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能当宠物养吗:一个博士的悲情经历~失败的经验最美 - 法律英语 - 人大法学论坛 传播知识是我们的使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7:54:21

一个博士的悲情经历~失败的经验最美

                        第一季 被博士2005年,我从南方一所工科学校硕士毕业,凭借本科及硕士期间的一堆“三好”及“标兵”证书顺利拿了几个公司的OFFER。之后,选择了一家合资企业并进入试用期,试用期为2005年5月至2005年8月。! z( w8 t; [/ u) [
而在此前的3月份,我已经参加了H校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在试用之间,我已知晓自己被录取了。去合资企业试用,实则是想赚点零花。因此3个月试用结束后,我也凭借此前和老板的约定“假如考上博士就自动解除协议”顺利离职:当然至今我仍然对那个上司心存感激与愧疚,9 c( i6 W3 `8 l5 _! r! p
感激的是他的赏识及挽留,愧疚的是我当初的“算计”。& a* H0 @3 q8 l* r' d- ~8 b8 m
为什么读博呢?
% _: ]; b  o9 W1 S( t1.物质欲望
. B, n; z! r0 t5 Y$ C本科期间,我认识了我的老婆---当初的女友,她家境不好,而且天各一方,但在各方压力下仍然苦等了我N年。我幻想着,读个博,找个二
流甚至以下的学校,可以分个房子,然后带上家属,这样不就一切都解决了--大家别笑我天真,毕竟,05年的时候,博士进学校或者科研院所的待遇还是过得去的--因此,寄希望于读博后的好处,我选择了读博。" y7 L+ ^6 ]5 z& ]" j8 X- P3 A& g) p
2.教唆
9 d, C" S$ M, Q! u/ Y" h! K% G! H如果说欲望是我的主观情绪,算不得“被读博”;那么说你最仰慕的人的一句话或者她的规劝使得你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这算不算呢?家族里的一个至亲表姑,凭借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奋斗,硬是从我们那个山沟沟里面走出来了,用一个词来形容她现在的生活状态,可以说“体面”(绝无贬义,毕竟她凭的个人的能力)。可想而知,在我那一群几百年来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祖辈、父母眼里,她是多么的荣耀----请不要责怪父辈们的庸俗----当然,她也无疑成了我们下一代的学习“楷模”----学校里的老师教育学生,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难免就是“好好读书,将来像...一样”...是不是像个很古老的传说,但它确实是真实的。  u6 B+ m% j+ `0 P; k
这个表姑之于我的重要性,不是其如今的显赫地位,而是其个人奋斗史。外界的灌输加上个人的崇拜,她自然也成了我的榜样(关键是,她人品尚好,且可能因为我从小到大在学校的表现与之颇为相似,外界乃至她本人对我也似乎寄予了太多厚望)---那么榜样说句话,相信你肯定是把它当真理的。
1 o+ i1 g: \  [04年底,春节偶遇这个表姑,喜庆的气氛往往让人热血沸腾,何况我马上要硕士毕业了,虽然04年的硕士已然贬值,但是土堆子里面突然出来一点点带光亮的东西也总是能让人们刮目,即便它只是一个鹅卵石。与表姑的交流,我当成一种接触与会晤,自认为是英雄嘛--是不是很悲哀?---表姑问及毕业后的打算,我直言,想早点工作,且已签合同。表姑以恨铁不成钢的口气大训了我一通,认为一个男人如此短视,太没出息。当时,我的父母也在场,一个劲的感谢表姑的及时提醒,并再三告诫我:一定要听表姑的,表姑不会害我,表姑过的桥比我走的路还要多......表姑...表姑...表姑...
, z7 E# h- G- P  B  ~2 O7 x( ^表姑走前,还送给我一句:记住,***,你是这些同龄孩子里面最优秀的,表姑最看好你,你可别让我失望----虽然我一个劲的解释,我觉得自己不太适合读书、科研,因为我觉得自己与人打交道更能游刃有余,学术上却总是蜻蜓点水,所以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不适合搞科研的---至今依然这样认为。但偶像的话已至此,我能如何?何况,还有我年迈的父母的指望...6 Q0 u$ U' l3 N' F7 x. h+ ]+ ~, C) Y
3.虚荣
+ \/ v$ O3 T; J4 B1 f, T2 k除了上面两条,再者就是来自内心的虚荣了。认识女友,去过她家几次,听说是个研究生,她家的很多亲人都给了我足够的热情---毕竟那个时候那个地点,硕士还是少---,小硕尚且如此,我在憧憬,那如果读个博了出来,岂不更美?
, G/ R) d$ k  \3 R  Z* N表姑在山寨里的人看来,那就是凤凰,每每逢年过节,即便平时偶尔回去一趟,受到的礼遇也丝毫不逊于“龙泉山庄对齐镇长”的欢迎场面。我深深渴望那种被人重视的感觉---如果说这是一种病态的话,我也认了。--眼下的我,似乎也得到了。言及此,附上一首诗,在我读博期间觉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偶然找到的一首,作为第一季的结束。+ t( w9 M( M/ g
【可以说,上面三点原因,是我读博的最核心动机,因为没有涉及到兴趣、能力、特长,因此从读博“应该具备的条件本身”而言,我是“被读博”了】
1 i' N- b, m( U0 ]" N; b如果你对某种东西极度渴望 & |7 W! f% D4 \) ?6 X
加倍努力为此奋斗
2 D! c/ Y7 I7 [& {' r$ V2 o' k没日没夜为此劳碌
: r. D; m5 j0 i放弃娱乐、放弃睡眠、放弃舒适
5 w# h0 c% K# N4 j% y一切渴望皆系于此 : Y6 R! [, X9 |5 j
它的存在让其他一切变得俗艳和廉价 $ T0 ~$ B1 c1 @  E& W
没有它的生命对你而言只剩苍白和空洞 ( R! Z% _+ M' @! x9 P1 }8 k7 `( R
你所有的计划都为它而设
6 ~$ ^4 L7 @& w( [) O4 H所有的美梦都为它而做
+ x% o8 e: v* t( T$ ~所有的汗水都为它而流 # a' x; R; b2 w
所有的烦恼都为它而生 3 x! Y( Y  E9 U. T
为了它,你不在对人类和上帝畏惧
9 a4 y& |# Q+ J只用尽你的能力和才华 6 r6 d$ `0 `% u* z1 ?, q
全身心为此一搏 + w2 j% t0 u' c& E! ]8 I
如果寒冷、贫穷、饥饿与憔悴都不能使你屈服   a( @0 D4 T. z( e" m% h; @7 i
疾病、疼痛、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亦不能使你放弃
; g2 E6 q- M9 d8 M! S你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 q, M  w! i/ v
那么最后的最后
) _8 S& ]) Y+ j+ t) N# N% M  m! {它定是你的囊中之物

% a2 Q# e: t4 Y- P4 a, h- Z/ F/ D+ h* L- L/ G

9 A0 O6 v# H" J% p8 i0 V' {; Q                                  第二季  浑浑噩噩的博一
! R) U$ j8 o% \! G1.沉迷于刚刚读博的成就感与激情,我在班上表现得尤为活跃----或许是太稚嫩吧,毕竟班上好多都是大哥哥大姐姐了----顺理成章,我在担了一官半职。首先提及此,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想借此说明我后期的狼狈:班上的职务成了后期用于维护我的自尊的唯一屏障。多少年以后,我相信大家对我的记忆,也仅停留于此了。因为我没有发表多牛的论文,没有参加多拽的国际会议,没有获得过科研奖励,没有拿过一张奖状----而这些,在本科及研究生期间于我而言无异于探囊取物,虽然夸张了点,但至少不曾稀罕----现在呢?我一无所有。博三以后,我害怕遇见我们的同学,因为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那无可逾越的鸿沟。我唯一有别于他们的,就是我是班干----一个可怜的班干。
. ?1 I2 d3 i0 O# i- d$ v2.还有一点值得自豪,英语课上,无论中教外教,我总是很活跃,因此给两个老师留下的印象都不错,自然最后的成绩也出奇的高,同学们也误以为我的英语多好多好。现在,才发现,压根不是那么回事。悲哀。4 x: u# F2 c- v
3.博一下学期,多数同学已经进入实验室了,学校规定博二才能进入课题,所以他们犯规了。但是结果是,两年之后,我出局了--延期毕业,而且不知道延多久。
" D0 _1 i" T$ `1 O1 Q& d% D4.平时的课程,也是之乎者也,不是老师糊弄了我们,也不是我们糊弄了老师,而是体制糊弄了我们所有的人5 g6 h5 Q% [( c' C! P6 @" \5 C' Z0 i
5.闲下来的时候,网上斗斗地主,实验室打打羽毛球,也乐不思“书”。
2 p3 P& D1 Y0 B; |% J6.导师遇见了,只是聊一些家长里短,似乎压根就没有着急我这博士的课题或是毕业的问题。自然,3年以后,他就开始着急了。当然了,再急也有垫背的,所以我想他是不慌的,又不是他不能毕业。
, f2 A7 N- q7 C! n3 `7.实验室里充满了抱怨。
, Y( H, Y4 n' j# |8.每每夜深人静了,我开始百无聊赖,因此也害怕独处给朋友打电话,去玩电动,购物,出游,几乎一一尝试了,然而我仍然觉得失落,深深的失落,因为那些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但我究竟要什么呢,没有人能告诉我,我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自己不乐。2 E0 E1 D$ a: f& m" N: V1 H
9.很多虫子给我的诊断是:浮躁。出的药方:踏实做事。可怜的是,在那个时候,连老板都不知道给我一个什么样的课题,我根本无事可做总不至于自己想一个课题出来吧。关于此,很多虫子会问:你老板难道没有课题?我可以负责任的回答:Yes!- ]- I+ K: W: Q& z
10.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是轻松的,因为别人紧张的时候,我清闲得狠:上上课,上上网,跑跑步,打打球...但是两年之后,一切都反过来了。
4 P+ s' h1 A* @; [# _11博一无聊的时候,我还做过一些无聊的事情:比如夜里一个人绕着操场猛跑30圈(500米),比如花200大洋去玩电玩(要知道4年前200大洋于我这个地道的农民而言,意味着半个月的生活费,毫不夸张),当然还有写日记反省......但两天之后,我又回到了原先的轨迹。浑浑噩噩的读我的博士。$ t  z% y6 a9 U
12.博一下半学期,和女友领了结婚证。现在想想,真是荒谬。她,也就是我现在的老婆,至今也不知道我当初的浑噩。因为我始终觉得,心魔,只有自己才能战胜至此,博一,除了一张结婚证之外,我几乎一无所获。如果一定要说点别的:那就是无聊,让人感到窒息的无聊。
# D- D1 B  }, c2 i0 _% X+ q1 a除了上面的少上网建议:5 M/ ^1 N. U2 e6 P
1.虫子们博一期间好好读一读李开复的【我应该戴一顶什么样的博士帽?】,好好想想自己
" i1 S2 g8 g. r- y0 |0 w2.一定要定期/不定期的与导师沟通,如果你现在不沟通,你以后还是要硬着头皮去沟通,与其如此,不如未雨绸缪# i" c% l7 R8 I
3.不要与身边的同学攀比,每个人的处境不一样,要和自己的昨天比
% F4 Y1 `, @# H4 `8 M4.思考是要的,但是不能负面思考:为什么我这么笨?为什么导师这么差劲?应该换一种思考方式: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其他替
代方案,导师这样做是否有其他考虑,导师是否有他的苦衷?学会宽容,毕竟导师也是人。+ K- X! V9 u8 u+ a  C! P% A! |
5.规划好博二博三,与导师讨论课题的方向,商量毕业的指标(后期导师就不会反悔了)7 j! y" R6 l5 W2 A* z7 i3 K
6.延迟满足。不要为了眼下的享受而不去努力,如果是,将来你一定会失去更多

" I7 n. x+ m1 n" o
. s, Z) F' Q3 J' B9 D  [" L6 K5 f再送给大家几句话  A' C$ r; K8 K4 e9 o3 B
a.控制内心的注意力、改变注意力最迅速的方式是变换自省的问题。将“失败的结果是什么?”或“为什么我总是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改
为“现阶段最有重要的事项为何”,或是更进一步,“达到目标和妥善处理的最佳方法为何?” 2 C3 N* L# |- U: G, L* _
b.改变自己的内心信念,将“我之前作过,实在不知道今天该怎么办。”改为“只要有心做,必定能达成。” 回想自己最成功的五件事,并对每件事做出一段简单的叙述。这些例子可随时提醒自己,有志者事竟成!; p, K9 ~* w' F' B
c.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自古英雄初恋玉,从来富贵入凡尘。醉生梦死谁成气,驮马长枪并乾坤。
# c, K" _# d) Sd.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走做不完的路,所以,勇敢的前进吧。
7 a! ~' |0 \1 W( f4 `1 B( |e.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哀悼过去,不如用它来展望未来如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 x- A( f& [7 `4 ef.人类社会最盲目自大的地方是:高估了一天的改变;最可悲的地方是:低估了五十天的改变。
# Q; i- l3 p, Z" T# r/ h/ bg.朋友们,在你们一生的奋斗过程中,你们的父母老师同学,所有的其它人看到最多的只是你的一个结果,而且是阶段性的结果.所以不要太在乎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议论你。因为那不重要,只有你自己始终陪伴着你自己,默默地忍受所有的属于你的压力,你的痛苦,你的烦恼,你的人生.只要你自己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每天很努力,每天很快乐,每天很成功,那么你们必将是最美的玫瑰.
+ f9 N; _) B+ |+ ~
2 o, v; v, B" U( x( `. m: A2 j. R                                             第三季  博五
" {3 @) [5 l3 X. m1 R9 \
西方成功学里有这样一个励志观点:你认为你行或者不行,你都是对的。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5年的读博经历给了它最好的注解。N年前,我沉迷于成功学,后来慢慢淡定,再后来,又回过头去思考那些教条,才发现大多数都是在说明一个道理:积极地心态决定一切。这不是唯心主义---这里我不想鼓吹成功学,只想说一句话----你认为自己能3年毕业或者不得不5年毕业,这些都将成为现实。
2 }  Z, F* m* x9 Z1.博二,与导师谈了别人都开始开题,我着急。导师说,我某次参加一个鉴定会,发现有个课题方向不错,我跟你联系一下***,看有没有可能
: Z2 d8 j' R4 h$ Q* n& x2.再约导师,导师说就这个方向了,你先了解一下国内外现状,存在问题,列个思路。似乎我的课题就这样定了。# b  ]  C/ M' l& Q0 h
3.我开始查文献,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当然这样的课题在国外可能别人做得很牛,但是国内,反正我是做不出来
$ F) ?* a8 c; m! J. u( U5 r4.依旧困顿,我开始郁闷...开始重新规划人生,借鉴成功学,写目标,列计划,但最终一条也没有实现,因为定下这些后,第二天我就开始怀疑自己,我认为无法实现,这也就注定了最后的结局。
& c4 ^  l$ f6 a: ]1 E$ [1 D5.博二在挣扎中过去了,又一个一无所获,这个时候我不得不开始承认我的博士生涯是个悲剧了...9 A: C+ j1 _; h; ^
6. 突然某日,导师来电,说某国企有个项目可以和学校合作,问我是否乐意,这时的我当然欣然...1 H/ `4 r3 U2 @9 G3 G: S0 i
7.很快,我开始了第二个项目,而此前的那个项目就那样夭折了7 f& Q+ {, @6 o; L; K2 i% ]+ {1 M
8.我充满激情的进入国企开始做课题,但现实远非我想想的那样简单,人际、条件、经费等等一系列问题处处掣肘,而老板自叹无能为力,我痛不欲生...# D9 p; t  C) j- n/ j0 e; H
9.博三上半年,班上的其他人都开始有N多文章攮入怀中,而我,两手空空,可想而知...2 p' L7 ^+ N/ E
10.下半年,N多同学毕业,我无颜回校,其间,唯有苦闷.../ C. U. x% N) M3 E  }
11.在单位的课题进展也不如人意,基本无人指导,我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 \8 a5 D% b2 A- h" q6 S" Z3 ^12.日子就这样把我混了...  n( c* `. @6 y0 v& [/ ]3 q6 p
13.很快,博四过去了----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过去的。只知道,学校的毕业要求磕磕碰碰达到了,但是毕业论文一点头绪都没有,而当初班上的同学,已大多毕业...$ h2 {" w' ^3 }( Z# r
14.单位领导找谈话(此时有意让我在公司工作),劝我工作放一放,先把论文做完。泪流满面...
$ Q& ?6 k6 e' P% f2 X15.我开始整理之前做过的数据--实验在这之前已完成大半--然后开始写...* D" S4 T" h  l% ~
16.写了前3章,实在写不下去了,我又开始游荡--论文搁浅--又是半年过去了" I% _$ e8 S0 j3 e$ F; {
17.春节领导找我谈话,问我论文如何,我说有困难,可能还要延期--领导很和蔼的说“你不能再打退堂鼓了,一定要冲过去。”--至今仍然感7 x0 g9 _; W" `- o4 R
18.春节后,找导师,送了我一句:你好好加油吧* f+ P6 x# ~1 H: E- o$ v
19.3月份,我的论文依然停留在前3章。与单位的几位挚友聊天,他们狠狠的教训了我一顿,虽然他们只是普通的车间工人,汗颜之余,更多的,是感动...
8 ?% Y2 p* `& i* ]) ~$ H4 ^20.征得家人同意,我外出闭门写论文半个月。基本完成,至此,才松了一口气,马上报送审批就要截止,我还是轻松了许多& V, B; {9 i5 m* a( j
21.开始送老师修改,基本通过
4 e4 m+ M% [( w9 {: `+ z" B22.开始送审,结果6A+B
* D6 |8 G, w( H: o/ H, [; x+ Q23.准备答辩(紧张而激动)' X) R5 P& `" \9 Z* ^- T1 v1 i
24.答辩结果5A+2B,也算知足了: z& `* j* o, N
没有了曾经奢望的欣喜,也没有了什么激动。
8 r2 P5 t0 ?, y: [; T# h% U说混,也算;说没有混,也算。说混,是因为答辩评委中有老师让我去读他的博后的前提下,我不敢应允,因为读博让我底气不足,我混了个文凭。说没有混,因为读博期间,我结婚了,女儿出生了,买房了,也认识了很多实在的朋友。& D9 f/ |% N3 y; Q2 O
所以严格上讲:我混了读博的过程,但是我没有混我的人生

3 U( @9 H) O, T( \$ h3 i
+ J; G6 z- x, l$ b$ a                 第四季   不是建议的建议(方法论呀)
4 W  o# W* |- S关于科研,我没有资格在这里说三道四,小木虫里面N多牛人的经验的合集足够让我们去冲院士。我只是想告诉那些心态消极的虫子:4 B: ^. K' z6 \$ \. H. j+ D! L
1.任何时候不要怀疑自己: Y9 V8 ?" d% V$ Y# }5 P( E/ j
2.好好做手上的事情,不能浮躁2 W& n4 r$ M/ X; J- j7 h
3.趁早完成学校的、导师的毕业硬指标,在这个前提下,搞透自己的课题1 G9 ~$ E: q7 ~9 s1 @4 ^
4.多与导师交流课题(最少半月一次),多与家人交流感情,多与朋友交流人生
7 j- T7 O4 @% Q. S5.珍惜时间、家人,还有你现在的这个读博/读研的机会

1 S2 e3 T$ Q  v5 r# X+ \$ c* x; `我喜欢的一句话,与虫子们共勉:' r- n1 f) t  T- l3 d
你今天踏踏实实工作一天有什么收获不重要,但是你必须要认真工作。因为一旦放弃了,你就会养成放弃时间的习惯。
5 B( I" o: m- S' p最后一句,是我说的:如果我都能毕业,凭什么你不能?
, i, K# S0 r% }1.读硕/博之初,宜深思熟虑,忌随波逐流
4 A0 J8 o6 a9 U! p如今的硕/博已远非当初的香饽饽,因此如果奢望读完了硕/博能改善你的生活质量,若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才选择这条路,请一定三思。如果是因为身边大多数人都去读,所以你也去读,也请三思,你是否能耐得了寂寞,你是否有那份毅力,你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如果是为了逃避就业而去读,那我只能说你还很天真。什么心态、什么人适合读呢,小木虫里有过太多的分析,可以去搜一下,就这一条,不多说了。
4 a; s3 Z! G8 f# d* m" u0 \3 _9 W2.如果你已经上了船了,切勿妄自菲薄,一定要坚定信念" C8 N% Z- ]! K. Y* H. S/ @
因为同命相怜,因此我更多的是关注那些自认为无法毕业的虫子们,我想告诉你们,困难是存在的,我们没有办法否认,我也不想否认,前贴中已有提及“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自古英雄初恋玉,从来富贵入凡尘”,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反之亦然,这是颠簸不破的道理。一件事情,如果大家都能完成,那么这件事情必然没有蕴含太大的价值因此,既然十几亿中只有那么几十万几百万人在做的事情,或多或少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我们需要承认中间的艰辛。' C4 J9 X4 {0 W- K* w: l) t
我要说的是:往往,我们很多人都高估了问题的困难程度。很多成功学中都讲:99%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以前我不相信,因为成功学给人带来的心灵上的冲击就好像一次短暂的电击,瞬间的冲动之后一切就回复到原先的轨迹,进而我开始怀疑成功学。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无助与失望之后,让我重新回去求助于所谓的成功学(因为似乎没有人能解开我的苦闷心结,包括爱人与亲人,我担心我的困惑与苦恼只会给他们增加无谓的心理负担,当然,还是应该与他们保持适当的情感交流,因为他们才是我们永远的坚实后盾)再读成功学,这次,我记下了我的担心:我担心实习结束之后,公司会因为我没有顺利拿到证书而辞退我;我担心没有毕业同事们会取笑我;我担心我的论文没有深度;我担心论文送审会被毙掉;我担心答辩过程会很难堪...最后呢:我所有的这些担心一条也没有发生。当初的担心害得我花费了大量的心思,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如果我把那些精力都放在论文与课题上面,我是不是会做的更好呢?2 ?; V, y% O( d; I
因此,虫子们,请不要担心,适当的紧张或反省有助于自己保持上进心,但是过度的担忧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最后你就真的延期了
' {, }% Y& k1 Z5 {, T目前的体制,注定了我们绝大部分都能毕业,你听到过很多牛人如何牛,但是你身边究竟有几个;你听到了没有毕业的,但是你身边真实的人和事又有几个?人们总是在夸大极端的例子,因为极端的东西容易吸引更多的眼球与好奇。
* U. M. R+ S0 M7 f( p$ w同时,这里附上我给一个虫子的邮件:我们很多人认为自己不能毕业,是因为我们(或世俗的观点)认为博士论文应该如何?博士生的水平应该如何如何?博士生的理论深度、科研水平应该如何如何?不可否认,我们读书期间碰到了很多牛人,很多?你问问自己有多少?有几个人六级过了95分?有几个人计算机过了三级?有几个人能把牛津正着背,更不要说倒着背?有几个人真正能把新概念英语背完?哪怕是第一册?你读了这么多年书,你碰到了几个?是,世界上的确有牛人,但是远没有我们想想得那么多,牛人因为牛,被人们广为传颂,因此大家误以为身边有很多牛人,因而也妄自菲薄,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事实上,大抵不必如此。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不能毕业,你就会在恐惧中耗费心思,因此也无法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最后你就真的无法毕业了。相反,相信你自己一定能毕业(我不是教你狂妄,是因为我走过来了,而且我总结了身边与我同类型的同学的经验教训),然后花心思去思考课题,准备论文,其他的想法,滚一边去。最后你就真的顺利毕业了。* G: A4 o* M( B( N& ]7 b1 D; E) v
3.关于课题:宜条分缕析,忌含混晦涩: O  e4 Z2 b0 f; l! L
这里尚不谈论文写作,在课题开始之前,应该博采众家之长,与导师、同门师兄弟多交流沟通,万不能闭门造车,最后就陷入了死胡同,等你回过头来的时候,为时已晚。
6 V- L9 d8 o8 G) {9 ~* z7 }4 k& e“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你周边,一定会有人对你的课题比你了解,那么就抓住他们,一个劲的问,直到他们被你问倒了,你就差不多了。当然,这中间需要加入自己的思考,课题国内外做到了什么现状和程度,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解决不了?你自己有什么想法和思路没有?多讨论,多学习。反之,如果你周围300个人都没有人懂你的课题的,OK,你毕业肯定不成问题了,因为,这个生涩的课题里面,你已经是权威,答辩过程中,你能自圆其说,毕业岂在话下?
; U! a  r5 V. q' j( t2 p* h! k$ Q4.关于课题进行过程中的心态:忌昙花一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宜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 y+ J+ k7 v& _4 e+ f. m! T大多数情况下,科研是个相对苦闷的历程。因此需要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虽然需要有一定的定力,但也不可矫枉过正,过多的言及其中的
苦楚,我个人认为:既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与学术进展,也不利于后来者的健康成长(比如很多虫友在这里获取信息,自然也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本人不才,虚度了读博,人均三载,唯我五年。回想起来,主要还是在于心态的不端正,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心浮气躁,凡事浅尝辄止,养成了避难就易的坏毛病,一点点小困难就放弃,偶尔的进取也只是昙花一现,三分钟热度之后,一切归于原来的平静,所以最后拖了五年。然而,我的所有的实验数据都是3年前做的(上有天,下有地,胸中有良心,绝无半句虚假之词),最后实在被逼得不行了(主要是个人觉得脸上无光了),下了狠心,杀出来了。
. K1 s8 Q4 X; c  ]  ?; L心态之外,请脚踏实地,贴子的抬头,我说斑竹可能会封我的贴,因为,读完此贴的虫子们,我诚恳的提请你们今后尽量少上网了,你信不信,没有了网络,你一样可以写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出来?虽然小木虫上很多关于科研经验的好帖,但是你要知道,路还是要自己走的,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你自己,相反,过多的说辞会让你无所适从,与虫友交流,不如花更多的时间与导师或者领域内的专家交流
1 u7 b! Z% J) J# {5 I& H8 F来了小木虫,我们总是会希望能获得精神力量,或者获取一些科研经验,我们以为这些会对自己有很大帮助,事实上,我个人觉得,这样毫无目的的浏览会耗尽我们的心思和时间。与此同时,当我们浏览这些经验的时候,阅读要花时间,发帖要发时间,跟帖要花时间,每天关注它成了习惯,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每天花在网上有多少时间啊?我们的课题时间就这样被占用了,进度自然逐渐放缓,心情自然就受到课题进度的影响,心情不好,就再来小木虫,因此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 u& ?* e1 U# F+ y
也许我的逻辑只适合我个人,但无论如何,希望大家还是好好问问自己:上网的必要性有多少?

: X  m# K* W; V3 g9 @1 i5.关于文献阅读:忌贪多求快,宜细嚼慢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 D$ T9 B; M( t小木虫中有很多关于文献查找与阅读的好贴。因此,我只说我的教训吧。# i' q$ @7 V" R' i, R
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查文献,我在网上找免费的端口,我去外校图书馆,我去中科院资料室,我与国外的大牛联系,我通过馆际互借,找了很多查文献的方法,自然,也得到了N多文献。但是知道今天毕业了,好多文献我都没有读完,有的甚至一遍都没有读过。为什么?因为当初我查文献只是为了查文献,我在查文献的方式中获得了满足感与成就感,却忽视了查文献的应有的本质:学习与借鉴。
- G" z$ c' Q4 [( V4 V( r
由此,希望虫子们引以为鉴。文献一定要读透,可能,某几篇经典文献会构成你大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请慎重。文献,不在于查到了
多少,而在于掌握了多少% M1 Y2 ^9 W5 Y# r" i  ]
6.关于大论文写作; Z  F7 E9 x! n! M  k; ^5 X
还是把给虫友的邮件贴在这里吧:
- h- }, T' D$ |- h/ e$ n) u  Y; t关于大论文,我想说的,你现在的处境与我2年前完全一样,没有人指导,没有理论深度(我是真的没有理论深度),没有创新性试验。但是我还是毕业了,因此,提供几点意见供你参考。1 }% n$ u8 X- C5 a
(a)首先要把论文的思路拟清楚:研究背景(课题提出、现状如何、遗留问题、课题思路),写论文前找老师或者是师兄多讨论几次,以后会少走弯路8 B$ h) O1 F& N9 L
(b)从文献中搞一点理论知识作为自己的基础,文献中的很多理论,你只需要理解,并加以联系到你的论文,那就是你的理论,但是要注意,一定要写明参考文献,此外,要能讲清楚(答辩时候给人的感觉能游刃有余)
8 t& a$ ]; w1 D8 o0 V$ v: S' A(c)关于试验,一定要把试验条件和数据详细记录,这将充实你的论文。别人做了,你也做了,找出两者区别即可,方法?过程?结论?很多人都做了这个试验,有没有什么问题,就算他们没有问题,你能不能给他们冠上一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你肯定知道答案了,因为这些问题是你预设的。
) `$ y' y5 B/ F8 q& e& h% I) S(d)实验做完之后,能够与之前的理论有所联系?能否相互印证?如果是吻合的,解释一下;如何不相吻合,能否重新做点补充实验,或者对理论进行修正
$ d( L( H& r) M  l' j(e)关键一点:实验一定要是自己做的,所有数据都要真实,这样问起来你都不怕了。当然部分数据你可以适当修正
/ _) g; L/ f9 |9 x% r$ t# E) W7.关于答辩,之前,你需要预想会请到哪些评委,你能否在课题进行或者论文过程中就碰到的问题向这些老师请教:好处一,你可以得到提高 ;好处二,你会知道评委对你的课题的思路,之后可以应付答辩;好处三,评委会对你留下印象,自然对答辩没有坏处了。
% ^$ U8 J7 s1 p8.关于答辩PPT及其他:请参照小木虫精华帖,但请记住,一定要在你的大论文写作完成之后,再去做这些事情。
' E( h7 f3 ~. l- H; S8 i9.最后你要做的:想想毕业之后,你最想做点什么,当你放下所有的包袱,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是多么难得的一种享受,各位:你们每一个人,都享有这个权利!
9 q( S! A' h) i/ S, i% Z4 O( O6 t! S
- z2 \6 N6 o8 x: M                        第五季   网友回复整理
5 A) U+ q% O2 K9 y' b5 g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永远都不孤单,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人跟你有着相似的经历。). l' ]% c# t" `& R9 A
----看完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因为感觉有那么多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现在还在继续努力中。这一秒在坚持,下一秒就有希望
+ `" b* k7 [+ P----楼主很真实,敢于面对自己,我和楼主非常相似,感觉自控力非常差,喜欢看励志书,每看一次感觉到心灵经过一次洗礼,然后制定一次计划,可是每次很快就熄火了,总是完不成,我对自己都绝望了,我知道我该好好干,可是总感觉前面困难重重,而且缺乏动力,对未来充满迷茫。
( m: f" ^" U8 f% t, H! [$ K----如果早看到这个帖子也许我就不会放弃直博了,当时就是被吓到了,真是佩服楼主,祝愿你以后一切顺利 , _0 ?& P2 S, P$ a; h+ M
----看了楼主的帖子,感觉写的是我。五年毕业,浑浑噩噩,结婚买房生孩子,呵呵,学业上郁闷,幸好生活上有进展。下一步就是挣钱还房债了。工作还没理想的,不过总算有个保底的了。以后的生活要努力,不能再混了。4 d& H  p1 j. O
----连续读完三贴,总觉得一定要写点什么。在楼主的回顾里,我看到自己的影子。楼主很坦诚,敢于揭开昔日的伤疤并暴露于人前。感慨之余,很是佩服你的勇气。人总应该要光明磊落掷地有声吧“改变自己的内心信念”“积极的心态决定一切” 。收藏。自勉。努力。+ c3 Q& S. ^3 g2 w- N: X1 k- P9 }+ N" ]
----很感人,特别是说的lz骑车和找朋友那段,仿佛我也回到了我读博的时候。其实每个读博的人都有自己的辛酸历程,lz的这段历程我估计60%以上的人都有,我尽管只按时毕业,但是有好多历程与lz一样。祝福lz,祝福现在还在读博的人。 9 e4 Q7 o8 M2 v. @1 f- ?
----楼主有很多话说到我心里去了。我已博士毕业两年。但对整个博士期间的经历仍然耿耿于怀。我认为我是混过去的,可惜时光不能倒流,我没办法再回到当初的那个时候重来一遍,告诉自己不要混。这种心结让我在这两年当中一直很不好过,我想改变自己,却又觉得很无力。
, c" D: S" O; z. Y% \( `“我混了读博士的过程,但我没混我的人生!”这句话真是我的救赎。
, c& l! W# q( S* f6 Y读博3年加工作两年,我做了几年大事:
4 R! Y* n2 V) p8 [1.拿到博士学位;
  c+ Q8 s) J# {/ m2.找到安身立命的工作,待遇不错;5 q# J0 [* Z" O: }  P) c  A7 D: j
3.结婚;" o% W: A$ f) X/ O6 |$ @/ }2 D
4.中了两个基金,一个上海市的,一个国青基;) H6 m: d5 V- i  m( v2 p
5.在上海自己买房,帮父母买房。- I/ z8 I3 w) m' c9 g0 q2 L8 G
有了你上面那句话,我可以坦然地甩开心理包袱奋力前行了。多谢lz!
& u: q" X) b3 G( w& X( ?
----看到楼主的文章,心里一片惊讶,竟然和我的一样,确实,有时莫名其妙的郁闷,感到生活挺黑暗的!不过,放松些,自己好好的调节一下,整理一下人生的思路和轨迹,好好的生活,开心的生活!: O# Z8 ~7 G- Y) `
----不知是几年级? 典型的没入门症状!即不知道该干什么!可能整天在忙着下载资料,读资料,云里雾里,不知整天真正干了些什么!对博
* B2 ^* P+ Y. H. h, t9 Q$ C士毕业有何实质的用处?可能的情况是:4 b$ I" P* k' m; W' [
1没有东西与导师进行实质的沟通,虽然整天在读PAPER
# |! t, w- G+ H. k# R( }# W* p7 }0 |2导师不指导!
& F3 c% O* f$ ~/ n; Z途径:
' J! z7 c4 P+ @) U7 m1 从发表一篇最简单的PAPER开始,用一周或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你的第一篇PAPER, K8 Y# b; a; w
2 如果自己不会写,看看胡庚申主编的“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认真研读论文的结构!
1 A: \8 j- u! C( L2 G) ~3 读文献-产生IDEA,做些实验,参考相关的文献,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是文章。* I1 f$ J: P! X' z: I" m+ ?
4 发表的学术论文,应围绕自己的博士论文的研究主题,以便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的写作。

8 q0 p1 Z1 l" `  d0 B只要动笔写,哪怕一天一个字!你已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你已启动了发动机。坚持!就会充实,直至完成大论文,就不会觉得无所事事。自 6 T8 S& @# }- ^( T( W# `; e
己的一点看法,希望对迷惘中煎熬、挣扎的你有所帮助。本人鄙视那些对博士生不闻不问的博导!
3 [! D: ]  I: `; E

7 m: g- _" H# z5 l2 }9 u7 |/ {/ G7 X/ X( O0 v
                         第六季   邮件回复整理: D4 J5 \, D) g; W+ f: t# V( k
端正心态后踏踏实实的做好手上的事情!# K: D0 p2 P: l7 u7 R4 D. M
有困惑,很正常!后来的总结,我发现绝大多数人都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 N, P$ C- |& y$ P& B# ]0 `1.此前非常顺利、非常优秀,突然之间没有那种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导致空虚失落
, f4 A0 y# K9 _- [# |2 O( e2.导师的造诣不深,课题方向含混晦涩,自己像只无头苍蝇5 n2 D4 r: G$ k/ i" {% ^: V( g8 Z: i
3.自认为自己的实力有限,担心、恐惧无法毕业(如果再同其他人一比,那自己简直就没法活了)3 Y/ s7 H' B: K) a- f! S: ?
存在即合理!因此,首先,各位实在是没有必要把问题想得太过严重。90%的担心都是多余的,这句话我现在坚信不移了。我知道你们还会怀疑,但是你们可以开始尝试了:写下你一周内的担忧,过一周后确认;写下你一个月的担忧,过一个月后检查;写下一年后的担忧,一年后再对着看看。
4 A0 H" u+ H5 V1 ?) K9 D刘墉说:我不是教你诈。唐骏说:我的成功你可以复制。于是我说:我都可以毕业,为何你不能。
# U0 @. O; t  O如果你们有这这样的困惑,说明你们和我是同一类人。我自认为自己是属于那种“智商中等偏上”外加“情商尚可”的人,说好听点就是“还过得去”,说难听点就是“混混还行”,所以我也就一平凡小辈。
: _) p3 `5 J4 j$ s9 |1 T+ i众人都说很多传记都是刻意贬低从前的自己从而反衬今日的辉煌,但是毕竟那是一种营销手段。我不需要,我只是告诉大家:我真的很水,远没有小木虫上面大家想想的那样“牛”。因为我坚持:牛人稀缺1 E* ^4 T" ?/ n1 H, S
因此: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水货。6 A4 a2 P- l; L( N' y6 ~- R
言至此,请各位坚信:如果你真的不服输,你就一定可以毕业;如果你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也就罢了,当我没说好了。
8 a1 F; I9 C( E# W关于走出困境,很多朋友都在问我如何脱离开的。后来我也开始反问自己,答案是:毕业了,我就走出来了。! T5 i" J6 w0 T  S" ]
5年里,从第2年开始,我一直生活在一种囧态中,我想不需要我描述大家都能体会得到。那个困境,我从来没能离开过,一直到毕业。所以,今天,我很正式也很失望的告诉大家:当初的我,并没有成功的走出彼时的困境。最清晰的记忆就是:写论文的最后几天,和几个同事出去吃饭,我还在诉说着我的恐惧与担忧,苍天为证!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好好的活到了现在,拿到了我的学位,一样的生活,一样的工作,一样的享受人生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r" X: r% t$ ~2 [; x- U  s% O
很快,你们也能!困境并不能止住你们前进的脚步6 ], `% ]8 r* e
眼下的担忧,恐惧,困惑,不要刻意去抵触、逃避,人生总会有一些坎坷与崎岖,特殊时期面对一定的压力,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情绪,即将而立,我也开始逐渐明白了这些人生感悟。我们要做的,就是正确的对待它即可,简言之:让这样的情绪提醒我们要加把劲,我们要提醒自己这样的情绪是正常现象,要知道“未经打击老天真”。但是实在是没有必要去天天盯着它2 ~6 T# ]  S( v8 ?8 V8 l
啰嗦了半天,小结一下:别再陷在困惑里面,不要总想着如何摆脱,当一个人把精力放在哪里,他就将被俘获在哪里。一个人的成果与失败取决于他的关注点(这是我说的,不知道对不对,希望在你们身上验证一下)。请各位把精力放在下面:0 @2 M" P1 {# N  T+ v; d6 c" G
关于课题,我在给别的朋友的邮件里面谈了很多,自己思前想后,也就那点墨水了,最近有点黔驴技穷的感觉,偷个懒,把之前的一些邮件转贴到这里,作个参考吧。不一定是对的,对的也不一定适用,各位还是踏实一点,做好每一天、手上的事情,科研是个积累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不能心浮气躁。人的悲哀:是高估了一天的价值,低估了50天的价值。你们,也不防试试50天的静心奋斗!
- i& M0 H7 V, F邮件一:
- W6 t  J5 w% S3 |2 _( F4 m针对课题9 e: p8 k/ v! [+ q
1.我建议你更多的与所在单位的搞技术的人联系,可以通过导师引荐,而且必须要求导师帮你联系,注意方式就行了。至于为什么要与他们联系,我不解释了。最好能找到热心的、热情的、确实搞技术的人,有读博士的经历最好不过了,提出要他们指导你,根据我的经历,他们一般都很热心,你一定要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 \+ T/ l+ ~3 P6 r
2.企业的课题有企业的方式,也就是说不是搞机理性原创性的,所以,硕士论文远没有你想得那么难,但是你一定要认真去做你的论文:
( ^% h$ Z6 M; X, g4 Ra.企业为什么提出这个课题。虽然你认为很成熟了,但那是你的理解。既然企业提出来,一定有他的理由,可能是你没有搞清楚而已,也可能你的导师也不知道,所以你需要和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交流,弄清楚问题在哪里
$ @# H% Q' ~& E3 `b.这个问题现状如何?我认为你没有搞透,首先,国内的钢铁企业别人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是怎么解决的?或者为什么大家没有解决?其次,国际上有没有这个问题,没有是什么原因,环境差别还是工艺差异造成的?有,是否解决?没有解决是受制于什么?解决了,是如何解决的。你也知道,你对国外的研究现状不甚了解,因为你没有读外文文献,对不对。所以···
& B0 w' m/ x: ?3 x1 Lc.认真读外文文献,外文读起来很费尽,这个是必然。你不用过多担心,你需要担心的是自己的态度,我在帖子中说过,问题不是你今天学习了多少东西,而是你今天是否学习了。多数情况下,你看了一半就不看了,所以你已经养成了放弃的坏习惯,你必须改正。如何改正呢,一点一点,从易到难,这不是套话,你可以用一天的时间读一篇3-4页的英文论文,下一次争取只用6个小时,5个小时...1个小时,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因为你的专业单词量越来越大,对课题的深入也逐渐了解,因此阅读速度也会加快,信心慢慢也就提升了。. H8 J# D! S8 r% P: c- S- x7 F
d.读文献,不要为了读文献而读文献,一定要思考借鉴:思路,方法,结果,讨论,文风,格式等等,一句话就是: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去把握文献阅读。可以先从综述读起。文献不要贪多,要吃透。同时,要总结别人的写作格式
* C4 o. }5 d4 m  |" Ve.想办法把六级搞过去。
' Y; s8 Y4 c$ V/ m! C2 X关于心态方面0 v9 k( \% o( @% D: P
1.希望你能放平静,学习不能急于求成6 X. S+ g3 I/ ^, R
2.要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我从2007年12月发帖之后,近3年半的时间没有上小木虫,因为一上就上瘾,时间就这样荒废了。要放弃娱乐,你要想到,你毕业以后有的是时间娱乐
, E6 N6 i7 y$ B3 p" V. O3 z3.不要盲目攀比,不要看着别人,看着自己是否有进步,每天晚上想想,我今天有没有虚度
: ?+ `# p; A* Q4.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和课题上。人有两种:提前享乐3年而之后痛苦30年,或者是提前寂寞3年而之后有意义的度过30年
( r9 E+ f  Y% x6 F* E3 L% [, B$ p: Q4 [5.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两点很难做到,所以很多人沦为平庸
( X7 Z+ L% z; _4 J6.一定要静下来,不要着急。我以人格担保,你能毕业。但是你必须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不能混毕业。% _$ t7 R+ g4 G% _! e2 `9 k
邮件二:8 c) T" r/ H, O; Z
对你课题本身,可以说我是一无所知。小木虫上给出了很多科研的经验与教训,有空的时候,你可以适当的选择性学习,但一定不能花太多的时间沉迷于上。
3 h4 f6 _& ?% ?9 J既然学校的硬指标已经达到,那我想你的困惑就是大论文了。5 }7 M. ~! |- i' ^# ^+ ^) h
既然导师人品不错,那你答辩毕业应该没有问题了:首先他不会卡着你不让你毕业,事实上根据你的现状,我认为他留你对他没有太大的贡献,因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一定希望你快点毕业(我导师就是如此);第二,导师人品好的话,评委不存在问题了,大家在台面上都要照顾过去,不然抬头不见低头见,他不让你过,他一样害怕你导师下次不让他的学生过(当然了,这是后话,也是笑话,但却是中国不争的事实)1 l% n( W- }3 k; s- U9 C5 T+ G
那么关于答辩,你现在的问题就在于:1.请相信我,也请相信自己一定会毕业; 2.写个像样(或是那么回事)的论文 3.答辩的时候要能自圆其说,即便是错的,也无妨。   U6 v. f. u5 e* B$ A
由此,针对以上三点,除了上述几季以外,还想说的是:" P) n+ @) D: j. I3 V
1. 不要担心自己的论文垃圾,因为我觉得那样的话,你是在骂我!8 U6 d- B4 _, v3 [' u
2. 我的主意只适合你混毕业,不适合你做科研,因为你已经到了快毕业的时候了,所以可能我的思路相比于小木虫上那些投稿、写作、科研经验而言更具可操作性,基于此,才斗胆谏言。8 J( X, }* @7 H( P/ S& n3 ^& }
3.任何问题,可随时与我联系,我不一定马上回复,但一定会回复,不为别的,只为信任,只为给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获得的自我满足(或许就是小时候我们熟知的助人为乐吧),当然,如果这些帮助确实有用,那自然最好了。+ s' f' b) x) b  B
邮件三:# e* f/ C; T# ^! j( Z! R7 R
因为需要回复的邮件太多,因此我只能信马由缰,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了。见谅。! u% X2 ]9 v% E% Q  @. W
1.首先,你需要端正你的心态,我明白你的苦衷,也能理解你的困惑,能找到一个好单位实习而且可能留下来工作的时候,博士学位就成了一
块鸡肋,后来我告诉我的朋友说:更确切一点,是一块卡在喉咙里面的鸡肋。你的苦闷我深有感触,因此,我更希望在你身上,将我的结论得到证实:相信自己能毕业,就一定可以毕业(虽然是西方成功学,虽然成功学开始受到怀疑,但我自己的切身体会证实:不是成功学的问题,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成功学,问题在于我们自己没有去践行)。我今天所有的话都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毕业。现实已经让我们失望,为何还要自己让自己失望
' t, F" J8 R' t# q6 g2.关于课题,你现在确实应该确定了,不然你的论文和课题开展会延后。我不是很清楚你的公司的工作和你的课题有多大的相关性,如果有,建议你从公司选题,因为你的导师没有方向,这样你只能从公司开始了。我就是这样的。( Y! W$ _' n) v' t2 W8 `8 v1 o, E
公司选题有几个好处:一,实用,而且很现实的课题;二是可以和工作一并展开,但是一定要搞清楚,毕业之前,课题和论文为主;三是公司的选题你会得到很多同事的帮助,我能毕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边的一些比较牛的同事。/ k2 ?- L$ ^; o1 |1 e# P. n# A8 `
选题要注意:与导师和同事讨论深度是否适当,内容是否充实;思路一定要清晰(课题提出,研究现状、遗留问题、自己的技术路线,预期目标、创新),想清楚了这些,大论文问题就不大了。很多人把博士想的深不可测,很多人把博士论文神话,这是造成我们不敢动手不敢开始的阻力。请立即进入状态。- c* x$ l, x; K0 R* z7 C9 m
另外,我不知道你的学校和导师的要求,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尽快完成硬指标,这样你的压力就会相对小一些。然后一心一意准备大论文。
/ C/ }0 y# N9 m7 Q' |3.心烦气躁一直是我自己的性格缺陷,因此我无法告知你如何去克服。后来我想了想,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有着太多的担心,有着太大的压力,
# e3 w. d' E; i9 m6 [  {我们有些急功近利,希望快点毕业了就有好日子过了。“我知道如果我能留下的话,我得生活将是多么的不一样。”一口吃不成胖子,这句话写给读博士的人再确切不过了。我们太急于求成,因此耐不得寂寞,我们渴望有收获,又不愿意静下来去学习和研究,很多文献、理论都是浅尝辄止,久而久之,我们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了。这样,也就养成了放弃的习惯。人生也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k+ K" J) Z9 Y# `建议你,花一点点心思,想想课题,然后将自己的想法与导师或者比较厉害的同事沟通一下,然后确定思路,一步一步的做实验,踏踏实实的,不需要担心你不能毕业,只需要想想课题这个思路是否可行,有没有优化的空间?
2 q& J  S- F! n+ X: ^& Y% d* T" C另外,学会适当的放松,博士不是我们的全部,我们还有着更丰富的人生,博士只是一个经历,脚踏实地的做好手上的事情,不要贪多求快
& V- J* [7 X9 R7 M邮件四:
2 b3 j' G! ]$ A再次抱歉的是:我的这封邮件可能会对你造成一定的打击!用一句话来形容你现在的状态叫做: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请原谅我的直接与冒昧!; T. Z6 @8 z; U7 @& V
跟着你的老师一起做,你认为只是画画图,那我想问你,你导师在做什么呢?难道他也只是画画图?不会的。企业的项目往往都是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企业不会像学校那样,拼命发文章拿点项目。企业的目的在于盈利,企业的项目在于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达成盈利的目的
) J( V4 t# F  o因此,我确信你们所做的企业肯定是遇到了某一个问题(比如设备需要优化改进,我现在所在的企业就有这个问题),优化改进的过程中会牵扯出来一系列问题:与之前配套设备的兼容性、优势何在、成本或是效率?
# t4 W5 b; V! g你认为只是画画图,你认为没有什么价值,只能说明一点:你没有深入领会这个课题,或者是尚未搞清楚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Y8 A; I2 d9 U$ a' x建议你与导师多沟通,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同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方式很多,但一定要行动,不要空想或等待。说你庸人自扰,是因为你根本没有遇到真正困扰你的问题,如果你能读到其他虫友给我的邮件,
* e; s! x* q3 Q& x/ ?1 n如果你能设想一下当初我的困境,你就知道你现在的问题根本谈不上问题了。3 Z% ~" T7 j* [* Y
另外,每个人的境遇不一样,和别人比没有太大的意义,甚至是没有任何意义。他只会让你更加浮躁。有句话,相信你听过,但是我现在告诉你,是希望你好好体会,把握好当下。当你哭泣自己没鞋的时候,有人却失去了他的脚.; e% J! X; Q+ I+ O8 F/ ?* I' W
如果你沉迷于现状,你将继续沉沦;好在你已经开始寻求帮助,至少说明你不甘虚度下去,因而你比很多同龄人已迈出了一大步,希望你能脚踏实地,好好学习!
% L) x' a1 v  H邮件五
3 h9 L9 e9 Z) `( R8 l( O从你的邮件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情商非常高的人,说好听一点:叫非常聪明,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不务实,不脚踏实地。# o0 x. \0 h+ I4 K, s
感谢你的信任的同时请原谅我的直白,因为我想你能懂我的苦心。
- ^3 Y: q7 c& E+ _9 h1.你知道你的现状:搞理论很难就业;2.你知道你的弱点:看不到希望,不愿花时间,没有心思科研;3.你知道你的毛病:堕落很久了。但是你
不知道:1.搞理论很好毕业2.本末倒置,你完全可以先把论文搞完再去实习或者找工作,但是你搞反了,注定你将痛苦3.该做的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你知道还要努力一把,却将希望寄托给明天:想放到研3上学期再增加一些。为什么不现在增加?你的问题很明显,我的建议也很简单:抓紧时间把大论文的框架和内容确定,与导师确认后开始写论文。毕业肯定能毕业,工作肯定能找到。你2年找不到的实习单位和工作单位都无所谓,但是你2年后不毕业,什么后果?
( N, o" |- v4 H/ G" z- M不要指望有太多的希望和激情,不要渴望那些虚无的东西。你是典型的狂想症!你是给我发邮件的所有人中最浮躁的一个!最后送你一句话:人生有种悲剧:夜里走了很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
) [' u2 b( @( F! j! t! B( P. @2 v: f$ y. L- I, S
                           第七季  学习时间管理
7 y8 R' L' b4 l8 R5 K. v# y+ }( ]3 n
今天又读了一遍《奇特的一生》,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的传记。
6 ^, ?* R' H. a! ~
柳比歇夫是苏联时代的科学家,他一生著作丰富,涉猎广泛,成就斐然。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M6 n7 f0 }6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三十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一九五五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三十五篇地蚤标本。共一万三千只。其中五千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三百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五倍。他对跳甲属的分类,研究了一生。这需要特殊的深入钻研的才能,需要对这种工作有深刻的理解,理解其价值及其说不尽的新颖之处。有人问到著名的组织学家聂佛梅瓦基,他怎么能一生都用来研究蠕虫的构造,他很惊奇:“蠕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 E) f  |" v+ j, Q' S
柳比歇夫的治学,博大精深,既是一个狭隘领域的专家,又是个杂家。
3 D, w: X) U6 h他的知识面有多广,是很难测度的。谈起英国的君主制度,他能够说出任何一个英国国王临朝秉政的细节;说到宗教,不管是古兰经、犹太传经,还是罗马教廷的源流、马丁•路德的学说、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他都是如数家珍。他懂复变数理论、农业经济、罗•费歇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古希腊古罗马,天知道他还精通些什么。
/ A1 k& x0 G. J看了上面的介绍,有人会认为他是不是一个非常勤奋,不分日夜做研究的人,那那就错了,柳比歇夫在这之外,还比旁人看过更多的话剧,去过更多的地方旅游,听过更多的名家音乐,搞过更多的体育活动……# j) ~( `. Q) ^9 e$ c
可最为令人惊叹的事情还不在这里,他人生格言的重要一条便是“感到疲倦就马上停下工作去休息”。根据书中记载,柳比歇夫每天都保持10个小时的睡眠——天哪,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究竟是怎么做到上述那一切的呢?# I  q  p, Z3 x$ _1 b! @8 h8 F  O
这都是在于柳比歇夫有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时间统计法。其实这套方法本质上也就是“事前计划、事后总结”,但是柳比歇夫把它发挥到了极致,每天都记下自己当日活动的耗时,每月又累计叠加,每年又总结展望,摘书中一段为证:+ a" X0 j( i/ i" [
我们随便拿一天的日记来做例子——一九六五年夏季的一天:& X+ _" e: g3 w8 w9 [3 r- b
“索斯诺戈尔斯克。0.5。基本科研(图书索引——十五分,陀布尔让斯基——一小时十五分)。分类昆虫学,参观——二小时三十分,安置捕捉器两个——二十分,分析——一小时五十五分。休息,第一次在乌赫塔河游泳.《消息报》——二十分,《医学报》——十五分,霍夫曼的《金罐子》——一小时三十分,给安德朗写信——十五分。共计六小时十五分。”. f8 R2 n! b0 y
整个一天的活动,直至看报,都经过分析,分门别类登记上了。
- i" R! p4 ~* s3 R% U6 q( Q1 U怎么是“共计六小时十五分”?从记录着,这仅仅是第一类工作时间的总数。其余经过计算的时间是第二类工作或其它。每天只合计第一类工作的时间,然后再把一个月的加起来,就拿这个一九六五年的八月来说,第一类工作的总时间是一百三十六小时四十六分。其中又包括哪些项目呢?请看吧,一切情况在每月小结中都有说明。9 E% _' u) C" r( g& u" v
“基本科研       ——五十九小时四十五分: Z# c+ T9 \4 x* Z
分类昆虫学       ——二十小时五十五分6 e5 Z5 h+ Q. [4 @) r+ B5 o
附加工作        ——五十小时二十五分; ]# s8 O3 k2 i6 _* K) |0 H; J+ J
组织工作        ——五小时四十分
( p4 _3 v( ~% J2 A合计 ——       一百三十六小时四十五分”7 I8 }% n8 \- Q% P8 {5 s  y1 C5 |/ l: ]
“基本科研”这五十九小时四十五分包括什么内容?用在什么上了?( j$ y( I- {$ i1 L
“1.分类工作——《分类法的逻辑》报告草稿 ——六小时二十五分3 T* E" h. V8 U" k1 u+ x
2.杂事                   —— 一小时0分
  t- l9 y8 X2 C! Q" x* g3.校对《达达派研究》            ——三十分* R: O( E4 S2 {/ h2 f9 O
4.数学                   ——十六小时四十分
3 C, s3 i6 F+ @- {! ]5.日常参考书:里亚曾诺夫          ——五十五分
( S" w& R: u7 U6.日常参考书:生物学            ——十二小时O分* W" L& ?& g# p) u7 v9 Z
7.学术通信                 ——十一小时五十五分9 \( f/ f; \9 j, w( b
8.学术札记                 ——三小时二十五分* L) c8 O% s  r& s
9.图书索引                 ——六小时五十五分3 U# r( d* ?; P% V9 T2 O
合计                    ——五十九小时四十五分”
3 s. _; ^/ K1 z% l4 K我们还可以随便拿哪一项继续分析下去,就拿第六项吧——日常参考书:生物学——十二小时。这十二小时花在什么上面,一目了然,误差不超过一分钟
. q4 f+ p& X: x- C7 U! t6 X“1.陀布尔让斯基《人类的进化》,三百七十二页,看完(共十六小时五十五分)——六小时四十五分) C( T. T3 h) K& G$ s  t* Z
2.亚诺什•卡罗埃《动物有没有思想》,九十一页    ——二小时0分
' t4 T. o: Z0 Q, K5 f6 \- s: l3.P.贝尔格的手稿——二小时0分
$ i' a2 Z$ z* E. x. t4.聂考洛,奥斯维尔陀,十七页            ——四十分0 x6 _9 o, z2 r) I0 k9 [9 f. Q
5.拉特纳的手稿                —— 一小时三十分, N$ N$ Q/ W3 h) k% B8 _- j7 R' N
合计                     —— 十二小时五十五分/ m4 Q- [8 r* H$ B: q# T  N9 V
柳比歇夫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总结、统计、展望,归纳自己的得失,最后形成了一套极为高效的工作生活安排。根据这一安排,他认为自己倘能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就已经非常伟大了,事实上他所以能做出那么多的成就,也正是建立在这每天的七八个小时之上——不过必须说明,这是所谓“纯时间”,柳比歇夫自己在日记中是这么解释的:“工作中的任何间歇,我都要创除。我计算的是纯时间,”柳比歇夫写道,“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得多。所谓毛时间,就是你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
* ?- \! a9 O( X6 K+ O9 Y“常常有人说,他们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这样的人可能是有的。可是拿纯时间来说,我一天干不了那么多。我做学术工作的时间,最高纪录是十一小时三十分。一般,我能有七八个小时的纯工作时间,我就心满意足了。我最高纪录的一个月是一九三七年七月,我一个月工作了三百一十六小时,每日平均纯工作时间是七小时。如果把纯时间折算成毛时间,应该增加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 e; X' Q+ F* d4 G3 m
纯时间主要用来进行最需要消耗心智的活动,比如学术研究,而在此之外的准备、搜集、整理、积累,又包括上述大量娱乐、体育活动,柳比歇夫只用所谓“时间下脚料”来进行:
+ E0 x  h7 @/ S! q9 x每一次散步,他都用来捕捉昆虫。在那些废话连篇的会议上,他演算习题。. y( N4 g1 a: }0 z, ~# }
他规定,短距离,二三公里路,最好步行,省得为了等车浪费时间、损害神经。步行还有一个好处,因为反正需要散步。& j+ u* g, c; Q3 c+ u2 w7 e4 ~5 z
他对“时间下脚料”的利用,考虑得无微不至。出门旅行,他看小部头的书,学习外语。举个例,英语他就是主要利用“时间下脚料”学会的。' c' A0 }7 r- K* I' I3 n
“我在全苏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的时候,常常出差。一般我要带一定数量的书上火车。如果是长期出差,我就把书打成邮件,寄到一定的地点。带多少书,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决定。
# S. X" T1 _/ x3 C“我在一天之内是怎么安排读书时间的?清早,头脑清醒,我看严肃的书籍(哲学、数学方面的)。钻研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以后,看比较轻松的读物——历史或生物学方面的著作。脑子累了,就看文艺作品。8 V! U! c& d" N( f
“在路上看书有什么好处?第一,路途的不适你感觉不到,很容易将就;第二,神经系统的状况比在其它条件下良好。
% W/ O+ [" r: T) h) C2 \) F+ v+ y“坐电车,我看的不是一种书,有两三种书。如果是从起点站坐起(例如在列宁格勒),那就可以有位子坐,因而不仅可以看书,还可以写字。如果电车很挤,有时候只能把着扶手杆勉强站住,那就需要小册子,而且要比较轻松的。现在列宁格勒有许多人在电车上看书。”# ]3 I: Y- }" m" V1 F- Y
这套时间管理法其实和现在通常的时间管理方法相类似,计划-行动-总结,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时间管理不好呢?(包括我自己)。这就是缺乏柳比歇夫的精神,为科研研究而献身的精神。
( K3 |4 Z- V& v% L愿我们都学习柳比歇夫,不仅仅学习他的方法,而更学习他的精神。5 [5 @0 O6 X! ~. _$ m' g; P. ^/ }$ X$ `- s
附录:
9 G7 `% }4 q0 \8 n网上的一篇关于《奇特的一生》的体会。
+ v. Q# g  y: x" F                      《奇特的一生》教我圆梦
+ `1 _5 U1 \# t* E                             孙宏安 3 Q1 `; [2 N' a# x9 K& E$ `0 O
20年前,我在一个师范学院念数学,当时的我已是30多岁“高龄”了,开学的阳春三月,我看到了这样一本书:不起眼的小32开本,蓝皮上画着一个不太清晰的闹钟,还有几幅半抽象的生物图,书名是《奇特的一生》,苏联格拉宁著。书中讲述了一个平凡的故事:苏联生物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1890~1972)献身科学一生的故事,重点讲述的不是他的精神而是他的“时间统计法”,也就是记录柳比歇夫做每一件事的时间利用,如何有效地保证了他的科学研究工作。后来,他的科研成果是惊人的:一生出版了70多部学术著作。他的“时间统计法”表现出一种自己安排时间而不受时间安排的主动精神,这对于我产生影响。
1 c3 f. g5 g! r1 p! Y+ g  i于是,我借用“时间统计法”,安排我自己的时间。当时,对于我们数学系的学生来说,每天自由支配的时间连一小时都不到,如何安排时间呢?我想到了柳比歇夫所说的“时间下脚料”,即各种零碎时间,像等车、等开会、排队以至不想听的会、不感兴趣的课等等,这时的时间都可以利用,于是无论做什么,我手头都带着一本书。
; G0 J! t: t9 W! Z* i这样开发的结果,是每周的自由时间达到了16小时。
9 P0 X& b- ^. N6 e3 H效果出乎我的想象:10个月里竟然读了98本小说,其他书籍53本,英文书1本,还翻译了半本俄文数论小册子等。初步的成功使我对时间统计法的信心大增,并产生这样一个梦想:用20—30年的时间,完成相当于柳比歇夫一半的学术著作——550万字!
- R5 O* t+ D4 U, S9 U( i9 S1982年我毕业留校任教,我把每天的纯“自由学术时间”安排为4小时,这样每年就有1460小时的学术研究时间,后来我调到另一所高校,也坚持这样做。从此,我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没有电影、没有公园,但有书、有稿纸、有约稿信、有出版合同书,我理解了“没有写作的痛苦更大的痛苦,也没有比写作的快乐更大的快乐”这话的真正含义。如今,我的纯学术时间累积已达26280小时,按计划应净出版5781 600字,年内,我出版著作的字数即达550万,另外,还有发表的论文87篇,总字数30万,完成了我的计划,实现了我的梦想。
; M+ T7 s- i: S" h( f+ m1 I& o: c+ O
' F. U/ q1 f) \; A                      李开复:一顶博士帽能带来什么/ z' Q& d, C  y6 x; }
  一顶博士帽能带来什么——访GOOGLE公司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在读了博士生远潇给本报的来信后,GOOGLE公司中国区总裁李开复说,有这些困惑和担心,实际上是很多博士生们在读博士之前并没有认真地想过,自己是不是能耐得住寂寞做学问,是不是能抵御来自物质世界的诱惑。另外,如果读博士抱有“一顶博士帽能给自己找工作时加分”的想法,不仅会增加自己学习期间的痛苦,而且在找工作时会发现,博士头衔不能有多少优势后会更加失落。由于是最早进入微软公司高管层的华人,又常常在高校亮相做巡回演讲,而且还在中国创办了“开复学生网”,给中国学生解答“大到人生观,小到如何学好英语”的各种问题,这使卡内基梅隆大学毕业的工科博士李开复,在中国高校学生中的名气不小。就博士生远潇的困惑,记者专访了李开复。
+ F1 R+ r# e* T& ]% w8 p  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去戴博士帽
: P+ d% b' p  ~: |# M9 u8 J( w  d  “选择读博士就等于选择了在未来三五年,或者是更长的一段时间,你必须要成为孤独的人,要远离物质的花花世界,甚至要无数次承担失败或者不被学界认可的痛苦”。这就注定了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能成为博士的潜质。在李开复看来,当你犹豫自己是不是要去读个博士之前,一定要向自己问问这些问题:首先,你是不是有创新的热情。因为要取得博士学位,最后就得看你在某一领域的研究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如果你是一个墨守成规,不太富有挑战精神的人,那么做创新研究可能就不太适合你。其次,要问问自己愿意孤独地追求知识吗?看到同学发财、出名,会羡慕、甚至感到痛苦吗?如果你是个物质欲比较强、对挣钱还有兴趣的人,或许你该去读个MBA,或者找一份好工作,而不是去读博士。在美国,一个博士生毕业后可能能拿到10万美元的年薪,而一个MBA毕业后或许能拿到15万美元,但拿到博士学位要花上5年时间,或者更长,但MBA只要两年的时间,MBA的投入产出比要高一些。第三,你愿意花很多时间拼命工作,即便你知道你正在探究的问题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无解。如果你是一个很在意失败的人,那么读博士可能会使你的人生变得灰暗。李开复说,只有当你肯定自己读博士确实是为了享受做学问、超越前人的乐趣时,才有可能愉快地度过学习生涯。李开复回忆,他自己念博士的时候虽然有奖学金,但日子也不富裕,有时候假期也得出去打打工,但每个人在自己不同的生活阶段就应该享受不同阶段的乐趣,学生时代就应该是物质清贫,学习而快乐着的。
$ E( B0 v5 [# B  毕业时,你应该成为你研究领域中世界第一的专家
6 j! D" x4 B$ H; Z. G0 A- P6 _  跨入博士生的门槛后,李开复建议,要给自己设计一个3年的学习和科研计划。首先,需要彻底地了解在相关领域他人已有的工作和成绩,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脚踏实地工作。另外,还要不断跟踪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把握好方向,避免重复性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上。李开复说,他至今还记得在他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时,当时的系主任说的话:“当你拿到你的博士学位时,你应该成为你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里世界第一的专家。”这样的要求似乎对大多数刚刚起步的人来说都是高不可攀的,可李开复说,他本人正是确立了这样的目标,在经过五年寒窗、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后,他所期待的结果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个打算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就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很高的目标。李开复想告诫博士生远潇:读博士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切忌浮躁的情绪,而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工作。也不可受一些稍纵即逝的名利的诱惑,而要200%地投入。也许你会疲劳,会懊悔,会迷失方向,但是要记住,你所期待的成功和突破也正孕育其中。李开复回忆说,他在攻读博士学位时,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大量的统计结果和分析报告几乎让人崩溃。他也曾不止一次地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真的能够成功,但终于有一天,在凌晨3时做出的一个结果让他感受到了成功的滋味。“那种一切都很顺利,谁都可以得到的工作和结果,我相信研究价值一定不高。”李开复说,另外,一个人如果打算一辈子从事研究工作,那么从他在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形成的做事习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他未来工作的轮廓。所以,你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
7 W/ t! v$ J$ }: R: i  你找的导师,最好有“我不赞成你,但我一定支持你”的胸怀
: k+ |: ]; W: O% E) ~2 B  “在学术界,人们普遍认为‘名师出高徒’。可见导师在你的成长道路上作用是多么的大。”李开复建议说,在确定自己要开始读博士之后,应该主动去寻找自己所研究的领域里最好的老师,甚至应该去求教于周围能找到的专家,看看大家对你想选择的导师有怎样的评价,更不要忘了常去求教“最博学的老师”——互联网。李开复说,他还鼓励准博士生们直接发电子邮件去咨询一些世界公认的专家和教授。以他的经验,对于这样的邮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很快给回复。李开复听到过一些博士生抱怨说,在3年的学习生涯中没有得到导师充分的指导。他把自己听到的案例归纳出了几类准博士们要慎重选择的导师。有一类导师,有很多的项目,学生跟着这样的老师,3年的工夫大概都在替老师打工赚钱。这样的导师暂且看到他长处的一面,可能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博士找工作,招聘的企业看的还是你作为博士的突破和研究能力,而不是你做过多少项目。李开复说,这类导师中,有一种最恶劣的是,看到一些能干的学生能为自己做点事,即便到了毕业的时间也不让学生毕业,还要让学生多打几年工。所以在选导师之前,一定要多方打听导师的人品如何。还有一类导师也被李开复认为是要当心的,这类导师虽然很安心做研究,但他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研究思路和方向都是很落伍的,而且他给你选定的方向有可能早就被证明是过时的。李开复说,有的导师可能上了年纪,近年来也没有太多的研究成果,但这个老师人品不错,能允许和鼓励学生不同常规的想法,并且从方法论上能指导学生,这样的导师应该是可以选择的。李开复多次在各种演讲和文章中提到他当年读博士时的导师。他说,虽然读博士期间,他的导师确实没有教给他有关他专业的知识,但是他能给学生大方向的指导,而且能毫不吝啬地与学生分享他在学术上的经营和他在学术界的各种资源。李开复说,博士生导师或许就是那种没有太多时间给你,也不会给你太多具体而细节的指导,但他却有“我不赞成你,但我一定支持你”的胸怀。
' H( h, S: |& X" r  戴上博士帽不等于就能一步跨进挣钱多的地方   {! d" b; Y; e' O
  有了博士的头衔不一定就等于增加了你找工作的砝码。李开复说,从他在微软和GOOGLE公司的招聘经历和他所了解的一些著名跨国公司在华招聘的情况来看,大家招聘博士的范围都会巧合地限定在国内排行前十几名的大学中。李开复解释,一般大公司、尤其是IT类的企业在挑选本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时,尺度是比较松的,即便有的硕士没有太多学术上的造诣,但只要拿出做过的像样的项目,一般也是会被认可的,但对博士就不同了。李开复说,他在招聘博士时会仔细阅读应聘者的博士论文,因为对博士的水平评判就全靠这篇论文了,博士论文如果没有新意,或者观点方法陈旧,即使应聘者有再多的实践能力,做过再多的项目,也得不到认可。正因为一些大公司在招聘时反而对博士的水平更加挑剔,所以李开复说,千万不要以为戴上博士帽就能找到好工作。 * w+ W+ i, Y4 j
  做个快乐的人最重要 ) H! P0 e) E1 X$ k4 H
  最近李开复写了一篇文章,提到在21世纪企业喜欢什么样的人,其中他认为很关键的要素是,应聘的人是不是一个热爱工作、积极乐观的人。李开复希望告诉远潇,即便现在有很多不如意和困惑,但还是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积极的人。他希望把台湾企业家张忠谋的一个故事告诉远潇。张忠谋是台基电的董事长,一次朋友请他题词,他给朋友写下了“常想一二”,朋友问他是什么意思。张忠谋说,“我们都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要告诉你常想那剩下的一二比较如意的事情。”张忠谋说,他从小就看了很多大人物的传记,发现了一个规律,凡是成功者都受苦受难,他们的生命几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的真实写照。但是他发现这些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保持了正面的思考,通过“常想一二”,超越不愉快。苦难对他们来说反而成了生命中最好的养料,为他们未来的成功做了良好的铺垫。李开复说,其实在21世纪,还有很多其他的理由要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因为21世纪有一个更实时善变的环境,我们尝试的事情会碰到很多很多的失败。 . d, _: s9 X& X1 U* V/ T3 h: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