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喝凉茶: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46:24

吴正宪,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民进中央委员、民进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新课程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1970年盛夏,年仅16岁的吴正宪匆匆踏上了教育的征程。至今她做了25年的一线教师,又做了11年的数学教学研究工作。在一条边工作实践边读书学习的道路上,吴正宪曾经彷徨、犹豫、迷茫,但是始终没有放弃过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没有淡化过对学生真挚的爱眷。她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正是这条爱的纽带始终牵动着吴正宪的情思,使她逐步走向进步和成熟。

 

初为人师——艰辛地探索

初为人师的日子里,心头涌动的是不尽的新鲜感和兴奋感。

吴正宪“天真地”以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勤勤恳恳地工作,就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于是她使出了全身的解数,点燃了自己生命中所有的热情,早出晚归,加班加点。课堂上吴正宪不遗余力地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所有知识。吴正宪不知疲倦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记忆。学生似乎是个容纳知识的容器,好像教师讲得愈多,学生的获得就愈多。

终于有一天,吴正宪却募然发现自己努力的结果并没有带来学生的发展和飞跃。吴正宪开始抱怨学生脑子太笨,学习不用功。课堂上滔滔不绝地演讲之外,多了几分埋怨与责备,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让人感受不到生命的存在。吴正宪痛苦而不安,彷徨而茫然,原有的冲动与热情几乎降到了冰点。她不止一次地自问: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吗?

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吴正宪心头凝聚起来,冲击开去。她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一条减轻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发展的教学新路。

“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创造孩子们喜欢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是吴正宪努力追求的目标。于是她从教材改革入手,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编排教材,组合成“六条龙”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吴正宪总结了十几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为学生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孩子们在学习中充分体会着参与的快乐,合作的愉悦。吴正宪与孩子们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人格的碰撞,使孩子们倍受激励和鼓舞。抽象的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妙趣横生。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学生不仅学文化,而且学做人。

 

拜师学习——博众长创特色

当吴正宪在数学教学改革之路上蹒跚摸索的时候,马芯兰老师鲜活的教改经验令吴正宪眼前一亮,这不正是她想看到的课堂场面吗?吴正宪好像在茫茫的沙漠中看到一块生命的绿洲。她下决心要学老师这本真经,便一头扎进老师的课堂。每天早上天未亮,吴正宪就把睡梦中的女儿唤醒,从居住在东直门的家乘车把孩子送到天坛幼儿园,再骑车疾奔朝阳区幸福村中心小学,听老师的第一节数学课。然后,再返回学校上课。白天紧张地工作,晚上静下心来反思,记下学习的收获体会。在老师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吴正宪开始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艰辛探索。

吴正宪的教室后面常常坐着一位老人,一边听课,一边认真记着笔记。她就是吴正宪的导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刘梦湘同志。吴正宪和师傅一起设计策划小学数学教改的蓝图。从教学的指导思想到教学方式的选择,从例题的讲解到练习题的设计,从学习氛围的创设到语言板书,从教师的教态到师生交流的每一个环节……老师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理论对教学改革实验的指导,他向吴正宪推荐了《教育心理学》、《给教师的建议》等书籍。他把自己几十年珍藏的教育教学书籍及亲自撰写的教学经验手稿全部送给了吴正宪。他说:“教学改革不是走过场,是一项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必须脚踏实地。”老师来听课从不事先打招呼,每每都是推门而入,吴正宪也从此养成了上每一节课都象上公开课那样投入,那样充分、那样认真的好习惯。站了36年的讲台,至今,吴正宪不敢慢怠课堂上的每一分钟。

北师大周玉仁教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梅玲、上海特级教师顾汝佐老师等都是吴正宪的老师,他们都给过吴正宪真诚的帮助和热情的指导,令吴正宪难以忘怀。

在漫长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吴正宪得到了许多专家、导师及同志们的指导和帮助,吴正宪深深地体会到:每位名师都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及走向成功之路的实践经验。要善于汲取百家之长,创自己特色。只要留心学习,虚心请教,就会常常有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苦练与积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在“文革”的特殊年代,不满16周岁的吴正宪就匆匆踏上了教育岗位。这怎能承担得起教师工作的重任?!别无选择,吴正宪为自己制定了约法三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吃的苦头,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

“读书无用”的年代,白天吴正宪全身心地工作,晚上发奋地读书。她通读了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亲手抄写的《唐诗三百首》至今还珍藏在吴正宪小小的书柜中。80年代初期由于工作需要,吴正宪开始由只教语文改为教语、数双科。吴正宪找来了全套数学教材,仅用一个假期,就把所有的例题,思考题等亲自做了一遍。她查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并根据数学知识内在联系整理成知识网状图,整理了厚厚的一大本学习笔记。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吴正宪在台灯下认真演算着数学题,草纸摞起来比写字台还要高。

一切才学和本领都不是天生的,于是吴正宪不懈地努力,不敢怠慢每一天,抓紧时间,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她寻找一切机会重新上学读书,无论是北京第一师范的深造学习还是东北师范大学的再读书学习,都为吴正宪系统的学习教育理论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教学实践使吴正宪体会到:教学研究是科学的实践,必须有先进的科学理论作指导。她认真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注意从各种教育刊物上捕捉信息,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至今20多本写满密密麻麻的学习体会笔记本和教学随笔还珍藏在吴正宪的书柜中。两次喜迁新居,忍痛割爱扔掉了不少书,唯有那发黄的学习笔记本还紧紧地与她相随,对它情有独钟。它时时告诫吴正宪: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善于学习、重视积累、贵在坚持,在教育教学改革之路上绝无捷径可走。

多年的教改实践吴正宪有一个十分深刻的体会,在教学工作中人人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体会,或深刻,或肤浅,如果放松,则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记下来,哪怕是肤浅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觉思维,都会带来日后冷静的思考。

教师的工作看似简单且辛苦,普通而平凡。然而,当吴正宪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吴正宪用整个心灵去拥抱她的时候,才领悟到教师工作博深而丰富的内涵,才感受到教师工作的幸福与快乐。

如今,年轮的青春虽已成为昨日,但吴正宪坚信,“一个人只要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那么事业将会青春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