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外国小孩:再论郄会穴及其配伍方法的临床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9:20:47

再论郄会穴及其配伍方法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郄穴  八会穴  配伍方法  临床应用

王富春教授在特定穴理论方面颇有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王富春教授根据其临床经验在前人对特定穴理论论述基础上,富有创新性的提出了“郄会配穴治疗急症”、“俞原配穴治疗脏病”、“合募配穴治疗腑病”等方法,并发表在《辽宁中医杂志》上。经过多年临床观察,这几种新的配穴方法以其取穴少、痛苦小、疗效高,为针灸界同仁所认同。其中“郄会配穴”法在治疗急症方面疗效独特,根据本人所学针灸理论,再次对“郄会配穴”法论述如下:

1. 郄穴、八会穴源流考

1.1 郄穴 

郄穴的名称和位置首载于《针灸甲乙经》。郄穴是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郄”与“隙”通用,是空隙、间隙的意思。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只有胃经的郄穴梁丘在膝以上,十二经脉、阴阳蹻脉和阴阳维脉各有一个郄穴,合为十六郄穴。

      郄穴的定义,各教材中所述不尽一致。在杨三甲主编的《针灸学》中概括以下二说:其一,认为郄穴是各经经气所深聚部位的腧穴;其二,认为郄穴是指经脉气血曲折汇聚的孔隙。现代文献中对郄穴的定义多遵循于第一点。

郄穴的定位,如交信、中都、外丘、阳交、养老等,古今文献记载一直存在分歧,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考证。阳跷脉之郄交信穴与复溜穴并列,两穴的前后关系历来有不同看法。张氏[1]认为当在复溜之后,靠跟腱内侧边,从太溪穴直上二寸取之;针感会向上下放射,上达胯际,下至脚底和五个足趾;并例举使用该穴的临床验案加以证实;张先生[2]认为交信穴在复溜穴之前;王氏[3]从《针灸甲乙经》原文、经脉循行部位以及交信穴穴名释义三方面论证,也认为交信在前,复溜在后。目前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经络腧穴学》中规定交信在复溜前0.5寸处。

    肝经郄穴中都的位置,夏氏[4]提出应当在内踝上七寸、胫骨内侧面的骨面当中,而不应定位于胫骨前缘或胫骨后缘。杜氏[5]也持相同观点,并据理对杨氏等[6]的“胫骨上无法针刺”的观点提出了异议。

    胆经之郄外丘与阳维之郄阳交穴的前后关系亦有争议,吴氏等[7]着重阐发了《针灸甲乙经》关于阳交穴“斜属三阳分肉间”的含义,认为外丘在前,阳交在后。

    小肠经之郄养老穴的取穴法,一般多嘱患者以掌当胸,尺骨小头桡侧缘骨开有孔即是穴。但盛氏则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该穴应在尺骨小头后陷中,毋须以掌当胸取穴。