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美国安利公司总裁: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2:59:14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2006/01/12, by badi_wj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郝成义   冯霞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研究中心

 

 

[摘要] 成立于1998年的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始终坚持现代远程教育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充分利用学校学科优势,在几十年成人继续教育经验基础上,经过六年多的努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积累了不少远程网络教学经验,建立了从招生、在校学习与学习管理到毕业的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学生服务支持体系。目前,培养了3千多名毕业生,在读学生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共4万余人。本文总结了人大网院对远程学生支持的理解与体会,同时粗略归纳了人大网院的学生支持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关键词] 远程教育、学生支持、远程教学管理、学生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远程网络教育的实践中经历了6年多的历程,这当中积累了不少在教学、管理、服务方面的经验,也走过不少弯路。人大网院一直非常重视研究远程教学与学生支持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当中,改进学生服务,提高教学水平。目前,人大网院已经基本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远程学生支持服务体系框架。人大网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听取远程教育专家、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同时通过自身对教学开展研究,改进学生支持系统和学院整体教学工作。

一、为什么远程教育中需要学生支持服务

远程学习经历了从函授、电大到今天的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函授教育是1844年在英国开始,当时欧洲铁路发展和刚刚发展起来的邮递系统为函授教育提供了以往不能比拟的信息传递速度。从那时开始,远程学习从函授经过一系列发展过渡到目前开放的、基于网络的学习。这期间无论其叫法和教学手段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一点没有改变,就是每次出现一种新的远程教育形式都归功于又有一整套新的技术系统的诞生。

远程这种异地学习方式在学习时间和地点等许多方面的优点是传统校园学习无法比拟的,因此让更多的人可以接受教育,补充了传统教育系统能力的不足。随着这种教育形势的发展与普及,其弊端逐渐显露。这当中最具代表是1946年,南非大学的函授远程教育出现了运转效率明显不如其他教育形式的情况。由于学生支持的不足,加上缺乏协调统一的当地学习中心网络,学生学习效率低的情况非常严重,完成学业的比率非常低。给人们造成远程教育提供的学习机会很不实在的印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69年成立的英国开放大学,它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公认的一所取得了远程教育成功的大学。英国开放大学自己认为其成功主要是要归功于一整套学生支持服务体系。英国开放大学说自己是一所“支持性开放大学”。

对远程教育机构来说,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产生,远程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远程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很激烈。学生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去选择他们想读或者是他们认为服务好的学校。一个好的学生支持服务系统是让远程教育机构生存下来的关键。

二、远程学生支持服务的定义及内涵

1、什么是远程学生支持服务

目前,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可以概括学生支持服务的所有内涵,学生支持系统总是在不同的远程系统中提供着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程度的服务。比较而言,以下几种关于远程学生支持服务的定义相对有权威性。

西沃特在1993年提出,“学生支持定义是一种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机构的教学服务设施。该系统具有交互作用,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丁兴富教授在2001年从远程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的组成细化了西沃特的定义,他认为“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学院校及其代表教师等为远程学生提供的以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持服务的总和,其目的在于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远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索普(Thorpe)在2001年网络教育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也指出“学生学习支持是在学习发生前、学习过程中以及学习完成后,能够对已知学习者或学习小组的需求做出反应的所有元素的总和。”

在英国开放大学工作多年的艾伦.泰特先生是这样对远程开放学习的学习支持系统做出解释的。“那些与学生个体进行互动或对其做出支持的服务,无论学生是单独学习还是小组学习。这些服务同统一形式的、不考虑学生差异和需要的服务是截然不同的。”

综合以上的解释,可以概括出以下学习支持服务共同的内涵:

1)学生学习支持是帮助学生完成认知的,这种帮助有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之分;

2)学生学习支持中不可缺少情感上的支持,远程教育机构提供的一系列活动会在情感层面对学生造成影响,例如加强学生的信心和自尊等;

3)学生学习支持是一个系统,具有系统性。

事实上,传统教育的学习支持也可概括成这三点,只是三方面含义以及每一方面重要程度有所不同。这三方面内涵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支持是一个由学术性支持、管理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的完整系统。或者再综合些,可以归纳为一个学术性支持和非学术性支持组成的完整系统。

2、对远程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的学术性支持的理解

学术性支持是帮助学生完成认知最为重要的方面,它是由从专业设置、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到评价方式等等一系列直接导致学生学业水平有关的教学因素组成。因此学术性支持是远程教育机构能否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学术性支持是整个学生支持体系的主杆,非学术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对学术性支持起到辅助和促进作用。应该如何理解和实施远程教育中的学术性支持呢?

丁兴富教授在《远程教育学》书中提到亨利,凯依在1985年曾指出“远程教育面对的挑战并不是一般的教学关系,而是由于时空间隔而带来的特殊的教学关系。真正的挑战在于这样一个事实:远程教育既要克服时空间隔产生的教育学的关系,又要将教育情境设置在远离教师的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而且要在师生分离的状态下,在无法根据学生的需要做出修正的情况下,规划、开发和发送教学内容。”

基更在1986年和1993年也曾提出并发展了远程教育教与学需要重新整合的理论。他认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这在远程教育中必须人为地重新整合创造出来。远程教育系统跨越时空重新构建教与学相互作用,使学习材料同学习行为紧密结合是这个重建过程的核心。”

在此,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也是大多数远程教育专家都已经认可的观点就是,远程教育改变了传统校园教学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新的,远没有被人们认识的新的教学规律。在学术性支持中,目前远程教育专家一致认为主要做两类工作,一类是帮助学生减少因为分布学习的孤独感造成的学习盲目性和焦虑感。另一类是要确保在学生和学习资源、教师之间产生了对学习确实有帮助的学习和交流,即有效学习和有效交流。近期,人大网院做了一次学生学习困难调查,其中孤独感造成的学习盲目和缺乏交流被列在了所有学习困难之首。

因此,可以认为,远程教育机构能否成功实现教与学再度整合是其能否取得远程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各远程教育研究机构和部分远程教育机构在致力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人民大学网络学院从2003年开始尝试协作学习、尝试学习过程跟踪、学习参与度检验以及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等。

3、远程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服务观

通常,在其他学术性文章中,学生支持服务是指如何通过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支持。而在本文中,把这类支持归类在学术性支持当中。在此我们说的学生支持服务中的管理服务是指对学生非学术性支持中的管理与服务。我们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学习支持不仅仅表现在教与学重新组合方面,同时也体现在非学术性支持方面。只有制定适合远程个性学习需要,并充分体现人文价值的教学管理方法,才能使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与学院发生的非学术性交往得以顺利完成,辅助他们完成学业。坦率地说,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一个管理系统问题,人民大学网络学院一直非常重视这类支持,不但注重服务的改善和效率的提高,而且,正逐步过渡到人文关怀方面。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几十年函授远程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对建立人大网院教学管理制度起到了很大借鉴作用。

4、远程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的系统观

无论何种教育,传统教育也好,远程教育也罢,都需要一个系统来使整个教学过程运转起来,这个系统包括从招生到毕业的各个环节。远程教育中,由于学生分布学习,信息和服务效果会出现衰减,因此更加强调系统设计中的完整性、有效性和运转效率。

每一阶段的远程教育都运用了技术手段作为联系教学机构、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或者载体,远程教育有条件更大程度地追求这种传递的高效、便捷、有效、及时,追求投入与成本最佳化。它是一个需要人为建立起来的一个大的机器,是一个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远程教育将会具有工业生产的某些特征。这个具有工业化系统特征的教学系统最有可能导致远程教育也出现五个特征:劳动分工细致与合理化;机械化与自动化;生产线与规模化;标准化;出现垄断。

因此说远程学习管理与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每一个环节。远程教育机构如果没有在学生服务系统化,即在学术性支持、非学术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几方面同时做出努力的话,将会面临困境。

可以推断,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会有两个制约远程教育机构发展的因素,一个是教师或者更加广义范围的资源的质量,一个就是这个教学系统运转的质量和效率。再进一步,当教师和资源有了共享的基础之后,远程教育机构系统的运转就会对远程教育机构的成功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出现垄断。

三、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对远程教学服务的实践

我们也主要从认知方面、非学术性支持方面、情感方面和系统性几方面来解析人大网院几年积累的教学经验。

1、人大网院学生背景情况

目前参加人大网院学历教育的学生中男女比例基本相当,21-35岁占84.5%,全职工作人员占92%, 86.2%的学生每周的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上,72%的学生主要学习地点为家里。

从以上几个基本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人大网院学生的成人、分布式、业余学习的特性。

2、人大网院学生支持系统中的学术性支持

经过6年的实践,人大网院逐步构建了符合成人在职学习特点和实际需要的学术性支持,概括说包括,从实用角度出发的专业设置、教学设计、充分的选修课程;网络、光盘与自编的“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配套使用的课程教学资源;包括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在内的“五位一体”的教师队伍;从学习方法到考试辅导在内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的、设计分工细致的十一个教学环节等;在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人大网院在教与学重新组合方面进行的尝试。

1)学科学习频道:学科学习频道是面向整个学科环境进行的学习。它强调了专业知识环境和专业人文环境,是对专业知识的扩充。因此,它既有学术支持的作用,也有人文关怀方面的作用。

2)协作式研究学习尝试:人大网院分别从2003年9月、2004年3月、2004年9月共三次开展了基于网络小组协作式研究性学习的尝试,获得很大成功。研究数据表明,参加协作式研究性学习由于有了更加充分有效的交流,学生在学习动机、时间管理、信息加工、选择要点、焦虑、专心、学习辅助、自我测试和考试策略水平都得到提升,即远程学习者学习策略水平在整体上得到显著提高。

3)学习团体:学院建立了以学院为主、校外学习中心为辅的教学方法以及班级管理方式和形式多样的学习小组使同学们能够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活动和社团文化与学术交流活动。

3、人大网院学生支持系统中非学术性支持

到目前为止,人大网院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非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了以学院、校外学习中心和班级为基础的三级合一的服务组织体系;建立了符合成人学习需要的完全学分制、选课制、弹性学习期限、“双期四考”制、预约答疑制、预约考试制及转考制等的教学管理模式。特别需要提出的是:

积极的学习过程管理:包括:人性化的学习督促手段、帮助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对学生学习进度进行跟踪、对每个学生在各主要学习阶段点进行个性化提示和困难访谈和提出学习建议等;

1)2000年创建了远程学习呼叫中心,通过电话、邮件、论坛、手机短信等多种交互方式提供咨询。随时随地向学生提供咨询、学生事务、个性化学习支持、学习资料配送等服务。并制定了限时回答学生任何问题的制度。

2)不断完善的教学改进与完善制度:每年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课程评估、学习策略水平调查分析、学习困难调查等,用以不断改进教学支持服务质量。

4、人大网院以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主的情感支持

虽然,在学术性支持和非学术性支持中就已经包含了情感在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但是,在远程学习支持体系中,依然还需要在整个学生支持系统中有专门的情感支持设计,这种支持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术性支持的重要组成之一。经过近几年教学实践,人大网院从2002年开始特别重视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1)学习环境建设:提出了课程建设三阶段发展理论,即课件、课程和学科频道。从第二阶段——课程就开始了学习环境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又创建了以建立专业环境下学习文化为目的的网上学科频道;这种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的组合有着学术和情感支持双重作用。

2)正式提出了“网上校园文化”概念;建立了以学院校园文化部、校外学习中心、班级三级合一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体系;这些组织在学院统一领导下,通过举办各种具有引导意义的活动,增加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学习动力。

3)推出了以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术素养的 “网上人大”讲坛板块; 

4)同时,还有上面提到的非学术性支持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跟踪和困难调查等活动。

以上这些具有情感意义的学生支持是学院有意识建立起来的、通过人文关怀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手段,是学生支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5、人大网院学生支持服务的系统性

以上提出的人大网院对远程学生的学习的学术性支持、非学术性支持和情感支持组成了完整的人大网院学生支持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取决于两个管理系统,一个是包括资源开发与管理、网络教学、教学教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四个子系统的符合人大网院远程网络教学特点的基于网络的学生支持与管理平台。一个是以学院、校外学习中心和班级为基础的学生支持服务的组织管理体系。下图1表示了整个学生支持体系的基本关系。

图1 学生支持体系的基本关系

一个只经过了六年的远程教育应该说还非常年轻,探索的路又长又艰辛,我们非常希望同网络远程教育同行们共同探讨远程教学规律,让网络远程教育生气勃勃地发展起来。

分类: | 阅读全文 | 评论(0) | 引用(0)

南宁行--拜关公

2006/01/12, by badi_wj

 

分类: | 阅读全文 | 评论(0) | 引用(0)

知识媒体的特点

2006/01/12, by badi_wj

一、马歇尔.麦克卢汉的观点

麦克卢汉1964年在他的专著《媒体通讯,人体的延伸》中,提出的主要观点:
  (1)“媒介就是信息”,他认为媒体传递的真正“信息”是它对接受者的刺激,而不是传递的内容。也就是说,在传递同一内容的信息时,各种媒体是不相当的。比如.通过电视传递的信息和通过书本传递的信息是不同的。电视通过视听形象使传递的信息内容本身发生了变化。
  (2)“媒体是人的延伸”,面对面的交流是五它的延伸,印刷品是人眼的延伸,无线电广播是入耳朵的延伸.电视则是耳朵和眼睛的同时延伸。每一项新的媒体的出现,每一项新的延伸,都会使人的各种感官的平衡产生变动,使某——感官凌驾于其它感官之上,造成心理、广和社会上的影响。
  (3)媒体有“冷”、“热”之分。所谓热媒体,就是能够“高消晰度”地延伸人体某个感官的媒体。而所谓“高清晰度”则是指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充分、完善的程度。例如,就视觉而言.照片是热媒体.因为照片是高清晰度的。漫画是冷媒体,因为它提供的视觉信息很少。从听觉来讲.电话是冷媒体.广播是热媒体。
    麦克卢汉关于传播媒体的种种观点和理论,有的是有道理的,如媒体是人体的延伸;有的是值得重视但放过分渲染了的。如媒体就是信息;有的则是毫无意义的,如招媒体分为冷和热,等等。现在,西方的麦克卢汉热早已冷却。西方传播学者认为,麦克卢汉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使人们对媒体本身的认识和研究为之一新。

二、克拉克的观点

克拉克(clark)认为教学媒体只是一种信息发送的手段,无论是电视、书本,还是面授,传递信息的内容没有什么不同,其教学效果也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只是信息的传递方式。在克拉克看来,传递方式在教育学上似乎是无关紧要的。“各种媒体仅仅是传播教学的媒介而已,就如同卡车能运载食品引起我们营养的变化,却不能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大的影响”,“能带来稳定且再三复现高质量教学的,与其说是所使用的媒体,不如说是软件的设计”。

三、安东尼.贝茨的观点

贝茨(Anthony Bates)同意克拉克关于教学方式、软件设计质量的好坏对媒体传播信息的差异有极大影响的观点。但他认为,在表达知识方面,电视与其它媒体之间是存在重大差异的,而且这些差异在教育学上有重要意义,对于远距离教育,传播方式是一个重要因素,在选择媒体时,必须加以考虑。贝茨的主要观点如下:
  (1)媒体一般是灵活的和可替换的。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想象力、时间和资源,通过某一媒体达到的教育目标,通常是可以通过任何另一种媒体来实现。于是争论的焦点是,在给定的条件下何种媒体最合适?
  (2)每种媒体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即有一套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固有法则。换句话说,可以采取正确的方式使用一种媒体,也可能采取了错误方式。所以,每种媒体的特性有待适当的探索,这就意味着媒体的“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即使电视确实是一种最合适的媒体,但设计粗糙的电视节目照样会失败。
  (3)并不存在某种“超级媒体”,所有媒体都有其长处和短处,而且一种媒体的长处往往正好是另一种媒体的短处。这个事实表明,采用多种媒体方案是比较有希望成功的。然而,使用媒体的种类越多,设计程序就越复杂,费用也可能越大。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在给定的情形下,只用有限的媒体,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并在方便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做到合理的均衡。
  (4)对于某些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说,还是存在某种媒体,它们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媒体。

四、布鲁纳的观点

    罗姆·布鲁纳(J.Bruner)认为:媒体在传授知识方面的功能是相近的,几乎毫无差别,而在发展技能方面是独特的,各个不同。如果讲授事实,用电视、广播、印刷材料、面授都行,都容易达到目标。但如果要发展技能,那么对于发展某一方面的技能,总会有一种相应的媒体比其它媒体更合适,更有效。

分类: 几种主要的教育媒体观 | 阅读全文 | 评论(0) | 引用(0)

什么是“知识媒体”

2006/01/12, by badi_wj英国开放大学知识媒体研究所对知识媒体做了如下描述:

‘Knowledge Media‘ encompasses a broad programme of research into new learner-centred technologies, including Internet-enhanced collaboration media, multimedia environments for disabled learners, intelligent agents, organisational memories, digital documents, scientific visualisation and simulation tools, informal and formal representations of knowledge

引自:http://kmi.open.ac.uk/about/whatwedo-text.html

这一描述实质把“知识媒体”定义为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旨在为学习者构建自主学习环境的技术,包括网络多媒体在内的有形技术是这开展有效教学的物质基础,而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构成开展自主教学的智能技术成分。

“知识媒体”这一术语是Mark Stefik(1986)首次提出,它的内涵的发展首先在远程教育领域进行,“知识媒体”是“a term first used by Mark Stefik (1986) to describe ‘the profound impact of coupl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with the Internet’ and later elaborated by Eisenstadt and Vincent (1998) to include ‘the process of generating, understanding and sharing knowledge using several different media, as well as understanding how the use of different media shape these processes.’ According to Eisenstadt and Vincent, ‘One of the most exhilarating and rewarding aspects of the Internet is the way it brings people together. Being able to share and reuse knowledge is a fundamental aspect of the new possibilities made available through creative uses of Knowledge Media’”

可见“知识媒体”一经提出就包涵了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而不仅是“网络”、“多媒体”,在其内涵发展演变过程中网络多媒体一直是被作为物质支持系统的,对人们真正受益的是可以借助多种媒体实现知识的共享。“知识媒体”被用于教学中得到发展的是教学模式、学习方式革新。

“知识媒体”引入教育领域,被认为是基于“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概念,是用系统方法对传播过程中的缺陷进行的理论补救。是为了克服第一代和第二代远程教育系统的低效益而进行的改革。“将第一代、第二代远程教育系统的信息传输子系统抽象为控制系统模型,是只有前向通道而没有反馈回路的、控制精度较低的开环控制系统。显然,进一步优化远程教育信息传输子系统的关键,是在现有基础上引进反馈环节,形成既有前向通道又有反馈回路、控制精度较高的闭环控制系统。”

新事物的产生条件是问题(矛盾)的存在,新事物的发展的前提是它的有用性,即它可以解决现存的问题。那么,远程教育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知识媒体”又在远程教育中起什么作用呢?Dainel作了如下表述:

“开放教育观念本应是所有大学追求的目标,虽然许多大学在如何运作其自身业务方面仍未能实现教育观念的开放。然而,在过去的20年中,开放大学至少在其它三项本质涵义上同传统校园大学有了明显的差异。开放大学的主要目标是将高等教育向更多的对象开放。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开放大学(我称之为巨型大学)则尤其如此。要开放教育对象,就必须同时开放教学时空,这样就进一步要求巨型大学开放教学方法,因为它无法通过传统课堂教学来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二个原因是国际互联网(Internet)和国际万维网(World Wide Web)等相互作用的计算机和电子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此类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大学——虚拟大学(virtual university)开始出现在各类建议中。而且许多原来只进行校园教学的大学如今也纷纷通过万维网提供远程学习课程。

巨型大学从开放教育对象这一目标开始,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用了开放教学时空和开放教学方法这些进一步的目标。虚拟大学则从新的教学方法——知识媒体(knowledge media)的开放出发,并希望能因此而实现进一步开放教育对象和开放教学时空的目标。”

以上的叙述至少说明了几点:(1)我们现行的教育并没达到应有的开放程度,教育的平等问题需要解决;(2)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技术)无法满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时空”的开放和“教育对象”的开放。(3)“知识媒体”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技术。它可以解决传统课堂中的问题。(4)“知识媒体”的应用是可以借助互联网和万维网来实现。

而这些问题确实是教育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知识媒体”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的,其必要性也应是显而易见。

2.从知识媒体的作用论证

关于“知识媒体”对远程教育的作用,Dainel也作了总结

1.课程材料

知识媒体可以通过提供新的媒体材料直接对课程材料开发做出贡献。它们也可以为教学人员开发课程提供各种有用的新技术的帮助。

2.学生学习支助服务

根据英国开放大学的经验,我相信,知识媒体对课程材料开发的重大贡献仍在发展之中。它的成功将取决于我们自己应用新的方法开发高质量教学材料的技能和学生获取必要的设施的期望。然而,我可以报告说,知识媒体能够对学生学习支助服务做出有用的贡献已经是明确无疑的了。学生学习支助服务是高质量远程教育的第二个关键要素

3.教学管理

一个广泛联网和相互作用的计算机系统将使学生们自己在网上完成更多的行政管理操作,从而大大节省经费和时间。

然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在英国开放大学,我们现在每年处理的学生作业超过一百万份。学生作业既是教学战略的重要要素,也是一种检查方式。我们正在试验开发一种新的作业提交方法,即学生通过电子邮件而不是原来的邮递系统提交作业。

4.研究

作为小结,我已经表明,知识媒体在帮助加强高质量的远程教育的四个要素方面都有潜力。这对于创建虚拟大学的提议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虽然Dainel讲述的是开放大学的研究领域的问题,但对一般教育的意义也不失为一种参考。知识媒体作为一种技术既包括物质技术又包括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等技术对教育的作用已为大众所了解,这里不必赘述;在智能技术方面,知识媒体追求利用多媒体、网络和认知科学共同开发以学习者为中心,旨在促进学习者知识的共享、获取和理解的学习环境,这与我们当前提倡的自主教学、素质教育的理念可谓不谋而合。以构建人机之间多向交互系统为平台,进行课程整合对于“教育现化化”、“教育的民主化”的发展一定会起到具大推动作用。

3.从人们对知识媒体的认知度论证

尽管我们还未完全认识知识媒体的内涵,但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的知识媒体实验室不断增多。用google搜索“Knowledge Media”可以得到约303,000个条目;若改搜“Knowledge Media lab”则可得到约6,050个条目。可见,学者对于“知识媒体”的概念已经接受,且认为这是一个有价值的事物,所以才会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不过对“知识媒体”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知识媒体”被大众普遍接受还尚需时日。

可见,“知识媒体”是一种整合技术,不仅这个概念有存在的必要性,而且这种技术大有发展前景,对教育会起到推动作用。

二、对第二个问题的论证

1.我国需要利用“知识媒体”来推动教育

新技术的引入,应该能够解决我国教育现存的问题,那么我国教育的现存的问题有哪些呢?

(1)我国的电化教育开展的范围基本上覆盖全国,硬件建设可以满足一般性的教学需要。

(2)教学技术的理论研究广泛开展,取得了许成果,基本上能够达到指导教学实践的需要,但对学习规律和认知科学研究和认识仍处于表层和专业化。

(3)由于人口众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也较为严重,受教育的平等权不能真正实现。

(4)教学实践人员并没真正掌握教育教学的理论。所以,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广泛的教学活动,更不能用系统方法开发优秀的教学软件,教学活动的低效益状况普遍存在。

(5)教学实践中不能实现教育的民主化。学习内容存在过强的“纲性”;组织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教育制度(尤其是评价制度)还不完善。

(6)以信息技术带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的阻力重重,最为严重的是:科学主义理念过重,人们对有形技术的重视程度过高,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却束之高阁。

(7)学术交流不广泛,人们意识较为封闭。

如此众多的问题都是我们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吸纳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教育改革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我们引入“知识媒体”的必要条件。

2.我国学者对“知识媒体”的研究情况

我国学者也对知识媒体进行了界定:(1)我们可以把以多媒体、远程通信、虚拟现实及认知科学有机融合后媒体集合称之为“知识媒体”;(2)如果泛义的理解,知识媒体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技术,只要能够促进人类的学习,增强创造力,促进知识的建构,有助于知识的共享、获取和理解的方法,都可以称之为知识媒体。(3)知识媒体其核心在于促进人类的学习,促进知识的共享。

还有学者描述为:在开放大学的研究者看来,知识媒体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技术(如通过因特网促进协同学习的媒体、专门为残疾人士设计的多媒体学习环境、智能媒体、数字文件、科学模拟工具等)。换言之,一切有助于知识的共享、获取和理解的创新技术都可称为知识媒体。

学者们认为“知识媒体”可以帮助远程教育机构“构建面向学习者和教师的集成化网络教学环境,将师生组织在一个虚拟的集合之中,实现资源共享、时空不限、交互协作……为远程学习者提供极大的便利”[6]不过总体看来,我们对“知识媒体”的认识还不充分,将这个技术进行本土化改造并为我所用还需要一段时间。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技术的实施都不应简单套用,必需符合我国国情,对新技术进行本地化,以追求最大的教学效益为目标。这是我们引入“知识媒体”的充分条件。

3.我国对知识媒体的认同程度

虽然“知识媒体”对远程教育的作用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它的介入,“远距离教育在教学指导理论、学习模式、技术手段的使用、反馈机制的建立及教学范围等领域显示出了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就是远距离教育与培训机构要在广泛的范围内,提供适应个别学生需求的教学服务,远距离教育系统要转变为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适应性学习系统。”

“知识媒体”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尽管引入这一名词之初是在教育领域。但人们对此名称的应用却较为广泛。笔者用google搜索关于“知识媒体”的中文网站和网页,竟得到了相关条目约2,910项,尽管还局限于专业领域,但人们对“知识媒体”一词已经认同。不过在专业领域,对知识媒体的内涵应该有更加明确的界定。

三、结论:

 “知识媒体”的名称在国内外已为众多人士认识并接受,其必蕴含有强大潜力。人们之所以将“知识媒体”混同于“计算机多媒体”或“网络媒体”,甚至认为这一概念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主要受到“科学主义”或“技术主义”思潮的影响,教育技术的“整合”思想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当然,对“知识媒体”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需要我们仔细考查,对它的应用应更为慎重。毕竟我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教育,进而带动国家各行业高速发展和人的发展。所以,我们应本着“拿来主义”的思想对“知识媒体”进行本地化改造才是我们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 G. Matthew Bonham .IP Videoconferencing in Gradua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for Public Management. http://www.spa.msu.ru/e-journal/5/62_1.php

[2]黄勋敬. 远程教育不能只有因特网. http://www.online-edu.org/html/technology/paltform/20011015/99,60,0.html

[3] 丹尼尔著、丁兴富译.巨型大学、虚拟大学和知识媒体:我们能否同时拥有数量和质量? [J] .开放教育研究,1998,(5).

[4] 余胜泉、何克抗.基于Internet网络的适应性学习系统的研究[A].第三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论文集[C].1999,6,中国澳门

[5] 肖俊洪.知识媒体·元学习环境·学习支持服务[J].开放教育研究,2003,(1)

[6] 朱祖顺. 基于WWW的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http://www.vschool.net.cn/elr/wenxian/wx0221.htm

转贴于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