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劫神器版3.3怎么玩: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新课程教学的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17:14

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新课程教学的关系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的心理因素。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看,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即动力系统,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可以这么说,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对学生而言,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而新课程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需要、民主参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分析和辨别是非的方式、方法和能力;所以,我们在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才能与新课程的理念相吻合。在现代高中教学实践中,我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作了些调查研究,他们中有的是智力有点问题;有的智力虽好,但都有些心理障碍影响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一、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素

1、潜在因素抑制心理发展
    有的同学进入高中就有被动读书意念,加之小学、初中教师枯燥灌输、繁重的课业、考试的竞争、评价标准,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自觉不自觉和老师、课本产生对抗感,抑制了学生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的发展。

2、情感因素促成心理障碍
    情感可通过老师的面部表情、动作姿态、语言、师生活动参与等渠道传递。心理不健康同学情感调节功能差,对行为或活动易失控;对传来信号均产生消极情绪,压抑思维活动,造成知识接受困难---易忘、上课不专心、学习分心。

3、动机因素酿成心理障碍
   “家长要我读”、“老师要我读”、“混个毕业证”等消极动机对学生思想冲击很大,意志薄弱、自控能力不强者易产生精神恍惚、注意力分散、踌躇不定。

以上这些心理障碍均大大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所以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的和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动机和体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普遍提高学生化学素养和化学水平。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想方设法帮助同学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

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法

1、非智力因素培养与激发学习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等于良师。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古今中外,许多教育理论家都阐述了兴趣对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我们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反过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但兴趣的产生,往往要靠外界的刺激和诱发。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兴趣的倾向性,利用教育教学手段,多渠道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从而激发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以确保教学目的的达到。

学生初学化学兴趣均很浓,但随着知识深化,兴趣渐减。要使暂时兴趣发展为稳定兴趣,永远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智欲。可通过化学教学与德育渗透相结合:通过化学史学习、著名化学家介绍,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激发学生责任感,为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献身的精神。让学生了解我们化学资源、化学成就、重大化学发明创造,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胸怀眼界,使他们感到学化学是无穷尽的,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到做人的道理,乃至窥视世界及宇宙的奥秘。
    在渗透德育教育大前提下,还须利用化学本身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加强书本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讲“氢气性质”让同学上来点燃肥皂泡听爆鸣声;讲“氧化——还原”做玻璃棒点火实验;讲碱金属性质时联系五彩缤纷的焰火;讲卤族元素联系指纹实验、照相感光原理、人工降雨的原理;讲“化学平衡”时,可联系人体内各系统平衡,健康状况与体内平衡关系;讲盐类水解时联系泡沫灭火器的用途等;讲原电池联系心脏起搏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之中。

2、非智力因素培养与情感诱导功能相结合

心理学认为,情感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认知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重要影响。而且情感教育贯穿于智力教育的始终,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每个教师都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诱导,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使学生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化学教师的语言、表情、目光、行为等,都是情感传递的媒体,培养学生对待化学学科的学习态度有着深刻的影响。实践证明:一个干净利落的手势、一个信赖的眼神、一句情绪激昂的话语、平等民主教学风格,都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情感诱导,包括语言诱导、目光诱导、身教诱导等方面,这里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重点谈谈语言诱导的做法。

有“万能信息的载体”之称的语言,在实施情感诱导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起着情感诱导的重要作用,它不仅用于传播知识,而且还是交流思想感情,影响学生思想、品格、道德的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力求简练、准确、生动、形象、通俗、直观、风趣、幽默,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再配合恰当的手势,那就会创造一种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就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假如在教学中语言平淡、动作呆板、照本宣科、甚至词不达意,学生就很容易疲倦甚至心烦意乱,其结果一定是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善于积极实施情感诱导,创造良好的心理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3、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坚强的学习意志相结合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而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意志是意识能动的反映,它无论对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人体内部的生理活动以及提高人的心理品质等无不起着重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意志、勇敢和目的性的培养问题,是具有头等意义的问题之一”。 有人曾对日本160名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发明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这些人都具有与一般人不同的心理特征:他们具有恒心、韧劲,甚至在希望渺茫的情况下,仍不放弃目标而坚持到底;他们从童年的时代起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倾向和独创精神,凡事有主见、雄心勃勃、肯努力;他们精力充沛、干劲十足。显然,坚强意志的优良非智力因素在他们的创造、发明过程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在北大等你》一书记录了1995、1996年全国各省考区48位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和前五名考入北京大学的考生的成才经验;《等你在清华》一书记录了1996-1999年45位清华大学高考状元及优秀学生的成才经验。两书中所介绍的莘莘学子在叙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几乎都谈到了意志品质的优良非智力因素对他们成才起到了决定作用。比如:“勤奋+良好的心态+方法”、“勤奋·方法·自信”、“韧性·方法·自信”、“信心+干劲+方法=高考丰收”等等,不一而足。对求知的学生来说,对某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可能不碰到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不能不靠意志来支撑。

高一学生刚从初中上来,高中化学抽象概念多,需要记忆的概念、现象、规律和化学语言比较多。刚开始学习时会感到很难懂、很难学。这些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中,对学习化学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如果这时学生没有树立坚强的学习意志,是不可能学好高中化学这门学科的。如何帮助他们克服畏难心理成了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在开学初的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及时培养学生对化学教师的信任和对化学科的兴趣外,还要在教学中经常介绍科学家的成功例子,鼓励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在智慧活动中,始终保持自信、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介绍中外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事迹时,要联系书本上学到的素材。用科学家们在逆境中坚持学习,刻苦钻研和创造发明的事迹,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志,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例如,对“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知识的学习,结合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有关化学方面的成就来教育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大胆让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到图书馆、互联网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大胆开展平等民主讨论、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把化学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现代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社会责任感。

4、非智力因素培养与树立学生信心相结合

达尔文在日记中曾写道:“……不仅教师、家长也认为我是平庸无奇的儿童,在智力方面也不比其他孩子高……”,而爱迪生、牛顿等大师,在幼时直接就被视作“笨人”,然而,他们自信乐观、矢志不渝、勤奋不已,终成大器。
自信心就是对自己实现个人理想、目标的坚信程度。它表现为接受任务以后,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并能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所以有人说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每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而信任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尊重、赞许与鼓励是对学生最大的信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个体差异不一刀切,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一个动态学习方式;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设计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体验收获,比如氧化还原反应一节习题课的设计:

①下列是氧化还原反应的(      )

A、CaO +CO2==CaCO3           B 2KMnO4==K2MnO4+MnO2 +O2

C AgNO3 +NaCl==AgCl+NaNO3   D Zn+CuCl2==Cu+ZnCl2

②黑火药点燃的反应:2KNO3 + S + 3C ==K2S + N2 +3CO2 反应中作氧化剂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③举例分析含氧的化合物转化成氧气,是否一定加氧化剂才能实现?

④自编一道氧化还原反应的习题并给出答案(化学反应可在一至四章中寻找)。

通过一组课题练习,让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最后让学生展示结论、分析结论、讨论结论,让不同层次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收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树立了学生的自信感。比如第④题学生的答案按知识分类进行人数统计略举几例:

⑴写2个氧化反应、2个还原反应的实例。(8人)

⑵按要求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分解反应、置换反应(非金属置换非金属、非金属置换金属、金属置换金属、金属置换非金属)(6人)

⑶对Zn + 2HCl==ZnCl2 + H2 反应,其中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盐酸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6人)

⑷只有加氧化剂才能实现下列转化的(      )(6人)

A KClO3----O2   B H2---H2O   C CuO----Cu   D Ba2+----BaSO4

⑸举例水作氧化剂的实例___________,水作还原剂的实例_________。(4人)

⑹指出反应Cl2 + 2 NaOH==NaCl +NaClO + H2O 中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3人)

⑺X、Y、Z均为A的含氧化合物,它们具有如下转化关系:

X----Y + NaA    Z---X+ Y +H2O

分析X、Y、Z中A的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_______。(1人)

学生课后,充分查找资料,摹仿例题或习题,编出的习题多样化,一一进行展示,既培养了学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感。

5、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学习方法指导相结合
    教学的组织管理,不但要对学生严格管理,提出学习纪律要求,不断督促检查,贯彻课堂教学常规,还要培养学生质疑、求实、进取、创新、严谨、公证、合作献身精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化学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利用教材中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的丰富课程资源----生动图示(比如: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图示过程)、简洁图表及插图,让学生愉悦的学习、积极的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发展成为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正确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慢过程,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基本观点是分不开的,比如“相对论”观点、“量变质变”规律、“质量守恒定律”等等;都能指导我们如何学习化学,特别是化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概念。通过个别交谈、座谈会、讲座、学生自编习题和考题,对本学科的一些具体学习方法向同学作些介绍,比如:章节整理法、“化学用语”记忆法、“化学概念”的比较法、“化学诗”记忆法、物质性质的对比归纳法、结构——性质——用途的思维推测法;最重要的教会学生假设——实验——结论——再假设——再实验——结论——应用的创造性学习方法。

三、效果检查

以上非智力因素培养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确实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生源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我和学生共同努力不但会考取得了好成绩,而且在各级各类考试中成绩名列前茅,受到领导的好评、家长和学生的肯定。
    学习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对于普高后生源差的学校来说尤其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是因为非智力因素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学习内在动力,非智力因素可以帮助确定学习目标,并对学习活动具有维持作用,而不是总靠别人督促引导,由消极被动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一个人的心理过程是由认识——情感——意志三部分组成的,所以引导学生逐步确定一个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学习目标,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情感,磨练他们学习意志,这样才能保证智力训练顺利进行。

总之,人的学习和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集思广益,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是大面积提高化学素养和化学成绩的有效办法,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在新课改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并取得实际效果的好方法。

文献参考:

1、《中学化学教育》2002年第8、10期

2、《国内外教育文摘》2002年第9、10期

3、《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

4、《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

2002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