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联想授权店:脑图教育——用我们的思想放飞您的梦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7:46:54
今天怎样学英语              —— 李 刚
  我们这一时代的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类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思想来改变他们的生活。
                         ——威廉 · 詹姆斯

  在新世纪的入口处,有两件事,将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伟大的里程碑,一是欧元的流通,一是中国加入WTO。
电脑已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信息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印度以其人口优势在一夜之间成为软件超级大国,在美国的软件公司里,有一半计算机蓝领是印度人。中国比印度更有人口优势!我们的教育普及程度,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我们的电脑人均拥有量,我们的网络环境,远远超过印度!然而,我们却没有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为什么?印度人在哪方面比我们强?英语!因为印度有350年英属殖民地的历史,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已经成为中国人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主要的制约瓶颈。外国人似乎比我们看得更清楚。《亚洲周刊》评选出了影响中国社会的十大人物,其中一位即不是国家领导人,也不是著名科学家,而是一位民办英语学校的校长。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说过这样一番话:外语教学从小学到大学一共是十二年,但是学出来不少是“半吊子”,中国对外开放,我们的弱点就是对外交际的语言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人用什么办法学英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据专家统计,无论是美国的孩子、日本的孩子还是中国的孩子,在母语环境下,到5岁的时候,他的词汇量都会超过5000个。而一个学了十几年英语的中国人,费九牛二虎之力,到大学毕业的时候,词汇量很难突破5000个。而有些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为了考研,他们用2/3的时间攻外语,到头来成绩非常可怜。为什么会这样?

  中国人学英语,走进了误区,走进了黑暗,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苦苦挣扎。语言学家哈罗德·帕尔默博士一针见血地指出:传统的英语教学法,翻译+语法教学法,根深蒂固,是最浪费时间,效率最低,并且会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方法。英语老师们总是用自己当年学英语的方法,使旧的教学模式永久化。传统的英语教学实际上是在怂恿学生犯错误,在学生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让学生去运用语言技巧,用语法规则去堆砌词组,大量地犯错误,不断的感受挫折,丝毫没有成就感。当英语老师们辛辛苦苦地用一大堆语法、单词毁灭了学生的语言天赋之后,便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现实:英语难。

  英语,正如法语、俄语、汉语一样,作为语言,最应该是自然天成,无师自通的。

  斯坦福大学的语言学家爱德华·萨皮尔教授在其著名的《语言论》中有这样一番话,“语言,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广博的艺术,是世世代代无意识创造出来的无名氏的作品,像山岳一样伟大。”英语,像山岳一样伟大的艺术,死记硬背是无济于事的,最正确的态度是什么?欣赏。一个零岁的孩子,不可能听懂母亲的话,但是孩子是把听不懂的语言当成美好的声音去欣赏,因而孩子的小脸蛋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一个一岁的孩子,当他第一次发出“ba”或 “ma”这一单音节的时候,我们是怎样的欣喜若狂啊,用热烈的亲吻和拥抱以示鼓励。孩子就是在这种欣赏和被欣赏的过程中很轻松、很快乐、很完美地学会了语言。在他听、说了六年之后,他才去看、去识字,去识别那些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中国人学英语,是从认识抽象的语言符号开始的。我们用大量的时间去看,去做难题,而用很少的时间去听。

  一个瞎子,无论美国的瞎子还是中国的瞎子,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或汉语,而聋子却一句话都不能说。为什么?因为人类学语言主要是用耳去听,而不是用眼去看。听,是人类学习语言的最原始、最基本、在自然、最有效的过程。我们怀着急功近利的心态,似乎是为了走捷径,我们省略了听的过程,我们从认单词,记语法开始。我们放弃了听,这一人类学习语言的第一天赋,我们把自己降格为聋子,从而导致我们的英语学习变得非常艰难。由于没有经过大量的听这一原始积累,学了十年、二十年英语的中国人,始终处于先天不足的状态。

  英语的基本单位是句子,而不是单词。英语是文化,是修养,而不是一大堆语法、单词。不错,英语需要良好的记忆,然而最有效的记忆途径在那里?且看研究记忆的专家们对巴黎出租车司机的观察:一位普通的巴黎出租车司机,能够记住巴黎大大小小一万多条街巷!想一想,一万多条街巷,每一条大街小巷不仅仅是个地名,还有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建筑风格、经济状况等等丰富的信息量。如果把巴黎出租车司机记住的一万多条街巷编成一本地名词典的话,将是一部一万多个词条数百万言的地名大词典,这样的一部地名大词典,让任何大学生去背、去记,都不可能记住。然而一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却记得非常好。他不是从书本上记住的,他是从情景中记住的。他在拉着客人走街串巷的时候,在快乐地赚钱的过程中,在一个又一个的生活情景中,无意识、顺便记得非常好。一万多条街巷比一万多条词汇所拥有的信息量要丰富得多。学英语的中国人如何才能轻松地突破一万词汇量?到情景中去学英语!人世间最美好、最引人入胜、最容易让人持之以恒的英语情景是什么?是英语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中国人英语的第二大误区是,太强调教学大纲,太迷信课本,几乎把全部精力都局限到课本上,沦为课本的奴隶!有位教育家说,无论中小学英语课本还是大学英语课本,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加之应试教育造成的厌倦情绪,有人生动而形象地比喻,英语课本何止是鸡肋,简直就是站在厕所里啃鸡肋。啃了十二年鸡肋的学英语人群,其面貌如一群枯瘦如柴的非洲难民。不啃牛排绝不会肥胖。什么是英语的牛排?英语小说。在英语小说中,在新鲜、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单词、句型、习惯用语、语法结构,在不同的情景中无数次出现,你丝毫感觉不到你在复习。在度过了一段又一段美好的、欣赏的快乐时光的过程中,你的英语像滚雪球一样迅速丰满起来。在你读了几十本小说之后,你收获的何止是几万词汇量,你的文学修养,你的思维能力,你的情操,你的个性,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读英语小说,事半功倍,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林语堂先生在北大的演讲中曾有这样一番话:“据我所知,那些国文好的学生,都是偷看几百万言的水浒、三国看来的。仅仅靠一学年五、六十页的国文课本是学不好国文的。”同样,仅仅靠一学年五、六十页的英语课本是学不好英语的。

  古今中外,真正的学习就是读书。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学习,已经异化为做题。在老师强迫学生成麻袋地做题的大背景下,无论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学生们已经没有了自由阅读的缝隙。无论考上大学的学生还是考不上大学的学生,他们已经丧失了自由阅读的品位、热情和习惯。我们正在沦为不会读书的民族。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中,那句“学会学习”的呐喊,其本质就是学会读书。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有一个民族,仅仅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三,却创造了全球百分之二十的社会财富,产生了一大批杰出人物,从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到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卓越的政治家基辛格,创立了新闻帝国路透社的路透,以及一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这个弱小民族的优秀儿女。这是哪一个民族?犹太人。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从希特勒的大清洗,到今天恐怖主义的人体炸弹,他们顽强地生存着,创造着,辉煌着。中国人与犹太人,相比较而言,最显著的不同在于读书,在于读书的品位、读书的热情和读书的习惯。犹太人从远古到现在一直保留着一种近乎宗教的仪式:当孩子刚刚会爬的时候,父母在一本书上滴几滴蜂蜜,让孩子爬过去,去发现,去品尝,利用条件反射,让孩子在书与甜蜜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让孩子对书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并且深深地埋入孩子的潜意识里。犹太人是最喜欢读书的民族,大多数犹太人每年都要读几十本小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犹太人信仰的组成部份。而中国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时候,大都带点黑色幽默。即使有人信以为真,也已是此书非彼书。犹太人的读书更多地是指闲暇时自由阅读之书,凭热情、兴趣去读,非常快乐。而我们所谓的读书,大都是指教科书,是强迫与被迫去读,十分痛苦,因而往往是一曝十寒,难以持久。

  中国人学英语最好的语言环境在哪里?不是在美国,不是在加拿大,而是在中国大陆。最近,一些加拿大的新移民的孩子,被送回北京学英语。在美国,在加拿大,有两类人会适应得很好,一是零岁的孩子,一是考了很好托福成绩的人。中间的那些人,几乎就是聋子加文盲,听课的压力、紧张会把人逼疯。外教至上,盲目出国热,是陷阱,是灾难。我们有那么多先进的英语学习工具,那么多优秀的英语软件,那么多双语小说,只有中国大陆才有。这些发明,这些智慧,这些工具,我们并没有充分地去用,真是错过了。

  学会学习,必先学会读书。学好英语,必须大量的读英语小说。过去我们片面的将语言环境理解为口语环境,其实学好英语更为重要的语言环境是读书环境,丰富的可读之书,以及读书的风气,读书的氛围,读书的热情。在上海,张思忠先生创造了英语教学的奇迹,他的十六字教法的核心是“阅读原著”。“适当集中、反复循环”是处理课本,为“阅读原著”做准备。“因材施教”是让不同的孩子读不同的英语小说。过去,在我们这样的中小城市,按张思忠先生开出的书单去“因材施教”地读小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你随便找到一本英语小说,硬着头皮去啃,很可能会伤了胃口,就像那些童年时吃伤了肉的人一辈子都厌恶肉一样。非常幸运的是,近两年来,国内已经有大量的英语小说出版,其中有一套书,牛津大学的语言学家从他们的母语文学宝库中精心挑选了50本小说,设计成50级阶梯。第一本小说,只有300个词汇量的人读起来也会轻松、流畅,只有乐,没有苦。在整本小说里增加了300个生词,分散于不同的故事情节中,且同一单词、习惯用语及语法现象在不同的故事情节中无数次重现,你丝毫没有感觉到你是在记单词、记语法,丝毫感觉不到你是在复习。一直读下去,你始终感到新鲜、生动、美好,乐此不疲。终于在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内,你读完了这50本小说,你已是一万多词汇量,你已是如蛹化蝶,展翅飞翔。然后,你可以在上千本世界名著中寻找你喜爱的作品,如林语堂先生所言,像找情人一样找到你喜爱的作家。

  不少英语老师,不少被认为是英语教育家的人士,给我们传递了一些错误的理念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他们为了强调英语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说什么“0—6岁是学英语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英语学习将变得非常困难”,云云。其实是一派戏言。他们并且搬出印度狼孩作为论据。不错,印度狼孩返回人类社会后,其语言能力已经丧失了。请注意,“0—6岁是学英语的最佳时期”中的“英语”改为“语言”,这句话便是真理,因为他偷换了概念,所以是一种误导。我们从0岁开始到现在,我们天天都在学汉语,用汉语,我们的语言感觉通道和大脑中的语言思维区域已经发展得非常好。正如无论是美国电影还是中国电影,你都是用同一双眼睛去看一样,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你都是用同一部份神经去传递,用同一部分脑细胞去思维。你在学汉语的过程中,已经非常完善地发展了你的语言能力,无论是哪种语言,无论你16岁还是60岁,你都会无师自通,自然天成。很多朋友讲,“现实情况是,成年人确实比孩子学得慢”。这的确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个问题是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①孩子与成年人的不同,是心态的不同,是情绪反应的不同,而不是大脑组织结构的不同。零岁的孩子听不懂母亲的话,但是他把听不懂的语言当成美好的声音去欣赏;而成年人听英语时,一旦有听不懂的单词或句子,便焦虑、紧张,在这种情绪状态,人的神经回路堵塞了,思维能力丧失了。②过去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英语,成年人的确不如孩子。当你用读小说的方式学英语时,你的优越性便大大显现出来了。其实,30岁正是学英语的黄金时段。中、小学生为了高考,大学生为了考研,应试教育使他们成了考试的奴隶,他们心浮气躁,很难平静下来用心去感受英语小说之美。30岁,你自由了,你完全可以凭着兴趣和热情去读书。另一方面,30岁的人都很忙,没有大块的、完整的时间去学英语,谢天谢地,这恰恰是你的优势。根据帕累托效率法则,大部分人的学习,20%的时间取得了80%的成绩,另外的80%的时间是低效率的。你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是些零碎的时间,这恰恰保证了你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你会很容易找到聪明的感觉,找到“我能行”的感觉。学英语就像学开车,重要的不是你记住了多少,而是你是否找到了感觉。我们每个人的一天都有1440分钟,你只要拿出几个1%的时间去听英语,就像每天的洗脸刷牙一样,变成生活的节奏;你再用打牌和看肥皂剧的时间去读小说,你一定会找到年轻的感觉,找到成功的感觉。

  90%的人都过低估计了自己。你比你想象的要伟大的多。童年的经验、考试的失败、你碰过的壁、你蒙受过的屈辱,都深深地埋入了你的潜意识。“我不行”的观念就像一位神秘的催眠师,你的无限潜能被催眠了。大多数人都是那头著名的被拴在小木桩上的大象。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的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认为,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颗天才的大脑,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也只不过用了大脑功能的10%,一般人用得更少。银河系有一千亿个星球,人的大脑有一千亿个脑细胞,每一个人身上都藏有宇宙的无限潜能。人世间最宝贵的矿藏是人的大脑,最肥沃、最广阔的未开垦的处女地是人的大脑。自豪吧,因你拥有一颗绝顶聪明的大脑而自豪吧!只要你找到了“我能行”的感觉,找到了聪明的感觉,找到了成功的感觉,学会学习,学会读书,你一定会站在爱因斯坦的肩上。只要你相信,奇迹一定会发生!

                                     ——原载于淄博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