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新防晒霜多少钱:日本科技创新立国战略的实施、成效与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3:36:09
 

 

日本科技创新立国战略的实施、成效与问题


刘昌黎

现代日本 2010.3

一、科技创新立国战略的形成与发展

1.从“贸易立国”到“技术立国”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大搞加工贸易,从国外大量进口廉价的资源和能源,向国外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和机械设备。由于实施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日本重化工业在出口支持下得到了高度发展,改善了出口结构,提高了贸易条件和国际竞争力。尽管如此,因重化工业发展严重地依赖海外的资源和能源,易于污染环境,产生公害问题,所以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一些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产业发展就受到了制约。特别是第一次石油冲击以后,贸易立国的局限性已充分显露出来了。为此,在向资源能源节约型经济转移的同时,日本就萌生了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意识。1980年3月,日本政府根据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通向技术立国之路”、“创造性的技术立国”的战略思想。1981年1月,日本政府又强调科技振兴是“打开今后所面临许多问题的关键”,“科学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由此,“技术立国”就正式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新战略,1981年也被称为“技术立国元年”。

技术立国并不是对贸易立国的否定,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减少资源能源多消耗型的重化工产品出口,增加资源能源节约型的高附加价值的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这种转换,不仅没有削弱对外贸易的重要地位,反而有利于提高日本的国际竞争力,使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由于推行技术立国战略,日本经济不仅顺利地实现了从高速增长到稳定增长的转变,而且在80年代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优等生,巩固了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

2.从技术立国到科学技术创新立国

1995年11月,日本政府公布《科学技术基本法》,在技术立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技术创新立国”的战略口号。由此,日本“技术立国”战略步入了一个新阶段,即“科学技术创新立国”战略阶段。从技术立国到科学技术创新立国,意味着日本技术立国的战略核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实现了质的飞跃。科技创新立国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以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为中心来推动科技革命和科技进步,在科技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确保世界领先地位,以加强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搞活日本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3.科技创新立国战略的丰富和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政府在继续实施科技创新立国战略的基础上,又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了IT立国战略(2000.11)、知识产权立国战略(2002.7)、观光立国战略(2003.5)、投资立国战略(2005.4)、环境立国战略(2007.6)和创新立国战略(2007.6),形成了一个立国战略体系。上述立国战略看似眼花缭乱,但各立国战略有一个共同的主线,即都高度重视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都特别强调推动科技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制度改革。因此,以推动科技革命、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为根本宗旨和主要目标的科技创新立国战略,就成为日本新世纪初立国战略体系的核心,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立国战略,也是其他立国战略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总而言之,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如何以科学技术创造为中心,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乃是日本经济在新世纪实现新发展的关键。

知识产权立国战略特别重视新知识、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并强调在知识产权创造的基础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活用。创新立国战略不仅强调技术创新,而且强调企业经营创新、公共部门制度创新和个人意识创新。因此,知识产权立国战略和创新立国战略与科技创新立国战略的关系最为密切,二者既是科技创新立国战略的外延和补充,也是技术创新立国的新方向、新路径。

IT立国战略、观光立国战略、投资立国战略和环境立国战略是确保重要领域优先发展的战略,分别关系到对新世纪日本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信息化(包括IT产业)、旅游业、国际投资(包括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经营)和环境保护(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优先发展。信息化、旅游业、国际投资和环境保护是新世纪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或重点领域,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创新立国提出了新的要求,丰富了科技创新立国的内容,拓宽了科技创新立国的领域,使科技创新立国战略以推进新世纪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发展为中心,确立了新的战略重点、战略目标和具体任务。

二、实施科技创新立国战略的途径

1.加强对科技发展的行政指导

政府主导是日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在推进科技发展方面,日本政府也充分发挥了政府主导的作用。为切实推进科技创新立国战略,及时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潮流新方向,不断制定和完善科学技术政策,日本政府在2001年1月在内阁建立了以总理大臣为首的“综合科学技术会议”,任命了科学技术政策特命大臣。其后,科技创新立国战略一直是在综合科学技术会议的领导下实施和推进的。综合科学技术会议自创始以来,几乎月月召开会议,所有事关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计划、政策措施等,都是经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审议通过的。2009年民主党执政后改虽然变了自民党政府的一些做法,不再召开内阁的另一重要会议——“经济财政咨询会议”了,但仍然定期召开综合科学技术会议。日本政府为就科技政策进行充分的协商,广泛征询各方面的意见,从2010年4月1日开始,又开始召开科技政策大臣与综合科学技术会议有见识议员的碰头会,原则上每周一次。频繁而密集地召开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和碰头会,凸显了日本政府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了日本政府对科技发展的主导作用,有力推进了科技创新立国战略的实施。

2.制定和实施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为实施科学技术创新立国战略,日本政府根据《科学技术基本法》,先后制定了第一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1996—2000年)、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1—2005年)和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6—2010年),第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1-2015年)正在研究和制定之中。第一期计划提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研究开发,振兴基础研究,促进知识产权的发明创造。第二期计划提出了新科技政策的三个基本理念:①建设一个依靠知识创造和活用、为世界做贡献的国家;②建设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家;③建设一个安全而放心的能够过上高质量生活的国家。第三期计划提出了新科技政策的两个基本方向:①及时向社会和国民普及研究开发成果,使国民更为关心科学技术,争取国民的理解和支持,全社会共同推进科技进步;②把科技政策的重点从重视基础设施的硬环境建设,转向重视人的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营造竞争性的科技环境。第四次计划在前三次计划的基础上,将围绕2009年12月制定的《新成长战略》所提出的建设环境、能源大国和健康大国的目标,以绿色技术创新和生命科学技术创新为两大重点,战略性综合性地强化科技创新政策,建立促进创新的新体制。为此,第90次综合科学技术会议(2010.4.27)确定的第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的基本方针是:①作为国家战略的支柱,国际性地强有力地推进两大创新——绿色技术创新和生命技术创新,其中,绿色技术创新的目标是建设环境与能源大国,生命技术创新的目标是建设健康大国;②构筑支撑国家发展的产生新优势的科技体制,推进基础研究,实现富裕的国民生活,夯实产业和国家发展的基础;③培养各方面的科技创新人才,营造国际一流的研究环境,从根本上增强日本基础研究的实力。

3.以知识产权立国战略和创新立国战略配合与推进科技创新立国战略

如前所述,知识产权立国战略和创新立国战略是科技创新立国战略的外延和补充。因此,日本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实施知识产权立国战略和创新立国战略,就在实际上配合与推进了科技创新立国战略。

知识产权立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①知识产权创造,即以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和企业为中心,充分发挥国民的聪明才智与创造精神,促进知识创新与发明创造,这是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和核心;②知识产权保护,即从专利的审查到专利权的获得、转让和运用,都实行有效的保护政策;③知识产权活用,即促进知识产权的转让和流通,使发明创造和研究开发成果迅速产业化,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社会效益。为此,日本政府在制定《知识产权基本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总理大臣为首的知识产权战略本部,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提出了落实知识产权立国战略的具体政策措施。其中,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努力形成鼓励和支持知识产权创造的社会环境和有利氛围,推动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究开发,努力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开发,实现高质量的发明创造;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继续加大打击仿造、盗版的力度,加快知识产权审批速度,并加强官民合作,共同推进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合作;在知识产权活用方面,进一步改善知识产权转让和流通的社会环境,推进国际标准化,鼓励和支持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活用以及中小企业和地方的风险投资;在人才培养方面,继续加强知识产权教育,提高国民知识产权意识,培养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活用方面的优秀人才。为此,日本政府自2003年开始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计划》以来,每年都制定和实施具体的《知识产权推进计划》。

所谓创新立国,就是用全新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的习惯做法,努力创造新价值,实现日本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可见,创新立国战略所强调的创新既包括科学技术创新,也包括企业制度、社会制度和个人意识的创新,是经济社会活动各方面的全面创新。创新立国战略是以2025年为目标,“创造未来,向无限可能挑战”的长期战略指针,其基本思路是用创新创造日本的未来,即以创新为导向,制定研究开发、社会体制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富裕的充满希望的社会为实现创新立国战略,日本政府在内阁建立以总理大臣为首的“创新推进本部”,负责制定推进创新的基本计划和具体政策措施,强调科技政策必须从下述方面推进创新立国战略:①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社会还原,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②推进各技术领域的战略性研究开发;③推进多样化的基础研究,使技术创新全面开花结果;④强化推动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体制。

三、实施科技创新立国的政策措施

1.发展教育,加强人才培养

日本政府在实施科技创新立国战略的过程中,一直重视教育和人才的重要性,把教育和人才视为科技创新立国的根基。为此,日本政府在普及中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的基础上,确保教育投资,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推进了教育的现代化,造就了发达的教育和人才优势。2007年,日本中等教育的在学率超过98%,高等教育的在学率男性为61.5%,女性为54.1%。其中,男性大学在学率虽然低于韩国的113.8%、希腊的86.5%、美国的68.0%、澳大利亚的66.0%和俄罗斯的63.9%,却高于意大利的56.0%、英国的49.4%和法国的48.1%。更为重要的是,除学校教育外,日本社会和企业普遍重视人才培训,在人才培训方面卓有成效,形成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氛围和风尚,这是其他发达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2.壮大科技队伍,提高科技人员素质

1985-2000年,日本全国研究人员数由76.28万人增加到104.50万人,增加37.0%,大大超过同期就业总人数增加的1.0%。2008年,日本全国研究人员数为105.32万人,虽然只比2000年增加0.8%,但与同期就业人员减少0.5%相比,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04年,日本制造业每万人的科技开发人员数为767人,比1998年的555人增加了38.2%;其中,IT工业为2255人,电子仪器工业为1680人,化学工业为1263人,其科技开发人员比例之高,都是世界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在壮大科技队伍的同时,日本还特别重视科技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素质,并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大学、科研机构的改革,引进激励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活动的社会环境,使科技人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积极性。

3.增加科技经费投入,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为确保确保科技创新立国战略的实施,日本政府在重建财政的情况下,优先确保了科技相关经费的增长,其中第一期基本计划期间投入17.6万亿日元,第二期基本计划期间投入21万亿日元。在第三期基本计划期间,尽管财政形势更为严峻,日本政府仍然力保科技相关经费至少达到25万亿日元以上。从国际比较看,日本科技投入总额一直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2008年度,日本研究开发费总额为18.8万亿日元,虽然只相当于美国的46.4万亿日元的40.5%,但却明显多于德国的8.8万亿日元、法国的5.0万亿日元和英国的4.8万亿日元。日本科技研究开发费占GDP和企业销售额的比例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最高的。以2004年度为例,日本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为3.40%,明显高于美国的2.61%(2003年)、欧盟各国平均的1.95%和中国的1.44%。2008年度,日本科技投入占GDP的3.80%,仍然高居世界第一。就企业而言,1990和2006年度,日本企业研究开发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2.78%和2.99%,其中制造业企业分别提高到3.52%和3.87%,在世界各国企业中都高居第一位。

为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日本政府在第一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就扩充了竞争性研究开发资金的规模,在第二、第三期计划期间又进一步扩大了竞争性研究开发资金的规模。2008年度,竞争性资金为4813亿日元,占科技经费预算总额的15.8%,所占比重比2001年的8%提高近1倍。其次,为确保基础研究和重点领域的研究开发,日本政府以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保护和纳米材料四大技术为中心,兼顾能源、制造业、社会基础设施和边缘科学方面的关键技术,有效地分配科技经费,切实地推进研究开发和基础研究,重点突出地实施科技创新。2001-2005年度,对上述四大技术的经费投入占科技经费预算总额的比重由38%提高到了46%。

4.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1)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社会环境,主要措施是:①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社会风尚,使人才各尽所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积极性;②推进大学改革,加强研究生教学,扩大博士生招生,充分发挥大学培养人才的作用,及时培养高新技术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③加强中小学数理化教育,从儿童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为培养下一代科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④推进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和社会培训,形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社会气氛。

(2)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主要措施是:①改革科技经费分配制度,继续增大竞争性资金的比重,营造竞争性的科技环境,对于获得竞争性科研资金资助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也按一定比率分配间接经费,促使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之间的竞争;②在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研究开发中引进竞争机制,鼓励拔尖人才特别是年轻科研人员脱颖而出;③鼓励妇女参与科技创新,发挥老年科技人员的余热和积极性;④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中心,提高大学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在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的同时,更多地建设具有独自特色的地方大学;⑤改革科技创新体系,发扬产官学合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传统,重点建设一批世界领先的研究开发基地,鼓励研究开发型的风险投资,扶持民间创新企业的研究开发。

(3)完善地方创新体系,搞活地域社会,主要措施是:①各都道府县建立科技振兴政策审议会,及时制定各自地区的科技政策和具体措施,推进地方的科技振兴与科技创新;②发挥地方的优势和传统,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研究开发基地;③以地方大学为中心,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和实际需要,推进产官学合作,共同推进研究开发;④迅速向社会特别是中小企业转移研究开发成果,努力开拓新事业,制造新产品。

(4)有效地推进科技竞争,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主要措施是:①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科研经费分配的合理性和使用效率,彻底杜绝浪费;②重视科研经费对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作用,特别是竞争性的科研资金,一定要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和脱颖而出;③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科技成果的水平和科技人员的贡献,使科技成果评价真正起到鼓励创新和激励人才的作用。

(5)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消除科技创新的制度性障碍,主要措施是:①改善人才流动环境,消除阻碍人才流动和阻碍引进国外优秀科技人才的障碍;②改善人才成长环境,消除压制优秀人才特别是压制年轻人脱颖而出的障碍;③改善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环境,消除压制女性科研人员积极性的障碍;④改善科技成果向社会普及的环境,消除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开发成果向企业转移的障碍。

(6)推进产官学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开发,主要措施是:①促使使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共同探讨和实施推进创新的政策措施;②促进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与产业界沟通,形成迅速进行信息提供、合同签约、权益调整的社会机制;③鼓励大学和研究开发机构在企业建立研究室,充分开展共同研究与合作研究;④鼓励大学、科研机构的科研设备在内部公用的基础上向社会开放,提高社会共同利用率;⑤促使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成果向企业转让,迅速实现产业化;⑥加强对专利实际应用项目数以及相关收益、市场贡献、扩大雇用等方面的评价,综合验证产官学合作的成效,总结产官学合作的经验。

5.增强科技振兴的社会基础

(1)有计划地重点地改善科技振兴的基础设施,主要措施是:①改善国立大学的教学设施和科研设备;②推进私立大学改善教学设施和科研设备;③改善公共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设备,提高其全社会的共同利用率。

(2)改善研究开发和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主要措施是:①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改善试验材料、试验设备等研究开发的基础条件,提高科学试验的安全性和计量、分析结果的可靠性;②完善科技标准和科研方法,提高研究开发水平;③完善计量、分析、试验的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研究开发项目,合理地分配科研经费。

(3)促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利用,主要措施是:①支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鼓励发明创造;②改善专利申请制度,简化专利审批程序,缩短专利审批时间,有效保护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③在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知识产权机构,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促使研究开发成果向社会转让。

(4)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制定国际标准的话语权,主要措施是:①进行国际竞争力强化型的研究开发,获得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为按日本标准制定国际标准创造条件;②以高新技术为中心,建立相应的“标准化或知识产权中心”,及时把握国际标准化的动向,培养制定国际标准的人才;③积极参与日本领先技术的国际标准制定,争取按日本标准制定国际标准。

(5)充分收集和提供科技信息,推进研究开发信息化,主要措施是:①提高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在超高速宽带网的基础上,建设世界运行速度最快信息量最大的学术信息网;②加强国立国会图书馆、国立信息学研究所和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等公立机构的数据库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利用率,为全社会的研究开发和科技创新服务。

(6)推进学会的学术活动,开展广泛的学术讨论和学术交流,主要措施是:①鼓励科技各领域的学会召开年会、报告会,吸引国内外著名学者参加,就最新科技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广泛的学术讨论和学术交流;②利用科研补助金中的“研究成果公开促进费”等,鼓励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③提高学会刊物的信息化水平,推进学会刊物的国际化,扩大学会的国际影响。

6.提高国民的科技意识

(1)培养国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主要措施是:①制作电视广播节目,举办各种学习班和报告会,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加强数理化教育,普及现代科技知识;②广泛宣传国家的科技政策,及时提供各方面的科技信息,开展官民科技对话,取得国民的理解和支持;③加强国家科技馆的建设,支持地方科技馆的活动,充分发挥科技馆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国民科技意识的作用;④促进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融合,既创造新的艺术作品陶冶国民情操,又创造新的独特技术,进而形成新的科技创新的源泉。

(2)表彰优秀科技成果和杰出科技人员,鼓励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从1875年开始,日本政府就一直向“有显着功绩、对国家有功劳有贡献”的人颁发各种荣誉奖,形成了一整套非常规范、完整的奖励制度。其中,文化勋章主要是表彰为日本文化提高、发展、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它是依据1937年发布的文化勋章令而执行的。现在,日本政府继续对科学、文艺、绘画、雕刻、建筑、音乐等领域造诣深并取得优异成绩者授予文化勋章,在每年11月3日的文化节举行授奖仪式。另外,文部科学省以及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日本学士院、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会等机构,也经常向在科技创新和研究开发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科技人员颁发各种表奖。

(3)端正学风。近年来,日本学术界也出现了抄袭、盗版、冒领和滥用科研经费等不正之风,腐蚀了科技人员的灵魂,破坏了研究开发和科技创新的公平竞争。为此,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及时制定了《关于研究不正之风的适当对策》(2006.2)和《正当分配竞争性资金的指针》(2006.12)等法规和制度性条款,日本学术会议制定了《科技人员的行为规范》(2006.10),文部科学省也在科学技术审议会中建立了《关于研究活动不正之风的特别委员会》,对学术不正之风进行及时的调查和处理。

7.推进国际合作

(1)开展科技外交,促进国际交流,主要措施是:①扩大科技外交,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共同解决地球温暖化等全球性问题;②发挥日本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推进科技活动的国际化、全球化;③促进科技人才的国际流动和相互交流,在大学和科研机构大量接待国外科研人员的基础上,扩充“海外特别研究员事业”和“青年学者国际培养计划”等,给更多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提供海外学习和提高的机会;④积极参与国际核聚变试验炉计划(IETR)、国际宇航系统计划(ISS)、统一国际深海开采计划(IODP)、加速器计划(LHC)等国际合作项目的共同研究,发挥日本的作用,做出日本的贡献。

(2)推进与亚洲各国、欧美各国、非洲各国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主要措施是:①与各国缔结科技合作协定,加强科技政策的对话与合作;②向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防灾等方面的先进技术;③确立共同研究项目,促进科技信息与科技人员的交流。

(3)积极参加各种国际性科技合作,在联合国、OECD等多边框架下推进全球科技合作,发挥日本科技大国的作用。

四、科技创新立国的成效与问题

1.科技创新立国的成效

(1)推动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1980-1990年,日本新申请的工业知识产权数由56.66万件增至72.19万件,增加27.4%。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每年新申请的知识产权数虽然趋于减少,2007年减少为58.64万件,比1990年减少18.8%,但新申请专利数仍继续保持增加的趋势。其中,2005年为42.71万件,比1990年增加16.2%;2007年为39.63万件,仍超过1995年的水平。结果,新申请专利数占知识产权总数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33.8%提高到1990年的51.0%,2005年又提高到了69.6%。2007年仍为67.6%。2007年,日本知识产权总数为330.05万件,比1990年增加38.8%,其中,本国人拥有289.76万件,外国人拥有40.29万件,分别占87.8%和12.2%。在当年的知识产权总数中,专利数为120.63万件,比1990年增加104.5%,占知识产权总数的比重由1990年的24.8%提高到36.5%,其中,本国人拥有108.68万件,外国人拥有11.95万件,分别占90.1%和9.9%,与1990年相比,分别增加111.2%和58.9%。可见,外国人在日本申请授权的知识产权数虽然增加很快,但在知识产权中最为重要的专利权方面,本国人拥有数的比重和增速都超过了外国人拥有数的比重和增速。

(2)科技研究开发成果居世界领先地位。从国际比较看(见表1),2007年,日本专利申请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授权登记数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日本外观设计申请数和授权登记数都排在中国、德国、韩国之后,都居世界第四位。在应用研究方面,日本的半导体、液晶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领先于世界,现在,日本在汽车、液晶电视、计算机、手机以及集成电路、半导体元器件等的制造方面,也继续保持了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在基础研究方面,日本在IPS细胞、新超导物质发现以及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锂电池、蓝色激光技术等方面获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涌现了一批世界大师级学者,2000年以来已有8名学者获得诺贝尔奖。

 表1  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知识产权数统计(项)

国家

专利

外观设计

申请数

登记数

申请数

登记数

美国

456154

157283

(2006年)25515

(2006年)20965

日本

396291

164954

36544

28289

德国

60992

17739

54794

56701

英国

24999

5930

4683

4296

韩国

172469

123705

54362

40745

中国

245161

67948

267432

133798

资料来源:[日]総務省統計局編:「世界の統計2010」,2010年3月発行。

(3)技术贸易顺差迅速扩大。1990-2007年,日本技术出口额由3394亿日元增加到24823亿日元,增加6.31倍;技术进口额由3719亿日元增加到7105亿日元,增加0.91倍;技术贸易由25亿日元的逆差转为17718亿日元的顺差;技术贸易收支比(技术出口额/技术进口额)由0.91倍提高到3.49倍。在上述过程中,日本不仅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出口和技术贸易顺差迅速扩大,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出口和技术贸易顺差也迅速扩大了。1990年,日本向美国的技术出口为995亿日元,从美国的技术进口为2553亿日元,对美技术贸易逆差为1538亿日元,技术贸易收支比为0.39倍。2007年,日本向美国的技术出口为9481亿日元,从美国的技术进口为5086亿日元,对美技术贸易顺差为4395亿日元,对美技术贸易收支比为1.86倍。从国际比较看(见表2),1990-2007年,技术出口额日本由23.44亿美元增至210.80亿美元,增加7.99倍,美国由166.34亿美元增至859.19亿美元,增加4.17倍,英国由20.74亿美元增至346.22亿美元,增加15.69倍,德国由63.36亿美元增至427.39亿美元,增加5.75倍,日本的增速高于美国和德国,低于英国;技术进口额日本由25.69亿美元增至60.34亿美元,增加1.35倍,美国由31.35亿美元增至489.57亿美元,增加14.62倍,英国由27.14亿美元增至178.16亿美元,增加5.56倍,德国由69.43亿美元增至383.50亿美元,增加4.52倍,日本的增速是最低的。2007年,日本技术出口额列美国、德国和英国之后,是世界第四大技术出口国,技术贸易顺差列美国和英国之后,是世界第三大技术贸易顺差国。

 

 

 

表2  主要国家的技术贸易(100万美元)

国家和地区

技术出口

技术进口

技术贸易收支

1990

2005

2007

1990

2005

2007

2000

2005

2007

美国

16634

74826

85919

3135

31851

48957

13499

42975

36944

英国

2074

30677

34622

2714

14867

17816

-640

15810

16806

德国

6336

34307

42739

6943

29756

38350

-598

4551

4389

日本

2344

18403

21080

2569

6385

6034

-225

12018

15046

资料来源:[日]総務省統計局編:「世界の統計2010」、2010年3月発行。

2.科技创新立国的问题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自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长期停滞的局面,失去了宝贵的10年,新世纪初的景气复苏也没有多大起色,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又陷入了发达国家中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这意味着1995年以来的科技立国在推动日本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不明显。当然,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胜败论英雄。但是,面临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特别是面临少子高龄化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力减少和国内市场萎缩,以及产业竞争力下降、中小企业和地方没有活力、雇用形势恶化、失业率提高等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不能不说到日本科技立国战略的局限。换言之,如何把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结合起来,通过科技创新改变局面,打开出路,这仍然是一个日本没有解决好的政策课题。

(2)科技经费增加缓慢。尽管日本政府在重建财政的情况下优先确保了科技经费的增长,但与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日本科研经费增长缓慢,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1985-2000年度,日本科技经费总额由7.89万亿日元增加到16.01万亿日元,增加102.9%;2008年度,日本科技经费总额为18.94万亿日元,只比2000年度增加18.3%。由于新世纪以来科技经费增长缓慢,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的实施受到了直接的影响。例如,第二期计划预定的科技经费总额为24万亿日元,而实际支出只为21万亿日元,其中,2005年度支出40405亿日元,比2001年度的45842亿日元减少11.9%。从一般会计预算支出看,2008年度为35707亿日元,低于2004年度的36084亿日元,与2001年度的34685亿日元相比,也只增加2.9%。结果,在2008年度的研究开发费总额中,日本政府支出的比例只为17.8%,比1981年的27%下降9.2个百分点,不仅明显低于法国的39.4%、欧盟27国平均的33.6%、英国的29.5%、法国的27.7%和美国的27.0%,而且也低于韩国和中国的24.8%。

(3)基础研究依然落后。在前三期科技基本计划中,日本政府虽然重视基础研究,重点推进了八个领域的研究开发,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说来,取得重大突破的研究还很少,基础研究仍继续落后于应用研究。从日本自然科学研究费的支出看,1996年度基础研究占14.6%,应用研究占24.3%,开发研究占61.1%;2006年度,上述比重分别为13.9%、22.2%和63.9%,其中基础研究的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2008年度,日本基础研究的比重又下降为13.7%,明显低于法国的25.1%、俄罗斯的18.8%和美国的17.4%。可见,在决定未来发展关键的基础研究方面,日本还必须进一步加强。

(4)国际科技地位下降。以国际权威统计的Web of Science的发表论文数为例,1998年日本为40990篇,少于美国的192730篇、英国的48107篇和德国的41818篇,占全世界560724篇的7.3%;2008年日本为69300篇,少于美国的275625篇、中国的104147篇、英国的75914篇和德国的73849篇,占全世界987497篇的7.0%。可见,日本发表论文数不仅继续落后于美国、英国和德国,而且还落在了中国的后面。另外,从2009年世界各国科技人员所发表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看,日本为1.02次,虽然高于中国的0.68次和韩国的0.77次,但却低于美国的1.51次、英国的1.42次、德国的1.37次、加拿大的1.29次、法国的1.25次和意大利的1.21次,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这意味着日本学者所发表的科技论文质量也不是最高的。

 

主要参考文献:

[日]総務省統計局編:「世界の統計2010」,2010年3月発行。

[日]総務省統計局編:「日本統計年鑑2010」,2010年3月発行。

[日]文部科学省編:「平成22年版科学技術白書」、2010年6月発行。

[日]総合科学技術会議:科学技術基本政策策定の基本方針(素案)、2010年4月27日

[日] 和田修一:「科学技術創造立国について」、総合科学技術会議配布資料、2008年1月11日

刘昌黎:《现代日本经济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