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路健脾祛湿全集:教育的"斜面效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44:54
教育的"斜面效应" 

洞悉日常的教学工作,我眼前常常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对于学困生来说,他眼前面对的知识无疑象一面峭壁,在他们遥不可及的仰视中,对学习有着太多的畏惧和无奈。而有些教师盼生成龙心切,面对峭壁下的孩子,要让他们象其他孩子一样用相同的速度到达峰顶,则会煞费苦心地想尽一切办法,生拖硬拽,用赶鸭子上架的方式,把他们“逼”上来,这样的方式和行为令教师精疲力竭,学生苦不堪言。其中最典型的是数学学科,有的教师会让这些理解能力特差的学生“记忆”:只要看到问题在关键词的某个位置就用相应的方法等等,这种教学方式也许眼前会取得暂时的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它无疑扼杀了学生求知的热情和希望,学习会日益成为沉重的负担。这样恶性循环,教育便失去了它原有的生机。

现象引发我更深的思考:怎样缓解学困生面临的这种“垂直向上”的窘境?从《给教师的建议》中,我惊喜地发现了教育的另一种积极效应——斜面效应。我们都知道,在物理学上,斜面的作用是省力但费距离,如果让学困生沿着垂直高度向上爬,是他力所不及的,而如果让他们沿斜面走上去,他们也许会显得从容。因为斜面的长度是可以自我调节的,达到相同的高度,因人而异,有的甚至要斜面足够长才可以。尽管如此,这毕竟给了他们自我提升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学习中能真正拥有自我!

这个斜面意味着什么?《给教师的建议》中“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有这样精辟的阐述:对这些儿童(后进生)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试着用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我总是注意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提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应当让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我,——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们觉醒。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苏霍姆林斯基的高明之处就是把“阅读”当成转差的一个斜面,由于它比较长,难免会让急功近利的教师感觉迫不及待,但这正体现了教育的魅力所在,因为学生经过到达目的斜面时,首先他自我感觉比较轻松,而一路上又可领略到其它更美的风景,而且这斜面越长,他经历的就越多,收获的就越多。把阅读作为学生成功抵达目的地的斜面,正是最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而要建造有效的斜面,需要师生双方付出努力,首先是教师要有超前、广博的阅读习惯,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推荐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试想,一个不读书的教师是难以搭建这种“斜面”的,他们所能使用的方法只是“恶补”式的垂直上拉,久而久之,两败俱伤就成为必然。

其实,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这种类似的斜面还有许多。但使用这种效应的原则是教师必须得有耐心和满怀希翼等待的信心,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放弃,一句话将孩子打入深渊的老师,只能证明个人师德的缺失和无能。比如,小学数学课的知识点“认识方向”,当有的孩子确实辨别有困难时,我们不妨采取“放一放、捂一捂”的方式,“放”给他一段自我观察体验时间,同时给他们提供方法上的指导或学具上的支持,等“捂”到一定火候,学生就会豁然开朗。相反,如果教师一味急于求成,采取恶补的方式,只会让孩子更加晕头转向。再如“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其特征是一个重要的目标。记得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开始接触了,那时老师要求孩子记忆特征,儿子就把“相对的面一样大”说成了“相对的面一样小”,这种机械记忆的产物让人啼笑皆非。至到小学这仍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体系,我们在教学中大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特征的,难免有些肤浅。如果事先就让学生动手做一长方体,尽管有些耗时费力,但在做的过程中,他得思考做几个面,面的大小就怎样安排,可以想象这个手工制品的外观可能会有些不雅,但正是让学生有这种经历体验之后,就远比观察感知所得要深刻得多。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也许会发现与本课相关的其它东西,比如在尝试做面时,孩子也许是一个一个进行的,但操作之后他们就可能发现六个面同时产生的技巧。动手操作会让他们心更灵手更巧,这也是一种教育的“斜面效应”。

蒙台梭利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激发生命”这是人类最高尚最持久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欲速则不达”,这应该是针对教育的至理名言,必要的时候我们应为孩子搭建多种多样的“斜面”,让他们得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能大踏步地从容走过,尽管这路有些漫长,但我们能自豪地坚定自己:我们做的教育“不是向货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里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