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好诗词畅欣毕凯:节 律 养 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24:55
 洮河人收藏    节律养生法从古至今都被养生专家所推崇。东汉哲学家王充在其《论衡》中写道:“人本于天,天本于道,道本于自然,顺乎自然,即是最上养生之道。”由此可见,人在后天若能顺乎生命的自然规律,采用自然科学的养生方法来养护身体,那么就能够有效地增强人的身体功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科学研究证明,节律养生是提高生活质量与工作、学习效率,放松身心,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最有效、最实际和最经济的一种方法。
  人的生命中有许多隐性“钟摆”,这些“钟摆”维持着人的正常生命节律。只有顺应生命节律,减少生物钟磨损,保证生物钟“准点”,才能提高生命质量,健康长寿!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只要正视自然节律,尊重自然节律,奏好生命的和弦,就会百事俱兴,延年益寿。


  科学家研究证实,人体生理有节律地发生周期性变化,如体温在清晨2~6点偏低,下午5~6点偏高;血压早晨最低,傍晚偏高;正常人的呼吸是白天快,夜里慢;人体排尿的量和尿中成分随着昼夜而发生周期性改变。另外,人体内细胞的分裂、血液成分、眼压和瞳孔的光反射等,也都有昼夜的周期性变化。就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女性的月经周期恰与月亮盈缺周期相似。也许还有不少人有过这种体验:即使没有闹钟的铃声,也能每天按时醒来,误差甚至可少于1分钟……花有花开花谢,月有阴晴圆缺,人的生命也有成长周期,也有从新生到强壮,到衰老的过程。这些自然现象,生物学家称是由“生物节律”作用引起的,这种生物节律也称为“生命节奏”,其所显示的周期性循环犹如时钟的运转,故被称为“生物钟”。
  人体内有许许多多的生物钟,它们对人类的健康、长寿、美容、养生、生育,以及保证高效的生活、工作等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顺应生物钟的运转,会使身体各组织器官都高度规律化、自动化,获得最佳的生理效益,并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相反,人为打乱生物钟的节奏,生活无规律,就会使身体各器官处于紧张状态,功能发生紊乱,这是造成疾病与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你的健康你做主!就算你不是医生,不会开方抓药,但是顺应自己的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合理地安排日常的作息,如吃饭、排泄、运动等,总该没问题吧?其实,这种做法就是节律养生,其概念是顺应人体的生物节律来养生。主动顺应生物节律,趋利避害,进行合理的生活与工作,使你的身心与大自然的节律相顺应并保持在最佳状态。


  自然界除了昼夜日节律、年节律外。还有月节律,即,月球的运转能引起潮汐等变化,对人的生理也有影响。
  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表明:对人的自我感觉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是——体力、情绪和智力,而且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到离开世界为止,这个规律自始至终不会有丝毫变化,不受任何后天影响,这个规律就是人的“生物节律”,又称为“生物三节律”,即:“体力节律、情绪节律、智力节律”。人体功能三节律也是人类生存重要的生物钟规律。这些规律与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经营决策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三节律是指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体力、情绪、智力三方面不同时期有规律地分别处在高潮期(身心良性阶段)、临界期(高潮期和低潮期相互过渡的交替日子,国际通称危险日)、低潮期(身心稍差阶段)。
  〖体力方面〗高潮期:体力充沛精力旺;临界日:易患疾病;低潮期:体力不足易疲劳。
  〖情绪方面〗高潮期:情绪高昂精神爽;临界日:容易冲动;低潮期:情绪低落心情烦。
  〖智力方面〗高潮期:思维敏捷反应快;临界日:易出差错;低潮期:反应迟钝记忆差。
  计算是按人的出生日期开始累计计算,其中,第一节律为体力强弱,每23天循环一次;第二节律为情绪高低,每28天循环一次;第三节律为智力兴衰,每33天循环一次。

人体生理周期三节律在线查询  



  由于白天和黑夜太阳光照的有无和强度、亮度,不同时间有不同变化。中医认为人体的阳气在早晨开始生,在日中最盛,下午开始消;同时阴气开始生长,至夜半阴气最盛,阳气最弱。养生与防病治病,均需遵循这一规律。西医研究证实:人体体温、血压、脉搏、呼吸、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和抑制酶的含量等都随昼夜时间的不同有规律性变化,这就需要我们顺应这一规律来安排作息。一般应遵从的原则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起码夜间0-3点必须睡觉。这种规律不仅人应遵循。动物、植物也都遵从。试看夜合树、含羞草,太阳一落,叶子就合并在一块了。日落鸟归林,兽归巢。可我们很多人却对之不买账,有人说晚上不睡白天睡,殊不知人的激素和血压等抑制、兴奋均有固定不变调控时间,你作息变了,它不变,或你逼得它也变,这样人的生理就完全乱了套,不生病才怪呢。为什么说0-3点是睡眠的黄金时间,人必须睡,就是因为人体激素、血压等在此时多进行大调整之故。



人体日节律养生


时辰
时间
古名
人 体 节 律
时辰养生
子时
23-1时
夜半
细胞修复,准备休息,
此时肌体大脑能排除干扰,进入梦乡。

屈膝而卧,
安睡养元。
丑时
1-3时
鸡鸣
肝脏工作,排除毒素,
人体自身清洗,多数器官,基本停工。

节制房事,
养精蓄锐。
寅时
3-5时
平旦
血压、脉搏、呼吸均很弱,
脑供血少,听力敏锐,极易惊醒。

醒时舒体,
流通气血。
卯时
5-7时
日出
肾脏不分泌任何物质,此时精神饱满,
血压上升,心跳加快。

披衣起床,
活动筋骨。
辰时
7-9时
食时
免疫力强,易战胜感染,毒素已排,
若此时喝酒则加重负担。

饮水一杯,
梳发百遍。
已时
9-11时
隅时
兴致升高,病痛感减弱,
心脏全力工作,人体处于最佳状态。

读书理家,
寡言养气。
午时
11-13时
日中
心脏与心理积极保持一致,
全部精力已被调动,无紧张感。

中餐美食,
静坐午休。
未时
13-15时
日昳
肝脏休息,血液中溶入糖原,
精力消退,反应迟缓感觉疲劳。

练功略眠,
奕棋浏览。
申时
15-17时
哺时
身体机能重新改善,嗅觉、味觉尤为敏感,
血糖升高逐步衰退。

读书练字,
户外观霞。
酉时
17-19时
日入
疼痛感减弱,多运动愿望上升,
兴奋感渐渐下降,血压上升。

少进晚餐,
热水洗脚。
戌时
19-21时
黄昏
反应出奇敏感,记忆力特好,易激动,
身手矫捷,体重最重。

静练气功,
准备睡眠。
亥时
21-23时
人定
血液中白血球增加一倍,体温开始下降,
细胞修复工作开始。

安静环境,
自然入睡。

生命中的一天

1点—进入易醒的浅睡阶段,对痛特别敏感。
2点—身体内的大部分器官工作节拍极慢,而肝脏则在加紧工作。
3点—全身休息,肌肉完全放松,血压较低,脉搏和呼吸次数最少。
4点—血压更低,脑部供血量最少,重病者易在此时死亡。
5点—这时起床会感到精神饱满。
6点—血压升高,心跳加快。
7点—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强。
8点—肝内的有毒物质全部排出,此时不易饮酒,饮酒会给肝脏带来很大负担。
9点—神经活性提高,对痛的反应不太敏感,此时心脏开足马力工作。
10点—精力充沛,是一天中精神最集中的时间。
11点—保持十点势头,身体不易感到疲劳。
12点—到了全身动员的时刻,午饭略迟为宜。
13点—肝脏进入休息阶段,有部分糖分进入血液,感到疲倦,需要休息。
14点—一天中第二个兴奋低点,反应迟钝。
15点—人体器官此时最为敏感,特别是嗅觉和味觉。
16点—血液中的糖分增加。
17点—工作效率高。
18点—痛感重新下降,神经活性降低,增加活动量可以使精神振作。
19点—血压增高,情绪最不稳定。
20点—体重增加,反应迅速。
21点—神经活动正常,记忆力强。
22点—血液内白血球增加,体温下降。
23点—人体准备休息。
24点—全身肌肉松弛,各器官活动极慢,此时最宜进入梦乡。


了解女人的每一天
6点:你还在睡觉,但你的机体已经醒来,开始分泌激素,如果这时起床,不要急急忙忙,慢慢吞吞为好。
7点:在以后的两小时里,心脏逐渐进入白天的工作状态,体温升高。
8点: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高峰。所以,锻炼身体最好推迟一小时。
9点:在两个小时里疼痛感恐惧感最小,是看牙医的最佳时间。
10点:适合参加公务谈判,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和通过考试。
11点:如果非常想吃奶油蛋糕,最好这个时候吃,而不是午饭后。正是这时,脂肪转化为能量,而不会储存在腹部和大腿。
12点:可以吃东西。这时,如果你想集中精力干点什么,往往事与愿违。
13点:在办公里,工作人员打哈欠;在学校里,孩子们脑子不好使。午休的最佳时间。
14点:身体的静电荷最小,适宜梳理头发。
15点:你的智力充分发挥,继续上午的工作。
16点:身体需要运动—跑、跳、游泳……如果不得不坐着工作,也要站起来走一走,做做下蹲运动,有利保持工作能力。
17点:放松的时间,可以玩玩乐器—这时双手在键盘上最灵活。同时,你能说善辩,利用此时说服你的亲属、朋友和同事,是个好时机。
18点:晚饭的最佳时间,但要适量。这时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而不是能量。
19点:护理皮肤。营养面膜在此时带来最大好处。服用各种药物,效果最好。
20点:对美的追求最强烈,内心世界最丰富。看看画删读读书,可以试试新衣服。
21点:体温下降,新陈代谢减慢,这时不要吃东西。这时最难忍孤独。
22点:你的肝脏不希望你喝酒。酒还影响睡眠,乃至第二天的心情。这时候吸烟也最有害健康。
23点:幻想一阵美好的前景、远大的理想和了解崭新的观念。通常,这些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但有助于你乐观地面对生活。
24点:直到早晨你都反应缓慢,没有坚定的目的性。如果还不睡觉,最易感到恐惧和抑郁。最好睡觉,祝你晚安!


人休内部有只“钟”

每天——
上午七点 体温上升
上午八点 性激素分泌达高潮
上午九点 心脏开足马力
上午十一点 精力最旺盛
上午十二点 需进餐
中午一点 精神困倦
下午二点 反应迟钝
下午三点 体温最高,达37.5℃
下午四点 脸部最红
下午六点 体力最佳
晚八点 记忆力最强
晚十点 呼吸减慢
晚十二点 身体开始修复工作(修复白日受伤细胞)
结论: 人体内部有“日钟”。

每年——
冬季 自然界生物处冬眠状态。人体养精蓄锐,以适应来年之夏。
春季 自然界复苏。人体各器官功能加强,人体开始进入消耗状态。
夏季 自然界最旺盛季节。人体各器官超负荷运行,人体达到最大消耗。
秋季 自然界处渐收状态。人体消耗下降。
结论: 人体内部有“年钟”。
人体夏天消耗最大,老化得最快。表现在睡觉不深、肠胃不畅、精力不济。如果夏天不注意保养,造成过度人体老化,冬天吃再多的滋补品也无法修复,所以养夏最重要。

  唐代孙思邈指出:“善养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
  春季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即宜晚睡早起,外出散步,无拘无束,以应生发之气。
  夏季宜“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即宜晚睡早起,多动少怒,以应长养之气。
  秋季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即宜早睡早起,神态安静,以应收敛之气。
  冬季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即宜早睡晚起,神态静谧,避寒就温,减少运动,以应潜藏之气。

按自然节律养生

古人指出养生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春季,省酸增甘养脾气

  春令,太阳光照正处于既不太斜射又非直射的位置,气候温和,阳气上升,此为大地上一切生命送来了蓬勃生机,人当与动植物一样要审时气,调动体內生机,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春季,只有适当增加活动量,或踏青问柳,行歌舞风,这样才能使阳气增长,顺应生发之气。可很多人特別是有些青年人和老人,往往由于“春困”而贪睡少动,这样阳将何从养起?又如春令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县冷暖交替的过渡季节。历代养生家皆指出:春宜保暖,衣服不可顿减,以助人体阳气生发,即俗话所说“春捂秋冻”。唐代大医家孙思邈还特別告诫:“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
  春天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开始转盛,人们在饮食上应顺势,选食辛、甘、温之品,如葱、荽、枣、花生等以助升养脾,忌食酸涩、油腻生冷,即唐孙思邈所说的“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在好多人中恐多没有做到。还有历代养生家要人们在春令应“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夏季“防贼风伤人”

  夏令,太阳正当北回归线附近,因而阳光是直射在北半球,光照十分充足,因而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热的时间。由于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即所谓天气下降,地气上蒸,天地气交,故万物生长特別茂盛,并开花结果。动物也最为活跃,此时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即睡得稍迟,早上早起,以与夏日天长(白天属阳)阳气多同步。因“动则生阳”,故夏令还应适当增加活动以养阳(当然由于夏令白天长,夜里有时因为热而睡眠不佳,适当增加午睡也是必要的)。“无厌于日”,即让人们不要害怕日光,因为植物就生长在阳光下,很茂盛,人亦应与之相似。
  现代研究证实,人是恒温动物,人在一般情况下产热和散热正好相等,人体79%一80%的热量是通过皮肤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等四种方式实现的。当夏令环境温度等于大于35℃时,辐射、传导、对流的方式就难以达到散热的目的,惟一散热途径就只能靠蒸发——出汗来完成。古人告诫我们夏令防暑更要防凉,如《养老奉亲书》即指出:“夏月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伤人。”
  由于夏令阳气走表、向上,人体体表经络经血充溢,而体内则“阴气内伏”,所以夏令手摸在肚子和心口上是凉的。这时表现为人体消化功能薄弱,应少食油腻黏滞等不易消化食物。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更要人“省苦增辛,以养肺气”,即少食苦味,适当增加点辣味和酸味,这样确易于开胃。
  在情志上,要保持安静乐观,不能因天热,加之蚊蝇虫类侵扰而烦恼不宁影响睡眠。俗语说:“心静自然凉”,有一定道理,当然更不能发怒。可到避暑胜地、名山大川去旅游,这样既能避暑,又能饱览自然风光,呼吸新鲜空气,还会使自己心旷神怡,极利于养生。

秋季宜润燥

  秋季三个月,太阳向南归,处于赤道直上,对北半球是斜射。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碧空如洗,金风送爽,植物大多减缓或停止生长。初秋,由于盛夏余威未消,加之秋雨多,湿气重,即俗称的“秋老虎”。此时仍应适当消暑防湿,如室内降温通风等。白露节以后则雨水渐少,天气转燥、转凉,此时,在作息上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是要人们静以养阴,以应阳气收敛、阴液(湿气、水分等)收敛的自然变化。早起则利于阳气和肺气的舒展。据《中医养生学》一书介绍,“有人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调查研究认为,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或缩短小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可我们不少青年人,也有一些老年人,由于夏日天热休息不宁,到了秋令天凉正是好睡季节,似乎找到了补偿机会,十分贪睡,这对老人或血黏度偏高者极为不利。
  由于秋季阴气收,阳气也收,此时的气候特点是干燥、湿度小、风力大,人体也由于阴液内收,阳气内敛,汗液少,分泌物少。两者结合则极易出现皮肤、口鼻、咽喉干燥,甚则干咳、便秘、皮肤开裂、毛发干枯脱落等现象。这时应少开窗,适当增加室內湿度和温度,并可适当补充水分。《饮膳正要》一书还要人们“宜食麻以润其燥”,麻即芝麻、麻仁之类,这类食物多脂易润泽。此外还可适当进食核桃、梨、蔗、果汁等,以滋养体内阴液。在饮食方面,按中医理论还应“少辛增酸”。酸能养肝以防肺气太过而伤肝,因而应尽量少食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多食点酸味食品。秋季天气渐凉,逐渐向冬令过渡,为了逐渐适应冬令,古人主张秋衣不可太厚要冻,然而要适当,因为秋令毕竟是感冒、哮喘、乙型脑炎、肠炎、痢疾、肺炎等病的高发季节,因为此时气候冷暖变化大,应及时增减衣物。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就是这个意思。对于体弱者、老人尤当注意。有哮喘宿病者,防风防寒的同时,还应防尘螨、花粉等过敏原的侵袭,加戴口罩、提前用药,并注意食物和饮水卫生等。
  秋季尽管天高气爽,但毕竟是草枯叶落,花木生机日索,此时应“无使外志”,稳定情绪,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尽量多参加一些秋令娱乐体育活动,如赏菊、赏桂、赏月、观潮、登高、旅游、赏红叶等。小辈更应对老人倍加关爱,照顾开导,并可组织重阳登高,赏景咏诗吃糕,庆中秋、庆丰收等活动。秋季运动应避免出大汗,太疲劳,因为此时是阳气阴气内敛的季节,要注意顺应自然界一个“收”字。

冬季烘烤取汗犯大忌

  冬令,太阳南归,阳光直射南半球,偏斜照向北半球因而是北半球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此时天地间阳气潜藏,阴气极盛,大地冰封,万物生机内敛,动物蛰伏冬眠。一切生物皆顺应一个“藏”字,以增加体內物质储备,减少物质消耗,即新陈代谢上的同化大于异化。其意义在于为越冬积存能量和养精蓄锐,为来春生长储备物质和生机。人与天地相应,冬令养生无疑应顺应这一规律,此时也应是阳气内藏,阴精内敛。因而《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主张此时人在作息上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因为人生理上有一规律,人醒时,阳气趋向体表,以支持人体的活动和防御外邪入侵;睡着时则阳气趋向体内,故人睡着后衣被太薄,极易受凉。有人做过调查证实:寒冷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关系极为密切。经统计,每年有两个冠心病高发期,其中发病最高的就是11月至第二年的1月,其机制是寒冷、低气压,会使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冠状血管痉挛,使原来已经硬化狭窄的血管更加狭窄,甚至闭塞,从而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冬令严寒,为防寒冷对人的侵害,采取一些防寒保暖的措施是必要的,但不宜暴暖或烘烤取汗。《内经》指出冬令要“无泄皮肤”,因为这样就会内扰阳气,使阳气外泄。为什么古人一再告诫冬令不可大动、大热,让阳气外泄呢?因为阳气有温煦保卫人体的功能,冬令寒冷,内脏乃人之生命活动的中心,更不能让寒冷侵袭,因而始终要让阳气内守,以保护内脏。而人的生理调节上,表现为毛孔收缩且少汗等正是为了保护阳气和阴液不外泄,这也是顺应自然长期进化养成的。可我们现代人却偏要与亿万年所形成的一些规律过不去,冬令常把室内搞得很温暖,烘烤取汗者更为常见。一个病人来看病,告诉我他天天夜里出汗,白天口干咽燥,且烦躁。我先不知其因,用药一直效果不显,后经细询,方知他因怕冷,天天开着电热毯睡觉。人是带电体,电磁波肯定对人体生物电产热后也会逼阳气和阴液向外泄,怎能不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