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红豆吃多久有效果:中阮作曲家与演奏家刘星专辑十四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04:25
  
中阮作曲家与演奏家刘星专辑十四张  

刘星专辑之无字天碟

 

     1962年出生,1974年开始师从月琴演奏家冯少先学月琴,197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1982年以月琴专业毕业,现在为自由音乐职业者。刘星不仅擅长中阮、月琴演奏,还具有非凡的创作才华,作品涉及交响乐、民乐及影视音乐,今年还对新音乐创作有大胆尝试。

 

    他曾创作了颇具影响的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其它主要作品有月琴与乐队的室内乐“天地之间”第一、三、五号、民乐作品“动物组曲”、慢板交响乐“无形之梦”、扬琴协奏曲“云谁之思”等及大量New Age音乐。


  没有文字解说,弹者自弹,听者自听,一张第六感音乐专辑。

 



 

    早在这张专辑推出之前,《闲云孤鹤》一曲已在发烧友中流行开来,乐曲营造出的恬静和谐氛围,和本身具有的良好录音素质起了关键作用。
  这张推出不到一个星期的新专辑,名字就叫《闲云孤鹤》,是刘星创作的管弦乐作品集,收录了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动物组曲》、《第三民族交响乐》以及点题作品《闲云孤鹤》共4部作品。如果说刘星的创作是基奠的话,那佛罗内斯交响乐团在专辑中的演奏就是在其上面的一座辉煌的大厦。在指挥家麦家乐的带领下,这支俄罗斯的一流交响乐团已经演绎了超过一百部中国作品,成为中国民族化的世界级交响乐团,这样说虽然不正规,却很贴切。佛罗内斯是个具有悠久音乐传统的城市,但却是个并不十分富庶的地方,在这里,艺术家的生活是艰苦的,“水土不服”的中国音乐家就更不用说了。不过正像麦家乐所说的,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下,才能造就艺术的辉煌。佛罗内斯交响乐团在演奏上除了纯熟精湛的技艺外,还充满深邃而强烈的感情厚度,对于娇媚有余的交响音乐来说,无疑是一种魂灵的注入、主题的升华。就这样,刘星与雨果的著名录音师和监制易有伍先生一道,来到佛罗内斯,与一直在那的指挥家麦家乐汇合,潜心录制了这辑《闲云孤鹤》。
  这次录音,中国的民族器乐中阮,真正登上了大舞台,演绎了一曲它与交响乐团浩大的协奏曲,俨然是中国民族音乐版本的《四季》。对于音响和音乐爱好者来说,此录音可听者有三。
  其一,在第1、2部作品中,中阮是主题乐器,所以在比较靠前的中间偏左的位置上(相当于第一小提琴位置的前面);而交响乐队只是协奏的性质,平铺在靠后的背景中;最恰当的是,中阮的声音不会被大乐队所掩盖,声音的自身轮廓、主次、位置前后等多重的层次都十分鲜明,做到有序的统一。
  其二,录音是在佛罗内斯音乐厅录制的,听众因此有机会安坐家中,享受来自这个世界著名音乐殿堂的传真音效:一方面是中国民族乐器中阮独立的、清晰的音色,另一方面是大型管弦乐团在广阔的音乐厅空间里演奏良好的堂音效果,既是鲜明的对比,又是绝佳的配合。
  其三,雨果公司同样采用他们在东南亚独有的24比特196千赫声音处理技术,将声音的细致度大大提高。先进的数码录音技术给予专辑细腻的24BIT精度录音,真乐器的现场实录又赋予专辑迷人的感情色彩,两者正好达至良好的互补,就像发烧友所说的“天仙配”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刘星的作品源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而在手法上则采用较为流行的方式,所以,他的创作总有较强的可听性。这些音乐掺进了古典性、民族性、通俗性,多为几分钟的作品,最长者也就只有11分钟左右,不像一些作品那样臃肿而难懂。因此,无论是刚刚开始接触雅致音乐的人,还是一直偏好交响乐作品的人,甚至是着意研究民族音乐的人,都可以从这张专辑中汲取可贵的营养,获得良好的享受。


   

刘星专辑之无所事事


 

    刘星1962年出生,1974年开始师从月琴演奏家冯少先学月琴,197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1982年以月琴专业毕业,现在为自由音乐职业者。


  刘星不仅擅长中阮、月琴演奏,还具有非凡的创作才华,作品涉及交响乐、民乐及影视音乐,今年还对新音乐创作有大胆尝试。他曾创作了颇具影响的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其它主要作品有月琴与乐队的室内乐“天地之间”第一、三、五号、民乐作品“动物组曲”、慢板交响乐“无形之梦”、扬琴协奏曲“云谁之思”等及大量New Age音乐。

 

 无所事事

 

 

古筝:王蔚

二胡:王莉莉

琵琶:杨惟

扬琴:冯铮

笛子:杜冲

柳琴:吴强

长笛:庞鹰

合成器:安东

电BASS:刘大海

上海交响乐团弦乐队



 

刘星专辑之孤芳自赏

 

     经常在第四台评论CD,主持人认为我对刘星的音乐有感觉,让我评论他在雨果新近录音的一张《孤芳自赏》。


  我听过刘星在雨果录制的CD该有四张吧!开始一张是《无字天碟》,的确没有文字解说,弹者自弹,听者自听,不要期待刘星要你听懂他的什么。第二张该是他的电影配乐选曲,片名《远去的村庄》,说是一部纪录片的歌,但其实是一组自我寄情的音乐,也就是沿着《无字天碟》路子继续走下去的中阮音乐。第三张开始出现刘星式标志式的一种CD风格,定名为《无所事事》,三张CD连下来给人的感觉是正如CD介绍中说的,是一个极端个人的氛围。然后是《孤芳自赏》,成语式的四字标题形成为定格,惯常的中国成语若有若无地传达出某种信息,但它是音乐的信息,还是根本与音乐无关的,例如作曲或演奏时的突然其来的信息?我无从得知。且列举无《孤芳自赏》里十一首四字成语式的标题:《无所事事》、《孤芳自赏》、《回心转意》、《异想天开》、《夜长梦多》、《心旷神怡》、《随心所欲》、《水到渠成》、《来日方长》、《流连忘返》,还有《心不在焉》。全张CD共有十四首中阮独奏乐曲。


  刘星是内地很红的一位中阮作曲家与演奏家,据他的自我介绍说,他一开始进修的是民乐系,先学月琴,后学中阮,然后为了作曲而中途转入作曲系,但不足一年却因为和声、复调、曲式不及格而被退回民乐系。他一九八四年写了第二民族交响曲(按:内中有强烈的如西方爵士乐般的节奏感觉,此人对节奏实在敏感极了),过了三年,他写了令整个民族乐坛瞩目的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等。此外,刘星在《孤芳自赏》里也有四行「简介」,其中一行是;「一九八二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另一行是:「一九八四年下岗至今」。


  刘星就是这样一个人——很真,公开声言自己「无所事事」,但毫不讳言「孤芳自赏」。


  对刘星的音乐与他那张《孤芳自赏》如何评价呢?我想,第一,他应该首先是个演奏家,其次才是个作曲家。老实说,即使是他的《云南回忆》,仍是那种「我手写我心」的人,首先是中阮伴奏,然后一律是中阮音乐。第二,当然他是乐得这样的,他不企求写其他形式的器乐音乐,而是越来越明显地「独沽一味」。前三张CD都有阮以外的其他配器,还有电子音乐,但阮的支配越来越重了,到了这张《孤芳自赏》,已然是「孤阮自赏」,十四首曲中有一首是两个中阮的合奏,其他一律都是独奏,就如弹结他。第三,他确是「孤芳自赏」,以致有点放荡,相当自恃。说回《孤芳自赏》,其实,这乃是刘星师徒合作的CD,基本是刘星作的中阮曲,然后由「徒弟」沈非去弹奏,刘星不掩饰他的「老怀安慰」,他在CD中公开声称:沈非是他的「嫡传弟子」,在CD中,一首《流连忘返》便是沈非以他师传为榜样,既作中阮曲,又弹了自己的乐曲。


  大抵听众也会知道他是个感性的人,感性又自我,这就是刘星。对于他的音乐,我想,你毋须去逐一「咀嚼」,且用「无所事事」的心情,用同样「孤芳自赏」的态度去听这张CD便是。


                                                                    《2000年7月11日《大公报》》


 

   

刘星专辑之湖

 

    一首首音乐在屋子里回荡,一种种不同的感受方式便慢慢地呈现在眼前。这些音乐说不上悦耳,也没有华丽,煽情的旋律吸引你的注意力,它是那么平静地流过,而不时掀起的波澜又会使你下意识地感到一种力,一种似曾相识语境,它有着诗歌中委婉的哀诉、有着旭日东升时牧童信口奏起的悠扬的笛声,有着潜入你意识深处的某种说不清的意蕴。

    《湖》不只是波澜壮阔的、也不只是宁静的、刘星曾经一直说的那一句话也许能够说明音乐所想表达的意境:“他们平静的不行”他隐含着内心深处的那种悲凉和无奈。《湖》既是这种悲凉心境的反映,也是刘星对自然的一种认识。

    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自然其实很多是人对自然的种种界定,而不是自然的本来面目。在自然已被人类的思想玷污的今天,自然所呈现出来的已是太多的人格象征、人的精神外延,而不是自然本质的存在。那么自然的本质又是生命呢?它能真正脱离人的感知而纯粹“自然”地存在吗?也许这个问题没有人能给予完美地解释。我们只能说在某种程度上自然应该与人的心灵达到一种和谐,梭伦在努力求得这种联系和平衡,刘星也一样,他的种种努力只是要放弃一种形而下的束缚,而真正的在一种无知无觉的状态下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放弃理论上的努力吧!我们已被已有的思想禁锢的不会去寻找自己的内心。

    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他合乎于神、合乎于天道。只有在某种程度上合乎于“天道”的人,他的感知才能撞击自然,撞击神明神秘的启示,。在刘星的作品中,丝毫听不出矫揉造作的成份,也没有任何夸饰的地方。从《一意孤行》到《孤独神》,刘星走完了一条内心搏击的过程。而在《湖》中,田园的意趣和无处不在的诗意使这部作品洋溢出一股清新、自然的朝气,刘星的忧郁苦闷已不在显得难以忍受,忧郁虽然还时时地涌上心头,但;“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空灵妙意又时常能将忧郁化成一阵腾起的青烟,随遇而安。

    虽然刘星仍然是痛苦的,这种感觉已深入到骨髓,使他一辈子难以摆脱这种折磨。作为一个音乐家,他无法像一个世俗生活中的人那样去生活。他的感知和非凡的直觉每时每刻都在触动他的灵魂,使他孤独的心灵始终出于“颠沛流离”的状态。所幸的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不会让这种体验付诸东流,当所有的感受酝酿到一定的时候时,他一定会爆发出一首壮丽的诗歌。

 

 

 


  

刘星专辑之大无

 

    印象中第一次听到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是在1978年刚进入上音时,那时对西方音乐完全没有概念,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们那位正对着八琴房二楼楼梯的老兄,好像练过这首作品。那时我喜欢的是晚期古典至浪漫派的作品,80年左右喜欢先锋派的作品,毕业后又喜欢多调性的作品,83年喜欢流行音乐,87年《云南会议》,90年New age,93年到上海之后对古琴感兴趣。可能是我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在情感上并无需求或没有共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带有强烈的欧式区域文化的特征),对巴赫的作品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所以一直都不太喜欢。


  几年前,朋友刻给我一张卡萨尔斯的“大无”,并强烈推荐。最初听的时候感觉不是很好,演奏的技术、录音都不太适应,一段时间后开始慢慢喜欢这个版本,喜欢这种注重表达内心感受、忽略技术瑕疵、声音更真实的录音,每天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都会听很多遍,这一听就是半年多的时间。


  改变巴赫的作品,不仅是因为通过了解在内心真实的认识了一位音乐大师,也是因为中阮非常需要优秀的作品来扩充曲目库。中软的曲目库较之其他中国主流乐器都相对匮乏,更别说西乐主流乐器。“大无”由于乐句多以十六分节奏为主,较适合中阮演奏,更重要的是对右手张力、控制力、拨法、左手伸张指法的练习非常有助。只是,这个新选题从一开始就不顺利,总是被其他的事情打断,知道半度室内乐团从欧洲演出回来,才又重新练习起来。大概在07年底半度受委托录制龚一先生演奏的《潇湘水云》及姚公白先生演奏的《流水》,那天晚上,突然决定放下“大无”先改编古琴曲,这一决定就是两年多时间。


  巴赫接触的音乐天赋使他的作品或段落能够超越区域文化的局限,那些闪光的灵感使之在更广阔的空间去审视人类的情感及艺术,从而能够长久的延续下去。


                                                                                 ——刘星


   

刘星专辑之广陵散

 

专辑介绍:



  华夏文化用两千年时间上山,至战国到达顶峰,之后再用两千年时间下山。
  东周时期列国并立挚肘,精神者空间广阔,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产生深远而灿烂的文化。
  在这块外无大患的土地上(碰撞乃进化之本,中国整个文化大背景在此地理环境下无法被其它强大的文化碰撞),大统之后的国君之危机感从他国转为其个人权力,精神者无退路,要么俯首,要么消失。谗媚必当道。思想无碰撞,则必死。思想死,则民钝之。至宋,汉气数已尽,民钝之至。至清,权力膜拜登峰造极,曾经傲视中华大地之骁勇、智慧之猛兽,在两千年后演化为圈中之羊。
  精神是人类之本,是人类区别于动物之根本。



  在长时间消灭思想与个性之后,整个社会只剩两个概念:权力与生存。艺术、哲学、科学、商业、人文等,都熔于这两个概念之中,琴亦深受浸浊(古琴是华夏文化的精髓之精髓,琴之乐器本身就是令人惊叹的文化奇迹)。由于文化主脉的强大幅射,琴乐的发展尤其在近一千年来,在历代琴家的润饰、打磨之后,音乐棱角、内涵及个性被磨平,乐曲之间的差异被同化到最小。至清,这件渗透着思想、大气、内涵,体现人类最高智慧之器,演化为闲情逸致、修身养性之物。
  “清末以来,古琴一度中道衰落,琴人日趋稀少,许多宝贵琴曲也相继失传,使古琴艺术落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困境。”
  20世纪是中国自战国以来最好的时期,虽上半叶战事连连,但东、西思想得以大碰撞。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的十年,琴乐得到迅速发展:“对全国琴人进行访问和录音,发现并出版了大量珍贵琴谱,音乐学院先后设立古琴专业,不少地区成立了古琴会”。虽然1966-1977年,琴坛再度萧条,但前一阶段的繁荣直接影响到今天乃至今后的琴乐发展。
  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比较之中,我们发现了自身文化的弱点和强点,正因这些弱强之处而造就了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古琴将始终处于人类精神链的顶端,有一天它的光芒将会普照人间。
 


  阮虽是中国的古老乐器,史料也记载魏晋及唐、宋、明等时期出过阮曲(均流失),但历史上阮这个乐器从未真正兴旺过。今天的阮虽是一件既无传承又无传统乐曲(在阮界,一直习惯把五十年代改革阮产生以后创作或改编其它乐器的乐曲称作“传统曲目”,这样的概念不准确,今人哪怕是完全按照古曲来创作的作品亦不能称为“传统乐曲”,因为传统的定义是指被时间历练后仍能延续下去的东西)的新兴乐器,但却是(综合因素)中华民族承古启今的理想乐器。就目前状况来看,阮被音乐界认可的优秀作品还是太少,而优秀作品是决定一个乐器兴衰与传承的重要基础。
  此次改编古琴的经典作品,是匐以前辈琴家之膀臂,倚仗这独一无二的文化,融贯中西,以传承中国传统音乐里许多真正属于中国音乐的特点,如结构、韵律、音值概念等。
  东、西之间的不同文化,本无优劣之分,如男女、阴阳、夜昼,优劣来自你审视的角度、内心的需求及标准的定义。今天的我们,可以在整个人类背景之中来审视、润饰及打磨琴乐,为了传统音乐之命脉,为了人之进化,让更多不同的思想发出声音,产生碰撞。


                                                                       刘星 2008年
  注:引号处摘自《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中编者的话(王迪)。

 

 

  
刘星专辑之曲一

 演奏: 半度室内乐团

 


专辑介绍:

  半度室内乐团成立于2006年,艺术总监刘星,现有7位成员,主要来自上海民族乐团和台南艺术大学。


  乐团艺术总监、作曲家、中阮演奏家刘星。其作品涉及民乐、New age音乐及交响乐。主要乐队作品有《第二民族交响乐》、《动物组曲》、《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单乐章慢板交响乐》、《第三交响乐》、《第二中阮协奏曲》等。CD专辑作品有《无所事事》、《一意孤行》、《无字天碟》、《湖》、《树》、《远去的村庄》、《孤芳自赏》、《大洋洲》等。

 

  大阮:刘星(中阮演奏家、半度音乐艺术总监)


  中阮:潘宜彤(台湾)


  琵琶:汤晓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


  二胡/打击乐:姚新峰(上海民族乐团)


  笛子:金凯(上海民族乐团)


  笙:赵臻(上海民族乐团)


  打击乐:小草(半度音乐执行总监)


刘星专辑之云南回忆

 

 

   献给我的好友陈文,每当她讲述童年的情趣,都会令我产生无限的幻想和无尽的思念。那迷人的风情,令人超脱的音乐滋润了我的灵感,也为我沉郁的情感带来清新的感受。令人遗憾的是,我从未到过云南,但愿这不是终身的遗憾。


                                                                -----------刘星《云南回忆》


 

  
刘星专辑之大洋洲

 

    音乐告诉我,无谓的颓废和悲伤只会毫不留情带走人的信念和渴望。这份蔚蓝的辽阔和朴素的超脱,可以让人嗅到自然母体分泌的芳馨,可以体味冥冥中对心灵的关爱。它提醒要对土地和生命的予以赤诚,爱,要如雨滋润如绿攀援如光吸吮。《大洋洲》是继《远去的村庄》之后跟记录片导演王小平的第二次合作。我没去过大洋洲,但从素材片中,我感受到一个人类梦想中的家园,一种与自然一样自然的生活,很有感触。很早以前我就想搞一个这样的音乐制作公司:只做我喜欢的东西,不管市场如何。尽管我很清楚这不是一个现实的想法。去年林虹和我谈起了多年前我们共同探讨过的做公司的想法,对她进一步的了解使我确信:一个酷爱音乐、有责任心、有管理头脑并始终怀有梦想的人就是我的合作人。尽管公司的起步并不顺利,我依然感觉这个公司是天时人和的产物。或许我这个人太过愚笨,或许我生来性格就总是不合时宜,或许我应该生活在一千年前。在幽静的山谷中,有一个小凉亭...


  曲目介绍:
  1.查坦岛
十八世纪末,约有两千名与毛利人同为玻利尼亚族的摩里欧里人居住在查坦岛,到了二十世纪,从毛利人传来的疾病和攻击行动造成了这一性好和平的族裔人口的急剧减少。一九三三年,每天清晨迎来地球上第一抹阳光的查坦岛,失去了最后一个血统纯正的摩里欧里人。


  2.水星海湾
1769年,詹姆斯?库克船长奉命前往大溪地观察金星和在南海搜索南大陆的任务途中发现了一小块陆地,库克船长成功地绕行了这块土地,并绘了地图。当时,库克看见水星划空而过,故命名那里为水星海湾。


  3.依呀
新几内亚人爱恨鲜明,最具代表性的风俗习惯是“ONE TALK”制度与“PAY BACK”制度,分别代表“互助”和“以牙还牙”。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也很独特,恋爱中的男女各自吹起一种竹制的乐器,以音乐的高低缓急互诉爱意。


  4.大地的子民
千年前,毛利人划着独木舟,靠星星指引,随候鸟迁移, 从玻利尼西亚的故乡哈瓦基到奥拉提亚罗瓦。这个现在还用地热集体煮饭、行“碰鼻礼”、跳“土着舞”、崇拜祖先和神灵、将雷因格角一座古老的灯塔视作他们亡灵别离处的毛利人被称为Tangata Whenua (“大地的子民”)。正如部落首领图瓦哈雷特拉所说:人类的活动不过是过眼烟云,大自然的珍贵遗产将生生不息,永世长存。


  5.牧民JACK RILEY
牧民杰克?瑞利,掌管着科西阿斯科山余脉-斯诺威山上一个很大的牧场,据说他当年常常骑马跟着一匹纯种的野马呼啸着从高山陡坡一路冲下,青山翠谷,纵马奔驰。


  6.萤火世界
在澳洲天然桥国家公园,漆黑的夜色中伴着哗哗的流水声。窄窄的小道旁,有隐隐的星星点点蓝光,地势越低,水气越大,小道边上的蓝光越密集,一直延续到萤火洞。进到洞里往上一看:连成一片的蓝光象缀满繁星的无垠夜空,近在咫尺的瀑布夹杂着雨林的气息将阵阵清凉传送过来。


  7.白云乡
依旧保留着侏罗纪时代才拥有的原始形态,连绵的海岸线,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常年飘散着白白长长的大朵云彩围绕着大地,弥漫着远古的气息,云雾缭绕中,人与自然相容相处相合在新西兰这片梦幻的土地上。


  8.所罗门
所罗门群岛上,有一个独立的王国,生活着6万多皮肤黝黑、头发卷曲的美拉尼西亚人。他们以猪为财富,崇拜猪,热爱猪。在这个王国里,养猪是女人的责任,所以男人们为了在族群中建立威望而广纳妻妾。猪是最珍贵的礼品,赠猪数量的多寡,要以女子的相貌为标准,姿态超群的女子,通常可得到7、8头猪的聘礼。


  9.巢


  10.珊瑚
大洋洲集中了世界上最大最美的珊瑚礁。作为海洋第一大生态系统, 25%的海洋生物以珊瑚礁为家。但随着地球的环境日趋恶化,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世界上约三分之二的珊瑚礁濒临死亡。


  11.寻找图坦凯的海尼嫫公主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海尼嫫公主为了寻找爱人图坦凯,离开了部落,她循着图坦凯的琴声,游过宽阔而冰冷的湖水,到达图坦凯居住的小岛时海尼嫫公主几乎冻僵,是罗托鲁阿的地热温泉温暖了她。后来图坦凯找到了她,从此两人在岛上过着幸福的生活。

 

 

  

刘星专辑之树

 

  此碟是“中国式的New Age音乐”,属于节奏舒缓、旋律优雅、制作精细的“心灵环保”音乐,特别是水粉画的封面,用色不多,但意境明了!

 

    该盘以中阮、月琴、竹笛等中式乐器为主演奏的发烧碟。与传统的中国民乐不同,该碟在配器上有大量的Midi音乐成分,所以很有几分新鲜感。在声场、动态等方面也有独特表现,音乐内容有较大的创意,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如《梭梭》着意反映田园风光式和现代都市式生活交错相映的节奏,旋律或平和或强烈,层次非常清晰。最有代表的是3段以“树”命名的乐曲。《树工》采用月琴与女声搭配,象征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博大境界,氛围神秘而幽远;《树Ⅱ》以中阮与竹笛搭配,音乐如同春风般轻快活泼;《树Ⅲ》以中阮即兴独奏,旋律中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沧桑感,有很强的即兴性。

 

   聆听3段“树”乐,让人体会到动静之间的对比,正如水墨画中的大块泼墨和大块留空,层次丰富而独特的音乐语言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该碟取名“树”却与树无关,无非是作者想表现“艺术是自然的流露,自然是人性的本质”的旨趣。该碟在录音上体现出高品位追求,在动态、频响等技术指标上均有不俗的表现,乐器的质感由于录音师对话筒摆位的讲究而表现出伸手可触的境界。


  《树》是现代水彩的风格,薄涂轻施,灵动异常。《树I》、《树II》、《树III》很是钟爱。《I》里头有女声,好似是张杏月,《远去的村庄》中亦是此姝的啼声,气息通畅,面罩的感觉甚好,和刘星的中阮相交合,浑然是天地人合一的博大境界;《II》竹笛和中阮的合作,则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葱茏春意;《III》中间那段中阮,估摸者可能是刘星即兴的东西,随意中间沧桑暗生,织体的层次丰富而独特。

 

刘星专辑之远去的村庄

 

 

    中国当代作曲家刘星的新作《远去的村庄》是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的配乐,作曲家用了多种不同的乐器(月琴、洞箫、中阮、弦乐等)来营造出宁静、深远和(天人合一)的气分,碟中主奏乐器中阮给人一种如在目前的立体感。

  漫长的六年音乐思路,刘星从自我走向民族的关怀,继《一意孤行》、《无字天碟》、《无所事事》后推出了这款近乎“白描”与内心独白的音碟。作者的创作灵感出自于山西的一个叫鸡子坡的荒漠的小山村,以及从小山村中捕捉到的人与大自然的那份清纯质朴。

  碟中14段乐曲有表现孤独主题的“远去的村庄”,有用3把中阮的对答而形象化的“漫步的羊儿”,有孤寂飘渺如行太空的“古琴”,有用蛙鸣鸟叫与合成器描绘的“童年的回忆”……演录动用的“兵力”不多,只有中阮、月琴、古琴、笛子、口哨、洞箫,外加一位女声一部合成器(为特殊效果偶尔也加进了康加鼓和刮纸皮箱),但据说创作者耗费的“心力”却是不少,是“漫长六年音乐思路,从自我走向民族的关怀”。如果用都市化熏陶过久的心绪去聆赏,那些过于清纯的乐段可能越听越单纯迟钝,恐怕只有常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的人才能嗅出个中奥妙。“古琴”的古琴演奏的瞬变、细节和偶发的暗劲都达到最高的Hi-Fi水准。要说最有音乐性,可能是最后一曲“树”。为了表现这亘古以来生生不灭的伟大生命力,作者曾面对无穷的动机,心如止水,经过多次录音方成就了本片中的这株“树”。曲中的女声由台湾的张杏月担任,吟唱得别具韵味。

  此碟音乐可以说是纯音乐性质的。就像碟子的简介说的那样“如果用都市化熏陶过久的心绪去聆赏,那些过于清纯的乐段可能越听越单纯迟钝,恐怕只有常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的人才能嗅出个中奥妙”。当我们静下心来,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我想每个人的心灵感受都是不同的。那是怎样的一片天空?怎样的一块土地?远去的村庄,远去的童年,远去的人,远去的文明……

  ------------------
    录音制作:1999年5~7月,ddd
    片长:58′20″
    作曲、MIDI、中阮、月琴、男声、康加鼓、刮纸皮箱:刘星
    竹笛:朱文昌、刘一
    古琴:李凤云
      箫:戴树红
    弦乐:上海精英弦乐组
    口哨:易有伍
    女声:张杏月

 

 

  

刘星专辑之孤独神Lonely God

 

    刘星这张只印过二千张的CD『LONELY GOD(孤独神)』,,好多朋友都没有听过,好像D版亦没有见到过。其实音乐这东西是想写就可以写出来的么?不求也罢。好在刘星并不是这样一个人,他会在没有状态时去玩电游,去发现有状态的人,去挽救稀世的声音。

  此碟是“中国式的New Age音乐”,属于节奏舒缓、旋律优雅、制作精细的“心灵环保”音乐,特别是水粉画的封面,用色不多,但意境明了!该盘以中阮、月琴、竹笛等中式乐器为主演奏的发烧碟。与传统的中国民乐不同,该碟在配器上有大量的Midi音乐成分,所以很有几分新鲜感。在声场、动态等方面也有独特表现,音乐内容有较大的创意,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曲「树」。 怎么介绍呢?音乐这东西,太主观,从个人感受上讲,每一次在我聆听「树」时总会有莫名地难过、莫名地感动、莫名地升华伴随着我……

  我不知道刘星的哪一根神经被上帝轻柔地触了一下,然后写下这样一支千年不遇的绝世旋律……

  我们很多时候在都市的灯影交错中迷失了自已,丢掉了自已的灵魂。听刘星的音乐,让我们找到了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