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红旗颂简谱:《瞭望》文章:官员要经得起官利名情考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24:08
《瞭望》文章:官员要经得起官利名情考验 2010年08月01日 11:15:10  来源: 瞭望 《瞭望》文章:要经得起官利名情考验

    应当对照官、利、名、情的“镜子”,真心实意找缺点、找差距,勇于自我解剖、加强党性修养,真正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近日指出,中青年干部要经得起官、利、名、情的考验,坚守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他强调,要当清正廉明的干部,不当贪官、庸官、懒官、昏官;要追求公利、约束私利,绝不以公权谋取私利;要干实事不图虚名,立百姓口碑不争风头功名;共产党人既讲对人民之情,也讲同志和亲友之情,但情不可越法、情不可越规、情不可越德。

    近年来,随着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进程的加快,领导干部队伍的构成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据统计,全国70多万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40岁以下的占10.2%,41岁~50岁的占45.2%,51岁~54岁的占22.4%。中青年干部已然成为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越来越多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这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标志。但是,同样要看到,我们的不少中青年干部缺乏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的系统教育和锤炼,包括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重大政治风浪考验、缺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腐朽思想和错误思潮的鉴别力与免疫力。如何经得起官、利、名、情的考验,坚守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正成为当代中青年干部能否担当历史重任的重要课题。

    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不同,在改革发展的新时期,中青年领导干部但凡手中掌握了这样那样权力的,基本上绕不开官、利、名、情这四关。官、利、名、情的考验,是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最具体、最直接,也是最大、最核心的考验,抓住了中青年干部如何坚守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因此,李源潮同志提出的这个重要命题,以及对正确认识和处理官、利、名、情作出的规范和界定,实可谓苦口婆心、金玉良言。中青年领导干部应当对照官、利、名、情的“镜子”,真心实意找缺点、找差距,勇于自我解剖、加强党性修养,真正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无数事实表明,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官、利、名、情,在关键时刻就不能正确把握好自己,往往会经受不住考验,直至溃败下来。近年来各地涌现了一大批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勇于担责、甘于奉献的中青年干部的典范,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反面典型。有学者曾经对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查处的腐败案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9岁现象”并不十分严重,相反,53岁以下的年轻的省部级官员超过了半数,占53.1%。这表明,随着领导干部队伍的年轻化,违法犯罪“年轻化”问题也在同步出现。

    当然,违法犯罪的领导干部毕竟是少数,但中青年干部中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如有的年轻干部热衷于搞庸俗的人生规划设计,一切围绕着自己的所谓人生规划干事,新岗位呆了没几天,就琢磨着怎样再“跳一跳”,这山望着那山高。今年当了市长明年就要当书记,“一年干,两年看,三年不升就嫌慢”。功利当头,成天热衷于搞关系走门子,根本没有把精力放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上。“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也最容易在这些干部手里产生。

    有的中青年干部尽管学历高、书本理论较扎实,却不肯下功夫尽快补上实践这一课,甚至把学问当作自我炫耀的资本。对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作也不愿作深入了解,“言必称希腊”,动辄拿时髦的“洋理论”唬人,“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这些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被称为“蛙水关系”。他们并不是自觉自愿地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而是需要老百姓的时候就跳进去,不想要老百姓的时候就跳出来。人民群众对这样的年轻干部除了摇头还能说什么呢? 还有的中青年干部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组织。他们在平时表现并不差,甚至比较优秀,但一旦在某些重要环节上需要经受考验时,往往就露了原形。如有的中青年干部因为某次提拔没选上、后备干部没推上,就认为组织亏待了自己,成天垂头丧气,牢骚满腹,甚至从此一蹶不振,自甘堕落。殊不知,关键时刻重要环节的考验,正是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干部党性修养最好的“火力侦察”。如果连这样的考验都不能正确对待,还堪何大任?    日前,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举行的首期中青年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上,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深有感触地说:中青年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对党忠诚、对党负责,在党为党、在党忧党,而不是党是党、我是我。中青年干部要自觉把个人发展与党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体现到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体现到自觉维护党的形象上,体现到脚踏实地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上。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尤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官、利、名、情,经得起官、利、名、情的考验。□文/慎海雄干部队伍建设与执政能力的思考2010年07月13日 14:40:06  来源: 人民论坛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勤政为民、兢兢业业,在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中,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积极探索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思想、新实践,不断致力于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对丰富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指导以后的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干部队伍建设一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永远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源泉在人民,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才能永远引领中国人民走在时代前列,在世界舞台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天职。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的主心骨,必须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才是国家的真英雄。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准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地位和特殊使命决定了我们的党员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和真心实意为人民奉献的无私精神,秉公用权、一身正气,决不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腐化堕落。

  十六大以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带领各族人民不畏艰险、共克时艰。无论是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还是史无前例的地震,无论是土地干涸的旱区,还是冰雪封路的高原,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身先士卒的党员干部,他们用汗水与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共产党人的生命赞歌。 干部队伍建设一定要立足实际,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

  今天的世界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今天的中国也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执政六十多年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困难和挑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新的执政考验,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命题,并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出详细部署。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说到底就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针对这一要求,党中央不断加强干部的能力培养,通过教育、培训、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正是由于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干部的能力培养,才使得党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和世界金融危机冲击时,临危不乱,沉着应战,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

  中国共产党执政六十多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今天依然面临许多严重制约发展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衡、对环境的过度破坏、人口的过快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依然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巨大的政治压力和经济压力。面对这一系列重大挑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总结国内外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等一些列重大问题,为我们成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实现和维护好群众利益,成为摆在执政党面前的一大难题。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标,把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维护和保障人的切身利益、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价值标准,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发展观的新飞跃,是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新提升,是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等战略思想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研究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充分反映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干部队伍建设的伟大实践,正是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积极实践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放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坚持不懈地用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干部队伍建设。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央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发挥了积极的表率作用。

  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以及中央书记处分别制订了会议制度和工作规则,强调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实行集体领导制度,进一步推进了党中央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并坚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每月安排一次,在建设学习型政党方面率先垂范,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全党的学习;建立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制,弘扬了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新风;在党风廉政方面以身作则,接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监督,制定了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国访问规定,简化了送迎仪式,外出考察轻车简从。

  在党中央率先垂范的带动和激励下,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致力于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作风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力地提升了干部队伍素质,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实践充分表明,干部队伍建设在新世纪新阶段关乎全局,不容懈怠,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带头实践。只要坚持干部队伍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就一定能开创干部队伍建设的新局面,就一定能打造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信得过、打得赢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干部队伍建设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基础,解放思想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回顾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不难看出,思想的解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重要法宝。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今天的巨大成就;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任何一点成就,都离不开思想的解放。解放思想,既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自身先进性、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障。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没有一个政党可以一劳永逸、永远先进。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掌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政权的执政党,它肩负的特殊的、艰巨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在今天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不能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否则,必将导致亡党亡国的悲惨下场。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时刻警醒全党,执政时间越长、越要有危机意识,要时刻牢记使命,开拓创新,坚持解放思想,自觉破除一些小富即安、求稳怕乱的思想障碍,敢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研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执政党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动力,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官僚型执政的理念早已过时,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观念,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才能更好的解决治国理政面临的难题,只有不断增强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水平,才能巩固其执政地位,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干部队伍建设始终坚持结合新情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上的与时俱进。正是因为这样,中国人民才能在党中央和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带领下,不断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成功应对一个又一个挑战。(黄继红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学院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