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我的祖国 配乐:中学生应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02:25

中学生应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  

    今天看了一则小故事,感悟颇深,我们与伟人究竟差在哪里?

    1933年,一位22岁的年轻人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三年级。一次水力学考试,他发挥出色,所有的试题都回答圆满。班主任金教授对这位学生的表现相当满意,在试卷上全都打上钩,给出了满分100分。但是,当试卷发下来以后,年轻人自己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错:在公式推导的最后一步,将“Ns”写成了 “N”。于是立即举手发言,指出自己的错误,主动要求扣分。金教授一看,果然这个小错被忽略了,于是扣掉4分,给了他96分

    当时,因为考试成绩要记入每名学生的档案,直接左右着每一位学生未来的发展。而主动要求扣分学生,在金教授的印象中,这是第一人。正因为如此,金教授留下了这份特殊的试卷,打算将它当作教材,教育那些刻意要求加分的学生。4年后,抗日战争爆发,金教授一家被迫逃难,那份试卷却被当作一份重要的行李保存了下来,而且在身边一存就是40多年

时间一晃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1980年,那位主动要求扣分的学生重返母校,第一件事就是拜会当年的班主任老师金教授,这时候学生的身份,已经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年过耄耋的金教授取出那份试卷,深情地拉住得意门生的手:“我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这份试卷早就给了我答案!”这位学生,就是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

有错不可怕,怕的是一意孤行,知错不改!这样就危险了。作为一名中学生,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上交一份人格和道德水准的合格答卷更为重要!人生的路很长,作为一名中学生,要把做人放在第一位,成功与否不一定决定于一次考试,但失去信誉可要失之一切!

可是现在的孩子,只追求所谓的分数,忽略了对自己人格和道德水准的要求,在考试期间作弊的现象屡屡发生,无论采取怎样的手段,只要成绩有所“进步”,便是自己最大的“成功”。每次考试结束之后,更是给自己安排了很多的“借口”,这道题,不该错,那道题马虎了。每次都感觉自己的成绩应该比结果多考个100多分。

作为家长,更是纵容了孩子的这种缺点,万分地相信自己的孩子。其实我们应该精心思考一下,孩子的失误究竟在哪里,为什么“1+1=2”孩子没有做错,为什么班里有那么多的学生没有“马虎”,偏偏自己的孩子“马虎”了。在孩子说自己“马虎了”的背后,孩子是否是去了一种应有的品格?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总在犯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作为家长,是否视而不见?面对孩子的一次次撒谎,我们是否有勇气给他们戳穿?我们是否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从而忽略了孩子基本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