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县华侨城国旅经理:为什么开国皇帝普遍性无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8:03:32

为什么开国皇帝普遍性无能?      刘邦战败项羽后,有一次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喝到高兴时就问大臣们:你们都说实话,为什么朕能得天下、而项羽却失天下? 

    有大臣就回答说:陛下你是“慢而侮人”、项羽是“仁而爱人”。可陛下你让人攻城略地,得了好处能分给这些人,跟大家利益一体;项羽却妒贤嫉能,害功臣、疑贤者,打仗赢了不给大家分好处,所以最后还是失了天下。

    刘邦哈哈一乐,说:各位卿家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朕比不上张良;要论安抚百姓、保障供给,朕比不上萧何;要论指挥千军万马,战必胜、攻必取,朕又比不上韩信——这三位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朕能用好他们,所以朕能得天下。可你们看项羽,好不容易有个范增还不能用,所以他最后输给我了。

    谈到刘邦,连《史记》里面都很大胆地说他是“好酒及色”,当个小官,把同事给狎侮了个遍,出去喝酒经常欠债不还,典型的一个无赖。可司马迁同时也客观说他“喜施,意豁如也”——是个大方而大度的人。论才干,他自己也说了,比不上手下的一干人等,可最终却是刘邦战败了“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的项羽,创建了汉王朝。

    岂止刘邦,我们去看历代的开国皇帝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开国皇帝们是普遍性的“无能”——论本事都比不上自己手下的一帮能人、也比不上败给他们的竞争对手。可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些人,在历史舞台上成为最重要的角色呢?

    人的通病是喜欢有意或无意地卖弄自己擅长的东西——否则就不会有“技痒”这个词了。本来,让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是提高效率的好途径。但是,如果是领导者,总在技能的层面上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更大的问题就出现了——你的部属的空间会受到极大的挤压。项羽论带兵打仗,那是绝对的高手,所以韩信在他的手下最终没有什么出路,只好跳槽去了刘邦手下。刘邦带兵打仗不行,韩信到了刘邦手下就天然有了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最终成为辅助刘邦得天下的顶梁柱之一。

    再看西汉以后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哪个又不是因为能用好一群能人、而不是靠自己的文才武略得天下的?看上去,这些开国皇帝普遍性“无能”,可他们的“能”恰恰就在于能用好能人。

    开国如此,创业和管理亦然。矜伐己能的毛病很难避免,很多人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当了或坐到了企业的领导者,可坐在了这个位置上,仍然有意或无意地爱卖弄自己的这“一技之长”。俗话说“文人相轻”,爱卖弄自己一技之长的领导者,看自己的属下这儿也不对、那儿也不好(其实属下也这么看他们,可就是不太敢充分表达出来而已),扼杀了有才干的属下的空间、也扼杀了他们的积极性,最终落得韩信去楚,剩下一帮只会逢迎的“太监”天天用语言或行动夸你文才武略无人能比,失败就成了必然的结果——此类的案例比比皆是。

    当领导要有当领导的样子,当领导最重要的事情是领导好你的属下。“依靠团队力量”的说法都被说滥了,可一马当先、冲锋陷阵的领导仍然俯仰可拾,可见要克服矜伐己能的毛病是一件多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老子曰:“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总依恋和依赖过去成就的领导者,永远不会是成功的领导者。项羽带兵打仗厉害,每每都靠自己的这点儿本事;刘邦虽然自己没有“三杰”的那些本事,却依靠“三杰”的团队力量最终战胜了项羽。

    找对人、用好人,领导之道说起来其实原本就是如此简单。


流氓亦能得天下
     在中国历史上,似乎只有流氓和豪强才能做开国皇帝?何也?盖因流氓无顾忌而豪强有势力也!

  如果认真算起来,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便最典型的还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刘邦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无赖,决不是今人的定论,西汉初年的大史学家司马迁就已经为他“定性”。

  刘邦之为流氓,可谓史实俱在铁证如山。据说他是非婚生子,“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兴,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游。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意思是说,刘母生刘邦前,曾在大泽的堤岸上休息小睡,正好碰上雷鸣电闪、天色阴暗,刘父前来寻视,却见一只蛟龙卧在妻子身上,不久刘母怀孕,生下了刘邦。用常规眼光看,这个记载只能是神话传说而已,而绝非史实。但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应该说是雷雨交加的野外,刘母与一避雨的陌路人逢场作戏怀上了刘邦。这情景又恰巧被丈夫看在眼里。在这里,司马迁一面“神化”皇帝,一面依然坚持了自己的史笔原则。假如司马迁纯粹出于神化皇帝出生的需要,那就不会如此赤裸裸的记载刘母与“蛟龙”(他人)发生婚外性关系的真实情景了。

  刘邦是在大家庭歧视的目光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生得广额高鼻,仪表非凡,却不讨其父亲太公的喜欢,常被指责为“亡(无)赖”,不能“治产业”。太公亲眼见到妻子有外遇,这不愉快的情绪自然会发泄到刘邦身上。在这个大家庭中,连刘邦的嫂子也厌恶这个小叔。有一次,刘邦为躲避难事,带一伙人到大嫂家吃饭。“嫂厌叔”,客人来时,嫂子就假装羹汤已吃完,用勺子刮锅,宾客离去后,刘邦却见锅里有羹汤,“高祖由此怨其嫂”。直到当了皇帝,兄长的儿子“独不得封”,太公出面说情,才封了个具有讽剌意味的“羹颉侯”。因为“羹颉”并非县邑名,而是暗含当年长嫂佯为羹尽那件往事。正因为刘邦提不到家庭的温暖,这位“龙子”从小就贪酒好色,不肯务农耕田,专喜结交狐朋狗友,整日游手好闲。“及壮”,也就是到了30岁,才与好友一起“学书”,“试为吏,为泗水亭长”,亭长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大队书记的角色。刘邦混上个亭长职务,百无聊赖,时到娼寮中取乐。但他意犹未足,精心设了一个大的骗局,把一位大户人家的漂亮小姐骗到了刘邦的木板床上,生了一子,刘邦取名为肥。本地乡里皆知此事,自然无人肯与刘邦结亲。刘邦既有媳妇,又有儿子,觉得无家不啻有家,自己一人倒反逍遥自在,遂把娶妻一事,全不在意。

  刘邦的这种“无赖”本性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彻底改变。楚、汉相争之时,刘邦曾经兵败彭城,自己只身逃走,两个孩子也被冲散。其后在逃难人群中发现了自己的一子一女,但楚军紧追,刘邦急于逃命,嫌车重太慢,竟将两个孩子推下车去。部将夏侯婴看见,急忙把孩子放回车中,如此反复了三次。刘邦说:“我如此危机,难道还要收管两个孩子,自丧性命吗?”夏侯婴反驳说:“这是大王的亲骨肉,怎么能舍弃!”刘邦竟然舍人救己,拔剑就砍夏侯婴,夏侯婴无奈,再也不敢把孩子放在车上,只好把孩子挟在腋下逃跑。俗语谓虎毒不食子,也许因为刘邦非虎而龙,也就顾不得这条古训了。

  刘邦与项羽可谓是在历史的烽火台上演绎着可歌可泣的楚汉战争的绝对代双骄。项羽是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孤胆英雄,他不但力敌万夫,慷慨豪侠,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控囊取物;还多才多艺,情深义重,和虞姬生死与共的爱情感天恸地。如果说项羽是一位大英雄的话,刘邦则整整一幅无赖嘴脸!楚汉相争荥阳相持不下时,项羽拿出了自认为必胜的杀手锏:把先前俘虏的刘邦的父亲太公和妻子吕稚推到军前,威胁说如果刘邦不答应他的和平条件就要把二人剁成肉酱。两军将士本以为刘邦会十分为难,情感也都倾向刘邦这一边,谁知刘邦这爷根本就不再乎,竟然亳不犹豫地回答道:“我们俩曾经结拜为兄弟,我爸爸就是你爸爸,你若把你爸爸煮了吃了来吃,别忘了分一碗肉给我吃……”面对这样的无赖,项羽有什么办法呢?只得把刘邦的父亲放了。

  刘邦最后拥有天下,建立了汉朝,在未央宫一次群臣毕集的庆功会上,竭虑邦想起父亲当年指责他不如哥哥的话,一时气愤起来,居然当着群臣的面板着脸向父亲问道:“老爸你看,我和哥哥相比,谁的产业更多呢?”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刘邦历来轻视乃至侮辱儒生,更显出他的流氓本色。书生郦食其的邻居是刘邦的卫士,郦食其就前去投奔他。这个卫士对郦食其说:“刘邦看不起读书人,以往有些儒生戴着帽子来见他,他就把人家的帽子摘下当便壶用。在和人家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如此看来,刘邦是不能“礼贤下士”的了。但是,历史为什么竟选择了卑猥无赖的刘邦而舍弃了义薄云天、侠骨柔情的英雄项羽呢?

  刘邦和项羽早年说好一点,他们是有志气,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懒蛤蟆想吃天鹅肉”,或者是“做白日梦”!两人都见到过秦始皇的车马仪仗,那种威武雄壮的气势确实让他们震惊。藏书看到这些,豪兴大发,高喊“彼当取而代之!”,尚有一点豪放直爽气派,而刘邦的感叹居然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其艳羡阴妒之情溢于言表。就是这么一个刘邦,却工于心计,通过欺骗的手段,得到后来的岳父吕公的好感,并将女儿吕雉嫁给他。

  淑女比荡妇拥有十万八千里的优势,可在妓院里荡妇是永远的胜利者。这可以用来解释楚汉之争有一个违反常理结局的答案-----项羽的胜利似乎已成定局,早期他确然百战百胜,刘邦则每战必败;可最后的胜利却出人意料地属于刘邦,项羽则自刎乌江,象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一样完成了他人生最悲壮的一幕。

  刘邦心中则只有赤裸裸的功利,在一个非理性的社会里,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就是急功近利,所以卑劣势利的刘邦更适合当时的社会,刘邦的身边也就成了鸠集流氓无赖的大集合,这里有必要列举一下刘邦阵营得力干将的出身:周勃吹鼓吊丧,樊哙屠狗卖肉,韩信波皮混混,灌婴卖卜算褂,萧何是芝麻官的走狗,陈平吃哥哥白食还剩机盗嫂……全是一群没有任何人生准则的无赖恶棍。刘邦因为拥有太多的劣根性,所以能在很大程度上宽容并理解人性的弱点。那些形形色色的势利之徒也因此能在他的帐下不受干扰地发挥出一技之长。如果项羽和刘邦同时攻打一座坚城,项羽可能会下达这样的动员令:“弟兄们,勇敢前进吧!征服这座城市,把城里的人民从秦王朝的暴政下拯救出来,全能的上帝为你们指路,胜利的荣光在照耀你们……”刘邦则注定会这样鼓动他的流氓哥们:“哥们,前进吧,踏平这座城市!城里有堆积如山的黄金珠宝,有身材曼妙的美丽女郎……只要能拿下这座城市,这些都是属于你们的,快冲上前去抢呀,迟了就会被人抢光啊!”

  项羽作战勇猛无比,一副活脱脱西楚霸王这一令人敬畏形象。但项羽多妇人之仁,愿为士兵吸疮疗毒,但却舍不得封官授将,把刻好的官印玩没了棱角还舍不得授印;对于贤士,有有一个范增而不能用,不失而何?如果这些是项羽的缺点的话,那刘邦自己是人性弱点的集大成者,因此最清楚利用人性的弱点的妙处。公元前205年,刘邦在成皋失利,与萧何逃往修武的韩信及张耳大营,这是刘邦最脆弱的时刻,如果韩信有异心,自立或者擒杀刘邦投降项羽,刘邦其人从此消失。所以,刘邦“自称汉使,驰入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夺其印符,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独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信为相国”——以高官厚禄稳定韩信,随后调集军队攻击齐国。在韩信有自立苗头,以“假王”邀功试探刘邦的反应时,刘邦先是大怒,其后在张良和陈平的暗示下,汉王马上转变口风:“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并命张良前去授封韩信为齐王。后人常说,这是刘邦以大局为重的胸襟,能够随机应变,善于接纳谋臣的意见。那我们再看一下这则史实,再认识一下刘邦:在攻克咸阳后,“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他的同襟樊哙劝阻他,刘邦起初不听,张良说:“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刘邦驾不住张良的深明大义而又百折不挠的劝说,才出了秦宫。

  刘邦是一个无赖,他善于引导人性的弱点服务于自己的目标。有人问,刘邦如果没有一点优点,恐怕萧何、张良、韩信、陈平等不会归附他,恐怕也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楚汉战争)。这也正是刘邦那三厮的过人之处,他一起事,就泡制斩白帝之子(蛇)起兵的故事,自封为赤帝之子了,立黄帝祠,同时又有祭祀蚩尤的举动。蚩尤是黄帝时期的敌对势力,为东方九黎族的首领,相传又是南方苗人的远祖,即楚国的远祖。东汉末年的应劭在《史记集解》中一语道破:秦国祭祀白帝,以他为自己祖族的保护神,刘邦斩杀幻化为蛇的白帝之子,就是说汉朝取代秦朝是天命所归。刘邦有这种举动,对天下人才不能说不是一种引诱。当然,刘邦也是在与项羽斗争中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的,虽然没有能耐,却擅长笼络人才、知人善任,因此刘邦的阵营中除了狐朋狗党也有张子房这样的高人。开国之初,刘邦曾和韩信等群臣议论过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不能统率百万大军呢?”韩信说:“不能。”刘邦又问“能否统率十万军队呢?”韩信说:“不能。”刘邦生气地说:“你说,我能带多少兵呢?”韩信地说:“能带一万就不错了!”刘邦反问道:“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毫不客气地说:“至于我么,越多越好。”刘邦既不解又气愤地问:“既然如此,为什么我做皇帝,你只能做将军呢?”韩信回答说:“陛下虽不善兵,却善将将”。相反的是,项羽自始至终都依恃军事的强大,独断专横”、“残暴不仁”、“目光短浅”以及赏罚不明,狐疑猜忌……等一系列的作风,每一个缺点几乎不曾改过。也许就在这个意义上,号称晋朝“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对刘邦十分不齿。他说,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事实上,由于秦朝焚书坑儒,搞思想禁锢政策的原因,刘邦,包括项羽的文化素质确实不咋地。

  “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这是晚年已经贵为天子的刘邦,对天命的怀疑。开国初年,刘邦在南宫置酒,这位昔日的无赖自忖:“吾所以得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如张良;输粮草保供给治国安民不如萧何,亲临前线挥兵杀敌不如韩信,这本身就说明,得人才者得天下!德之为用,是为迂腐,术之为用,立竿见影。虽是流氓,但也无妨,只要用术有“道”,即可为天下之主。 

 
汉朝开国功臣的悲惨下场

    为刘邦当皇帝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在一次诸王集会上被刘邦下令缚住,自知命将不保,哀叹曰:“果如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的慨叹,可谓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早在秦朝,另一位和他同姓的名人韩非就曾说过:“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而早于韩非200多年的范蠡,也曾发出类似的慨叹:“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由此可见,中国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想闹个皇帝当当的人,一旦壮志得酬,便要将那些为他打天下拼死拼活流血卖命的人,彻底干净地处理掉。

    在中国历史上,屠杀功臣的皇帝很有那么一些,而最为有名,干得最漂亮、杀得干净利索的人还要数刘邦与朱元璋两位阁下。

    汉高祖刘邦是地痞无赖出身,既无文韬,又无武略,至所以能当上皇帝,一是风云际会,赶上了好时机;二是网罗了一大批优秀的谋士将帅,他曾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占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段话,不但说明了他阁下善于用人,而且也说明如果没有这帮老哥们,他刘邦只能望着嬴政老哥的皇帝威风,发出“大丈夫当如是”的慨叹,永远与龙椅无缘。

    刘邦干上皇帝之初,曾装模作样,摆出一副要与诸功臣精诚团结,同舟与共的架式,与诸功臣剖符作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乃灭绝。”那意思是说,要到黄河变成一条带子,泰山变成一块磨刀石,我汉家天下才会灭绝。其言下之意,则是要诸位永远效忠于他老人家,使刘家天下传之千秋万代。随后,刘邦将一些功勋卓著的将帅一一封了王。但那只是迫于他们的赫赫战功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当他龙椅坐稳之后,便觉得这些家伙一百个不可靠。这些异姓王,不但谋勇兼备,且均拥有兵马,一旦造起反来,他该咋办?他阁下对那些功高盖主的家伙们始而疑,继而惧,后来便开始寻找机会,一一铲除心腹之患。

    在刘邦的黑名单上,第一个要干掉的,是韩信。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统兵百万,血战5年,击败项羽,史家称:“汉之所以得天下,大抵皆信之功也。”韩信消灭项羽之后,被刘邦封为楚王,在异姓王中势力最大。刘邦一直把他当作最有可能谋反的人,早欲除之,但一直苦无机会。

    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有人密告韩信谋反,刘邦听了虽然将信将疑,但觉得这正是一个干掉韩信的最好借口,于是便问计于左丞相陈平。陈平献计(皇帝老爷或大头目无论干啥坏事,总会有狗腿子献计,古今皆然),让刘邦假装到云梦一带打猎,通知诸位异姓王到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集合,韩信肯定会前来谒见,然后如此这般。刘邦依计而行。结果,韩信一到陈县,便被刘邦下令逮捕。韩信那名垂千古的哀叹,便是在绳捆索绑下发出的。韩信当时以为自己死定了,哪知后来刘邦竟心肠一软,把他释放,降为淮阴侯。逮捕韩信的理由是有人告他谋反,释放韩信的理由是口说无凭,查无实据。

    韩信统兵作战是个天才,但玩政治与刘邦相比,只是小学生水平。他阁下被刘邦这么一捉一放,还以为刘邦忌恨自己的军事才能,而没有醒悟是皇帝要把他干掉。他被刘邦调到长安后,终日怏怏不乐,并且闹起了情绪,常常称病不朝。

    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阳夏侯陈豨起兵造反,刘邦御驾亲征,韩信借口自己有病,不愿参加平叛,并与陈豨暗通书信,要与其里应外合,共图天下。不料还未行动,便有人向刘邦的大老婆吕雉告密。哪知这个女人比她的老公还要心狠手辣,当即与萧何密谋,召韩信进宫,然后把他干掉。但又怕韩信不肯从命,萧何献计(当初让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也是该家伙献的计也),诈称刘邦平叛得胜,陈豨已被干掉,令大臣与王侯入宫庆贺,然后将韩信拿下。萧何怕韩信不参加庆贺大会,竟亲自跑到韩府诱骗韩信(狗腿子为了效忠主子,啥事都干得出来也)。与敌军作战时神机妙算的韩信,结果栽在吕雉与萧何手里。他一进宫,吕雉便下令将他逮捕,连审都不审,随即把他带到长乐宫钟室秘密处决。其罪名是“谋反”,而谋反者,则要被夷三族,于是韩氏家族全被杀光。一代名将韩信,就这么被刘邦的大老婆糊里糊涂地干掉了。

    对于韩信因谋反被杀一事,史家说法不一,史籍记载也有可疑之处,但不管怎么说,他即使是不谋反,早迟也要被刘邦下手干掉。刘邦平叛得胜,班师回朝后,听说韩信已被干掉,“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从他的表现可以看出,老板娘吕雉快刀切豆腐的的麻利作风令他龙心大悦,十分赞赏。所谓“且怜之”,不过是在作秀,为了表示他与食人的野兽还有一点区别而已。

    收拾掉势力最大的韩信,其他异姓王就好办啦。没过多久,另一位开国功臣梁王彭越,又被刘邦夫妇联手干掉。

    当初阳夏侯陈豨造反,刘邦御驾亲征时,彭越恰好生病,就派部将领兵前往。韩信恰好这时生病,彭越也早不生病,晚不生病,恰好这时生病,刘邦断定他是装的,气得大吼大叫,派人前往问罪,刘老板一发怒,彭越吓得冷汗直冒,当即要抱病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马上劝阻他,说是开始没去随御驾平叛,皇上问罪后再去,岂不是送死,眼下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起兵反汉。彭越没有听从他这种冒险性很大的建议。不料一个仆人有罪,怕彭越把他杀掉,就逃到刘邦那里,检举彭越与扈辄谋反。这下又让刘邦逮住机会,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派人捉拿彭越,把他囚禁起来。经过法官审讯,确认彭越谋反,古代皇帝控制的法庭,就像魔术师所用的道具,想变出啥玩艺就变出啥玩艺,刘邦想以谋反罪干掉姓彭的,他们就变出个“反行已具”,并要求依法论处,也就是将彭越凌迟处斩,并灭其三族。刘邦觉得彭越为自己当皇帝也算立下汗马功劳,这么干未免太恨,就免他一死,削去王号,贬为庶人,将其流放到蜀郡青衣(今四川省雅安县),认为彭越再是英雄好汉,到了青衣那样的偏远之地,也就成了阴沟里的泥鳅,翻不起大浪。

    彭越被押解至郑县(今陕西省华县),恰巧与从长安去洛阳的吕雉相遇。彭越以为天降救星,命不该绝,便在吕雉面前为自己辩解,说自己无罪,并请求将他发配到家乡昌邑(今山东省金乡县)。吕雉满口答应,并且把他带到洛阳。彭越不知是吕雉设下的陷阱,喜出望外。到了洛阳,吕雉立即对刘邦说:“老公,像彭越这样的英雄人物,你把他发配到蜀地,岂不是放虎归山,自留后患。我看不如把他立即干掉,斩草除根,才是万全之计。”刘邦一听,觉得有理,便放手让老婆去办。吕雉随便找了个人,告发彭越第二次谋反,廷尉王恬是个对老板和老板娘的心理状态研究得十分透彻的狗腿子货色,很快上奏说彭越谋反证据确凿,罪当处死,并夷三族。刘邦当即照准。彭越谋反罪成立,在洛阳街头枭首示众。刘邦这下心不再软,下令把他的尸体剁成肉酱,分送诸王。这一招等于向诸王发出警告:谁要谋反,谁的下场就像彭越一样。彭越死后,梁大夫栾布要求把彭越的头颅带回安葬,刘邦竟下令将他在铁镬中煮死(烹死)。在暴君眼里,谁要是对被杀者表示一下同情,他就是“同党”,而同党当然也要被杀掉,并且要用处置谋反者同样残酷的手段杀掉。

    韩信、彭越二王被诛,令其他异姓王大为震恐。彭越的肉酱送到准南王英布手中时,他正在打猎,刘邦这种残忍的干法,令他十分惊惧,预感到彭越的可怕结局,就要降临到自己头上。于是他当即采取应急措施,暗中调集兵力,以防不测。不料他这种仅为防范的的军事布署,被僚属贲赫向刘邦检举,说他谋反。刘邦一面扣留贲赫,一面派人调查。英布见事不妙,为了自己不像韩信、彭越那样被刘邦干掉,只好起兵造反。英布的叛乱,很快被刘邦亲率大军镇压下去。英布兵败之后,被人诱骗至番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东北)杀死。

    赵王张敖,是刘邦的大女儿鲁元公主的夫婿,但刘邦也以“谋反”罪,将他削夺封号,降为宣平侯。燕王卢绾率兵数千人逃往匈奴,得以善终。

    至此,刘邦干上皇帝之初所封的异姓王,大都被消灭。

    刘邦把开国功臣像猪狗一样,或宰或圈,仍不放心,在行将翘辫子之时,又宰掉一匹白马,与文武大臣搞了一次赌咒发誓的勾当,誓言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意思就是,老子死后,不是姓刘的当王,全国臣民共同起来打击他。哪知他挺尸不久,他的老板娘吕雉就临朝称制,掌握了朝政大权,把姓刘的大王小王砍的砍杀的杀,然后把姓吕的男人胡乱封王封侯,险乎闹得江山改姓。而吕雉违背先帝遗训的干法,超一流马屁精陈平竟给予理论上的支持,说什么:“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史记·吕太后本纪》)那意思便是:以前姓刘的坐天下,让姓刘的当王,今天姓吕的当权,姓吕的当然也能当王,这有啥不可以的!”上次他献计干掉韩信,让刘邦大喜;这次又能让吕雉大喜。马屁精的绝活,就是不论是哪个乌龟王八旦掌权,该家伙都能叫他大喜。两千多年之后,有这一手绝活的人,仍旧比黄河里的鲤鱼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