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圣经:中國歷代名畫家簡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8:31:26
★★★還舊樓主2011年10月30日轉自《槐居语文网》★★★
唐代画家
韩干
盛唐时期人,出身贫寒,曾在一家酒店作佣工,经常在空余时间作画。一次,奉命到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家送酒。主人不在家,他就利用等待的时间在地上画了起来。王维回来,发现这个年轻人很有艺术才华,又肯下苦功,就资助其学画。他最初拜曹霸为师,并成为曹霸诸弟子中成绩最优秀者。天宝年间,韩干画名渐大,唐玄宗李隆基召他入宫,并令他师法陈闳。韩干却说"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事也。"这是韩干不因循前人而师法自然的卓有创见的艺术主张,这种写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从传世作品中也可以体现。
韩滉
(公元787-----723年)自太冲,长安人,唐开元至贞元年间画家。德宗贞元初,任右丞相。曾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他自幼聪慧,喜绘画,善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他的作品以描写农民生活风俗为特点。以善画牛而著名于世。《画鉴》中说"牛图是其所长"。他的书法学张旭,绘画以六朝画家陆探徽为师。他曾作过《田家风俗图》、《丰稔图》、《田间移居图》等表现农家的作品。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五牛图》一幅。
五牛图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出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画家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乘僻的。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作者更是独具匠心,作者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比起曹霸、韩干画马、周昉、张萱画仕女,似乎在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由于其线条茁壮如此故尔五牛姿态虽有平、奇之不同,但在深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
吴道子
阳翟人,生活于盛唐时期,与生于7世纪90年代,卒于758年以后,原名道玄,被尊为"画圣"。他自幼失去双亲,家境贫寒,早年做过画工,学张旭、贺知章的草书,后改学画,"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他绘画名声日盛,被唐玄宗召入宫廷,授以内教博士的官职,并为其更名为道玄。 吴道子的创作成就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他以旺盛的精力和不凡的创作热情绘制壁画300余幅,以画人物为主,几乎覆盖了宗教中所有的重要人物,但吴道子也画历史画和唐代功臣肖像画,绘画风格以豪放为主要特色。吴道子的技法评述颇多据说他"早年行笔差细,中年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茶条,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吴道子在使用不同的手法时,都注意了整个画面气氛的统一和具有运动感的表现。吴道子的真迹已不可见,只有现存日本的《送子天王图》船为吴道子所作,有较《释迦降生图》* 《送子天王图》 此图描绘了了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起伏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到天神庙礼拜诸神的故事。此图是全画中最精彩的两部分,第一幅图为原画第一段,描写天王召见送子之神。天王端坐中间,庄严肃穆;第二图为原画的最后一段,表现净饭王抱子谒神,摩耶夫人及其侍从紧随其后,迎面则是仓皇跪迎的天神。
阎立本
(?---673年),雍州万年人( 今陕西西安)。其父阎毗、兄阎立德,都擅长绘画及工程建筑。他曾官至工部尚书,总章元年(668)做了宰相。受家庭影响,长于绘画,在人物、鞍马、山水、台阁、道释画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唐代评论家张彦远说"阎则六法该备,万象不失。"他最擅长的还是肖像画和政治题材的历史画,曾画《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贡献图》及《永徽朝臣图》等,可流转至今,较为可靠的只有《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像》。
《步辇图》 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干布联姻,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来长安迎接公主。画家选取了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节来表现。画幅右面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被9名肩抬步辇和掌扇的宫女簇拥着;画幅左面是身着小团花衣、拱手致意的禄东赞,他被典礼官引见给太宗皇帝。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禄东赞身着锦缎藏袍,双手合于胸前,明显地表现出不同于汉人的气质。画家依靠服饰、举止,特别是面部神情恰当地刻画出藏族使者的性格特征和外貌上的特点。唐太宗的形象表现得更成功,作者通过他那舒朗的眉宇、睿知的目光和飘动的 须,表现出他那深才大略和非凡的气度。这幅作品中是记录了一千余年前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五代画家
范宽
字中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活动于北宋早期,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尚在,为人处世宽厚疏放。据《宣和画谱》记载,他"风仪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开始学李成的画法,后来他领悟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著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他迁适于终南、太华诸山,深入观察四时景物在日月阴晴,云雾雨雪中的变化,终于创造了与李成迥然不同的壮美景色。他又擅画雪景,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雪景寒林图》图中描绘了一群伟峰耸立,浑厚雄壮;寒林萧萧,幽深枯硬。画面的最前方是寒水深湛,寒林以外可见岩渚汀州,错落有致。 此幅作品画面宽大,气势磅礴。画面中树木、山峰是景物中的主体,两侧村庄、山峦、小桥则是陪衬之物。但此画整幅作品全用圆钝无细尖的笔画成,显示出一种古拙敦厚的风貌。
周文矩
建康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南唐时为画院待诏,长于绘画人物、车马、屋木、山川等,其宫廷人物、仕女师法周昉,而纤丽过之,自成以格。周文矩在南唐声名颇高,李后主降于宋,还专门将他的游春、捣衣、袖女等图进呈。直到宣和府,还藏有他的作品七十六件,现存作品有《重屏会棋图》与《宫中图》等。
《琉璃堂人物图》 此图描绘了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在其住所琉璃堂与朋友谈诗的景情。此画共画了六位人,一僧,三士、二侍者,画面上穿黑衣、戴官帽、留胡须正在比手划脚大加谈论者为主人王昌龄。王昌龄诗友左边者正襟危坐,似在专心致志的倾听着他的谈话。和尚与王昌龄正对着,他满脸络腮胡,双唇微启,似乎想说什么,和尚后面的红衣文士,侧面持书,似听似读,神采飞扬,他后面两个侍者,一正一背捧物而立。这一组人物安排在一大案旁,所描绘的是交谈,各自都不温不怒,温文尔雅。
徐熙
五代南唐画家,生卒年不详,钟陵(今南京)人。出身于江南名族,终身不仕,毕生致力于绘画艺术,自命高雅,过着放达闲适的生活。他观察花竹蔬果禽鱼草虫蝉蝶之类的情状,而形之于笔下,他的画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他自谓"落笔之际,未尝以赋色晕淡细碎为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代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而且胡独创精神,被宋人称为"徐熙野逸"。徐熙也曾经为宫廷画过赋色浓丽并带有装饰趣味的"装堂花"、"铺殿花"。
《玉堂富贵图》 此画绘玉兰、海棠及牡丹,花蕊繁杂,画下端有一野鸡。题款为"金陵徐熙"下铃半印二,不可辨。
黄荃
(?-965年),字要叔,成都人。曾随唐末入蜀的著名画家刁光胤学画,又吸取山水画家李升,人物山水画家孙位之长,结果"全该六法,远过三师"。他擅长花竹翎毛,亦能画佛道、人物、山水,是一位技艺全面的画家。黄筌继承唐代花鸟画传流,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乎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益州名画录》曾记录,他在蜀宫的一个殿壁上画六只不同姿态的仙鹤,栩栩如生,甚至吸引真的仙鹤到壁前活动,他又曾在八封殿壁上画花竹雉鸡,使皇帝行猎的白鹰误认为真而向壁间扑啄。由于他所画的题材和用于装饰宫廷的特点,画中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其现存的真迹有《珍禽图》。
写生珍禽图 此图描绘了麻雀、鸠、腊嘴、龟、蚱蜢、蝉、蜜峰、牵牛等二十多种昆虫、动物,但状态各异,虽然不是一幅完整的构图,却是一幅写生作品。但却有着严格不懈的构图关系所在。 《珍禽图》强调真实描绘,重视形似,质感是这一件作品的突出特色。你看那龟壳多么坚硬,似乎可以敲出声来;蝉翼的透明,麻雀展翅欲飞的姿态,都活灵活现。早期花鸟画重视写生,要求严格的写实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宋代画家
米芾
(1051-1107)字元章,祖籍太原,后迁襄阳,徽宗时曾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侍郎,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书画鉴赏家,善画山水。他在书、画方面富于创新精神,以不蹈前人为标榜,他认为山水画"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他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他对江南山水的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树木,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
《春山瑞松图》 此图描绘了云雾掩映的山林景色。图中白云满谷,群山皆笼罩其中,唯有几处山巅露出云面,几棵古松生长在山间与册顶之中。作者在作品中描绘的中心不是山峰树木,而是山中浮动的云雾,通过云雾表现春山的湿润和松树的矫健挺拔。 《春山瑞松图》不能确证为米芾所作,有可能为宋人仿作。画面左下角有"米芾"二字款,为后人所加。
赵佶
(1082-1135),神宗赵顼第十一子,在位二十五年,在政治上昏庸无能,面对金兵的入侵,束手无策,公元1125年让位给他的儿子钦宗赵桓,自称"太上皇"。他是个不称职的帝王,却是个著名的艺术家。他从小酷爱书画,继位前就与当时一些著名画家相亲近,并深受他们的影响。继位后,对书画的爱好,远远超过了对国家军政大事的关心。他集古今名画一万多件,编篡为《宣和睿览集》,敕编《宣和画谱》20卷,完善了翰林图画院的建制,提倡写生等等。他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从流传下来的作品看,他的花鸟画有色彩班斓,富丽华贵的画院风格,也有以墨为主,朴拙洗练的山野情趣。《芙蓉锦鸡图》就是他前一种风格的代表作。
马远
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南宁光宗、宁宗时为画院待诏。马家世代以图画为业,先祖号称"佛像马家"。马远艺术上克承家学而超过了他的先辈,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这种"边角之景"其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
杨天咎
(1097-1169),字补亡,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清江(今江西清江县西南)人,他为人耿直不慕利禄,诗词书画皆精,书法学欧阳询,"以其笔画劲利,故以工作梅"。他的墨梅有清雅闲逸,出尘绝俗的情致,与院画塑造的娇艳柔丽的形象大不相同,传世有《四梅花卷》、《雪梅图》、《墨梅图》等。
四梅图 此卷无款,卷左方有宋人自称"海野老农"者题跋。在画面的左上方用墨笔画了一枝偃仰恣纵的野梅。间以疏竹遮映,自成格局,并偕淡墨晕染天色,烘托出梅花和竹上的积雪。 全图用笔简逸,布景舒朗清新,很富有杭州孤山篱落间那种"疏影横斜""暗看香动"的诗意。
元代画家
王蒙
(1308-1385),是元代末年著名的画家,与黄公望、倪瓒、吴镇合称为"元四家"。字叔明,湖州人。元末曾作小官,后隐居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元代灭亡后,长期隐居生活,但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章法稠密,景色郁然深秀,并能画人物,是元四家中较有功力的一个。
《青汴隐居图》 此图为王蒙的代表作,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卞山碧岩胜地景色,采用高远法构图。画面上危岩高耸,万壑千崖,密树层层,溪流从岩间涌出,瀑布高悬直泻。此图用淡墨勾石骨,由淡而浓,层次加深,先用湿笔,然后用干笔,用笔活而不乱,层次井然。 整个画面气势雄伟,繁密而不塞迫,表现了江南溪山湿润华滋,沉郁深秀的气象,寄托着画家的隐逸之情。
王冕
(公元1278-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省诸暨县人,出身于贫苦农家。后来被会稽韩先生收为弟子,遂发奋读书。本想为社会作一翻事业,但屡试不第,于是,他把自己写的文章全部烧掉,改读古兵法。他常戴着高沿帽,披着绿蓑衣,脚穿长齿的木履或挥剑高歌,在大街上行走;或骑着黄牛手持《汉书》边读边行,别人都以为他发狂了,其实这只不过是表示一种孤傲的人生态度罢了。在北京,他画梅的名声很大,很多人纷纷来求画。据说王冕作一幅梅花图挂在墙上,上面题诗云"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以花自喻,以羌笛暗指元代统治者,表示自己不能随便被"贵人们"驱使,后隐居家乡九里山安度晚年。
《墨梅图》 此图是王冕作品中最疏淡的一幅。一枝横斜的梅枝,从右伸出,修长的枝干贯穿整个画面,它舒展挺秀。全幅皆以浓淡墨色画成,枝干用重墨,滋润挺秀,宛若生枝,花蕾花瓣以深浅不同的淡墨点染,只在花蒂、花蕊处点以重墨,在这淡淡的墨痕中表现出梅花那高雅丽质与傲霜独开的风姿。这不仅道出了梅花的风姿神韵,而且也道出了画家创作的初衷。
柯九思
(1290-1342年)字敬仲,台州人。元文宗时曾任奎章阁鉴书博士,品定书画,颇得皇帝宠信,后活动于苏州一带。他工诗文书法,墨竹学文同,以书法画竹,"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他写竹具有一定的写实性,但柯作之妙不仅于此,他的墨竹祖述文同,与顾安等人画法也有相似处。视觉形式上颇有独到之处。在柯九思的时代,文人画家们"画山画水不足便画竹",画竹被视为"文人雅事"。柯九思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推动了这一波澜,成为文人绘画历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
《清秘阁墨梅图》 画中右侧绘出两竿茂竹,左下方两方怪石依竹而立,外侧一方较大,上缀若干小草,柯九思在左侧偏下处自识"至元戊寅十二月十三日,留清閟阁,同作此卷,丹丘生题。并钤"柯氏敬仲"朱文一印,现存作品左上处有乾隆御题,周围有藏家印多处。 此作画面饱满,笔法沉着,用墨厚润。以稳实的视觉形式加以表现是此作的特色。
钱选
(1239-1301)年,字舜举,号玉潭,与赵孟頫是同乡和朋友,同居"吴兴八俊"之列,但他入元不化,隐居终生。他也是人物、山水、花鸟皆能的高手,多描绘古代高人隐士(如陶渊明、卢仝、林和靖)或表现隐居情趣的家乡山水。用笔质朴稚拙而意境脱俗,花鸟画早期工丽细致而晚年转向清淡,其作品有《柴桑翁像》、《浮玉山居图》、《白莲图》、《秋瓜图》等。
《八花图》 此图描画了海堂、杏花、桅子、桂花、水仙等8种花卉。作者画花叶瓣,采用以笔勾描再填写的画法,叶子的正反转折,花瓣的娇态刻画入微。用笔柔劲细洁而秀润,设色清丽淡雅,正是钱选花卉画的特色所在。
倪瓒
(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无锡人。其家为江南富户,信奉全真教,筑有园林轩阁,蓄藏古器物及书画名迹,交纳江南文人,读书作画,生活优越安适。谙熟音律,性情孤高,一生不做官。40岁前,过着富裕而风雅的名士生活。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卖田产疏家财,弃家隐遁于太湖。后半生的20多年,他浪迹宜兴、常州、吴江、湖州、嘉兴、松江一带,寄居田舍、佛寺,或以舟为家,随水飘泊,但仍勤于书画,以寄情怀。正是这种跌宕起伏,放浪江湖的生活和他那抑郁悲凉的心境,使他能突破前人成法,别开生面,在中国绘画史上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倪瓒的作品,保存下来的较多,如《六君子图》、《松林亭子图》、《虞山林壑图》、《幽润寒松图》等。他的山水画以萧散、清疏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
《渔庄秋霁图》 这是倪瓒山水画中大幅作品,墨笔写高树选岫,此图近景有湖中小渚,坡石上,几株落叶杂树萧然而立。名曰"渔庄秋霁",但画面上却没有出现渔庄,只是通过湖水山石、树木坡岸,在秋雨过后天色转晴的变化中,使人联想到依傍在湖边的茅屋村舍,渔人小舟。此图是作者55岁时画的。我们可从中进一步领略这"风雨萧条晚作凉"的诗情画境。在画面上写诗题注,大约萌生于唐末、五代。到元代文人画家,开始题大段的诗文和跋语,并以此配画,抒怀遣兴。在这幅《渔庄秋霁图》中,倪瓒那娟秀而清丽的字体,与萧疏宁静的画境很和谐,使画面更具书卷趣味。
代表作: 秋亭嘉树图 梧竹秀石图 江岸望山图 六君子图
明代画家
戴进
(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钱塘人,出身低微,以画为业,多能兼擅,一生坷坎,入宫被诬之后,流落他乡。"平生作画不能买一饱"其山水画以取法南宋马、夏为主,上溯北宋,并及元人,"变南宋浑厚沉郁之体,成健技劲锐一体",他的山水画比南宋人措景丰富。较元人多生活实感,大多构图剪裁精当而境象浑宏。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健而法度谨严。他尤善于在山水实境中安排略有情节的人物活动,粗看有立势,可"卧游",细看又看生活情味,取材于历史故事的《三顾茅庐图》,描写现实生活的《春游晚归图》无不如此。这处山水画,实质是以山水为主的山水人物画,其亦工人物画,不过在取材与画法上较少逾越两宋藩篱,继承多于创造,新意亦复不多。他是明代屈指可数的绘画全才,院体的杰出代表,浙派的开创者和领袖人物。
《溪堂诗思图》 此图是戴进晚年的杰作,描绘了峻岭虬松,临溪茅堂。画面中小桥流水,山中一瀑水飞流而下,深山中藏一古寺,若隐若现,给观者留有无限暇思。画面中的整座山都笼畀在浩渺的烟云之中,朦朦胧胧。 此幅画布局得当,笔墨苍劲,浓淡干湿变化莫测而又有法度,风格浑厚,可谓是戴进的一幅代表作。
代表作:仿燕文贵山水图 洞天问道图
仇英
(1493-1560年),字实父,号十州,原籍太仓,后移苏州。他是出身工匠而又跻身文人之林的画家,明四家之一。师事周臣,精研南宋工细各派,但缺少对社会现实生活作正面表现,许多绘画题材局限于历史故事画,如《金谷园图》、《汉宫春晓图》、《文姬归汉图》等等。长于工笔重彩人物与青绿山水,作风严谨不苟,在精丽中又闪现着文人画的妍雅温润,在当时是一种雅俗共赏的体格。他的工笔人物画如《秋原猎骑图》,小写意人物画如《松濮高士图》、《蕉下弹琴图》,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就其个人风格而言,虽不能说有奇峰突起的大创造,大突破,但却与唐寅一样,影响了以后几百年的画坛。
《桃源仙境图》 仇英的山水画风主要取法于南宋二赵和刘松年,画得十分缜密而又细丽,尤其是青绿重彩山水,被认为是钱选以后唯一的高手,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比。这幅《桃源仙境图》就是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整幅画的境界,瑰丽中透出奇谲,精工中又别有士气迸发。没有精湛的功力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显然是不可能画得这么成功的。
代表作:桃源草堂图 人物故事图 剑阁图
沈周
(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翁,长洲(苏州)人。他出身于诗画及收藏世家,本身兼长诗书画,终身不仕。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无论淡雅的青绿,不是沉雄、文秀的水墨,大多描写江南风光或文人园林,画法绍述元人之外,亦能追踪五代北宋,但很少受南宋院体的影响。由于他毕竟是文人,有别于五代北京的职业画家,难免在刻画物象方面难跻北宋大家。在沈周的山水画中,水墨以及水墨淡着色更为引人注意,有粗细两种面目,但以粗者为重。 沈周为人平和忠厚,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愿意和他交往。吴派画家中的许多人,无论他的学生还是他的朋友,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过他的指导或影响。为公认的吴派画家的领袖人物,也是戴进之后最有影响的画家。
代表作:青蛙白荷 京江送别图 山溪客话图
唐寅
(1470-1523年),字子畏,另字伯虎,晚号六如居士,苏州吴县人,他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从少攻读诗书,才华横溢,准备走"学而优则仕"的科学道路。29岁时中试南京应天府第一名解元,所以人称唐解元。但后来进京公试,却因一件科场行贿案被牵连入狱,后来案情大白被释放出狱,从此看破世情,绝意功名,以风流放诞的生活态度钦酒赋诗,乘兴作画,玩世不恭,以至在民间留下了"三关姻缘点秋香"一类的逸事佳话。就绘画而论,他的态度甘与宋元士大夫的"自娱"观不同,他公开提出自己的绘画在自写胸臆的同时,也是用于谋求生活的工具。 唐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人物,山水,共鸟均擅长,其画风学周臣,同时又受到沈周的影响,在传统上取法南宋刘松年一路。其人物画的作风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水淡写,另一种工笔重彩,但二者的艺术氛围都是文静的,绝无浙派的浮躁霸悍之气。他是明代文人画家中最有影响的"吴门画派"的四大画家之一。
代表作:秋风纨扇图 湖山一览图 灌木丛条图 事茗图 春山伴侣图 落霞孤鹜图
文征明
(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他是沈周的学生,又是继沈周之后吴派绘画的领袖。艺术造诣很深,以诗文书画风靡一时,给画方面,山水、花卉、兰竹、人物无一不能。尤以山水画创作为主。他的细笔作品有《江南春图》、《真赏斋图》等,粗笔作品有《古木寒泉图》。 他又与祝枝山、唐伯虎、徐祯卿丰切磋,称"吴中四才"。五十四岁时,才被推荐至京师,授职"翰林院待诏",在那腐败的政治气氛中,悒悒不乐,曾三次辞职,后于五十八岁时又回到苏州,以诗、文、书、画而流连终 。
代表作:墨竹图 绿荫长话图 石湖图
董其昌
(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百、香光居士、溢文敏,松江华亭人。官至礼部尚书。他精于鉴赏,尤长书法,亦致力于山水画。为了克服板结与粗简两种时弊,他在山水画上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联系变幻中的表现力,并把宋元诸家绘画中来自大自然的山石树木形象加以简化,以笔势的运动作"不似之似"的组合。他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实和"画欲暗不欲明"的生动性与含蓄性,也发展了墨法,推出了以前人母题作画,结合有关画史画的题记而含义在画外的表现方法。以论王蒙《青卞隐居图》为母题的《青卞图》和自称仿黄公望的《江山秋霁图》是他的传世水墨杰作,设色的《秋兴八景图册》一般也认为是他的作品。董其昌的巨大影响还在于他的画论。在系统总结文画历史经验的过程中,他以佛家禅宗又分南北为喻,推出了"南北宗论",尚率真,轻功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尊变化黜刻画。虽然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提倡的美学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仅是华亭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整个明代后期绘画的领袖人物,其影响一直波及到明末以后的三百多年。
代表作:书绵堂图 山水图
陈洪绶
(公元1598-1652年),字章候,号老莲,浙江诸暨人。与崔子忠齐名,时称"南陈北崔"少负奇才,能诗善书尤爱绘画。他四岁时就登岸作过八、九尺长的《关壮缪像》壁画。十岁在杭州临摹李公麟的《孔子像》及"七十二圣"石刻画像,能"不规规形似"而变易其法,达到了遗貌取神,"人莫能辨"的程度。十二岁卖画,其作品"悬市中立致金钱"然虽少负奇才,却屡试不中。虽一度入宫,却厌于酬奉,慨然赋归,放意于书画,在从事卷轴画创作与版画创稿方面,驰骋奇才,卓有建树。入清以来,则心怀亡国之痛,改号悔迟,卖画为生。其人物画,面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遒劲,设色水石并用,以艳衬雅。他与徽州版刻黄氏名手合作的版画,成就异常突出。形制或插图或页子,内容则寄托了关心国事民生的情感,歌颂了具有反封建意义的水浒英雄与西厢人物,在美术史上留下了不朽声誉,对清代特别是清末"三任"发生了深远影响。他的重要版画作品有《九歌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和《张深之正北西厢记插图》早年受业于蓝瑛,后又从徐熙、黄筌、王蒙等名家作品中博采众长,自创新机。
代表作:莲石图 戏婴图 仕女图 杂画图
清代画家
王时敏
(1592-1680年),字逊之,号烟容、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他是董其昌的朋友,与董其昌等合称"画中九友"。在绘画上,完全接受南北宗论的观点,以董、巨"元四家"尤其是黄公望为正宗图式,要求与古人神韵自然淡泊,血脉贯通,夺其神髓,重开生面。这与石涛"借古开今"的思想实际上是相一致的。在清初六家中,他是一位领袖式的人物,其余五家,有的是他的朋友,有的是他的学生、子孙。 他的代表作品有《仿云林山水轴》、《仿大痴设色山水卷》等。此外如《山水图册》数幅,有的仿董,有的仿小米,有的仿倪,有的仿吴镇,无不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
代表作:夏山飞瀑图 山水册 仙山楼阁图 浮岚暖翠图 秋山白云图 杜甫诗意图
汪士慎
(1686-1759年),字近林,号巢林,字徽歙县人。著有《巢林诗集》,"扬州八怪"之一。他一生清贫,居扬州卖画为生,却能安贫乐道,精研艺术。五十四岁和六十七岁时双目先后失明,生活更加缭倒。不过,汪士慎并没有在困境中丧志,他摸索着继读作书、作画,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他的书画竟能"工妙胜于未瞽时",连金农看后也大为赞叹。
《梅花图》 他性爱梅,擅长画梅竹,工于篆刻和八分书。人们评他的梅竹"宠梅念竹有真意,剪水断冰无俗痕"。他与金农、高翔、罗聘被时人称为四大画梅高手。这幅《梅花图》清淡秀雅,瘦劲姿媚,使我们看到了他画梅花的独特风格。我们看到汪士慎遗存的梅花作品,枝、花并不太繁,是以疏朗清瘦见长,给人一种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的感觉。
代表作:花卉图 镜影水月图 春风香国图 猫石桃花图 春风三友图 墨梅图
任伯年
(1840-1896年),名颐,初名润,字小楼,浙江绍兴人。十四岁到上海,原在扇庄当学徒,后得任熊、任薰指点,进步迅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山水、花鸟、人物皆涉猎,其中犹以花鸟人物突出。在其笔下,花鸟题材之广,涉笔成趣,皆入画境。各种禽鸟,尽以生动正确的造型,洗炼概括的笔法,描绘得无不跃然纸上。各类花卉苍劲、秀润,清丽、闲雅,别有诗情,更为可贵的,他能创新,别开生面。 在肖像方面,他画人物的眼神、手势,具有典型的细节和外形基本特色,非常概括传神,画得毕肖如生。他反对徒然的"精微谨细"和"空陈形似"。绝不自然主义的记录形象。 主要作品有《女娲炼石图》、《酸寒尉图》、《三友图》、《紫藤翠鸟图》等。
《紫藤翠鸟图》 此图曾被徐悲鸿收藏,并被他称之为"全幅皆美,无懈可击"之作。在此图中,左侧为一片峭险的山石临谷而立,碧霄环绕其顶,山石之间盘绕着一株紫藤。一只蓝顶红爪的翠鸟,俯颈啄羽于枝间,腹部也感受着阳光似的。 此图色彩亮丽、独特,经过紫色,浅黄,粉白的过渡,与传统的石青,石绿相衬映,从而达到色调的交响。从此图中,可以看出任伯年在色彩方面的高深造诣,及独特风格。
代表作:幽鸟鸣春图 凌松鼠图 钟馗 花卉册 把酒持鳌图 荷花双燕图  石农小像
赵之谦
(1829-1884年),字溢甫,浙江萧山人。咸丰已未举人,官江西鄱阳、奉新知县。著名书家、画家、工篆刻,其书法初学颜真卿,后专意于北碑、篆,隶师邓石如,又变化成自家的面貌。画花卉纯用金石书法笔意,色采艳丽,笔势淳厚,天才横溢,传世作品有《五彩牡丹图轴》、《花卉图》等。
《玉兰牡丹图》 此图画玉兰与牡丹,其中牡丹花茂叶盛,气势堂皇,牡丹的枝干如写篆隶,极其遒劲。点叶也异常圆浑,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底是显然办不到的。玉兰是株老树,枝干粗大,干上多节疤、纹理。玉兰花有的已盛开,有的含苞欲放,翩翩生动。
代表作:疏果花卉图 墨松图
吴昌硕
(1844-1927),初名俊、俊卿,字昌硕、创石,别号缶庐,苦铁、大聋、老苍等,浙江安吉县人。他是一位诗、书、画及金石全能的艺术大师。少年时生活清苦,但好学不辍,十多岁即酷爱书法和刻印。年轻时中过秀才,曾做过清末知县,但到任只一个月便辞去,从此厌弃官场生涯,潜心艺术创作。其篆刻融会浙皖两派,并以秦汉钤印、封泥及陶瓦文字入印,雄浑苍老,创为一派。后被同首推为西冷印社社长。其工书法,擅写"石鼓文",朴茂雄健,能破陈规。三十岁后始作画,近师赵之谦、任颐,上溯沈周、陈淳、徐渭、朱耷、石涛、金农诸家的格法。他的画脱胎于书法、篆刻的用笔,专精花卉,亦善山水,偶尔也作人物。吴昌硕在艺术上作出的巨大贡献,对现代写意花鸟画的影响至深目远。
代表作:墨笔山水 紫藤图 梅花图 红荷图 笋菇图 岁朝图
郑板桥
原名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因画竹著名,世人改称郑板桥。他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50岁始出任山东范县令,后调潍县做县官,亲政爱民,得罪上级罢官后来扬州卖画。他并擅三绝,尤长墨竹,既注重取法前人,又注重取法"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且又经过了从"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幻化,在诗情画意中歌颂了清风劲节,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声"的抱负。对于前人成法,他主张"学一半,撤一半"。"自探灵苗",不泥古人,在诗书画均自成家数。其绘画作品有《衙斋竹图》、《兰竹图》等。 "扬州八怪"之一。其作品清刚跌宕,甚至有所谓"霸悍气"。
代表作:兰竹图 竹石图 丛竹图 甘谷菊泉图 兰竹石图1 兰竹石图2
郎世宁
(1688-1766),原名迦斯底里安纳,意大利人。郎世宁于公元1915年来到我国,后来进入宫廷画院。他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乾隆年间。他的一些作品,均具有"新闻照相"的纪实作用。郎世宁所擅长的西洋画法,相比于传统绘画,显然更适合这一类功能题材的表现,因此在宫廷中风行一时。他的代表作品有《慧贤贵妃像》、《聚瑞图》等等。
《聚瑞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轴是分岐合颖的谷穗与同心并蒂的莲花插在瓷瓶中的瓶花写生。绢地重彩,色调明暗对比鲜明,但其艺术效果又不同于纯粹的油画写生,这显示了郎世宁绘画技巧与艺术风格的变化与转折。郎世宁适度地改变了西方油画的绘画技巧,创作出了中国皇帝可以接受的中西画法相结合的新形式。如有立体感而又减弱了明暗度,没有浓重的阴影和过强的高光,效果比较柔和;在工笔重彩方面注意到中国的传统画法,强调了线条在画中的作用,敷彩上也参酌了中国的渲染法。《聚端图》是现存郎世宁纪年新体绘画中最早的一件,它标志着郎世宁来华后所创融中西画法于一体的新画法获得了成功。
代表作:松鹤图 花鸟图 弘历观花图 竹阴西猞图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