一先天而一后天,一无形而一有形,一自然而一勉强,实有云泥之差,岂可错认! 
  有些丹书,所云外肾立举为活子时者,乃是针对中老年人说法。中老年人所谓炼精化炁,是从后天活子时下手,运用周天火候,采取后天,返还先天。这种活子时,一天可能出现好几次,有云人体之活子时与天地之活子时不可同步者,实指后天活子时也,尚未证悟先天活子时之层次。徜若执着后天活子时,摸索肉体里面一团阴气,终究有坏,落入空亡。历代成道祖师,多有批驳后天活子时者,如钟离祖师曾云:“一身四大皆属阴,莫把阴精里面寻!”黄元吉先生亦云:“忽见外阳勃举,便以为阳生药产,岂知此是后天之知觉为之,凡火激之而动者,何可入药?” 
  一般说来,青少年纯乾未破之体,先天的成分较多,可以直悟先天,采取先天活子时,较为容易;中老年精衰已漏之体,后天气质较重,需要培补先天,采取先天活子时,才有希望。青少年若不知及时修炼,贻误良时,等到老年精炁转枯,再去下功,金饭碗变成讨饭棍,悔之迟矣! 
  此天人合发之活子时,三丰祖师又称“一身内外阴阳之真消息”,内阴阳者心肾也,外阴阳者天地也,旁门诬指外阴阳为男女,较之后天活子时,又等而下之,何其谬哉!
  惟此天人合一之道机,历代祖师秘而不宣。陈翠虚云:“都缘简易妙天机,散在丹书不肯泄。”藏诸丹经,隐喻颇多。或曰“玄关一窍”,或曰“玄牝之门”,或曰“真橐龠”,或曰“真鼎炉”,或曰“氤氲”,或曰“阖辟”,或曰“先天一炁”,或曰“无中生有”,或曰“灵药”,或曰“怀胎”,或曰“外天机”,或曰“夫妇配合”,或曰“采大药”……种种不一,迷者自迷,悟者自悟。 

  十三.拳道合一 
  吾于每夜子时,坚持习炼内家拳法,一年四季,从未间断。正当其时,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神人太虚,感觉每夜行功最为舒适之时,正天地氤氲之时也,亦为人身之活子时,内感外应,若合符契。此时行功,周身不松而自松,不静而自静,行拳迈步之问,犹如行云流水,完全无需后天拙力,皆在自然而然。行到妙处,阳炁温润,周身太和,暖融快畅,妙不可言。乃可至于动静合一,动不知动,静不知静,不动而动,不静而静,动乎其不得不静,静乎其不得不动。交感强处,竟至浑然不动,神形俱化,万物与我同在,而我与天地为一。 
  通过动功炼形,将天地人交和之阳炁,运化于周身内外,阖辟周流,散溢四肢,其乐无比,其妙难述。故操内家拳法,可以行炁化欲,以证丹法。曾见博得内家拳法之秘奥者,每言武道同源、拳道合一,初闻似乎难解,今日方知含有内在体认也。 
  自注:夜半子时,阴极生阳,静极生动,阴阳之杰始交,正天地默会之时,亦人身体察内外感应之良机也。正好下功,修炼与拳法合为一体。内家拳法,其实修炼之动功也,虽曰动功,实为内修,非只运动形体,其实炼神炼炁,故称“内家”。当初三丰祖师留传内家拳法,即为辅助修炼之用。盖纯动纯静,不合道体,动静失宜,则有阴阳偏盛之患。故应内外兼修,动静合一,自可运化周身阳炁,充溢百骸,外固形体,内凝精神。因之常见修丹道者多辅以拳,操内家者多悟以道。 

  十四.道法自然 
  从此之后,功修归于平常。平时持志虚无,清静无为,诸般景象,人眼皆空。待到天人合发之机,玄关兆象,先天活子时发生,我身自与天地氤氲之机相合,而与天地同参造化。采取黄芽,积累道炁,顺天行事,自然而然。功夫只在顷刻之间,时至神知,水到渠成,不必追求,道自归身。再看嫩枝抽芽,鲜花怒放,空山鸟语,流泉飞瀑,自然万象,生机盎然,无一非道之所在。心契于道,足可怡然齐物也。 
  吾自入道,坚持做功多年,保持童体,依法修持,而今明白种种法门尽属后天。道法自然,不假人为。从此不必拘泥形式,亦无需有心作为,行立坐卧皆可,就在日用平常之际得之,大道何其“易简”哉!
  自注:功修至此,归于无为大道。虽曰无为,其实无可不为,《悟真》云:“无为也有功夫在。”《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曰:“顷刻而成”,真正功夫就在顷刻之间,无为之中而有为,平常之中出非常。所谓“种种法门尽属后天”,乃明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而后证知,未入此层,不可废弃有为之功。 

  十五.春之炁在肝 
  功达无为,廓然无碍。随着先天活子时的自然出现,其他景象亦随之发生。庚午年正月十二日,静养之中,杳杳冥冥。但觉炁聚丹田,氤氲不散,且在中、下二田之间,来回悠荡。全身如雪入水,渐渐溶化,体合虚无,混混沌沌。大静之中,右胁炁盈,伺机欲动,如同待发之师,瞬问真意自注,若得将令,其炁骤发。快似决堤之水,突然迸流,又象万马奔腾,势不可挡。滚滚炁浪,奔流激荡,波涌全身,震颤肢体。自身六神无主,完全任其所为。冲溢之后,遂而消失,杳无影迹,不见其形。稍歇,右胁之炁复盈,真意随之一注,再次发动,炁浪滚滚,冲布全身,旋而自止,再次消失。稍歇又发,发后自失。如是数度,炁势递减,渐自安定,复归混沌。翌日早起,天降大雪,是天人合发之验也,皆在道妙之中矣。
  自注:查此时间,乃为立春(正月九日)之后第三日,正当初春阳炁生发之候,其炁属木,在人身为肝(右胁),天人合发,在人身为肝炁动,正其时也。此景过后,天降大雪,应验其为天人交感之时,即先天活子时。由此可知,先天活子时之发动,不惟与天地交感之机相合,亦与二十四节气之阴阳变化相应。亦可谓二十四节气阴阳变化之炁机,亦合天地阴阳交感之炁机也。 
  是知活子时之“活”,活中亦有“定”也。较之先天活子时之天人合一,又开辟了一个新的层次。

  十六.冬之炁在肾 
  庚午年腊月初四,余回山东看望父母。夜卧静室,浑然大定。忽焉颠顶神光下盼,足心之炁随之上朝,上下互感,顿觉天地恍惚,氤氲回旋。此刻吾仍保持平躺姿势,寂然不动。只见(神遇而非目视,此时双目正闭)有两道黑炁,穿脚心同时上行而来。如同两条光带一般,宽窄相同,其光为漆亮之黑色,非晦暗之黑色也。两炁上行,非常明晰,只见双双由腿内上行,行至中宫,触及内脏,顿时如有东西在内抓捏一般,脏器随之颤跃,既感觉新奇刺痒又不可抗拒。此时六神无主,无力抗拒,其炁动毕,归于混沌。
  自注:此时正值隆冬季节,乃为冬日阳炁萌发之候,冬之炁属水,在人身为肾,天人合发,在人身为肾炁动。脚心属肾,故其炁发于脚心(前述中黄之炁已通,畅于四肢,方达脚心)。其炁色黑,正应肾主黑色也。此为先天活子时之发动,合于四季阴阳变化之杰机。可见古人以四季配五行,配五脏,配五色,中有道妙存焉。 

  十七.夏至一阴生 
  辛末年五月初十,上午景生,中宫之炁,结团相抱,氤氲不散,苏绵快活,妙不可言。午后养静,内炁充盈,甜蜜妙畅,浑然忘我。杳冥之中,真炁腾发,直冲漕溪,飞上昆仑,轰鸣不已。薰蒸升腾,周流不息。此时自身无主,任其升腾。旋顷自止,归于混沌。 
  自注:查五月十一日为夏至,夏至之时,一阴初生,在此之前,为阳之极。阳极必动,故为天地蕴蓄之阳炁发动之机,天人合发,在人身亦为阳杰发动之候。故应于初十日,人身之先天活子时发动。天人合一,时至必发,三丰祖师云:“不差毫发。” 

  十八.印证丹经 
  吾之内景所谈,在别人看来,或许认为又是一家之言。殊不知大道为一,法乃不二,虽其内在景象,因人或有不同,而论及功夫之阶次,则仍与古圣仙真所言,印证无差。丹经疑迷之处,至此涣若冰释,乃知圣真“心传”,均可一以贯通,默会其意,如与祖师坐而论道。只是各种丹经,多为中老年人说法,且以有为之法居多,青少年不宜邯郸学步。观诸各派丹法又有层次高下之不等,若无身心验证则易误人迷途。故此,本文为破析其理,直指大道,于隐微处亦有所阐发,秘则揭之,晦则明之,大道为公,善与人同。
  若此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妙境,论述详明者,当推阴符道德、纯阳祖师、紫阳祖师、重阳祖师、长春祖师、三丰祖师、黄元吉先生、陈撄宁先生诸真。 
  自注:摘引道言祖语如下: 
  《阴符经》: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 
  《道德经》: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大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庄子》: 
  “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和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 
  “道昭而不道。” 
  “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上与宇宙同体,下与天地精神往来。” 
  《列子》: 
  “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万类,和之于始,和之于终。静神灭想,生之道也。” 
  《周易参同契》:
  “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知白守黑,神明自来。” 
  “乾坤刚柔,配合相包。阳禀阴受,雄雌相须。须以造化,精杰乃舒。” 
  “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入药镜》:   
  “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产在坤,种在乾,但至诚,法自然。” 
  “是性命,非神杰,水乡铅,只一味。” 
  “真橐龠,真鼎炉,无中有,有中无。” 
  “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吕祖全书》: 
  “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炁回丹自结。”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天生一物变三才,交感阴阳结圣胎。” 
  “奥兮最上一乘,乃无作而亦无为。……上德以道全其形,乃纯乾之未破。” 
  “一日清闲一日仙,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 
  青城丈人:
  “采补之道,非房中家采阴补阳之事。而系采天地之炁以补我之炁,采天地之精以补我之精,采天地之神以补我之神,因天地之化以造我之化,因天地之命以续我之命。” 
  施肩吾: 
  “天人同一炁,彼此感而通。阳自空中来,抱我主人翁。”。 
  《悟真篇》: 
  “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愚迷枉摆抛。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 
  “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枢。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 
  “谩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 
  “要得谷神常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屋,一颗明珠永不离。” 
  “三才相盗食其时,此是神仙道德机。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 
  “安炉立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魄魂。聚散氤氲成变化,敢将玄妙等闲论。” 
  “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有无从此交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 
  “药逢炁类方成象,遒在虚无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饶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抛身还入身。何似更兼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 
  “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 
  重阳祖师: 
  “外三宝不漏,内三宝自合也。始得真人感通,先天之炁自然归之。……虽然外来,实是内孕。……神仙妙用,只是采取先天真阳之炁,以为金丹之母,点化己身之阴气,以变化纯阳之体。……神形俱妙,与道合真。此皆自然而然,不假一毫作为也。” 
  “内真外应,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自然感合,造化之妙,药以外来,非假存想。” 
  马丹阳:
  “学道者无他,务在养炁而已。夫心液下降,肾炁上升,至于脾,元炁氤氲不散,则丹聚矣。” 
  长春真人: 
  “盖呼吸久,但觉有一息至于内,久之而并不觉气急,犹子在母腹时,即为胎息也。但凡人只知吸之在内,不知呼之亦在内,知之则可夺天地之正炁矣。” 
  “天地之炁从鼻入,接着肾中之祖炁,与之混合一运,此人之炁而渐与天地合。” 
  三丰祖师: 
  “上窍阳里真阴,入内金鼎炁海之中,与下窍真阳配合。……其先后二炁一合,则坎离自交,魂魄混合,神炁凝结,胎息自定,每日如外夫妇交情美快。……喉息倒回元海,则外阳自然入内,真火自然上冲,浑身苏软,美快无穷,腹内如活龙动转升降,一日有数十样变化。……脐腹如孕妇人一般,却不是有胎形象,不过是炁满精盈神全而已。如果三全,则真火锻炼,调神炼虚,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 
  “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炁自回,将见二炁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炁,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炁氤氲,结成丹质。而炁穴中水火相交,循环不已,则神驭炁,炁留形,不必杂术自长生。” 
  “人身现成放着两个真消息,与外天地日月同体,不差毫发。是天地乃万物之最大者,人为万物中之最灵者,天地不过是个大人,人不过是个小天地,所以人身造化同天地。谁能醒悟人人有个通天窍?人人有一味长生不老药?人人有个炼丹炉?人人有个上天梯?人人有个人不识” 
  “一阳内生,方可夺外天机。” 
  黄元吉先生: 
  “学者下手之初,必要先将此心放得活活泼泼,托诸于穆之天,游于太虚之表,始能内伏一身之铅汞,外盗天地之元阳。久之神自凝而息自调,只觉丹田一点神息,浑浩流转,似有若无,我于此守之照之,有如猫之捕鼠,兔之逢鹰,一心顾提,不许外游。自然内感外应,觉天地之元炁,流行于一身内外,而无有休息也。” 
  “神炁混合,心息相依,其身体内外,泰然融然,有苏软如绵之意,此即炁生之兆也。但此炁生时,即玄关窍开时。古云:阳炁始生,此身自然壁立,如岩石之峙高山,此心自然凝定,如秋月之澄潭水,泄泄融融,其妙有不可得而拟议者。故古云:奇哉怪哉,玄关顿变了,似妇人受胎,呼吸偶然断,身心乐容腮,神炁真混合,万窍千脉开。盖此时有不知神之入炁,炁之入神者,然又非全无事也,不过杳冥之极,有此光景耳。寂寂中自然惺惺,举凡身内身外,略有微动之机,无不及觉。” 
  “内药,吾身之元炁也;外药,即太虚之元炁也。此殆不增不减,随在自如,但非内照内养有功,必不能招回外来之药。……内之元阳发,外之元炁自蓬蓬勃勃,包裹一身,浑不知天地人我,此殆内外合一,盗得天地灵阳,归还于我形身之内,久之则炼形而化炁。所谓神仙无别法,只是此炁充满一身内外焉耳。” 
  “从无知无觉时,是纯乎天不杂以人,忽焉有知有觉处,是纯乎人亦不离乎天,故曰天人合发。如此天人合一,始是真阳,可以为丹母者。” 
  陈撄宁先生: 
  “借身内之元炁,以招摄虚空之精神。则自有生以来,历年损失之精神,皆可还归于我身,何患老乎。” 
  “北派清静,但不是专靠打坐就能成功,外界资助,当然不可少,却是从虚空中寻求,不是在人身上讨便宜。” 
  “所谓玄关一窍者,学者当于内外相感、天人合发处求之,此是实语,不是喻言。” 
  “修仙者,贵在搜积虚空中清灵之炁于身中,然后将吾人之神与此炁配合而修养之,为时既久,则神炁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 

  以上十八则内容,仅为笔者修真悟道之部分片断,尚有许多内景,未在本文讨论之列,俟将来另列专题,再作论述。 
  总之天元清修丹法,要诀在“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一句。陈泥丸真人云:“都缘简易妙天机,散在丹书不肯泄。”古仙云:“修诀须修无为诀,用法须用自然法,窃机须窃造化机,盗炁须盗天地炁。”千圣相传祖祖心印天人合一之绝学,于此明矣。皆须以身心证之,不在拟议中得之也。

 

     13# 发表于 2010-3-31 01:58 | 只看该作者

田诚阳  田诚阳
  作者简介:
  田诚阳道长,山东单县人。自幼随祖父学习中医和道学、易学等传统文化。十八岁高中毕业之后,赴东海崂山学道,是恢复道教之后第一批入道者,为玄裔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四代传人。在山中悟道六年,得到道教内外功法的传授。其间阅读了大量道教经典,1985年开始云游各地,寻访高真大隐。一九八七年在中国道教协会专修班学习,同年开始撰写道教文章。一九八九年任崂山太清宫副监院和山东省青联委员,同年由中国道教协会调入北京,担任中国道教协会教务处秘书,参与处理国内道教事务,其间研读明版《道藏》5485卷。一九九二年调入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专心从事道教学术研究,并先后出版《道家养生秘库(仙学解秘)》、《道经知识宝典》、《中华道家修炼学(上下)》、《仙学详述》、《修道入门》、《道教格言集》等专著,《道教大辞典》、《中华道教大辞典》、《道教神仙画册》、《罗天大醮》、《道教常识》、《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大典》等合著,并且发表一系列道教学术论文。田道长除了研修道教正统教理教义和丹道修炼仙学,还与宗教界、医药界、武术界、周易界、气功界等同道相互探讨,博学多采,自成体系。1999年田诚阳道长应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和巴塞罗那太极中心邀请,经国家宗教局和中国道教协会批准,赴西班牙讲学传道,在彼历经困苦,艰难创业,教授外国信众。于2001年5月联合西班牙弟子创立道教协会,同年12月冬至佳节在巴塞罗那举行道教丛林清静宫落成典礼,这是有史以来由中国道士在欧洲创建的第一所道观,得到西班牙政府正式确认,取得与天主教平等的合法地位,成为中国道教传入欧洲大陆的里程碑。2003年田诚阳道长用西班牙语撰写并出版了他的书稿“CONOCER EL TAOÍSMO”(认识道教),这是第一部由中国道长直接用西班牙语出版的道教专著,发行欧美。2007年4月田诚阳道长携带四名外国弟子,应国家宗教局邀请参加了分别在西安和香港举行的“国际道德经论坛”,并且率领西班牙道教协会弟子和法国道教协会弟子访问了中国道教协会。2007年8月南美洲弟子皈依田道长,并且创建古巴清静宫,使中国道教在成为世界宗教的方向上,填补了两大洲的空白。2007年8月,联合西班牙、法国和瑞士等国道教组织,筹备成立“欧洲道教联盟”。
  (以上出自“清静心网站”http://www.qingjing.net/和其他道教资料)
  仆幼慕玄风,青年入道。佩服祖师丹经,笃嗜修为之学。积于今用功九载,寻师访道,搜罗丹书,汲汲其中而不知倦,乃于道妙略有所得。夫性命双修之道,乃天人合一之绝学,其初由清静入手,凝神聚炁,炁足开关,周身炁通,乃可天人感合,顺天行事,反夺造化,一切功修皆在自然,而归本于无为大道。其法易简,其理易明,惟非亲身体悟,究竟不知冷暖,故对修真内景,不可不探究印证之。观诸丹经,历来略谈内景,令人感到道海茫茫,无从取证,甚至有望而却步、退作他求者,此“道不轻传”之弊也。仆本不敏,未敢自私,今特自数年悟道日记之中,摘录修真内景十八则,删其繁复,取其精要,务期分清层次,步步鲜明,汇以成编,公诸于世,以与真修实悟者相互参证焉。每则附加自注,以释明不同内景之层次。修真景象,自然而然,妙本天成,非笔墨所能尽述,亦非诗文可作雕饰,是故信言未必美言,词句朴陋之处在所难免,读者切莫以辞害意焉,须知意在言外,得意可以忘言也。
  (以上出自田诚阳道长在《修真内景谈》中的自述)

田诚阳道长讲道录

  按:此份讲稿,是我2007年5月29日在北京白云观中医诊所讲座时,由解玉文道友根据当时的听讲录音逐句整理后,通过电子邮件传到巴塞罗那,请我审正,并提议放在“清静心”和相关道教文化网站上,以便让更多的人受益,使真正的道家修炼学更为广泛的传播世间。感谢解君费心整理之热忱,及为大众设想之可贵。遂加修订,今予发表,供学道诸君参考。

    道,我们道教信仰的是道,我们人生也是走这样一条道,所有宇宙万物都是有这样一条道,来引导你去认识和实现自己生命的真实。当然如果我们理解道就是一条路也可以。因为每一棵植物也好,每个动物也好,每一个人也好,它都有它自己所走的一条路,这条路就是它的道,如果离开这条路,生命就不会存在。就像老百姓讲的,各有各的道,人也有人的道,动物有动物的道,植物有植物的道。但是如果说,整个宇宙的本体,整体来讲,这个大道,它是所有的都可以,是一个总的,由这条道,发扬出来。好像山上的泉水,可能它的泉源只有一个地方,但是这道水可以流向各个地方。好像一棵树,它的根是总的在一个地方,可能还有很多枝条、很多树叶,都延伸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所以总的来说,所有的生命,都是从同一个道而来的。如果一个生命是健康存在的,那么就在道的路上;如果你离开了道的路,那么生命就不会健康或无法生存;如果你偏离了道的路,那么就会出现人生的苦难,在内就会发生心理或者生理的疾病,在外就会遇到人生的障碍与困境。这个道是整个宇宙的总体的生命根源,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她是永恒的,她是永远的。有一天,可能地球不存在了,道还依然存在,如果人类不存在了,道也会依然存在。有道就有生命,这是宇宙生生不止的根源。她也没有一个边界,你说到哪里就为止了?没有。她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形状,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在哪里都有她的存在,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但是你却看不见摸不着。然而通过你生命的修炼,你可以感受到,“道”是实际存在的。所以我们人生是离不开道的,离开道就没有人生,无论你知道不知道,她仍然是实际存在的。所以道教的信仰是最高的,道是最高的,至高无上的。其它任何的宗教,佛教讲成佛也好,天主教讲成圣人也好,儒教也讲成圣贤也好,它的最高境界都离不开这个大道。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讲,道就像一张网,这个网很大很大,大得你看不到它的存在,上面的网眼很大,大到好象是没有边沿,就是说天网恢恢,但是任何东西,它都不可能超出这个大网之外,因为这个网,是可以笼罩一切的。这就是大道,好象根本不存在,但是的确,她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所以,如果仅仅地用语言来说,可能这个哲理太玄了,又看不见又摸不着,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好像是很空洞的东西。老子他在写《道德经》的时候,也考虑到人们难以认识,于是就以他的无量慈悲心怀,引导人怎么样去领会这个道,更进一步教导人们怎么样去实践这个大道。他说这个道是“大”,认识这个大道,是其大无外,很大。但是他教导说,认识大的可以从小的地方开始,你从小的地方可以认识这个大,从身边很小的事情上就可以实现了,就可以做到与这个道合为一体。就象对待很难的事情,你可以从很容易的地方开始,你就能够完成很难的事情,同样的道理你就能够认识大道。他同时更深刻地告诉人们,应该通过自己生命本身的修炼,去认识整个大道的存在,用来完善自己的生命。所以人生啊,一个人下生以后,慢慢他会受到很多世俗思想的影响,蒙蔽了本来先天的根源,可能无法看到大道的存在,这就需要我们去修炼,每个生命都应该修炼。修炼,就是修性炼命。性是心,心理方面的精神是性;命是身,生理方面的肉体是命。我们道教讲性命双修,每个人的生命包括性和命两个部分。一个人如果精神出现问题,他活着就没有意思了;一个人如果他的肉体得病了,他也没有办法正常生活下去。性和命哪一个方面丧失健康,人的生命都是不完善的。因此我们道教讲的健康,包括精神生命和肉体生命两个部分,二者缺一不可。不是光修心或者修身就可以了,而是要性命双修。所以每个人都要完善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是属于你自己做主的。很多外面的东西可能你改变不了,别人的事情你改变不了。但是你自己可以改变自己,自己内在的环境是你说了算的,因为生命是你自己掌握的。你有问题可能会生气,但是如果你明白修炼,遇到生气的时候,你也可以让自己不生气。这些都是你自己可以做到,别人帮助不了;你如果不能做到,你自己的痛苦,别人也替代不了。所以首先要认识,我们道家就是从自身做起,从自身做起来认识这个道。那么你怎么去做?我们说要走这条路,要修道,就要使自己的生命和道联系在一起。然后你的人生就有一条路,这条路是畅通无阻的,因为道本身是畅通无阻的,所以你的路也是畅通无阻的。如果你的人生道路走不通了,就是已经偏离或者违反了这个道。你人生遇到问题了,你肯定做得不符合于大道。所以我们一切都要符合于大道,那么这条路才是通的。所以修道的人,没有障碍,都是有路走,没有路的地方也会有路走,这就是大道的路。因为大道生化出万物和人,她就已经给了你这条路。
但是你能不能走上这条路,就是你个人的事了。这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人们会受到种种后天知识的影响,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因此看不到大道的存在,就会迷失生命的方向,所以人生就会遇到问题。因此道是伟大的,她的伟大是不可限量的。她不是说像其他宗教那样讲,说要服从上帝,不然你做得不对,上帝就要惩罚你。大道本身她不干涉你的自由,她给你权力,让你去自由选择。当然你自己走不到道本身这条路上去,你违背了道,或者你走向了其他的歧途、其他小道上去了,而不是正道,不是大道,那你会遇到挫折,会受到痛苦。但这是你咎由自取,是你自己所选择的,不是大道本身对你这么做的,大道她不干涉你的自由。当然挫折和痛苦本身,也会给人以启迪,让人认识真正的大道在哪里,从而更加懂得人生,引导你到走向正确的大道。可是能够觉悟的人太少了,所以一错再错,总是在一个地方兜圈子,就象走夜路的人遇到“鬼打墙”,最后不知道真正的路在哪里。大道象一个母亲,她把所有的生命生育出来,她给你生的权利,给你生的能力,但是这条路要靠你自己走下去。所以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要认识什么是道,我们要认识怎么去修这条道,怎么样在自己本身、自己的现实生命里面,用大道赋予你的能力,来完善自己的生命,来解决人生的现实问题,把自己的人生改变得很美好、很自由、很幸福、很快乐、很逍遥、很圆满。这是我们道家所追求的,这是内在的、真实的幸福人生,并不取决于外在的物质条件。不是说我有两套房子,我可能很高兴,我有一部汽车,我就很高兴,我有很多家产我就很高兴,我身体就一定好。如果依赖外在物质来取得幸福,也同样会随着外在物质而产生痛苦,财产越多的人,他的烦恼事一样不比平常人少。你有了一辆新车,你要花费精力去保养它,遇到被罚款,你一样有烦恼。所以幸福不取决于物质财富,而取决于你自己的性和命,你自己的内在境界。归根结底,人生最根本的,就是两个字:性和命。所以说修道的人,如果我们修道,如果走这条路,是符合于“生”——“生命”的“生”,符合于生的,你就拥有生命,拥有生命就是有道,因为生命是大道给的,大道生化一切生命。你的人生有问题了,(那是)因为你偏离了大道。但是每一个人,他意识不到大道的作用,认为我活着,我的生命就是我的,我就应该有欲望,我就应该有很多物质享受,我就应该去实现我自己的欲望,好像人生的幸福,好像欲望越多人生越有幸福,好像物质东西越多越了不起。人本身意识不到道的存在,更意识不到欲望的泛滥,和物质追求的无限度,都是违背大道的,同时也是损害生命的。所以过去的祖师在丹经道书里讲,好像鱼生活在水里面,它看不到水的存在。我们人也是一样,生活在道这个领域里面,也意识不到道的存在。但是危险的是什么?鱼本身它不会离开水的,你把它放到岸上,它会自动跳到水里面去,因为它知道水是它的根本,它不可以离开,离开生命就有危险。但是人有时候还不如一条鱼,人有时候,也会变成“愚”,但是这个不是“鱼”的“鱼”,而是变成了“愚蠢”的“愚”,他有时候就会离开自己的生命的路,离开大道,越来越远,根本不觉悟,最后不知道自己的根本在哪里,更谈不到返回根本。离开宇宙大道之根本,生命就会出现问题,生理和心理也就会得病,人生会有一些困难,有障碍,会有问题,会有人生的道路走不通,种种情况,人们不知道觉悟,结果是前途一片茫茫,还以为人生本来就是这样。所以我们修道,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灵,充实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性和命修炼的非常完整,才能符合大道。对内来讲,它是符合于大道。对外来讲,他的人生的道路就是通畅的,没有痛苦,没有迷惑,没有疑难,一个人可以很自由很幸福的,来享受自己的人生,更加可以给别人带来幸福。所以这条路,归根结底来说,不是为一个人的,不是自私的;如果自私,就不符合于大道,因为大道是至公无私的。要实现人生与大道合为一体,走到生命的根本坦途,就是一条光明大路,没有障碍,没有不通顺的时候;要达到这个境界,当然首先要从自己入手。但是归根结底,修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整个的人类,整个万物,整个宇宙,整个天地都能达到共同,走到这条路上,能够和谐地共同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所以老子的伟大,他就是给人类指出这条路来,就是只有这条路可走,没有其他的比这更好的路,因为只有这条路是大道的路。所以归根结底,所有万物和每个人,都应当走上这样一条大路。如果你不走这条路,你的人生就会有问题,一个人的人生有问题,整个人类也会有问题,所以现代人类,遇到很多现实问题,自己本身解决不了,只有老子指出的这条道,可以解决。所以道德经、道教追求的是最高的境界,是整个人类最高的智慧,是整个人类的根本出路。我们修炼这条大道,不是空谈,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而是和自己的生命连接在一起,是很现实的,也是很实用的,可以很容易就改变(生命),改变人生,使人生变得更加美好,人生的很多问题,都会自动解决,你的人生就是畅通无阻的。这是很现实的功夫,只要真实修炼马上就有成果。好像你立一根杆子在院子里,(只要)找到太阳地,马上影子就显示出来。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很容易就出现了成果,所以祖师爷说:修道至简至易,只是人们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我们修炼的这条“道”。老子说以少胜多,为大于其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道家真实的力量。可能用很小的力量,就很容易把你的生命改变,把你人生的道路改变,这是很容易的。所以,修道它是一件很平常很简单的事情,不是说像有些练气功的,神乎其神,告诉怎么样怎么样的,结果只是一种心理安慰,最后是竹蓝子打水一场空,因为他本身是夸大其辞的。道家没有这些奇怪说法,很平常很自然的,就是修炼这条道的路,是很自然地去往前走,这条路很宽广,只要走上去,就是畅通无阻。它是一个内在的境界,不是做在外面给人看的,惊世骇俗,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了不起,修道不是为了这个。你达到内在的境界,你修炼得很好,外面的物质条件不重要;穿得衣服是高级的布料,或者是粗布,你住的房子是高级豪华别墅,还是普通砖瓦房,都和你修炼达到的境界没有关系,不是受外面的任何东西所左右的,因为这是内在的真实境界。修道是咱们道家历代祖师真履实践的一条路,这条路就是人生最好的一条路。你如果能够通过修炼,自己达到和道为一的境界,你的人生是生活在世俗之上的,但又是在世俗之中的。经书上说一般的人,流浪爱河,漂流欲海啊,人生就在苦难里面挣扎的,因为人们不知道这条路在哪里,人生漆黑一片,摸着石头过河。很多人改变不了自己的人生,因为他不知道这条路在哪里。道教就是告诉人们怎么去修炼,怎么去找这条路。
    历史上道教是比较保守一点,在实际上流传五千年,她传道的方法是比较保守。因为真实修道的境界,是只有上乘的人才能达到的,需要选择人才,看你这个人道德品质够不够格,你能不能有机遇走上这条路。不是说,师父我想学道,你就可以,不是的,要看你的本质能不能达到。如果达不到,说了也没用,就不讲。有的人看到自己都是优点,看到别人都是缺点,自以为了不起,学道似乎也是为了自己变得更加了不起服务的,这种人怎么教?学道本来是修行,是要修正自己的行为,这种人看自己满身都是优点,一点都不谦虚,已经满得不能再满了,你让他修正自己,反而会使他反感。所以师父有时候就要看看,你是不是这种人,我们修道是有规矩的,“道不传非人”,“非人”不是指坏人,是指“非道之人”,就是不符合道的人,修道本来就是选择上乘根器,不是一般的人,个个都能达到的。当然这是指最后的成就而言的,达到最高境界的必须要上乘根器,但是开始学道,你就不是上乘根器,那么最后的目标你一定达不到,这样的人学道,怎么能够学好,有时候往往是在白费时间。所以师父有时候,会有心考验弟子,是为了磨练你的性,先看你够不够格,察其言观其行,一看如果你没办法准备好,那师父就不说话了,因为不想耽误别人,也不想强人所难。陈撄宁说:“既不能强人以就我,又何必舍己以从人。”我有一个道友,他去跟一位老师父学道,师父就安排他干活,干很多活,旁边的人都看不下去了,觉得安排得太多了,一齐给他说情,求师父最少减少一些,师父对他说了一句话,说:“谁让你把干活当成干活了!”听到这句话,他一下明白了,啊,师父这是在度我,这就是要磨炼你的性,看你明白不明白。你如果明白了,这就是得到传度的机会;可是如果你明白不了,那就只能是当面错过,自己误自己。历史上许多祖师传度的故事,也表现这个道理。所以有的人不明白,师父的慈悲度人之心。有的人口头上向往学道,其实他并不符合条件,因为他并不是来学道,而是让道来学他,这种人怎么教?自己学不好,最后反而埋怨师父。这种人只会离道越来越远,最后是自己耽误自己。现在我们是开始打破这个框子,因为最初级的功法是可以普度的,一切人都可以听,一般人都能够接受。当然,你能够从初级的一点一点往前走,这条路你也可以走下去,它是很自然地,所以这是师父的慈悲,想要引导你走向这条路。我们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能说老是让师父来照顾你,刚开始可能需要照顾一点,引你往这条路上走。就好像小孩子,下生以后不会走路,一点一点的,多照顾点,等他慢慢地,他自己会走了,就不用管了。所以这条路很简单也很容易,但是归根结底,是要靠你要去实践,来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不能说师父在这里讲,你好好学,师父不讲了,你就不炼了,这是炼给你自己的,不是炼给师父看的。走上这条路,人生里面有很多问题,自己慢慢去领悟,也就会明白什么是人生,怎么样能够美好自己的人生。历代祖师留下的丹经道书,里面都要留下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心得,让后来的弟子们,明白这条路在哪里,这些都应该去认真阅读。然后对照自己的修炼,看自己有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如果达不到,哪些地方还有距离,应该怎么样去努力,都可以。所以祖师留下自己的著作,是他们的慈悲心,是为了引导后人走上这条路。所以尽管我们看不到祖师,但是“祖师言可信,祖师心可见。”
讲一点具体的方法。从道家讲,修炼第一步必须要从“静”入手——“安静”的“静”。这个静不是外面的,外面怎么样左右不了里面。但是一般人往往容易受外面的影响,外面有人跟你闹事了,外面有人惹你生气了,你就静不下来,因为你自己里面没有静下来。不是外面东西不让你静,是你自己里面没有静下来。你自己如果里面能静下来,外面的东西干扰不了你,因为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入门第一步,这个心一定要静下来。“静”是一种状态,是一个门儿,是一个入口。你能静下来,你从静的境界再往里面走,这样才能进入道的境界。你说我还静不下来呢,那你永远也没有办法去进入道的境界,你还在世俗那儿兜圈子,你怎么能够进去呢?进不去,因为你并没有进入门里面。所以我们讲要“清静”,心里面要清。心里面清,就是像水一样,像水晶一样,是澄清的,没有灰尘没有杂质,没有水波,他就是透明的。庄子说嘛,水如果静下来,很清很明的,它什么都可以照出来,人的心神,和这个水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讲清静心,我们网站的名字就叫“清静心”(网址:http://www.qingjing.net,另外还有西班牙道教协会网站:http://www.taoismo.info 巴塞罗那道教网站:http://usuarios.lycos.es/taoismo/,以及法国弟子做的“欧洲道教联盟”网站:http://www.qingjing.org/),这是道教修炼的根本宗旨。道教讲清静,你在清静的境界里面,你的生命才是属于你自己的,才有自由,有自由的生命才是幸福的,你的生命才是属于你自己的。如果你的生命,老是随着外面的事物在转动的话,你根本达不到清静的地步,那么你的生命也不属于你自己,而是属于外面的很多东西,你的精神也是分散的,今天想着这个,明天想着那个,这个事情要操心,那个事情要去忙碌,这个会着急那个会生气。就象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一样,到处都没有着落。人生的很多很多东西,实际上它对你发生影响,其实它也是一种磨练。所以人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都是你修炼的一个好机会,这个机会本身,你可以提炼你自己生命的层次,可以找到自己生命的真实。但是很多人,往往不能够觉悟,在遇到人生的问题的时候,走到世俗的方面去了,还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世俗的方向是损耗你的生命的,这条路是与道相反的,是“魔”的路。我们说“道”,她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在每一个人人生的路上,你在走的道的路上,你会遇到魔。因为魔是和道相反的,魔的力量它是不希望你得道的。如果你得道了,这个魔它就没有力量了,所以它就要干扰你,魔的目的就是把你从生往死的路上拉,让你的人生发生障碍。但是人们意识不到,还以为魔是好的。你说别人会气你,是吗?不是的,是魔在作怪,魔会让你生气,你着急魔也会让你更着急,它就是让你变成一个世俗的人,这样他就可以左右你。因为它和道是相反的,道是让你生,让你拥有真实的生命,让你的生命得到自由,魔是要束缚你的生命,让你的生命走入迷途。所以人生很多事物呀,你遇到的是魔,遇到的是障碍,遇到的是人生的阻力,这个时候,实际上也都是你修道的、进步的好时候,看你能不能战胜魔,跨越这个障碍,能不能超越这个魔,而进入大道。这个一方面自己要有信仰,因为道本身她在照顾你呀,她给你这条路啊,那你就应当信仰大道,就应该往这条路上去走啊,你不可以离开这条路,离开这条路你就危险了,你的生命是没有保障的,因为魔在等着你,他就要让你迷失方向。所以我们要有大道的信仰,信仰是坚定不移的,要坚定的去走这条路,你就不会迷失方向。如果有信仰,你的精神它就是很充实的,是很坚决地,这个魔它是阻挠不了的。再一个自己要去下功夫,要有觉悟,时时刻刻地要有觉悟。我们讲修道,不是说你坐在蒲团上那一会儿。当然,你坐在蒲团上,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对你的功夫是有一个提高的好的机会。但是在你不修炼的时候,在你打坐之外的,在你人生的道路上,到处都有修道的机会。任何人生的事情,都是看你能不能承受魔的考验,你一点事情不能容纳了,感到无路可走了,自己要脾气发作了,怒不可遏了,那你就被魔牵走了。所以人生很多时候就是看你怎么去选择,每时每刻都有一个道和魔的双向考验。你怎么样去选择,你是走道的路,还是走魔的路,这些事情都是对你自己负责的,不是对别人负责的。但是魔本身的力量,在世间它也是很大的。人类有很多世俗的偏见,世俗的见解,本身是错误的,这些都是魔造成的。比如别人对你不好,你就要报复别人,这个是不对的,这是魔的作用。所以你自己要找你自己的路,要找“道”的路,不要走到“魔”的路上去了。任何人都有路,这是大道给予的,其实并没有任何人争你的路,路就在那里摆着的,看你怎么样去走,怎么样去选择。如果你觉得别人来抢你的路,其实你有另外的路,是适合你自己的,是没有人争的,所以你给别人路,别人也会给你,人生永远是有路可走的。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修炼上路之后,会慢慢明白。
你自己要对得起你自己的心,内在的心,要能够保持清静,不要受世俗的干扰,这个很重要。所以我们讲修炼,是一个内在的境界,内在的功夫,外在的不重要。你坐在椅子上,站着、躺着,不是很重要。只是开始还是应该讲究一点的,因为要走向这条路,开始你还是要经过一个训练的过程。你说我已经得道了,像六祖慧能一样已经得道了,六祖慧能开悟以后,他会不会打坐?他可以不打坐,但是他还是会打坐,还是要保持。开始要通过一个方法的训练,引导你走向这条路。所以我说我们应当准备蒲团,这样我们可以盘腿静坐,坐在蒲团上,给你一个训练的过程,从生理和心理上,让你准备好,修正自己,慢慢引导,走向这条路。在外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很多的讲究,是很自然地。所以像我们一般讲的,头脊正直呀,都是很自然的动作。说打坐的结印,太极印,男左女右啊,(都很自然)。有一种方法是掐子午,掐子午是很执着的,向子午的方向去走,就容易执着于两个点。其实两只手,一只手阴,一只手阳,阴阳结合就可以。就是男左女右,抱太极嘛,这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嘛,然后就是一只手的大拇指接触另一只手的手心,这样(示范手形……),里面是这样,接触手心,手心的劳宫穴,不要硬顶,接触就可以,就像电流一样,正负极一接触,马上就发亮,对不对?接触就可以,就是结这个印,全称是“太极阴阳八卦连环诀”。这个诀从前都是秘不可传的,所以学道的人,你一问他知道不知道(这个诀),就知道他有没有学过道教真正修炼的功夫。坐禅的很简单,就是这个样子,一看就知道,因为外表,全部显示出来。道教是很内在,所以从外表看不出来,因为拇指藏在手心里面,一般的人光从外表,不知道里面怎么结。你这样结印,注意要做到很自然。太极,这个虎口所形成的这个太极的形状嘛。阴阳就是这两只手,男左女右,女的右手在外面,男的左手在外面。八卦就是另外的四个手指头,代表八卦。连环,它就循环起来了,这样一接触一循环,周身的气血就开始正常的循环,你的两只手马上就会发热,心地马上就会安静下来。因为只要形成一个循环之后,生命自身它就封闭了,自身的精气神就集中起来了,就不会散了。你自己这样结印的话,身心很自然就静下来了,因为生命本身它是封闭的,就好像房子一样,你把门一关,整个房间里就安静了,不受外面的干扰,人也是一样,很自然,祖师们常说修道至简至易,就是很平常很简单。我们讲垂帘就是把眼睛闭上,但是不要全部闭上,因为全部闭上的话,容易入睡,全部闭上有人就想睡觉。要是睁开眼睛呢,看到外面的东西的话,他就容易想入非非,有杂念。所以眼睛就是垂帘,半睁半闭,我们说睁三分闭七分,你能够看到眼前的东西,但是看不清楚是什么东西,就到这个程度,是最好的火侯,口诀讲“睁三闭七”,保持阴阳各半的平衡。舌顶上鄂,舌头尖儿的底面反上去,顶住上颚,反过来顶住。顶在具体的哪个位置?我们(所)说上颚的天池穴,上颚有一个横梁,梁的两边是两个小窝,就是那个地方,那个梁的那个地方,是人的督脉和任脉交汇的地方,——道家讲的和中医讲的不一定一样,就是阴阳相连接的地方。舌头要顶上去,舌尖底面要翻上去,贴上去。开始有的时候会觉得不太自然,但是你要形成自然,习惯成自然,舌头一定要顶上去。身体应该放松,任何部位都不要紧张。(打坐)不在时间的长短,如果你真正的静下来,可能五分钟比两个小时都好。每个人入静需要的时间,都不一样的,所以你要一点一点地要培养自己的心,要静下来。开始的时候,不一定要做丹田呼吸。当然有时候你的心会想别的东西,为了使自己不想,可以培养你自己的心,和呼吸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讲的“心息相依”。心念和呼吸合在一起,这样能帮助你静下来,你不去想别的东西,只是去体会呼吸的存在,也是可以的。或者你稍微的用一点意念,把呼吸引到丹田去,就是做丹田呼吸。吸气的时候到达丹田,小腹稍微的凸起来一点,呼气的时候小腹稍微的收一点,这个是最好的注意丹田的方法。注意不要强行的去做,要保持自然,一点一点地去做,有那么一点意识就可以。如果你坐在椅子上,就稍微的往前坐一点,背不要靠。背不要靠,就是说头和要保持正直,因为你一靠,本身督脉它也受椅子背的挤压,你督脉的气就不通;再一个,如果你的脊柱不是保持正直的话,督脉的气本身就不会是畅通的。双手结印,可以放在丹田,也可以放在腿上,你怎么样觉得自己舒服(就怎么去做)。如果放在丹田上,你觉得架着两只手,觉得不舒服,放在腿上也可以,不要太执着,没有关系,主要是你自己的心要静下来。舌顶上颚,然后垂帘,注意眼睛睁三分闭七分,稍微的睁开一点缝,嘴唇要合上。不要听外面的,就是观察里面的气的动静;也不要看外面的,就是观察里边的气,注意呼吸,去观察自己的呼吸;不要想外面的事情,就是去体会入静的状态,这都是很自然的。也不要当成很紧张(的一件事),去怎么样(做)啊。就应当像是散步啊,或者是自己静思啊,很自然的做一件事情一样,很放松很自然的,让自己的身体自己去运行,不要紧张。
我们坐一会儿,每个人都不要出现动静,不要去干扰别人,自己体会自己的呼吸。……(以下为静坐时间)好,如果我们要退符收功的话,就把舌头先放下来,然后把手分开放在膝盖上,这个时候什么也不要想,什么也不要管,就让身体的气,自己来运行。……(以下收功)感觉身体很轻松了,很轻快了,很舒服了,然后就可以做一点自我按摩。用手干洗脸,往里十八次,往外十八次。……然后手心捂住耳朵,食指放在中指的上方,不是敲后脑勺,它是这样弹,弹就产生振动,震动里面的耳膜,悬空弹指三十六次。……然后眼睛也是,往里十八次,往外十八次,用手心捂住眼眶。……叩齿三十六次,闭上嘴唇,叩牙齿,中间的门牙十八次,两边的腮牙十八次。……擦鼻翼也是,用少商穴,就是大拇指的外侧,在鼻子的两边,三十六次,一上一下算一次。稍微用点劲,也不能用劲太大,不然会把皮肤擦破。……然后搓腰眼三十六次,也是一上一下一次。……然后揉丹田,男左女右,男的左手在上面,女的右手在上面,揉肚脐,向左十八次,顺时针十八次,然后再换手,逆时针十八次。要摁住肚脐,不要离开。……还有一些,等我们的蒲团来了再作。
    方法很简单,你要这样去做,就像吃补药一样,比吃什么药都强,自己身上的丹田气培养起来,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培养自己的丹田真气,这个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开始你要入静,很简单,从不自然,走向自然。以后它里面的东西,在静的里面的境界,那里面的东西就多了,需要一点一点的去练,自己慢慢知道自己怎么去走。开始不需要很多,开始用很多方法,本身就会增加你的杂念,效果并不是很好的,所以我们讲的,首先就是要入静。你说我怎么样去用意念,怎么样去想,这些都是动的范畴,很多气功都是在动,虽然好象是容易产生感觉,但是动本身,就是一种消耗,所以开始感觉好一些,但是不能持续很长的时间。再一个我们讲入静,是为了炼性,为了修性炼命。如果你的心都还没有静下来,你去做命功,去炼气的话,就很容易走火入魔。因为你的心本身降服不了魔,也就容纳不了入静。所以道家的功夫,我们就是从性功开始入手,培养你一定要静下来,你才能进入正道。开始如果你静坐,静不下来,没有关系,不管它,思想就是注意呼吸,一点一点地去作,往入静里面走。好像一杯水一样,如果开始它是浑浊的,只要保持不动,一点一点地自己会去澄清,慢慢来,但是要自然。你每次静坐完了,身体马上觉得精神焕发,感觉精气神很充足,好像睡好觉刚起来一样,很有精神。这样就是有效果的,比吃什么补药都强,是很简单的,但是你要从这里,一点一点往里走。打坐要有好的环境,对流的空气不是很好,要避免外面的气流,直接吹向身体。因为你打坐的话,你的毛孔是张开的,张开之后,如果有气流进入,它就是邪,有邪就容易得病。因此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如果在室内、在房间,——当然你有条件,你有一个专门静坐的地方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就把房间收拾好,整洁一些,杂乱的东西不要,乱七八糟的不要,东西太多你看得眼花缭乱的,妨碍你的入静。然后就是说功夫要一点一点地做,一点一点地走,钢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中国的功夫就是这样,都要有耐心,慢慢地来,你做一点有一点的好处,做得时间长了,它有一个跨越,你可能有一天,就进入另外的境界。但是要每天做一点,一点一点去做,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不行,你刚做一点功夫,然后过两天不做了,思想又回到世俗的境界里面去了,那你的功夫就白费了。你以后再做就很难,因为你又多蒙一层灰尘,你还要回头重新打扫一次。功夫要一点一点地去做,再一个随时随地的要注意培养,随时随地的要保持住你内在的境界。一个人可以在外表,生活得和其他人一样,但是修道的人,他的内在的境界是不同的,是比一般人美好的,他能保持住,他的生命是属于自己的,任何人改变不了,而且他和道合为一体,他的人生的路是畅通无阻的,肯定要走上这样一个境界。这个境界,没有说哪一个人有多少钱,有多少物质的财富,他才有资格去走这样一条路,没有这个分别,对于富贵贫贱的人,每个人都可以,也许富贵的人习气更重,反而难以取得修道的进步,所以历史上许多皇帝梦想成仙不死,结果反而短命,就是因为他们习气太重。凭的是你的信仰,凭的是你自个的修炼,修道是内在的功夫,不取决于外面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一点一点走下去,其实这里面的东西,是很多很多的。但是如果你达不到静的境界,你入静不了,你进不了这个门,那么很多东西没办法谈的,你认识不到的,你见不到的。这是完完全全实在的功夫,一点虚假的成份都掺杂不了的。
请问还有什么问题没有,现在稍微还有一点时间。
    问:道长,平常也要用这个腹部的呼吸吗?
    答:可以用啊。平时在比较安静的环境做,会比较好。
    问:我还觉得有的时候在呼吸之后,喘不上气来似的,好像背还要鼓一下那种(感觉)。
    答:因为你的气下不去。气还是在肺呼吸,一般人的习惯是肺呼吸。你要说到丹田呼吸,它 这条路不通的话,可能感觉到不通畅,这个对于初学,是很自然的现象。
    问:丹田是肚脐眼三寸,是手指头这个地方的三寸吗?是那样吗?
    答:没有三寸。三寸就多了。四指(长)就是三寸了。三寸是四指,四指是三寸。
    问:那丹田在哪呢?
    答:丹田我们说是脐内一寸三分。
    问:脐下吧?
    答:脐下是躺着的脐下。一般人说脐下,认为是站着在肚脐以下,是不对的。平躺着的脐下,才是正确的位置。就是说在脐内,而不是在脐下。站着的脐下,还在表皮上,这就不对了。有的书上没有明说,只说脐下,要明白这个脐下,不是说站着的脐下,而是躺着的脐下。一寸三分大概有二指,(肚脐)往里二指。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胖的、高大的人可能宽一点,厚一点。瘦的、个子矮的人可能短一点,浅一点。这跟中医针灸是一样,这里的寸是同身寸。
    问:收功的时候有时间要求吗?
    答:收功时间其实越长越好。当然不能太长了,或是太短了。就是说,你收功一定要收好,你收不好的话,炼好气就浪费了,不能保留在身上。
    问:要是收好了呢?
    答:收好了,就是刚才我说的,你就感到身体很轻快,气血都很通畅了,周身都很舒服,感觉自己有一种幸福的状态。
    问:道长,男女守丹田的位置一样吗?
    答:开始是一样的。因为胎儿呼吸的时候,他就是用肚脐随着母亲的气呼吸,母亲的气通先天的气,就是那样,所以都是从丹田得到的真气。当然以后要炼内丹,这是很深的功夫,男女所用的丹田不一样,这是以后较深的功夫。我们是从静功入手,是属于筑基的功夫。你再往里面炼高深的内丹功夫,以后要用女丹田,就是膻中所在的位置,乳房之间的膻中。女的和男的不一样,那功夫就很深了。
    问:是两个乳头吗?
    答: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那个地方就是女子的丹田所在。当然这里面功夫的层次,就很深了。所以,刚开始你静功做不好,静功做的不深入地话,好像盖房子,你的地基打得不够稳固,再往上没办法盖,盖了也要倒塌的。这个静功很重要。你静功做的越扎实,你将来的功夫,你上面的层次就越高,这个是非常严格的。我们观察一个人的修炼水平,首先看他静功做得怎么样。你性功做不好,你说你炼的怎么样,没有用的,因为你不可能达到。
    问:练的时间,每日的最好的时间?
    答:看情况吧,看每个人的情况,如果你有条件,能够做两个小时,就相当不错了。我们正式用功修炼的时候,是每次保持四个小时。
    问:那么每日的时辰呢?
    答:每日就是子午卯酉,夜里十一点到一点,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早上五点到七点,晚上五点到七点。这些时辰比较好,而且一般这些时辰,都比较有闲空,没有工作,就比较好掌握。开始坐,可以坐半个小时,四十五分钟,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一点一点延长。当然你也可以一咬牙,就是坚持一次做两个小时。因为你坐的时间越长,越容易静,好像一杯水一样,它要澄清,它需要时间的。如果你只坐二十分钟,你的大脑还在活动阶段呢,还不能够平静下来,你就得不到这个静的果实。也许你坐半个小时就静下来了,你再往里走才是对的,才是你所得到的。可是如果你半个小时就不坐了,你就得不到这个果实了。就好像种树一样,你要等到果实成熟了才能摘。所以修炼的功夫,一定要用时间来保证。
    问:道长,我的住房环境,有时楼顶有响动,如果静坐被打扰,感觉不太好,该怎么办?
    答:第一个,别太敏感。再一个,应该逐渐的去适应,有的时候你在吵的环境之中,你去磨练你自己,你对声音逐渐的(去适应),你听里面的,外面的声音不管。再一个你打坐之前可以想:任何声音出现我都不管,我的心不动。这个很重要,你有这个准备前提存在,它再闹动静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就不会受到干扰。

问:还有的时候,本来环境的温度不高,比如现在的天气本来不出汗,但是一坐很容易出汗。还有就是呼吸的时候,可能对呼吸控制不太好,感觉到憋气,然后深呼吸一下感觉就好了。这个是不是因为意念过重造成的?
    答:关键是要自然,自然很重要。就是要一点一点地,让呼吸往丹田走,走不了也不要去强压,要自然而然的。
    问: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不静坐的话,本来是不出汗的,一坐就出汗。
    答:意念别太重,心要静,用心太集中了,也容易出汗。放松很重要,你松了以后气血就通了。还有的人一作功夫很紧张,咬牙耸肩,肯定不对。有时属于体质太虚,就容易出汗,但是慢慢做功,时间长了真气补充了,就不会再出汗了。
    问:腿单盘双盘都无所谓?
    答:双盘比较好,一般人难以做到。不过初学单盘也没有关系,便盘也没关系。
问:道长,如果双盘只能十分钟,我就很麻了,那到底是循序渐进合适,还是直接一次搬上坚持一小时,下次我的腿可能就不麻了,是那种方法比较好?
    答:你要是能坚持天天练的话,能坚持一下比较好。要是不能的话,就自然一点,发麻就把腿伸开,以后再坐,一点一点地延长时间。双盘就是起到一个稳固的作用,双盘,脚心朝天,两个膝盖和屁股三个点落地,形成一个面,很稳固。这样稳固的话,坐三天,坐七天,倒不了。便盘的话可能就不太稳固,时间长了身体容易倒。当然,如果初学只坐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无所谓的。你不做很深的功夫,不是说我闭关去了,找一个山洞,坐七天不吃饭,那双盘比较好。一般的情况下,在家里,无所谓。
    问:道长,坐着坐着瞌睡,想睡觉是怎么回事?
    答:阴气太重,阳气不足。
    问:那应该怎么办?
    答:我不是说培养嘛,培养要静,静到极处,这个阳气就生出来了,阳气多了,就不会瞌睡了。
    问:可不可以先睡一下,然后再坐?
    答:也可以。如果你一打坐就想睡觉,那就是身体太乏,那你还不如先睡觉再打坐。
    问:道长,那个干洗脸是往外?
    答:往里十八,往外十八。你先往外后往里也没关系。
    问:道长,丹田呼吸是不是让呼吸越来越慢呢?
    答:呼吸要一点一点地让它自己慢下来。别强迫,强制性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问:道长,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大道产生的,那么社会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大道产生的吗?
    答:很多是不符合于道的,很多是人为设计的,不一定符合于大道。
    问: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不是性和命的统一?
    答:这样讲也对。
    问:是不是既包括性又包括命?
    答:当然,是两个方面,性和命分离了,人的生命也就不存在了。
    问:是不是人只要能思考就代表有生命?
    答:你要看这个思考的定义是什么?如果进入静的境界就没有思考,思考是人为的东西。你越往深处静,念、心是不动的,动本身是不对的。
问:丹田是脐下一寸三分,一开始是体会不到的,是不是开始不要管它,功夫到了自然就知道了,还是一开始就要体会到一寸三分那个地方呢?
答:如果你做呼吸应该往那里面走。但那是自然的,走到走不到,你要稍微有那么一点意识,有一天它到了,它就是到了。
    问:但是,是不是丹田那个位置一定要准?
    答:也别太刻意,太刻意也不对。大概其就是那个地方,也别太刻意了,刻意到一个具体的地方,局限在那里,都不对。你局限在哪里都不对,因为道本身它是自然的。
    问:您说干嘛血压不好的这个,多少有点什么,它就血压就起来?
    答:心不要动,心一动心火就会起来。心火发动,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所以心境一定要保持清静,这样气血的循环才能保持正常,它就不会出现不平衡的情况,血压就不会起来,血压不好也能调节过来。

 

    14# 发表于 2010-3-31 02:05 | 只看该作者 勘破乾坤识妙趣--田诚阳道长的修真之路   山东崂山道院
  在古木苍郁、殿堂掩映的北京白云观内,住着一位潜心修炼长达十六年的年轻道长。近年来,他陆续 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华道家文化和仙道修炼方面的著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也就是中华道家修炼法 脉的继承者和开拓者--田诚阳道长。
  田诚阳道长,祖籍山东菏泽单县(苏鲁豫皖交界处)。出生于中医家庭,祖父业医擅易。由于家庭熏 陶,他很早就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刚开始识字的时候起,就已接触钻研古文书籍, 逐渐具备解读文言文的能力,为他以后研究传统道家经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华道家文化蕴蓄的五 千年宝藏,一直深深地吸引着他。高中毕业之后,他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继承古老道家真传,毅 然放弃了升大学的机会,于一九八二年赴身东海崂山,成为落实宗教政策之后最早入都的年少道人。
  由于当时道观刚刚恢复,重新创业时期的条件甚为艰苦。白天要接待香客游人、种地种菜、打柴做饭、 打扫庙院、侍候师长等,只有早晚闲暇时间才可聆听教义、受授道法、经文、丹法、拳法、道医等。 他先后在道观从事耕种、洒扫、侍者、采购、都厨、裁缝、殿主、钟板、经主、客堂、导游、都讲、 文书、会计等工作。在一日三餐几乎全是“白水煮菜”的清苦生活里,田道长矢以求,勤学苦炼。他 每天早晚坚持习武,子时起身打坐静修。他向老师父学习道教龙门派天元丹法,入手便证得“性光圆 满”、“性住气自回”的良好效验。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达到气透骨髓,冲开关脉。他还挤出闲暇, 苦读当时极难见到的中华道家经典和秘本丹经,从古代修炼家的著述之中汲取营养,充实自身的功修。
  经过三年的真修实证,田道长已然掌握了山中几位师长传授的道法。由于道教向来注重口传心受,修 真之士往往潜修密炼,许多道派的修炼理法相对散乱,要想得到全面的道家真传,就需要访求明师。 为了得到道家的全面传授,从一九八五年开始,他云游四方,参访求道。矢志不逾,历尽艰辛。有一 次他在原始森林里迷了路,转悠到天黑才找到人家。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山上,有位老道长为了考验 他,让他一个人住在茅庵里,在 野兽的嗥叫声中他依然从容静坐,把一切艰难险阻看作是对自己的磨 炼。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求知若渴的学道态度,终于获得了前辈高真们的真传实授。如今,这些老前辈 多已不在人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田道长的励志苦行,抢救了一些中华道家濒临失传的宝贵遗 产。
  两年的访道生涯,他领悟到了许多有为之法乃是因人而设,没有必要拘执于某派法门,要成功就必须走 适合自己的修真之路。
  一九八七年,田道长在中国道教协会“道教知识专修班”(中国道教学院前身)学习,并被评为优秀学 员。此时他在道家理法方面已有一定造诣,依然可以抽出大量时间进行修炼。他每天夜晚坚持站桩四个 小时,之后回屋静坐,风雨无阻,极少睡眠。有感于中华道家修炼传授严格,今日道教人士撰写的修炼 文章甚少,,他遂以自己的受授和修证经验,撰写了《道学吐纳气功》一文,在《中国道教》刊物发表。
  毕业之后,返回崂山,田道长修持丹道更加刻苦。在证得“中黄正道”开通之景后,功修逐渐超升,随 之出现一系列高妙境界,于是依旧用功不辍。一九八九年五月,他被选拔为青岛市崂山太清宫副监院、 山东省青联委员。同年七月,他调入中国道教协会工作,任中国道协教务处秘书。中国道协珍藏的善本 道书,为他提供了方便的学习条件,促使他的功修更为精进。
  在用心阅读了《道藏》和其他大量的中华道家典籍,尤其是数千年留传的修炼著作之后,来到北京的短 短数月之间,他的丹道实修与证悟出现了一个大的飞跃,于天地之真消息有所感通,由此丹法修炼进入 “天人合一”的妙境。回头再看古代仙真留传下来的丹经道书,疑迷之处焕然冰释,也参透了诸高真所 述最上一乘之妙道,乃与古之仙真祖师一脉相通。至此,历经七载纯功,终于一朝豁然贯悟。勘破乾坤 妙趣,悟入先天层次。  田道长认为自己修证所取得的一点成果,主要得益于十八岁时童身起修,炼成乾体无漏,内合天行,自 然就是“不失凡身”得“道身”。
  同时,他坚持修习内家拳法,拳经云:“养灵根而静心者,道艺也;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内家 拳法与丹道修炼合而为一,愈趋精妙。
  田道长依据自己多年的悟道的修真历程,于一九九一年总结撰成《修真内景谈》十八篇,以个人的真修 实悟,证实了古圣仙真所传不谬,并对丹道义理有所订正发挥。求索九载的执着修炼,终于获得丰硕的 道果。尽管他并不轻言丹修的超越境界,但已能看出内在炼化与外在表象直接相关。他的修功已然不拘 形式,时刻皆在修证之中,即使环境极其嘈杂,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他常常以坐代睡,睡觉亦在蛰藏 用功。他肌肤细腻,浑身轻清,行走如风,静止如山。其他奇妙道境、阴符玄机等,则讳而不言。他的 功修到达完全无为,时时保持清静自然,他总结为“无可无不可,无在无不在”十个字。
  自一九九二年,田诚阳道长调入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专门从事道家学术研究。他自悟道十余年来,先 后访师十余位,如今健在的均在八旬以上。他以“尊师重道”为操守,对各位恩师极其尊重。一九九O 年 ,他编纂整理了陈撄宁文集《道家养生秘库(仙学解秘)》。使人们得识中华道家修炼之真面目。一 九九五年,他撰成了《陈撄宁仙学修炼法要》,引导人们更加具体系统地学习中华道家修炼。一九九五 年,他出版了个人专著《道经知识宝典》,向人们集中展现了万卷道经的各方面内容。他还为《道教大 辞典》、《中华道教大辞典》、《道教神仙画册》、《罗天大醮》、《道教正一授 传度经教集》、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道教常识》、《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大典》等书籍撰写和编辑文稿,成为年 青一代从事中华道家学术研究的佼佼者。
  他认为,中华道家修炼是一门学术,不仅仅是宗教,应当面向社会,造福于全民健康。自一九八九年开 始,他应邀讲授道家修炼法,极受欢迎。他经过提炼形成的内外结合、动静兼修、行立坐卧、理法合一 的完整修炼体系,使秘而不宣的中华道家修炼走向大众,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民群众健康事业服务。 此外,田道长还应邀为来自台湾、香港地区,马来西亚、日本、美国、西斑牙、德国等国家的道家或太 极拳团体讲述中华道家理法,推动东方文化走向世界。
  隐者无荣辱,道义无炎凉。如今,田道长依然自甘寂寞,栖身观内,过着不求名利、宁静淡泊的隐居生 活。除了好道挚友外,他很少有时间聊天。每天除了在研究所搞学术,他还涉猎自己受好的内家拳、书 法、外语、电脑等内容,生活平淡而充实。他认为自己十六年的专心求道,距离前辈们向往的目标相差 甚远,许多人追求丹道而不可得,不是做不到,而是功夫下得不够。作为一代年轻人应当担负起承前启 后的大任,把前辈们遗留的瑰宝延传下去,为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