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薏米排骨汤功效:连环画与收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29:30
新闻来源:博客网 作者: 责任编辑: 严 琴
1 、连环画的基本概念
连环画,这三个字的名称,是老少皆知、耳熟能详。但要真正给它下个确切的定义,却是难事,难怪天南海北众说纷纭,名目繁多。连环画是“画”还是“书” ? 有人说,连环画是“书”,人们平时就称它为“小人书”。因为中国的书籍大多附有图画,故把书籍都称作“图书”。连环画是货真价实的有图有文的读物,称其为“书”也在情理之中。但一般的书均以文字为主,图画为辅,一本书间有插图,而连环画则是以图为主,配以文字,所以叫连环画,而不叫“连环书”。
以上两种观点,粗看都言之有理,但又似乎过于绝对化,在字面上各执一词。应该说,连环画从单体看,确实是画;但合起来看,就是广义上的书了,类似于画集、画册。它是一种以图为主、配以文字,连续地描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立的文艺样式。它具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等基本特征。
不管怎么理解,“连环画”这一名称已经约定俗成,被大家所普遍接受,而且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所以,就没有必要再在字眼上去钻“牛角尖”,计较它的名称是否确切。其实,连环画有许多种俗称,上海叫“小书”、“图画书”,浙江叫“菩萨书”,武汉叫“牙牙书”,北方叫“小人书”,广东、广西叫“公仔书”,而“连环图画”则是它的雅称。当然,也有人称其为“连环画故事”、“连环画小说”的。
万变不离其宗。对于连环画的基本概念,连环画爱好者和收藏者都大体是知晓的,这里并无多少深奥的理论,基本就是一种大众化的普及的读物。
当然,从连环画的文字部分来说,历来称作文学脚本,在编写创作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文字的文学性,其基本要求是简洁、生动、明了,富有韵味。这既是连环画的内容所在,又是连环画创作的基础和依据。好的文字脚本,读来引人入胜,对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文字是连环画的重要一环,但更重要的还是画,画才是连环画之本。文字是为画而准备的,是绿叶,它要衬托“画”这朵红花。读者爱看连环画,无疑是被那些多姿多彩、栩栩如生的画面所吸引。尤其是优秀的画家,其绘画质量是衡量一部连环画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最后,我们还要强调的是,连环画的文与图,是辩证统一体,它们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珠联壁合,交相辉映,既发挥各自的特长,又紧密相融,从而使读者获得文学故事情节与绘画视觉形象完美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美感
2 、连环画的主要特点
连环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体现出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必然有其独特之处,归纳起来,连环画不外乎有如下几大特点:
特点之一,是连环画的“小”。连环画的俗称叫“小人书”,这叫法就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地留了下来。一是为少年儿童而专门绘制的,其读者对象自然是小人。二是在所有书籍绘画中,连环画是体积最小的一种书,开面最小的一种画,其小开本 ( 大多数为 64 开本 ) 、小画面,是连环画最鲜明的形象特征。但正因其小,倒显出了连环画的长处,那就是小巧玲珑,便于携带、置放和保管,也便于普及和欣赏,而且它因小而价廉,当初买一本也仅几分或一、二角钱。过去在马路旁的“小人书”摊铺上,花两分钱可看上大半天,这都是因其小的缘故。但它又可小中见大,真正是“小人书、大天地”,它的内容包容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示着古往今来的社会风情,揭示着各个阶层的人生真谛,世界风云、纵横历史都浓缩在小小的巴掌般大的连环画上。
特点之二,是连环画的“俗”。这个“俗”,不是庸俗,更不是低级趣味,而是通俗化、大众化。连环画是人民大众的艺术,是植根于群众土壤中的普及艺术,正因为它通俗而不深奥,人们愿意看,看得懂,才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无论老幼妇孺,文化高低,都对连环画情有独钟。
特点之三,是连环画的“雅”。雅,即高雅、美观。连环画是绘画艺术与文学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通俗之雅,大众之雅,不但平民百姓喜欢它,文学家、艺术家等知识分子也着迷于连环画的欣赏,足见它是我国通俗读物中的一朵奇葩,甚至在世界绘画艺术长廊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连环画早已坐在艺术之宫的里面了。”
特点之四,是连环画的“独”。首先,连环画独特的优势在于绘画形式和表现风格的多样性。它不受画种的限制,大凡钢笔画、铅笔画、中国画、木炭画、油画、水粉画、漫画、版画,甚至剪纸、雕塑等,都可以形成连续的画面,塑造人物形象,叙述完整的故事。其次,连环画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它的画面构图上,它不必拘泥于焦点透视法上,可大量采用散点透视法,使表现的空间更广阔。再次,它的独特性体现在文学手法的运用上,它可以采取倒叙、插叙、回忆、旁白等艺术手法,来刻划人物性格和描述人物心理活动,丰富了艺术表现力。
从以上四大特点可以看出,连环画在普通中显独特,是小中见大、俗中有雅、雅俗共赏的艺术。
3 、连环画的收藏价值
连环画收藏,虽然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迅猛,它已成为整个收藏大军中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与钱币、邮票、字画一样,是一项独立的收藏活动,也是一门较有学问的高雅文化活动。连环画的收藏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连环画的收藏大军在收藏界中将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连环画的收藏价值大致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文物价值。现留存于世的明清时期乃至唐代更久远的连环画,都无疑有它的历史文物价值,时下已十分稀见了。即便民国时期的连环画市面上也难得一见,不久的将来也将走进历史文物的行列。现在,大家把建国初期的连环画作品视作珍品,就是看好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其文物的附加值将会越来越大。连环画收藏尽管是一种新兴的收藏,但其文物价值将随着时光的更替而不断增大。
二是史料价值。从连环画具有的宣传教育功能的意义上说,它是时代的产物,势必反映时代的风貌。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风土人情,都会在连环画这一普及、通俗的大众艺术中得到反映。要想了解、研究、考证和著述某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生活、历史事件、风云人物,只要翻开手中的连环画藏品,富有时代特征的历史画卷就会展现在眼前。这就是连环画收藏的史料价值所在。这是就内容而言。从形式、风格上看,也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出现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如“四大名旦”的创作风格,只能出现在那个时代。而不同的时代所表现的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风格,都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和史料价值。
三是艺术价值。连环画集绘画、文学、装帧等艺术于—身,从绘画形式上看,它几乎涵盖了所有画种和艺术表现形式,荟萃了难以计数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反映再现了种类繁多的经典名著,其艺术价值在众多的收藏品中异军突起,可与书画、邮品相媲美。浏览、翻阅连环画佳作,如同置身于艺术的花圃之中,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令人流连忘返,尽情地享受着艺术的芳菲,养性怡神,陶冶情操,可见连环画的艺术价值非同一 般。
四是使用价值。连环画的使用价值,是连环画藏品所具有的属性。它可以为人们所利用所服务,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就它的内容而言,具有育人向上、传播知识、提供史料等作用,它的形式是富有美感的,可供人欣赏,供人休闲,也给人以精神享受。连环画的这些使用价值,就体现在欣赏把玩、广泛研究的充分利用之中。
五是商品价值。现在我们都知道,图书也是一种商品,因为它有价格,可以流通。连环画与其他商品一样,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重性。它的使用价值上面已经谈过了,它的自身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来达到的。连环画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就是价格,从目前市场交易行情来看,有价过其值的,也有价不抵值的,无论是背离价值规律的,还是具有潜在价值的,都会逐步得到市场的杠杆调节。但可以相信,连环画的商品价值将会不断攀升。
4 、连环画的收藏策略
连环画收藏,不是简单的收拢进来,藏之秘笈。在文物古玩收藏历史中,前人已经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叫收之有法、藏之得道,进而为赏析与研究打下基础创造条件。那么,怎样在连环画收藏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 这里不妨介绍几种收藏策略,以供参考。
一叫知识取胜法。连环画虽然不像瓷陶、玉器那样深奥、古朴,博大精深,但作为一种文化的积淀,连环画收藏仍不失为一种高雅的收藏内容。因此,对于初涉连环画收藏的人来说,学习和具备一定的连环画收藏的基本知识,练好连环画收藏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要掌握连环画的版本知识,了解版权页上的各个项且及其名词概念的基本内容和含义,还要熟悉连环画画坛上各个时期的名家名作,知晓历届连环画获奖作品及作者,还要懂一点绘画理论的基本知识,各个画种的不同特点及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要对连环画市场行情尽可能多的了解摸准,不断拓展自己与连环画相关的知识面,从而不断提高连环画的收藏和赏玩水平。
二叫品德取胜法。任何一项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对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陶冶情操、思想修养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收藏连环画的活动中,无论是购买也好、交换也罢,要公平交易、两厢情愿。要讲道德、守信誉,既不能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也不能哄骗坑人,强其所难。连环画本身的收藏过程,就是一个交天下朋友的过程,以心换心,真诚待人,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
三叫以藏养藏取胜法。这是不少收藏者采用较多的—种策略。在以连环画为收藏主体外,兼收其他种类的藏品,如字画、古玩、报刊等,以此作为交换、转让的资本。有的连藏爱好者是专题收藏,但遇到其他题材、价廉物美的连环画也一并收进,同样可用作交换或转让,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藏品。
四叫广种薄收法。对一些刚涉足连环画收藏的人来说,因无经验又感新鲜,急欲想一口吃成胖子,内心的紧迫感促使他大面积的收购连环画,很快就成了连环画的收藏“暴发户”。这对一时不懂行情、无法及时请教行家的连藏者来说,不失为一种策略。其实这也是许多连藏者刚刚起步时的一种常用方法,等到对连环画收藏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后,再进行整理调整,剔除低品位的,以后就会越收越精。
五叫精选精收法。这一方法就是专收连环画的精品,那些收藏价值高的连环画都在收藏之列,不以版本、年份、名家为唯一标准,但求精益求精的精心之作,日长时久,就会练出一副火眼金睛的好眼力。
六叫集腋成裘法。有的连藏爱好者由于本地区连环画市场少,经济较为拮据,一时有心无力,那不要紧,收藏是一种细工慢活,万万急躁不得,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一点一滴的积累,藏品必然会不断增多丰富起来。
七叫开放搞活法。在一个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形成厂一个新的共识,那就是“酒香也要多吆喝”。连藏者既要多参加交流、交易、展销、拍卖活动,又要善于推荐、推销自己,对自己的藏品要多宣传,甚至可以举办小型的个人连环画展销会等,让大家了解你,这是利在个人、益在连友、功在社会的一种聪明、进取的策略。
名人纵论连环画
“ 连环图画 ” 辩护
我自己有过这样一个小小的经验。有一天,在一处筵席上,我随便地说,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埋葬在一阵笑声中了。
自然,这话里是埋伏着许多问题的,例如,首先第一,是用的怎样的电影,倘用美国式的发财结婚故事的影片,那当然不行。但在我自己,却的确听过采用影片的细菌学讲义,见过全部照相,只有几句说明的植物学书。所以我深信不但生物学,就是历史地理,也可以这样办。
然而许多人的随便的哄笑,是一枝白粉笔,它能够将粉涂在对手的鼻子上,使他的好话像小丑的打诨。
前几天,我在《现代》上看见苏汶先生的文章,他以中立的文艺论者的立场,将 “ 连环图画 ” 一笔抹杀了。自然,那不是随便提起的,并非讨论绘画的专门文章,然而在青年艺术学徒的心中,也许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以我再来说几句。
我们看惯了绘画史的插图上,没有 “ 连环图画 ” ,名人作品的展览会上,不是 “ 罗马夕照 ” 就是 “ 西湖晚凉 ” ,便以为那是一种下等物事,不足以登 “ 大雅之堂 ” 的。但若走进意大利的教皇宫 —— 我没有游历意大利的幸福,所走进的自然只是纸上的教皇宫 —— 去,就能看见凡有伟大的辟画,几乎都是《旧约》、《耶稣传》、《圣者传》的连环图画,印在书上,题之曰《亚当的创造》、《最后之晚餐》,读者就不会觉得这是下等,这在宣传了,然而那原画,却明明是宣传的连环图画。
在东方也一样。印度的阿强陀石窟,经英国人摹印了壁画以后,在艺术史上发光了;中国的《孔子圣迹图》,只要是明版的,也早为收藏家所宝重。这两样,一是佛陀的本生,一是孔子的事迹,明明是连环图画,而且是宣传的。
书籍的插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学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这种画的幅数极多的时候,即能只靠图象,悟到文字的内容,和文字一分开,也就成了独立的连环图画。最显著的例子是法国的陀莱,他是插图版画的名家,最有名的是《神曲》、《失乐园》,还有《十字军记》的插画,德国都有单印本(前二种在日本也有单印本),只靠略解,即可以知道本书的梗概。然而有谁说陀莱不是艺术家呢?
宋人的《唐风图》和《耕织图》,现在还可以找到印本和石刻;至于仇英的《飞燕外传图》和《会真记图》,则翻本就在文明书局发卖的。凡这些,也就是当时和现在的艺术品。
自十九世纪后半以来,版画复兴了,许多作家,往往喜欢刻印一些以几幅画汇成一贴的 “ 连作 ” 。这些连作,也有并非一个事件的。现在为青年的艺术学徒计,我想写出几个版画史上已经有了地位的作家和有连续事实的作品在下面:
首先应该举出来的是德国的珂勒惠支夫人。她除了为霍普德曼的《织匠》而刻的六幅版画外,还有三种,有题目,无说明 —— 一、《农民斗争》,金属版七幅;二、《战争》,木刻七幅;三、《无产者》,木刻三幅。
以《士敏土》的版画,为中国所知道的梅斐尔德,是一个新进的青年作家,他曾为德译本斐格纳尔的《猎俄皇记》刻过五幅木版图,又有两种连作 —— 一、《你的姐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二、《养护的门徒》(原名未详),木刻十三幅。
比国有一个麦绥莱勒,是欧洲大战的时候,像罗曼罗兰一样,因为非战而逃出过外国的。他的作品最多,都是一本书,只有书名,连小题目也没有。现在德国印出了普及版,每本三马克半,容易到手了。我所见过的是这几种 —— 一、《理想》,木刻八十三幅;二、《我的祷告》,木刻一百六十五幅;三、《没字的事故》,木刻六十幅;四、《太阳》,木刻六十三幅;五、《工作》,木刻,幅数失记;六、《一个人的受难》,木刻二十五幅。
美国作家的作品,我曾见过希该尔木刻的《巴黎公社》,是纽约的约翰李特社出版的。还有一本石版的格罗沛尔所画的书,据赵景深教授说,是 “ 马戏的故事 ” 。
英国作家我不大知道,因为那作品定价贵。但曾经有一本小书,只有十五幅木刻和不到二百字的说明,作者是有名的吉宾斯,限印五百部,英国绅士是死也不肯重印的,现在恐怕已将绝版,每本要数十元了罢。那书是《第七人》。
以上,我的意思是总算举出事实,证明了连环图画不但可以成为艺术,并且已经坐在 “ 艺术之宫 ” 的里面了。至于这也和其他的文艺一样,要有好的内容和技术,那是不消说得的。
我并不劝青年的艺术学徒蔑弃大幅的油画或水彩画,但是希望一样着重并且努力于连环图画和书报的插图;自然应该研究欧洲名家的作品,但也应更注意于中国旧书上的绣象和画本,以及新的单张的花纸。这些研究和由此而来的创作,自然没有现在的所谓大作家的受着有些人们的照例的叹赏,然而我敢相信:对于这,大众是要看的,大众是感激的!
十月二十五日(《南腔北调集》 1932 )
关于连环图画
—— 连环图画是极紧要的,但我无材料可以介绍,我只能说一点我的私见:一、材料要取中国历史上的、人物是大众知道的人物,但事迹却不妨有所更改。旧小说也好,例如《白蛇传》(一名《义妖传》)就很好,但有些地方需加培(如百折不回之勇气)。有些地方需削弱(如报私恩及为自己而水满金山等)。二、画法,用中国旧法。花纸,旧小说之绣像,吴友如之画报,皆可参考,取其优点而改去其劣点。不可用现有流行之印象画法之类,专重明暗之木版画亦不可用,以素描(线画)为宜。总之,是要毫无观赏艺术的训练的人,也看得懂,而且一目了然。
还有必须注意的,是不可堕入知识阶级以为非艺术而大众仍不能懂(因而不要看)的绝路里。
一九三三年八月一日(原载 “ 鲁迅全集补遗 ” )
连环图画琐谈
“ 连环图画 ” 的拥护者,看现在的议论,是 “ 启蒙 ” 之意居多的。古人 “ 左图右史 ” ,现在只剩下一句话,看不见真相了。宋元小说,有的是每页上图下说,却至今还需要存留,就是所谓 “ 出相 ” ;明清以来,有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 “ 绣像 ” 。有画每回故事的,称为 “ 全图 ” 。那目的,大概是在引诱未读者的购读,增加阅读者的兴趣和理解。
但民间另有一种《智灯难字》或《日用杂字》,是一字一像,两相对照,虽可看图,主意却在帮助识字的东西,略加变通,便是现在的《看图识字》。文字较多的是《圣谕像解》,《二十四孝图》等,都是借图画以启蒙,又因中国文字太难,只得用图画来济文字之穷的产物。
但要启蒙,即必须能懂。懂的标准,当然不能俯就低能儿或白痴,但应着眼于一般的大众,譬如罢,中国画是一向没有阴影的,我所遇见的农民,十之九不赞成西洋画及照相,他们说:人脸那有两边不同的呢?西洋人的看画,是观者作为站在一定之处的,但中国的观者,却向不站在定点上,所以他说的话也真实。那么,作 ” 连环图画 ” 而没有阴影,我以为是可以的;人物旁边写上名字,也可以的,甚至于表示做梦人从的头上放出一道毫光来,也无所不可。观众懂得了内容之后,他们就会自己删去帮助理解的记号。这也不能谓之失真,因为观众既经会得了内容,便是有了艺术上的真,倘必如实物之真,则人物只有二三寸,就不真了,而没用地球一样大小的纸张,地球便无法绘画。
艾思奇先生说: “ 若能够触到大众真正的切身问题,那恐怕愈是新的,才愈能流行。 ” 这话也并不错。不过要商量的是怎样才能触到,触到之法, “ 懂 ” 是最要紧的,而且能懂的图画,也可以仍然是艺术。
五月九日(《且介亭杂文》 1934 )
要干些什么
工农通信运动 —— 要开始经过大众艺术来实行广大的反对青天白日主义的斗争,就必须立刻切实的实行工农通信运动。举个例子来说一说工人通信员的运动罢:工人通信员固然并不限于文艺,而且主要还是政治通信但是这是普洛文学的一个来源。文艺的通信应当在一般的工农通信员运动里去发展。在中国现在城市之中的条件之下,可以创办一种俗话去吸收。这种定期刊物要公开的专销贫民区域。这可以在形式上并非报纸,而是一个连环图书,或者一集连环图书,时事唱本,时事短篇小说,批评当时的反动的大众文艺(影戏,新出的连环图书等)。工农通信员将要是一种新的群众的文艺团体的骨干。这可以是很多种的小团体,在这种团体里面才能够得到现实生活的材料,反映真正群众的情绪,很确切的很具体的批评到武侠主义,民族主义,宗法主义,市侩主义的要点。工人和农民自己,在这里可以学到运用自己的言语的能力。而一般 “ 文学青年 ” ,才能够学习到大众文艺所需要的智识。普洛文学将要在这种集体工作之中产生出自己成熟的作品。
(摘自《瞿秋白文集》第二卷《论大众文艺》)
“ 难乎其为作家 ” 的苏汶
苏汶先生没有功夫顾到 “ 劳动者之群 ” ,那是当然的,因为他一只手 “ 死抓住了文学 ” ,别一只手招请着 “ 作者之群 ” ,请他们欢迎胡秋原先生的自由主义的创作理论,而和苏先生共同起来反对大众文艺的 “ 连环图画和唱本 ” , —— 自然再也没有功夫了。他说: “ 这样低级的形式还产生得出好的作品么》确实,连环图画里是产生不出托尔斯泰,产生不出弗罗培尔的! ” 然而,第一,德国的版画式的连环图画(并不是都是普洛的),虽然还没有产生托尔斯泰那么伟大的艺术家,可是已经的确成了一种有艺术价值的作品。第二,假使用那副吃奶气力 —— 死死抱住所谓文学的那副气力,去研究和创作中国的线画式的连环图画、唱本等等,未必见得就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作品,何况所说的不限于连环图画。而写一部 “ 马占山演义 ” ,要真能够写得像《水浒》那样好,并不见得比写一些意象派的诗来得容易,而且一定比意象派的诗有更高的艺术价值。真正的中国(并非绅士的中国)的文艺,一定要从革命的大众文艺里产生出来。
(摘自《瞿秋白文集》第 8 卷《文艺论辑》
“ 连环图画小说 ”
上海的街头巷尾像步哨似的密布着无数的小书摊。虽说是书摊,实在只是两块靠在墙上的特制木板,贴膏药似的密排着各种名目的版式一律的小书。这 “ 书摊 ”—— 如果我们也叫它书摊,旁边还有一只木条凳。谁花了两个铜子,就可以坐在那条凳上租看那摊上的小书二十本或三十本;要是你是 “ 老门槛 ” ,或者可以租看到四十本五十本,都没一定。
这些小书就是所谓 “ 连环图画小说 ” 。这些小书摊无形中就成为上海大众最欢迎的活动图书馆,并且也是最厉害的最普遍的 “ 民众教育 ” 的工具!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小书是怎样的内容。
大多数是根据了旧小说(如《水浒》、《封神传》)的故事而改制成的节本。那文字的一部分我们不妨称为 “ 说明 ” ,通常是印在每页书的上端,像是旧书的 “ 眉批 ” ;此外约占每页书的六分之四的地位就是 “ 图画 ” ,我们不妨称为 “ 连环图画 ” 的部分。这些图画的体裁正像从前《新闻报》上《快活林》内的讽刺画,除有十数字说明那图中人物的行动外,又从每个人嘴边拖出两条线,线内也写着字,表明这是那人所说的话。大概旧小说中一回书要画成二十幅乃至三十幅的连续性的图画,订为一本;譬如七十回的《水浒》做成 “ 连环图画 ” 就是七十本, —— 每本约三寸见方,都凡一千四百幅或者二千一百幅连续的图画。
至于那 “ 说明 ” ,本身就是一部旧小说的缩本,文字也就是旧小说的白话文。程度浅的读者,看不懂这 “ 说明 ” ,就可以看那些连环图画,反正那图上也有更简略的说明。所以这种 “ 连环图画小说 ” 主要的是图画,而文字部分不过是补助,意在满足那些识字较多的读者。
现在凡是神怪的武侠的旧小说,不论好歹,差不多已有了 “ 连环图画 ” 的本子;其次如《火烧红莲寺》一类的电影片子(连环图画小说本子的《火烧红莲寺》是根据了《火烧红莲寺》的影片改制而不是根据那小说《江湖奇侠传》);这两项都是同一种书有两三个不同的连环图画本。又次是时事,例如《蒋介石北伐》,《十六省大水》,《马占山演义》等等,却就类种很少,而且一般的小书摊上大都不备,原因是没有神怪武侠的成分就不大有人欢迎。
这些 “ 连环图画小说 ” 的读者,大部分是 10 岁左右的小学生,其中固然有小商贩的子女,却也有体力劳动者的在学的儿子,也有家里自备有汽车的资本家的儿女们,但坐在那书摊旁边的木凳上花两个铜子租看的,却大都是十五六岁的学徒,间或也有成年的劳工。
这些读者就决定了 “ 连环图画小说 ” 内容必须是神怪而武侠。因为十岁以至十五岁的孩子,无阶级的分别,都喜欢看一些神怪的、武侠的、冒险的 “ 罗曼司 ” , —— 至少在我们这社会里如此。制造 “ 连环图画小说 ” 的书店老板于是在尽取神怪的武侠的中国旧小说加以 “ 连环图画化 ” 而外,又胡诌了许多新的,例如有《小水浒》,则替《水浒》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各生了一个儿子,不另取名,就叫小宋江,小吴用等等;又有什么《飞行侠盗》、《夜行飞侠》,则剽窃《三侠五义》以及《七剑十三侠》诸书改头换面杂凑而成。甚至于把外国影片《月宫宝盒》、《侠盗查禄》之类也改制成 “ 连环图画小说 ” 。这一类胡诌的,或中国以外的材料,就我所见到的,已有三四十种之多!
记得是五六年前罢,上海这些街头巷尾的小书摊上主要的还是些《时事英雄》、《时事五更调》之类的唱本; “ 连环图画小说 ” 绝无仅有。到现在,则从前居于主要地位的唱本已经退居于一角,有些摊子上简直没有。这一变迁,也指出上海一般民众的阅读能力在这五六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唱本不能满足他们,他们要求 “ 散文 ” 了!同时因为喜欢看 “ 连环图画小说 ” 的小学生竟有那么多,也指出现在供给儿童看的读物实在太贫乏。不用说, “ 连环图画小说 ” 的内容都有毒。但是 “ 连环图画小说 ” 对于一般大众以及儿童的势力却值得注意。并且我们也不能否认现在那些 “ 连环图画小说 ” 的形式 —— 六分之四的地位是附加简单说明的图画,而六分这完整的地位却是与那些连续的图画相吻合的自己可以独立的小说节本,的确很可以采用。因为那连环画的部分不但可以引诱识字不多的读者,并且可以作为帮助那识字不多的读者渐渐 “ 自习 ” 的看懂了那文字部分的阶梯。
这一种形式,如果很巧妙的应用起来,一定将成为大众文艺的最有力的作品。无论那图画方面,在那文字的说明方面(记好!这说明部分本身就是独立的小说),都可以演进成为 “ 艺术品 ” !而且不妨说比之德国的连续版面还要好些。
1932 年 12 月 9 日(选自《茅盾文集》第二辑)
连环画还大有可为
连环图画只能算一种艺术表现的格式,不是严密意味的形式。自然,格式也是一种形式,但它的外延较广,其内部还可以包容更丰富的变化。图画中的连环图画,就等于文学的小说或戏。在小说这种格式中可以包容各种各样的小说,在连环图画中,除了中国流行的神怪武侠的连环图画外,更有德国、苏联等西洋的木刻连环图画。
因此连环图画与普通图画的分别决不是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分别。章回武侠小说的特征,并不在于 “ 章 ” 、 “ 回 ” 的有无,因为西洋小说也常是要一段一段地分开来写的。真正的形式上的差异不能以这表面上的技巧来判别,要紧的是表现的手法如何。即使将《静静的顿河》的每段加上 “ 话说 ”——“ 且听下回分解 ” ,它仍不会成为章回小说的。
连环图画的大众性是不能忽视的。在电影的座价太高的现状里,它确实是最重要的大众教育之工具只要有新题材和新的手法,也即有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决不是采用了连环的格式,便算是投降旧艺术。同时我还要截住猛克先生的让步:他声明仅仅站在教育的观点上来提倡连环图画,而不能彻底主张从这里可以征取一种新的艺术,未免将前途估计得太低。我以为若有活生生的新内容新题材,则就要大胆地应用新的手法以求其尽可能的完善。大众是决不会不被吸引的。若能够触到大众真正的切身问题,那恐怕愈是新的,才愈流行。艺术的可贵是在于能提高群众的认识,决不是要迎合他们俗流的错觉。
应写一些有趣的故事
现在儿童看小人书,这是可以的。但是有些小人书有个很大的缺点,净是些生硬的政治概念,把儿童的脑筋搞得简单化,将来我们儿童 —— 下一代,恐怕也难免犯粗暴的病。儿童应该有很多的幻想,很多美丽的故事,很多童话故事 —— 如像《天方夜谭》那样的故事。儿童幻想很多,智慧就开阔,眼界就扩大。不能净是一些政治名词,斗争故事,还应写一些有趣的。
(选摘自一九六二年三月六日《在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工作上的讲话》)
连环画家传略
1 、赵宏本
赵宏本是中国近代连环画发展历史长河中,最具影响的画家之一,人称连坛“祖师爷”。
赵宏本 1915 年生于上海,他出身贫寒, 15 岁就投身于连环画的创作中,赵宏本 1915 年生于上海,他出身贫寒, 15 岁就投身于连环画创作中,在饥寒交迫的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广收博取,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他从 1932 年开始,创作出版连环画达三百余种,深受几代读者的欢迎,解放前就被誉为上海连环画“四大名旦”之首。他的作品取材严谨,多采取古典文学、传统戏曲和民间故事,随着思想的成熟,尤其是受到了鲁迅的思想影响,便以表现革命题材为主要内容,如《阿 Q 正传》、《雷雨》等,有些作品还自编自绘,深刻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势力和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如《上海即景》、《天堂与地狱》等,大胆地表现了人民群众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苦难生活。因此,在当时白色恐怖之下,他经常受到威胁和迫害,但他毅然把连环画事业当作崇高的社会职责,坚持真理,以连环画为武器,与反动派作斗争。
解放后,身为共产党员的赵宏本,一方面努力创作革命题材作品,一方面积极组织连环画队伍,努力培养创作新人。他先后在华东新华书店、华东人民出版社、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新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担任连环画编创部门的领导职务,为培养连环画创作人才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创作也为新中国的连环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他创作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是 1932 年志成书局出版的《大破九道山》,他与钱笑呆合作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把中国连环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的封箱之作是 1984 年与赵仁年合作的《野猪林》。他于 2000 年 5 月在上海辞世。
2 、颜梅华
颜梅华是江苏苏州人, 1927 年生,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喜好读书,涂抹丹青,聪明过人,才情横溢。
颜梅华四十年代中期开始从事连环画的创作,师从陈光镒先生。他尤其擅长于武侠剑客和古典等题材,其笔下的侠客形象和绘画风格独具特色。解放前,被誉为连环画“四小名旦” 之一。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颜梅华绘制了一系列的武侠连 环画作品,如《一字乾坤剑》、《九纹龙》、《三雄铲霸》、《双刀虎》、《江南大四义》、《北侠草上飞》、《阮氏三雄》、《红侠》、《神剑客》、《新荒江女侠》、《武侠王先生》、《巫山四剑客》、《法律之外还有钢力》等,听听这些书名,令人不禁一股豪侠之气油然而生。
解放后,颜梅华创作的《风云初记》、《误入白虎堂》、《白秋练》、《被开垦的处女地》、《宝船》、《卫公好鹤》等连环画深受读者的普遍喜爱。
从 50 年代到 80 年代,颜梅华先后绘制了 50 多部连环画,显示出宝刀不老、炉火纯青的创作底蕴。
80 年代中期以来,颜梅华因年岁渐高,视力渐退,致力于国画创作,其人物、花卉、山水,乃称之“颜氏三绝”。
颜梅华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聘画师 ( 图 98 、 99) 。
3 、刘继卣
刘继卣是对连环画艺术作出重大贡献的老画家,要对他的创作作一番概括回顾,不免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连环画工作的形势和任务谈起。
新中国成立之初,向劳动人民和青少年提供新的连环画,成了当时文艺工作者的一项“雪中送炭”的任务。年刚 30 、风华正茂的青年画家刘继卣,怀着对祖国美术和连环画事业美好前景的向往,离开了天津老家,参加了由蔡若虹主持创办的大众图画出版社,主要从事连环画创作,不久又转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在连环画创作之外,还创作一些单幅的动物画。
刘继卣的父亲刘奎龄先生,是擅长画花鸟禽兽的知名中国画家。受父亲和家庭影响,刘继卣早年就擅长动物画,而且,胜于父亲的是他曾学过多年西洋绘画,研究、汲取了西洋绘画技法,并与中国画的传统技法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从而使自己能够表现的题材更为宽广。以他的连环画创作看,有古代题材《东郭先生》、《大闹天宫》、《武松打虎》,有革命历史题材《鸡毛信》、《王秀鸾》,有现代题材《穷棒子扭转乾坤》、《朝阳沟》,有童话题材《奇怪的旅行》、《乌鸦与狐狸》等。这些作品从 50 年代初到 60 年代相继问世,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鸡毛信》曾获 1955 年中国保卫儿童委员会儿童作品评奖一等奖。《穷棒子扭转乾坤》于 1963 年荣获首届全国连环画创作一等奖。《武松打虎》 1956 年获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奖。多少年来,刘继卣所绘的连环画作品给几代青少年读者以深远的影响。而且,对连环画艺术的革新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4 、贺友直
贺友直是我国当代著名连环画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兼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第二届副会长。
自学成才的贺友直, 1952 年到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工作,并开始学画连环画。由于他极富悟性,又勤奋好学,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创作水平迅速提高。在 60 年代初期,便以《山乡巨变》那样优异的成就夺得全国评奖的冠军。
初到出版社搞连环画创作,由于那里的画家多、资料齐,给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观摩、学习的条件。与此同时,他遇上了两个学习的好机会,一个是出版社从 1952 年到 1957 年连续五年开展了素描解剖与透视技法的学习;另一个是 1959 年革命历史画创作中的对传统绘画的学习。
这两个学习使他对中外绘画技法的基本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且由于他善于借鉴中外绘画技法之所长,因而对于他在连环画造型能力上的提高和独特风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贺友直在解放后的 30 多年漫长岁月中,一直坚持连环画的创作,先后画出了《坚持到明天》、《火车上的战斗》、《六千里寻母》、《卓娅和舒拉》、《连升三级》、《孙中山伦敦蒙难》、《杨根思》、《送传单》、《山沟里的女秀才》、《山乡巨变》、《李双双》、《十五贯》、《白光》、《朝阳沟》等三十多部连环画,大多是以歌颂人民群众为内容的作品。他的作品以新颖、巧妙的构思,生动别致的形象塑造,精妙的生活细节描写,朴实无华的绘画风格,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他说:“连环画的画幅虽小,但天地很大,要下功夫研究的,无论技术性或规律性的学问,多得很。”他自己就是身体力行,老而弥坚的楷模。
5 、顾炳鑫
顾炳鑫在解放前曾是位业余木刻作者,也画些漫画。解放后,他看到连环画作为文学与美术相结合的一种通俗文艺样式,很受群众欢迎,便欣然拿起了这一武器,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他从自编自绘赵树理的两个短篇《千手观音》、《小经理》为发轫,向当时由野夫、陈烟桥等主持的“大众美术出版社”投稿。 50 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为社会主义连环画事业的开拓、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综观顾炳鑫 50 多年的连环画创作历程,可以明显地感到,这是位在连环画事业中 勇往直前的艺术探索者。
早在 50 年代初,顾炳鑫就以新的题材、新的画种、新的表现方法来尝试连环画创作,之后画出了《蓝壁毯》、《渡江侦察记》、《黎明的河边》等作品,运用了单线、黑白、钢笔、铅笔等多种画法,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从 60 年代开始,顾烦鑫创作《英雄小八路》,走出了以中国传统水墨画创作连环画的新路。以后又与罗盘、韩租平、金奎等合作画了《红岩》。在“文革”期间,他参加了两部列宁故事连环画《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的集体创作,由他最后勾勒正稿,都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单线白描,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顾炳鑫的创作坚持走艺术多样化和民族化的道路,在各种表现形式的探索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尤以线描为最。从以后创作的《中国成语故事——洛阳纸贵》等可以看出、他在线描上更见功力,形象也有更大的突破,这是他不断的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取得的成果。
6 、刘旦宅
刘旦宅是当今画坛一代大师。由于早年从事连环画创作打下的扎实功底,使其绘画题材涉猎广泛,他擅长人物画,至于山水、花鸟、走兽和书法艺术等亦无所不能,且皆显大家风范。
刘旦宅解放初就开始投入连环画的创作, 1953 年由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马专员审案》。 1990 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杜甫》,为他的连环画封笔之作。在读者十分熟悉的古典连环画《三国演义》中,受人民美术出版社之邀,刘旦宅绘制了七幅封面画,为该连环画锦上添花。在 20 部连环画的创作中,他对《西汉演义》套书中的“破釜沉舟”这册连环画较为满意,认为在人物塑造、绘画风格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在艺术上也有所突破。在连环画的创作途中,他受到刘继卣的影响较大,平时好读诗骚文史,喜欢收藏各类石头,爱好京剧。
艺术家最初踏上艺术之路,一般都有启蒙师,刘旦宅也不例外。在他的从艺生涯中,得到了两位老师的启蒙。一位是在小学任校长的王姓先生,曾在 40 年代就告诫刘旦宅要多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老师认为画连环画最有大众性,最能反映广大民众的心声。因此,鼓励他去码头写生,到生活中去捕捉劳动人民的典型形象,并希望他到上海去发展。另一位恩师是他在读中学时拜识的中医出身的徐先生,指导他打好绘画基础。因此,从 50 年代到 60 年代,刘旦宅在主要从事连环画创作时,还坚持国画创作。恩师的教诲,使刘旦宅感到终生难忘,受用不尽。
7 、华三川
华三川是读者所熟悉和喜爱的连环画家,他所创作作品不胜枚举,早在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报》上发表的就有几十部之多,如《李双双小传》、《项链》、《安德凯和狮子》、《火马》等。
50 年代初从一名舞台美术工作者转到连环画创作上,华三川 40 多年来 ( 除文化大革命停笔十多年外 ) ,创作了一百多部连环画作品。产品多了,但质量上丝毫不马虎,从华三川大量的作品看,无论是 50 年代的钢笔画,还是 60 年代的毛笔勾勒,都始终保持着细腻精致的风格。
为了更好地把握人物造型,提高艺术修养水准,华三川常在节假日里读书、看电影、观戏曲,并把这些看作是学习、借鉴的好方法。在他那间卧室兼工作室的小楼房里,他以一刀又一刀连环画的创作原稿,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黎明,相继创作了《王孝和》、《少年英雄柏惠尔》、《青年近卫军》等一部又一部长篇连环画,将众多的英雄人物用可视的形象再现在读者眼前,在读者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象。
1958 年以后,华三川进入上海少儿出版社工作,他的创作生涯又有了新的飞跃,他走出画室,向社会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先后到江、浙的山区、海滨,以及山西、河北、四川、贵州等地写生体验生活。连环画《白毛女》就是画家深入生活之后创作的一
部成功作品。以后,画家又创作了《交通站的故事》、《刘胡兰的故事》,还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汲取养料,画出了忧国忧民的屈原,崇尚真诚友谊的俞伯牙,追求幸福自由的《红楼梦》主人公,抨击罪恶的《聊斋》故事。
8 、王叔晖
王叔晖用工笔重彩形式绘制的连环画,与北方同样以工笔重彩人物画闻名的刘继卣齐名,被画界称为“南王北刘”。王叔晖画的古代仕女,情浓意抒,典雅古静。她早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后来的《生死牌》乃至代表作《西厢记》,都明显地体现出这一艺术特色。在王叔晖的工笔重彩连环画的艺术风格中,读者可以领悟到在我国绘画历史上曾居重要地位的工笔重彩画所具有的强大艺术生命力,并能找到这门艺术历尽兴衰的原因。
以《西厢记》彩色条屏画为例,它的成功,首先是突破了“形象关”。绘古人貌,远离生活基础,只凭着师承的脸谱作画,就势必落入“柳眉樱嘴”的老套套,难免概念化。而王叔晖笔下的崔莺莺,秀丽大度,含情脉脉,这是画家真正体会了原著精神,在生活中找到“模特儿”着意塑造的结果。画中的红娘,婉约多姿,正直善良,以张生的痴情,相国夫人的淫威等,都是作者借鉴于现代生活中大量的“人物写生”素材,精心概括设计出来的。
王叔晖十分擅长描绘那些诗情画意的环境,曲栏幽径,殿堂树石,无一不是围绕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活动而运笔构思,它吸取了现代绘画中的透视法,拓宽了空间,增加了层次,更好地烘托出人物,静中有动,景情交融,这是继承传统技法而又不拘泥于“程式”的大胆创造。
每当读者翻开王叔晖的绝代佳作《西厢记》工笔重彩连环画,那画中人物,那优雅的线条色彩,都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因其绘画成就,王叔晖出席了 1956 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成了画界的一大喜事。
9 、雷德祖
“人贵有自知之明”。雷德祖与连环画结下不解之缘,主要是出于“自知”。 1962 年,雷德祖在广东艺术学院附中毕业,接着以优秀成绩考上该院美术系版画科。这个版画科的高材生,敏锐地“开始细心思考自己的创作”。他发觉不少毕业生由于在校时不重视创作,不注意把学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意识地运用到社会迫切需要的绘画中去,在走上社会后,因适应不了实际绘画工作需要而改行。针对这种现实情况他选择了课余搞连环画创作的道路。一年级,他就画了连环画处女作《车轮飞转》,接着又画了《渔网的故事》。凡看过他早期作品的人,都无不为他坚实的造型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多变的构图而赞叹。
1966 年,雷德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其毕业创作立刻被当时的《美术》杂志和《人民日报》发表。在绘画实践中,他不断显露出多方面的才能,除版画专业外,他的素描、速写基本功扎实,他的巨幅油画形象生动、色彩鲜艳他的插图艺术,常给文学作品锦上添花,并结集出版。勤奋的艺术实践,使他的绘画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他的一些优秀作品,曾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1973 年,反特故事作品 ((035 号图纸》参加了全国美展,并获得好评,随后又被选送出国门展出。 1980 年,反映欧洲古代奴隶
起义题材的作品《斯巴达克思》获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评奖二等奖,并三次重印,累计印数达二百多万册。 1984 年,反映边防部队战斗生活题材的作品《高山下的花环》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还有《陈毅出山》、《保卫延安》、《拿破仑》等,都是他作品中的佼佼者。
10 、董辰生
董辰生是一位部队画家。他出生于北方小城秦皇岛的一个民间画师之家。小小年纪就与画笔、彩墨为伴。他一边看着父亲作画,一边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画成一张张可以连起来看的小画。这大概就是他最初画的连环画,当时还不过 10 岁光景。
1948 年冬,他的家乡解放了,董辰生报名参军,他原本想投笔从戎,没想到,是连环画决定了他从事美术的命运。当时部队打下锦州,要开庆功会,团部宣传干事找到他,说:“小董,你不是会画画吗 ? 你给画一套打锦州的连环画吧。”之后他又画了攻打天津的连环画,这两部连环画使他获得了“战士画家”的美称。
从 60 年代开始,他夜以继日地拼命作画,先后创作了《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朱总司令的故事》、《跟着红军过草地》等十几部连环画。
1977 年后,他由解放军报社调到解放军画报社,他以不惑之年的旺盛精力,投身于美术园地的耕耘。除了画连环画,他还画宣传画、报刊封面、插图等,还创作了一大批水墨人物画,举办了《董辰生人物画展》。
他之所以在创作上如此得心应手,在很大程度上得自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认真观察,得自于对生活 的丰富积累。他下连队的时候,经常是在酷暑或严寒中一连几小时不停地速写。看戏、看电影的时候,他也在画速写或默记。所以,他画的每幅画,无论画面上人物多么多、场面多么复杂,都能靠脑子里积累的各种形象,放笔直取。在众多的画种中,他对连环画有着特殊的喜爱,他说:“正是连环画帮助我积累生活,刻划人物,把人物的性格表现了出来。”。
11 、丁世弼
丁世弼为南昌人,因自幼家贫,只读了七年书,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担子。但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练人的意志。
他从小就爱画画,立志当个画家。由于他聪颖好学, 16 岁那年就有 6 件作品参加了江西省首届国画展览。后来,他迷上了连环画,每天挤出时间看“小人书”,不放弃一切机会看电影,看完之后,就默画“电影”,同时练习素描、速写,并试着自编自绘连环画习作。出版社的编辑获悉他热爱连环画,又勤奋有志,便大胆地约他试画。他在半年内接连完成了连环画《两代人》、《三打曹家》、《红旗不倒》,果然一鸣惊人。 1962 年,他画的桃花公主》,人物造型生动,线条富有情趣,荣获全国首届连环画评奖三等奖。那年,他才 20 出头哪 !
1972 年,丁世弼再次受到出版社的邀请,画出了《渔岛怒潮》。这部作品线条精致、皴擦泼辣、工写结合、巧拙有致,形象地再现了 40 年代在党的领导下胶东渔民的革命斗争业绩,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全国第二届连环画评奖二等奖。
“四人帮”粉碎后,丁世弼创作热情空前高涨, 1978 年至 1982 年的四年多时间中,创作了近 30 部连环画。
对于自幼没有条件进美术学院深造的丁世弼来说,书本是先生,生活更是良师。在自学的路上,他浏览了诸多古今艺术大师的论著,品读了中外著名画家的艺术杰作,深入地研究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黄宾虹等大师的绘画技法,用以丰富自己的创作手法,为创作出更优秀的连环画夯实基础,提高品位。
12 、施大畏
施大畏是一位刻苦勤奋、自学成才的画家。他从小酷爱美术,最初画国画、画人物画、画素描。 1966 年毕业于上海敬业中学,两年后进入上海市建筑公司,先当油漆工,后搞宣传。这期间,他业余创作国画,两次参加美展,获得好评。在他的努力及有关单位支持下,他终于正式参加了连环画专业创作队伍。
施大畏虚心好学是有口皆碑的。他经常向美术界的前辈求教,认真听取他们的指点,努力学习他们的长处。例如,他跟谢之光学习国画人物笔墨技巧,跟贺友直学习连环画创作构思的深度、构图的变化和人物性格的刻划。在创作实践中,他注意借鉴吸收和提炼。他的线条秀丽而遒劲,笔墨沉稳而凝炼,并结合运用小块黑白、枯湿笔,增强质感,突出层次,渲染气氛。可以说,他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施大畏是一位非常重视体验生活的画家,每当接到连环画文字脚本时,他总是把深入生活作为头等大事,在创作连环画《李白成》时,他就和同事一同去了李自成活动过的地方,用心观察、积累素材。有一天,他们在洛阳龙门石窟,刚好吃过午饭准备休息,施大畏发现远处有一群农民,躺在地上小憩,他马上凑过去,把这个场面画了下来,后来就画到李白成惨败,在路上打尖时的情景中,他利用这个速写并经过加工,融化到创作中去。在创作《朱德同志在井冈山》、《暴风骤雨》时,他先后深入到井冈山和黑龙江搜集创作素材,这种做法深得同道好评,也是他的连环画打动读者心灵、富有艺术魅力的重要依据之一
13 、王弘力
有些艺术家,总是被读者所牢记所崇拜。这是因为他们的艺术作品与读者的心是相通的,使读者终生难忘。连环画家王弘力就是这样一位画家。一提到连环画《王者》、《十五贯》、《天仙配》、《崂山道士》、《梦狼》等,读者就自然会想到画家王弘力。
王弘力从事连环画创作已有几十年了,他是一个“服从革命需要”而成长起来的画家,既未进过专业学校,也未拜师学艺。所以,在绘画技法方面似乎并无成法。然而,他却能扬长避短,把着眼点放在刻划人物上。他作品中的人物,不论是主要的还是次要的,都一丝不苟,力求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气息,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一部连环画,把人物刻划好了,才有生命力。这正是王弘力的作品受到读者喜爱、同行称赞的原因。
王弘力兴趣相当广泛,学识也较渊博,尤其是从戏剧艺术中得到了颇多艺术修养。剧场的海报、布景、灯光、服装道具、伴奏声响他都搞过。
他曾与名武生周少楼合写过京剧脚本《太平天国》,还登台串演大花脸。这些,对他在连环画创作中善于抓戏剧性动作,突出人物性格、刻划典型细节、讲究情景交融等方面,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这就体现出王弘力的一个可贵之处,那就是他非常重视对生活的积累,善于观察、分析周围的人和事物。除了直接的生活积累,他还长期致力于间接的资料积累,花了很深的功夫,他收藏的书画、搜集的资料、抄录的笔记,装下了半个屋子。有趣的是,虽然他拥有大量资料,但作画时却不参考任何画册,似乎一切资料都融化在他的头脑中,呼之即来,做到“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14 、王亦秋
王亦秋的古装连环画,从《杨门女将》、《陈玉成》、《鉴真和尚》到《唐伯虎》、《“兰亭”传奇》,有东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画中人物服饰、桌椅用具、街道房屋,颇具各自的特色。读者看了这些连环画,似乎随即走进了一个个不同的历史朝代。晋有晋风,唐有唐韵,宋有宋味,元有元貌,明有明调,清有清色。时代气息呼之欲出,在相当程度上,达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时代感、真实性。
王亦秋四十年代末开始画连环画,那时的他,当然无法摆脱历史的局限,师承的依然是旧连环画那套程式。画古装,也是依样画葫芦,照前人的画法,把舞台上的冠带服饰,桌椅用具,一古脑地塞进画中。 1956 年,王亦秋从公私合营上海新美术出版社转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工作。那时,连环画创作正处在生机勃勃、承上启下的发展期。在创作室,学术讨论的空气也比较浓厚。一次,王亦秋正在创作一部历史题材的连环画,同事对他说:“你看看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图片,和你画的完全是两码事。”听后,王亦秋震动颇大,这成了他改变以后整个创作道路的一个转机。他那时还年轻,未经过专业学校训练,完全靠临摹旧连环画学画连环画,对历史文物更是少有研究。此后,他找出《文物参考资料》进行琢磨。
在他借调到《辞海》编辑部画插图时,更多地接触到历史形象资料,对照着看后,触动很大。从此,他注意收集有关历史资料,如服装、道具、建筑、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并进行考证研究,将其运用于绘画,从而在画面上表现出一个比较完整、真实的时代气息。
15 、卢延光
卢延光曾经在街道基层单位干过焊磨工,包过糖果纸,放过幻灯片,担任过文艺宣传队的队长,当过乐队指挥和舞厅经理,又自编自导过各种小戏,还多次登台扮演过多种角色。他干一行爱一行,包糖纸时数他最快,获得了“包糖冠军”的称号;搞文艺宣传,由于工作出色,被选为广州市文联委员;他创作的不少小戏,有的获奖,有的参加市级调演。
卢延光的兴趣爱好是多方面的,他爱读唐宋诗词,写有习作《竹窗诗话集》;十一家注《孙子兵法》,他饱览无遗;苏东坡、鲁迅是他崇拜的人物;他研读过许多电影、戏剧、文学、历史等方面的著作。他想报考烹调专业,想到工厂当个好钳工,还常做文学梦……总之,三百六个行他都想经历,可就是没有想到做一名连环画家。但不容置疑的是,卢延光多姿多彩的人生阅历,给他的连环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养,为他取得画业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卢延光从 1974 年开始,逐步迈入连环画创作领域。最初,他为《广东儿童》、《广州青少年报》等画插图和短篇连环画。随后,他为广东人民出版社创作了第一部科幻连环画《傻蛋蛋与恐龙牙齿》。连环画《关汉卿》是他于 1980 年创作的一部较能反映画家当时的造型观念、艺术见解和风格追求的代表作,较成功地刻划了关汉卿、朱帘秀这一对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的人物性格。在情与景、线与形等方面的处理都有独到之处,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继《关汉卿》之后,卢延光进入了一个创作旺盛期,《棠棣之花》、《龙女牧羊》、《长生殿》、《桃花扇》等新作不断问世。
16 、张光宇
张光宇这个名字,在连环画家中并不是很出名,但在漫画界却是无人不晓。他创作的连环画为数不多,主要是以创作插图为主,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精美插图,如《民间风情》、《杜甫传》等插图,每幅画都堪称精美之作,这些画看似简练随意,而实际上是经反复推敲,反复修改才定稿的,因此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阅后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据 说,张光宇在创作《杜甫传》的插图时,感情高度投入,是流着泪画出来的,可以说这是一种饱含画家深情、达到尽善尽美的创作境界。
张光宇出生于江苏无锡,青年时代在上海投师于张聿明门下,在当时的“新舞台”戏院学画布景,他尤爱京剧,逢戏必看,边看边画,这段生活在他后来的创作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1921 年,张光宇进入上海英美烟草公司任广告绘画员,绘制广告、月份牌、香烟牌 ( 如当时的“白锡包”、“老刀牌”香烟等 ) ,这段生活时间达七年之久。与此同时,他开始创作漫画,于 1928 年与其弟张正宇及叶浅子等人一起创办了《上海漫画》画刊。
张光宇擅于吸收、发展不同画种的长处,其创作风格深受当时美籍墨西哥画家柯费罗贝斯影响。他的画在装饰性基础上,融入了版画等现代气息,从而形成了自成一格、具有强烈的中国风味的装饰画,这种创作风格在抗战后期创作的著名连环画《西游漫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部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造型设计上都非常成熟,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品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后来成为中国著名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形象设计原型。作为早期的中国连环画家,张光宇还创作了《林冲》等优秀作品。
17 、汪国新
汪国新是一位生长在长江之畔的中国画家,然而他从小就喜爱连环画。他少年丧父,小学辍学后,开始踏上社会,做一名普通工人。他从爱看连环画到热衷于创作连环画,长期以来刻苦自学努力钻研,通过不断的创作实践,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自创作连环画《七叶一枝花》后,曾先后出版过 40 余部连环画。在 80 年代连环画新人辈出的创作队伍中,汪国新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经过十年的矢志探求和精心创作,汪国新于 80 年代初完成了十集长篇连环画《长江三部曲》,这是我国连环画继《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之后的又一部以线描为表现形式的佳作。
为了创作这部连环画,汪国新 20 余次自费沿江上下体验生活,奔走于城镇乡里之间,深入到川民船员之中。他曾经两个春节是在写生途中度过的。他查阅了大量文史资料,以一个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力求使《长江三部曲》成为史料的艺术,艺术的史料。作品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再现了一个历史的横断面。《长江三部曲》出版后,获得了诸多荣誉, 1983 年第二集参加了瑞士“第一届国际连环画节”,获得特别荣誉奖。前三集于 1986 年全国第三届连环画评奖中获绘画二等奖,第七集在 1987 年《中国连环画》“十佳”评选中荣获文图双优奖。
汪国新在艺术道路上没有只埋头于单纯的艺术实践,还注意汲取多种绘画艺术的特长。在自学之余,还积极到中央美术学院连环画、年画系进修,得到了贺友直等老画家的悉心辅导,在连环画创作的同时,他同时兼攻国画,亦成绩斐然。
18 、胡博综
胡博综生于 1941 年,和顾恺之、倪云林同乡,他的画里能看到碧波万顷的太湖,能听到江南丝竹的清韵。他自幼爱画,初中毕业后曾报考美校,但未被录取。读了几年化工技校,没有做化工技师,却到工艺美术研究所去当学徒。他从研究《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人手,渐渐地醉心于陈老莲的《水浒》、《九歌图》及明清以来的插图版画,醉心于国外大师的黑白画,有选择地临摹,转而思考、创作。
胡博综为人温厚,绝少见他慷慨陈词。他把聪明全用在画上。看他的章法处理、疏密布局不是靠死用功能奏效的。他的绘画语言属于写实的一路,但贵在严谨而不板滞,细密而不柔弱,用线很轻松,似乎在以线抒情,颇有轻音乐的韵味。他对人物性格心理的刻划,无论是《十二品正官》中的王云芳,还是《家》中的觉新,《寻访画儿韩》中的画儿韩,《丢在哪儿》中的陈祖华等,都能在人物神情动态的描绘间,显示出个性特征。胡博综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深”字上做文章,下功夫,悟出人与人之间的微妙来。
自从胡博综调到江苏人民出版社任编辑后,他的主要精力用于编辑工作上,为培养新人和提高连环画的质量,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工作之余,他也没有停止过对连环画创作的探索。家中住房虽小,家务虽多,也没有影响他对时间的利用。他的思想是活跃的,他爱听音乐、爱看电影、爱读小说,忙中偷闲地往资料室跑,各种杂志他都要翻一翻,星星点点的火花常能点燃他的艺术构思。这样看来,他的《十二品正官》的获奖,是不奇怪的。
19 、高 燕
五、六十年代,中国连坛上有“南顾 ( 炳鑫 ) 北刘 ( 继卣 ) ”之誉,当代中国连环画界也有“南雷北燕”之说,“南雷”指的是南宁的雷德祖,“北燕”指的是北京的高燕。
高燕是画外国题材中女性人物的大师,这是美术界和广大读者一致认可的。高燕画的外国女性,从形象到服饰都是公认的一流女性。除了形象美丽令人喜爱外,其主人公性格温柔、气质高雅。以他画的《茶花女》所塑造的形象,最令人折服。
高燕是一位在连环画坛上卓有成绩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从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中期,他从连环画“拼图”开始,在《连环画报》及天津、河北等地的画报上不断发表作品,较有代表性的有《苦菜花》、《格林卡》、《潘虎》等。画家运用的是写实主义技法,以线描辅以粗犷的阴暗皴擦来表达画面。
从 70 年代末到 1983 年,是他创作旺盛时期,相继创作了《茶花女》、《灰姑娘》、《安徒生的童年》等,他一面创作,一面在中央工艺美院研究生进修及留校执教,作品的绘画 技法已从纯写实变化成画面装饰效果明显的风格,充分运用线描加黑白块面 ( 或加彩色块面 ) 的衬托,使形象生气勃勃、细腻感人,这些连环画都成了当时的畅销读物。此后,高燕接受约稿更多了,在连环画的创作要求上,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姑娘,谢谢您 ! 》、《摩 诃摩耶》、《贵妇还乡》等受人喜爱酌连环画相继问世。这些作品都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画面的装饰效果,还运用了适当的变形夸张和幻景等现代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连环画的创作又推向了新的层次。
20 、汪观清
如果历数建国以来的优秀连环画家,汪观清金榜题名必定无疑。不用说他发表出版的连环画画稿等身,也不用说他的绘画获过几次奖项,单列出一些书名,如《斯巴达克》、《我们是苏维埃人》、《红日》、《从奴隶到将军》……就能想象出,汪观清在连环画界的影响以及读者对他作品的喜爱。
汪观清是著名的军事题材画家, 1959 年与应野平合作国画《万水千山》, 60 年代创作《雷锋》、《南京路上好八连》等连环画,他的代表作为长篇连环画《红日》。 70 年代末以来,他怀着对伟人的崇敬和缅怀,创作了许多表现周恩来总理的光辉形象和伟大业绩的作品, 1979 年出版的《周恩来同志在长征路上》是最有影响的一部。
为了创作这部作品的需要,汪观清先后两次沿着长征路线,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成功地刻划了伟人庄严的气度和对事业充满信心的情怀,描绘了长征这一前无古人的壮丽革命史诗。整部作品在较短的时间内挥洒纵横,一气呵成,没有真切的感情和深厚的功力是难以达到的。
除了军事题材,汪观清创作的选题下分广泛。比如对于儿童题材,他也处理得生动、活泼、有趣,他创作的彩绘本《铁轮子》和《小丹珠的红领巾》,既体现出他一贯的艺术风格,同时又洋溢着童心情趣。古代题材的作品他画的不多,但一部《血手印》却是连环画的精品之作,其线描功力的深厚,人物面貌的栩栩如生,令读者爱不释手。随着年事渐高,汪观清多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成了画牛的专业户,还出版了《怎样画牛》的美术技法专著。
21 、徐有武
徐有武 1942 年生于浙江永康溪口。在众多的连环画家中,徐有武的创作道路和艺术风格都富有特点。徐有武做了 30 多年的教师,也画了 30 余年的画。他不但无师自通,自学成才,而且一直走的是一条业余画家的创作之路,其间的艰辛与困苦是不难想象的。但是,凭着对绘画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他先后创作出了 70 余部连环画,既高产又优质,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高水准,这就十分难能可贵,这就可以看出他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和勤勉踏实的创作精神。
徐有武的处女作是 1972 年作为三结合创作组的主创人员创作的连环画《血防线上》。这第一部连环画就出手不凡,显示了徐有武扎实的艺术功底,也为他赢得了最初的声誉。该作品先后入选《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全国连环画展览作品选集》。历史较为熟悉,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专长,连环画作品较多的以古典题材入画,从先秦到两汉,从三国到唐宋,从明清到民国,他创作的古人故事几乎无所不包,其古代人物的形象、气质均在他的笔下得到生动真实的描绘,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人物性格。连环画《王昭君》获得浙江省连环画展览优秀作品奖;《清兵入塞》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奖;《激战黄龙府》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三等奖;《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丛书荣获首届优秀美术图书奖特别金奖、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套书一等奖等。徐有武的创作特点是雅俗共赏,常有弦外有音的画面、营造意境的内蕴。
徐有武在中学里曾教授过历史课,对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较为熟悉,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专长,连环画作品较多的以古典题材入画,从先秦到两汉,从三国到唐宋,从明清到民国,他创作的古人故事几乎无所不包,其古代人物的形象、气质均在他的笔下得到生动真实的描绘,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人物性格。连环画《王昭君》获得浙江省连环画展览优秀作品奖;《清兵入塞》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奖;《激战黄龙府》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三等奖;《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丛书荣获首届优秀美术图书奖特别金奖、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套书一等奖等。徐有武的创作特点是雅俗共赏,常有弦外有音的画面、营造意境的内蕴。
毛泽东爱看《三国演义》
毛泽东主席知识渊博,读书甚丰,尤其爱读历史书籍。 60 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的案头床边堆满了一叠叠批阅的文件。处理之余,他却迷上了小人书,那套 50 年代出版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册也一本本摊放在案头床边,每每看得津津有味,而且一连几天反复看,吃饭睡觉也不放。
有一天,警卫员叫他吃饭,他靠在床上看小人书,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警卫员说: “ 主席,你还迷小人书啊! ” 他翻着书说: “ 小人书不简单哪!言简意赅。就那么几句话,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来了。道理一目了然。 ” 接着,他给警卫员娓娓而谈,摆开了讲解赤壁大战、夷陵之战的龙门阵。
连环画收藏的品种
1 、各种开本的连环画
连环画的原稿一般都是 16 开大小,而印成的连环画则有不同开本的大小。连环画多数为 64 、 60 开本,这种开本便于携带、收藏,较长时期中,这一开本在连环画的印刷上唱主角。同时,我国各出版社还相继出版过不同开本的连环画。大于 64 、 60 开本的有 48 开、 40 开,其中 48 开本中的刘继卣绘的《水帘洞》和王弘力绘的《十五贯》等都堪称精品。而 40 开本的连环画中以页数较少的彩色连环画为多,题材主要是儿童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集。这两种开本比 64 开的画面清晰,市价也高出 2 至 3 倍。
比 48 开、 40 开更大一些的有 24 开、 20 开本连环画,可谓精品荟萃,一些名家和获奖的作品都曾出版过这种开本。如收藏者熟悉的王叔晖绘的《西厢记》和《杨门女将》,墨浪绘的《满江红》,贺友直绘的《朝阳沟》,以及戴敦邦绘的《长恨歌》等,每一册都非常精美,都是很有收藏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此外,大开本连环画中还有 16 、 12 、 8 开特大本的。 16 开本中比较著名的有张令涛、胡若佛绘的彩图本《猎虎记》和刘继卣绘的彩图本《武松打虎》,这两种 50 年代出版的大开本连环画在拍卖会上曾分别拍到 1200 元和 500 元,是很珍贵的收藏珍品。
40 开本以上的连环画都是一页一图式的大开本,其阅读的对象主要是以美术专业人士为主,初衷是作为艺术观摩与交流所用。由于画面大,能展现绘画的特定效果。同时,也因为普及面较小,印量小,再版少,收藏难度也,较大,便成了拍卖会上追逐的对象。
除了大开本连环画外,小于 64 开的连环画就属于小开本,有 96 开、 128 开、 256 开,如《张飞审瓜》、《忠实的朋友》等。这些小开本大多是在 80 年代出版的,当时由于纸张价格上涨,一些出版社为了降低成本,相继出版了一些小开本连环画,有的小开本只有三个手指大,可谓袖珍连环画了。如《宋庆龄和孩子们》这本连环画为 9 . 3 厘米 x 5 . 8 厘米,是目前见到的最小开本连环画。
这种小开本连环画由于发行数量少,时间短,基本上没有再版过,而且是具有一定特色的连环画品种,其收藏价值已引起连环画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2 、各种版本的连环画
连环画的开本仅仅指的是它的形状大小,而连环画的版本则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连环画与邮票相比一个可以多次再版(绝版除外),一个永远不重复。而连环画却有创下二十多次的重版纪录,所以收藏连环画要讲究版本,版本是决定其收藏价值的重要因素。
如《三国演义》(上美版)套书,六十年代后期完成了全套绘制出版工作,也就是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除了因年代久远存世少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它用画家原稿制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这个版最能真实地记录绘画原作的风貌。另外连环画本身画面就比较小,其印刷制版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原作的效果。
当我们拿第一次印刷本与第二、三次以后印刷本对比就会发现后者很多线条已模糊不清,而且大多还有删节,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毅进绘,五、六十年代版本与现今 1972 年后再版本相比被删去了整整 50 页之多。
当然作为版本研究有些书的再版却有一定的收藏意义。还以《三国演义》来讲,该套书到了八十年代后,其已有了再版二十余次的记录,在这些再版版本中 1979 年因文革原因进行了重新调整并压缩为 48 本一套,可谓新的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到了 1987 年再版时又恢复了原 60 本一套的风貌,但比五十年代第一版又进行了小小改动,这个版本我们只能说也可以收藏,除以上所说的三个版次外,收藏别的版次已无多大意义。
版次最多的《铁道游击队》,自 1955 年第一版到八十年代后已创下再版三十多次,印量近五千万册的纪录,为连环画史上所罕见。在郑州书市,一书商将一套版次不一拼凑起来的《铁道游击队》开价近百元,连友不必花这个大价去买,这套书印量太大了,完全有机会搞到更早版本或版次印次更早的统一套书。
在众多的连环画版本中最珍贵的当数线装本了,这些线装书印量少,开本大(大多 32 开),存世量少,如《山乡巨变》、《东郭先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均出过线装本,这样的版本一定是未来连环画市场升值很高的珍品了。
除线装本还有初版精装本,这个版本印量少,用纸讲究、开本大( 48 开、 32 开、 16 开),一般为出版社存档、供作者或图书馆用,只有少量出售。如《红旗谱》(横 32 开)、《斗牛人》(横 32 开)、《嘎达梅林》(横 32 开)等均有精装本,而印量有的只印二、三千本,《十五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均有 16 开的中外文版,《地球的红飘带》、《三毛流浪记》等还有 8 开本精装版,这些大开本版本均是我们收藏的真正精品。而不要把 64 开尤其是数次再版的连册当作重要目标。所以我们在收藏时一定要注意封底标明的版次和印次,这是收藏者应具有的基本功。
特说明一点的是,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曾大量再版了五、六十年代很多精品书,这次再版大多注明了第二版第一次或第二次印刷,这次再版书无疑是大家对五、六十年代精品补缺的最好机遇,切莫忽视这批再版书,除非您存有五、六十年代第一版。
连环画收藏豪不夸张地讲,就是收藏其版本,所以版本研究是我们提高收藏质量的重要一课。
除以上所说的版本外,有实力、有机会的连友可以收藏 “ 样本书 ” (一般只有出版社有),画家原作,以及作者签名书,这些都将会表现出更强的收藏意义和收藏势力,为您增添无穷的收藏乐趣。
3 、连环画的品相及标准
十成品相:全书崭新、完整,封面封底无磨损、无折痕、无印章,如同未经翻阅的完美。
九成品相:全书基本崭新,封面、封底有自然磨损,有少数轻度折痕,无笔痕,可有图书藏书印章,有原灰,但可除去,除灰时不损坏书。
八成品相:封面、封底有不能除去的轻度污迹(如汗渍、锈迹等),书边,书角微损。
七成品相:封面、封底有中度磨损,无缺角无破损,内页较干净、平整,有部分卷角,有个别字迹,但不能有圆珠笔、签字笔、彩色笔等笔迹,亦不能有明显的污迹。
六成品相:封面、封底失去大部分光泽;有明显的疤痕和角位受损,有明显的污迹或刻意的修补,但不能缺皮少页。
五成品相以下的书,除非罕见或作为资料备存,否则无收藏价值。
4 、各种画法的连环画
连环画虽说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却能以不同的绘画手法表现之。水墨、水粉、水彩、木刻、素描、漫画、摄影,甚至油彩、丙烯均可加以运用,但最为常见的、最为传统的仍是线描画。早期的线描都是毛笔白描,《连环图画三国志》、《开天辟地》、《天门阵》、《梁山泊》、《天宝图》、《忍无可忍》等等无一不是毛笔之作;陈光旭、金少梅、李澍丞、牛润斋、沈景云、陈光镒、赵宏本、钱笑呆等等几乎都是白描高手。后来的《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列宁在十月》、《列宁在 1918 》、《白求恩在中国》也都是这类作品。毛笔白描为国画的传统技法,线条流畅清晰,黑白分明,易于被接受。除此之外,钢笔、铅笔线描在连环画中也有运用,但精品不多。陈俭是硬笔线描画的高手,其钢笔线描《威廉 · 退尔》、铅笔线描《茶花女》都是精品之作。
工笔彩绘本是连环画中的一大形式,王叔晖的《西厢记》、刘继卣的《武松打虎》、《闹天宫》、任率英的《桃花扇》、陆俨少的《神仙树》都属这类作品。由于是大师精心之作,这类作品都已成了经典之作、传世之品。以写意笔法绘制的连环画也有,这其中又分水墨写意与彩色写意两种,前者的代表作有人美版的《秋瑾》、《三岔口》,后者的代表作有顾炳鑫的《列宁刻苦学习的故事》、顾炳鑫和戴敦邦的《西湖民间故事》、贺友直的《白光》、姚有信的《伤逝》等。不过,为降低成本,有些彩色绘本在印制时改成了黑白版。
钢笔、铅笔素描作品也不少,前者的代表作有华三川的《交通站的故事》、《青年近卫军》等,后者的代表作有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郑家声等的《周恩来同志在梅园新村》、汤小铭、陈衍宁的《无产阶级的歌》等。
木刻连环画也是产生过影响的一个种类。 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解放区的画家们便纷纷投身于连环画创作中来,当时成册的连环画有彦涵的《狼牙山五壮士》、力群的《刘保堂 · 小姑贤》、邵宇的《土地》、李少言的《日军守备队的生活》、杨中流的《三勇士》、罗工柳、张映雪的《小二黑》、李志耕的《黄胡子被迫登龙门》、莫朴、吕蒙、程亚君的《铁佛寺》、任迁乔的《翻身》等, 1933 年鲁迅、郁达夫等译注了麦绥莱勒的《一个人的受难》、《光明的追求》、《我的忏悔》、《没有字的故事》等木刻连环画,《铁佛寺》、《狼牙山五壮士》、《刘保堂 · 小姑贤》等作品受其影响,均采用了木刻连环画的形式。彦涵 1944 年创作于延安的《狼牙山五壮士》由周恩来转送给美国记者后, 1945 年美国的《生活》杂志为其印发了袖珍本。解放初期出品的木刻连环画代表作有《胭脂》、《杨门女将》等,之后,木刻连环画逐渐退出了这一领域。另外还有一些以民间工艺形式制作的非主流形式的连环画作品,如剪纸连环画《柳玉娘》、扎染连环画《草地与自由》、纸贴连环画《烽火戏诸侯》、布贴连环画《牧马老头》、拓印连环画《成语故事》等。 1951 年晨光出版社曾将力群的《小姑仙 · 刘保堂》重版; 1958 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也将麦绥莱勒的《我的忏悔》、《一个人的受难》重版,这套书是 1933 年初版的。
5 、民间年画连环画
年画连环画属年画的一种,它以年画的形式印刷,并供张贴之用,但内容都取自连环画,经过有序组合后成为一组叙事完整的画面,兼具连环画的故事性、连续性和年画的渲染性、吉庆性,深受群众喜爱。其多为四条屏、八条屏,也有十二条屏者。早期的这类作品以木刻雕版套印的形式出现,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等地都有过印制,清末民初出现了丝网版与石印版印制品,其内容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或戏曲故事,如《西厢记》、《封神榜》、《三国》、《济公》等,这些画都是以重彩工笔人物画的形式出现的。解放后,其内容范围有所宽泛,如贺友直的《李双双》、《小二黑结婚》、《婚姻法成全了两对好夫妻》,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程十发的《寓言故事》、《列宁和炉匠》,刘旦宅的《木兰从军》,刘继卣的《闹天宫》,王叔晖的《桃花扇》,董天野的《白娘子与许仙》、《火焰山》,罗盘的《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吴少云的《孟姜女》,张令涛、胡若佛的《猎虎图》,徐燕荪的《岳飞》,任率英的《桃花扇》,墨浪的《牛郎织女》,房绍青的《杜十娘》,张碧梧的《秋翁遇仙记》,冯国琳的《海瑞背纤》等精品之作都改印过连环画。其既有传统取材,又有新式表现,还有国外内容,既丰富了年画内涵,又使连环画得以更广泛传播,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当年出版这类作品最多的是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 “ 文革 ” 期间,年画连环画换成了清一色的样板戏剧照。由于年画一年一换的特点,使之极不易保存,所以这类作品目前已很难见到了。
6 、漫画连环画
漫画连环画首先在国外出现,它是在单幅漫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产生幽默感喜剧效果是其关键所在。我国的漫画连环画具有很长的历史,丰子恺、叶浅予、张乐平、丁聪、张光宇等画家早年都画过这类作品。丰子恺创作于 1939 年的《漫画阿 Q 正传》、 1949 年的《绘画鲁迅小说》均重印过多次。其作品笔法简练生动,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文学趣味,自谓 “ 要沟通文学与绘画的关系 ” 。叶浅予的连环漫画以犀利敏锐的笔法揭示了大都会市民生活的家庭境况、思想和行为,被称作 “ 三十年代的上海世相图 ” ,代表作有《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等。张乐平的连环漫画《三毛》系列可谓家喻户晓,老少皆宜。 1980 年前后,其《三毛流浪记》、《三毛迎解放》等作品得以再版。作品采取国画加铁线双钩的素描法画就,且布局黑白相间,疏密适当。三毛头上三根毛的特征性细节描写,更是其神来之笔。张光宇是位擅长漫画与插图装饰画的画家,作品有《儒林外史》、《林冲》、《西游漫记》等。《西游漫记》计 60 幅,将《西游记》 “ 故事新编 ” 后用以讽刺现实。作品中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后来成了著名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形象设计原型。与张光宇具有同样装饰风格的董天野,以画小品式连环画见长,这种画一组可连载几日。其画风严谨,造型略带夸张却不失真,代表作有《孔夫子》、《急不暇择》等。至今仍十分活跃的丁聪于上世纪 40 年代创作了《现象图》、《现实图》、《阿 Q 正传图》等作品。曹涵美原名张美宇,是张光宇的二弟。 1934 年 2 月,上海《时代漫画》杂志创刊,曹首创在该刊画连环《金瓶梅》插图,每期一幅,并采用上图下文的形式配以《词话》本中的摘录,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注意。不久,即出版了曹画的第一集。原计划一集集出下去,但 1937 年 7 月抗战爆发,刊物停办,连载中止。曹涵美创作连环画《金瓶梅》的势头并未稍减,先由《新中国报》发表,后结集出版。他画这部 600 幅画面的作品历时十年,前后风格变化很大。前期绘制手法传统,布景过于庞杂,人物不够突出,笔调柔软,缺少力度;后期线条挺拔老练,背景删繁就简,人物栩栩如生,有些场景参照了西洋素描笔法,颇具立体感。当时便有名家对他有 “ 三易其作风,一笔不苟,独运匠心,一纸稿成,审视不再,偶有不如意笔,必毁重绘 ” 的评价。万籁鸣、汪曼云等名画家对之曾有过高度称赞,董天野为之写道: “ 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构图,确是一种惊奇的发现。 ” 贺天健曾著文曰: “ 曹君涵美,余老友也。工人物、铁线游丝。上规李龙眠、钱舜举,下法仇实父、改七芗,且自成一家。所作《金瓶梅》本事图,工致精能,吴友如无其秀也。 ”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部连环画史上的杰作后来便没有再版过。
7、电影连环画
作为近一两年快速升漫的集藏品种,电影连环画因独特的艺术审美魅力,逐步受到不少集藏爱好者特别的 "连迷"的青睐和追捧。
电影连环画堪称凝固的电影。收藏电影连环画,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就是在惧与重温中外电影发展史。新中国电影连环画的出版高峰是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当时,以中国电影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代表,推出了一大批电影连环画精品。从电影连环画的品种看,有故事片类、戏剧类、科教片类、美术片类、纪录片类等多种。
而在众多的电影连环画中,尤以四大题材最值得收藏。一是名著改编类。如根据外国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连环画《乱世佳人》、《基督山伯爵》、《蝴蝶梦》、《悲惨世界》、《复活》、《巴黎圣母院》、《牛虻》,根据中国文学名著改编的《家》、《林家铺子》、《茶馆》、《龙须沟》、《青春之歌》、《红日》等。二是获奖影片类。荣获电影金鸡奖和百花奖的电影,无疑代表了中国当代电影的最高艺术成就。这类电影连环画如《李双双》、《小花》、《知音》、《吉鸿昌》、《城南旧事》、《西安事变》等,应在收藏中重点关注。三是电影名家类。如由著名电影人执导和主演的电影连环画,当在收藏之列。四是文革电影类。"文革"电影带有很强的时代烙印,现已不可能复映。为此,这一时期《决裂》、《向阳院的故事》等也应作为收藏的首选考虑。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电影连环画的存量已经越来越少,特别是由于受高额的电影版税和国际版权公约的保护影响,以前出版的电影连环画不可能像手绘连环画那样,拿出来加以重印,这在无形中使电影连环画成为藏品的"稀缺资源",其潜在的投资价值不言而喻。以上世纪80年代为例,据统计,通常一本电影连环画,定价基本上是在0.20元-0.30元之间,而现在,市场上的交流价已升到7元-10元左右,有的甚至更高,也就是说,与当时相比,电影连环画的价格已翻了20倍至30倍。举例来讲,定价0.28元一本的《卖花姑娘》现已炒到了80元左右,"文革"样板左右。由此可见,电影连环画的升值潜力巨大。
需要提醒的是,鉴于电影连环画已被越来越多的"连迷"所看好,因此,在收藏时要把握三大关键要点。一是藏书要重品相。从一些党校和单位图书馆流出的电影连环画,若打过装订洞眼的,因书的品相不佳,则不宜收藏。二是购书时要多比较。可从网上或市面上多了解一些时下电影连环画的行情,做到心中有谱,以防在购书时,一不小心被人"痛斩一刀"。三是有不少电影连环画有多种版本,建议以选购中国电影出版社为好。如有兴趣,并且条件许可的话,能收集到各种版本的电影连环画则更好。四是收藏应做到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建议可先从收藏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电影连环画开始,以后再过渡到收藏"文革"前的电影连环画,毕竟后者的收藏价格已较高且难以在旧书交流市场中觅到踪影。
8 、卡通连环画
卡通连环画通常指连环漫画或以写实手法表现但又汲取了动画片的某些特点而编画成的连环画。因为它派生于卡通片,所以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看上去像是画在纸上不会活动的卡通片;其通常篇幅很长,更强调故事性,往往以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贯彻情节。甚至卡通制作者就将画面组合叫做 “ 分镜头 ” 。与传统形态的连环画相比,卡通连环画在审美趣味、表达方式上似乎更适合于当下的 “ 新新人类 ” ,且已流行为某种社会时尚。它正成为科学与艺术、思想与技术、个性与共性的综合体,并在方方面面反映着最新资讯,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国际化交流、读图时代等新事物无不深刻影响着卡通艺术的发展,同时,卡通造型带来的视觉上的刺激,也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在传统连环画市场日渐萎缩的情况下,卡通连环画可谓一枝独秀。
如何收藏连环画
制订连环画收藏书目
初涉连环画收藏领域,制订一份收臧目录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首先,要根据连环画的题材进行分类。如分为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 、 “ 外国文学作品 ” 等大类。在大类下,再分出小类,如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 大类中,可分为《红楼梦》、《三国演义》、《东周列国》等小类。第二,根据每个类别,再分出精品、上品、中品、下品等若干个品级。如可以把 “ 文革 ” 前的老版本、绝版、孤本连环画,并且内容、品相均为上乘之作列为精品。上品要求连环画的绘画艺术和故事内容都比较好。中品为绘画水平较好而故事内容较差,或绘画水平较差但故事内容较好者。下品则为绘画水平和故事内容均较差的。
第三,用色彩标记来区分 “ 文革 ” 前出版的老版本连环画、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连环画、再版本连环画、有残损的连环画等。有的连环画为重复本,有的是题材相同而出版社不同的连环画,则都要有明显的标记来区别。这样,就拥有了一本自己的连环画藏书目录。平时,一册在手,掌上指南,所藏之书, — 目了然。藏品的各大类、小类、品级,或多或缺,或全或损,了如指掌,也容易收齐配全,使收藏的目标更明确,收藏的兴趣长盛不衰。当然,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在所藏之书的扉页上,钤盖藏书印章,用钤章的次数来判定一本连环画的品级,如精品书钤四枚,上品书钤三枚,以此类推。
鉴别连环画需 “ 十看 ”
一部连环画,如何对它的收藏价值作出自己的准确 判断,从而决定是否值得收藏,可以从十个方面进行鉴 别。
一看出版年份。应该说,出版年份愈早的连环画,愈 有收藏的历史价值。如民国时期的连环画,现在是有价无 市。 1925 年上海世界书局推出的《三国志》、《封神榜》等
五部连环图画,是现代意义上的正式命名的连环画的开 端,开创了中国连环画发展的新纪元。这些连环画包括民 国出版的其他连环画,几乎如同文物珍品。即使 “ 文革 ? 前的老版本,在 “ 文革 ” 中也都被作为 “ 四旧 ” 而一律 ? 杀,毁坏惨重,存世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二看绘画技巧。连环画作为一种艺术,有着自身的 ? 律和语言,同时因为它是通俗的大众化的艺术,就决定了 它要适应普通读者的欣赏习惯和审美需求。一部优秀连环 画,首先应该体现在绘画水平上,风格独特,手法娴熟, 精 1 细作,人物及景观栩栩如生。
三看出自谁手。我国的几代连环画家为了中国连环
画的发展,呕心沥血,承前启后,涌现出不少具有各自鲜 明风格的连环画家,当今活跃在油画、国画画坛的大家、 名家,大多始于连环画的创作。这些画即使隐去他们的姓 名,读者电能一眼就能分辨出这部连环画的作者是淮,那 部又是谁,绝不会张冠李戴。
四看故事内容。连环画的故事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 彩,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历史、文学、艺术 几乎无所不含。但有些内容不受时代的局限,印数相对多 些。而有些内容,因时过境迁,如 “ 文革 ” 中的不少内容, 样板戏连环画、《西沙儿女》、《孔老二的罪恶一生》等等, 绝无再印的可能,其价值就会越来越大。
五看何种开本。连环画有 64 开、 60 开、 48 开、 32 开、 24 开、 16 开等十多种开本, 48 开以上的为大开本连环画, 绝大多数发行量都不大,有的只有一千册,比 64 开还要 小的连环画,发行量也不大,这些连环画是 “ 物以稀为 贵 ” ,因难觅而更具价值了。
六看是否获过奖。建国后到 80 年代,我国先后评过 四次全国性的连环画奖,评出的一、二、三等奖作品都是 经得住时间和读者眼光考验的连环画佳作,是否获过奖不 失为一个重要的质量标准,不获奖的也有优秀之作,但获 过奖的一定是优秀作品
七看能否成套。成套的连环画有不少是陆续出版的,因印量 和发行区域不均衡,往往会造成各地此多彼少的情况,如一部套书缺少几本,收藏价值就大打折扣。
八看印刷质量。在计划经济时期,印刷厂大都是国营正规单位,印刷质量也一般能够保证。改革开放后,不少印刷厂是集体或个体的,受利益驱动,一些厂家为求速度,印刷、装订都显粗制滥糙,也有的厂设备简陋,也在勉为其力,印出来的连环画就往往不被看重。
九看印刷数量。一部连环画的印数,都是由各出版社 自定的,有的出版社较为盲目,一部作品不研究市场需 求,动辄几百万册、几千万册,印数愈多,说明存世量愈 多,价值就难以升高。
十看品相新旧。过去连环画不登大雅之堂,是随看随 扔的,即使能够保存下来,有相当一部分已有不同程度的 残损、涂抹、污渍,这些品相不佳的连环画,就很难受到 读者的青睐,更谈不上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3 、连环画收藏 " 十防 "
连环画 , 尤其是老式版本的连环画 , 现在成了越来越多人 ( 特别是中老年人 ) 的一种收藏选择。要知道 , 收藏连环画 , 其中也有一定的科学方式方法。下面 " 十防 ", 也许会有所帮助 :
一防火藏放处要远离火种 , 远离汽油、液化气、酒精等易燃物 , 甚至不要和衣服、被子等混放在一起 , 以防万一。
二防水连环画着水吸胀 , 变性甚至褪色。因此藏放时不要离窗户太近 , 以防淋雨。阅读时 , 桌面上忌放水壶、茶杯等盛水的器物。
三防晒连环画常在日光下暴晒 , 纸页会失去韧性甚至会变脆变色 , 书橱要避开阳光的直射。
四防潮连环画受潮易发霉 , 选择晴天放在通风干燥处及时翻晒 , 以驱除书页中的潮湿气。
五防尘连环画最好陈列在书架或书橱内 , 并保持清洁 , 如果是开放式的书架 , 则应在外面盖上布罩。
六防损对连环画的美观 , 保藏以及价值都至关重要 , 翻阅和存放都要细心 , 切忌毛手毛脚。
七防污连环画怕脏、怕污染 , 平时要养成阅前洗手的习惯 , 边抽烟边看连环画 , 以及边吃喝边看 , 都很容易弄脏它。
八防虫连环画要经常翻动 , 变换位置 , 在书橱里放些樟脑球 , 或定期喷洒少许风油精、灭虫灵等药剂预防虫蛀。
九防鼠连环画藏放在距厨房较远的地方以防鼠害 , 用纸箱、方便袋装都不大妥当 , 最好是放书橱保管。
十防盗要重点照看、精心保管 , 也不必向外人广而告之 , 以防被不良之徒盗去。
悉心保护、精心保藏连环画 , 不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增加其经济价值 , 而且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传家文化之宝。
4 、哪些连环画值得收藏
连环画千千万万,但哪些连环画具有真正的投资收 藏价值,这就要凭借收藏者的学识和眼力了。一般来说, 以下三方面的连环画值得收藏。
一、存世稀少之作。物以稀为贵,以罕为珍,以孤为 宝,那些动辄一、二百万,三、四百万的印量,即使再好, 也难有收藏价值。要想使自己的藏品具有更大的潜在价 值,必须注意收藏 “ 稀少 ” 之物。如 20 年代中期,上海 世界书局印刷的我国第一套左开线装连环画,规格为 15 厘米 x 15 厘米的 24 册《三国志》,并陆续推出朱亮基、刘 丹苏绘制的 21 册《岳飞传》,王剑星、李澍臣编绘的 24 册 《水浒》,以及 20 册《红楼梦》、 2l 册《封神榜》等,这些 老连环画配有竖排故事梗概,很引人人胜。由于此类书印 量少,存世年久,故成套书在市场上开价达成千上万元。 建国初期十分盛行左开单册书,规格为 10 厘米 x15 厘米, 从绘画手法到故事内容,都使人耳目一新,如《人民公敌 < 蒋介石》、《东海最前线》等,也都成了抢手货。 “ 文革 ” 中 被视为 “ 四旧 ” 而惨遭焚毁,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蓃 > 话故事、宫廷轶事等为题材的作品,幸运的也为数不 ? 了。还有 1962 年版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只印 3000 册, 《人生》、《靖宇不死》、《斗牛》等获奖作品,只印了 1000 册,这都是应重点收藏的稀世作品。
二、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作品。凡初版初印之作,一 是从文字到绘画都由作者亲自校对,印刷质量得到保证; 二是印数一般也不会很多,因此,比起再版本来说,价值 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如《鸡毛信》初版初印本,拍卖到二、 三百元,而第二版的作品,市价就差远了,只有二、三十 元。第一版的《铁道游击队》 ( 十册 ) ,市价突破千元,第 二版的只值 20 元,相差几十倍。《格兰特船长》 ( 三册 ) , 第一版拍卖到 620 元,第二版在市场上 10 、 20 元就能买 到。因为版次的不同,价格就会相差几十乃至上百倍。
三、特殊年份及名家力作。特殊年份的作品包括特殊 事件的作品,如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史的《铁道游 击队》、《红岩》,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阵地上》,尤其是 “ 文革 ” 期间的作品,因其影响深远,收藏价值就更大,如 带有毛主席和林彪照 片、画像的连环画《珍 宝岛自卫反击战十英 雄》、《无限忠于毛主席 的川藏运输线上十英 < 雄》等,以及八个样板 戏的连环画,都是极有 价值的收藏对象。名家 力作包括根据中外文学 名著改编的连环画,历 届连环画评奖的获奖作 品,以及近百年来在连 环画坛上卓有建树、成名画家的精品等。
5 、连环画的修补和翻新
由于连环画存有一定的年数,阅读者众多,又不注意 爱惜,难免会陈旧甚至不同程度的破损,一般可采用简易 的修补和翻新方法。
连环画常见的破损主要是书脊脱开和书角卷损。书 脊脱开可在脱开的脊纸里侧涂上胶水,沿折叠线边缘对 齐,粘贴在原位上,按刮平整,并用干净抹布将胶水擦净, 用蜡纸将书脊包紧,再用铁夹子夹住,待胶干脊固后取 下。对书脊封皮破损、脊页开裂的,可用一条薄垫板或牙 签蘸胶水沿脊逐页涂抹,或在书脊面上涂抹一层胶水, ? 蜡纸包紧压以重物,待胶干取下。书页的两角最容易翻 卷、损坏,修补时先逐页舒展,然后用熨斗烫平,先将破 边处按斜角剪齐,即剪后一角变二角,然后将相同颜色的 纸按稍大于剪角面剪成三角形,从书皮里面与缺角搭边粘 合,按实压平。
旧书翻新,以一部七成新的连环画为例,留有图书馆 的印章、标签纸、书钉。先整封面,用毛笔蘸水仔细将封 面粘贴部分阴湿,准备一块软布随时把多余的水吸干。封 面揭下来后用镊子把标签纸去除,用橡皮擦掉一些浅的污 渍,再用牙刷蘸水和少许牙膏擦那些较深的污迹,能擦去 多少算多少。再把整张封面放到清水中漂一下,夹在干报 纸中压平吹干,用软布蘸地板腊在封面上轻轻擦拭,腊不 能上得太厚,这样封面就清理完毕。然后重新装订,把生 锈的书钉 ? 掉,用锥子 在装订线上 等距离打五 个小洞,再 用丝线或腊 线把书重新 钉好,用线 重装是一劳 永逸的办法, 古代的线 ? 书能保存下来就是很好的例子。接下来是把封面贴好,用 面粉浆糊加一点化学浆糊作粘合剂,化学浆糊和胶水易挥 发,但又含有防腐剂,不宜多用。最后是打磨,等封面完 全千透后,用金相砂纸 ( 最细一号的木砂纸 ) ,把书边面 发黄的部分轻轻磨掉,用不了几下,书就呈整洁的本色 了,翻新后的连环画品相准在八成以上。
6 、 连环画收藏怎样防盗版
随着连环画收藏热的升温,一个困扰其收藏活动的阴影也笼罩到连环画上,这就是造假,确切地说就是出现大量的盗版连环画。
在图书市场上盗版图书已经横行肆虐了好几年,目前各方面仍没有找到根治的办法。原来薄薄的一册二二角钱的连环画,如今在拍卖市场上价格高达上百甚至上千元。面对这么大的利益诱惑,一些资版者纷纷造假,使一些收藏者连连上当受骗。连环画自从进入收藏领域后,其身份顿时飞涨,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原定价只有几角钱,如今在收藏市场上售价却高达几十、几百乃至上千元。面对这样大的利益诱惑,一些盗版者将目光瞄到这些高档的连环画册上,大肆进行翻版盗印,诱使一些收藏者上当受骗,极大地损害了收藏者的利益。
目前市场上被盗版的连环画主要是获奖作品且以印刷精美的大开本为多。由于这类大开本的连环画市场价位高,盗版者一旦得手会获得很高的利润。笔者在市场上见到的盗版连环画主要有王叔晖的连环画《西厢记》、《生死牌》、《杨门女将》及贺友直的《朝阳沟》、墨浪的《满江红》、戴敦邦的《长恨歌》等等。这些盗版印刷质量都比较好,与原版本几乎一致,不过收藏者只要细心观察,还是有许多破绽:
一看纸张。盗版连环画的纸张质量都非常好,有的还是有光纸;而原版本的连环画由于是 50~60 年代、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印刷出版的,纸张的质量与现今的印刷用纸有一定差别。
二看图案和文字。盗版本的图案和文字都发虚,没有原版本的清晰,有些细微部分更是模糊不清。其中彩色本的色彩不正,与原版本差异较大。
三看新旧。盗版连环画都非常新,散发着纸张和油墨的香气,与经过 10 多年甚至更长时间保存下来的原版本连环画气味极为不同,
四是看价格。尽管盗版连环画印制精良,但盗版者为了尽快脱手,售价自然大大低于市场价格。收藏者只要提高警惕,不贪图便宜,是可以不受假货侵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