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生物学会议2017年:课堂教学三阶段之教学反思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第3期—龙源期刊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33:44

课堂教学三阶段之教学反思研究

关于教学教学教学的文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讲授教学与案例...
课堂教学三阶段之教学反思研究
高校教学方法研究述评
教学学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贯通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
基于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讨
论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策略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
从网络外语教学研究现状看网络外语教...
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微格教学的应用...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方式,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应该直面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此前提下可着力探讨课堂教学三个阶段教学反思的目标、特性和实施策略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08)03-0084-0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作为研究者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教学反思作为一种能力和过程,走进越来越多教师的视阈。尽管近年来有关教学反思的实践和理论的研究已经不少,但由于教学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在教学反思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把握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试图立足于课堂教学,探讨不同阶段教学反思的目标、特性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反思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

  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涉及面较多、较广的复杂性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在客观上与多种职责的履行和多种任务的完成紧密相关;在主观上与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所依赖的自身的知识、能力、态度和具体采取的行为、策略、方式方法紧密相连,显然教学反思具有不同的广度和纬度。教学反思作为教师研究的一种途径,教师即是教学反思的主体,也就是说,教师应该能够主动驾驭自己的教学反思行为,而非受学校管理者等外界因素制约。那么,对于大多数的教师来说,每天的主要工作是什么,答案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和体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对教师来讲,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形式,教师教育教学的目标大都通过课堂教学得以实现,课堂教学更是教师的最重要的工作环节,因此作为教师主动的教学反思应立足于课堂教学。

  从时间顺序来看,课堂教学可以分为“目标”、“实施”、“评价”三个连续的教学过程。“目标”是教师期望在一堂课结束时学生发生的身心变化;“实施”是把目标付诸行动,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身心发生教师所期望的变化;“评价”确定学生身心是否已经发生了所期望的变化,以及实施措施是否有效。关于教学阶段的划分,大都分为教学之前(pre-in-structional)、教学之中(instructional)和教学之后(post-in-structional),那么教学反思应具有怎样的过程呢?教学反思应在什么时候进行呢?有学者对“我什么时候反思?”的问题进行了回答,“我什么时候反思?”答案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反思。具体地讲,教学过程前、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后,教师都可以进行反思”。就如美国学者道恩德·舍恩(D.A.Schon)提出的,反思的过程由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和行动后的反思构成一个连续的统一体。

  综上所述,根据课堂教学进程的三个阶段我们将教学反思也分为三类:一是课堂教学前的教学反思。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再次梳理,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的过程;二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反思。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阶段,对某些教学现象、环节及时敏锐剖析,确保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三是课堂教学后的教学反思。鉴于教学过程的连续性,三个阶段的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一不可。换言之,教学反思不应简单理解为只是课堂教学后的回顾和思考,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反思应是关注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反思。

  二、课堂教学三阶段教学反思的目标

  从整体上讲,教学反思的目标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搭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工作大体为课前备课、课中授课和课后总结等,可见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教师具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同样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思在不同阶段的目标也是不同的。

  (一)课堂教学前教学反思的目标

  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教学之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在这个意义上,课堂教学前的“三思而后行”显得尤为必要。

  课前教学反思首先为了加强教学实践预见性。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不得不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这说明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新课教学前,必须明确目标,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找到新旧知识的契合点,使教学在可预见的前提下向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向发展。

  其次,课前教学反思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对课堂教学的准确预见需要在一定教学目标的范围内进行,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路标”,它规定整节课的方向。奠定整节课的基调,对课堂教学起着导向作用。教师对教学中各种情况的预设,除了受教师对学生了解程度的制约之外,还受到教学目标的规约。教学反思对教学合理性的追求,体现在教师的教学预设是在教学目标的框架内进行的,这就很好地发挥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缺乏对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就等于不清楚在课堂上要完成什么样的教学任务,更无法保证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课堂教学前反思可使教学设计更具先进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对教学设计的查缺补漏,更是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达到较好的效果。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课堂教学中教学反思的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反思,教师可把握教学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强教学合理性。

  课中教学反思是为了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和提高教学效益。虽然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对教学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已经作了详细而周密的预设,但学生毕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而且在课堂活动中,有着许多不可预测的偶发事件。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就对偶发事件做出随即的反应,尤其是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事件,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通过随即的反思来做出进一步的教学规划。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不可呆板沿用预先的设计,这样还可激发教师探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方法。在课堂中,敏捷的反应,即兴的反思,及时的调整,是教师良好的职业能力的表现。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可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

  (三)课堂教学后教学反思的目标

  课堂教学后反思可以是自己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也可以是教学不足之处的理性分析,还可以对今后教学提出改进的策略和教学的新思路、新构想,因此它一方面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钻研与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经验展开不断的反思,从而找到走进学生心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路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前面两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反思相比,课堂教学后的教学反思目标不仅仅指向教学过程本身,更是面向未来的。

  具体的讲,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反思,大致会立足于以下几个层次:处于第一层次者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处于第二层次者会以改进教学为目标;处于第三层次者为了提高科研能力,使自己成长为学者型教师。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高度是不同的,但无论处于哪个阶段,坚持不懈的反思会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会提高教师的反思高度。

  三、课堂教学三阶段教学反思的特性

  由于课堂教学三阶段教学反思的发生时空和目标等方面的差异,不同阶段的教学反思体现出不同的特性。

  (一)课堂教学前教学反思的特性

  教学反思虽然要回顾过去,却是面向未来的,面对即将走上的讲台,教师须问问自己“我还能怎样做”。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就意味着教师个人超越自我的意识的出现,教师必然会寻求更恰当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发现又出现新问题,谨慎地追问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他的改进措施。课前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有组织的、决策性的、有备无患的方式处理情境和与人相处”。反思是一种催人奋进的手段,更是对自我的勇敢挑战,挑战就必须超越。教师回顾以往的教学总会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那么,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所以教学反恩的真谛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前的教学反思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超越性等特点。

  (二)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反思的特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思是发生在教学活动进行中的,课堂教学中的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料不到的各种偶发事件,这就需要教师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根据课堂中出现和发生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并当机立断做出决策。这种及时的情境处理通常靠直觉来完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思维飞跃,认识的顿悟。课中教学反思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教师本人由于师生互动、学生反应等课堂教学情况的激发而主动产生的,其直接目标是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反思具有调控性、偶发性、直觉性、个体性和同步性。

  (三)课堂教学后教学反思的特性

  课堂教学后的教学反思是对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言论和行为进行反思,然后取得进步和创新。任何进步都离不开以往的观念和行为,以往的观念和行为中合理、积极、有效的成分是课后反思的源泉,也是对以往知识和经验的延续。

  课堂教学后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一步步地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从经验上升到规律,从而达到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而这个过程。必然要伴随着对反思对象的再认识和再创造。教学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探索的过程,而探索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重新理解,重新优化。课后反思回顾和审视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教师通常持有一种积极、健康的怀疑和批判,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排除定势思维和行为的传统惯性,尤其是敢于否定自我。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持续的评价和改进。教师在批判中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身的教学行为在自我批判中变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可以说,没有探索,就谈不上反思;没有探索的反思,只能是空洞的反思。概而言之。课堂教学后的教学反思体现出延续性、发展性、探索性、批判性和整体性等特征。

  四、课堂教学三阶段教学反思的实施策略

  教学反思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理论的深化如果引不起实践的深入,再多的理论探讨也是徒劳的。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考虑,只有让更多的教师行动起来才能达到教学反思理论倡导者的目的。然而,我们面临的问题恰恰是关于教学反思操作的研究较少,而由于对课前和课中教学反思一定程度上的忽略,在其操作上的研究更是很少,以下部分尝试探讨课堂教学三阶段的教学反思的实施策略。策略是为目标服务的,因此探讨三阶段教学反思的实施策略建立在其目标探讨的基础上。

  (一)课堂教学前教学反思策略

  课前教学反思从目标上讲为了加强教学实践预见性;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为了使教学设计更具先进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为了达到教学反思的目的,教师可采用以下途径。

  (1)反思对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是绝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必须进行的一顶工作,备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教材。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如何。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如何,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反应的预设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须对教材内容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前后联系起来思考研究,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2)反思教学目标设定的整体性 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上。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应了解、知道或理解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等方面的学习目标;二是学生必备或必须达到的实验技能目标。设定过程与方法目标,一是突现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二是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设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是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并从中体验到战胜困难的成功喜悦。设定教学目标,要体现目标的整体性,因为知识、能力、品德和兴趣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堂成功的课应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体。要达到整体性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反思和调整中实现。

  (3)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恰当性 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反思,选择更加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择教学方法,应从多方面考虑,如:如何突出问题,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利用直观教具,搞好演示实验,为

学生感知教材创造条件;如何通过剖析、解释、类比、辨异等方法,使学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如何通盘设计好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遵循教材内容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事物的序列,安排好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等。

  (4)反思教案编写的目标是否明确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在预设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也是教师实施课前教学反思的必要环节之一。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考虑的各种教学活动设想,经过进一步推敲,使之条理化、科学化,明确地体现于教案中。写出教案,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备忘材料,但写出之后,还要熟悉教案,做到讲课有计划,但不依赖于教案。

  (二)课堂教学中教学反思策略

  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反思,主要为了教师把握教学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强教学合理性。在课堂上的教学反思,只有做出及时的反应,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教师该如何做呢?

  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行动。教学过程开始以后,教师要充分关注反馈信息,即兴反思,对教学行动及时做出调整,比如为了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可增加适当的举例、临时表演等,即使这些手段在备课中没有涉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教学的艺术的体验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对于来不及当时处理的情况,教师可运用简捷手段记录。课堂教学情况的可变性和偶发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即时性。对于偶发事件,教师一部分可以当时做出及时处理,但一部分涉及教学技能和艺术的情况。临时还可能不会做得很完善,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反思可运用符号等手段做简要记录,以期课下进一步的探讨。

  作为教师要勇于接受挑战,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生成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常常会有意外的场面突现。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他们走上自主探究的道路。

  (三)课堂教学后教学反思策略

  课后教学反思不仅针对一节课教学本身,而且对未来的教学富有指导意义,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实施。通过教师个体反思、与同事和学生合作。可使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即时化、经常化,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反思和学习。

  (1)从教师个体的角度教师在教学过程后对教学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些可以用反思摘记、教学后记、教学随笔等记录下来;对于有针对性的问题也可以以写论文、阅读理论文献、案例教学等方式探讨;考试是教学检验的主要方式,而考试分析是教师进行阶段性教学反思的良好途径。

  (2)从与其他教师合作的角度课堂教学后的教学反思时空宽泛,授课教师可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教学现象研究、听课、说课评课或集体备课等方式实现教学的优化。

  (3)从与学生合作的角度从学生的眼里认识自己,这是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教师可通过与学生谈话、阅读学生周记、评阅学生作业等方式了解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

  (4)其他方式除了以上一些比较容易实现的教学反思方式,也可以采用一些较高层次的教学反思方式,如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微格教学等,从长远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和理论水平。就实践方面而言,教师要主动听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同时,还可利用各种媒介,如网络、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水平。

  以上初步从目标、特性和实施策略方面探讨了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和课堂教学后三个阶段的教学反思,旨在尝试具体研究各阶段的教学反思问题,这并不意味着需要割裂开来理解三类教学反思,或在教学实践中只进行某一个阶段的反思。作为研究的教学反思,应该是持续的、不间断的和系统的,我们强调的正是教学反思应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分阶段研究教学反思问题是为了加强教学反思的操作性,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反思走向成熟的进程。教学反思作为反思性教学的基础和实现手段,还远远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在许多方面还需要理论工作者进一步的探讨,更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