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健脾除湿养胃粥:“限娱令”挤出的空间用什么节目来填补? —— 韩浩月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2:46:47

“限娱令”挤出的空间用什么节目来填补?   

2011-10-28 10:58:15|  分类: 时政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韩浩月

 

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开办一个思想道德建设栏目,控制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等娱乐节目总量,包含上述内容的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被通俗地解读为“限娱令”,《意见》将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这意味着电视荧屏将迎来一次洗牌。

 

如何在《意见》的指导下,制作出具有良好社会反响、弘扬公平与公正的电视节目内容,这并不是一个难题,比如有网友建议,思想道德建设栏目,可以通过报道救了小悦悦之后还将捐款全部捐出的阿婆,把监狱里的贪官请上荧屏忏悔反思以示警醒等等,在可以获得不错收视率的同时,也能推动善意在民间的流动、揭露丑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意见》被解读为“限娱令”,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明显把矛头指向了受众庞大、争议也最多的综艺娱乐节目,招来硬性地约束和管理,和这些娱乐节目本身不争气有一定关系,选秀节目暗箱操作,情感节目编造故事,相亲节目拜金……有些真人访谈类内容,实际上是电视台聘请演员演出来的。“限娱令”对这些节目进行限制没有问题,但与此同时,也应给予一些无伤大雅、具有一定智慧成分的娱乐节目以发展空间,好的娱乐节目被观众接受,差的娱乐节目自然会被淘汰。

 

限制的范围,也不应局限于低俗娱乐,这些年的新闻类节目,也存在低俗化现象,网上曾流传一条录自某电视台的新闻,所报道的是一市民用甘蔗做弹弓“射雕”、“烧烤”的内容,被网友评为“史上最二的新闻”,而类似这种近乎恶作剧般的社会新闻,时常出现于屏幕,这类内容无形当中降低了观众对“新闻”的信任度,转而用娱乐心态来看待电视新闻。

 

与此相反,一些关注现实、直面社会弊端的新闻节目,受到了观众的追捧,比如央视记者柴静在《面对面》节目中对卢安克的采访,以及她近期在《看见》栏目对家暴事件主角李阳、“最年轻博士生”张炘炀的采访,都成功触动了观众的神经,这类节目,体现了媒体的责任心,是媒体主动承担起捍卫社会伦理道德底线这个义务的表现。《意见》要求提高新闻类节目的播出量,为真正的好新闻提供了空间,这对做好电视新闻类节目来说是一个机会,而如何把握好这个机会,则需要电视人拿出更多的本领去抓住观众眼球。

 

映衬低俗娱乐内容的最好方式是,用具有力量感、正义感、导向力的内容,来改变或纠正人们对争议事物的看法。这需要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娱乐可以短时间内得到限制,可如何用高质量的新闻类节目内容来填补好娱乐腾出的播出时间段,应该向电视媒体人问一声“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