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老师 的歌:丹麦的图书馆之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6:20:12
在丹麦的图书馆之旅
简洁得近乎单调的HARLEV社区图书馆

HJOERRING图书馆的红色长龙

编者按:2010年6月15~24日,应NEXT LIBRARY 2011国际图书馆会议主办方的邀请,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以会议主旨演讲嘉宾的身份赴丹麦参加了此次会议,并进行了相关考察。杭州图书馆专题文献中心主任吴一舟以陪同翻译的身份全程参加了相关活动。因有感于此次活动,吴一舟专门撰文,以夹叙夹议的方式生动地记录了此次活动并表达了他的感悟。此文对拓宽图书馆未来发展理念不无裨益,供图书馆界同仁共享。

    □吴一舟(杭州图书馆专题文献中心主任)

    到达奥尔胡斯

    在古朴而宽敞的哥本哈根火车站短暂等待之后,我们上了火车。这应该是一趟长途火车,与我们已经乘坐过的市区和近郊的短途火车相比,设施更为齐全。也许接待方为我们买的是更高等级的车票,我发现,相比较其他车厢,我们所在的车厢座位更宽敞,而且有免费的咖啡、茶和小点心,还提供电源和无线上网服务。车窗外景色怡人,车内舒适惬意,这趟火车之旅算是一次意外的享受了。 

    三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我们到了奥尔胡斯。它的火车站与哥本哈根站很像,古朴而宽敞。由此可以推测,丹麦人很注重火车旅行,铁路交通无疑是他们出行的重要手段,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已经到了主办方的地盘,依然没有我们期望中的汽车来接站。与哥本哈根相似,小伙子JACOB领着我们浩浩荡荡地出了火车站。这次还好,我们住的旅馆离火车站很近,走了三五分钟便到了。不同的是,这次只有馆长和我住在这儿,其余的人还要继续走一段,住在奥尔胡斯的CABINN。原来,这里面还有个待遇的差别。事后我明白了,因为馆长是作为主旨演讲的嘉宾被邀请的,所以待遇要优厚一些,我当然是沾了馆长的光。 

    我们的旅馆被叫作斯堪的克广场酒店,听名字就应该是一个有点档次的酒店,但我始终更愿意把它称作旅馆。因为它给我的一切印象就是一个有些年头的老旅馆。除了整洁、有序以外,从硬件上来看,它远远不如我们国内的三星级酒店。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当我和馆长乘坐只能容纳两三个人的小电梯,穿过狭窄的走廊,走进我们的房间时,我们的眼前是两张合并在一起的单人床,其宽度与在哥本哈根的CABINN一样。馆长开玩笑说,我们不但要同房,还要同床共眠了。 

    稍事休息后,没有午餐,我们就坐上一辆中巴车去考察计划中的两个社区图书馆了。终于坐上专车了,真不容易啊。后来我得知,奥尔胡斯图书馆并没有他们自己的馆车,中巴车也是租的,而且我相信租价不菲。因为每到一地,车子从不在门外等候我们,立马就走了。等我们再要另去别地时,再重新租一辆。这只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车子等候的时间也是要付费的;第二,奥尔胡斯图书馆并不富有。

    考察GELLERUP社区图书馆

    我们考察的第一个图书馆叫GELLERUP社区图书馆。事实上,它是一个与社区中心合二为一的图书馆,位于奥尔胡斯西郊的贫民区。据介绍,居住在这里的多半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说着52种不同的语言,近60%的人拿着永久或临时的生活保障金。原来,丹麦也有贫民区。 

    正因为如此,这个图书馆的特点就是为当地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社会生活服务,而不是简单的阅读。因此,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专门为读者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辅导的“工作角”,可以看到专门提供健康咨询和孕妇体检服务的阅览室,也可以看到挂满了世界各国国旗的、专门为移民们融入当地文化而设的活动区域。 

    当然,这个图书馆的很多“非阅读”功能并不都是由馆员们来承担的。他们的经验在于,由图书馆提供场所和平台,通过与政府其他相关机构的合作来实现服务功能的延伸。这种方式特别值得我国农村地区的图书馆借鉴。 

    在这个图书馆里虽然没有看到特别出彩的设计,但橙黄色的书架和温馨的摆设营造出了明快、和谐、温暖的氛围,丝毫看不到贫民区的寒酸。

    参观HARLEV社区图书馆

    换了一辆中巴车后,我们来到了同样位于奥尔胡斯西郊,却是富人区的HARLEV社区图书馆。这个馆也有它的特色,它的最大特色在于社区图书馆与小学图书馆的结合,并实现了完全无人化的服务。 

    当然,它的无人化服务并不是始终无人服务。他们有正规的馆员,也有小学教师兼任的馆员,为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当地居民同时提供服务。不开放的时候,这个图书馆便启用无人化服务模式,读者只要凭图书证在图书馆门口刷一下,但可直接进入图书馆内,你想干嘛就干嘛。至今这个图书馆并没有发生偷窃之类的不法事件,不过,为我们介绍的馆员也承认,这样的模式也许只能在富人区才能实行。 

    更令我深受启发的并不是它的无人化服务,而是它与当地小学图书馆的结合。因为前阵子由我馆和省民进联合援建的“开明·文澜爱心图书馆”就是一个小学图书馆,我也曾设想这个小学图书馆能否与当地的乡村图书室联合,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对此设想的可行性我自己也心存疑虑,这个图书馆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走进HJOERRING图书馆

    HJOERRING图书馆位于离奥尔胡斯一百多公里的另一个小城市。一个半小时赏心悦目的车程后,我们到了一个看上去很悠闲的小城,巴士把我们送到一个新建的大型商业中心门口。原来,这座图书馆就设在这个商业中心的里面。这又是一种新模式。我开始理解主办方为什么要让我们考察这些类型各异的图书馆了,原来,他们是想以一种感性的方式给我们传达一种信息,当代图书馆已经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模式了,怎么有利于市民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就怎么来。 

    一走进图书馆,就给我两个字的印象,惊艳!而且是震撼级的。一个面积不大不小,就平铺在同一个层面的图书馆该如何设计?在没有见过这个馆以前,我想我脑子里没有出奇制胜的高招,但这个馆却非常巧妙、大气、时尚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在这个图书馆里,没有一间一间隔离的小房间,整个开放区域全部连成一片,通透而气势不凡,但它又不是一览无余的。利用书架、设备、活动道具、装饰、立体展览及色彩变化,它被很自然地分出了许多功能区。它的功能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有儿童阅览和活动、成人借阅、报刊杂志阅读、创意体验、展览等等,还有读者可自助就餐的餐厅。所有这一切都被有机地组合在同一个空间里。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设计者以一条宽达一米的大红色的带状物曲折贯穿于整个空间。很难形容这条带状物是什么东西,它就像一条变幻莫测的长龙,时而匍匐于地,时而腾空而过,时而是新书的展台,时而又是馆员的办公桌。它既是装饰品,又是实用物,把整个图书馆贯穿起来,完全在它的统领之下。 

    设计惊艳是这个馆给我的最强烈的印象,但它并不仅限于此。它的许多设施的细节设计和布置都非常巧妙。如馆长对它的一系列书架的迷宫式排列就留连忘返。它还有许多有意思的软件可供读者自行制作很有意思的作品。一句话,这是一个在现代理念支撑下,以现代设计为表现的,为现代生活方式服务的现代化图书馆。 

    午餐就在该馆的读者自助餐厅进行。我们每个人得到一份以各种生蔬菜为主,混有或鸡或肉或鱼的沙拉式主菜,再加上足够量的面包。简单、健康,而且味道也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