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赤字数据:堆肥场布局与物料流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13:57
堆肥场布局与物料流动 一、厂址选择 资源、环境、资金、政策、市场是影响堆肥项目建设的几个重要因素,也是项目建设的基础。堆肥厂址的选择应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政策背景下,结合资源和资金条件,考虑到区域范围内的市场容量,谨慎确定。在政策、资金、市场允许的情况下,原料的资源状况是主要的限制因素,建设一个规模化的堆肥企业,要求要有本地化的、充足的、稳定的原料市场作保证。原料决定设备选型、决定产品类型、决定生产规模,不能掌握或控制足够原料的堆肥企业是很难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堆肥厂址的选择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为:1.       主要原料集中、量大,取运方便;2.       交通、通讯便利;3.       水、电及其它能源有保障;4.       尽可能远离居民区;5.       规模化特色农业种植区。

 

图5-2 堆肥工艺流程图二、堆肥场布局 堆肥场布局应根据秩序、效率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设,所谓秩序原则就是布局应遵循堆肥系统顺序和工艺顺序,保证工艺的顺畅;所谓效率原则就是布局应能满足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保证生产的便捷,能以较低的能耗、较少的用工、适宜的劳动强度获得较高的产能和最佳产品质量。1.     区域布局    在资金、产地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明确划分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尽量减少堆肥原料对办公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便于维护和保持正常生产秩序。一般情况下,应将办公和生活区安排在整个项目区的上风向。2.     系统布局系统布局要充分考虑堆肥生产的原料、工艺以及产品特点。一般情况下,选用的堆肥原料多为有机废物,如畜禽粪便、市政污泥等,水分大,异味重,运输、储存及预处理过程中多少会对生产生活和周遍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布局设计中,应将原料储存系统和预处理系统建设在项目区的下风向;同时,在满足基本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布局的设计要尽可能的提高场地或土地的利用率。图5-3是一个以鸡粪为主要原料,年产1万吨生产规模的厂区分布图。

3.     系统规模    一般情况下,系统规模是由项目规模决定的,但原料种类、原料性质、产品类型以及工艺因素也影响到系统设置的大小。如原料的性质、来源决定原料储存系统的大小,原料水分低、来源广、取运方便的,相应储存系统规模就小,反之就越大;原料的性质也影响预处理系统的大小,原料组成越复杂,均匀度越差,预处理系统也越大;原料的性质和选择的发酵方式不同,发酵系统的大小也存在差异,条垛式发酵场地占用面积大;产品类型决定加工系统的大小,有机无机复混肥比例越大,加工系统规模相应也越大。关于系统规模的确定在后面的分系统介绍中会作详细说明。4.     系统连接由于各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堆肥物化体系是否完善依赖于系统间的有机衔接。布局设计中,通常通过建筑物连接、设备连接和工艺连接将各系统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在同一建筑物或车间内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或者比邻的建筑物间通过传输设备实现物料转移,或者通过翻堆设备实现物料位移等。系统连接方式不是单一的,它受场地、原料性质、资金状况等因素制约。 三、物料流动  堆肥生产过程中,除返料外,物料流动是单向的。单向流动的概念在这里不仅指系统顺序的单向,而且也包括了物料空间位移的单向,即物料在完成某一工艺过程后,到达下一工艺过程的空间距离应该最短。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料在相邻系统或工艺段间的往返流动,可以有效降低隐性生产成本。堆肥系统构成及工艺流程 一、堆肥系统构成       一个完整的产业化堆肥体系应包括原料储存系统、原料预处理系统、发酵系统、陈化系统、加工系统、成品储存系统、质量检验系统等7个部分,各系统功能明确,顺序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质量控制系统贯穿于堆肥过程的始终(图5-1)。与传统的有机肥生产或堆沤肥相比,现代堆肥是以有机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为基础、产业化生产为途径、产品的商品化转化为目的,对影响堆肥质量的各环节进行调控和系统总成。它不仅体现了有机废物处理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也有别于传统有机肥发酵系统等于肥料厂的生产模式,而是突出了“生产的连续性、质量的稳定性、产品的商品性”三大特征,各系统都是围绕堆肥产品最终作为肥料商品进行配置的。  图5-1完整堆肥系统图二、堆肥工艺流程   图5-2所示的是一个完整的堆肥工艺流程,概括了堆肥生产的各基本环节。虽然堆肥化过程中,由于原料来源、产品类型、设计规模等的变化会导致工艺或系统参数的调整,如系统规模的调整、系统设备的调整、过程控制参数的调整、发酵方式的改变等,但一般情况下,其工艺顺序或工艺流程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在堆肥项目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依据该工艺流程,考虑生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