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汉唐文化卢远:中华网论坛十周年--神炮将军赵章成--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40:42

神炮将军赵章成

 

 

 

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里有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传奇人物,他用炮如神,百发百中,一门迫击炮,打得敌人哭爹叫娘,闻风丧胆,被我军官兵誉为“炮神”。这个人就是曾任炮兵副司令的赵章成将军。中国军事史上,因为有赵章成和他的迫击炮,从而多出了精彩的一笔。

 

 

 

赵章成1905年生于河南洛阳,曾做过第三军炮兵连连长、第一军团炮兵营营长,参加过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在抢渡大渡河战斗中,被誉为“神炮手”。后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一二九师炮兵主任。1942年为打破日军的碉堡政策,研究出迫击炮平射法。1945年后,任晋冀鲁豫军区炮兵主任、炮兵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炮兵师师长、特种兵纵队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和石家庄、太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炮兵基地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二司令员、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从战俘到将军

 

对于当年靠小米加步枪打仗的红军来说,迫击炮已经称得上是高技术兵器了,而炮和炮手几乎都是从战场上俘获来的。说起来,赵章成也算是被俘获的,但他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战俘。赵章成是在他所属的部队投诚红军后,被红军做通了思想工作从而加入到红军队伍中来的。

 

当时,赵章成在冯玉祥西北军一部改编的国民革命军二十六路军中是一个迫击炮手。赵章成不识字,但很有天分,西北军的棍棒加上个人的天分,使赵章成的操炮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931年,二十六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人的领导下举行宁都起义,改编为红五军团。赵章成随同部队加入红军后,进步挺快,同一年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要想射击准确,首先要将目标目测准确,还要根据风速风向、温度、装药量等要素,计算出火炮的射击角度。行军途中,赵章成不放过每一个练习目测的机会,他随时随地都在注意着物体之间的距离、沟壑的宽度,从而培养自己在目测方面的感觉。如此久而久之,那些需要炮手翻查射表得来的东西,都牢牢地装进了他的大脑。

 

越是恶劣天气,越能见到赵章成苦练的身影。有时候,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别人躲还来不及,赵章成倒好,站在风口处,面对黄土,练习自己在风沙中的判断力。半天下来,赵章成像从土堆里爬出来一样,耳朵里鼻孔里,头发眉毛衣服上,全都是沙土。这样的刻苦练习,使赵章成的射击,无论在什么样的天气条件下,都丝毫不受影响。不仅如此,迫击炮在赵章成手里,还像变戏法一样,凭空又多出来许多特种射击法,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这许多前无古人的打法,将迫击炮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打得敌人鬼哭狼嚎。

 

有一种叫隔院攻敌的间壁射击法,能隔着隐蔽物,用迫击炮打击近在咫尺的敌人。许多时候,敌人还糊里糊涂地在做大头梦时,已经被炮弹送上了西天。

 

还有一种叫简便射击法。当时我军迫击炮十分稀缺,而战斗中,迫击炮被损坏又是不可避免的事,为了能使迫击炮在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下继续使用,赵章成便摸索出了这种非常实用有效的射击法。有了这种射击法,迫击炮在座板、炮架丢失或损坏后,照常开炮;在没有方向盘和瞄准镜的情况下,照样可以确定射击方向、进行瞄准;在没有射程表的时候,也照样可以计算修正,保证射击。甚至在迫击炮的所有零部件全部损坏时如何射击,赵章成仍了然于胸。最精彩的是,在只有一根光溜溜的炮筒的情况下,赵章成也能一炮命中。

 

 

赵章成的射击方法,远远超出训练手册和射表规定的射击距离。迫击炮型号常常根据其口径大小不同来划分,每种型号的迫击炮都有一个最大射程的限制,如,八二迫击炮的射击距离一般不超过三千米。但在战场上,赵章成居然能让迫击炮突破它的射击极限,超远距离命中目标。

 

延安时期,日军经常对我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和封锁,为配合反扫荡,时任一二九师炮兵主任的赵章成奉命炮击日军火车站。黄昏时分,赵章成带领延安抗大的炮兵学员来到沁州的东山上。他用惊人的目测的方法,测定出炮击目标距离是三公里,而他们带的迫击炮根本达不到目标,即便发挥最大射程也还差数百米远!而且,他们所处的位置已经很接近敌人了,如果再靠近,势必会惊动敌人,前功尽弃。紧要关头,赵章成果断决定,要求全连对每门炮实施强装药,进行超远程集中射击。这种以每枚迫击炮的导火管附加多个药包的打法取得了很有效的射击效果,最大射程可以打三千米,袭敌一举成功。

 

在几十年的战斗生涯中,迫击炮伴随着赵章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新中国成立后,身为炮兵副司令的赵章成依旧保持着战争年代的那股拼劲,他经常告诫自己和部下说:“本领是靠苦练得来的,胜利是靠智勇夺取的。”

 

屡创奇迹的赵氏炮弹

 

赵章成的迫击炮射击技术有三大特点:打得准,打得狠,打得巧!一枚枚炮弹不仅打出了赵章成的赫赫威名,还打出了我军战场上的一个个奇迹。

 

 

在大渡河安顺场距河三十米远的地方,刘伯承和聂荣臻两位首长亲自布置了四门迫击炮、五挺重机枪,作为渡河突击队的火力支援。红一军团第二连的十七勇士,准备用唯一的一条小船,强渡大渡河。

 

战斗打响了,刘伯承拿着单筒望远镜察看地势,不时地将命令传达给赵章成。赵章成大显神威,指哪儿打哪儿。只见这边一声“赵章成,把河南岸的那两个炮楼打掉!”话音刚落,赵章成那里便“轰”“轰”两声响,两座青砖碉堡应声歪倒。当勇士们刚要爬上石梯的顶端时,敌预备队赶到渡口,二百多人呼呼啦啦地冲了过来。刘伯承吃了一惊,大喊:“叫赵章成快打!”而此时,炮弹只剩下三发了。赵章成并不着急,他右腿跪在地上,闭着一只眼瞄准,把手里托着的那枚炮弹“呼啦”装到炮膛里,接着“嘭”的一声朝敌人打了过去。这枚炮弹还没落下,第二枚又打了出去。紧接着,第三枚炮弹也打了出去。三发炮弹,分别在竹林、小村和山头上的敌人堆里开了花。如果炮弹多的话,以赵章成的本领,他能够用胳肢窝夹着炮筒,接连使五六发炮弹同时升在空中。但今天这三发炮弹也显尽了威风。三炮全部命中,打得敌人魂飞魄散,哭爹叫妈地四散逃命。红军战士们忍不住都鼓起掌来,阵地上一片喝彩声。后续部队及时跟进,打死一百多敌人,俘虏了八十多个,巩固了渡河点,保障了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

 

赵章成的三发炮弹,让大渡河畔的安顺场,最终留下了“翼王悲歌地,红军胜利场”的历史传奇。

 

赵氏炮弹用得最巧的一次要数他的“辣椒面炮弹”了。

 

1940年9月,百团大战的第二阶段,时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迫击炮兵主任的赵章成指挥十三团迫击炮连,攻打位于榆辽公路中段、管头村北一个山梁上的日军据点。这个据点有一百多人驻守,配有一架“九二”式步炮,周围还有四个混凝土碉堡。赵章成指挥的迫击炮连从9月22日黄昏开始正面炮击日军前沿阵地,掩护突击队向敌人冲击。但因为日军躲在用坚固的双层夹壁墙做围墙的碉堡里向外射击,我军的迫击炮和机关枪起不了什么作用,战斗一直打了一个通宵,仍难以攻克。

 

怎么才能把日军从据点里赶出来呢?赵章成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令人叫绝的好办法——用辣椒面做炸弹熏敌人!附近百姓闻知需要辣椒打敌人,纷纷前来支援,把家里的辣椒全部奉献了出来。赵章成和通信员纪万明把炮弹内的炸药倒出一部分,然后填满辣椒面,再装上炸药,最后拧上引信。两人一共配制了二十发“辣椒面炮弹”。为了提高射击效果,赵章成率领炮兵连把发射阵地推进到距敌一百五十米处,标尺打到五十度,实施近距离射击。

 

随后,赵章成亲自进行瞄准试射,并规定了各炮的射击地段。攻击开始后,赵章成和纪万明共同操作一门迫击炮,全连四门迫击炮同时射击,攻击部队的各种武器也一齐开火。炮弹在日军碉堡及其周围轰然爆炸,铺天盖地的辛辣气味涌进敌堡,熏得日军哭爹叫娘,咳声不断。日军还以为是八路军发了毒气弹,个个争先恐后地往外逃跑。这时,第十三团第一营攻击部队迅即发起冲锋,一举占领日军据点,日军几乎全部被歼灭。在辣椒炮弹的威慑下,整个战斗不到十分钟,没有一人伤亡,便胜利夺取管头据点。

 

赵章成和他发明的“辣椒面炮弹”在此次作战中大显神威,很快便在八路军中成为美谈。

 

多少年后,赵章成的老战友、原八路军炮兵团九连的政治指导员丁本淳,还一直念念不忘1940年百团大战的最后一战关家垴战斗中,赵章成的非凡表现。

 

当时,我军包围了日军的岗崎大队。敌人占据了一个山头,居高临下,用十几挺机枪组成了一个密集的火力网,进行顽抗。在几次进攻均告失败后,赵章成决定智取。他亲自带一门迫击炮和十几个人,悄悄来到一条断崖下隐藏起来。敌在上,我在下,距离只有三四十米。赵章成要用高射角特种射击的绝技克敌制胜。在测量好距离后,他采用八十八点五度的特大射角,抱好炮,以每分钟四五十发的速度一口气也不停地进行超速射击。在射击过程中,有八个炮兵开启炮弹箱准备炮弹,四个战士不停地装引信,都供不上赵章成一个人射击。短短六分钟时间,连续发射了二百四十发炮弹,平均一秒半一发,而且炮弹几乎是直上直下地打入敌人阵地的。后来据俘虏反映说:只见炮弹满天飞,还没弄清楚这些炮弹是从哪儿打出来的,有多少门炮在发射,人已经死了许多,所有的轻重机枪也全成了废铁。这是一次改写纪录的射击,在此之前,迫击炮最快的速度是一分钟三十发。

 

神炮将军的英雄本色

 

赵章成一生不仅用炮如神,他还数次参与改炮,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

 

1942年4月,山西长子县石哲镇对日军的战斗,促使了刘伯承和邓小平下了改良迫击炮的决心。

 

当时,有一个日军的十多丈高、占地百余亩的核心炮楼,火力猛烈,守卫森严。八路军一二九师的两个团为了攻占这个炮楼,已经打了整整两天了,伤了许多战士,仍然毫无办法。当时由于我军装备最多的是迫击炮,而迫击炮是曲射炮,炮弹发射出去都是抛物状落地。不是打得太远,飞过了炮楼,就是打得太近,落到护城河里或者岗楼前的空地上。偶尔有一颗炮弹落到岗楼顶上,又由于楼顶是钢筋水泥结构,迫击炮弹在上面炸裂开来,只等于在鬼子头上响个炸雷,对岗楼内的敌人毫发无损。直到最后,刘伯承调来了炮兵营,用平射炮的直接火力支援战斗,情形才出现转机。

 

但见平射炮发出的一枚枚炮弹准确地击中了铁丝网、鹿砦,一齐密集地飞向敌人的岗楼,有的炮弹甚至准确地钻进了岗楼上的射孔,在炮楼里面轰然爆炸……没过多久,岗楼内的敌人终于承受不住了,从炮眼里举起一条白毛巾,宣布投降。

 

在当时,日军为了困死我军,在我根据地周围修筑大量这样的碉堡。但我军由于长期打山地游击战,所以装备最多的就是分量轻、携带方便、抛物线高、适合打山地战的迫击炮。但如今转为平原作战,迫击炮打不了碉堡,突击队只能拼死强攻,死伤很多。时任太行山区司令员的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认为,在新的战斗形势下,必须改变以前的战法,而攻坚武器是首先要改变的。如果能把迫击炮改装成平射炮,既轻便,又不用花费多少资金,实在是件一本万利的事情。

 

但这种对技术要求极高的工作,可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经过邓小平提议,刘伯承立马拍板将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炮兵主任赵章成。

 

1942年5月,赵章成带领二十余名迫击炮手和有经验的指挥员,组成迫击炮平射和特种射击研究班,开始钻研迫击炮的平射技术。

 

赵章成和炮手们昼夜试验,苦战了三个多月,于1942年8月,终于试制成了迫击炮平射的拉发装置。从此以后,一二九师的各部队都学会了用迫击炮平射来打碉堡了,而且这家伙携带轻便,使用简便,射击准确,威力奇大。

 

1943年4月,刘伯承、邓小平签发了嘉奖令,表彰了赵章成:“师炮兵主任赵章成同志,研究迫击炮平射装置,业已成功,将来益助战斗弥补我炮火不足之弱点,收效必大。此种无产阶级创造性,实值得全师干部战士学习。”

 

为在全师推广这一经验,一二九师炮兵部还举办了两期训练班,培训出一百多名迫击炮指挥干部和炮手。

 

从此迫击炮平射平打,成了我军一项重要战法,使各部队的战斗力大大加强,日军的炮楼再也不是安全之所了,鬼子们整日提心吊胆,唯恐一个不小心,被赵章成的迫击炮送了性命。

 

1954年,赵章成赴朝鲜,任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司令员、志愿军炮兵第二司令员,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65年的“大比武”运动中,赵章成又一次成为军内的新闻人物。赵章成下到基层连队,与战士们同吃同住,言传身教。当时,《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文艺》对赵章成的教学活动都作了长篇报道,八一电影制片厂将他的教学拍成了详细的军教片在全军放映。在影片中有一组这样的镜头:赵章成挺身而立,左手托着没有炮架的迫击炮身管,右手接过旁边递来的炮弹,一发接一发地不停射击,靶标被一个个击毁,已经六十岁的老将军风采依旧!

 

在“文革”时期,政治上一清二白的赵将军没受到什么冲击,得以安享晚年。

 

1969年11月,赵章成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北京三○一医院南楼。他逝世后,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第一室,与已去世的国家和军队高级领导人共处一堂。在他的灵前,摆放着两座精制的迫击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