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历史小报:君子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强烈推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41:40
                                                 君子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致于丹教授的一封公开信

 

      

君子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致于丹教授的一封公开信

尊敬的于丹教授:
      您好!
      中午的时候,我总会打开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看看《百家讲坛》。因此也看到了您解读的《论语》。说句真心的话,您解读的《论语》没有解读出《论语》的精神实质。《论语》的精神实质并不是只讲自利的,而是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是既要利己更要理他的。这才是衡量君子最终标准。我这两天在网上也看到有的网友也有同感,当然他们的话说的太偏激难听,说您是用华丽的词藻,讲了《论语》的皮毛。我个人觉得不论如何,有人能站出来讲讲《论语》总是一件值得尊重的事情。
      那么,什么是《论语》这本书的灵魂?什么又是儒家学说的精神实质呢?儒家学说的精神实质就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社会,而不是象您说的只尊重自己,有自己内心的快乐就行了。尊重产生尊严,尊严带来勇气,勇气诞生高贵,高贵是君子的标志。我也有一些小故事讲给您听,我想告诉您我心里的儒学,我所理解的《论语》。
      其实要说起来很简单,《论语》的核心讲的是如何做人,怎样做才是一个君子。实质上就是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的有价值的人。而要做一个完美的人应该有一些标准,其核心就是爱人:爱自己,爱别人、爱社会,爱大自然,爱一切。而最核心的东西是忠君爱国,这是爱人的集中表现。现在不是封建社会了,“爱人”的表现形式就是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国家,爱身边的亲人、朋友、包括您不喜欢的人甚至敌人。
      先给您讲一讲周恩来总理的故事。在60年代中苏论战的时候,每逢国宴,因为观点不一致,东欧一些国家的外交使节总会在中方发言之后就离席而去表示抗议。总理发现这些使节离开的时候总是在热菜还没有上之前,是饿着肚子走的。于是他指示礼宾司的同志把中方的发言放在第三道热菜上来之后,因为这样那些东欧使节就可以吃饱了再走。什么是儒家,这就是真正的儒家。我可以和你的观点不一致,但是我尊重你和你们代表的国家,我是爱你和你的国家的。政治观点可以因时事而变化,而这种爱和尊重是不会因观点的不同而改变。
      这是日常生活中的《论语》,我们身边和平时期的儒学。
      一旦我们失去了和平,处在动乱和战争的时代什么才是儒家呢?
      不知您看没看过一部电视剧《为了忘却的记忆》,据说这部片子也是根据事实改编的。剧中讲了一个被日军俘虏的国军上校团长,这位中国军人在战俘营中依然保持了一个军人的尊严,最后甚至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对他表示敬重。日军指挥官要处死他的两名部下,而唯一能救他们的条件是和他对奕一局围棋,如果他输了就处死他的部下。上校正在病中,他得的是肺炎,离死不远了。但是还是接受了这个挑战,他要用生命、勇气和智慧来和残暴的敌人进行一次以生命为代价的对局。上校的精神和体力实在是不行了,他几次要晕倒,几次吐血,但是上校还是顽强的下完了这局不公平的对局。上校赢了,但是他只赢了一个棋子,他最后给他的敌人留下了尊严。而当日军要他出卖准备起义的战友时,上校选择了自杀,他以自己的死表明了一个原则,你可以处置我的身体,但是你决不能征服我的精神!
      这就是极端情况下的儒家。您也可以看一看《亮剑》的下集。当李云龙和他的政委面对批斗他的不讲理的人,也是宁死不低头不弯腰的。文革中的老舍先生、阎红颜上将最后也是这样选择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君子,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也许您会说这是故事,没有事实根据。其实《论语》又有多少是依据事实的呢?如果你非要讲真实,那么我还可以给您讲讲故事。
      您在解读中讲到一个人:范仲淹,那么您还是没有讲出战乱中范先生的儒学。您讲到范先生那篇《岳阳楼记》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错,这是儒学。但是您没有深刻揭示出他的相关的另一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两句话讲的都是儒家的精神实质,忠君爱国,君子的心中总是有家有国的。明代大儒顾炎武先生讲的“天下兴亡,匹夫与有责耳焉!”说的和《岳阳楼记》中那两句话是一个意思!
      范仲淹不仅得到了宋朝君臣的尊重,他最后甚至赢得了他的敌人西夏国君元昊的敬重,赢得了西夏臣民的尊重。史书记载,范先生死后,元昊率群臣亲设坛祭奠,西夏举国悲痛。
  
      在周总理去世后,在讨论为他下半旗的问题时,有的国家的代表反对。说联合国从来没有为任何国家的总理下过半旗,也不能为中国的总理下半旗。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说,如果你们国家的总理也能做到以下两件事,我也同意为你们国家的总理下半旗。那就是一生只有一位妻子,死后没有存款。结果联合国最终通过决议为中国的总理周恩来下了半旗。如果周恩来只是象您说的只有自身的喜悦,他是做不到这样的!
      儒学是能够震撼人心的学说,儒家是能够赢得敌人尊重的那么一种人。而儒家之所以能赢得敌人的尊重来源于对敌人的尊重。来源于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苏武、岳飞、文天祥、袁崇焕……你要是想听我还可以给你讲很多很多!
      您在解读《论语》中传达了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一个君子可以独善其身而不用理会周围的人和事。
      您是北师大的教师,您怎么可以教育您的学生,这样的独善其身就行了呢?儒家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是岳麓书园的那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应该是当年黄埔军校门口的那幅迎联:“升官发财请寻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更可怕的是您是师范大学的老师,您的学生将来是要给孩子们当老师的啊!现在连北师大也这样,出假的明星学生吴蓉蓉。是什么国外著名公司的副总,还没毕业就可以当副总了,也许和您们这样的教育不关关系吧。这样下去还有真正的儒学吗?!北师大可是出过李燕杰教授的大学啊!这样下去,我们还能再有幸遇到老舍那样真正的儒家吗?
      《论语》讲的是怎样做人啊!!!
      我的话也许说的不好听,我的解读也许也片面,因为儒学实在太博大精深。作一个儒家实在有更高的标准有更难的要求。
      孔子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孔子说的所有话,这一句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理念。君子的标准是以这句话为准则的。您是学中文的,应该知道读一篇文章首先要抓住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不是去研磨文章的华丽辞藻。在辽沈战役中,在两军相争的关键时刻共军统帅林彪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别的我不管,抓住廖耀湘就行!”廖耀湘是国军统帅,林的意思很明确,战争的胜负是以擒获或消灭敌人统帅为标志的。你就算擒获敌人一批团长、师长也不算获得了胜利,只有擒获敌人的统帅才标志着最后胜利。现代战争中常用“斩首行动”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您讲了半天“君子”“小人”,我感觉没有抓住核心问题。也就是说您抓了一大批团长、师长而唯独放跑了敌人的统帅廖耀湘。
      孔子的心中,最理想的社会是“天下为公”的,君子的标准就是以“天下为公”来衡量的。在国父孙中山先生的案头墙上有一幅题字写的就是 “天下为公”。因有“天下为公”的理想,孙先生才能让总统而不为。因为有“天下为公”的志向,孙先生才屡败屡战,最终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的的封建制度,奠定了中国未来的走向,建立了以共和为标志的现代中国。
  
      在文革的动乱时期,周恩来对他的助手李富春说过:我不如虎穴谁入虎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是何等地感人又是何等的无私!因为我们的总理心中装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中国,是天下!
      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为了追求“天下为公”而牺牲的英雄们,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甚至我们应该感谢那些追求“天下为公”而工作奉献并没有去死的人们。钱学森、马寅初他们不都是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而回来建设我们自己的国家的吗?您能够在明亮的教室侃侃而谈《论语》实在是应该谢谢这些人的。我也一样。
      我想孔子的《论语》绝对不是空谈,孔子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的价值,怎么做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孔子绝不是“温婉”的,孔子也绝不是只有一点情调的。孔子是讲责任的,孔子是讲信义的,孔子是中国人的精神导师。
      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当侵略者的屠刀架在您的脖子上的时候,请问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君子?!您的选择按照您解读的《论语》也许会下跪。而孔子一定会如您所形容的从容不迫地说: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因为孔子的心中是“天下为公”的,“天下为公”者肯定是无所畏惧的,肯定是蔑视强权的,因此孔子是有坚定信念的。
      孔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孔子是充满仁慈的,孔子是有大担当的。在广州黄花冈的七十二烈士中有一位烈士名叫林觉民。他在牺牲前给妻儿的绝笔信中曾引用过孔子的这句话。这就是有名的《与妻书》。为了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新中国,烈士以碧血沃中华,他心中想的是孔子的教导。因此才有赴死的气概。黄花冈上黄花开了又谢了,英雄却并没有远离我们,因为一个新的国家已经建立起来了。今天我们都生活在英雄理想的阳光之下。孔子的话语直到现在还是一种标尺,激励着人们去追求一个理想的和谐的社会。
      也是在中国,在离林觉民牺牲的城市不远有一座新城叫深圳。在深圳有一位青年叫丛飞。他是一个歌手,他以自己的收入救助了很多贫困的学生。可是当丛飞自已病了快死了,他所救助的学生都是不问他病情而催问他救助的人。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感到脊背发凉,我就会想起孔子,我在想那些被救助的人们怎么能这样冷酷?他们心中还有人性,还有良心吗?作为教授,您的责任就是应该通过讲解孔子为改变这种状况尽一点力啊!我们人人都不奉献,我们人人都去索取,我们都以不管不顾他人和社会为“君子”这决不是儒学,决不会是孔子的教诲!
      孔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孔子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人“独善其身”并不是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那么理解实在是错误的。“独善其身”的真正含义是要做好身边与自己有关的所有事情。
      在天津有一位老人,退休后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用蹬三轮车的钱救助了很多贫困学生。他死后,人们发现他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但是他在近二十年的时间中,一共为贫困学生捐助了三十五万元。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独善其身。然而,在2004年和2005年的两年中,老人的“独善其身”却在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节目中两次没有能感动中国。为什么?因为现在的人往往用财富的多少来衡量事物的好坏,而不是用精神的贵贱来看待事情的善恶。连“独善其身”都感动不了中国了,我们的良心在哪里?我们的人性何在?孔子是讲良心和人性的。
      有国际著名的智库对中国和美国的富人做了一次调查,调查发现中国的富人远没有美国的富人慷慨。在捐助比例上,中国的富人极其吝啬。世界上最慷慨的竟是最富有的人盖茨先生。盖茨先生说:我认为财富就是用来服务社会的,我从小就不认为为富不仁是对的。孔子说“仁”,盖茨做到了“仁”。仁者慷慨也,仁者以天下为已任,这就是“达”。
      无论“达”还是“穷”,都是以天下为已任的,都是推已及人的,都是愿意奉献的。因为没有奉献就不会有索取,用孔子的话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于丹教授,我们这个民族为什么叫“汉族”,我们这个国家为什么叫“中国”?我可以告诉你:因为汉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此我们叫汉族。孔子是讲中庸的,中者,不走极端不求极盛而讲道理,故而我们的国家叫中国。
      我们这个国家历史上多少次被异族占领过,然而占领者可以占领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甚至我们的身体,但是他们不能占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心灵。汉族因此还叫汉族,中国因此还是中国。因为孔子是伟大的,因为《论语》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永远的指路明灯!
      中国之不亡因为有儒学,国家的兴旺赖出儒者!
    
      致
            礼!

塞内英雄
     2007年1月19日

      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好,说出了很多我想说的东西,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我的思想,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儒家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究竟改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传统的思想看起来似乎是那样的旧,但真正了解它们的人都知道它们实际上是很新的……
      可惜鄙人才疏学浅,目前还写不出此等好文。唯有多读经典,以期待有朝一日有所心得以与诸君共享……
      中国之不亡因为有儒学,国家的兴旺赖出儒者!
      
再补充一句:中华之振兴在于传统文化之复兴并与新思潮结合,而不在于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