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领导总结的成语:《平江图》是一幅宋代平江府(今苏州市)碑刻城市地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02:17:25
《平江图》是一幅宋代平江府(今苏州市)碑刻城市地图。图碑高270厘米,宽140厘米,图右部刻有“丁巳秋八月郡人叶德辉朱锡梁督工深刻”字样,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碑刻地图。现存江苏省苏州博物馆。国家测绘资料档案馆存有该图拓片。另一版本为苏州城建局于1977年根据宋代平江图墨拓本缩绘,地图纵86.2厘米,横59.4厘米,缩印本,无比例尺。
  平江是苏州的旧称,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春秋吴国,历史上几易其名,为吴县、吴郡、吴州等。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称苏州。因城西南有姑苏山,别称“姑苏”。宋代平定江南后,恢复苏州建置,沿称苏州。宋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升苏州为平江府,故苏州又称平江城,平江图即宋之苏州城图。
  在《平江图》图碑上方正中写着“平江图”三个醒目大字。在其两侧绘有中国古代象征皇权正统的两条龙,不难看出它是一件极宝贵的珍品。该图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的地形地物形象画法,较全面而详细地表示了城市的社会要素和自然要素。如平江府、平江军、吴县等机关宅院在第一平面突出表示。用透视方法表现城墙在空间上的立体形象,城墙符号给人以砖质的印象。这幅图还着重反映了平江的内城,规模大的寺院、府宅、园林绘有符号,符号线条一目了然。平江城在春秋吴国时有城门八座,到宋代只有五座。城门偏设不在正中。每座城门均有水陆两门,因河设门是平江城的特点。城郊的著名风景胜地,在图边处也有反映。
  平江城地处长江南岸,南临太湖,河湖串通成网。因此,河道是平江城的主要交通通道。内外护城河以双线表示,城外护城河较宽并绘有水波纹。城内河道与街道相伴出现,把平江城分为一块块的街区。稠密的河网与街道由小桥连接,小桥在图上到处可见。大约有300余座,每座桥均注有名称。这些名称大多代替了河名和街道名。纵观《平江图》,河道成网,街道纵横。宫院寺庙,亭台楼塔星罗棋布。图的内容十分详细,所绘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达六百四十余处,标注名称的有六百一十三处,其中人文景观名称五百七十二处(包括官廨营寨等军政机构九十三所,寺庙庵斋等一百一十一座,坊六十五个,桥梁三百零三座),自然景观名称四十一处(包括山、洲、堆等二十三处,河、湖、荡、汇等水体十八处)。如此丰富的内容,刻绘在三平方米的石碑上,景物形象直观,将宋代平江府古城风貌表现的惟妙惟肖。
  图上注有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全图所绘东西方向略窄,南北方向稍长。据1978年苏州城建局实测,南北非正南正北,而是南偏东(或北偏西)7°54′。比例尺根据图上盘门至葑门、报恩寺至娄门的距离计算,约为1:2000。图中的道路用平面图例表示,建筑物、山体、坟等用象形图例表示,地名注记分竖排、横排两种,横排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图中所绘河道纵六条,横十四条,基本控制了整个城市的格局。图中陆路与河道为平行关系,反映了江南水城前街后河的特点;商行的设立突破了前朝后市的传统模式,反映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已达到新的水平。
  关于《平江图》绘制年代,《吴县志·金石志》有载为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后由王謇著《宋平江城坊考》,根据图中绘有绍定二年十一月前所立诸坊名,而无以后所建的建筑物名称等资料推论,此图为南宋绍定二年由郡守李寿朋主持绘制刻石。后因年久风化,图迹模糊,于民国六年(1917年)八月由叶德辉、朱锡梁督工深刻。
  《平江图》对研究古代城市布局的发展和宋代地图绘制水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是中国地图学史上的一件瑰宝,又是一件绘画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