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减肥药排名:经穴学-董氏奇穴·第一篇(下) 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45:29

经穴学-董氏奇穴·第一篇(下)

 

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

【外三关穴】

部位: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附图】

解剖:(肺之神经)

主治:扁桃腺炎、喉炎、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

取穴:当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连线之中点一穴,中点与该高骨之中点又一穴,中点与外踝之中点又一穴。共三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

说明及发挥:

※外三关对于外科病变之疗效显著,对于青春痘疗效亦佳;外三关之中关穴还常用于治疗肩臂左右转动不适。

※外三关另外尚能治手红肿、手臂肿胀发热,肘痛(中穴为主),三叉神经痛。

【光明穴】

部位:在内踝尖直后一寸之上二寸处。【附图】

解剖:(肺之神经)

主治:当内踝尖之直后一寸又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说明及发挥:

※此穴即肾经之复溜,除治疗眼散光及内障外,治疗多种眼病如飞蚊症、青光眼等亦有特效,常配肾关、人皇等穴应用。

第八章◎八八部位

概说

八八部位:为大腿部位,系董氏奇穴之精华部位。主治及用法已于第七章述及,详见前章说明,在此从略。

【通关穴】

部位:在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膝盖横纹上五寸。【附图】

解剖:(心之总神经)

主治:心脏病、心包络(心口)痛、心两侧痛、风湿性心脏病、头晕、眼花、心跳、胃病、四肢痛、脑贫血。

取穴:当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膝盖横纹上五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通山穴】

部位:在通关穴直上二寸。【附图】

解剖:(心之总神经)

主治:心脏病、心包络(心口)痛、心两侧痛、风湿性心脏病、头晕、眼花、心跳、胃病、四肢痛、脑贫血。

取穴:当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通关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

【通天穴】

部位:在通关穴直上四寸。【附图】

解剖:(心之总神经)

主治:心脏病、心包络(心口)痛、心两侧痛、风湿性心脏病、头晕、眼花、心跳、胃病、四肢痛、脑贫血。

取穴:当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通关穴直上四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注意:通关、通山、通天三穴不能双足六穴同时下针,仅能各取一穴至二穴下针,高血压者双足只许各取一穴。

说明及发挥:

※通关、通山、通天三穴为治疗心脏病及血液循环要穴,盖伏兔穴为脉络之会(见《针灸大成》),即在通关、通山连线中央点上,经络(均隶属胃经)相同,部位毗邻,因此效果近似。

※除上述各证外,尚可治疗下肢浮肿,通天穴单用治膝盖痛亦甚效。

※通关、通山、通天治疗胃病,疗效亦佳。重性胃病刺血后再针此穴,疗效更佳。此穴组治妊娠呕吐亦有特效。

※曾用此穴治手指痛、丹毒、腿风湿无力,疗效颇佳。

【姐妹一穴】

部位:在通山穴向内横开一寸后向上一寸。【附图】

解剖:(六腑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经期不定、子宫痒、肠痛、胃出血。

取穴:当通山穴向内侧横开一寸再直上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一寸半至二寸半。

【姐妹二穴】

部位:在姐妹一穴直上二寸半。【附图】

解剖:(六腑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经期不定、子宫痒、肠痛、胃出血。

取穴:当姐妹一穴直上二寸半处是穴。

手术:针一寸半至二寸半。

【姐妹三穴】

部位:在姐妹二穴直上二寸半。【附图】

解剖:(六腑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经期不定、子宫痒、肠痛、胃出血。

取穴:当姐妹二穴直上二寸半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半至二寸半。

运用:三姐妹穴两腿六穴通常同时取穴下针。

说明及发挥:

※姐妹一、二、三穴治疗妇科病确有效验,但目前则以手掌之妇科穴或还巢穴替代。

【感冒一穴】

部位:在姐妹二穴向里横开一寸。【附图】

解剖:(六腑神经、肺之分支神经)

主治:重感冒、发高烧、发冷、感冒头痛。

取穴:当姐妹二穴向里横开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寸半

【感冒二穴】

部位:在姐妹三穴向里横开一寸。【附图】

解剖:(六腑神经、肺之分支神经)

主治:重感冒、发高烧、发冷、感冒头痛。

取穴:当姐妹三穴向里横开一寸,亦即感冒一穴直上二寸半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寸半

运用:感冒一、感冒二穴同时取穴,针向腿中心斜刺。

说明及发挥:

※感冒穴对感冒确能收到减轻症状之效,但位于大腿上部,取穴略有不便,目前多以三叉一穴配灵骨大白治疗,重症可于少商、商阳点刺,配针曲池,疗效更佳。

【通肾穴】

部位:在膝盖内侧上缘。【附图】

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阳萎、早泄、淋病、肾脏炎、糖尿病、肾亏之头晕腰痛、风湿病、子宫痛、妇科赤白带下。

取穴:当膝盖内侧上缘之陷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半。

【通胃穴】

部位:在通肾穴上二寸。【附图】

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同通肾穴,又治背痛。

取穴:在膝盖内侧上缘之上二寸,即通肾穴之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半。

【通背穴】

部位:在通肾穴之上四寸。【附图】

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同通肾穴,又治背痛。

取穴:在通肾穴直上四寸,即通胃穴直声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半。

运用: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可任取二穴(两腿四穴)配针,禁忌三穴同时下针。

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可任取一穴为治疗其他各症之补针。

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可任取一穴为治疗妇人流产之补针,连续治疗半月即无流产之虞。

说明及发挥:

※通肾、通胃、通背均位于大腿内侧黑白肉际之棱线上,利水补肾之效甚强。

※通肾穴除治疗上述证状外,还可治疗口干、喉痛。

※上述三穴配合主治肾脏炎、脸浮肿、全身浮肿、四肢浮肿、脚背红肿极为有效,两侧六针齐下,并无大碍。

※上述三穴治疗肩峰痛亦极有效。通胃穴单治胃病可立即见效;通背穴治背痛极效。

【明黄穴】

部位:在大腿内侧之正中央。【附图】

解剖:(肝之总神经、心之总神经、心脏之动脉、表层属肾之副神经,中层属肝之神经,深层属心之神经)

主治:肝硬化、肝炎、骨骼胀大、脊椎长芽骨(脊椎骨膜炎)、疲劳、腰酸、眼昏、眼痛、肝痛、消化不良、白血球症(特效)。

取穴:当大腿内侧之中央点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半至二寸半。

【天黄穴】

部位:在明黄穴上三寸。【附图】

解剖:(肝之总神经、心之总神经、心脏之动脉、表层属肾之副神经,中层属肝之神经,深层属心之神经)

主治:肝硬化、肝炎、骨骼胀大、脊椎长芽骨(脊椎骨膜炎)、疲劳、腰酸、眼昏、眼痛、肝痛、消化不良、自血球症(特效)。

取穴:当明黄穴直上三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

【其黄穴】

部位:在明黄穴直下三寸。

解剖:(胆总神经,心之支神经,肝之分支神经)

主治:黄胆病及明黄穴主治各症。

取穴:当明黄穴直下三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

运用:天黄、明黄、其黄三穴同时取穴下针主治肝炎、肝硬化、骨骼胀大等各证,脾硬化、舌疮。

说明及发挥:

※明黄、其黄、天黄位于大腿内侧厥阴经线上(肝经)。

※天黄、明黄、其黄三穴合用简称上三黄,为治疗肝脏病变之主要穴道,对于急性肝炎,则以先针肝门、肠门为要。

※上三黄穴治疗颈椎骨刺、腰椎骨刺、疗效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