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海纳百川的词语:高二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57:51

不知不觉已经到高二下学期了,在这学期里课程较重,但我还是合理安排时间,好好做好教学相关工作,主要负责高二13、14、15班的教学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认真阅读地理课标,认真备课,积极参与备课组备课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钻研地理课标,将疑问的地方圈出来,并且在备课组备课过程中提出,虚心请教。

2、认真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等。

二、抓好课堂,重视课外时间

在课程上多引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重视引导学生自身思考问题,然后以评价的语言来激励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多关注新闻时事,用新闻中的相关地理知识来激发学生把握最新信息,最新动态,也让他们学会自主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课上还会以一些幽默的地理语言来调动课堂的兴趣度,减少学生走神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外,重视学生及时反馈的课堂情况,并且针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同时加强与后进生的沟通交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地理的有趣性,实用性。

三、经常听课,虚心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每周有15节,课时较多,但我仍然坚持多去听老教师的课,特别是同一个年段。在听课过程中特别注意他们如此安排课程,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如何结合生活实例,如何管理课堂,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听完课,倾听老教师的分析,并且针对自己有疑问的问题反思,并积极提问,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能力。

四、设计导学案,督促作业,及时批改讲评,起到巩固作用

每周一份导学材料的设计,主要内容为一周所学知识的提炼,并总结出体系,思路,并且强调重点。除外还附有近年来的高考题。导学案精选精编,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学习地理的指导意义重大。还强调配套练习三维设计的利用。整体作业量合理。安排时间给学生做,并且及时交上来批改,分析问题,总结上一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讲评的时候给予重点强调,达到效果。

时间飞逝,转眼间,半年紧张的教学工作即将竣事。回顾这一段的教学工作,我们高二地理教研组在黉舍的同一领导下、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在学科教研室直接带领下,认真进行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鼎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要领,为探究新课程鼎新形势下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而群策群力、扎实工作。现将这一段的教学工作作一总结,以便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为下半年的教学更上新的阶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理论进修,继续全力投入高中新课程鼎新

  课程鼎新的成败,要害在于教师教诲理念是不是能到达全新的高度,这是人们的共识。锻造制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诲要求的教师队伍,主动寻求自我发展,才气引发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此,我们秉承教研组从新课程鼎新至今的一贯作风,对峙每周利用组内教研时间进行新课程理论进修。本学期我们着重进修了新课程关于教学评价机制的相关理论,努力改变传统的考分定一切的评价观念,实行课前评价、教学中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在提高教师营业理论水平的同时,努力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自我评价意识,又锻炼了老师,教学相长,相患上益彰。

  二、将集体教研落实

  深入细致地开展了以校本教研为核心的集体教研活动,并落细落实。紧紧捉住教师反思、同年级互助和理论引领三个主要环节不放松,使三者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自我反思既包括教师个人的反思,也包括同年级教师群体间共同的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预设是不是切近生活、切近时代、切近学生已有的进修经验,是不是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不是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教学要领是不是有利于学生处理完成现实问题,有利于引发学生进修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进修能力;教学效果是不是到达预期目标以及未能达标的原因等等。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年级的横向交流互助使教师及时进修,取长补短。

  三、认真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发挥教学团队整体智慧的有效路子。本学期我们按照黉舍教务处期初制定的总体要求,认认真真进行了集体备课工作。每周进行两次,分别安排在每周二的一、2节和周五的7、8节。每次集体备课前先做好预先安插,定主讲人、定内容、定教法学法预设者、定资料补充者,在周五的组长计划中做好计划与安排。主讲人卖力整体预设该部分内容教学思路,组内所有老师适当补充,及时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教法预设者根据主讲人的思路加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预设合适相应环节的教法学法;卖力资料补充的老师根据提前在互联网上或者教学资料中搜集的信息进行资料补充与习题设置。整个教研组发挥团队优势,集思广益,资源同享。集体备课过程中认真作好记载,并在周五的组长报告叨教中写清本周的主讲人、内容、教法学法预设。集体备课记载连同组长周计划、周报告叨教在周五一并上交教务处。

  四、精心组织,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查抄并督促组内教师开具富有个性化的教案。教学预设夸大教法学法,不漏过每一个藐小的知识点,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使教师的“教”真正为了学生的“学”(新教师的教案每周五查抄,老教师的教案月查抄)。从“激情引趣”、“知识探究”“深化提高”到“课堂讨论”,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带领组内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本学期,在黉舍组织的每年一度的创新课大赛活动中,组内教师人人精心准备,经过组级初赛,选送韩志利老师参加校赛,取患上了二等奖的殊荣,这与教研组的团队合作是分不开的。在准备校赛的过程中,韩老师自己卖力教学预设,魏延良卖力教法学法,卢佳卖力习题推荐,李猛卖力课件制作。在试讲的过程中,约请高一及高三教研组的老师听课,认真吸取意见,及时修正。在葫芦岛市“始于教学情境年”活动中,李猛所执教的“海岸带的开发”作为成果展示课,教学要领矫捷、教学方式新鲜受到了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五、积极参与班级教研

  本学期,黉舍组织并开展了班级教研工作,使班级教研工作在我校蔚然成风,组内老师与所任教班级的班主任沟通患上到进一步增强。

  在班级教研实施的过程中,根据黉舍安插,班主任的安排,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准备。先对当月的月考及近一段时间学生的进修情况做一小结,找出差距和不足。然后再对自己近期的教学工作自我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听取班主任的分析,了解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以便即使调整自己的教学计谋,适应学情。分析班主任提供的临界生进修状态及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出具有行患上通性出计划,为班级下一段的发展献计献策。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成绩整体提高的协作体。

  六、真心真意抓“补弱”

  首先,通过动员,使每位老师明确补弱的重大意义;其次,通过谈话、问卷、课堂提出问题、作业及检测等方式明确弱情,找准弱点。理清是共性存在的问题,还是个别学生个别的问题,作到胸有定见。把问题落到知识点的层面,半大而笼统,使学生在补弱的过程中真正能了解清楚、学患上明白;第三,制定具体措施。先制定整体补弱计划。根据所了解的弱情,作好具体分工,使每位老师明白自己所卖力的具体知识内容,并先期着手准备,以利补弱工作的顺利展开。指导组内教师制定个性补弱计划,要落实到学生姓名、弱点、处理完成的措施、使成为事实的目标。

  补弱时间,精讲精练,有的放矢,按照既定的补弱计划认真执行,在教学后及时反思,发现问题,快速调整,为下次补弱做准备。利用学科自习,指导学生复习预习,学会自主进修。

  对补弱工作做好纪录备查。

  七、全情投入抓帮带

  帮带工作是青年教师快速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路子。本学期,组内安排李猛、魏延良帮带青年教师卢佳。以集体备课思路为指针,帮带教师和被帮带教师作好课前教案准备、教材重难点处理的交流及教法预设。被帮带教师上新课前或者重要习题课之前原则上必需听指导老师示范课(每周至少听2节课)。帮带教师听被帮带教师的新课,并及时按“六评” (评教学思想理念、评教学目标、评教学要领、评教学程序、评教学特色、评教学效果)的标准评课。在评课的过程中,即评优点,更评缺点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及时改正类似错误再次出现。每次考试(或者测验)然后被帮带教师应及时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卷子,提出改进对策。组长对帮带工作实施跟踪指导,作好纪录,在周报告叨教中标清写明。

  8、强化教研组日常办理

  营业方面:狠抓教研、科学研究,把集体备课集体教研落实,作好周计划并严格按周计划实施。认真进修新课程理论,提高组内教师的营业理论水平。狠抓帮带工作,督促“结对子”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及时查抄帮带教师和被帮带教师的听课簿及新教师的周教案,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带领组内教师听高三教师的课至少每周一节,提升营业水平,作好向高三年级教学工作的过渡。行政方面:约束组内教师严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不旷岗。做好考勤登记。办公室内保持安静,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要求组内教师作好每节课的课前准备工作,按时上课,不患上随意调课代课。树立主人翁思想,爱护办公物品。

在这一学期里,本人担任了高二年级三个文科班(46、48、40班)和高二年级三个理科班(41、42、47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现具体总结如下:    

 高考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本期6月举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校高度重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开展了如下工作。

参加了省里的学业水平考试研讨会,认真学习省四大名校的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学经验。按照省教委的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对照考试复习大纲,运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点梳理与例题精讲地理讲义,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认真组织复习迎考。坚持每月进行月考,后阶段有周考,还进行了两次大的模拟考试,认真阅卷评析,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通过我们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相信今年我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会取得比预期更好的成绩。

同时我还注意抓好研究性教学,实施素质教学。根据本校学生的基础,发掘有地理兴趣、特长的学生,向他们多进行地理课外知识补充,培养地理学科尖子,为争取高考突破打下基础,成功举办了高二文科学生地理竞赛。我负责出题制卷阅卷。

后阶段高二文科还圆满完成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的地理教学任务。认真上课,精心辅导,耐心讲解基础训练,期末考试学生的地理成绩比中考有明显进步。

全期按照学校要求备课,虚心向同组老师学习,听课10节。全期理科班基础训练批改5次,文科班基础训练批改了17次。坚持出满勤,不耽误课。教学态度认真负责,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高。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学校实行了学案导学,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在这一年的学案导学的实施中,我们高二地理组在集体的努力下也尝试了一些做法,具体如下:
一. 编写学案
      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我们主要遵循以下步骤:①认真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的重难点。②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③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④由于时间和教学进度之间容易造成矛盾,导学案我们一般放给学生课前去完成。这样也可能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体现一个“精”字,要突出重难点,抓住主要的知识,不要面面俱到。
二.用好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案的设计是把学生们的注意力积极性引领到了学习本节课上,但是要想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就要求我们要用好学案。具体做法如下:
1、课前预习环节
      借助学案的提纲挈领作用,学生先自己预习,到课本中去寻找本课的基础知识。学案中,我们给学生提供必需的导学问题和必要的材料,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索,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组建者”。针对我校各班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了保证预习的效果,我们要求学生尽可能在自习课完成导学案的预习,这样,部分学习吃力的学生也可以在班级内寻求好同学的帮助,保质保量的完成导学案的预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教师指导环节
        在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任课教师常常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精读并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我们不断巡视,督促学生看书思考,帮助学生控制时间和进度,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耐心的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帮助,并及时的给予肯定的评价。
3、小组合作探究
       完成“学案导学”步骤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这个环节我们十分注重“生生互动”的组织协调工作。通过学生教学生这种方式,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生生受益,共同进步的目的。对交流中暴露出的问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间的交流,全班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就及时搜集起来,为下一步精讲点拨做好准备。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场面的控制,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讨论是否有意义,讨论的内容是否偏离主题太远。讨论交流中学生往往各执己见,甚至争执、辩论,乱作一团,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更不用说如何达成共识。因此,我们关注合作交流学习的进程,不让学生放任自流成为无头苍蝇自己做旁观者,亦不流于形式,使师生间、生生间彼此在知识、情感等层面都不能产生碰撞与共鸣。而是及时纠正偏见,消除误解,预防冷场和过度依赖个别同学或老师,更多的去关注学习消极的学生。
在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做了相应的指导工作指导:①合作技巧的指导。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就无法进行真正有效的合作交流学习。我们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指导合作小组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共同讨论;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②学习困难的指导。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我们教师也是合作者,我们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交流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们将及时、适时地加以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4、自我展示环节
        预习、阅读、小组合作探究之后,是学生的自我展示环节,在这个环节当中,每小组可以派出自己的代表,针对学案中给出的情景任务给出自己的答案。让其他的同学去关注,如果有不合适的或不充分的地方再让其它的小组去纠正补充,直至得到满意的答案为止。
5、精讲重点环节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再进行重点讲解。在精讲过程中,我们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精讲应揭示规律性。这也就是说,利用学案关键在于讲要讲到学生需要之处,讲到学生困难之时,讲到点子上。讲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除疑点,强化弱点。不仅要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讲方法,讲思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自我检测环节
        下一个环节是学生的自我检测。通过本节课的自主导学,老师的精彩点拨,学生学的效果究竟是什么样的,在这个环节中将充分得到展现。在学案中,我们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给出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在学生完成这些习题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巡视观察,看看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最后是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
三.克服问题,不断发展
       在具体实施“学案导学,展示激学”的过程中,我们既有经验,也有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我们不能保证每一篇学案都是精品,所以下一步我们组内更要分工合作,力求学案更加完善。在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总有部分学生注意力并不是完全放在学习上的,有时他们讨论的往往会偏离主题;我们每一个小组都有一个代表,有时还会出现过分依赖某一个同学的现象。有时还存在着“学案”和实际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有时候虽然编制了学案,但在教学中却由于追赶进度很少运用学案,甚至不用学案,仍沿用旧的教学方式,学案的效果得不到体现,教学的效益没有得到提高。
      以上是我们备课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不太成熟的认识,当中还存在着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
2009年将要过去,在这一学期中,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组内同事的配合下,高二地理备课组根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提出的基本要求,认真制定了学科组教学教研计划并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 加强新课程、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
    今年高一采用新教材、新课标,为了顺利进入下届高一,学科组组织老师开展新课程、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明确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得到转变,更好的更新地理学科知识。
    二. 加强集体备课
    组内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圆满完成每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任务,通过集体备课,使老师们对课程的安排更加明了,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也能统一,而且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实现了资源共享,对课程、教法的设计也能集思广益,效果非常好。
    三. 开展讲课、听课、评课活动
    在这一学期当中,地理备课组坚持互相听课、评课,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讲课比赛,精心设计公开课内容,对年轻的教师而言,这无疑是锻炼自己的机会,做到每个老师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
    四. 教学常规检查
    本学期,对每位教师的教案及所教班级的学生作业进行了检查,发现每位老师都能做到提前备课,备课充分,重难点突出,多媒体课件设计精良。而学生作业也能反映出老师及时安排作业,适时适量,及时反馈教学成果。
    五. 学习和研究
    在这一学期当中,地理备课组积极进行组内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研讨活动,积极上传课件、习题资料,参与学校网站的建设,认真开展高考地理有效复习的研讨。
    总之,高二地理备课组各成员在本学期恪尽职守,积极圆满的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如有不足之处,恳请领导的批评指正。

1、落实高二年级地理教学计划,结合学校教学安排和要求,在2月底前制订了本学期备课组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2、针对省级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在第三周安排一次高二年级的教学交流,由高二教师向高一教师谈课标教学、会考复习的经验和教训,避免新高一的教学或太深、或太浅、或脱离了省普教室地理科对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课标的具体要求。

3、结合我校有效教学活动,积极开设市级以上的公开课,其中侯建成老师一人就开了三次,每次听课人数都在50人以上,充分展现我校教师的风采。

 4、在已出版的乡土教材-《地理诗话》的基础上,结合选修课程自然灾害的学习,加强乡土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5、继续开展案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不断深化,期末前每人至少写一篇相关论文、一节教学设计、一个案例,多篇论文参加校汇编。

6、加强相互听课和每两到三周一次的全组活动,以及继续积极参加校外的各种教研活动,加强和兄弟校之间的各种联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7、教研组长带头,安排一次组内的高中的同备一堂课、同上一节课的教学研讨活动,并及时讲评和总结。

8、结合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公开课,安排一次全市高中地理教师参加的、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命题趋势与对策研讨的专题报告,由侯建成老师主讲。

9、及时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布置的其它任务和工作。

10、期末,全组老师聚集一堂,认真做好学期个人工作总结,讲成绩,说不足,气氛融洽。

2009年不愧为牛年,在这一年中有关教学的很多政策发生了变化,如高考录取方案的变更、“小高考”得A的加分变化、“五严”和“三规定”的出台、学生“三会”和教师“两效”的要求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组的工作宗旨是:第一,抬头看“路”——学政策、研大纲、摸学情;第二,埋头苦“干”——细心备课、精心上课、耐心辅导;第三,与人坦诚交往,真诚合作,齐心协力开大船。

这一年,我们组九位教师在学校各处室的领导下,在各年级部的支持下,在市、区教研员的关怀下,做了四点实事,取得了六点成绩。

一、工作量——如黄牛般超负荷地“耕作”

1.上课课时

①高一备课组2位老师,14个班,每人每周14节;

②高二备课组4位老师,5个选修班,10个必修班,现在平均每人每周15节;

③高三备课组2位老师,4个选修班,每人每周12节。

2.兼职工作

金玉明老师:校工会主席,不仅服务于全校教职工,还要服务于退休教工;

吴金才老师:后勤主任,不仅服务于全校师生,还要接待校外来宾,还要负责校园文化建设;

③师奇铭老师:德育处副主任,不仅要协助阳光公司负责学生宿舍管理,还要负责高二年级的学生管理;高二地理备课组长,高二地理选修班班主任;

戴洪圣老师:担任高三年级部助理、高三选修班副班主任、高三年级部网页管理员;

孙艳红老师:在天华担任高三地理选修班班主任、地理组网页管理员;

马莉莉老师:担任高三地理选修班班主任,高三地理备课组长

⑦王水娥老师:担任高一班主任,高一地理备课组长、天文社指导老师

王晓秦老师:在天华担任高三地理选修班班主任;

徐志刚老师:天文社指导老师、支教天华两个半月。

3.听课课时

我们组本学期听课总节数是228节,平均每人25.4节,其中最突出的是孙艳红老师,本学期听课本写了3本,共计听了45节,平均每周是2.5节,这是她每周听师奇铭和金玉明老师至少一节课的结果,这对一位已工作6年、已是中教一级的老师来说真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编写学案

针对学生“三会”和教师“两效”的要求,我们地理学科开展了“学案教学模式”。我们组编写了三种学案。第一种是全组教师合作,针对新授课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并出版了《新学案》三册;第二种是高二备课组教师合作,针对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学情,编写了《题解知识点学案》;第三种是高三备课组教师合作,针对高考考纲的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的特色,编写了《自然地理图解考点学案》和《人文地理题解考点学案》。

二、教学实绩——如奶牛般高质量地“挤奶”

12009届高考

王水娥老师所带班级地理达B率93%,达本科人数22人,达线率是51.2%,比2008年又有提高。

②孙艳红老师所带班级达本科人数2人,是天华唯一完成指标的班级。

22009年“小高考”

马莉莉、戴洪圣和徐志刚老师带的地理小高考A率达78.3%,是我校六门学科中比例最高的,且比2008年又提高了近20%

3.统考

①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统考成绩在吴中区稳居区第一,且遥遥领先;

②高三历次模考稳居区第一,市第三甚至第二。

4.学生竞赛

①在第三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三名学生获一等奖、五名学生获二等奖、六名学生获三等奖、六名学生获优秀奖。

②戴洪圣老师指导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太湖水资源污染原因调查》在吴中区高中研究性学习研讨活动中展示。

5.教师竞赛

①优质课评比:戴洪圣老师和柴丽萍老师获区一等奖,市二等奖;王晓秦和孙艳红老师获区二等奖。

②教学设计评比:王晓秦老师获区一等奖,孙艳红老师获区三等奖。

③基本功竞赛:王晓秦老师获区一等奖、市二等奖,戴洪圣和柴丽萍老师获区一等奖,孙艳红老师获区二等奖。

6.教科研

①论文发表:4篇,马莉莉的《浅谈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角色转变》发表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第10期上,王水娥老师的《班级工作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发表在《教学交流》的第12期上,徐志刚老师《“农业地域类型”训练题》和戴洪圣老师的《“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探究专题设计》分别发表在《考试报》第36期上。

②论文获奖:4篇,师奇铭老师的《浅谈自主学习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获国家级一等奖,王晓秦老师的《“四点法”破译思维弱点,提高解题能力》获市二等奖,孙艳红的《地理科教大片展现地理素质教育——以电影“后天”为例》和戴洪圣老师的《反思09年水平测试,小结备考复习方略》获市三等奖。

③公开课:区级以上9节,吴金才老师的《水资源》在苏州市课改展示活动中开课;师奇铭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其形成原因》和马莉莉老师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苏州市高三地理研讨活动中开课;金玉明的《地球的运动》、师奇铭老师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其形成原因》和马莉莉老师的《地域环境的分异规律及其应用》在吴中区第三届名师展示活动中开课;戴洪圣老师的《城市问题》在学校的自能教育活动中向全市开课;孙艳红老师的《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王晓秦老师的《荒漠化的防治》在吴中区高三地理研讨活动中开课。

④讲座:区级8个,金玉明、吴金才、师奇铭、戴洪圣老师各一个,马莉莉和王水娥老师各两个。

⑤课题:区级2个,一个已进入后期阶段,《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12月份刚刚开始。

7.荣誉

①地理组被中国地理学会授予“全国地理教学先进集体”称号。

②马莉莉被中国地理学会授予“全国百名先进个人奖”。

③师奇铭、柴丽萍、金文忠、马莉莉四位老师在第三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

④吴金才、马莉莉和王水娥老师在2009度考核为优秀,并被评为校先进个人。

⑤戴洪圣老师被评苏州市首届自能学习优秀指导老师、吴中区骨干教师和校优秀党员、校网站建设先进个人三等奖。

⑥孙艳红老师被评为校网站建设先进个人一等奖。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目标,团结是方向;

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效率;

团结才能干事,才能干好事,才能干大事。

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曝晒,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单枪匹马杀出天下,只有团结才会让人生之路更平坦。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我们地理组是一支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作风顽强,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团队。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是一艘在波浪中不断前行的大船,无论是教学还是育人,我们哪一个人都不能单独驾驭它,2010年,我们地理组将在学校各处室的导航下,在各年级部的引领下,齐心协力,共同奋力划起双桨,沿着正确的航向,顶风破浪,奋勇前行,把木中的地理教学做的尽善尽美!把木中的学子送往高等学府!把木中演绎的淋漓尽致!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本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 、教育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6个理科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本学期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因生施教,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如涉及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即地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我在课堂教学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创设学生的求知情境,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学习过程,并且注意将知识内化为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同时,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高中地理教学要以读图、分析为基础。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二.一些教学感悟
在这学期的地理教学中,我不断反思,总结了一些自己的不太成熟的教学感悟。
1.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2、应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3、考核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重视考试的同时也要形成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而不是仅停留在成绩上。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措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加强教学改革,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4、 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5、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二110、111、112班的地理课程,为了抓好教学,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课前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复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具体主要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教学质量,上好每一堂课。为了上好课,我课前做了下面的工作:
    1、今年是我校实施新课程教学的第二年,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课前阅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等书籍。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新课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如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重视课堂管理。
  
做为一名教师,我十分清楚课堂管理的重要性。我深知,有了一个科学的课堂管理,那教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为此,我十分重视课堂管理,在课堂上向45分钟要质量。一般我一进课堂,就以自身饱满的情绪影响全体学生,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的,高涨的情绪来上的我课,然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把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完,把难点剖析清楚。接下来学生的精力开始涣散了,课堂秩序有些不稳定了,这时我来个地理小故事或小幽默,改变一下课堂气氛,待学生精力又集中时,及时把重点,难点巩固。至于简单易懂的知识,我一般是让学生相互讨论来完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不错。
三、虚心学习,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个教师最先被要求的往往是他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是做一个成功的教师,还是成了一个误人子弟的教书匠?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多次的听学校各位老师的公开课,让我有了学习观摩的机会,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多次的组内教研活动,让我有了检查自己的时机;通过梁永禄老师,张郁老师的尽心指导,各位组员的大力帮助,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要“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评好每一堂课;反思好每一堂课”成了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途径。
四、教学中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这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围绕这一主题来展开教学,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如: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资源观和人口观等。比如在讲到“西藏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时,以课本中的地图为素材,进行探究,并对课本知识进行了拓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地理读图分析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又如:在讲到“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时,着重教育学生:要珍惜和节约使用水资源,要保护水资源,以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树立学生科学的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六、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中学的学生爱动、好玩,有些学生缺乏自控能力。
  
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对学生微微笑,说说笑,或者说说他的优点。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以上我在本学期的工作总结,成绩是肯定的,但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虚心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高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本学年又要结束了。作为刚毕业不久的新老师,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有得也有失。为了更好的搞好教学工作,现对本学年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教育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年在各位同门老教师以及学校领导的关怀下,与高二十一、十二两班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能比较圆满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两个班级的学生有了基本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并能解释分析实际的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二、做法

1.    加强《地理课程标准》研读及研讨。通过对课标的研读,教学更具有方向性。

2.    及时编制练习。精心挑选习题,使学生用较少的时间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及时检查并评讲反馈教学效果并适度调整教学进度。

3.    课堂上注重教学互动,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提炼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     课后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差异辅导。

三、经验与教训

1. 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呵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避免机械记忆。

2. 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如泉州晋江工业化与珠三角工业化的对比。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3.强调对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的解读。通过读图提取有效地理信息,并能综合应用于解题当中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兴趣。多钻研课标,多听课,勤思考,多观察。多总结,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好成绩。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文科班,高一(5、6)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落实。

   首先,在高一,由于学生初中地理不参加中考,在很多学生的观念中,地理是副科,不用认真对待。所以刚开学的时候,我用了大量的时间来来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讲解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资源,政治、经济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第一,由于我们这所学校是新学校,学生生源很差,导致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的进度总是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教学计划落实的很差。其次,在教学中老师普遍反映学习的积极性很不高,依赖性很强,自学能力很差,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用课堂十分钟和课后找学生谈话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缓解学生懒散的坏习惯。再次,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极其不认真,作业散漫,超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些现象,我及时采取了措施。虽然期末考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但至少让学生学到了不少知识。同时制定了下学期的工作方向为纠正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课堂效果这三大方面。

   其次,在高二,由于高二地理是选修课,课本内容比较简单但考试的题目相对要难,在教学中发现,由于课本简单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低,针对这种情况,在开课一单元后我进行了一次测试让学生体会到光看课本是不行的。在这个学期里,除了教给学生课本知识外,我还进行了单元检测。每次检测的试卷我都认真讲解,尤其是综合题,以期教会学生如何解题。

   第三,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在高一的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柱状图等,并能从图上获取到准确的信息。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题型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第四,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除了新讲授的知识外,我还注意对学生已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和落实。以避免出现教师讲过多次,但学生仍然无法理解;或者是部分同学理解,而其他同学仍然不能理解的现象。   

一.考试范围: 考查与中国地理知识相关内容,选择题25题, 每题2分, 综合题四大题, 50分,从综合题的考试成绩看, 实验班在40分以上为中上水平,  平衡班大体在30分以上为中上水平, 大体达到预期的要求.选择题最好得46分,能上38分以上为中上水平,考试总成绩实验班平均分62分,总体上及格率尚可,优秀率偏低,全年段上80分以上只有9位同学。

二. 具体分析综合题

26题12分, 本题要能通过区域定位和河流判断是黄土高原, 本题为08年南京市的高考模拟题,中上的学生能得9-10分, 说明这部分学生区域知识掌握好, 也有很多学生得0分,说明没能掌握区域判断的一般理论, 以后还应加强

27题10分, 本题的题型类似于今年的高三二质检的第37题综合题, 二质检考的是中亚里海与新疆的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别,我们这次是要通过经纬度判断出一个是塔里木盆地, 一个是海南省, 然后进一步论述,得满分的同学较多,我们比较满意.

28题考查华北平原的低湿地, 南方低山丘陵,这部分内容从新课标来说, 没什么涉及, 但在题目设计上, 也不难, 有点是选择题的意思, 在加上我们福建省也属南方的低山丘陵省份, 所以考了这个题目, 本题总8分, 少部分学生得分少,只有2分, 我们以后会在这两地区进行补充学习,

29题:20分, 有4小题,考查我国横断山区的一些地理常识, 实验班的同学本题得12-14分的居多, 其中6分是基础题, 基本上都答对,有14分的题目难度较高,主要第(4)小题是对我国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对交通不利影响的阐述不够完整,没能抓住重点内容回答,本小题8分,得6分占25%,得8分占5%。

总的来说答题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具有很多共性,主要有:

(1).有些学生答题技巧欠缺,比如考题问甲地区形成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答案回答:甲地区形成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的原因是。。。。,把题重抄一遍在地理答题中是没必要的,既浪费时间又占位置,不会多得分,学生应当只写答案即可,或者答原因是。。。。。

(2)概念混用,模糊不清,这是老问题,主要是平时不注意区别对待,如不能区分防止与防治,水量与水源,土地荒漠化与防治土地荒漠化,有灌溉水源和水资源丰富,这些名词概念的区别等等。

   (3)知识点的把握不清, 重复论述,以为答得很多,而且还分了很多点,但实际是同一知识点,讲得再多也算一个点。

   三.今后教学建议:确实扎实地理空间定位的知识,掌握答题技巧,答题应简捷,突出要点,不要长篇大论,加强学生对一些学习内容的灵活应用,多做多练,调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培养,对平衡班和实验班的中下水平学生,要加强知识点的简要记忆方法。试卷分析: 本次命题是学校本备课组命题,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一共设置了两种题型共37个小题.30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7题综合题共55分(其中33和37是平行班与实验班选做题).题目提供的信息量较大,有区分度,难度中等与高考接轨.试卷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知识的能力.
成绩分析:总体成绩与预想的相符合,实验班优势较突出.总体来说选择题,综合题都答得不理想.主要是已经进入第一轮高考复习,内容较多也较综合,而我们的学生还没有进入总复习的状态.
存在问题:(1)大部分学生对于识记的主干知识掌握比较理想,但一些需要自己认真去学习比较区域知识很薄弱.如选择题27题:到东南亚新马泰等国家去旅游,既要领略热带雨林气候又要领略热带季风气候,你要去的国家是( )
A.泰国 B.新加坡 C.马来西亚 D.缅甸
学生不懂两种气候一定是要跨纬度较大的国家,或者对这四国相对位置根本不清楚.
(2)对两种或以上知识的综合考查,学生就很混乱,说明各类知识掌握不扎实.如选择题3题:图是中纬度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3—4题.
该地区 ( )
A.位于南半球 B.处于冬季
C.甲处可能为北美洲 D.甲处可能为太平洋
主要考查等温线和海陆分布知识的结合,学习就很混乱.
(3)审题时对题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
如32(4)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开发有哪些优势 试举例说明.
(答两点即可)
学生把开发有哪些优势答成开发的的意义.
(4)学习不认真,学习的知识没有及时巩固.如:32题是学生的书本上等原题,教师有进行重点分析的,结果成绩比预想的差.
(5)审题不够认真,对综合题心存恐惧,不会冷静作答.
如:36(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学生河流没有看清,答成海运.
应对措施;1:对学生要多鼓励,树信心,告诉他们这次考试的难度,再次强调第一轮高考学习方法,及学习时间的安排.
2,在完成教学任务,夯实学生基础的同时,平时注意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并通过不同方式巩固已有知识.
3.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及高考考纲,并结合学生实际,是复习更具有科学性,高效性.
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上多功夫,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要时间和效益.
5:指导学生多做练习,要改变学生不愿做综合题的习惯.让学生在做题时,知识回归课本.应掌握的主干知识要不断巩固.
阶段工作安排:继续高考第一轮区域地理的复习,要学生足够重视,要使学生有已进入总复习半学期的感觉.其次,要求学生知识要堂堂清,该记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要扎实掌握.每天至少要花半小时复习地理时间.第三教师复习时要注意知识的联系横纵.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注意主干知识.
2010.5.2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质量简析一、基本情况不容乐观
1、总体居中 基本数据反映本区在联考中,平均分第三,其他区虽然排在后面,但多所学校平均分均超过本区所有学校,而且拉开一定距离。
2、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随着地理考生大幅增加,参与高考备考的地理师资队伍必然扩大,一些从未涉足高三备考的教师将承担重担,备考经验不足对复习效果的影响需成为全区和各校的关注点。
3、备考基本策略和方法的重新思考 本届开始地理教师任教班级的学生数量增多,过去面对小群体学生的一些成功的备考经验和方法,其适用性和效度将受到质疑。因此,地理高考备考需要重新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与方法。
二、学生答题所反映的问题
1、地理图表、文字等信息的读取、分析、表述能力缺失或不牢固
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学生照搬信息中的文字,未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例如对“重庆市地理位置特点”等多项综合题的回答。第二,未能充分利用所提供的信息寻找答案,例如对“黄淮海地区多发自然灾害及其发生季节”等的回答。
2、基础地理知识的缺失或不牢固
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多个地理概念模糊或混淆,例如“水能资源”与“水资源”等。第二,答题知识结构不完整,例如“怒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怒江流域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等,学生答题不完整。第三,区域地理背景知识不清晰,例如3、6、8、11、12、22、25、29以及所有综合题的回答,由于学生对问题涉及区域基本特征的认知模糊而使通过率都比较低。
3、学生较少关注时政、社会热点而影响得分
     本次命题多处涉及当今国内时政和社会热点,但这类命题的得分也普遍偏低。例如,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与广州一小时都市圈的打造相似,但学生未能全部知道交通条件所起作用;还有最近央行大幅降息、燃油税费改革、我国粮食流通格局的变化等命题的通过率都偏低。
三、备考对策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加强校内集体备考和校际交流  针对备考教师队伍的壮大,需要发挥校内和区内优秀教学资源、名师优师的影响力和指导性。因此,各校和区内需要整合集体备课的力量,加强对高考复习备考的指引。
2、重视地理学科学法指导和学生地理视角意识的培养  以高考能力要求为核心指导思想,加强对学生各种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立足学生各种地理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时政热点,养成用地理的视角看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继续巩固和拓展区域地理的复习效果  在后续复习中,经常以区域为背景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同时注意经常在不同尺度的区域之间进行嵌套和空间定位的训练,以弥补区域复习以大尺度为载体,而考试命题以小尺度区域为载体,造成学生不会调用复习过的区域地理解答问题的缺失。
4、立足课堂复习主阵地落实全体学生的自主复习及其效果  针对班级学生人数众多的情况,需要确保课堂复习时间的实际效果。第一,复习进度不求快但求稳,知识点逐点、多次轮回地过关。第二,针对地理复习过程中,现行教材实用性较差的情况,落实每个学生都有地理知识点复习的笔记本,通过课堂笔记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三,注意习题练习和讲评对学生实际效果,加强学生对答题的反思,例如学生错题记录本,通过有效的练习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的水平,提升学生各种答题能力。

此次考试,从成绩来看全年级(三个文科班)平均分为60.34分,及格率50%;从班级来看,三个文科班平均分接近。学生个人最高分为89分(二班),80分以上一班有4人,及格率44% ;二班6人,及格率50%;三班4人,及格率55%

从试卷来看,考查的内容主要为“亚洲”部分,题目出得很好,难度适中,不偏,均为课本上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掌握。从学生的答题来看,选择题部分平均得分19分(总分30分),错误率高的题目有第9题(错误率60%)、第14题(80%)、第16题(40%)、第19题(22%)、第20题(33%)、第22题(30%)、第23题(41%)第27题(43%)、第29题(96%)。

主观题部分平均分41分。错误率较高的有:32题的第4小题、33题、34题的第246小题,35题、36题。

   成因分析:很多学生对地图不熟,不看地图的话,题目就做不来了;区域地理(国家地理)基础薄弱,很多常识性的地理知识也不知道,这与初一不重视地理有关;学习习惯很差,表现在上课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认真听课,不记笔记,不做作业,不温习,不看地图,粗心大意,字写了草。一个“郑和”很多人写成“郑成功、郑河”;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不分,图上的“台湾岛”竟看成“日本”;第33题,“与我国接壤的中亚国家,自北向南依次为”,学生只要看清图就可以做出,但是做对的人很少,问他们,他们说看不来图。

   下阶段对策:夯实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多看图,强化课本知识与地图的结合,多设置问题,让学生来讨论、表达,多进行学法的指导。

 

一、试题质量分析

       试题紧扣新课标和高考要求,立足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和运用,考查范围广,又不超纲,命题形式活泼,体现新理念,注重对读图能力的考查,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试题素材多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设问角度灵活多样,拓宽思维和知识延伸。选材与设问围绕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内容来展开,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逻辑思维过程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考查考生根据原理,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描述或提出初步解决方案的能力,注重学以致用,加强对考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体现了高中教学对选修课的要求。因有些题目曾经做过作业,试题难度不大,题目浅易,尤其是综合题表现最为明显,备选答案多,只要答出其中的若干点就给满分。

二、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得分率相对较高,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较好。

2、综合材的读图、识图能力欠缺。利用地图、图表资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审题能力一般。

4、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概念混乱,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语言不规范,概括归纳能力较差,学科知识记忆不准确,理解掌握知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不善于读图表、数据等信息,不能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掌握设问的要求,知识迁移能力差等。审题不细,提取信息失误多。

四、改进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以不变应万变

要强化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构建地理问题知识模型。

2、加强读图、析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把原理、规律落实在图上。

(1)加强读图和判读图表信息的训练。规范教学很重要。

 (2)对等值线图学生既缺乏空间想象力又缺乏生活实践,所以也常判断失误。加强分析图表信息的训练,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

3、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突出教学重点,突出重点知识的应用。

突破教学难点,把理性、抽象和复杂的难点知识转化成直观、形象和具体的内容,加以解决。

澄清教学疑点,解除学生疑惑不解的知识点。

紧扣教学热点,善于捕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地进行地理教学,把热点问题有效地融入教学之中。

4、强化思维训练,掌握综合题解题思路

(1)审题,获得有效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建立有效信息与所学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之间的联系,加强知识之间的迁移。

(3)组织答案,解答问题。

(4)精选习题,模拟训练,了解学情,及时反馈。

在学生训练的基础上,老师一定要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才能不断矫正学生的差错。反馈的形式可多种,对于学生中反映出来的普遍性问题,可全班讲解;对于个体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个别辅导;对于可能由于性别原因造成的男生比女生粗心的问题,可以加强心理调节和技术训练相结合的方法。

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答案表达要准确,书写要规范;要有层次,先主后次;答案要简洁,要点要完整,不能丢失信息;要有逻辑性,不能相互割裂、自相矛盾;字迹清楚也是很重要的,平时练习就要养成好的习惯。

                                          

                                               高二地理备课组

                                               2009年11月19日           

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二地理(必修)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质量分析
     1、试卷依纲扣本,起正确的导向作用
    试题的取材大多是教材的主干知识,教材中的体例结构各部分都有涉及到,这样,既克服了学生只重视读教材的文本内容,而忽视教材中有关图表、活动、案例、思考或读图思考、问题研究等的习惯;又纠正了学生只重视做配套练习,而忽视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把握;还唤起了学生重视平时课堂的听课效率,不能一味地等到考试前再来临界时抱佛脚。试卷中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试题占到50%以上,学生如果只是凭借死记硬背的方法是很难得高分的,只题有真正通过理解相关知识之后,才能灵活运用知识。
   2、整卷知识覆盖面广,结构合理
   试卷采用了单项选择题30题、判断题10题、综合体3题的的做法,就是为了使考核的知识点涉及面更广些,这样的模式与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
    3、重视图像考核,体现学科特点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答题情况分析

涉及到自然地理(地球的运动)相关知识的题目得分率比较低,必修三涉及的知识相对得分率比较低。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1、学习态度不端正    由于地理只是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只要能及格就可以了,因此,平时课外较少花时间去巩固地理学科知识;况且学生还把希望寄托在会考纲要和适应性练习上,在复习期间,忽视了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所以说,学生地理学不好,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学习态度问题。
2、学个大概导致概念模糊    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大多是浅尝即止,属于蜻蜓点水式的。许多问题在学生看来很容易,以为自己懂了,实际上,对这些问题还只是一知半解,正因为这种学个大概的原因,导致学生在答题时,概念模糊,失分较多。
    3、审题不认真导致失分多 

4、地理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读图与析图能力较为欠缺是大多数学生面临着的问题。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2、重视区域地理,加强空间定位

3、加强阅读、析图和判断图表能力的培养

4、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

5、平时多与学生交流

 

一.考试范围:
地理基础:地球和地图
世界地理:陆地与海洋,世界的气候
二.试卷结构
1.此试卷满分100分。单项选择题50分,综合题50分。
2.主要考核地球仪中经纬网的认读,运用经纬网定位置,定方向,量距离。
地图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运用。气候类型判断,成因分析。
3.试题容量大,整体难度适中,符合高二学生的考查标准和要求。
4.试卷覆盖的知识点多、面宽。
5.强调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宏观把握,注重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试题分析
从整个年级看,总体不错,平均分在72分左右,但各班差距较大。
1.选择题部分分析:
选择题共25题。
其中6,7, 8,9,10,18,24,25题失分率较高。
6,7,10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何处是山谷,如何判断坡度陡缓及山坡上的通视问题不是很清楚。
8,9题主要是对经纬网中经纬线的长度计算知识欠缺,须亟待加强。
24,25题反映学生对气候类型图判读能力不够。
2.综合题部分分析:
第26题是一道关于经纬网的综合题,该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考查经纬度的判断及方向判断,总体难度较大,总分12分,得分率较高。
第27题是识图题,南极洲与南美洲周围的地理事物。主要失分是麦哲伦海峡与德雷克海峡混淆,我国科考站长城站于中山站混淆。
第28题是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运用。错误较多是水库大坝位置选择。
第29题是一道简单气候类型判断的综合题,根据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该题主要失分的原因有些同学根本不懂,课上没听。一般老师都把基本方法授予学生。
四、教学建议:
1:加强课本的基本知识的教学和检查,强化落实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辨析与掌握;
2:强化综合题的训练和答题指导,准确的完成题目的相关要求;
3:有目的的加强读图的教学与指导,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4、要强化学生的训练。多为学生提供新区域、创设“陌生”新情景训练。
5、要改进教学方式。要充分发挥传统讲授教学、接受学习优势的基础上,融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仅有“师生互动”、还要有“生生互动”,把学生的集体智慧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

 一,命题意图
台州市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地理评估试题考查内容主要是《中国地理》和《环境保护》两部分.命题指导思想是以浙江省考试说明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为指导,结合省自主命题以来的1份真题和2份样卷的特点,在考查内容范围内设计体现不同层次能力要求的试题,给2010届高三的第一轮复习一个正确的导向.
1,更加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本次命题在题量上做出了调整,把原先的30个选择题改为25个,将多出来的10分调整到综合题中,但又不增加综合题的题量,只对综合题得分点的赋分进行调整,目的就是提前与高考命题思路接轨,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检测出学生在思维方面存在的不足.
2,注重原创,力求新材料,新情境.本卷中70%以上为原创题,其余的为改编题.18幅图中有8幅是原创的,剩的10幅均为重绘改编图.我们始终认为只有原创的试题才能科学检测各校学生的真实水平,反映学生当前的能力水平.当然,仅凭现有水平,进行试题原创可能会带来一些科学性的问题,但这不能成为命题者逃避责任的借口.后来者只能将试题原创进行到底,并不断完善.
3,注重时事,关注热点区域.本次试题考查的材料涉及到上海世博,产业转移,全球气候会议,海南国际旅游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寒潮等热点内容.与高考命题思路和高考命题专家的意见一致,我们只以时事材料和热点区域为命题情境,而不直接去考热点本身.选世博材料,不考世博,却考该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产业转移;选全球气候会议的材料,不考气候变暖,却考农业区域分布.
4,高举"能力"大旗.本卷中几乎每道试题的命制都是依据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学科能力测试的目标,要求学生从材料或图表中快速,全面,准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有针对性地调动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规范地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全面地探讨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
(1)从材料或图表中快速,全面,准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是不同的概念,从考试反映出的情况看,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有轻"获取"重"解读"的倾向.经过多年复习迎考的实践和教研活动的强化,教师们在引领学生解读信息方面积累了许多的经验,所以学生在解答一些显性信息和明确要求的题目时得分较好,差异仅仅体现在"解读"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占大多数,如第4,5,18,19,24,25,26(1),27(2),29(1)等,这些题目明确要求通过分析图中信息才能得到正确答案,学生的视角一般不会出现盲点.还有一类是隐性信息,学生轻易难以"获取",获取以后基于积累的知识就不难"解读",如图7中的"水库",图17中海积平原的分布区域,解答27题(1)(3)小题所需信息等.
信息中还有一类,虽然是显性的,但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是"解读"不了的,如20,21题组中关于枸杞的一段文字描述,对一般的学生是没有帮助的,但对一些知识扎实而丰富的学生来说无疑于"雪中送炭",它们可能就是"好生"与"差生"的分水岭.
(2)有针对性地调动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教学中基础知识的落实就是为了在应试中"调动和运用",但"调动"的知识是否有针对性及能不能灵活"运用"就取决于学生的能力了.有些题目,你想没有针对性很难,如第18题,图中是四个城市名称,而选项中却从自然地理区的角度去阐释,学生只能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有些题目,虽然获取了信息,能力弱的学生却不知道"调用"哪些知识,如第28题(1)小题的成因分析,学生能发现海积平原分布在钱塘江南岸,但无法"调用"地转偏向力的知识去解答.至于"灵活运用",主要指不能被题目中的关键词框死,如第13题,题干中问的是"农业生产",虽然从图中"熟制"的信息中可以基本得到正确答案,但如果能正确"运用"气候知识则万无一失了.
(3)规范地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这是我们台州学生的薄弱环节,虽经多年的强调,但落实得还是差强人意,重视的学校解决得好点,如台州中学,台州一中等.本次命题考虑到是高二年级,学生的许多学科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在这项能力的要求上有所降低,设问的动词大多以"简述,概括,比较,判断"为主,在答案因果关系上没有特别的强化,但还是有所体现,如第26(2)说明2009年渤海出现30年来同期最严重海冰的自然原因,答案的赋分就有明确要求,"果"是解释何为最严重海冰,"因"就是持续低温.否则,设问中就不需要比较,而变为"简述渤海出现海冰的自然原因"就好了.这类题目很值得广大教师在复习中认真剖析,我们要做到有备无患.
(4)全面地探讨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在设问上,减少了开放性题目,除了27题第(3)小题外,基本上将能够想到的答案都赋予相应的分数,目的就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养成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不要轻易失掉该得的分数.
(5)地理探究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科命题专家强调和推崇的题型之一,在今后相当时间内应引起广大教师足够的重视.这类题目在目前的主要特征是:文字量多,通常是专家的研究成果,往往含有学生见所未见的公式等,如2009年的37题.这类题目由于在摸索阶段,所以设问往往相对简单,答案的获得只要求"探",还没有到"究"的地步,如果学生不被人为的障碍所吓倒,应该是学生得分的主要渠道.倒是如果利用28题的情境,问:钱塘江上游来沙量较少,但却在入海口附近的南岸分布有较大的海积平原,为什么 "究"的成分就大大提高了,可能也在为类似数学的压轴题了.
综上所述,从高二年级学生的学科能力实际出发,针对高考的能力要求,29校联考地理学科的平均分以55分左右比较适宜.这与浙江省自主命题以来我市全体考生文科综合的平均分(2009年148.93分,2010年155.83分)是比较相符的.本次考试地理成绩29所学校平均为55.85分,而省一级重点中学平均分为60.83,虽然离台州市要求的63分左右稍有差距,但将是我们坚守的难度要求.
二,成绩分析
本次参加联考联评的学校有29所,文科考生5335名.具体各项指标如:
1.平均分

从上图可看出,本次评估基本上检测出了各校的真实水平,但29校间的差距还是较大的,最高的台州中学与最低的台州市实验中学相差28.74分,这是客观事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后进学校还有发展的空间,同时也要准确定位自己的目标.台州中学,天台中学居领先水平,楚门中学,黄岩中学,台州一中,仙居中学紧跟其后.其中天台育青中学,路桥蓬街私立中学等2所非省一级重点中学平均分较靠前,3所省一级重点中学居29校平均值以.从师资状态看,温岭中学,路桥中学,新河中学值得深思.
从选择题角度看,台州一中明显偏弱,要切实查找原因.
从总体上看,选择题得分,主观题得分与平均分的相关性还是比较好的,但台州一中明显表现出选择题学生应试能力不足,而主观题较好的问题,要引起警惕.各校都要结合自己的教学计划,在认真,细致分析本校每一小题得分情况的基础上,查找出真正属于自己教学中的漏洞和学生能力上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
2.各校优秀生人数,优良生人数对比
本次成绩的优秀分数线是69分,优良分数线是57分.从图中可以看出,台州中学是优秀生,优良生人数的第一梯队,仙居中学,回浦中学,台州一中,黄岩中学为第二梯队,天台育青中学上升很快,其他学校还需要努力.
3.各分数档人数的分布
地理成绩峰值出现在50—59分之间共有1635人,70分以上人数692人,从高考难度要求看是合适的.
三,学生答题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说明:一般来说难度系数在0.4-0.7的试题为中等试题(包括较难题,较易题),低于0.4的为难题,高于0.7的为容易题.
1.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均以29校数据来分析)
第一组题:1,难度:0.82(以相同),属容易题.
题号
得分率
A
B
C
D
平均分
上(30%)
中(40%)
(30%)
第1题
6.3
9.26
2.27
82.14
1.73
1.63
1.57
本小题以上海世博这一热点为切入,用景观图考察新,川,黔,黑等四省区自然特征的简单区别.天台育青中学和天台中学得分最高,而玉城中学最低.值得思考的是天台育青中学和天台中学后30%同学平均分为2分,而前30%同学是1.85分,说明部分优秀的同学可能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第二组题:2,0.91,属容易题;3,0.49,属较难题,区分度较高.
题号
得分率
A
B
C
D
平均分
上(30%)
中(40%)
(30%)
第2题
2.34
91.19
5.74
0.69
1.89
1.85
1.72
第3题
3.37
18.8
48.83
28.94
1.31
0.93
0.68
本组题是以海南国际旅游岛这一热点为切入,考查台风在该区的主要移动路径(其实质就是夏季风风向)和旅游岛有利区位判断.第3题学生错误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死读书所致,不能分析图中信息是否有效.是的,图中是画了很多河流,但这些河流基本上从中心向四周,既短小,也没成河网,故河运发达是错误的.同时,即使河运发达,也不能成为现代旅游开发的优势区位,相反,山高谷深水急倒是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本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平时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2题温岭大溪中学,临海大田中学,黄岩中学得分较高;第3题仙居中学,玉环实验学校,天台育青中学得分较高.台州一中,黄岩中学得分较低,值得反思.
第三组题:4,0.725,5,0.74,都属于容易题.
题号
得分率
A
B
C
D
平均分
上(30%)
中(40%)
(30%)
第4题
72.75
14.75
10.4
2.04
1.85
1.54
0.9
第5题
4.57
8.6
73.96
12.76
1.81
1.52
1.06
这组题是以坐标图形式考查我国地理事物的大体分布特征和成因判断,两题之间有互证关系,这是该题得分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读懂图中两曲线的变化特点,并结合原有地理事物的大体分布知识来判断.形式上是30°N沿线的剖面图,其实不需精确的定位能力.四个选项中,只要排除每个选项的某一错误点即可.
第四组题:6,0.87,属容易题.
题号
得分率
A
B
C
D
平均分
上(30%)
中(40%)
(30%)
第6题
7.93
86.94
2.04
3.07
1.88
1.78
1.53
本题是以人口抚养比这一概念为切入点,以表格形式提供五省市少儿和老人抚养比数据,要求从数据中提取四省市人口状况的信息.其中,贵州数据不用也没关系,因为选项中没涉及到贵州.
第五组题:7,0.785,8,0.705,均属容易题.
题号
得分率
A
B
C
D
平均分
上(30%)
中(40%)
(30%)
第7题
8.73
8.85
78.54
3.81
1.88
1.62
1.17
第8题
70.57
18.69
2.59
8
1.77
1.45
0.97
本组题是以我国西南局部区域图结合该区域地理要素关系坐标图,考查对该区域地理事物的正确判断.第7题可从该区域图的河流,山峰的分布关系直接可判断出"C.地形崎岖,山高谷深"项正确.也可从区域定位,结合自己已有区位特征的知识来判断.或者结合图5的关系排除ABD选项.第8题纯粹考查坐标图中各要素关系的判读,充分体现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B项错误率较高,原因在于学生对"雪线"这一概念不清,此图中只要把握0℃与雪线高度的关系即可.
第六组:9,0.505,属较难题;10,0.78,属容易题
题号
得分率
A
B
C
D
平均分
上(30%)
中(40%)
(30%)
第9题
10.22
3.66
50.44
35.52
1.35
0.98
0.69
第10题
78.11
4.57
14.77
2.51
1.84
1.62
1.19
这组题是以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变化引起人口重心变化这一材料为切入,结合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变化的坐标图来考察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这一材料也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变化.
第9题关键是要读懂坐标,确定坐标与曲线的正确对应关系.从图中看出,甲的重心向西,向南迁移,乙的重心向东,向北迁移,结合中国民族分布特点,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再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人口流动方向这一知识点,不难排除"A项",从而为正确解决本题打坚实的基础.至于D选项,好像有点似是而非,因为人口重心迁移与经济重心迁移肯定是有关系的.是否一致另说,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图示揭示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口重心迁移,而且两者是相背的,而D项却没有强调人口重心迁移指的是汉族,少数民族还是总体,所以也就无从答起.
天台育青中学,玉环实验学校,温岭大溪中学,黄岩中学等学校得分较高,而椒江三梅中学,天台中学,椒江洪家中学等学校相对较低.特别是天台中学,是否在引导学生揭示问题本质,深入,细致分析问题上缺点火候
第10题考查的是读图和定位能力.错选"C项"较多,主要原因是四川盆地与江南丘陵的位置关系无法准确定位.
第七组题11,0.763,属容易题;12,0.24,属难题
题号
得分率
A
B
C
D
平均分
上(30%)
中(40%)
(30%)
第11题
13.21
7.76
76.31
2.7
1.64
1.53
1.4
第12题
58.13
10.12
24.07
7.67
0.81
0.42
0.21
跨流域调水这一材料已成冷热点,但换到东北地区来考却颇有新意.本组题还是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第11题中,A项错多,关键是没有认真读懂该地区水系的正确分布,从而错误判断地势走向,或将某些地段的自流引水当成整个工作的自流引水.从区域空位可确定是东北平原为主,且是主要耕作区,故排除B项.调水路线经过的纬度大于4度,可确定D项是错的.
第12题从难度系数看很难,充分暴露了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坏毛病.58.13%的学生错选A项,分析原因:①张冠李戴,认为跨流域调水就是"南水北调",主要目的就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②更关键的是,学生压根就没分析出调水的方向,图中的水库信息视而不见,只好当作南水北调来解了,这是最要命的,因为学生不具备学科的四项能力.至于10.12%的学生错选B项,我只能自问,①课堂上教师对有没有对学生讲过跨流域调水与"加快污水净化速度"有多大关系;②是不是教师对吉林化工厂爆炸事件意犹未尽,如果是,我要告诉这些教师,"事件"只是材料,不是地理知识,我们要做的是用材料分析相关的地理问题,而不是死记这些材料.本题仙居中学,温岭泽国中学,玉环楚门中学等学校得分较高,相对温岭二中,温岭大溪中学,台州一中等学校得分较低,值得反思.
第八组题:13,0.615,14,0.685,均属中等题.
题号
得分率
A
B
C
D
平均分
上(30%)
中(40%)
(30%)
第13题
26.49
61.42
9.65
2.34
1.51
1.3
0.83
第14题
68.53
18.5
9.11
3.79
1.83
1.45
0.76
本组题是以东北农业生产为切入点,把气温,降水两气候要素和农事安排绘成一个圆形坐标图,考查学生读图,析图及区域特征分析能力.第13题错选A项达26.49%,因为东北与青藏在总体上都冬季低温的特点.从气温上分析,两地区的差别主要在夏季,夏季东北地区是高温(全国普遍高温),而藏南谷地属高原区,海拔相对较高,夏季较凉爽,如果无法判断藏南谷地的海拔和气温,不要紧,可以从农业生产的"熟制"来判断,图示的熟制是一年一熟,而如果藏南谷地海拔很低的话,由于其较低的纬度位置,熟制就不会是一年一熟,当然冬季平均气温也不会在0℃以,从而不选A项.
第14题与第13题有相论证关系,第13题判对是东北地区,就容易得出热量不足这一结论,因为从图中也可读出一年中0℃以(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时间较长.当然,像D选项"土壤贫瘠"等与信息无关的选项一般情况可以首先排除.
第九组:15,0.54,属较难题,16,0.82,17,0.8均属容易题.
题号
得分率
A
B
C
D
平均分
上(30%)
中(40%)
(30%)
第15题
10.29
5.57
30.05
54.04
1.33
1.1
0.79
第16题
5.62
81.97
5.15
7.22
1.82
1.68
1.4
第17题
79.93
17.62
1.67
0.73
1.87
1.65
1.24
本组题是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一热点材料为切入点,考查该区域的人口迁移,经济发展和生态问题的分析能力.第15题只要抓住经济影响人口迁移这主要因素就可得出答案.30.05%的学生错选了C项,是没有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生态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主要方面,生态是次要方面,即经济建设要符合生态的要求.第16题根据平时所学知识,就容易得出围湖造田导致潘阳湖面积缩小这一选项,当然,其它选项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一一排除.第17题关键是审题,要抓住"与长三角相比",17.6%受图中交通线干扰,忽视了比较而错选了B项.
第十组:18,0.79,属容易题;19,0.33,属难题.
题号
得分率
A
B
C
D
平均分
上(30%)
中(40%)
(30%)
第18题
2.79
3.04
78.91
15.2
1.81
1.63
1.25
第19题
33.16
40.96
13.14
12.54
0.96
0.62
0.4
本组题是以四个地区典型城市的全年水分盈亏变化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第18题只要明确曲线在0以上为水分盈余,0以则亏损,再结合季节就可选出正确答案,隐含的知识考核目标是"武汉,南京,广州,昆明"的空间分布,如果仅仅将"广州,昆明"看成是南方,就会错选D,15.2%的学生主要可能犯了这种错误,季节判断不清的应该占少数.第19题竟有40.96%的学生选择B选项,值得教师和学生沟通以获得真实的症结所在,据推测,可能有以原因:①死读书.水分盈亏主要受降水影响,通常沿海地区的降水要多于内陆,但这也要在适当的大气环流和垫面的条件,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不能死记教条,教师也要更加注重普遍意义的特殊情境的要素分析;②图示将南京和武汉,广州和昆明进行编组,强化了学生的上述意识,所以轻易就认为是沿海与内地的关系,此时如果多做一个步骤,即思考广州比昆明多符合题目要求,但南京却并不比武汉多说明这个选项是错误的,上述信息就不会起干扰作用了.
第十一组:20,0.415,21,0.265,均属难题.
题号
得分率
A
B
C
D
平均分
上(30%)
中(40%)
(30%)
第20题
44.16
7.12
41.59
7.05
1.08
0.83
0.56
第21题
34.19
26.45
28.77
10.52
0.67
0.52
0.39
本组题是以宁夏枸杞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该地区自然带和生态问题的判断与分析.试题原貌只有分布图没有材料,考虑到本题中图示的信息对学生的解题帮助有限,学生解题可能要靠死记硬背,这不符合新课程,新高考的理念,为了给题目增加思维含量,特增加了"枸杞是茄科小灌木枸杞的成熟果实,即可作为坚果食用,又是一味传统中药材."这一材料,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
第20题中有44.16%学生错选了A项,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充分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小灌木"这一信息可以帮助排除"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为尽管一些喜阴的灌木可以生长在乔木林,但作为"适宜种植"的环境,应该是不对的;荒漠肯定是不适宜人类生产活动的,故"B.温带荒漠带"也可以排除;"D.山地垂直带"环境区别是很大的,肯定不符合考题要求,因为这个选项是对的,本题就没有错误选项了. 温岭松门中学,临海杜桥中学,温岭泽国中学等学校得分较高,而临海六中,三门中学,玉环实验学校等学校得分较低.
第21题的解答,"黄河"是最大的干扰信息,但没有预料到干扰的"作用"有这么大.学生以为黄河流经宁夏灌溉区,气候干旱,不合理灌溉易发生盐碱化,使34.1%+10.52%学生错选"A.土地盐碱化问题,D.大水漫灌问题".该区域刚好在黄土高原区,学生想当然地错选了"C.水土流失问题".本题的症结可能在上题,学生不知道"枸杞"为何物,又不能利用信息.按理说,对于"小灌木",学生在学习自然带时应有所体会,不同于人工培育的农作物,乔木或灌木主要是合适的生长环境,不存在大量人工灌溉的问题,因此盐碱化不是主要问题.问题是15%左右的学生答对了20题却错做了本题,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问题了.高一就学过,草原带的不合理开发最易发生的是土地沙化.温岭大溪中学,临海回浦中学,温岭二中等学校得分较高,而临海杜桥中学,玉环楚门中学,玉环实验学校等学校得分较低.
第十二组:22,0.76,属容易题;23,0.64,属中等题.
题号
得分率
A
B
C
D
平均分
上(30%)
中(40%)
(30%)
第22题
12.15
76.18
5.57
6.05
1.78
1.57
1.18
第23题
5.15
64.05
18.97
11.79
1.37
1.26
1.21
本组题是以"世界局部地区甲烷排放分布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和全球变暖问题.世界气候大会主题是温室气体减排,我们想在环境保护内容方面考查全球变暖.若我们还以CO2等温室气体的成因,分布和解决措施等角度来命题,就没有新意,故特选甲烷排放分布示意图来考查.
第22题只要从图中提取"甲烷排放量最大"分布区这一有效信息就能判断该分布区与水稻种植业分布最一致.
第23题"休季排干稻田中的水分"与"甲烷"之间的关系是教学中没有涉及的,所以命题时增加了甲烷形成条件的材料,目的就是不人为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为学生的思考提供素材.从材料中可得出甲烷形成的条件主要是丰富的有机质(秸秆)和无氧条件(积水),有机质的减少或有氧环境,甲烷生成就可减少.将秸秆烧毁虽然减少了有机质但必将直接增加温室气体直接可排除①.接近24%的学生选择了①,说明了他们不能全面考虑,挂一漏万.
第十三组:24,0.89,25,0.92,均属容易题.
题号
得分率
A
B
C
D
平均分
上(30%)
中(40%)
(30%)
第24题
89.18
3.47
6.67
0.62
1.92
1.81
1.6
第25题
3.37
0.92
3.84
91.81
1.95
1.85
1.69
本组题是以2001年中国近海赤潮分布图和2001~2007年中国四大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变化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第24题中只要学生总体把握图中赤潮的分布,就很容易得出"A.江河入海口附近水域"正确.第25题只要从图中分别对四个海域赤潮频率进行独立分析就很容易得出D项为正确.
2.主观题答题情况分析
26题
考核目标和要求: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和材料中的有效地理信息,并通过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
命题思路:是以我国环渤海区域图为背景,添加海河水系和2009年渤海海冰危害这些信息,考查水系描述能力和海冰成因,危害的综合分析能力.水文是高考常考内容,大部分试题都是以水文特征描述方式出现,为了训练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特改成水系特征描述.题目图幅简单,但内涵丰富,对读图析图,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尤为突出.
第(1)小题:总分6分,平均得分2.33分,难度0.39.台州一中,玉环楚门中学,黄岩中学3所学校得分较高,椒江三梅中学,台州市实验中学,临海杜桥中学3所学校得分较低.
学生主要问题:①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的概念混淆;②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无法从图中准确获取干,支流形状特征;③水系特征描述模式不清晰,无法从流向,流程,支流形状等方面进行准确描述.
第(2)小题:总分6分,平均得分2.25分,难度0.38.台州中学,温岭泽国中学,黄岩中学3所学校得分较高,温岭大溪中学,玉环实验学校,台州市实验中学3所学校得分较低.
学生主要问题:①审题粗心,无法领会题意要求.本题包含两问,但一部分学生要么只回答了自然原因,要么只回答了危害,这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学生对第一问的要求没有真正领会,"说明2009年渤海出现30年来同期最严重海冰的自然原因"与"出现海冰的自然原因"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出现海冰只要低温这一条件就行,但"同期最严重海冰"的特征要说明――面积广,厚度大,然后分析"面积广,厚度大"的自然原因是"持续低温". 在"指出其给经济活动带来的危害"一问中,有些同学认为河道会被冰块淤塞,发生凌汛现象或河床淤积,从而出现洪涝现象.②信息的有效针对分析能力较弱.在回答第1问时,学生更多的只阐述了低温,有些同学根据表格资料(26-31日某城市的气温统计),甚至得出气温日较差较小或年较差较小导致海冰较严重,回答持续低温的同学也只有少数.本小题3分中,绝大部分同学只能得1分.③答题思路不清晰.危害当作"影响"来分析,阐述了海冰带来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海冰严重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因素去分析.
27题
考核目标和要求: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图中所承载的各种信息,并用简洁,准确的文字规范地表达出来.
命题思路:以某地水环境功能分区图为载体,考查环境保护中的水污染类型,地理事物分布特点归纳与分析,水污染防治措施.这类题目很容易出成死记硬背型的,不少同学的答题也会用记忆方法来应对.因此,我们特以环境为题材设计一组完完全全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答题的试题,这也是本卷中最有亮点的题目之一.
第(1)小题:总分3分,平均分1.7分,难度0.57.台州中学,玉环楚门中学,天台中学3所学校得分较高,临海杜桥中学,台州市实验中学,温岭大溪中学3所学校得分较低.
学生主要问题:很多人可能会把本小题误认为是靠死记硬背的,这就错了,因为问题的答案隐藏在图中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信息背后:"市区"信息背后是"城市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灌溉用水功能区"背后是"农业污水".①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全面,仅仅是说出了水体污染的部分污染源,把农业污水漏掉.②部分学生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要求,对水污染源类型解释过于详细,例如对农业污水进行解释——农业灌溉用水后的排放的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以及农药,化肥等,排放到水中形成水华,水体的富营养化.③部分学生把水污染源类型回答成物理型污染,化学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等.⑤个别学生没有理解"水污染源类型",而是回答成了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三个方面,或者回答成了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导致失分.
第(2)小题:总分4分,平均分2.01分,难度0.50.台州中学,台州一中,路桥蓬街私立中学3所学校得分较高,玉环实验学校,台州市实验中学,温岭大溪中学3所学校得分较低.
学生主要问题:该题大多得2分,得分点基本上在"分布在水源保护功能区河段"和原因"可以保证水质",另外2个采分点得分率很低,主要原因是读图能力不强,只能读出取水口的绝对区位,即从取水口与功能区河段关系看,都是分布在水源保护功能区河段,不能读出取水口的相对区位,即从取水口与市区的关系可得出"相对于市区的河流上游".同时,对取水口选择的原因,不知道从水质和环境角度去分析,而答成"方便取水","水源充足","水源需求量大"等.
第(3)小题:总分6分,平均分3.81分,难度0.64.台州中学,天台中学,玉环楚门中学3所学校得分较高,椒江三梅中学,台州市实验中学,温岭大溪中学3所学校得分较低.
学生主要问题:总体情况还好,大部分同学都能从材料中读出水环境功能区规划和建立水质监控和管理系统,以及在图中读出自然保护区,而水源功能保护区这一得分点容易被忽视.
典型错例是同学没有根据题意和材料信息回答当地政府在水污染方面的工作,而是回答水污染防治的一般措施,这样答分较低;也有一部分同学析题能力较弱,尤其是读图能力欠缺,有待教学过程中加强.
28题
考核目标和要求:考察学生的探究能力,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命题思路:从浙江省这两年的命题结合命题专家的观点,这种题型是今后命题的坚持方向.这种题型的特点是材料丰富,图表数据多,偶尔带有十分复杂的公式,其目的是考察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可以这么说,学生做题到此,已基本思路不清,一看到这么多材料就吓坏了.鉴于以上思考,我们选择长三角这一热点区域,结合产业转移这一热点题材,编制了这一大题.
第(1)小题:总分6分,平均分2.91分,难度0.49.台州中学,天台中学,台州一中3所学校得分较高,临海杜桥中学,温岭大溪中学,台州市实验中学3所学校得分较低.
学生主要问题:①题目设置的问题回答不全.②地理基本概念不清.设问是"入海口"的地貌类型,有些同学的答案明显不清楚"入海口"的内涵.③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欠缺,既包括审题,也包括读图.④缺乏望文生义的能力,学的太教条,少变通.从图例可解读出两河入海口地理事物分布的明显差异,长江入海口有三角洲地貌和沙洲,沙岛,而钱塘江入海口的三角洲不明显,但有海积平原.进而分析其成因,长江三角洲的成因可通过已有三角洲成因的知识推理出来.钱塘江入海口处的海积平原,为什么是海积呢 顾名思义,是因受海洋影响而成的,如果再能发现海积平原主要分布在钱塘江南岸,并联系到地转偏向力问题,就可分析出引起泥沙沉积的流水是自东向西的,即海潮(顶托)作用.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果达到这一程度,就"所向无敌"了.
第(2)小题:总分6分,平均分1.41分,难度0.24.台州中学,黄岩中学,天台中学3所学校得分较高,天台平桥中学,温岭泽国中学,玉环实验学校3所学校得分较低.
学生主要问题:本题的得分率偏低,常见的错误答题有:"由长江三角洲向外转移","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由内陆向沿海转移","向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聚".对于理由的判断更多的学生是回答了转移的原因.
错因分析如:
①审题不清.本题第一问是回答"长三角地区内部的制造业转移的总体方向",而大部分学生回答的都是整个中国的制造业转移方向.第二问是"说明理由"而学生却回答的是"转移的原因".
②不能正确地获取资料信息.在资料中有这么一句话:"根据公式计算出沪,苏,浙整个制造业2000年到2006年的动态集聚指数分别为0.846,1.058,1.137.而学生却理解为这三个值是沪,苏,浙三地的总值的一个变化,所以有了"向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聚"的错误答案.
③对于第二问很多学生都回答成转移的原因,学生没有很好地审题.
29题
考核目标和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考查考生的区域自然地理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图像中有效信息的获取与解读,从而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达到描述与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命题思路:选取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界带这一区域,叠加上等高线,等降水量线,河流等地理要素构成中国局部区域图.考查的切入点是气候要素中的降水分布特点,成因分析和区域农业生产比较,这都是高考的主干知识.
第(1)小题:总分4分,平均分2.36分,试题比较简单,但难度只有0.59.台州中学,台州一中,天台育青中学3所学校得分较高,临海杜桥中学,温岭大溪中学,台州市实验中学3所学校得分较低.
学生主要问题:①学生不会读图,只是凭感觉答题.要么答南多北少,要么答东多西少,好点的同学能够两个都答.分析原因大部分同学都答海陆位置,距海远近,答夏季风(东南风)影响的不是很多.更有甚者,答西南风,还有的学生答海陆热力性质.
第(2)小题:总分9分,平均分3.46分,难度0.38.台州中学,天台育青中学,玉环楚门中学3所学校得分较高,温岭松门中学,温岭新河中学,台州市实验中学3所学校得分较低.
学生主要问题:
①考生关于农业生产类型的概念不明确,较多考生用具体的农作物生产进行描述,如水稻,小麦等,甚至有部分考生用"梯田"生产进行描述;②图中信息不能充分利用,降水量,地形,地势等信息图中都有充分交代,但学生却无法与农业生产建立联系.③调动与运用知识能力不足,农业自然区位没有把握住,从而没有能很好地结合提问进行解答;④考生没有能很好地把握题路,答题中没有能充分体现造成"差异"的自然原因,如A地与C地阐述原因没有能把握好题意,体现A地水多和B地水少的特点.
主观题总体问题:
(1)中水平同学对某些问题的答题"套路"掌握不足.
(2)错别字较多,没有进行分点标号答题,条理不清.
(3)笔太细,字写得太轻,无法看清楚,字写得太差,无法识别.
(4)中等及以学生基础知识(地理概念,主要特征,分布,原理,规律)薄弱,主干知识理解不到位,灵活运用能力欠缺.
(5)从图中,表中,材料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运用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相当不够.对新情景的阅读分析能力不够.
(6)审题能力薄弱.选择题中甚至不看题干只看题支的现象突出.非选择题中审材料,审图能力欠缺.
(7)思考问题的思路偏概或思维定势,对地理现象原因分析不全面,角度狭窄,答题切不准要点,表述不清,回答粗略.
四,今后教学建议
1.不同层次的学校要准确定位自己,在自己学生实际水平上进行科学教学与训练.
从试题的得分看,主观得分高主要集中在台州中学,天台中学,台州一中,黄岩中学等几所学校,相应这几所学校总体成绩也不错.而选择题得高分主不一定集中在一级重点中学里,因此,地理的薄弱学校平时要加强学生答题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并进行科学训练.
2,认真研究浙江省高考说明,明确考试的四项基本目标与要求.尤其要结合学科指导意见,在第一轮复习中落实其中的发展要求.
3.要研究2010年的高考真题,领悟命题的思路,复习中强化解题思路的分析,不要拘泥于量上的强化,更要关注质上的突破.
研究试题的要素:分析"立意"所在(考什么,为什么这样考 知识点和能力点各在哪里),理解"情境"设置(怎么考,虚拟的情境或实际问题),明确"设问"要求(怎么问 为什么这样问)等.
4.要让学生理解,把握常见试题指导用语,按要求做答,要文字准确,条理清晰,扣准得分点.
要针对学生语言表述能力欠缺的问题课堂上有必要进行适当训练,课后布置一定量的针对性练习.在试题讲评时,要重视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思路引导,指导,审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5.采取学案方式,科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利用2010年各省高考真题,自编学案,不断强化学生的高考思维.
6,多找或自编新情境试题,培养学生因题制宜的思想.
高考真题是不可能是市面上的原题,平时要让学生多接触新题,获得解决新问题的体验,形成答题策略,其步骤是:拿到题目后,先看情境设置,了解命题意图,知道考查的能力点和知识点;再看提供的信息,文字说明事物的内涵,前后联系,陈述的特征等,图像中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空间联系;数据表格显示的数据比较,发展变化,分配比例,以及相对应的影响因素,原因分析等;对这些信息进行联想和解读,调集储备的信息组织答案.
(本分析由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牟哲富修改,定稿)
29校主观题平均分比较
29校选择题平均分比较
 

一、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

本次考试紧扣《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和教材,遵循《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以地图为载体,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适中,内容覆盖面广,与往年相比较题型稳定,布局风格有利于考生的从容应答。全卷试题在内容、结构、命题设计、价值取向等方面充分体现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思想。

二、试题特点

1、遵循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突出考查主干知识

考试内容和要求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突出对地理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中主干知识的考查,具有较广的覆盖面。考试内容各部分的分值为:必修Ⅰ(21分)、必修Ⅱ(23分)、必修Ⅲ(56分),基本符合上级教育机关对本次考试教材比例分配的具体要求。

2、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试题突出了地理现象和基本原理与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如第2至3题结合“神舟飞船与钻探一井”考察大气分层知识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第35题结合卫星云图考察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41 题考察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等;从而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使学生的考试过程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涵。

3、以地理图像为载体,突出了探究能力的考查

大量使用图像是地理试题的特色,本次考试继续保持了这一传统。试题中出现地理图像12幅,考查的分数达62分。地理图像根据教学内容,突出了对地理原理示意图和地理分布图的考查。还有一些无图考图的题目,如第2、3、4、5、8、20题等。除了区域分布图外,试题还注意了变式图的考查,如第42题,将大气运动、水循环运动、地壳运动知识等结合在一起,综合性较强。 试题以地理图像为载体,在设问形式上注重问题的探究性,如第44题第(5)问,在南水北调中应采取的配套措施是什么;第45题第(4)问,“能源问题是制约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缓解这两个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试题注重了知识和能力以及原理和案例的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较好地体现了高中新课程的改革方向。

4、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试题难度适中

本次考试,由于紧扣课程标准,没有偏题、怪题,试题内容较多的取材于教材,考查方式更加接近常规教学,试题难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从而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满足了不同学校、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答题分析

由于本次新课程高二地理考试体现了多元的考核目标,命题时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差异,试题的总体难度降低,因而学生的得分情况也基本达到了预测目标。根据对300份样卷分析数据,学生得分情况如下:

人数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优秀率

及格率

300

71.3

96

49

42.9%

73.4

各题得分情况(以100人样卷为准)

    1.选择题:

题号

得分人数

得分率(%)

题号

得分人数

得分率(%)

1

78

78

21

87

87

2

87

87

22

76

76

3

76

76

23

85

85

4

77

77

24

88

88

5

84

84

25

82

82

6

79

79

26

84

84

7

78

78

27

78

78

8

61

61

28

85

85

9

64

64

29

81

81

10

89

89

30

84

84

11

84

84

31

84

84

12

65

65

32

75

75

13

87

87

33

88

88

14

88

88

34

89

89

15

88

88

35

68

68

16

85

85

36

74

74

17

74

74

37

71

71

18

75

75

38

72

72

19

76

76

39

85

85

20

84

84

40

84

84

 

     2.非选择题 —读图分析题:

 

题号

得分

得分率(%)

题号

得分

得分率(%)

41

(1)

2.6

55

44

(1)

0.8

80

(2)

1.7

85

(2)

0.6

60

(3)

1.6

80

(3)

1.4

47

(4)

1.8

90

(4)

0.7

70

42

(1)

1.1

55

(5)

1.4

47

(2)

0.8

40

45

(1)

0.8

80

(3)

0.7

35

(2)

0.75

75

(4)

0.7

35

(3)

0.7

70

(5)

0.9

45

(4)

1.8

60

43

(1)

3.6

60

 

(2)

1.2

60

(3)

1.1

55

(4)

2.7

54

    学生答题的典型错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理基础事实不清,地理空间分布不清楚,如答第8题,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掌握不好等,答第9题,对全球自然带分布规律记忆不牢。二是地理基本原理不明,如答42题时不少学生对季风环流的成因不清;水汽输送一定是来自海洋的风理解不透彻。三是地理表述能力不强,如答43题,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优势时,不会正确运用地理术语,等等。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要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错题分析,补缺补漏。

2、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尽快的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上课要经常注意训练学生用地理专业语言来表述地理现象原理,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

4、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补充一些适应性练习,增加练习讲评时间,引导学生由易入难,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总体上仍是要把握好基础关。

5、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地图和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也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加强阅读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和空间思维能力,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思维建构;在日常训练中,让地图成为复习的载体。如在空白地图上标出重要的经纬线及所涉及的地区、国家,表示出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并揭示当中的地理规律和原理。

6、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一方面,利用老师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提出每个人在教学中的新思路,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共同发展,不断进步。另一方面,积极与学生交流,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相长。

7、注重平时应试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应加强对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并且注意引导学生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细心审题等良好的地理学习行为习惯。

总之,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知识点多了,有些内容难度大了,而课时少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都较紧。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课本中的阅读思考、活动、问题研究等,怎样正确地理解、有效地组织教与学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是每一位地理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

高中新课程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自我反思、集体备课、区域协作、业务研修等工作,与新课程一同成长,要努力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定位,使之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研究者和塑造者。

一,命题思路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知识的覆盖面.
2.突出教学重点内容,特别是地理基本原理,比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板块构造学说,大气运动,洋流的分布规律等.
3.结合社会热点,以提供情境的方式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冥王星被归入矮行星","12月26日台湾附近的地震"等
二,得分率情况汇总
闭卷部分(选择题)得分率
题号
答案
答错
比率
A比率
B比率
C比率
D比率
得分率
1
C
327
14.2
8.16
1.82
85.80
4.60
85.8
2
A
587
25.49
74.51
20.93
4.78
0.96
74.51
3
B
344
14.94
3.34
85.06
8.99
3.17
85.06
4
C
893
38.78
32.00
3.13
61.22
4.34
61.22
5
B
618
26.83
11.16
73.17
12.72
3.78
73.17
6
D
802
34.82
2.82
19.71
12.81
65.18
65.18
7
B
498
21.62
1.56
78.38
11.85
8.42
78.38
8
C
140
6.08
0.43
3.21
93.92
2.61
93.92
9
C
1410
61.22
51.67
6.77
38.78
3.43
38.78
10
B
645
28.01
6.43
71.99
7.64
14.03
71.99
11
C
588
25.53
4.26
7.21
74.47
14.81
74.47
12
D
624
27.1
9.03
12.85
5.47
72.90
72.9
13
D
997
43.29
9.08
27.36
7.47
56.71
56.71
14
B
1075
46.68
7.95
53.32
4.73
34.69
53.32
15
B
635
27.57
15.07
72.43
3.73
8.99
72.43
16
C
584
25.36
10.51
7.29
74.64
7.69
74.64
17
A
582
25.27
74.73
13.03
3.56
8.99
74.73
18
B
1196
51.93
8.90
48.07
25.27
17.67
48.07
19
C
938
40.73
33.96
4.47
59.27
2.65
59.27
20
D
773
33.56
18.80
6.51
8.21
66.44
66.44
21
D
1615
70.13
13.11
31.22
26.05
29.87
29.87
22
C
1465
63.61
54.62
4.13
36.39
5.17
36.39
23
A
940
40.82
59.18
25.05
12.98
3.04
59.18
24
C
864
37.52
26.31
10.42
62.48
1.00
62.48
25
B
962
41.77
25.92
58.23
12.59
3.65
58.23
26
B
853
37.04
9.29
62.96
12.07
15.81
62.96
27
A
281
12.2
87.80
2.87
4.95
4.69
87.8
28
C
436
18.93
6.25
5.43
81.07
7.51
81.07
29
D
785
34.09
24.84
4.60
5.08
65.91
65.91
30
C
415
18.02
2.65
5.56
81.98
9.86
81.98
31
A
566
24.58
75.42
6.73
7.64
10.03
75.42
32
A
964
41.86
58.14
10.42
16.76
14.85
58.14
33
B
614
26.66
4.78
73.34
19.24
2.95
73.34
34
B
780
33.87
11.64
66.13
11.90
10.42
66.13
35
B
1499
65.09
38.34
34.91
18.15
9.08
34.91
36
D
1205
52.32
6.17
22.93
23.84
47.68
47.68
37
D
908
39.43
9.99
12.90
16.85
60.57
60.57
38
A
1051
45.64
54.36
23.01
10.12
12.64
54.36
39
A
839
36.43
63.57
8.73
6.99
20.67
63.57
40
D
1037
45.03
36.00
4.30
4.69
54.97
54.97
开卷部分(综合分析题)得分率








64.37
50.11
60.91
77.675
63.7427
57.663
49.919
56.6
三,学生错误情况定性分析
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比如选择题第4题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学生选A(春夏多,南方多)占32%;第9题太阳成为太阳系中心天体的主要原因,学生选A(能发光发热)占51.67%.
学生缺乏从试题提供的图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习惯与能力,比如综合题第三题第3小题要求太平洋海域的洋流分布与世界洋流分布模式进行比较,得出两者的差异性.学生没有进行读图比较得出结论.
学生没有充分理解,掌握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比如综合题第二题第1小题要求学生根据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地球公转位置,然后分别得出这一天和白昼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学生出现两者混淆的现象,显然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第七题第2小题要求学生判别丙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学生将断层写成断层面.
学生缺乏对地理思维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能力.如第八题第3,4小题要求学生正确判断建坝地址及修建公路的方案,然后陈述理由,而学生存在理由表达不清或表述不当的问题.
四,今后教学建议
注重基础,突出重点.
图文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地图是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的重要表现形式,图文结合进行复习,可以提高复习效率.教学时注意运用"图导,图解,图变,图练"八字法.
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如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之间的联系.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洋流之间联系;气候与自然带,植被,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
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从地理材料(图表,文字)中筛选,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一、2007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特点

今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符合高考改革和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思路,注重题目的立意新颖与灵活性,引导教师和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地理学发展,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意考查能力,即:依据文字资料及图表分析、推理、说明地理事物分布及其成因等(如读图能力、审题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辩证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等)。地理试卷共100分。其中选择题11道,共44分;非选择题共56分,一道大题共36分,另外,20分分散在39、40两道大题中。

地理试题的特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没有难题、怪题;重视考查学生读图、用图分析能力,14道题出现6幅图;强调运用教材内容回答问题,尤其是非选择题答案更回归教材;着重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二卷56分全部为简答或说明等内容,没有填空或选择。

二、我区高考地理成绩分析

(一)与今年全市地理学科平均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2006、2007年崇文区与北京市地理成绩比较

 

全卷平均分

一卷均分

二卷均分

 

2007年

2006年

北京市

50.6

43

30.4

20.2

难度系数

0.51

0.43

0.69

0.36

崇文区

58.81

48

34.01

24.8

难度系数

0.59

0.48

0.77

0.44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全卷平均分,还是一卷、二卷的平均分,我区成绩均高于北京市。最高分为汇文中学一学生90分,最低分24分。677位学生地理成绩呈正偏态分布,多数学生集中在55-70之间(见图1)。

 

(二)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与我区一模地理学科平均成绩比较

表2   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与我区一模中地理学科平均成绩比较

 

全卷平均分

一卷均分

二卷均分

一模

55.69

31.45

24.24

难度系数

0.56

0.71

0.43

高考

58.81

34.01

24.8

难度系数

0.59

0.77

0.44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我区一模地理试题不仅在复习内容上,而且成绩上也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无论一模还是二模试题,其中均没出现初中世界区域地理内容,突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察,为我区高三地理教师指导学生复习内容范围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1.今年一卷难度系数为0.77,有7道选择题的得分率在80%以上,除一道题外,其他小题得分率均在60%以上。全区学生平均成绩高出北京市8.21分。这个成绩的取得与高三地理教师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分不开。虽然有3位教师是第一年带高三,但这些老师工作认真努力。有的青年教师克服了孩子小,家务繁重的困难;有的教师克服身体不好的困难;有些教师是高三兼高一的课,课时多,但他们都克服了教学任务繁重的困难。广渠门中学今年地理学科无论及格率还是平均分都位于全区第一。这与雷志清老师的努力和该校采取的管理措施分不开。雷老师虽然在广渠门中学第一次带高三,但是他注重基础知识落实。从高考地理的及格率和平均分来看,我区分为三个集团,位于第一集团的是广渠门中学、汇文中学;位于第二集团的是50中、11中、96中学和109中学,其他为第三集团。

2.多数教师重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二卷各小题均分第一名由2006年的汇文中学、50中和11中变为今年的汇文中学、50中、广渠门中学和96中,二卷各小题均分第二名2006为的50中、汇文中学、11中、广渠门中学,今年新增加109中、96中。50分校、龙潭中学也有小题均分进入第二、三位。这与教师们重视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抓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分不开。

四、存在的问题

    从各项成绩,并结合查阅高考文综地理二卷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1.尖子生成绩不突出。地理成绩85分以上的学生全区只有一位。

2.学生不能准确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审题、获取信息能力差。如综合题39题第(3)题,只要知道南水北调的调水方向,看图描述京杭运河河底地势变化对调水影响即可,应是一道送分题。该小题满分10分,我区平均分只有1.57分。北京市该题也是得分率最低的一小题。如下2例:

 

学生1:

 

 学生2:

 

 

上述情况反映出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复习仍以讲授为主,不能精选习题,搞题海战术,忽视学生审题能力及从图、文字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所致。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较差。如综合题36题第(1)题(见图2)。

                                                                      图2

 

 

从学生答案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知道该地区降水分布规律,但其叙述前后矛盾,不准确而没有得分。这情况反映出的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愿花费时间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认为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完整会浪费很多授课时间。同时,较普遍存在“责任教学”现象。有的教师认为只要高考中出现的内容我讲到了,学生高考得不得分就不是我的责任了。

4.某些好学校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这些学校在某些基础题得分率较低,甚至还没有50分、龙潭的得分率高。出现这种情况反映出的问题是有的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只以复习资料内容为主,脱离教材,基本不指导学生回归教材,使得学生某些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得不够扎实,学生对文综考试复习的重点、教材把握不准。

五、复习建议

高考文综“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测试内容不脱离学生已具有的文科各单科知识体系,而是以学生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或背景,或是在提供新情景的条件下,分别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建议如下:

1.按照高考说明内容要求回归课本,重视高一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复习与掌握,兼顾高二两册选修内容,把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落实到初中具体区域图上。

2.在掌握高一地理内容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网,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重点抓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确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着重训练学生审题能力、技巧和答题的规范表述。课堂习题要精选,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首先要自己探索审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表述时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评,重点是讲审题的方法和答题的思路,训练学生审题和答题技巧,而不仅仅是给出答案,要规范学生用地理语言进行完整表述。

4.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注重非智力因素在高三地理复习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地理复习中的主体作用。

金博志网址(上面图标)的“教育教学”里面有相关知识点和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