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俪凯的介绍:三峡:全球最大水坝利弊之争调查实录(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0:27:09

                
       未签字专家陆钦侃先生(已仙逝)

 

●“重新论证”,究竟何人不签字?

面对争议,一场盛况空前的三峡工程“重新论证”拉开了序幕。

论证领导小组组长是钱正英,副组长是陆佑楣,秘书长陈赓仪,顾问张光斗,技术总负责人是潘家铮。

  1991年夏,历时两年八个月的三峡工程“重新论证”工作结束。官方公布:412名专家中,有403人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上庄严地签上了自已的名字。

9位专家没有签字。

长期以来,人们对9人在“重新论证”后未投赞成票,深信不疑。

今天,因本文写作需要,我挪动了尘封已久的三峡挡案,翻出了《长江三峡工程专题论证报告》,查出的未签字者名单如下——

 

防洪专家组(2人)

    全国政协委员、水电部科技司咨询、高工:陆钦侃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咨询、高工:方宗岱

移民专家组(2人)

    国土局建设用地司总工、高级工程师:李玉光

    四川开县移民局代表:廖文权

电力系统专家组(3人)

水电规划设计院主任工程师:伍宏中

水电部外事司咨询:程学敏

水电科学研究院咨询、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覃修典

枢纽建筑物专家组(1人)

    中科院学部委员、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陈宗基

泥沙专家组(1人)

    中科院学部委员、清华大学教授:钱宁(期间亡故)

生态与环境专家组(2人)

    中科院学部委员、国务院环委会顾问:侯学煜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陈昌笃

综合经济评价专家组(4人)

    国家科委三峡科技办副主任:传凯(期间亡故)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能源项目副主任、高工:何格高

    中科院国家计委地球物理所研究员、云南地理所所长:郭来喜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公司副董事长、高工:黄元镇

综合规划与水位专家组(3人)

水电科学研究院咨询、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覃修典

地矿部水文地质司副总工:戴广秀(期间亡故)

湖北省水利厅技术顾问:张志成(期间亡故)

 

412名专家、14个专题中,签字栏空白处18处,其间因病去世者4人。也就是说,真实人数为14人(覃修典在2个专题都留了空白)。

这是历史真实。即便将覃修典算作1人(他可是代表两个专题表态啊),也为13人,而不是不超过10人的小学算术式错误统计。

       

       未签字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郭来喜

 

 

●利弊之争:且听侯学煜的当年“看法”

 

    眼下,三峡大坝又在经历一场唾沫的“洗礼”。

对于不同声音,中国两院院士、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坦言: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

诚哉斯言。有关三峡工程的利弊之争,其实并非什么新鲜话题。这里,我给大家讲一段耐人寻味的“三峡论证”往事——

1986至1988年三峡工程重新论证后,由52位国内顶级专家组成的三峡生态与环境小组,提交了《三峡生态与环境专题论证报告》。

当年的这份论证报告,与今天的现实之间,存在不少缺憾和亟需解决的漏项。

显然,这是历史的局限,“环保”的概念在当时的中国,人们还很陌生。

奇怪的是,该专题组52名专家,名列榜首的顾问侯学煜和北大教授陈昌笃二人未在报告上签字。

侯的名气很大,头衔也多。他是全国人大常委、国务院环委会顾问、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中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理事长。

侯先生非但不在上交的报告上签字,还以“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看法”为题,上书发表了不同声音。这声音是三条主线:1、水库对淹没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2、水库对上游生态与环境的相互影响。3、水库对中下游的影响。

1、水库对淹没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1) 土地资源被淹,不能恢复;

(2) 旅游资源损失,无可挽回;

(3) 淹没工矿企业和交通设施太多,恶果严重;

(4) 滑坡、崩塌灾害地点太多、地域太宽,可防,但防不胜防;

(5) 四大家鱼的繁殖,受到抑制;

(6) 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加大;

(7) 就地后靠的所谓开发性移民,后果严重:一是搬迁企业造成新的工业污染,二是农业开垦必将引起新的水土冲刷。

2、水库对上游生态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1)上游水土流失对水库寿命的影响;淤积使水库短命;

 (2)上游淤积对航运的影响;有可能便重庆变成死港;

 (3)可能引起洪涝灾害发生;把下游洪水转移到上游;

 (4)对特种鱼类的影响;种群减少,产量下降;

3、水库对中下游的影响

 (1)水库对中游防洪防涝的影咱;对荆江洼地洪涝防治作用有限;

 (2)对中下游回游性鱼类和沿海渔场会有深刻影响;

 (3)对河口堆积有影响;陆地缩减,咸潮入江;

 

有趣的是:侯的“看法”竟被作为上报文件附录,与《三峡生态与环境专题论证报告》合二而一。

侯先生认为:三峡筑坝后,对库区造成的影响不可以低估。有些影响,短期内可以发生,有些可能要较长时间才可见到;有些影响可算经济账,另一些影响无法用金钱计算。由此,他提出用完整大系统观点来论证三峡工程对态与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深远的长期性的战略向题。

坚持己见且敢于直言,是侯先生的可贵品格。他很认真地就水库对上、下游

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作出了判断,述说了隐忧。

侯先生是人,不是完人。他的“看法”未必全对。但在那个年代即向国人敲响环保“警钟”,其先见之明着实令人敬佩。

三峡工程的兴建及其将对三峡库区的生态与环境产生的影响,从利弊大局论,利大于弊是肯定的。但从生态与环境专题来说,种种弊端伴随着工程的兴建已然显现。

 

 

            国家行动:“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出台

 

当下,正是因了这些弊端到了亟需解决的时候,加之今年长江中、下游持续干旱,国家防总命令三峡工程持续加大下泻流量导致水库库容几乎消拜贻尽之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5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   肯定建设成就,直面存在问题

国务院常务会议认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七年艰苦努力,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建设任务如期完成,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问题有的在论证设计中已经预见但需要在运行后加以解决,有的在工程建设期已经认识到但受当时条件限制难以有效解决,有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新要求。适时开展三峡后续工作,对于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综合效益,提升其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更好更多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意义重大。

 

●   《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主要目标

国务院讨论通过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主要目标如下:

到2020年,移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达到湖北省、重庆市同期平均水平,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库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交通、水利及城镇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移民安置区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基本建立。为此,提出六条措施:

一要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移民安稳致富。

大力促进就业。对进城镇安置移民和生态屏障区农村相关转移人口,补助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缴费。

二要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将水库水域、消落区、生态屏障区和库区重要支流作为整体,综合采取控制污染、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削减库区入库污染负荷等措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三要强化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村人口实施避险搬迁,对迁建城镇、人口密集区和影响重大的地质灾害体实施工程治理。严格控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县城、集镇建成区规模。

四要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实施工程整治,稳定河势,加固堤防,改善航道和取水设施功能。实施生态修复,改善生物栖息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观测研究,优化水库调度。

五要提高三峡工程综合管理能力。构建综合的监测体系、信息服务平台和会商决策系统,形成系统的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六要以洪水资源化、水库优化调度、供水效益拓展为主攻方向,拓展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生态和水资源配置等综合效益,提高在国家水安全和电网运行安全等方面的战略保障能力。 

   《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出台,国内主流媒体竞相报道是自然,但非主流媒体和广大网民对此好评如潮,则耐人寻味。

国外媒体迅速作出反应称:这是中国政府首度公开承认历时十七年竣工的三峡工程之问题所在,敢于面对而不回避。

 

●央视《对话》再问三峡:曹广晶三句话坦露心声

当长江中下游旱情持续告急,人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竣工后备受争议的三峡工程时,CCTV《对话》栏目2011年6月12日晚邀请中国长江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制作播放了《再问三峡》节目。

  主持人陈伟鸿得知曹广晶最近工作一直很忙且心情复杂时,便问他:可不可以用一个词汇描述一下复杂的心情?

曹广晶回答:我想一个词汇的话,可能现在还是不太够,是不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下我现在心情。第一句话,人有难,我相助。长江中下游的重度干旱的这种情况,三峡工程根本国家防总的指令,我们调度了流量,三峡工程是多目标的工程,防洪、发电、航运、抗旱,这个时候应该说我们绝对是社会效益领先于经济效益,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肯定是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第二句话,人有言,我倾听。现在听到了很多关于三峡工程的传言,实际上我们对三峡工程来讲一直抱着一种非常开放的态度,如果大家有好的建议、好的意见、好的措施,我们都认真地倾听,把它融汇到我们的工作当中。第三句话,人诬陷,我淡然。关于三峡工程,有很多人,遇到什么事情,都想把三峡拿出来作为一个替罪羊,有些质疑因为不了解,有些人的话,我看是有意地给三峡泼点脏水,有意地妖魔化三峡。不了解的,加大宣传,要解释,我们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对于这些故意的妖魔化三峡这些人,我想不值得去反驳,我们淡然处之。就像这样大旱是三峡引起,地震也是由三峡引起,这样的话经不起推敲,没有依据,所以只好淡然处之。

 

 

尾声:减排呼唤水电大开发

 

长期以来,中国能源开发战略中,水电是一直不被看好的。尽管水电被视为“清洁能源”,但由于其水质污染、生态多样性危机、泥沙淤积、地震威胁等接踵而至,始终被环保专家排斥。

事实上,环保与能源两大部委,对于水电的发展一直存在很大争议。能源主管部门非常支持水电发展,而环保部门则对于大型水电开发,特别是三江流域的开发则持保留甚至反对意见。

“十一五”期间,环保部停批了一大批水电项目。本来预计核准7000万千瓦水电,实际只核准2000万千瓦的水电项目。“十一五”未核准的很多项目需要到“十二五”来核准,再加上“十二五”需要核准的项目,预计2011年至2015年需要新核准1亿千瓦的水电项目,才能保证2020年的低碳目标实现。

   虽然中国水电规模和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开发程度远低于世界上发达国家,如美国约82%,日本约84%,加拿大约65%,德国约73%,法国、挪威、瑞士均在80%以上。同时,中国水力资源开发落后于巴西、埃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电开发率已超60%。

迫于节能减排国家行动大目标压力,2010年下半年以来,被环保部强力叫停的金沙江龙开口和鲁地拉两大水坝工程相继通过环评开工。而2009年,环保部对这两项分别属于华能、华电集团的工程的评价是:对金沙江中游生态影响较大。

  金沙江下游最大规模的水电开发项目归属三峡工程业主——中国三峡集团。它负责滚动开发金沙江,组织建设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四个巨型电站。这四大电站规划装机容量430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到2020年完工后,年发电量可达1753亿千瓦时。

中国目前火电的比例太高,火电造成的污染不仅仅是温室气体,还有大量的氮氧化物、粉尘,特别是一些重金属污染,危害着人群健康。

为真正实现2020年一次能源结构中有15%清洁能源的目标,大力发展中国水电,可谓是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