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伟哥中国直销官网:日本高僧空海经疏墨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1:23:24
















    空海经疏墨迹

    空海(774-835),又称弘法大师。日本高僧,日本真言宗创始人。空海出身贵族,青年时期就攻读中国儒家经典。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随日本遣唐使到中国求法。805年到长安(今西安)随惠果大师学法,成为惠果大师的得意门生。空海和尚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被誉为“具有超人知性和行动力的密宗第一人”。

    空海曾遍游中国,先后到过扬州大明寺、镇江金山寺等13所著名寺庙游学。后回到日本,创立了日本密宗真言宗,弘传新教义,于816年在高野山建寺。他是日本密宗开祖,史称“东密”。他还是一位诗人、艺术家和书法家。他精通汉学,深究中国文化,利用中国汉字草书偏旁创造了日本文字中的平假名,对日本文字的创立、中日文化的交流具有深远的影响。

 

    空海画像

 

延伸阅读

中日佛教文化传播使者空海大师

    空海大师俗姓佐伯,赞岐国多度郡屏风浦(今日本香川县善通市)人,生于日本光仁天皇宝龟五年(公元774年),幼名真鱼。在8世纪前后,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已经日益显著,赞岐国又是当时日本文化发展比较先进的地区之一。因此,青少年时期的空海很早就有机会接触中国文化。另外,佐伯家是赞岐国的豪族,空海的母亲也出身自豪族阿刀氏,这两个家族很早就与佛教有联系,在赞岐国都建有自己的寺院。空海的兄弟姐妹及侄、甥等有不少都是后来佛教的高僧。这两个家族的成员还大都熟谙中国的儒家经典,在日本有一定的影响。其舅父阿刀大足曾担任桓武天皇的皇太子伊予亲王的侍讲(儒学教师)。空海15岁时,就跟舅父学习《论语》、《孝经》和史书。18岁进京入大学寮“明经道”,学《毛诗》、《尚书》、《左氏春秋》等。空海在读书时已对佛教发生兴趣,后来认为自己所习的儒家经史皆为“古人之糟粕”,便决心出家。他在此时所著的《聋瞽指归》表达了他的这种思想,详论了儒、佛、道三教的优劣,认为三教皆是圣人所说,信奉其中任何一教也不违背忠孝之道,但比较而言,惟有宣说善恶报应和解脱涅之道的佛教最为优越,而在佛教之中,又只有主张人皆可成佛理论的大乘最值得崇奉。
    空海在大学寮还没有结业就到深山密林去修行各种苦行和“忏悔之法”。约在20岁时从大和国石渊寺的勤操出家,两年后在奈良东大寺受具足戒,法名空海。此后广读经书,对当时的俱舍、成实、法相、三论、华严、律宗等教义都进行了探讨。

    日延历十四年(公元795年)冬,他在大和国高市郡久米寺的塔下发现了七卷从唐朝传来的由善无畏译的《大日经》,但其中很多梵字真言(密咒)、印契等都看不懂,向周围的名师请教也得不到解答,因此感到在当时的日本已经不能解决他学习中所遇到的种种疑难。而此时中国的长安教派林立、名僧高师云集,空海于是立志入唐求法,进一步深造。

    当时正值日本决定派第17次遣唐使入唐,由于空海还未奏请批准,原本无法随行。但就在遣唐使要启程的前夜,海上刮起了暴风,船不能如期开行,遂决定延迟一年再出发。第二年,空海得到朝廷批准,于公元804年随日本第17次遣唐使入唐,时年31岁。

    空海到长安后,先住在宣阳坊,不久即迁居名刹西明寺。西明寺是唐高宗时所建,与日本留学生、学问僧关系极为密切。以前来唐学习、通好的日本友人大多在这里居住过,日本奈良的大安寺就是仿照它的式样建造的。空海在西明寺拜会了777年来唐学习的日本高僧永忠,从他那里了解到近30年来长安佛教界的进展情况,最终投到长安青龙寺住持密教大师惠果门下学习。

    密教本是印度佛教派别之一,唐开元初年由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等人相继传入中国。密教将大乘佛教的烦琐理论运用在简化通俗的诵咒祈祷方面。它认为自己所宣扬的教义都是佛的“真实”言教,众生如果依法修持“三密加特”,即手结印契(身密,即特定的手势)、口诵真言(语密,即念咒语)、心观佛尊(意密)三密同时相应,就可以即身成佛。一般认为,惠果是密教第七世祖,他是印度僧不空三藏的亲授弟子,主持青龙寺经历代宗、德宗、顺宗三朝,是唐朝有名的“三朝国师”,声望极高。空海留学长安期间,主要以惠果为师。
    空海虔诚修道,勤钻苦学,深受惠果国师的垂爱。惠果给空海行密教接受信徒正式入教的灌顶礼,又把金刚智、不空等传下来的佛舍利、白檀诸尊佛龛等13种法器,以及自己使用过的犍陀谷子袈裟、碧琉璃供养碗等授予空海。空海由于接替了惠果的衣钵,因此成为真言密宗的第八世祖。

    空海在中国期间,一方面用心研究佛学,博览群经,搜集了大量的经籍资料;另一方面还多方吸收中国文化,努力研究中国文学、书画、工艺等等。他在唐留学前后虽不到两年,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回国时携回的经典共461卷,还有《王昌龄集》等诗文集、欧阳询真迹等书画珍品多件,同时还带回了不少佛像法器。他所带回的新译经,即使在中国,除长安青龙寺以外,其他寺院都还没有见过。
    惠果和尚圆寂后,空海改变了原拟留学20年的计划,决心提前回国,按惠果大师的心愿,将密教传到日本。公元806年,空海一行由明州出发,经两月余返回日本。

    回国后,空海创立了日本真言宗,但一时未能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公元809年,嵯峨天皇即位,这是一位喜爱诗文、书法,倾向“唐风”的天皇。因此曾经留学唐朝,又具有广博知识和卓越诗文、书法才能的空海在嵯峨天皇的宫廷中立即得到了青睐,空海与嵯峨天皇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公元810年,日本发生了藤原药子叛乱。起因是806年桓武天皇去世后,先由长子平城继位为天皇,到809年让位于嵯峨,自己退居为上皇。但是平城的宠妃药子却不甘心权力的丧失,次年便与其兄大贵族藤原仲成密谋,企图在平城京(即奈良)举兵反叛,史称“药子叛乱”。叛乱虽被平息下去,却令宫廷内外惊恐不安,空海乘机上书嵯峨天皇,请求以念咒修法安定国家、维护天皇的统治,取得了天皇的信任,从而在政治上同天皇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另外,空海还以奇异的咒术和祈祷为贵族、官吏治病,受到贵族的欢迎。同时,他在日本佛教界的地位也不断提高。

    随着真言宗在日本的影响一天天地扩大,日弘仁七年(公元816年),嵯峨天皇终于将和歌山县的高野山赐给空海,作为他修行和传播真言宗的基地。空海在高野山上辟地筑宇,建造了金刚峰寺。

    公元822年,嵯峨天皇敕令在奈良东大寺建立灌顶道场,由空海率领众僧为国家祈祷,这说明当时真言宗的实际地位已在佛教其他各宗之上了。同年,嵯峨天皇又将京都的东寺赐给空海,作为他传播真言宗的另一基地。空海所立的日本真言宗因以东寺为传法中心,故被称为“东密”,而日本天台宗所兼传的密教被称为“台密”。

    在空海传布真言密教之前,佛教在日本已经相当普及,但最澄和空海从中国回国后,对旧有的六宗有所改革。前者以比睿山为中心,传布天台宗,后者以东寺为中心,传布真言宗,使平安佛教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两者均对日本历史文化发生了多方面的巨大影响,至今仍是日本民族佛教中较大的宗派。

    仁明天皇承和二年(835年)三月二十一日,空海因病去世,葬于高野山。醍醐天皇延喜二十一年(921年),经京都东寺长老观贤奏请,醍醐天皇追谥空海为“弘法大师”。

                                                                                   

    《聋瞽指归》(局部),纸本墨书,延历十六年(797) ,28.3 x 1011.0cm。金刚峰寺藏。

    这是空海二十四岁时书写名著《三教指归》的书稿,字里行间流露出空海艺术上的天赋和才华,从中可以窥出入唐前坚实的晋唐书风基础及以后书风的变迁。

 

    《三十帖册子》,纸本墨书 ,14.O x 14.0cm。京都仁和寺藏

    《三十帖册子》是空海对从唐请来的金刚、胎藏两部经论所作的研究笔记,全部三十帖装帧成一册,故而得名。据说其中也有三笔之一,与空海一起入唐的留学生橘逸势的亲笔书作。此帖被推断为空海在唐期间的作品,是继《聋瞽指归》之后的早期力作,创作时大约三十二岁。此时的中国正是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大家辈出的时代,颜真卿去世不过百年,柳公权还是一个二十七岁的青年。在这样的大文化背景下,空海深受影响并努力把唐风融入到自己的书创作实践之中,个人的风格已初见端倪。根据舟桥秀贤所作的《弘法大师书流系图》,可知空海的脉系为:“蔡邕一蔡琰一卫夫人一王旷一王羲之一王献之……智永一虞世南……徐浩-徐(王寿)-韩方明一空海一嵯峨天皇。”此图写明韩方明是空海的书法老师。韩方明曾著有《授笔要说》一篇,收录在宋陈思编纂的《书苑菁华》一书中。在《遍照发挥性灵集》卷三"敕赐屏风书了即献表并诗"一文中,空海写道:“空海,尝遇解书先生,略闻口诀。”这里的解书先生即指韩方明,口诀或是指他的《授笔要说》。总之,入唐留学求法对空海而言,可以说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机。

 


    (局部)



    《风信帖》,纸本墨书,0.8x157.90m 。京都救王护国寺藏。

    如前所述,空海在入唐前所受的奈良时代晋唐书风的熏陶和入唐后唐代书风的影响,对他书风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风信帖》是空海致最澄三通信札并为一卷的总称,是空海归回日本后最重要的书法代表作。据说原有书札五通,每一通各自独立,除现存三通以外,另外两通一通献给关白丰臣,一通失窃佚失。

    《风信帖》由于卷首有:“风信云书”四字而得名。第一通是寄给最澄的复信,商量佛法大事,共建法钟等。结尾有:“东岭金兰”四字。“东岭”,是指位居京都东方高耸的比睿山,即最澄创立天台宗道场的所在地。“金兰”语出自《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同言,其臭如兰。”表述了空海对最澄的敬意和彼此之间的友谊如金兰之契。第一通书札,挥洒率意的行书线条,自然且富于变化;第二通用笔雄健庄重、格调清新高雅;第三通以潇洒的草书为之,显得飘逸清澄,有白云飘浮秋空之感。三通信札充分地显示出王羲之尺牍式的娴熟纯正的笔法和晋唐风韵。此件作品被推定为空海四十岁左右时的笔迹,堪称大师遗墨中之白眉。

分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