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到沈阳火车票:说来说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38:05

说来说去


  20多年前第一次踏上美国国土,第一次在人家的国土上开车,一直很惊讶也很纳闷美国人开车的文明。在一些城镇和半郊区,十字路口没有交通灯,但大家都知道在这些路口的“潜规则”:一定要慢速停下,谁先到谁先走,而当很多辆车要穿过这十字路口时,就一先一后、这边那边的车子轮替穿过。没有人争先恐后,更没有一边会出现苦等着穿过马路的车龙。

  没有交通灯,没有交警,十字路口的交通秩序却那么井然,也那么让人放心越过。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路口多,交通灯多,很多时候却如同虚设。而车祸,就不时在十字路口发生。

  依靠制度和诸多条例起家和理家的新加坡,交通灯失灵经常会让驾车者不知所措,交警来到之前会出现堵车。而在许多交通灯没有失灵的日子,考验的却是那几分钟等候着红灯转绿的耐心,开车的、行路的、骑脚踏车的,无一不曾抱怨对方没礼貌或没有耐心。

  源自美国华尔街,而后席卷全球的“占领”运动,支持的和观望的都各有所思各有所动——包括不同体制背后的政府,而这场引发全球一起走上街的大运动,至今的关注点仍是在批判(甚至是批斗)经济资源与经济财富分配不均,贫富悬殊的鸿钩不断深化的问题。各领域经济都在全球化,也让许多急借这浪潮追求个人与国家经济财富所衍生的问题全球化,产生全球共鸣。

  然而这场“占领”运动,引起的关注如果只是看到被经济边缘化的“滋事者”或这运动的机会主义者的大声诉求,然后很不屑或很同情地给予措施上的脚痛医脚帮助,那这运动对世界和人类所应敲醒的警钟,可能还没敲醒。“占领”是白占领了。

  说到底,人类是被什么占领了?美国人或人类开车的文明,可以显见于一般公路上,在经济与财富追求的大道上,在“华尔街”这条繁忙的国际金融交易街口,为何却宁愿被私利占领与屈服?

  就在“占领”运动从美国华尔街展开后的一个月,中共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这次特别以文化为主题,配合新形势下中国的文化建设探究文化改革,“以创新的思路和更有效的政策来推动文化的发展”。会上提出了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部署文化兴国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长远策略,逐步解决文化水准与综合国力不适应、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和国民素质不适应的问题,以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

  据了解,这是继15年前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后,中共再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新华社日前发表评论说,当现代化的演进正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各种标准化信息和消费模式广泛而迅速地在全球传播的时候,如何坚持本土文化价值观,已不仅是一个国家将文化视为民族灵魂的保护行为,更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手段。

  美国开始的“占领”运动和中共正在高调推动的文化兴国文化建设,其实都有共通性,在今天普遍被视为经济至上、道德败坏的地球村氛围下,都是在鞭策人类贪婪和自由放任的劣根性,也都在维护人类文明的安全性。以《新说水浒》系列讲座走红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鲍鹏山,就文化建设问题接受《亚洲周刊》专访时就指出,文化实质上指的是人类行为、人类价值的文明。只有拥有文化信仰 ,才能使人知道何为尊严和体面,才能让人的生活,真正成为人的生活。“而从历史的本质看,最终不是要改变世界,而是要改变人类自身,人类自身得到提升,才是最高境界。”

  为此在看着,说着令人震惊和痛心的“小悦悦事件”时,不能只是看到和谴责那疏于照顾孩子安全的小悦悦父母,那18个“见死不救”的“冷漠过路人”。在看着说着“占领”运动时,也不能只是看到参与者和支持者的“无聊”与“无济于事”。

  在看着说着别人的事、非议别地方的事件时,我们何曾不也是冷嘲热讽的旁观者和“冷漠过路人”?在不时对一些不可思议的事件作价值判断和谴责时,我们又是否曾认真自省,自己的言行与自我中心,自己立下的政策、定义与条规甚至是家规,其实也碾过多少人的自尊和心灵,又占领了多少人的时间和理念?

  占领事件和小悦悦事件,其实很好地提醒我们,在当今经济与信息全球化、迅速化的时代,我们希望这些科技与能量能为人类带来一种怎样的思辩文化与人文关怀?很遗憾的,许多社会都处在一种说来说去、互相指责的情绪,以致看问题时很容易就陷入一种敌对的心态。大家都有话说,也都以不同的方式大声说了,但却经常是不假思索地自我辩护和调侃对方,既抹杀了全球化与信息科技所带来的文化与言论多元性,也不能就事论事地针对问题展开深刻的讨论。多元性,是被单元性的思维、单元性的定义浪费了。

  所以是谁碾过了谁,谁占领了谁?谁又才是冷漠过路人?

  人最终要改变的,的确不是世界,而是人类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